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论证要合理”作文指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论证要合理”作文指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论证要合理”作文指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论证要合理”作文指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论证要合理”作文指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论证要合理”作文指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论证要合理"作文指导

学习目标

1.了解讨论的意义和作用,掌握讨论的特点与规则。

2.学习常见的讨论方法,学会与他人围绕中心话题展开友好而深入的讨论。

写议论文离不开论证。论证,就是围绕观点,把经过选择的论据组织起来,使二者有机结合,从而推导出令人信服的合理结论。那么,如何使“论证合理”呢?

一.论证要符合逻辑,观点要一致,概念要统一。论证是用道理和事实对观点进行证明和推理,必须符合逻辑规律。论证时要避免犯逻辑错误,如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自相矛盾、倒因为果、模棱两可等。比如,先以“有人说"的形式列出错误观点,作为批驳的靶子。然后举例论证,以古今中外的名人在平凡单调的环境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事例,证明“有人”观点的荒谬。最后几句一针见血指出“平凡单调"只不过是懒惰者的借口。具体的事例与尖锐的剖析相结合,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二.使用的材料要能支持论点,避免出现论据不相干或论据不足的情况。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要和论点之间有必然、合理、充分的联系;还要通过必要的分析、阐释,使读者明白二者之间的联系。例如《敬业与乐业》中,作者提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的观点,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其中引用孔子的两句话,都分别做了阐释,以切合论证的需要。

三.论证结构要合理,思路清晰。为了使论证的结构合理,可以采取设置分论点的形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论证;也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层层深入展开论证。

四.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初学写作议论文,常常简单地采用观点加例子的论证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实际上,论证方法有很多种,除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外,还有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写作时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合理的论证方法,能够增强说服力,增加表达的丰富性。

1.例证法

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它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种推理方法。因为任何观点不能孤立存在,而事实胜于雄辩,最具说服力,所以例证法是一般议论文都要用到的。

2.因果法

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一种论证方法。也称为因果分析法。事物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结果,从结果中找原因,或从原因推导结果,就是找出事物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规律,这就起到了证明论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作用。

3.引证法

引用经典作家的言论、科学原理、人尽皆知的常理等作为论据来直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引用的东西,用来作讲道理的依据。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

4.对比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而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也称比较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5.比喻法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从这个角度讲,议论文中运用比喻,是以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借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因而又常借用比喻的方法来进行论证。

五、写作指导

1.分析漏洞有妙招

写驳论文,最重要的就是发现对方观点的错误之处。我们可以从对方论点、论据、论证三个方面着手。一看论点错在哪里,是否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二看对方论据是否真实典型;三看对方论证有没有问题,也就是看论据能否证明论点。通过分析,找到对方错误之处,以增强批驳的针对性。

2.先破后立显层次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亮出对方错误观点后,就可以分析对方论点、论据、论证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直接批驳,这叫破;而后再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进行论证,这叫立。这样,先破后立,层次清晰。

3.透辟论证有方法

论证中心论点,需要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比如在论证电子游戏的危害时,可以使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电子游戏就像是鸦片一样,极易上瘾,难以自拔。”也可以使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一些身边的例子,让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4.说话有度留余地

说话、写文章,最忌说过头话。我们写驳论文,同样也是如此。我们在批驳对方错误观点的时候,也要留有余地。比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观点,我们首先要承认的确有这种现象,但近朱者绝不是赤的必要条件,近墨者也绝不是黑的必要条件。赤与不赤,黑与不黑,主要还是看个人。你不能否认的确存在这种现象。我们承认外部环境对人的成长成才有影响,但不能夸大外部环境的作用。

5.选材典型有法门

议论文要做到内容充实,就要选用大量的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选什么样的材料呢?一是要典型,这是最重要的。所谓典型,是指足以代表某一类事物特性的标准形式。如《谈骨气》中举闻一多的例子,就十分典型。二是要新颖,尽量避免那些老套的例子。三是要广泛,最好能够涵盖古今中外。比如,我们在写“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一文时,可以列举宋濂在“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的同舍生中,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勤奋刻苦学习的事例充当论据。

写作实践一:俗话说:“知足常乐。”有的人却说:“知足未必常乐。"试围绕“知足与快乐”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目从“知足常乐"这句俗话出发,要求围绕“知足与快乐”之间的关系进行写作。“知足常乐"与“知足未必常乐”,不管肯定哪种观点,前提是要先对“知足"进行定义。若肯定“知足常乐”,就要明确知足不是没有进取心、安于现状,而是在物质追求上不计较太多,在物质生活上容易知足,心中自然充满快乐。若肯定“知足未必常乐”,就要明确知足意味着满足现状,不求上进,长此以往,必将使人颓废消沉,当然不会常乐,这里强调的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境界。

我们可以从正面立意,论述“知足常乐”或“不知足常忧"等,谈良好的心态对人生的积极作用;也可以从反面立意,论述“知足未必常乐”“知足必忧"不知足常乐”等,谈进取向上的拼搏精神对人生更具积极意义。要紧紧围绕观点进行论证。如:在论证“知足常乐"这一观点时,引用陶渊明的事例可以论证观点,若引用居里夫人的事例则脱离了观点。

【佳作展评】

知足常乐

桌上放着半杯水,悲观的人会抱怨它的不足,乐观的人则会庆幸还有半杯水,因而后者得到了满足。①(以对待“半杯水”的不同态度,引出论题。)

同样的半杯水,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慨。这告诉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抱有一颗平常心,学会用感恩的心来面对生活。如果我们懂得知足,生活便会少几分抱怨,多一些快乐。②(阐释“知足常乐"的内涵,少点抱怨,多些快乐。)

