中药学(第二章清热药)_第1页
中药学(第二章清热药)_第2页
中药学(第二章清热药)_第3页
中药学(第二章清热药)_第4页
中药学(第二章清热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的:

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2.掌握和熟悉本章具体药物的功效、应用及功效相似药物的功效。

3.了解寒凉伤阳、苦寒败胃、苦燥伤津的含义。

第二章清热药

概述1、含义: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2、性能:药性皆寒凉,因里热证发生的脏腑不同,其归经不同。3、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退虚热药。4、注意事项:(1)辨证准确;(2)脾胃虚弱证慎用;(3)真寒假热慎用;(4)阴虚慎用;(5)中病即止。第一节清热泻火药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苦寒或甘寒、以清热泻火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邪在气分的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咳嗽、胃热口渴、心火烦躁、肝火目赤等脏腑实热证。体虚有里热证时,应注意顾护正气、当配伍补虚药同用。如阴虚发热配合滋阴药物。石膏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主产于湖北、河南、西藏、安徽、四川、甘肃等地。冬季采挖。打碎生用或煅用。药材[性味归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临床应用]:

1.用于气分实热证。

2.用于肺热喘咳。

3.用于胃火牙痛。

4.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用法用量]:煎服,15~60g。打碎先煎。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宜生用;敛疮宜煅用。[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性能特点]:本品辛散解肌透达,大寒清泄里热,甘寒生津除烦,主入肺胃,为清热泻火之首药,温病气分实热非此不能除;且善清肺热,又泻胃中之火,为治肺热咳嗽、胃火牙痛之良药。煅后外用,又能清热收湿、敛疮生肌,常用于疮疡不敛、湿疹、水火烫伤等。知母来源: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知母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土,晒干,习称“毛知母”;趁新鲜剥去外皮,晒干,习称“知线肉”。切厚片,生用或盐水炙用。药材[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临床应用]:

1.用于气分实热证。

2.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3.用于阴虚消渴。

4.用于骨蒸潮热。[用法用量]:煎服,6~12g。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润燥宜盐水炙用。[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慎用。[性能特点]:本品苦甘寒,入肺、胃、肾经。上能清肺润肺,中能泻胃生津,下能滋肾降火。既清热泻火以清实热,又滋阴润燥而退虚热。不仅治温病气分壮热之证每持为要药,而且治肺热或阴虚咳嗽、阴虚消渴、骨蒸潮热等证,亦为多用之品。石膏与知母药物相同点不同点石膏均入肺胃经,功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治疗气分实热证,常相须为用。重在清热泻火,善泻肺胃实热和阳明经热,生用清热,煅后外用清热敛疮。知母甘寒质润,清中有润,既能润肺燥,滋肺阴,又能滋肾阴、降虚火芦根来源: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全年均可采挖。鲜用或干燥生用。药材芦苇[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临床应用]:

1.用于热病烦渴。

2.用于胃热呕吐。

3.用于肺热咳嗽,肺痈咳吐脓血为肺痈要药。

4.用于热淋涩痛。

5、清热透疹,用于小儿麻疹早期。

6、有溶胆结石的作用。[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用量加倍。[性能特点]:本品甘寒,入肺、胃经。性不滋腻,生津不恋邪,故凡温热病见津伤口渴者用之皆宜。且善清泄肺胃之热而止咳、止呕,治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又能清肺而祛痰排脓,为治肺痈所常用。尚可清热利尿,治热淋涩痛。天花粉来源: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主产于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川等地。秋、冬二季采挖。切厚片,生用。原生态药材[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生津,消肿排脓。[临床应用]:

1.用于热病口渴,内热消渴。

2.用于肺热咳嗽或燥咳。

3.用于痈肿疮疡。

4、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用法用量]:煎服,10~15g。[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孕妇慎用。[性能特点]:本品甘苦寒,入肺、胃经。既善清肺胃之热,又擅养阴而生津止渴。既为治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水渴之良药,又为治肺热、肺燥咳嗽之常品。且能清热消肿排脓,善治痈肿疮疡。竹叶来源:为禾本科多年生常绿灌木或乔木淡竹的干燥叶。其卷而未放的幼叶,称竹叶卷心。主产于长江流域各省。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生用。[性味归经]: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经。[功效]: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临床应用]:

