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说课稿(附教案)_第1页
部编《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说课稿(附教案)_第2页
部编《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说课稿(附教案)_第3页
部编《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说课稿(附教案)_第4页
部编《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说课稿(附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夜书所见》。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一、说教材《夜书所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组课中的古诗。作者叶绍翁,表达了他目睹秋风落叶和篱笆灯火而勾起的思乡之情。根据我对教材、课标的理解,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技能目标:1、会认两个生字萧、梧,会写两个生字促、深,读准一个多音字挑(tiao)。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品味诗句蕴含的感情,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这课的重难点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二、学情分析:由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可能对古诗所表达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不容易理解,需要他们通过画面,以及多次诵读,从字里行间去品味。三、说教法: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品诗赏画,品味思乡情。四、说学法:1、诵读法: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2、想象法:联系儿童的现实生活想象画面。五、说教学流程对于教学过程我是这样预设的:(一)、引入文本,读准古诗。A出示诗题,读题,说题目的意思。(要求读得整齐,响亮)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古代用书解释为写)B出示诗歌,自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多读几遍C谁愿意来露一手,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大家评议;字音读准了吗?再读,注意找出多音字“挑”,请同学标上拼音,把字带到诗句里读。还有两个生字朋友:“促”、“深”,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这是渗透《课标》第二学段目标中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表现的机会。D指名读古诗,全班齐读古诗。这是让学生充分的读书,让学生正确流利的读通古诗。(二)、深入文本,理解诗意。A诗人夜晚所看见了什么?(快速找出来)梧叶灯儿童捉蟋蟀B你从哪句看出儿童在捉蟋蟀?(知有儿童挑促织)你怎么知道促织是蟋蟀?因为诗歌的左下角多了一项注释。我们要善于利用注释学习古诗。这是培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文的大意的习惯。C作者是怎么看到儿童的?(因为看到了灯)原来是孩子在捉蟋蟀。你们捉过蟋蟀吗?捉蟋蟀有趣吗?联系现实生活,体会儿童的快乐,有趣。表情朗读诗句,(这一环节是渗透《课标》中提到的在读中积极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体验。)听你们一读勾起了老师的童心,老师也读一读好吗?提个条件:闭上小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好象看到了什么?(儿童捉蟋蟀)D捉蟋蟀这么好玩,那捉蟋蟀最好的季节是?(秋天)适当表扬:同学们有一双慧眼,那我们再找一找秋天的影子。读出秋天的句子,你们见过梧叶吗?(出示实物)秋天的梧叶变黄了变干了。E出示课件,秋风吹落梧叶,让我们感觉到秋天的寒意,冷。我们一起捧起书读出秋天的冷和寒意。这里利用语言,实物和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境,激起读书的热情。江上的秋风,萧萧的梧叶,牵动了一个人的情怀(诗人),有一个词,你发现了吗(动客情)客的意思:客人,旅客,漂泊在外的人。在这里就是诗人叶绍翁。(江上的秋风,萧萧的梧叶会牵动诗人想起什么?(亲人,家乡)就在诗人想家的时候,看到儿童捉蟋蟀会想到什么?(儿时的伙伴在哪,家乡也有儿童在捉蟋蟀,小孩生活的多么快乐啊,无忧无虑,可我孤单一人)思乡之情就更浓了,更深了。(三)、反复朗读,感悟诗情1.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你们认真地听一听。师配乐范读。2.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自由读)3.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读)4.你认为他读得怎样?生互相评一评。5.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男女赛读)诗歌教学应该坚持“以读为本”。“三分诗,七分读”那古诗就是跳跃的五线谱。我把音乐引进课堂,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让情感升华。(四)、背诵古诗,加强积累1.你们最喜欢玩游戏了,现在我们再来玩玩:(1)我说说诗中的一个字,请你说出相应的诗句。(课件出示:萧、客、促、深)(2)我指出图片,你说出相应的一句诗。2.你能把古诗完整地背下来吗?3.同桌互相背古诗,再指名背、或全班齐背古诗。[设计意图]古诗教学要注重背诵积累,通过游戏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背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五)、拓展延伸,质疑问难1.在秋天的夜晚,周围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于是就写下《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呢?(指名读或背)(例如:李白的《静夜思》)2.小结: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3.课文学到这里,你们还有没有不懂的呢?教师应拓展教材,使课堂教学得到拓展和延伸,并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学习的主人。(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1.背诵《夜书所见》2.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还可以与大家一起交流。3.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这时你也有怎样的感受呢?[设计意图]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背诵优秀诗文。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感受中华古诗文化的魅力,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六、说板书设计夜书所见叶绍翁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寒声思乡之情感:动客情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说课,有不足之处还望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夜书所见》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诗趣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两大瑰宝。之前,我们也已经学习、积累了不少唐诗宋词,今天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吧。2.学生展示《山行》《赠刘景文》《所见》等诗词。3.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古诗——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诗的题目。4.板书诗题——夜书所见二、解诗题1.一首诗的题目就是这首诗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看到诗的灵魂,请同学们自读课题,想一想你能从诗的题目中知道些什么?2.组织学生交流。时间——夜晚书:写所见:所看到的重点强调——诗中的“书”,在这里当动词“写”来讲。3.适时介绍作者叶绍翁。叶绍翁:南宋诗人,最有名的诗是《游园不值》,流传千古的名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三、初读古诗1.课件出示古诗,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朗读情况,适时正音。3.读给同桌听一听,看看有没有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四、品一品,知诗味1.同学们读了古诗,谁能说一说诗中写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深秋)2.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再读古诗,把这些词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出来。3.小组间交流。4.集体交流。指名说一说。(梧叶、寒声、秋风、促织)学生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古诗的注释,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并适时引导学生谈对这些词语的认识。5.教师引导:是的,诗人叶绍翁就是抓住了秋天的梧叶、寒声、秋风来写秋天的,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那个阴冷、萧瑟的深秋时节。(板书:景——冷)6.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并出示前两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学生补充填空:一阵阵(

