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各单元重点知识梳理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地位: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2.近代中国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决定因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3.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决定因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共同决定的4.中国共产党成立:
(1)理论基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5.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6.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地位:斗争中的“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希望。7.党的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8.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9.新中国取得的成就及其地位时期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10.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一、党的性质和宗旨1.党的产生: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2.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3.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立场:人民立场4.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5.人民的地位(党执政理念的依据):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6.人民是我国革命、建设的主体和决定力量;党是领导力量7.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8.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9.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1.党的指导思想①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和灵魂。②毛泽东思想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次结合: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次结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邓小平理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三个代表”:推向21世纪③科学发展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个确立”,对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有决定性意义。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式。5.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指共产党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挥骨干、桥梁和带头作用。共产党员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6.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7.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它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最高政治力量、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2.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3.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4.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5.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6.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7.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两个坚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5+2”布局)8.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支持人大履行职责,是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9.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领导阶级)、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同盟军)、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人民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明确规定了各阶级的地位和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3.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4.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5.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主体、权利、参与途径广泛)、最真实(完整的实践过程)、最管用的民主。(但不是全民民主)6.最真实:我国已经形成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人民的意愿和呼声能通过民主决策转化为具体实践7.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保证了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民主权利。8.国家对内职能: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维稳促发);对外:抵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土安全9.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体现国家性质。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2.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4.人民代表大会主要职权: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监督权、任免权、决定权。区分:出现“法”选立法;“审查”选决定;“审议”选监督。人民人大代表选举产生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间接直接统一其他国家机关具体职权内容判断立法权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形式、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法律的制订、修改以及废除决定权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审查和批准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计划和计划的执行情况任免权监督各机关监督权监督宪法的实施;监督国家行政机关、检察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的运行人事的选拔、任用以及罢免5.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的产生采取直接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办法。6.人大代表职权:①提案权: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②审议权:审议各项议案
③表决权:表决各项议案④质询权:对机关工作提出质询并要求答复,但不能把责令相关机关进行整改7.进一步健全沟通联络机制,各级人大代表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8.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主动性的原则。9.民主集中制的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中央和地方。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2.我国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新型政党制度(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创立了一种新型的政党关系与政党制度形式,在当今世界独具特色,将长期存在和发展。2.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3.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民主党派是政治联盟。4.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享有参政权,具体为: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协商、管理、制定与执行等等(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不是政党组织、民主党派,是组织、机构。2.主题:团结与民主3.职能:政治协商(党邀请)、参政议政(主动参与、自下而上)、民主监督。新时代要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4.政协委员为民主协商推荐产生,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选举产生。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民族区域自治1.民族格局:多元一体2.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前提:国家统一3.国家主权具有对内至高无上性,对外独立自主性。国家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4.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6.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7.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没有民族乡)。全国人大批准建立自治区,行使最高决定权8.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没有人民法院等)(二)宗教政策与法律1.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我国全面贯彻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强调宗教对外交往交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基层群众自治套话:①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党的群众路线②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发挥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发展基层民主,坚持群众自治③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组织形式1.基层群众自治的基础:自己选举当家人2.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间接行使国家权力。方面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机构村民委员会性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性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产生村民选举产生产生居民选举产生职责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职责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有事提请居民会议内容制订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方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的有效途径内容居委会成员自己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管理管理有关农村基层群众自治:1.村民自治的基础:村民选举(自己选举当家人)2.村民会议:村民实现直接民主的基本形式。职权:制定规章权、人事任免权、议事决策权、民主监督权。3.村民代表会议:对村民会议负责、被村民会议授权。是村委会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二)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1.发展基层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2.基层民主实践途径、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3.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4.五种形式的区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方式依据标志民主选举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直接选举村委会主任等民主协商城乡基层的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①决策前或决策中进行②有序参与的利益协商③有讨论过程民主决策城乡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群策群力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参与民主决策但无决策权民主管理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权(日常事务等)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社区的全体居民。村民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但不能直接管理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民主监督村务公开、社区公开栏等(有利于村民知情权的落实)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1.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中华法系源远流长、独树一帜,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筒等方式发表,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3.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维护一定阶级的产物。4.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发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方式5.制定和认可是创制法律的基本形式。制定包括制订、修改和废止。6.法的政治职能:维护一定统治阶级;社会职能: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7.(只有)社会主义法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8.法治的决定性因素: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9.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立法的一项重要原则。10.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动。一、法治国家1.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2.
