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_第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_第2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_第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_第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

41电令•…+今寸+个,+号]>吟吟二单元导语,:+4=CBi<H"44令令/

融融春光里,黄莺枝头欢唱,蝴蝶花间轻舞;炎炎夏日下,知了深树长鸣,

蜻蜓荷尖挺立;凉凉秋风中,大雁排云直上,青蛙洞中潜藏;皑皑白雪后,鸡鸭

雪地撒欢,麻雀上下飞腾。大自然里,各种生灵遵循生命的轨迹,给我们生活的

世界带来了无尽的生机和活力:春日,燕子低飞忙筑巢,鸳鸯成双睡暖沙,野鸭、

河豚水中游;夏日,山间鹏声婉转,池中白荷绽放,蜻蜓自在飞舞,小鱼悠然欢

游;还有那花大姐和独角仙,各自演绎着各自的精彩。这些生灵是多么可爱啊!

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

旨在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生灵的兴趣,引导其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本单元的语文

要素一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出喜爱、赞美之情,并能描绘想象的

情景,感受文中的画面美;二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学会关注、交流、积

累优美生动的语句。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要求

从填写观察记录卡,仿写文中语句开始,逐步过渡到独立习作。

+4'+中f赦材方析+什枇+*衿+++根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

这三首诗通过对1.认识28个生

大自然景色的描写,字,读准4个多音字,

古诗三首3课时

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会写37个字,会写30

的勃勃生机。个词语。

课文写的是桃花2.能正确、流利、

盛开、绿柳轻扬、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子飞来的情景,燕子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

八、、j2课时

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段落。默写《绝句》。

添了生气,把春光点3.能试着一边读

缀得更加美丽。一边想象画面。

作者以丰富的想4.能积累“剪刀

象力,描写了荷花的似的尾巴”等短语,体

清新美丽,展现了一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并

荷花2课时

幅各具姿态、色彩明摘抄。

艳的水中荷花的美丽5.能仿照课文中

画面。的片段,写一种自己喜

作者用轻快有趣欢的植物。

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

“蜻蜓的复眼”、“花

大姐瓢虫”、力气很

昆虫备忘录1课时

大的''独角仙"和有

意思的“蚂蚱”,让

我们了解了这些小昆

虫的样子、生活习性。

引导学生围绕1.能向同学推荐

“春游去哪儿玩”这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

个话题,和同学从“这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

语春游去

交个地方有什么好玩儿开展哪些活动。1课时

哪儿玩

际的”和“我们可以开2.在讨论交流时,

展什么活动”展开交能耐心听别人把话讲

流。完,尽量不打断别人。

1.观察一种植物,

选择一种植物观

做简单的记录卡。

察并制作记录卡,借

习我的植物2.能借助记录卡,

助记录卡描写这种植2课时

作朋友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

物,要写出植物的特

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

点及自己的感受。

受。

品味课文中生动1.能体会语句的

交流平台优美的语句;学习根优美生动。2课时

据偏旁记忆生字的方

语2.能运用偏旁归

法;正确使用意思相类的识字方法认识9

地近的词语,仿照例句个生字,识记9个词

识字加油站

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语。

特点;背诵积累白居3.在具体语境中

易的《忆江南》。辨析运用近义词。

词句段运用4.描写一种小动

物的外形特点。

5.朗读、背诵《忆

江南》,大致理解词意。

日积月累

1古诗三首

《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写,是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歌颂

了春光的美好。《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写的,这首诗描述了北宋名僧惠

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中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

好情感。《三衢道中》是曾几游赏浙江衢州时写的,再现了诗人游览时愉

文悦的心情,抒写了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本古诗教学,吟诵是重点,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朗诵兴趣,引导学生

析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

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感觉、

视觉(颜色)、嗅觉(气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的特点,并在交流中深化自

己的认识。大自然的美是多方面的,赞美大自然美景的诗歌也是层出不穷

的。学习这类诗歌,最重要的就是调动多重感官体验,想象诗歌描绘的画

面,由此充分感受诗的韵味,理解诗意诗情。

教1.认识“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生字。

学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目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

