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7758-2023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正式版)_第1页
GB∕ T 17758-2023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正式版)_第2页
GB∕ T 17758-2023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正式版)_第3页
GB∕ T 17758-2023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正式版)_第4页
GB∕ T 17758-2023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7.200CCSJ73代替GB/T17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IGB/T17758—2023 Ⅲ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型式与基本参数 5 96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附录A(规范性)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制冷(热)量的试验和计算方法 附录B(规范性)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室内机功率修正方法 附录C(规范性)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部分负荷性能试验方法 附录D(规范性)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季节性能试验方法 附录E(规范性)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噪声试验方法 ⅢGB/T17758—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17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与GB/T17758—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适用范围,适用范围中增加了工艺性空调机(见第1章,2010年版的第1章);b)合并了原标准正文和附录中的术语和定义,并做了部分删减、修改和补充,由原先的39个术语和定义变为34个(见第3章,2010年版的第3章、附录B、附录C);c)更改了空调机的型式,新增了按用途和按适用气候环境的分类(见4.1,2010年版的4.1);d)删除了空调机的基本电参数,更改了空调机运行时的基本环境参数(见4.3.1,2010年版的e)更改了空调机的试验工况,增加了T2和T3类空调机的一般试验工况(见4.3.2,2010年版的性规定(见5.1,2010年版的5.1);g)增加了对水系统强度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2.2和6.4.2);h)名义工况性能中增加了对名义风量的要求(见5.4.1);i)增加了对工艺型空调机名义制冷能效比和名义制热性能系数的要求(见和);j)更改了空调机性能系数的限值要求(见5.5和5.6的表6,2010年版5.3.17的表3);k)更改了空调机凝露和凝结水排除能力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将两试验合并为一个试验(见5.10l)更改了融霜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11和6.13,2010年版的5.3.13和6.3.13);m)增加了水侧压力损失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12和6.14);n)更改了空调机的安全要求,增加了最大运行电流和有害物质含量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13和6.15,2010年版的5.2);o)更改了空调机的噪声要求和试验方法,包括风管型空调机室内侧测量位置要求等(见5.14和附录E,2010年版的5.3.14和附录D);p)增加了空调机待机功率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15和6.17);q)更改了电加热功率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16和6.18,2010年版的5.3.6和6.3.7);r)增加了辅助电加热控制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17和6.19);s)增加了对电镀件、涂装件耐腐蚀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18和6.20);t)更改了原标准中通用性的试验条件和试验要求,从试验条件、空调机安装和数据处理三个角度重新完善了该部分技术细节(见6.1~6.3,2010年版的6.1和6.2);u)更改了型式检验的要求,重新调整了检验项目(见7.3,2010年版的7.3);v)更改了空调机铭牌标注的要求(见8.1.1,2010年版的8.1.1);w)增加对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空调机的标志和包装要求(见8.1.2和8.2.5);x)更改了部分包装要求,如对充注制冷剂的要求等(见8.2,2010年版的8.2);y)增加了对空调机室内机消耗功率的修正方法(见附录B)。