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连续十年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中①②的年份分别是A.1956年、1965年 B.1966年、1975年C.1978年、1987年 D.1992年、2001年2.古代雅典城邦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私人事务,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材料折射出古代雅典A.少数政客左右了政局 B.立法的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C.公民失去了政治热情 D.城邦至上对公民自由的约束3.乾隆皇帝曾对法国产生浓厚的兴趣,打算派外交使团会见路易十六。这一计划最终付诸东流,原因可能是A.法国发生了大革命B.普法战争爆发C.中英正在签订通商协议D.清廷忙于抗击沙俄入侵4.在努尔哈赤、皇太极统治时期,“中国”、“南朝”等词都用于对明朝的称呼。顺治时期,“中国”一词在朝廷政治文书中已指清朝的全部统治区域。1767年,乾隆皇帝明确规定:“夫对远人颂述朝廷,或称天朝,或称中国,乃一定之理。”这反映了这一时期A.满清统治区域的日益扩大 B.“中国认同”不断发展深化C.中央与地方矛盾有所缓和 D.民族交流消除了民族差异5.史学的重要作用,在汉唐间的数百年中,逐渐被统治者,尤其为最高统治集团所认识。隋文帝统一全国以后,开皇十三年(593年)下诏:“人间(即民间)有撰集国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绝。”这表明A.私修史书真实性受到质疑B.私修史书不符合统治的需要C.官修史书更能体现出公正D.官修史书解释历史更客观6.如图为1926年同时刊出的两则广告,两则广告的根本共同点是A.以孙中山为产品的代言人B.利用国民爱国热情为民族工业拓展市场C.图文并茂地展示商品特性D.借助政治话语和政治符号宣传商业信息7.1960年,沙特、伊拉克、委内瑞拉等主要石油生产国联合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维护本国石油利益和收入。1974年,美英德法等石油消费国组建国际能源机构,展开能源合作,降低石油依赖,分享石油消费。两个组织的先后建立表明20世纪后期A.经济领域出现“冷战”状态B.区域集团化有利于利益维护C.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D.生产与消费成为两大矛盾体8.康熙帝曾先后命焦秉贞、冷枚等人绘《耕织图》,还亲自作诗题咏,“复命镂板流传,用以示子孙臣庶,俾知粒食维艰,授衣匪易”。这一做法A.确保了农民生活的富足B.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发展C.缓解了人地之间的矛盾D.推动了重农理念的传播9.962年,宋太祖下诏令禁止新中进士到主考官那里谢恩;又命令进士及第的人不得称春官(主考官)为“恩师”“师门”,也不能自称“门生”。此诏令旨在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防止选官结党营私C.打击贵族特权利益 D.推进科举公平公正10.“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的作者是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11.如图漫画发表于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星画报》1934年第三期。该漫画的寓意是A.中共开始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B.长征初期红军主要采取游击作战C.党中央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错误D.党支部在红军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应成为游击队中的火车头12.当今世界一些顶尖科学家预测,由于全球变暖,大约100年后,世界很多地方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淹没,人类生存面临危机为此,人们所做的努力有A.组织“七十七国集团”B.签订《京都议定书》C.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D.组建世界贸易组织13.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诏曰:“民铸铜为佛像、浮图及人物之无用者禁之,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宋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金属货币的市场存量 B.限制民间资本市场的流通C.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蔓延 D.扩大本土宗教的社会影响14.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公伯禽被封到鲁地,三年后向周公“报政”,周公问:“何迟也?”伯禽说:“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这表明分封制A.扩大了周政权的统治区域B.推动了周文化向周边地区的传播C.在分封制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朝觐不勤的现象D.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15.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16.1948年8月,蒋经国到上海“打虎”,釆取群众运动和铁腕手段,强行“限价”,打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的“奸商”,在一段时期内颇见成效,然而最终却铩羽而归。蒋经国的“打虎”行为A.扭转了内战战场失利的局面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消除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 D.加深了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17.