1.用于热病烦渴。

2.用于口舌生疮,尿赤涩痛[用法用量]:煎服,6~15g。鲜品15~30g。[性能特点]:本品甘淡寒,入心、胃、小肠经。功善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尤以清心除烦见长,兼能利水,故多用治热病烦渴、口舌生疮及心热移于小肠之尿赤涩痛。淡竹叶来源: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淡竹叶的干燥茎叶。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广东、江西等地,以浙江产量大、质量优。夏末抽花穗前采收。晒干。切段,生用。药材[性味归经]: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功效]:清热除烦,利尿。[临床应用]:

1.用于热病烦渴。

2.用于口舌生疮,尿赤淋浊。[用法用量]:煎服,10~15g。[性能特点]:本品甘淡寒,入心、胃、小肠经。既能心泻火、除烦止渴,治热病烦渴;又善淡渗通利而清热利尿,治心火亢盛、口舌生疮及热移小肠之尿赤涩痛,或淋浊涩痛。竹叶与淡竹叶药物相同点不同点竹叶均入心、胃小肠经,具有清热除烦、利尿之功,善治心热烦渴、口舌生疮,尿赤涩痛。长于清心胃热淡竹叶长于清热利尿栀子来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浙江、湖南、江西、湖北、福建、四川等地。9~11月采收。蒸制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生用、炒用或炒炭用。原生态标本中药材[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临床应用]:

1.用于热病烦闷。

2.用于湿热黄疸、膀胱湿热。

3.用于血热出血。

4.用于热毒疮疡。[用法用量]:煎服,3~10g。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入血分而止血。。[性能特点]:本品苦寒降泄,善清三焦之火,尤善清心,为治热病烦闷之要药。其性清利,导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又为湿热黄疸所常用。既入气分而泻火解毒,又入血分能凉血止血,以治热毒疮疡、血热出血。此外,外用有消肿止痛有效,可治跌打损伤之肿痛。夏枯草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夏枯草的干燥果穗。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晒干。生用。原生态标本中药材[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经。[功效]:清肝明目,消肿散结、降血压。[临床应用]:

1.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疼痛。

2.用于瘰疬瘿瘤,配牡蛎。

3、清泻肝火,用于高血压属肝热者。[用法用量]:煎服,10~15g。或熬膏服。[性能特点]:本品苦辛而寒,入肝、胆经。既擅清泄肝火,为治肝火目赤、目珠疼痛之要药。又能清热消肿散结,为治痰火凝结之瘰疬、瘿瘤所常用。决明子来源:为豆科一年生草本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安徽、广西、四川、浙江、广东等地。秋季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药材[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肝、肾、大肠经。[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临床应用]:

1.用于目赤肿痛,目暗不明。

2.用于头痛眩晕。

3.用于肠燥便秘。[用法用量]:煎服,10~15g。[使用注意]:气虚大便溏薄者慎用。[性能特点]:本品甘苦咸,性微寒,入肝、肾、大肠经。既善清肝热,又兼益肾阴,治目疾无论肝热或阴亏皆宜。且能清热而平肝,治肝火或肝阳头痛眩晕。另,质润滋燥,性寒清热,可治内热肠燥便秘。密蒙花来源:为马钱科落叶灌木密蒙花的干燥花蕾及花序。主产于湖北、四川、河南、陕西、云南等地。春季花开放时采收。晒干。生用。中药材原生态标本[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肝经。[功效]:清肝养肝,明目退翳。[临床应用]:用于目赤翳障。[用法用量]:煎服,6~10g。[性能特点]:本品甘微寒,专入肝经。功善清肝养肝而明目退翳,治目赤翳障,无论虚实皆可应用。青葙子来源:为苋科一年生草本青葙的干燥成熟种子。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秋季采收。晒干。生用。药材[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功效]:清肝明目,退翳。[临床应用]:

1.用于目赤翳障。[用法用量]:煎服,6~10g。[使用注意]:青光眼患者忌服。[性能特点]:本品苦微寒,专入肝经。善清肝火而明目退翳,为肝热目赤或翳障等常用。第二节清热燥湿药1、本类药物的药性多属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均有清热燥湿的功效,主要用于湿热证。2、湿热证的特点及临床表现如湿温或暑夹湿的身热不扬、胸膈痞闷、小便短赤;脾胃湿热内蕴所致的恶心、呕吐、痞满;肝胆湿热引起的黄疸、耳肿流脓、胁肋疼痛;湿热下注:白带腥臭,或湿热蕴结膀胱的热淋涩痛,或湿热滞于大肠的泻痢里急后重;湿热浸淫肌肤:湿疹、湿疮;湿热流注关节的关节红肿疼痛;特点:病程缠绵难愈,舌苔腻如肝病(三阳)。2、本类药物苦寒伐胃,性燥伤阴,凡脾胃虚寒或津伤阴亏者当慎用,或酌情配合健脾益胃、养阴生津药同用。黄芩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黄芩的干燥根。主产于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等地,以山西产量多,河北质量好。春、秋二季采挖。晒干。生用或炒用、酒炙用。中药材[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胃、胆、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临床应用]:

1.用于湿温暑湿,黄疸泻痢,热淋涩痛。

2.用于肺热咳嗽。

3.用于热病烦渴,寒热往来。

4.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

5.用于血热出血证。

6.用于胎动不安。[用法用量]:煎服,3~10g。清热生用,安胎炒用,清上焦热酒炒,止血炒炭。[使用注意]: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性能特点]:本品苦寒,入肺、胃、胆、大肠经。清热燥湿之中尤善清泄中上焦湿热及肺火,为治湿温暑湿、脘腹痞闷及肺热咳嗽之要药;又能清胆火而和解少阳,治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兼入血分,能直折火势而凉血止血,治血热出血;还能清胎热安胎,治热扰胎动不安。黄连来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主产于四川、云南、湖北、陕西、贵州等地。中药材[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呕。[临床应用]:

1.用于湿热中阻、脘痞呕恶,泻痢腹痛。

2.用于热病高热。

3.用于心烦失眠,胃热呕吐,肝胃失和、呕吐吞酸。黄连温胆汤治失眠。

4.用于痈肿疮毒,皮肤湿疮,目赤肿痛。

5.用于血热出血证。[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清热燥湿、泻火生用;降低寒性宜炒用;清胃止呕用姜汁炙;清上焦火酒炒;清肝胆火用猪胆汁拌炒;降逆止呕用吴茱萸煎汁拌炒。[使用注意]:脾胃虚弱及阴虚津伤者慎用。[性能特点]:本品大苦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力强,既善清中焦湿热,主治湿热中阻,脘腹痞满等,尤为治湿热泻痢要药;又善清心热、泻胃火,为治心热烦躁失眠及胃热呕吐之良品。且能泻火凉血,治热盛血热出血。亦常用治疮痈湿疮、疔毒、目赤肿痛等,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黄柏来源:为芸香科落叶乔木黄檗、黄皮树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关黄柏”,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等地;后者习称“川黄柏”,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中药材[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临床应用]:

1.用于湿热带下,热淋,足膝肿痛,泻痢,黄疸。二妙散

2.用于疮疡肿毒,湿疹湿疮。

3.用于阴虚发热,遗精盗汗。[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清热燥湿、泻火生用,退虚热用盐水炙。[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性能特点]:本品苦寒,入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之中擅清泄下焦湿热,为治下焦湿热诸证如带下、热淋、足膝肿痛等所常用。且善泻火解毒,治疮痈、湿疹、湿疮。尚善清相火、退虚热,治阴虚发热、盗汗遗精。为实热、虚热两清之品。当归六黄汤治盗汗。黄芩、黄连、黄柏药物相同点不同点黄芩均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常相须为用,常用于湿热和火热,热毒重证善清上焦湿热及肺火、胆热,且能凉血止血,清热安胎。黄连善清心火及中焦湿热,且能止呕,清热解毒作用强黄柏善清下焦湿热,为治疗湿热下注之带下、足膝痛等证良药,且善清虚热,泻相火龙胆草来源: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主产于东北地区;后一种习称“坚龙胆”。中药材[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泻肝火。[临床应用]:

1.用于阴肿阴痒,带下,湿疹,黄疸。

2.用于肝火头痛,肝热目赤,高热抽搐。[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不宜;津伤阴亏者慎用。[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入肝、胆、膀胱经。既善清泄肝胆及下焦湿热,治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等证;又善清泻肝胆实火,治肝火头痛、胁痛口苦、目赤耳聋,以及肝经实热之高热抽搐。苦参来源:为豆科灌木苦参的干燥根。主产于山西、河南、河北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晒干。切厚片,生用。原植物药材[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临床应用]:

1.用于湿热之泻痢、黄疸、带下。

2.用于皮肤瘙痒,疥癣,麻风。

3.用于小便涩痛[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脾胃虚弱及阴虚津伤者慎用。反藜芦。[性能特点]:本品苦寒,入心、肝、胃、大肠及膀胱经。清热燥湿之中尤善除下焦湿热,治湿热蕴结大肠的泻痢、肠风下血,以及带下诸证。兼能利尿,祛膀胱湿热,治小便涩痛。且善祛风、杀虫止痒,为诸多皮肤顽疾所常用。白鲜皮来源: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白鲜的干燥根皮。主产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山西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晒干。生用。中药材[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经。[功效]:清热燥湿,解毒,祛风。[临床应用]:

1.用于湿热疮毒,湿疹,疥癣。

2.用于湿热黄疸。顽固性黄疸

3.用于湿热痹痛。[用法用量]:煎服,6~1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性能特点]:本品苦寒,入脾、胃经。功善清热燥湿、解毒、祛风止痒,为治皮肤湿疹、湿疮、疥癣所常用;又能清热利湿而退黄疸,治湿热黄疸;还能祛风通痹,以治湿热痹痛。第三节清热解毒药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苦寒,功能清解热毒或火毒,主要用于痈肿疔毒,丹毒,痄腮,热毒下痢,咽喉肿痛,虫咬蛇伤,癌肿,水肿,水火烫伤以及温热病等。本类药物功效特性各异,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并结合兼证作适当的配伍。本类药物大多药性寒凉,过量或久用易伤脾胃宜中病即止。金银花来源:为忍冬科多年生半绿木质藤本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主产于河南、山东、江西、浙江、广西、广东、湖南等地。夏初花开放前采摘。药材[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清暑热。[临床应用]:

1.用于疮痈疔肿。脱疽,四妙勇安汤

2.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3.用于热毒血痢。

4、热入营血:配连翘等透热转气。[用法用量]:煎服,10~15g。[使用注意]:脾胃虚寒或气虚疮疡脓稀者慎用。[性能特点]:本品甘寒,入肺、心、胃经,功善清热毒、散痈消肿,为治疮痈要药。且芳香疏散,善除肺经热邪,治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炒炭则能解毒凉血止痢,治热毒血痢。蒸馏制露又有清热解暑之效,治暑热烦渴、小儿痱子、热疮等。连翘来源:为木犀科落叶灌木连翘的干燥果实。主产于山西、河南、陕西、山东等地。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惦,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习称“老翘”。筛去种子作连翘心用。晒干,生用。中药材[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心、胆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临床应用]:

1.用于疮痈肿毒,瘰疬结核。

2.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3、入血分,清血热。

4、清心开窍,利尿通淋。[用法用量]:煎服,6~15g。[使用注意]:脾胃虚寒或气虚疮疡脓稀者慎用。[性能特点]:本品苦微寒,入肺、心、胆经。既善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治疮痈、瘰疬,有“疮家圣药”之称;又善宣散透热,治外感风热、温病初起;并兼利尿,治热淋涩痛。而连翘心则善清心火,多用治热入心包之高热烦燥。诚为清疏兼能、表里气血两清之品。白虎汤加银花、连翘。金银花与连翘药物相同点不同点金银花均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治疮痈毒盛及温热疾病卫气营血各阶段的要药清透解毒力强,又能凉血止痢。脉管炎常用。连翘长于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善治淋巴结肿大等。大青叶来源: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菘蓝的干燥叶。主产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等地。夏、秋二季分2~3次采收。鲜用或晒干。生用。中药材原生态标本[性味归经]:苦,大寒。归心、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临床应用]:

1.用于疮痈丹毒,口疮,咽痛。

2.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3.用于热入营血,高热斑疹。[用法用量]:煎服,10~15g。[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性能特点]:本品大苦大寒,入心、肺、胃经。既善清营血之热而凉血消斑,治高热斑疹;又清解表里之热,治外感或温病的发热咽痛;且清解热毒、泻心胃之热,治疮痈、丹毒、口疮、咽痛。板蓝根来源: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菘蓝的干燥根。主产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等地。秋季采挖。晒干。切厚片,生用。中药材大青叶的根[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临床应用]:

1.用于温病发热,头痛,喉痛或身发斑疹。

2.用于大头瘟疫,丹毒痄腮。[用法用量]:煎服,10~15g。[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性能特点]:本品苦寒,入心、胃经。功善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治温病发热、头痛、喉痛或身发斑疹、大头瘟疫、丹毒、痄腮等证。青黛来源:为爵床科多年生草本马蓝、蓼科一年生草本蓼蓝或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后的干燥粉末或团块。主产于福建、河北、云南、江苏、安徽等地。中药材[性味归经]:咸,寒。归肝、肺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临床应用]:

1.用于痄腮喉痹,疮痈丹毒。

2.用于热毒发斑,吐血衄血。

3.用于肝热惊痫。

4.用于咳嗽痰血。[用法用量]:入丸散,1.5~3g宜包煎。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胃寒者慎用。[性能特点]:本品咸寒,专入肝经。功善清热解毒、凉血水斑,既为治热毒发斑之要药,亦为治血热吐衄、痄腮喉痹、疮痈丹毒之常品。又善泻肝火而定惊痫,治肝热动风、惊痫抽搐。还能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治肝火犯肺之咳嗽痰血。贯众来源:为鳞毛蕨科多年生草本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习称“绵马贯众”。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秋季采挖。晒干。生用或炒炭用。中药材原植物[性味归经]: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临床应用]:

1.用于风热感冒,热毒斑疹,痄腮。

2.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

3.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用法用量]:煎服,10~15g。清热解毒、杀虫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使用注意]:不宜过量。脾胃虚寒者慎用。[性能特点]:本品苦微寒,有小毒,入肝、脾经。生用既能清热解毒,对风热感冒,具治防双重作用;又兼入血分能清热凉血,用治斑疹、痄腮。还能杀虫,治绦虫、蛔虫、钩虫等病。炒炭功善止血,治吐衄便血崩漏。蒲公英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夏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收。晒干生用。中药材原植物[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利湿。[临床应用]:

1.用于疮痈,乳痈,内痈。

2.用于热淋,黄疸[用法用量]:煎服,10~3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大量可致缓泻。[性能特点]:本品苦甘寒,入肝、胃二经。功善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为热毒内外痈肿之常用,尤善治乳痈。且下泄通利,既清热通淋,治热淋涩痛;又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紫花地丁来源:为堇菜科多年生草本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山东、江西等地。春、秋二季采收。鲜用,或晒干生用。中药材原生态标本[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临床应用]:

1.用于疮痈疔肿,乳痈肠痈。

2.用于毒蛇咬伤。[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体质虚寒者忌服。[性能特点]:本品苦寒,入心、肝经。功善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适用于热毒炽盛之内外诸痈肿,尤为治疗疔疮之要药。且能解蛇毒,治毒蛇咬伤。蚤休(重楼)109来源: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广西、云南、广东、华东等地。秋末冬初采挖。晒干。切片,生用。中药材七叶一枝花[性味归经]: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临床应用]:

1.用于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2.用于跌打损伤。

3.用于小儿惊风。[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阴证疮疡忌用。[性能特点]:本品苦微寒、有小毒,入肝经。功擅清泄热毒、解蛇毒、消肿止痛,为治疮痈肿痛、毒蛇咬伤之要药。又能清肝泻热而息风,治小儿肝热惊风。尚可化瘀消肿止痛,用治跌打损伤。鱼腥草来源: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收。晒干。生用。中药材原生态标本[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临床应用]:

1.用于肺痈,肺热咳嗽。

2.用于热毒疮痈。

3.用于热淋。[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不宜久煎。[性能特点]:本品辛微寒,专入肺经。功善清热解毒、清肺消痈排脓,既为治肺痈吐脓、肺热咳嗽之要药;又为治热毒疮痈常用之品。此外,还能清热除湿、利尿通淋,治热淋涩痛等半边莲来源: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半边莲的干燥全草。主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生用。原生态标本[性味归经]:甘、淡,寒。归心、小肠、肺经。[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临床应用]:

1.用于疮痈肿毒,毒蛇咬伤。

2.用于大腹水肿。[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虚证水肿忌用。[性能特点]:本品甘淡寒,入心、肺、小肠经。既善清解热毒、蛇毒,治热毒疮痈、毒蛇咬伤。又能利水消肿,治大腹水肿。山慈菇来源: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杜鹃兰、独蒜兰或云南独蒜兰的干燥假鳞茎。前者习称“毛慈菇”,后二者习称“冰球子”。主产于四川、贵州等地。夏、秋二季采挖。药材[性味归经]:辛,寒;有小毒。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临床应用]:

1.用于痈疽疔毒,发背恶疮,瘰疬痰核。[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正虚体弱者慎用。[性能特点]:本品辛寒,有小毒,入肝、胃经。功善解毒清热、消痈散结,治痈疽、瘰疬、癓瘕痞块等证。白花蛇舌草来源:为茜草科一年生草本白花舌草的干燥或新鲜全草。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夏秋二季采收。鲜用或晒干。生用。中药材原生态标本[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胃、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利湿通淋。[临床应用]:

1.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2.用于肠痈腹痛。

3.用于热淋。[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性能特点]:本品苦甘寒,入胃、大肠、小肠经。功善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为治外痈、内痈之常品;又能解蛇毒,治毒蛇咬伤;还能清热利湿通淋,治热淋涩痛。红藤(大活血)来源:为木通科木质藤本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主产于河南、浙江、安徽、湖北、福建、广东等地。秋、冬二季采收。晒干。切厚片,生用。原生态标本中药材[性味归经]:苦,平。归大肠、肝经。[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临床应用]:

1.用于肠痈,疮疡。

2.用于跌打损伤,经行腹痛,风湿痹痛。[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15~30g。[使用注意]:孕妇慎用。[性能特点]:

本品苦平,入大肠、肝经。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痈,最善治肠痈,兼治疮痈肿痛。又善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治跌打瘀痛、经行腹痛及风湿痹痛等证。现代常配败酱草治疗消化道肿瘤败酱草来源:为败酱科多年生草本黄花败酱、白花败酱的干燥带根全草。主产于四川、江西、福建等地。夏季花开前采收。鲜用或阴干,生用。中药材原生态标本[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肝、胃、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临床应用]:

1.用于肠痈,肺痈,疮痈。

2.用于产后瘀阻腹痛[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性能特点]:本品苦寒清泄,辛散行滞,入肝、胃、大肠经。既善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治肠痈、肺痈、疮痈。又能祛瘀通经止痛,治产后瘀滞腹痛。土茯苓来源:为百合科多年生攀援藤本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浙江、江西等地。夏秋采挖晒干。切薄片,生用。原生态标本中药材[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临床应用]:

1.用于梅毒。

2.用于热淋,带下,湿疹。[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性能特点]:本品甘淡平,入肝、胃经。长于甘淡渗利而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既为治梅毒要药。又可治热淋、带下、湿疹等证。白头翁来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白头翁的干燥根。主产于东北、华北、华东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晒干。切薄片,生用。原生态标本中药材[性味归经]:苦,寒。归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临床应用]:

1.用于热毒血痢。血痢之要药。[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虚寒泻痢者忌服。[性能特点]:本品苦寒,专入大肠经。功擅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尤善清大肠湿热及血分热毒,为治热毒血痢之良药。鸦胆子来源:为苦木科常绿灌木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贵州等地。秋季采摘。晒干。去壳取仁,生用。药材原植物[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功效]: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临床应用]:

1.用于热毒血痢,休息痢。

2.用于疟疾。

3.用于鸡眼赘疣。[用法用量]:内服,10~15粒(治疟疾),10~30粒(治痢)用龙眼包裹或装入胶襄服用。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胃肠出血及肝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性能特点]:本品苦寒,有小毒,入大肠、肝经。内服既能清热解毒、杀虫止痢,为治热毒血痢、休息痢所常用;又能截疟,治疟疾。外用腐蚀赘疣,治鸡眼赘疣。秦皮来源:为木犀科落叶乔木苦枥白蜡树、白蜡树或尖叶白蜡树、宿柱白蜡树等的干燥树皮。主产于辽宁、河南、陕西等地。春、秋二季剥取。晒干。切丝,生用。药材[性味归经]:苦、涩,寒。归大肠、肝、胆经。[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痢,清肝明目。[临床应用]:

1.用于热毒泻痢,湿热带下。

2.用于目赤肿痛,目生翳障[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性能特点]:本品苦涩寒,入大肠、肝、胆经。既善清热解毒止痢,又能清热燥湿止带,且能清肝明目,常用治热毒泻痢、湿热带下及肝火目赤、翳障等证。射干来源:为鸢尾科多年生草本射干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湖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春初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晒干。切片,生用。中药材原生态标本[性味归经]:苦,寒。归肺经。[功效]:清热解毒,利咽祛痰。[临床应用]:

1.用于咽喉肿痛。射干马勃汤

2.用于痰壅咳喘。射干麻黄汤[用法用量]:煎服,3~10g。[使用注意]:孕妇慎用。[性能特点]:本品苦寒泄降,入肺经。既善清肺火、利咽喉,为治咽喉肿痛之要药;又善祛痰,为治痰壅咳喘之常品。山豆根来源:为豆科小灌木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原植物药材[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临床应用]:

1.用于热毒壅结之咽喉肿痛。

2.用于牙龈肿痛。[用法用量]:煎服,3~10g。[使用注意]:过量易致呕吐、腹泻、胸闷等,须注意用量。[性能特点]:本品大苦大寒,入肺、胃经。既善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热毒咽痛之第一要药;又能清肺胃热,以治胃火炽盛之牙龈肿痛及肺热咳嗽等证。马勃来源:为灰包科真菌脱皮马勃或紫色马勃的干燥子实体。脱皮马勃主产于辽宁、甘肃、江苏、安徽等地;大马勃主产于内蒙古、河北、青海等地。原生态标本中药材[性味归经]:辛,平。归肺经。[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血。[临床应用]:

1.用于咽喉肿痛,咳嗽失音。

2.用于吐血衄血,外伤出血。[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性能特点]:本品辛平,入肺经。既善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治咽喉肿痛、咳嗽失音;又具有较强的止血作用,治各种出血。射干、山豆根、马勃相同点不同点射干均入肺经,能清热解毒利咽,多用于咽喉肿痛为咽喉疾病的要药兼能降气祛痰,治肺热咳喘,可治乳糜尿。山豆根为解毒利咽第一要药;又善清胃热、消肿痛,治胃火牙龈肿痛,可治喉癌、肝癌,有小毒马勃能止血,清肺热力强,善治痰热咳喘及失音,肺癌常用胖大海来源:为梧桐科落叶乔木胖大海的干燥种子。主产于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国。4~6月果实成熟开裂时采收。晒干。生用。中药材原生态标本[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大肠经。[功效]:清热利咽,润肺开音,清热通便。[临床应用]:

1.用于咽喉肿痛,咳嗽失音。

2.用于燥热便秘。[用法用量]:沸水泡服或煎服,2~4枚。[性能特点]:本品甘寒清润,专入肺经。既善清热利咽、润肺开音,为治咽痛失音之佳品。又能清热通便,治燥热便秘。第四节清热凉血药本类药多为甘苦咸寒之品。具有解营分,清血分热的作用。因心主血,肝藏血,故本类药大多入心肝入经。主要用于热入营血的实热证。如温热病热入营血,心神被扰,身热心烦,舌绛脉细,身则神昏谵语;热入血分,扰乱心神,热盛迫血,吐血衄血,尿血便靴,身发斑疹,躁扰不安,甚则昏狂。此外,亦可用于其他疾病所致的出血证。本类药物的部分药物具有清热凉血与滋阴生津双重作用,故可用于热病伤阴口渴等证。生地黄来源: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主产于河南,为“四大怀药”之一。秋季采收,鲜用;或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切片,生用。原生态标本熟地生地[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临床应用]:

1.用于热入营血证。

2.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热毒斑疹。

3.用于热病口渴,内伤消渴,肠燥便秘。[用法用量]: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可捣汁入药。鲜品养阴力弱,清热凉血生津力强。[使用注意]:脾虚大便溏薄者不宜用。[性能特点]:本品甘苦寒,质柔润,入心肝血分,为清热凉血要药。既善清营血热而治热入营血及血热出血等证;又能滋阴生津润燥,治热病口渴,消渴及肠燥便秘等证。玄参来源: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玄参的干燥根。主产于浙江、江苏、四川、湖北等地。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燥。切片,生用。中药材[性味归经]:甘、苦、咸,寒。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滋阴解毒,散结。[临床应用]:

1.用于热入营血证。

2.用于咽喉肿痛,瘰疬痰核,脱疽。

3.用于劳嗽咳血,阴虚发热,消渴便秘。[用法用量]:煎服,10~15g。[使用注意]:脾虚大便溏薄者不宜用,反藜芦。[性能特点]:本品甘苦咸寒,入肺、胃、肾经。既苦寒善泄营血之热,治热入营血证;又甘寒养阴降火、生津润燥,治阴亏劳嗽、骨蒸、消渴、便秘等证;且咸寒能泻火解毒、软坚散结,治咽喉肿痛、瘰疬疮痈。生地与玄参药物相同点不同点生地均为甘苦性寒质润之品,善于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可治热入营血证及阴伤津亏之证偏于养阴凉血,治阴虚血热之证常用玄参偏于降火滋阴,解毒散结,火热阴亏之咽喉肿痛及痈疮肿痛、瘰疬痰核多用牡丹皮来源:为毛茛科落叶小灌木牡丹的干燥根皮。主产于安徽、河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秋季采挖。晒干。生用或炒用。牡丹花中药材[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临床应用]:

1.用于血热斑疹吐衄。

2.用于虚热证。

3.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积聚,跌打损伤。

4.用于疮痈,肠痈。[用法用量]:煎服,6~15g。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散瘀宜酒炒用;止血宜炒炭用。[使用注意]: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性能特点]:本品苦寒清泄,辛散透发,入心、肝、肾经。有“凉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动血”之特点,既能清热凉血,治血热斑疹吐衄;又善活血散瘀,治瘀阻经闭痛经、癓瘕积聚、跌打损伤。且清中有透,能入阴分而清虚热,为治无汗骨蒸之佳品。此外,能清泄散瘀,治热壅血瘀所致外痈或内痈。赤芍来源:为芍药科多年生草本芍药的干燥根。芍药主产于内蒙古和东北等地;川赤芍药主产于四川。秋、冬二季采挖。切片,生用或炒用。原生态标本中药材[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功效]:清热凉血,祛瘀止痛。[临床应用]:

1.用于血热之斑疹、吐衄。

2.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积聚,跌打损伤,疮痈肿痛。

3.用于目赤肿痛。[用法用量]:煎服,6~15g。[使用注意]:血虚经闭不宜。反藜芦。[性能特点]:本品苦微寒,专入肝经,善走血分,既能清热凉血,为血热斑疹、吐衄等证所常用;又能祛瘀止痛,为治瘀血阻滞所致诸证之良药;还能清泄肝火,治肝火目赤。丹皮与赤芍药物相同点不同点丹皮均能清热凉血、活血散淤,治疗血热及血淤的病症善透阴分伏热,治阴虚发热,无汗骨蒸。赤芍善泄肝热,治肝热目赤;且祛淤止痛力强,用于多种淤阻疼痛。紫草来源:为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新疆紫草、紫草或内蒙紫草的干燥根。依次称“软紫草”、“硬紫草”、“内蒙紫草”。原植物药材[性味归经]:甘、咸,寒。归心、肝经。[功效]: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临床应用]:

1.用于斑疹紫黑,麻疹不透。

2.用于痈疽疮疡,湿疹瘙痒,水火烫伤。[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熬膏或油浸外涂。[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忌服。[性能特点]:本品甘咸寒,入心肝血分,既能凉血活血,又善解毒透疹,为治热毒血滞之斑疹、麻疹的要药。制膏外用或油浸外涂,能凉血解毒、活血消痈,治疮痈湿疹、水火烫伤。水牛角来源:为牛科动物水牛的角。主产于华南、华东地区。取角后,水煮,去角塞,干燥。镑片或锉粉用。药材[性味归经]:苦、咸,寒。归心、肝、胃经。[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消斑。[临床应用]:

1.用于热入营血证。

2.用于血热吐衄。

3.用于疮痈,喉痹。[用法用量]:煎服,15~30g,宜先煎。或锉末冲服。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用。[性能特点]:本品味苦咸寒,入心、肝、胃经。既善清泄营血之热,清泄心火,治热入营血、高热神昏;又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出血;且能解毒消肿,治疮痈、喉痹。第五节清虚热药本类药多归肝、肾经,其主要功效为清虚热、退骨蒸。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虚烦不眠、遗精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证。亦可用于热病后期,余热未清,伤阴劫液而致发热呈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质红绛。本类药中部分药物为既清虚热、又清实热之品,故在用治虚热病证的同时,还用于各种实热病证,当辨证选用。青蒿来源:为菊科一年生草本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秋季花盛开时采割。阴干。切段,生用。药材原植物[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肾经。[功效]:清虚热,凉血,解暑,截疟。[临床应用]:

1.用于热病伤阴,夜热早凉。

2.用于阴虚发热。

3.用于暑热外感。

4.用于疟疾。[用法用量]:煎服,3~10g。不宜久煎。或鲜品绞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