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GB/T17758—2023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8)归口。空调电子有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大金(中国)投资有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机·上菱空调机电器有限公司、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吉荣空调有限科制冷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西屋康达空调有限公司、安徽扬子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惠康实业有限公司、浙江中广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空调系统(上海)有限公司、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本文件于1999首次发布,2010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1GB/T17758—2023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工艺型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和名义制冷量大于或等于7000W的舒适型单元式空气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T3241电声学倍频程和分数倍频程滤波器GB/T3767—2016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和声能量级反射面上方近似自由场的工GB/T3785.1—2010电声学声级计第1部分:规范GB4706.32—2012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GB/T5773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GB/T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6882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和声能量级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精密法GB/T9237制冷系统及热泵安全与环境要求GB/T9286色漆和清漆划格试验GB/T10870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GB/T13306标牌GB/T15173—2010电声学声校准器GB/T18430.1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GB/T18836—2017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GB2513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安全要求GB/T26572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JB/T7249制冷与空调设备术语2GB/T17758—2023JB/T724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一种向房间或区域直接提供经过处理的空气的设备。3.2舒适型空调机comfortairconditioningunits用以满足人类活动空间舒适性环境要求的空调机。3.3工艺型空调机processairconditioningun用以满足或保障特定场合环境要求或特定工艺生产过程要求的空调机。3.4在电能或机械驱动下,利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将热量持续不断地从低温介质(或物体)转移到高温介质(或物体)中的装置。3.5注1:单位为瓦(W)。3.6制冷(热)消耗功率cooling(heating)powerinput3.7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空调机发挥1/2名义制冷(热)量能力并连续稳定制冷(热)运行时,单位时间内从(向)房间或区域内除去(送入)的热量总和。