罗马法规定,当“某人通过建造或拆除某一部分的方式,改变了建筑物的原有结构有害于公共利益时,新施工行为即被限制甚至遭到禁止”。这表明罗马法A.保护关注弱势群体利益B.维护罗马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C.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D.注重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18.英国的行政权和立法权自“光荣革命”后便一直统一于议会之中,首相既是政府首脑又是议会执政党(多数党)的领袖。因此,以首相为首的执政党推行的某项立法往往都能通过。故执政党在任期内往往具有“独裁般的权力”,这一传统A.延续了专制制度 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C.维护了议会主权 D.确立了君主立宪19.恩格斯曾指出:“野蛮时代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类的活动来增加天然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据此,推动“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发展的重要条件是A.文字的发明 B.冶金业的出现 C.农业的发展 D.工商业的兴起20.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得知他派出去寻访长生不死药的术士(韩众、徐巿、侯生、卢生等人)逃跑,命令抓捕这些术士,术士们互相揭发,又牵引出460多人。秦始皇盛怒之下将他们处死,史称“坑儒”。上述材料旨在说明A.“焚书”直接导致了“坑儒”事件的发生B.“坑儒”可能与历史史实之间存在差异C.秦朝中央政府内部斗争激烈D.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21.以下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它们分别是A.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八一三事变C.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22.“诉诸武力的办法是由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接受了这个挑战。”与这句话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美国独立战争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美国内战D.第一次世界大战23.19世纪70年代,江南制造局经费收支状况大致是,光绪元年(1875年)达到接近55万两后,次年开始出现小幅下降,光绪三年(1877年)减少至20万两,光绪四、五两年(1878年、1879年)虽有所回升,但亦未达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水平。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实业救国思潮日渐衰退 B.自强运动潜藏发展危机C.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D.洋务企业竞争意识不足24.隋唐君主为加强统治,致力于削弱门阀势力,唐初曾将民间声望最高的崔氏降格为第三等姓氏,武则天提高进士科地位以打击擅长明经科的世族。到了晚唐时,唐文宗欲把公主下嫁给门阀世族时感慨:“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这反映出隋唐时A.宗法制与封建专制互为表里B.科举制对士族产生的影响很小C.社会结构的改变十分缓慢D.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并行25.《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500里长、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实际上英国海军中有位军官还拥有“长江海军少将”的头衔。该现象发生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B.“二十一条”签订后C.《辛丑条约》签订后D.《马关条约》签订后26.在国庆60周年大阅兵后的8万群众游行的主题是“我与祖国共奋进”。其中思想篇的主题依次是:《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科学发展》,在这四个主题方阵通过时代背景音乐与四代领导人原音与之对应最准确的应该是A.《东方红》《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走向复兴》B.《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走向复兴》C.《走向复兴》《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D.《东方红》《走向复兴》《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27.明中叶以后,浙江常山地区丁壮“屏(摒)来耜而事负载,以取日入佣值”,安徽徽州许多农民“执技艺或负贩就食他郡”,福建古田县壮年农民也“多佣之四方”.这表明上述地区A.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农民与市场联系密切C.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D.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28.1926年7月到1927年4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而华北和东北则于分消沉,广东地区一度活跃的状态也发生扭转。造成这种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布局的不平衡性 B.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C.革命形势的发展进程 D.城市中心道路的失败29.某一人物传记有如下目录(部分)。据此判断该人物A.实现了科学技术领域的大变革 B.提出了研究意识形态的新方法C.发展了物种进化的重要理论 D.被誉为二十世纪的科学伟人30.