标象。

1.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

1.能用联系生活实

教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课

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时3

学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

了解古诗大意。安课

局、O排

2.感受诗中蕴藏的时

点2.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春天的情趣。

默写《绝句》。

6,小3(7j靠“多■>第一寿时<

《绝句》

1.会认“鸳、鸯”2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绝句》的诗意;背诵古诗。

3.初步了解“绝句”,搜集积累相关古诗。

杀杷塘)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背诵诗歌。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L出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形成对单元整体的认识。

导语:同学们,刚刚结束了寒假,想必你们一定有很多感受要和老师分享。

你假期去了哪儿?看到了哪些与平时不一样的东西?谁来说说?(学生自由发

言。)看来大家的假期都过得很充实。你们留意到了吗?同样是冬季,北京的气

候和海南的气候差异巨大,两地的自然景物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在大自然中,不

同地域的同一个季节、不同季节的同一个地域的景物都是不同的。春天有百花盛

开,燕子归来;夏天有荷花绽放,知了欢叫;秋天有瓜果飘香,蟋蟀弹琴;冬天

有红梅白雪,松柏常青。同学们,只要多多用心去看,去观察,大自然中乐趣无

穷!

这学期语文课第一单元就是“可爱的生灵”,编排了3首古诗和3篇课文,

都是展现自然中植物或动物的美丽与可爱的。我们在读这样的课文的时候,要善

于在头脑中“画”出作者描写的事物的样子,看看这些作者们观察到了什么,是

怎么观察的,又是怎样通过文字让我们感受到这份美好的。最后,我们也可以自

己学着观察观察、描画描画我们眼中的世界。同学们,观察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多

一种看待生活的角度,这样就会多一份乐趣。今天,我们就一起向大自然出发吧!

2.播放《绝句》动画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3.出示古诗《绝句》。教师简介“绝句”。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它的特

点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五个字的简称五绝,七个字的

简称七绝。诗人以“绝句”为题,是因为事先没有想好题目,就用这种诗的体裁

名称做了诗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资料,简介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市)人。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拾遗、杜工部,盛唐时期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

后世尊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

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等。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画出朗读节奏,朗读古诗。

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学生自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意。出示自读要求。

过渡: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朗读古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节奏读准,然

后边读边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标出读不懂的地方,跟小组的同学交流

讨论。

4.检查交流情况。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随文圈出生字。

rongyanyuanyang

融疏八、、鸳鸯

正音:注意读准翘舌音“融”,前鼻音“燕、鸳”,后鼻音“鸯”。

(2)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①讨论:记住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拆字法、联想法……)

②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书写要点。

♦书写指导:

[融]左下部里面是一横,右边的“虫”字横变提。

[燕]上中下结构,中部紧凑。下部四点间距匀称,第一笔点向左倾斜,

中间两点略小,末点稍长且向右倾斜。

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诗意。

(1)齐读诗歌,小组交流感知诗歌大意。

(2)师生集体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迟日:春日。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3)带着对诗句的初步理解,学生练习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

组读、同桌读)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过渡:同学们,这首《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天。)你从哪

里看出来的?诗中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小声读一读,动笔画一画。(迟日、江

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

1.学习“迟日江山丽”。

(1)第一句诗中,你从哪个词看出春天来了?(“迟日”。)

(2)“迟日”是什么意思?(春天的太阳,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

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迟迟,缓慢的样子。春日迟迟,是

说在春天白天变长了。)

(3)春天的太阳是什么样的?(明亮,温暖,灿烂……)

(4)在春天的太阳的照耀下,山山水水、花花草草有什么变化?(山换上

新衣,水开始跳跃,百花齐放,草木返青……,到处呈现出一派明丽秀美的大好

春光,所以诗中说“江山丽”。)

(5)用“丽”可以组哪些词?(美丽、秀丽、明丽、清丽……)用组的词

说句子。

(6)你想怎样读这句诗?(指名读、师指导朗读、齐读)

2.学习“春风花草香”。

(1)读第二句,思考:还有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春风、花草。)

(2)谁来说说,这是一阵怎样的春风?(温暖、柔和,带着香味……)

(3)闭上眼睛深呼吸,闻一闻,春风里有怎样的气息?(野花香、桃花香、

青草香、泥土香……)

(4)在春天的太阳的照耀下,大好河山一片明丽秀美,你看到了吗?(出

示填空:的阳光的山川的河水的花朵的

小草)

(5)春风挟带着百花和芳草的清香,一股又一股扑鼻而来,你闻到了吗?