注:1/2名义制冷(热)量能力在名义制冷(热)量的50%±5%范围内。3.8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空调机发挥1/2名义制冷(热)量能力并连续稳定制冷(热)运行时所消耗的总功率。3.9内除去(送入)的热量总和。3.10最小制冷(热)消耗功率minimalcooling(heating)powerinput3制冷能效比energyefficiencyratio;EER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空调机制冷量与制冷消耗功率之比。制热性能系数coefficientofperformance;COP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空调机制热量与制热消耗功率之比。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空调机单位时间内向房间或区域输出的换算到标准空气状态下的空气体积。注1: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注2:标准空气状态指大气压力101.325kPa、温度20℃、密度1.204kg/m³的空气状态。机外静压externalstaticpressure当维持一定的风量时,空调机克服自身阻力后,在出风口与回风口之间形成的静压差。空气焓差法airenthalpydifferenc通过对空调机的进风参数、出风参数以及循环风量进行测量,并用测得的风量对应的空气质量流量与进出风焓差的乘积来确定空调机制冷(热)能力的方法。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ntegratedpartloadvalue;IPLV基于规定工况下空调机部分负荷的EER,按空调机在各种负荷下运行时间的加权因素,通过计算获得的一个单一数值表示的空调机部分负荷效率指标。注1:计算按公式(1):IPLV——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单位为瓦每瓦(W/W);NPLV——非标准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单位为瓦每瓦(W/W);A———100%负荷时的EER,单位为瓦每瓦(W/W);B——75%负荷时的EER,单位为瓦每瓦(W/W);C50%负荷时的EER,单位为瓦每瓦(W/W);注2:部分负荷百分数的计算基准是名义制冷量的明示值。非标准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non-standardpartloadvalue;NPLV基于规定工况下空调机部分负荷的EER,按空调机在各种负荷下运行时间的加权因素,通过计算获得的一个单一数值表示的空调机的部分负荷效率指标。3.18空调机制冷运行的日期段,当基于标准气象数据的日平均气温达到某一温度tc连续3天以上的第3天开始,到日平均气温达到该温度tc连续3天以上的最后一天向前数第3天为止。4GB/T17758—20233.19空调机制热运行的日期段,当基于标准气象数据的日平均气温达到某一温度t.连续3天以下的第3天开始,到日平均气温达到该温度th连续3天以下的最后一天向前数第3天为止。3.203.213.22制热季节总负荷heatingseasonaltotalload;HSTL3.233.24制冷季节耗电量与制热季节耗电量之和。3.253.263.27全年性能系数annualperformancefactor;APF在制冷季节及制热季节中,空调机进行制冷和制热运行时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及向室内送入的热量总和与同一期间内消耗的电量总和之比。3.28制冷负荷线上每一室外温度对应的建筑物冷负荷。53.29制热负荷heatingload制热负荷线上每一室外温度对应的建筑物热负荷。价,由室外温度35℃时建筑物的制冷负荷与热冷比(HCR)的乘积计算出室外温度0℃下的建筑物制热负3.30部分负荷因数partloadfactor;PLF在同一温湿度条件下,空调机进行断续运行时的制冷能效比(制热性能系数)与进行连续运行时的制冷能效比(制热性能系数)之比。3.31衰减系数attenuationcoefficient效率降低系数degradationcoefficient表征空调机由于断续运行而产生效率降低的系数。3.32号而重新进入工作状态的模式。3.33定容型空调机singlecapacityairconditioner配备一台或多台(不可独立运行)固定容量的压缩机的空调机。3.34除符合3.33规定的以外的空调机。4型式与基本参数——工艺型(含恒温恒湿型)。 ——水冷式;——蒸发冷却式。 冷暖型。6GB/T17758—20234.1.4按加热方式分为:——电热型;——热泵型(包括带辅助电加热、不带辅助电加热两种);——蒸汽(热水)加热型。4.1.5按结构型式分为:——整体型;——分体型。4.1.6按出风静压分为:——直吹型;——风管型。4.1.7按空调机能力调节特性分为:——定容型;——非定容型。4.1.8按空调机适用的气候环境(最高温度)分为:—-—T1类(温带气候,最高温度43℃);———T2类(低温气候,最高温度35℃);—T3类(高温气候,最高温度52℃)。