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汉武帝末年,由于长期兴师动众和严刑峻法,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汉武帝不得不下轮台罪已之诏,宣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废除)擅赋,力本农”。汉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昭、宣二帝七次颁布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六次颁布贩贷种、食和“勿收责(债)”的诏令。宣帝还下令“勿行苛政”,减盐价,禁止官吏“擅兴徭役”。宣帝时,谷价降到每石5钱,边远的金城、湟中地区,每石不过8钱,创造了西汉以来最低的谷价价记录。宣帝十分重视地方官吏的选举,补刺史、守、相,必由大臣推举,他亲自召见,询问治安之术。刘向评论汉宣帝时称赞他“治过于太宗(文帝)之时”——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宣帝的主要政绩。(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宣帝得以“治过于太宗”的原因。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永嘉(晋怀帝年号,307-313年)以来,五胡的威胁使得北方汉人大量建设坞堡,这些坞堡常以宗族、士族为中心团结乡里,平时戮力耕作,遇敌时聚众以自卫,民户隐匿成为普遍现象。“(北)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争敛,倍于公赋”,北魏名臣李冲力主“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这些基层官员按照政府制定的标准来收取租赋。东晋和南朝的户籍制度整理,被称为“土断”,就是将北方迁徙的民户编入当地户籍,不和土著民户产生混淆。剥夺大族的部曲(豪强的依附农民)为自耕农,纳入缴税的编户。会稽余姚士族虞亮抗命,藏匿亡命千余人,被(宋武帝)刘裕处以死刑,于是豪强肃然,远近知禁。——摘编自汪翀《南北朝的户籍和土地改革》(1)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北方与南方户籍改革的不同内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户籍改革给南北方带来的相似影响。33.材料二战后初期,美对德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改造。当时的德国,纳粹虽已战败,但民众尚未从数十年的精神管制和理论荼毒中清醒过来。美、英、法三个西方占领区的军事法庭(包括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审判,审判是建立在大量的证据之上的,作为证据的抄本和文件多达42卷。诸多材料和证据向人类揭示了法西斯的阴谋和暴行。美国一方面积极支持限制德国工业的方案,并要求德国的工业设备必须拆除作为赔偿;另一方面本着消除作为军事强国象征的垄断组织特别是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的目的。战后初期,几乎所有的德国政党都倾向于走社会主义道路。但美国方面极力反对这种倾向不主张改变他们占领区内的所有制结构,并要求在占领区内,按照以民主、自由和法治特征的社会标准来调整他们的占领政策。——摘编自刘娟《二战结束前后美国对德国政策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美国对德国民主改造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美国对德国民主改造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①时期重工业生产总值较低,之后快速上升,在②时期基本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①时期农业生产总值较高,之后逐渐下行,经过一个低点后,呈现上升趋势,在②时期基本保持在较高数值。轻工业在①时期数值高于重工业,此后呈现曲折发展,但是在②处也保持在较高数值。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我国的轻工业、农业产值较高,而重工业原有基础薄弱,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因此产值较低,在经过一五计划、二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得重工业产值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在大跃进时期,重工业比重大幅度上升,因此曲线图中重工业最高点时间就是1960年。我国农业基础较好,因此起点较高,但是在1958年大跃进中,青壮劳动力大炼钢铁,农业受到冲击,产值下降,随后因各项因素影响,出现三年困难时期,指导1961年下半年,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农业逐渐恢复发展,到1965年达到高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②时间分别是1956年和1965年,选项A正确;选项B正值文革时期,国民经济受到冲击,呈现下降趋势,与曲线图不符,排除;选项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快速发展,并未出现下降,排除;选项D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迅速,超过了农业,排除。2、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梭伦通过立法来要求公民参与城邦政治生活,强调的是城邦至上对公民自由的约束,D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雅典立法是有严格的程序的,随意性说法错误,B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3、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在1789年,正是乾隆皇帝统治时期,故A正确;普法战争在1870年,故B排除;中英签订通商协议在1840鸦片战争后,故C排除;清廷忙于抗击沙俄是在康熙皇帝时期,故D排除。4、B【解析】