(出示填空:的春风的香气)

(6)谁想读读这两句诗?(指名读、师指导朗读、齐读。)

3.学习“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美丽的春景也吸引了小动物们。读读古诗三、四两句,有哪些小动物

也和我们一样,在享受这大好春光?(燕子、鸳鸯。)

(2)可爱的小燕子在春天里干什么呢?(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

(“泥融飞燕子”,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冰冻的泥土也变得湿软,小燕子飞来

飞去地衔泥筑巢呢。)

(3)如果你就是这只勤劳可爱的小燕子,你此时是什么心情?(在春风中

飞来飞去,一边唱歌一边筑巢,多么快乐!眼看着结实又漂亮的巢就要筑好了,

马上就要迎接自己的小宝宝了,小燕子内心多么激动啊!)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4)勤劳的小燕子忙着垒窝,那鸳鸯在干什么呢?(睡觉,闭目养神……)

它们睡得多香甜呀!不怕着凉吗?(不怕,因为沙子被阳光晒得暖乎乎的。)鸳

鸯睡在被太阳晒得暖暖的沙滩上,多舒服呀!也没有人来惊扰它们的美梦,多么

悠闲自在!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4.教师小结,引读整首诗。

过渡:春天里,阳光普照,山河焕然一新,轻柔的春风带来了花草的香气。

这是小动物们活动的自然背景。冰冻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们飞来飞去地衔泥筑

巢,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动态的美;河边的沙滩被太阳晒得暖暖的,一对对鸳鸯

互相依偎着睡着了,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静态的美。这一动一静,一忙一闲,相

映成趣。多有意思啊!来,谁来读一读整首诗?(指名读、齐读。)

5.体会感情,尝试背诵。(同桌互背、指名背诵、齐背。)

过渡: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前两句勾画的是自然界明丽壮美的大画

面,让人一读就觉得心胸开阔,激情满怀。后两句选取两种极富春天特点的景物

——燕子和鸳鸯,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以及动物与自然的和谐。这么美的诗,

比一比,谁先背下来?

四、积累诗句,作业设计

1.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过渡:春天,万事万物生机勃发,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面对这生机

勃勃的景象,大诗人杜甫也情不自禁挥笔写下了这首《绝句》。请同学们再认真

地读读这首诗,看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另外两首《绝句》,引领学生齐读并摘抄积累。

过渡:“绝句”分五言和七言,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就是一首五言绝句。其

实杜甫住在浣花溪草堂的时候,还写了很多首绝句呢!感兴趣的同学不妨课下去

搜集搜集,然后拿到班上来同大家分享!老师在这里先抛砖引玉,我们一起读一

读下面这两首。

《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

万里船。

《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3.学生自选作业。

过渡:诗人用这一首首小诗把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为我

们描绘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春天画卷。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其实我们家乡

的春天到处都有美丽的图画。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也表达表达对春天的

热爱之情。(作业内容)

(1)画:画一幅画,画出春天的美景,在图画中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

情。

(2)写: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感受表达对春

天的喜爱。

拿-5簿\5^二*1时〈曾7岛》(\)琮%

《惠崇春江晚景》

就谀第®标)

1.会认“惠、崇、豚”3个生字,会写“惠、崇、芦、芽、短”5个生字。

2.熟读并背诵《惠崇春江晚景》。

3.了解诗句意思,能从诗中描绘的场景中体会诗人的心情。

了解诗句意思,从中感受诗人的心情。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抽查背诵《绝句》。

2.出示《春江晚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导读: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画。(出示《春江晚景》图。)