空调机型号的编制由制造商自行确定,但型号中应体现本文件名义工况下空调机的制冷量。4.3基本参数4.3.1空调机在下列环境温度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a)对于舒适型风冷式空调机,适用的气候环境温度为:1)T1类:单冷型18℃~43℃,冷暖型—7℃~43℃;2)T2类:单冷型10℃~35℃,冷暖型—7℃~35℃;3)T3类:单冷型21℃~52℃,冷暖型—7℃~52℃。b)对于水冷式空调机,制冷运行时冷凝器的进水温度不超过34℃。c)对于恒温恒湿型空调机,适用的气候环境温度为一7℃~43℃。d)对于除恒温恒湿型以外的其他工艺型空调机,其适用的气候环境温度范围由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定。4.3.2空调机的试验工况如下:a)舒适型水冷式空调机的试验工况按表1和表2的规定,其中指定水侧污垢系数时的水温修正方法按GB/T18430.1;b)舒适型风冷式空调机的试验工况按表3和表4的规定;c)恒温恒湿型空调机的试验工况按表5的规定,其他工艺型空调机的试验工况条件按制造商与用户的协议。GB/T17758—2023表1舒适型水冷式空调机一般试验工况条件工况类型室内侧入口空气状态水冷式冷凝器进水温度和流量干球温度℃湿球温度℃进水温度℃单位制冷量水流量污垢系数名义制冷0.2150.044最大运行制冷凝露和凝结水排除低温制冷运行应按空调机标称的机外静压进行试验“水流量按空调机名义制冷量的明示值来确定。表2舒适型水冷式空调机部分负荷试验工况条件工况类型室内侧入口空气状态水冷式冷凝器进水温度和流量干球温度℃湿球温度℃进水温度℃水流量m³/h污垢系数100%负荷工况—75%负荷工况50%负荷工况25%负荷工况NPLV100%负荷工况选定的进水温度选定的水流量指定的污垢系数75%负荷工况_b50%负荷工况25%负荷工况应按空调机标称的机外静压进行试验当需要通过内插法和衰减系数法计算确定75%、50%或25%负荷点对应的性能系数时,试验过程中冷凝器侧的进水温度应与所求对应负荷点的工况保持一致与名义制冷量试验时的水流量保持一致。6部分负荷的进水温度应在15.5℃至选定的100%负荷进水温度之间按负荷百分比线性变化(保留一位小数)表3舒适型风冷式空调机一般试验工况工况类型室内侧入口空气状态室外侧入口空气状态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制冷试验名义制冷78表3舒适型风冷式空调机一般试验工况(续)工况类型室内侧入口空气状态室外侧入口空气状态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制冷试验最大运行制冷凝露和凝结水排除低温制冷运行制热试验名义制热I76名义制热Ⅱ名义制热Ⅲ最大运行制热融霜21应按空调机标称的机外静压进行试验对于热泵型空调机,表中名义制热I为必测点,名义制热Ⅱ和Ⅲ仅为选测点。在无特别说明时,本文件中的名义制热均指名义制热I“适用于湿球温度影响室外侧换热的装置(利用水的潜热作为室外侧换热器的热源装置,如蒸发冷却式空调机)。适用于湿球温度影响室内侧换热的装置。表4舒适型风冷式空调机(T1类)季节性能试验工况工况类型室内侧入口空气状态室外侧入口空气状态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名义制冷低温制冷低湿制冷断续制冷名义制热76断续制热低温制热21超低温制热—8.5—9.5应按空调机标称的机外静压进行试验“适用于湿球温度影响室外侧换热的装置(利用水的潜热作为室外侧换热器的热源装置,如蒸发冷却式空调机)。适用于湿球温度影响室内侧换热的装置。9GB/T17758—2023表5恒温恒湿型空调机试验工况工况类型室内侧入口空气状态室外侧状态风冷式水冷式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进水温度℃出水温度℃名义制冷最大运行制冷_b低温制冷运行—b应按空调机标称的机外静压进行试验“适用于湿球温度影响室外侧换热的装置(利用水的潜热作为室外侧换热器的热源装置,如蒸发冷却式空调机)。h采用名义制冷试验条件确定的水流量。5技术要求5.1一般要求5.1.1空调机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5.1.2空调机的制冷系统应符合GB/T9237的规定。5.1.3空调机应选用无毒、无异味且具有阻燃性的保温隔热材料。5.1.4空调机宜采用利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结构、部件和材料。5.1.5空调机的外观符合以下规定:a)黑色金属制件应经过防锈蚀处理;c)涂装件表面应平整,涂布及色泽均匀,不应有明5.2强度与密封性5.2.1空调机的制冷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按6.4.1进行气密性试验时,制冷系统各部位不应有泄漏。5.2.2水冷式空调机的水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按6.4.2进行压力试验时,各管路部件及连接处应无异常变形和渗漏。5.3试运转空调机试运转过程中应无异常,安全保护装置不应动作。5.4名义工况性能空调机的实测名义风量不应小于明示值的90%。GB/T17758—2023空调机的实测名义制冷量不应小于明示值的95%。空调机的实测名义制冷消耗功率不应大于明示值的110%。