正所谓“知足者常乐”。小鱼虽然居于一方水塘,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可它知道,知足者常乐,于是每天高高兴兴,无忧无虑,悠闲自在,快哉!大雁翱翔于天际,见识了广阔无边的美景,可它不知足,非要飞越高不可攀的巅峰,于是拼命地往高处飞,终于有一天撞死在崖壁上。③(以“小鱼"和“大雁”做对比,进一步论证“知足常乐"。)

其实,人又何尝不这样呢?有的人虽然身居陋室,吃着粗茶淡饭,但很满足,他天天都很快乐;相反的,有些贪官污吏住着别墅豪宅,吃着山珍海味,却还不知足,一味贪赃枉法,致使每晚寝不安枕,整日战战兢兢。④(由物及人,通过身居陋室者与贪官污吏的对比,论证观点。)

刘禹锡虽身居陋室,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因此感到满足。陶潜虽退隐山林,可却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有“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坦荡,他也是满足的。海伦凯勒失明失聪,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但她“把别人看到的当作自己眼中的色彩,把别人听到的当作自己的音符”,所以她也是满足的。⑤(列举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来论证观点。)他们因满足而快乐,这就是知足者常乐。

不过知足并非一味地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而是一种适可而止的生活态度。如果错把知足当作安于现状,裹足不前,那你只会成为井底之蛙。⑥(对“知足常乐"作延伸论证。)

学会知足,才能心底敞亮,省却烦恼;学会知足,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生风雨兼程的艰辛和幸福;也只有人人懂得知足,我们的社会大家庭才能和谐、平静、适意而真诚。因为知足常乐啊!⑦(得出结论:要学会知足常乐。)

【总评】

作者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议论文结构,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对观点进行了严密的论证,论证过程合理。语言简练,善于长短句混用,饱含情感,富有文采,是篇较成功的议论文佳作。

写作实践二:中国有句俗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驳论文。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目要求写一篇驳论文,所驳斥的观点是句俗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类文章的写作有一个思路,那就是:列现象,示弊端,探根源,指出路。可以从观点本身去剖析立意:近朱者未必赤,或近墨者未必黑。也可以从更深层次立意:外部环境并非个人品质转变的关键。

本题提示我们要正确看待外因与内因对人的发展变化所起的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俗话的意思是人在好的环境中就会学好,在坏的环境中就容易变坏,旨在说明外因对人的发展变化所起的作用。但事实上,内因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所起的作用往往更大,“近墨而不黑”的人物在名著、史册中比比皆是,如出淤泥而不染的屈原、陶渊明,公正执法、廉洁自律的包拯、海瑞,一心为民、洁身自好的郑板桥、刘墉等。本题要求写成驳论文,因此要梳理驳论文的写法,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批驳。同时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如要论述“近墨者未必黑"的论题,要先承认外因的强大作用,有“近墨者黑”的普遍现象,但不能一概而论,亦有“近墨者未必黑"的特殊现象,把突出内因的能动作用作为文章的论证主体。

【升格示例】

驳“近墨者黑”(原文展示)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外部环境(外因)对人的成长确实有一定影响,但它不起决定作用。真正能决定个人成长的是自己的主观努力(内因)。“近墨者黑的观点显然是颠倒了这二者的主次关系,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是站不住脚的。环境是外因,自己是内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原因。因此,变不变“黑"不在别人,而在自己。革命斗争中打入敌人内部的同志“黑”了吗?他们不是“近墨”,而是完全在“墨”中了,但他们始终保持着自己高尚的革命情操,在艰苦、恶劣、凶险的条件下为革命作贡献。周敦颐有一名篇《爱莲说》,就赞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这些不都是近墨却不黑者的画像吗?……“近墨者黑”在事实面前显得那么脆弱。①(道理、事实论据:从内外因的关系入手,先讲道理,后摆事实,批驳错误观点,论证自己的观点。)

那么,为什么会有近墨而不黑者存在呢?其实,黑与不黑,关键在于近墨者本身的素质和理想追求。②(设问手法:运用设问手法,引发读者思考,把读者的思维活动引入更深层次。)

荷花之所以“不黑”,在于它内在的纯洁。由此可见,近墨与否是外部环境,即外因,而近墨者最终是否会变黑,起决定作用的是其本身的素质,即内因。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试想,一身浩然正气者,近墨也好,近赤也罢,必定总是满身正气,使“赤者"赞叹,令“墨者”自惭。③(道理论据:引用俗语,形象而富有感染力。)

“近朱"当然好,“近墨”也不必担心。只要我们有辨别是非的慧眼,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和修养,磨炼出不为周围不好环境所影响的本领,就能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小气候"。

升格建议:

驳论文的写作,一般可分五步:“摆”——摆出对方的错误观点,作为批驳的靶子;“析"——分析对方论点的错误所在,揭示其本质;“驳”——选用确凿的事例和正确的道理直接批驳或用归谬法、反证法间接批驳对方论点;“联"——适当联系实际,亦可挖根源、论危害;“立”——破中有立,立中总结。本文论证不够合理,开头没有树起靶子,表明自己的观点;结尾仓促,缺少照应,要破中有立,冲击读者的既有观念。

驳“近墨者黑"(升格佳作)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我们暂且不论,那么“近墨者一定会黑"吗?我看“未必”。

外部环境(外因)对人的成长确实有一定影响,但它不起决定作用。真正能决定个人成长的是自己的主观努力(内因)。“近墨者黑的观点显然是颠倒了这二者的主次关系,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是站不住脚的。环境是外因,自己是内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原因。因此,变不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