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3.法治国家特征(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根本原则)①内涵:宪法法律之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2)坚持良法之治(前提和基础)②良法的标准:“好”、“全”。最大的标准:是否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法治的精髓所在和价值追求)①原因: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4.推进法治国家建设总要求: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5.具体要求①推进宪法实施②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区分:良法和善治:良法是前提,善治是目标③完善法律实施机制(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法治政府1.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2.法治政府就是智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3.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4.建设法治政府基本原则:依法行政5.要求:建设法治政府,就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制框架内运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三、法治社会1.地位:法治社会是构筑法制国家的基础2.特征: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3.表现:①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都应遵守基本规范。②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③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4.总要求: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5.建设法治政府(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前提”,有意识(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有氛围(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有依托(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有机制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一、科学立法二、严格执法(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1.严格执法,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2.
①严格执法,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②严格执法,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③严格执法,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只有不断推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能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和目标。3.推进严格执法①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②坚持规范执法。要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正公开的重要保障。③坚持公正执法。公正是执法的价值取向。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有效杜绝执法不公、随意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公信力。④坚持文明执法。执法部门要改进执法方式,融法、理、情为一体。原因:文明是执法者文明的形象,是对人的一种礼节态度。执法要有礼有节,政府执法的文明程度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三、公正司法1.含义: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2.地位: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3.
公正司法的具体体现(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程序公正)(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结果公正)4.推进公正司法的措施(怎么做)(1)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2)推进公正司法,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3)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4)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5.推进公正司法意义(1)地位: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2)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3)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有一个公正的判决而得以实现的。(4)有利于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公民合法权益。(5)有利于推动法治国家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四、全民守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有机统一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第二节:提高题分析及详解主观题:宪法宣誓、法治社会选择题:法治国家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来源:期末复习卷②——红桥)2023年3月5日至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之一就是新当选的国家机构领导人进行宪法宣誓。自1919年《魏玛宪法》首次确认国家公职人员就职宣誓制度以后,很多国家的宪法中都明确规定官员任职前要进行宪法宣誓,在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有97个。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2015年7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宝尊制度的决定》,正式确立宪法宣誓制度。2018年3月,现行宪法第五次修改,专门增加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宪法宣誓制度,要求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2)我国的宪法宣誓誓词中有“接受人民监督”的要求。运用国家性质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国家工作人员要“接受人民监督”。2023年3月5日至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之一就是新当选的国家机构领导人进行宪法宣誓。自1919年《魏玛宪法》首次确认国家公职人员就职宣誓制度以后,很多国家的宪法中都明确规定官员任职前要进行宪法宣誓,在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有97个。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2015年7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宝尊制度的决定》,正式确立宪法宣誓制度。2018年3月,现行宪法第五次修改,专门增加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宪法宣誓制度,要求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主体:国家第二步:审材料,链接知识。①国家机构领导人进行宪法宣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②在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有97个。——宪法至上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法治社会要求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宪法宣誓制度,要求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主体:国家第二步:审材料,链接知识。①国家机构领导人进行宪法宣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②在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有97个。——宪法至上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法治社会要求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答:①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原则。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能够增强国家工作人员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意识,更好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②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能够彰显宪法权威,有利于推进法治国家建设。③法治社会要求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国家工作人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房产买卖标准协议样本(2024年版)版B版
- 个人债权转让协议(2024版)3篇
- 个人手车买卖合同
- 专业软件技术开发服务协议(2024年更新版)版B版
- 二零二四商场LED显示屏采购与安装合同
- 2025年度城市综合体配套厂房建造与装修承包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厂房土地开发及使用权出让合同4篇
- 2025年度插座产品售后服务网络建设合同4篇
- 2025年度科技园区场地转租及知识产权保护协议4篇
- 2024年05月上海华夏银行上海分行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春节行车安全常识普及
- 电机维护保养专题培训课件
- 汽车租赁行业利润分析
- 春节拜年的由来习俗来历故事
- 2021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导则
- 佛山市服务业发展五年规划(2021-2025年)
- 房屋拆除工程监理规划
- 医院保安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实践应用课程:高级版
- 小数加减法计算题100道
- 通信电子线路(哈尔滨工程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哈尔滨工程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