对于工艺型空调机,其实测的名义制冷能效比不应小于明示值的95%。热泵型空调机的实测名义制热量不应小于明示值的95%。热泵型空调机的实测名义制热消耗功率不应大于明示值的110%。对于热泵型的工艺型空调机,其实测的名义制热性能系数不应小于明示值的95%。注1:本文件中所有涉及制热性能参数的考核均指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热泵制热,针对电加热的考核见5.16(电加热注2:根据4.1.3和4.1.4,热泵型空调机是单热型或冷暖型。5.5部分负荷性能对于舒适型水冷式空调机,其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不应小于明示值的95%,且不应小于表6规定的限值;其非标准部分负荷性能系数不应小于明示值的95%。5.6季节性能对于T1类的舒适型风冷式空调机,单冷型空调机的制冷季节能效比和热泵型空调机的全年性能系数不应小于明示值的95%,且不应小于表6规定的限值。表6性能系数的限值类型名义制冷量WSEERAPFW/W风冷式单冷型≥7000且≤14000>140002.90热泵型≥7000且≤140002.80>140002.70水冷式≥7000且≤14000—>140005.7最大运行制冷空调机在最大运行制冷试验过程中应能正常运行,各部件无损坏,且满足以下要求:a)在前一个1h内:空调机的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b)在后一个1h内:允许过载保护器在起动后的5min内跳开,但复位后(自动复位的过载保护器应能在30min内复位;手动复位的过载保护器应在10min后强行复位),空调机应能再连续运行1h。5.8最大运行制热对于舒适型风冷热泵型空调机,在最大运行制热试验的过程中应满足与最大运行制冷时同样的要求。GB/T17758—20235.9低温制冷运行空调机的低温制冷运行满足以下要求。a)按6.11a)进行试验的过程中,空调机的安全装置不应跳开(空调机运行期间,防冻结的自动复位装置可动作),蒸发器迎风面表面凝结的冰霜面积不应大于蒸发器迎风面积的50%。蒸发器迎风表面结霜面积目视不易看出时,可通过风量(风量下降不超过初始风量的25%)进行b)按6.11b)进行试验,空调机最后运行的5min内,室内机不应有水滴落或吹出。5.10凝露和凝结水排除在凝露和凝结水排除试验的过程中,空调机外壳表面不应有凝露水滴下,室内送风不应带有水滴,也不应有水从空调机接水盘中溢出。5.11融霜对于风冷热泵型空调机,在融霜试验的过程中满足以下要求:a)安全保护元器件不应动作而导致空调机停止运行;c)融霜总时间不应超过试验总时长的20%;d)融霜试验过程中,任一融霜周期内,室内机的送风温度低于18℃的持续时间不应超过1min。5.12水侧压力损失对于水冷式空调机,水侧压力损失的实测值不应大于明示值的115%。5.13安全与环境要求5.13.1空调机的电气强度(冷态)、泄漏电流(冷态)、接地装置、防触电保护应符合GB25130的规定。5.13.2空调机的最大运行电流不应超过产品明示的最大运行电流的115%。注:最大运行电流指空调机在制造商规定的最严酷工作条件下运行时,所能达到的运行电流最大值。5.13.3空调机的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GB/T26572的规定。注:政府部门予以豁免的应用例外。5.14噪声舒适型空调机在名义制冷条件下的噪声和名义制热(仅热泵型)条件下的噪声实测值均不应大于明示值+3dB(A),且不应超过表7规定的限值。工艺型空调机在名义制冷条件下的噪声和名义制热(仅热泵型)条件下的噪声实测值均不应大于明示值+3dB(A)。表7噪声限值(声压级)名义制冷量/W室内机噪声/dB(A)室外机噪声/dB(A)接风管不接风管≥7000且≤10000>10000且≤14000GB/T17758—2023表7噪声限值(声压级)(续)室内机噪声/dB(A)室外机噪声/dB(A)接风管不接风管>14000且≤28000>28000且≤50000>50000且≤80000>80000且≤100000>100000且≤150000>150000且≤200000按供货合同要求按供货合同要求整体式水冷空调机的噪声限值按表中室内机的噪声限值5.15待机功率具有待机模式的空调机,其待机功率实测值不应大于明示值的110%。对于带电加热的空调机(包括电热型和带辅助电加热的热泵型),电加热的实测消耗功率应在其明示值的90%~105%范围内。正温度系数型(PTC)电热元件的下限不受此限。5.17辅助电加热控制对于带有辅助电加热的舒适型热泵型空调机,满足以下控制要求:a)辅助电加热应能够通过手动的方式开启和关闭,同时应在空调机明显的位置给出辅助电加热工作状态的指示;b)在室外干球温度不低于0℃的条件下,辅助电加热不应自动开启。5.18其他性能5.18.1空调机的电镀件和涂装件应具有足够的耐腐蚀性。经盐雾试验后,金属镀层上的每个锈点或锈迹面积不应超过1mm²,每100cm²试件镀层不应超过2个锈点或锈迹,小于100cm²时不应有锈点或锈迹。5.18.2空调机涂装件的涂层应牢固,经涂层附着力试验后,涂层附着情况应达到GB/T9286规定的2级或更优。6试验方法6.1试验条件6.1.1空调机的试验装置按附录A的规定。6.1.2空调机所有试验应在制造商规定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进行,除由于空调机起动或停止的负荷变动外,电压的允差不应超过±2%,频率的允差不应超过±1%。