)吹动(

),发出(

)的声音,让人感到(

)。7.此情此景,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作者形象?(孤苦、忧愁……他最想念的就是家)教师点出,这就叫——思乡之情。(板书:思念家乡)8.于是,此情此景,独自一人在外的作者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写出了这样的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学生读,读出此时作者的悲秋、思乡之情。这就叫——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9.可是,叶绍翁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能把秋愁写得淋漓尽致,更在于,他能让自己从秋愁中跳出来,发现生活中别样的美。你们瞧,作者走出了屋子,放眼望去,他看到了什么?——“一灯明”这是什么呀?(这是小孩在打着灯笼捉蛐蛐呢!)于是,作者笔锋一转,写到:“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学生读,体会此时作者的惊喜。10.作者为什么如此肯定,这“一灯明”就是儿童在挑促织呢?(因为他小时候也在夜晚打着灯笼抓蛐蛐。他此时一定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想到了自己的家。)童趣萦绕心头,让作者感觉如此温暖、如此亲切。这是一种暖暖的思乡之情。板书:事——暖五、品一品,悟诗韵无论是深秋景色带给作者的冷,还是童年童趣带给作者的暖,都寄托的是作者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1.小组合作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律美。2.你可以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这首古诗,把它也纳入你的积累库。3.你可以和着熟悉的调子,唱一唱这首古诗,感受诗的意境美。【板书设计】:

景——冷夜书所见

思念家乡

事——暖【教学反思】《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再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一.教学效果: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本课我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飘落的梧桐,发黄的秋叶,稀疏的篱笆,黄昏的江面,孤单的客船,配以轻柔的音乐,让学生走进诗人眼中的萧瑟的秋天,走进诗人客居他乡的那种思乡之心境。此时无声胜有声,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已经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文本,为理解诗句奠定基础的同时,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夜书所见》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铺垫。在教学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古诗中描写的景物,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理解诗意时,我又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如在导入时,我问学生,“书”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我告诉学生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在理解“促织”一词时,当学生回答之后,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告诉学生借助注释来理解意思,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方法,理解了古诗意思,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二.成功之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在本节课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选择安排了学生自学的基本步骤,设计了这样的过程:1、自己正确读古诗,对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2、把诗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评评谁读得好。(小组长先读,组员依次读);3、借助注释、图画自己理解诗意;4、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出完整的诗意;5、画出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难问题大家解决。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做到独立思考,激烈讨论,彼此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自己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组长先读,组员依次读)的要求设计,既树立了小组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