从这幅画上,你们看到了什么?(桃花、鸭子、水草……)你能用几句话描述一

下画面上的内容吗?(学生自由表达。)这幅画的创作者就是北宋有名的和尚惠

崇,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3.简介惠崇、苏轼。介绍“题画诗”。

惠崇(?—1017)北宋僧人,擅诗、画。建阳(今属福建)人。作为诗人,

他专精五律,多写自然小景,忌讳用典,崇尚白描,力求精工莹洁,颇为欧阳修

等大家称道。作为画家,他“工画鹅雁鹭鹭,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潇洒虚

旷之象,人所难到也”(北宋郭若虚语)。苏轼见了他所画的《春江晚景》图,

就写了一首七言绝句,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

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词之先河,与辛弃

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

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

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题画诗就是在画上所写的诗。画上题诗,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多

为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艺术见解或咏叹画中之意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画不能

表现的意境,经过诗的品题可得到,使诗情增添画意,画意映衬诗境,相得益彰。

4.出示《惠崇春江晚景》诗歌,听音频朗读。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huichonglouhaoluyaduantun

惠雀篓蒿芦芽短月豕

正音:“崇”是翘舌音,“芦”是边音,“豚”是前鼻音。

(2)识记字形。想一想,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熟字加偏旁,减一

减……)

(3)生字书写。看生字书写视频,用手指跟着写一写。教师提醒学生观察

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示范并提示重点笔画。

[惠]上部略窄,“日”扁宽,横画等距,心字底的卧钩呈月牙形,向左

上出钩,对准字的中心,末点写在钩画之外。

[芦]“什”横要长,盖住下部;“户”撇不宜太长。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配乐书写)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甫的五言绝句,诗歌写的是什么季节

的景色?(春天。)那这首诗,写的又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呢?(春天。)你从哪

些景物看出来的?(桃花、鸭子、水草、河豚。)好,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1.学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指名朗读这两句诗,然后学生合作解释重点词语。

三两枝:指两三枝桃花。

鸭先知: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

了。

(2)师生交流这两句诗的意思,教师归纳。

小结:绿色的竹林,掩映着几枝粉红的桃花。江上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欢

快地嬉戏,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江水的回暖。这是写江岸和江面上的景色。

(3)结合画面想象诗句意境,指导朗读。

2.学习“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指名读、齐读这两句诗,然后学生合作解释重点词语。

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篓蒿:一种植物。上:指逆江而上。河豚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

产卵。

(2)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学生自主理解诗意,教师归纳。

小结:岸边长满初生的萎蒿和刚刚抽出嫩芽的芦苇。这正是河豚逆江而上产

卵的季节。这是写水边和水中的景色。P203.对照画作《春江晚景》,让学生试

着描述诗歌的画面。

预设:引导学生从画面的布局(江岸、江面、水边、水中)有序地在脑海中

形成画面,再连缀画面上的各种景物,将古诗还原成一幅活生生的春江美景图。

4.教师引导学生反馈所学知识。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早春图,从哪里体现出了“早”?

提示:引导学生注意景物特征。竹林稀疏而不细密,因而可以望见粉红的桃

花;桃花只开了“三两枝”,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突出“早春”特征。“鸭先

知”侧面说明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

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萎蒿满地芦芽短”这两句仍

然紧扣“早春”来描写,那满地的萎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

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逆

水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早春的气息。

(2)从画面上,我们能看出“正是河豚欲上时”吗?

提示:从画面上是看不到的,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进行的联想。

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画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

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

诗境,“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3)“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既有情趣又含哲理,简要赏析。

提示:“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仅凭画面是难以传达的,

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

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激潮的

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

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

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了。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

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

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

三的道理。

5.想象画面,齐背这首诗。

小结:在这首诗中,诗人抓住画面上的竹林、桃花、鸭子、篓蒿、芦芽这些

景物,还想象了画面上没有的河豚,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虚

实相交的江南春江美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来,

我们一起边听朗读边想象诗歌的画面,试着背诵这首诗吧!