6.1.3试验用仪器仪表应经计量检验部门检定或校准合格,并在适用的有效期内。GB/T17758—20236.1.4试验用仪器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仪器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类别型式准确度温度水银玻璃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热电偶空气温度士0.1℃水温士0.1℃制冷剂温度士1.0℃流量记录式、指示式、积算式测量流量的±1.0%制冷剂压力压力表、变送器测量压力的±2.0%相对湿度电阻式、电容式等测量相对湿度的±5%空气压力气压表、气压变送器静压差±2.45Pa电量指示式0.5级精度积算式1.0级精度质量测定质量的士1.0%转速机械式、电子式测定转速的士1.0%气压(大气压力)气压表、气压变送器大气压读数的±0.1%时间秒表测定经过时间的±0.2%“待机功率的测量仪表至少应能精确到0.1W。6.2机组安装6.2.1风冷式空调机应在制造商规定的室外风量下进行试验。试验时,根据制造商的安装要求连接所有辅助元器件(包括进风百叶窗、管路及附件等)。6.2.2分体式空调机室内外机连接管的管长应符合以下规定:a)制冷量小于或等于14000W的空调机:5.0m;b)制冷量大于14000W的空调机:7.5m。若制造商提供的全部管长大于以上规定时,则按制造商提供的管长进行试验。6.2.3当试验采用非制造商提供的室内外机连接管时,其管径、隔热和安装等应符合制造商的规定,且暴露在室外侧工况条件下的连接管长度不应小于3.0m。6.2.4对于具有净化、除菌等辅助功能的空调机,除非制造商声明在试验中相关功能保持开启,否则在进行本文件规定的试验时应予以关闭。6.2.5制冷量和制热量试验时,空调机室内外空气进行交换的通风门和排风门(如果有)、风扇速度、导向格栅等按制造商规定在正常使用调节控制范围内进行设定,如果制造商未规定,则应将通风门和排风门完全关闭,风扇速度、导向格栅等在符合制造商规定的情况下调到最大制冷量或最大制热量的位置。6.3数据处理6.3.1对于舒适型空调机,各性能系数指标计算中被计入空调机实际消耗功率的室内机风机功率应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修正,工艺型空调机无需修正。6.3.2对于舒适型水冷式空调机,考虑到冷却系统(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等)的功率消耗,在进行空调机各性能系数指标计算时,应按实测名义制冷量每300W增加10W的比例来对空调机的消耗功率进行修正,工艺型空调机无需修正。GB/T17758—20236.3.3空调机进行一般试验工况的允差应符合表9、表10和表11的规定;制热试验中出现非稳态时,试验工况允差应符合表A.2的规定;舒适型水冷式空调机部分负荷性能试验工况的允差应符合附录C中表C.1的规定;舒适型风冷式空调机季节性能试验工况允差应符合附录D中表D.1的规定。表9试验工况允差(平均变动幅度)室内侧入口空气状态室外侧状态机外静压水冷式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出水温度℃水流量m³/h名义制冷士0.2士0.3士0.2士0.3士0.3士5%(标称机外静压时应取±3Pa)最大运行制冷凝露和凝结水排除士0.5士0.3士0.5士0.3低温制冷运行士0.3士0.5士0.3士0.5士0.5名义制热最大运行制热士0.5士0.5士0.3融霜士0.5士0.5士1.0士0.5———噪声制冷士2.0士2.0士1.5士1.0士1.0制热士2.0士2.0注:平均变动幅度指实测的平均值与各试验工况的规定值的偏差。“指融霜试验中的热泵制热状态,融霜过程中和融霜结束之后的前10min按表11的规定。表10试验工况允差(最大变动幅度)工况条件室内侧入口空气状态室外侧状态机外静压水冷式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出水温度℃水流量m³/h名义制冷士0.5士0.5士0.5士0.5士0.5(标称机外静压≤98Pa时应取±9.8Pa)最大运行制冷凝露和凝结水排除低温制冷运行名义制热—最大运行制热融霜—噪声制冷士1.5士1.5士5%制热士3.0士2.0士3.0士2.0注:最大变动幅度指试验过程中实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各试验工况的规定值的偏差。指融霜试验中的热泵制热状态,融霜过程中和融霜结束之后的前10min按表11的规定。GB/T17758—2023表11融霜过程的工况读数允差试验工况平均变动幅度最大变动幅度室内侧入口空气状态室外侧入口空气状态室内侧入口空气状态室外侧入口空气状态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融霜注1:平均变动幅度指实测的平均值与各试验工况的规定值的偏差。注2:最大变动幅度指试验过程中实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各试验工况的规定值的偏差。“指融霜过程中和融霜结束后的前10min。a)制冷量小于或等于28000W的空调机,用灵敏度为(1×10-⁶)Pa·m³/s的制冷剂检漏仪进行b)制冷量大于28000W的空调机,用灵敏度为(1×10-⁵)Pa·m³/s的制冷剂检漏仪进行检验。