材料反映清朝时期的几位皇帝对“中国”一词的不同指代,说明“中国认同”不断发展深化,故B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中国认同”的不断发展,与满清统治区域的日益扩大、中央与地方矛盾有所缓和无关,故A、C错误;D说法绝对化,排除。5、B【解析】

私修史书可能会宣扬反抗专制统治的观点,不符合统治者的利益和要求,故答案为B项。统治者严禁私修史书,不是因为其真实性问题,排除A项;官修史书代表统治者观点,不能说比私修史书更能体现出公正、解释历史更客观,排除C、D项。6、D【解析】

国庆是强烈的政治符号,左边广告中的“庆祝民国万岁,纪念革命伟人”,右边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提倡国货,挽回利权”,均属于政治话语,D项正确;广告只是利用了孙中山的影响力,孙中山本人并未宣传其产品,“代言”谈不上,A项排除;“应注意到左侧广告为殡仪馆的广告,不属于“工业”,B项排除:图文并茂是事实,但图及所配文字并没有体现商品特性,C项排除。故选D。7、C【解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石油的生产和消费呈现国际化趋势,因此石油生产国成立石油输出国际组织、石油消费国成立国际能源机构展开国家合作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故C项正确。冷战是指除使用武力之外的一切方式进行对抗,其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材料“维护本国石油利益和收入”和“分享石油消费”说明两个组织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存在争夺世界霸权的对抗,排除A;区域集团化有利于维护集团内部利益,但集团的排他性又会对外部国家的利益产生冲击,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两大组织的建立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并不能反映生产与消费的冲突,故D项错误。8、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康熙皇帝命人绘制《耕织图》,充分体现了康熙帝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农事辛劳的深切认知,这一做法推动了重农理念的传播,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中“确保”一词表述绝对,与统治者具有重农思想没有必然关系;B选项错误,重视农业与中央集权没有直接关系;C选项错误,统治者具有重农思想与缓解人地矛盾没有直接关系。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9、B【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信息“禁止新中进士到主考官那里谢恩;又命令进士及第的人不得称春宫(主考官)为‘恩师’师门’,也不能自称‘门生’”,可知是为了避免新老官僚以恩师门生之名结成党派,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相权的削弱,故A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防止官员结党营私,没有涉及打击贵族特权利益,故C项错误;题干中宋太祖的措施对科举考试本身的公平公正性不起作用,故D项错误。故选B。10、D【解析】

君主之所以能够称雄天下征服诸侯,靠的是“威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属于法家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老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故排除ABC项。故选D。11、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红军总政治部的画报上,支部带动游击队这辆火车的漫画,其寓意在于要党支部在红军中发挥火车头的作用,带领游击队进行斗争,D选项符合题意;红军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始于1927年的南昌起义中,A选项错误;红军长征初期采取并不是游击作战,而是战略转移,B选项错误;党中央纠正“左”倾军事路线错误,是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C选项错误。12、B【解析】

依据题信息“全球变暖”“人类生存面临危机”等说明是与全球气候有关的国际会议是,此次会议签订了《京都议定书》,故本题选择B项;A属于经济组织;C属于知识经济;D属于全球贸易组织机构。ACD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13、A【解析】材料主要讲述宋朝禁止铸造佛像、浮图及人物,有利于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蔓延,但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并没有限制民间资本市场的流通,故B项错误;“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保障金属货币的市场存量,故A项正确,灭佛有利于扩大本土宗教的社会影响,但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14、B【解析】

由材料“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可知,鲁公将周的礼乐制度带到了其封地,改变了当地的社会习俗,这说明分封制可以推动周文化向周边地区传播,故选B;材料重在强调文化习俗的变化,而不是统治区域的扩大,排除A;鲁公迟到是因为其改革的目标没有及时实现,而不是故意不觐见,故无法得出朝觐不勤的结论,排除C;材料只表现了周天子和鲁国之间的关系,由此单对关系便得出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理由不够充分,排除D。15、C【解析】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忽必烈始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A项为元朝中书省。16、D【解析】

根据材料“蒋经国到上海‘打虎’,采取群众运动和铁腕手段,强行‘限价’,打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的‘奸商’”,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触及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加深了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1948年8月”,可知,解放战争处于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内战战场连连失利,故A项错误;强行“限价”,打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的“奸商”,本质是巩固国民党的统治,主观上是维护官僚资产阶级利益,故B项错误;国民党后期滥发纸币,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故C项错误。17、D【解析】

由材料“有害于公共利益时,新施工行为即被限制甚至遭到禁止”可知,罗马法注重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故选D。材料并没有提及弱势群体,排除A;罗马法显然未将奴隶的权益包含在内,B项不符合事实,排除;如果只是强调对私有产财产的保护,则新的施工行为不会被限制和禁止,排除C。18、B【解析】

英国的行政权和立法权自“光荣革命”后便一直统一于议会之中,以首相为首的执政党推行的某项立法往往都能通过,这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故选B;英国“光荣革命”后已经确立民主政治,并非专制制度,排除A;C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排除;《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D不符合题意,排除。19、B【解析】

文明时代相对于野蛮时代,人类更多的是对天然产物的进一步加工,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而加工天然产物的重要条件是冶金业的出现,唯有如此,对天然产物的加工才有可能进行,B正确;文字的发明不能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排除A;农业的发展和对天然产物的加工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排除C;工商业兴起是天然产物加工之后的结果,而非条件,排除D。20、B【解析】