四、回顾积累,作业设计

1.朗读并背诵诗歌。

2.搜集一些题画诗,进一步感受题画诗的特点。

《题画兰》: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

知去不留。

3.用今天学到的学诗方法,预习《三衢道中》。

1

―Q***%^q\靠—用二〈空".”蒙/V)—

《三衢道中》

就谀第®而〔

1.会认生字“减”,会写“梅、溪、泛、减”4个生字。

2.熟读并背诵《三衢道中》。

3.结合诗句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彳霎杀杷璃

借助注释、插图等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景象。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两首诗。

导语: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甫的《绝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春天的景象。同学们都会背了吗?(指名背诵、齐背。)今

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曾几的《三衢道中》,看看这位诗人笔下的

景色有什么不同。

2.出示课题《三衢道中》,理解诗题。

三衢:地名,在今浙江衢州一带。道中:路上。

三衢道中:游览三衢山的路上。

3.简介诗人曾几。

曾几(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祖籍赣州(今江西

赣县),后徙居河南(今河南洛阳)。曾几为人正直,勤于政事,学识渊博,通

贯六经。其诗格律严整,不用奇字、僻韵,咏物重神似,表现出清新活泼,明快

流畅的风格。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读诗歌,熟读诗句。

(1)读准字音,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注释、工具书自学。

(2)同桌互读诗歌,注意诗中的停顿和朗读节奏。

2.师生合作,检查学习结果。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师生共同正音,识记生字。

meixTfanjian

梅溪泛减

正音:“泛、减”是前鼻音。

♦识记:这四个字都可以运用形声字结构规律进行识记。

♦形近字:海一一梅眨一一泛喊——减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结构及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生

字。

♦书写指导:

[梅]注意右下“母”的笔顺:竖折、横折钩、点、横、点。

[溪]左窄右宽,右部紧凑,第六笔、第八笔和第十二笔都从竖中线起笔,

第十一笔横要写得长一点。

[泛]最后一笔是捺,要写得平一点,长一点。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配乐书写)

要求: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

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4)老师范读诗歌,引导学生划出朗读节奏。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鹉〃四五声。

(5)指名朗读。男女生分组比赛读、齐读。

三、研读诗歌,想象画面

1.出示自读提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古诗。

(1)诗人游览三衢山是什么时间?他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

(2)诗人沿途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结合注释,与小组内的

同学交流一下。

(3)诗人的心情怎样?有什么变化?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全班合作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点拨重点。

(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泛,坐船游玩。

却:再,又。山行:在山中行走。

(2)诗人游览三衢山是什么时间?(梅子黄时。)梅子黄时指五月,此时

梅子成熟,江南进入多雨时节。这时候天气怎样?(日日晴。)梅子黄时,正值

雨季,难得有“日日晴”这样的好天气,诗人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愉悦,高

兴。)请带着喜悦之情,齐读这一句。

(3)哪一句写了诗人的行程路线?(小溪泛尽却山行。)这句诗写了什么?

(诗人乘船走到了尽头,又踏上了山路。)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

于是舍舟登岸,在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诗人高涨的游兴。谁来读一

读这句诗,读出诗人的开心之态?

(4)诗人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浓浓的绿荫,听到

了黄鹏悦耳的叫声。)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诗人,徜徉在这山路上,会有什么感

觉?(绿树荫浓,爽静宜人;黄鹏啼鸣,幽韵悦耳。静中有动,动静相宜,此情

此景,真叫人身心舒畅!)

(5)谁来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山路上绿树成荫,不亚于来时之路,树

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鹏悦耳的鸣叫。)

明确:“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不减”“添得”暗示诗人出行

归来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绿荫相伴、有黄鹏助兴,借写景抒发了自己

愉快欢悦的心情。

(6)诗中体现了几处对比,你们发现了吗?(天气一一往年阴雨连绵的黄

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旅程一一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归途的绿树与黄鹏

叫声对比。)

明确:晴与雨,来与回,静与闹,不着痕迹,浑然天成,同时又使诗歌产生

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诗全用景语,描绘了浙西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诗人的

心情全然楔入景中。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男女生分组读、全班齐读。

5.抓住时间、天气、行程路线,梳理诗歌思路,在此基础上想象诗歌画面,

试背全诗。

四、对比阅读,整体回顾

1.分析比较,群文阅读。

过渡:同学们,我们到此就学完了本课三首古诗。在杜甫眼中,春天明媚富

丽;在苏轼眼中,春天清新可爱;在曾几眼中,美景做伴好出游。我们再把这三

首诗一起读一遍。(学生齐读三首诗歌,出示表格。)