对空调机的水路系统进行1.25倍设计压力的液压试验或者1.15倍设计压力的气压试验,保压6.5试运转试验单冷型空调机在制冷模式下通电试运转;冷暖型空调机分别在制冷和制热模式下通电试运转。6.6名义工况性能试验空调机在送风模式下按4.3.2规定的名义制冷工况和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名义风量试验。试验至标准空气状态。按4.3.2规定的名义制冷工况和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名义制冷量试验,并同时测量空调机的输入功率。按4.3.2规定的名义制热工况和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名义制热量试验,并同时测量空调机的输入功率。GB/T17758—20236.7部分负荷性能试验按附录C的规定进行部分负荷性能的试验和相关计算。6.8季节性能试验按附录D的规定进行季节性能的试验和相关计算。6.9最大运行制冷试验将空调机的设定温度、风机速度、风门和导向格栅等调到最大制冷状态,空调机在最大运行制冷工况下先连续运行1h,然后停机3min,起动后再连续运行1h。6.10最大运行制热试验将空调机的设定温度、风机速度、风门和导向格栅等调到最大制热状态,空调机在最大运行制热工况下先连续运行1h,然后停机3min,起动后再连续运行1h。6.11低温制冷运行试验将空调机的设定温度、风机速度、风门和导向隔栅等调到最易使蒸发器结霜或结冰的状态,空调机在低温制冷运行试验工况下按以下规定进行试验:a)空调机起动待工况稳定后再运行4h;b)遮住室内机回风口,完全阻止空气流通后运行6h,或直至蒸发器盘管风路被冰霜完全阻6.12凝露和凝结水排除试验将空调机的设定温度、风机速度、风门和导向隔栅等调到最易凝结水的状态,往接水盘中注水至有水从排水口流出,然后空调机在凝露和凝结水排除试验工况下连续制冷运行4h。栅等调到最易使室外侧换热器结霜的状态,空调机在融霜试验工况下制热运行稳定后,从首次融霜(自动融霜或者手动触发融霜)结束后开始,再连续运行两个完整的制热融霜周期或连续运行3h为止,取其长者作为试验时长。对出现下述两种情况的,按以下规定调整时长:a)若在连续运行3h期间未出现融霜,则试验总时间应延长至3h后首次出现融霜结束为止;b)若在连续运行3h期间有一个制热融霜周期还没有结束,则试验总时间应延长至这一个制热融霜周期结束为止。6.14水侧压力损失试验在进行名义制冷试验时,按GB/T18430.1的规定测量空调机水侧进出口的压力损失。6.15.1按GB25130的规定分别进行电气强度、泄漏电流、接地装置和防触电保护试验。6.15.2按制造商规定的运行状态和试验工况验证空调机的最大运行电流是否满足要求。在符合制造商规定的前提下,试验过程中应开启辅助电加热等所有辅助功能,确保空调机功率达到最大状态。6.15.3按GB/T26125规定的方法进行有害物质含量的检测。GB/T17758—2023按附录E的规定测量空调机噪声。试验期间,环境温度保持在(23±5)℃。空调机通电运行10min后关机并进入待机模式。关机至少30min后开始测量待机功率,测量时间为1h,数据采集的周期不应长于1均功率即为待机功率,单位为瓦(W),保留1位小数。待机功率亦可通过测量耗电量再除以测量时间6.18.2对于电热型空调机,在名义制热工况下(室外工况不要求),空调机制冷系统不运行,令电加热处于最大耗电状态并测量其输入功率。辅助电加热控制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空调机在名义制热工况下运行,当热泵制热量达到稳定后,采用手动的方式开启和关闭辅助电b)将空调机的辅助电加热设置为自动状态,保持名义制热工况稳定后,依次调整室外侧回风干球温度至2℃、0℃、1℃、5℃、10℃,每调整到一挡温度点后稳定运行10min,判断辅助电加热是否自动开启,各挡温度的允差条件应符合表9和表10的规定。可通过测量空调机的输入功率判断辅助电加热是否动作。按GB/T2423.17的规定进行盐雾试验,试验周期为24h。试验前,电镀件表面应清洗除油;试验按GB/T9286的规定进行划格试验。7检验规则每台空调机应做出厂检验,检验项目按表12的规定。7.2.1抽样检验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样,检验项目按GB/T17758—2023平等由制造商自行决定。7.3型式检验7.3.1型式检验应每三年进行一次,检验项目按表12的规定。7.3.2当有下列情形发生时,第一台产品应做型式检验:-——新产品开发或定型产品进行了重大改进;——使用了全新的生产线;-——生产线搬迁或生产线进行了重大改进。