材料中讲述的是“坑儒”事件,但历史上的坑儒事件说的是许多方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儒生攻击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可知材料与历史事实不符,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焚书”,更不能得出“焚书”是否导致“坑儒”事件的发生,故A排除;坑儒事件是秦始皇暴政的表现,并不是中央政府的内部斗争,故C排除;材料中并没有提到郡县制,故D排除。【点睛】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读书人)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的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这种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第二年,许多方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儒生攻击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历史上称这些事情为“焚书坑儒”。21、A【解析】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在沈阳附近的柳条湖,1937年的七七事变发生在北平附近的卢沟桥,故答案为A项;八一三事变发生在上海,西安事变发生在陕西西安,排除B、C、D项。22、A【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由英王选择”、“北美大陆”可以判断这个事件应该是1775年开始的北美13个殖民地为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而进行的美国独立战争,故A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本土,不是美洲大陆,B错误。美国内战与英王选择没有关系,C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在北美大陆,故D错误。23、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江南制造总局的收入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其潜藏着发展的危机,B正确;实业救国思想是在甲午战后出现的,A排除;自然经济解体的典型就是耕织分离和传统纺织业的衰败,C排除;材料与竞争意识无关,D排除。故选B。24、C【解析】

中国古代政治发展是一个由贵族政治向成熟官僚政治制度演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结构缓慢变化的过程,材料反映了隋唐时期对门阀势力的打击,但从“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可知这一变化过程是十分缓慢的,故答案选择C项。魏晋南北朝时宗法制与门阀制度相联系,隋唐时期兴科举,废除九品中正制,沉重打击了门阀制度,故A项不正确;科举制的实施打击了士族势力,故B项不正确;隋唐时期实施科举,废除九品中正制,故D项不正确。25、D【解析】

题干提到西方列强的炮舰舰队在上海到重庆的区域航行,结合所学可知,上海是在《南京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而重庆是在《马关条约》里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故选D而排除A;“二十一条”出现于《马关条约》之后,主要涉及中日关系,而题干中说到的西方列强中有英国,故排除B;《辛丑条约》中没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故排除C。【点睛】新课程的课标要求中,关于历史史实是最需要学生通过记忆来掌握的,其他的诸如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意义、影响和经验教训、启示之类的东西都离不开史实,而这些东西都是史实推论或者概括总结得出的,所以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识记的任务只有史实,结论性的东西都不用死记硬背了,等于减轻了考生的记忆负担,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历史学科其他能力的要求在新课标下等于提高了,需要考生提高到一定程度才可以从容应对高考。同时,即使是识记的知识,也不会考查直接的死记硬背,而是考查在新情境下能否灵活运用。26、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奋斗创业》指的是毛泽东时代,对应音乐是《东方红》;《改革开放》是邓小平时代,对应音乐是《春天的故事》;《世纪跨越》是江泽民时代,对应音乐是《走进新时代》;《科学发展》是胡锦涛时代,对应音乐是《走向复兴》。由此可知,B正确;ACD错误。27、B【解析】

明中叶以后东南沿海的农民做雇农、“执技艺或负贩就食他郡”或“佣之四方”,表明这些地区的农民与市场联系密切,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A项错误;农民出卖劳动力、从事工商业,不能说明贫富分化的加剧,也不是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的表现,CD两项错误。28、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26年7月到1927年4月,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推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而华北、东北工人运动消沉是因其处于军阀统治之下,故C项正确;工业布局与广东地区工人运动活跃状态无直接联系,排除A项;社会主要矛盾不能说明造成工人运动状态的区域差异,排除B项;城市中心道路失败是在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利之后,排除D项。故选C。29、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因不喜欢学医有过“‘平庸’的学生”时期,参加“普林尼学会”的活动发展了兴趣、乘坐贝格尔号军舰进行了环球考察,并在牛津大学等地参加了激烈的学术争论等是达尔文的经历,他发展了物种进化的重要理论,C项正确;达尔文创立的进化论不是技术领域的变革,A项错误;达尔文研究的是生物学理论,他并没有提出研究意识形态的新方法,B项错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于1859年,即十九世纪中期,D项错误。30、D【解析】

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D符合题意;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并没有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主流,民本思想也不可能上升到社会主流思想这个高度,A错误;据材料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属于各学派的主张,不代表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B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尖锐而不是缓和,C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政绩:减免赋役;赈济贫民(或关注民生);发展经济;整顿吏治;重视选官。(2)原因:吸取汉武帝后期统治教训;延续汉昭帝的执政举措;汉宣帝励精图治,实行仁政。【解析】

(1)政绩:根据“减免田租、口赋及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