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诗名作者朝代哪个季节写了哪些景物诗人的情感

迟日、江山、春风、明丽春日,惹

《绝句》杜甫唐春天

花草、燕子、鸳鸯人喜爱

竹林、桃花、江水、

画里画外,别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北宋早春鸭子、篓蒿、

有意趣

芦芽、河豚(联想)

晴空、舟行、绿荫、初夏游山,明

《三衢道中》曾几南宋春末夏初

鸟鸣朗愉快

2.拓展诗句,促进感悟。

小结: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

赞美春天,是因为春天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漫步古诗百花园,只见咏春诗

姓紫嫣红、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随意采撷几朵,慢慢品读,不知不觉已陶

醉其中。同学们,你们还搜集到哪些关于春天的诗句?

五、读写积累,作业设计

1.将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诵给爸爸妈妈听,并背诵。

2.将搜集到的关于春天的诗句摘抄下来。

3.自己动笔,写一写春天的诗歌。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料”*哈中.冷教学重点-片段实录0科+^+5*+4*4,+4+

♦感受春之美。

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生: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师:你能说一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吗?

生1:温暖的阳光、柔和的阳光。

生2:温暖的春风、轻柔的春风。

生3:五颜六色的花、火红的花。

生4:绿油油的草、嫩嫩的草。

生5:活泼的燕子、可爱的鸳鸯。

生6:湿软的泥土、暖和的沙滩。

生7:秀丽的江山。

师:这么美好的景色,诗中写道一一

生:迟日江山(丽)。

师:诗中有美景,还有气味呢,你闻到了吗?

生:香。春风花草(香)。

师:美丽如画的春天景色,把小动物们也吸引来了,它们都是谁?

生: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师:小燕子在做什么?

生:飞。

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衔泥来筑巢。春天,气温升高,大地解冻,泥土湿软,小燕子衔泥来垒

窝。

师:鸳鸯在做什么?

生:睡觉。

师:看图,鸳鸯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生:春天,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沙滩也变得温暖起来,在暖暖的沙滩

上,鸳鸯在休息,春风吹拂,像温柔的手抚摸着它们,鸳鸯静静地睡着了。

师: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又是那样的自然和谐。

你能把你感受到的情感读出来吗?

(生读全诗。)

赏析: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进入学习,学生在诗中、画中寻

找景物,感受春天景物的美,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景物的形态,在头脑中绘

成动态的图画,从色彩、味道、感受、动作等方面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

感知春天的美不是单一的,是有色彩的,有生命的,有触觉的,有味道的。学生

调动多种感官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产生对春天、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对古诗的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在把握古诗特点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

开展教学活动,使古诗教学生活化,努力地构建高效课堂。

例如,在《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教学上,我依据语文教学的基本思想,

结合这首题画诗的基本特点,采取了自读自悟,以读促学的基本理念。首先让学

生把古诗读正确、流利,然后再读古诗,读懂诗意,了解苏轼是如何描绘《春江

晚景》这幅图上的内容的。在充分解读古诗后,让学生能了解题画诗的特点,能

读会背会说,切实使学生的学习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其次,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古诗教学的大语文观,在充分解读文本、解读学

生的基础上,让教学生活化,学生的学习自主化,教师的指导系统化。为此我将

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阶段目标,让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逐步实现这三个阶段目标,使他们的读书、表达、分析、理解能力得到培养,掌

握课堂内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通过对诗歌感情的深入探讨激发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最后,在教学策略上,我通过让学生了解和积累课外知识,以此丰富自己的

知识,开阔视野。让学生在对古诗的赏析、品读、感悟中,进一步培养语感,感

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魅力四射,与诗人达成共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乐于

表达的情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不论是古诗的教学,还是课文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都离不

开学生的体验,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做到教就是为了不教,让学生

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授课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课时

讲读课文时间3

1.知识与技能:会认“鸳、鸯”等6个字,会写“融、燕”等13个字。

教学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

目标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

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

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点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第一课时

1.会认“鸳、鸯”2个字,会写“融、燕”等4个字。

教学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

目标

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了解《绝句》的内容及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导语激趣,简介作者。【设计意图】读诗引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

诗作《绝句》。师读:(课件出示2)古诗《绝句》。地进入教学情境。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学生自由朗读。

导入简介作者。

()分(课件出示3)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

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

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

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

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

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

新课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

教学

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

()

分钟读不懂的地方。

2.(课件出示4)阅读与交流的要求: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3.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4.检查交流情况。

(课件出示5:生字)

rongyanyuanyang

融燕鸳鸯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融”,前鼻音“燕、鸳”,后鼻音

“鸯”。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

重点词语的注释。

(课件出示6)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7)融燕鸳鸯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设计意图:鼓励

形近字辨析:“隔一一融”“怨一一鸳”“央一一鸯”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

猜谜语:“一见上菜,口水下落,点点滴滴。”字,体现部编版教材多

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元识字的理念。对重难

“鸳、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融”左右结构,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

左宽右窄。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

提醒学生注意: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

“融”左下部里面是一横,右边的“虫”,横变提。习惯打下基础。】

“鸳”上面的左面不要多写一横。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

桌读。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L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

景色?(春天)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自己小声读读这首

诗,动笔画一画。【设计意图:抓住重点

预设: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字词,结合图片,理解

5.根据学生找到的景物随机学习:诗文,在理解的基础上

(1)迟日江山丽从第一句诗中能不能感觉到春天来学会感情诵读古诗,锻

了?迟日:春天的太阳。炼了学生的理解古诗、

(课件出示8:)“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感情诵读、积累古诗的

日迟迟。”迟迟:缓慢的样子。春日迟迟:是说在春天白能力。】

天变得长了。

“迟日”就是指“春天的太阳”。

春天的太阳什么样啊?(春天的太阳特别明亮。)

在春天的太阳的照耀下,山啊,水啊有变化吗?山,水,

到处都呈现出一派明丽秀美的大好春光。你想怎样读这句

话?

(指名读——范读——齐读)

(2)春风花草香,这是一阵什么样的春风?(温暖柔

和)你闻闻,春风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香气呢?(我闻到

了香味。)谁愿意读读这句香气扑鼻的诗?

(指名读)

在春天明亮的太阳的照耀下,大好河山一片明丽秀美,

你看到了吗?

温暖的春风挟带着百花和芳草的清香,一股又一股扑

鼻而来,你闻到了吗?谁想读读这两句!

(指名读一一齐读)

(3)泥融飞燕子可爱的小燕子让你感受到春天来了,

你知道小燕子飞来飞去地忙什么呢?(筑巢)你知道诗中

的小燕子用什么筑巢吗?(结合诗句)聪明的小燕子用湿润

柔软的泥筑巢呢!

如果你就是那只小燕子,你此时会是什么心情?(高

兴、快乐、激动)读出来!

你们在春风中飞来飞去,一边唱歌一边筑巢,多快乐

呀!读!

眼看着既结实又漂亮的巢就要筑好了,内心多么激动

呀!读!

(4)沙暖睡鸳鸯。嘘一一看,那是谁呀?(课件出示9:

鸳鸯睡觉图)(指名读诗句)睡着了吧?看它们睡得多香

甜啊!没有人来惊扰它们的美梦,多幸福啊!(再读!)

可它们是睡在沙滩上啊,会不会着凉啊?(沙暖)它们睡

在被太阳晒得暖暖的沙滩上,多舒服呀!(指名读一一再

读!)

春天里,冰冻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们飞来飞去地衔

泥筑巢,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动态的美;河边的沙滩被太

阳晒得暖暖的,一对对鸳鸯互相依偎着睡着了,展现给我

们的是一种静态的美。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多有意思

啊!再读。(指名读一一齐读)

(4)这么多景物融汇在一起,让我们感到了浓浓的春意,

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大诗人杜甫,也是情不自禁,挥

笔写下了这首《绝句》。请你再认真地读读这首诗,看还

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关于这首诗的题目“绝句”,你有

哪些了解?(课件出示10:)

绝句,是一种古诗体,每首四句。

如果每句诗都有7个字就是7言绝句,简称七绝;

如果每句诗都有5个字就是5言绝句,简称五绝。

我们今天学的就是一首一一五绝。其实杜甫住在浣花

溪草堂的时候,还写了很多首绝句呢!你们看:(课件出

示11)

绝句绝句

杜甫杜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