表12检验项目序号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型式检验技术要求试验方法1外观√√√5.1.5视检2标志3包装4安全与环境要求电气强度5.15泄漏电流6接地装置7制冷系统密封性.18水系统强度.29试运转名义风量.1名义制冷量6.6.2名义制冷消耗功率EER名义制热量6.6.3名义制热消耗功率COP电加热功率6.18辅助电加热控制6.19噪声6.16部分负荷性能(IPLV)季节性能(SEER或APF)水侧压力损失6.14待机功率6.17部分负荷性能(NPLV)最大运行制冷最大运行制热6.10低温制冷运行6.11GB/T17758—2023表12检验项目(续)序号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型式检验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凝露和凝结水排除√融霜安全与环境要求防触电保护最大运行电流有害物质含量耐腐蚀性涂层附着力8.1.1每台空调机应在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铭牌,铭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且包含表13的内表13铭牌内容序号标记内容标记要求名称单位舒适型风冷式舒适型水冷式工艺型单冷型热泵型恒温恒湿型其他1产品名称、型号√√√√√2制造商名称√√√√√3生产日期、产品编号√√√√√4额定电压、相数、频率V、一、Hz√√√√√5最大运行电流*A√√√√6制冷剂编号、充注量一、kg√√√√√7水侧压力损失kPa√8机组总质量√√√√√9机组型式√√√√√名义制冷量W或kW√√√√√名义制冷消耗功率√√√√√名义制冷能效比/EERW/W√√名义制热量W或kW√√名义制热消耗功率—√——√名义制热性能系数/COPW/W√GB/T17758—2023表13铭牌内容(续)序号标记内容标记要求名称单位舒适型风冷式舒适型水冷式工艺型单冷型热泵型恒温恒湿型其他W/W√√APF√——电加热功率√√√√噪声(声压级)√√√√√机外静压√√√√√”表示需要标记,“—”表示不需要标记,无相应功能的空调机无需标记。“制造商应在设计文件或随机文件中明确空调机产生最大运行电流的工作状态及工况条件。h仅工艺型水冷式空调机适用。以指引安全运输和吊装为原则,必要时机组总质量应包含制冷剂(或其他充注物)、吊装用附件等。d机组型式包括舒适型风冷式、舒适型水冷式、恒温恒湿型或其他工艺型。如果是工艺型其他类空调机,则还应标注名义制冷/制热参数的具体工况条件。电热型和带辅助电加热的热泵型空调机适用。s只需标注名义制冷量和(或)名义制热量状态下空调机A计权噪声(声压级)的最大值。8.1.2若空调机使用了可燃性制冷剂,则应按照GB2894—2008表2中编号2-2警告标志的颜色和样8.1.3空调机上应有指示运行状态的标志,如风机转向、水流方向、指示仪表和控制按钮的状态标志等。8.1.4空调机应在相应的地方(如铭牌等)标明本文件的编号。8.2.2包装前,制冷量小于14000W的空调机应充注额定量制冷剂;制冷量大于或等于14000W的——制造商名称;——产品型号和名称;——外形尺寸;8.2.5每台空调机上应随带下列技术文件。1)产品型号和名称;2)产品出厂编号;GB/T17758—20233)检验员签字或印章;4)检验日期。1)产品型号和名称、适用的环境温度条件以及本文件的编号;2)风管型空调机的空气动力特性曲线和噪声;3)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制冷系统图及接线图;4)备件目录和必要的易损零件图;5)外形尺寸及安装的说明或要求(使用可燃制冷剂的空调机,其安装要求应满足GB/T9237的要求);6)使用说明、维修和保养注意事项(使用可燃制冷剂的空调机,其维修和保养除应满足GB/T9237的要求外还应满足GB4706.32—2012附录DD的要求)。c)装箱单。8.3运输和贮存8.3.1空调机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应碰撞、倾斜或遭受雨雪淋袭。8.3.2空调机应贮存在干燥且通风良好的场所。GB/T17758—2023(规范性)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制冷(热)量的试验和计算方法A.1试验方法A.1.1标准试验方法本附录规定了以下五种空调机制冷(热)量的试验方法:a)室内侧空气焓差法;b)室外侧空气焓差法;c)压缩机标定法;d)制冷剂焓差法;e)室外侧液体载冷剂法。A.1.2各试验方法的适用条件A.1.2.1名义制冷(热)量明示值小于300000W的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空调机制冷(热)量试验应选用室内侧空气焓差法进行。名义制冷量明示值小于40000W的风冷式空调机制冷量试验结果存在争议时,试验应选用室内侧空气焓差法和A.1.1b)~d)中的任一试验方法同时进行制冷量测试,试验时两侧的热平衡应不大于6%,实测的制冷(热)量应为室内侧空气焓差法测试的数据。注:名义制冷量明示值小于300000W的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空调机中单冷型和冷暖型空调机按名义制冷量,单热型空调机按名义制热量。A.1.2.2名义制冷(热)量明示值小于300000W的水冷式空调机应采用室内侧空气焓差法和室外侧液体载冷剂法同时进行试验,试验时两侧的热平衡应不大于6%,实测的制冷(热)量应为室内侧空气焓差法测试的数据。注:名义制冷量明示值小于300000W的水冷式空调机中单冷型和冷暖型空调机按名义制冷量,单热型空调机按名义制热量。A.1.2.3名义制冷(热)量明示值大于或等于300000W的空调机可以采用A.1.1中规定的任一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在进行制冷量测试时,如未采用室内侧空气焓差法,应按A.6和A.8的规定同时测试室内空气流量和潜热制冷量。注:名义制冷量明示值大于或等于300000W的风冷式空调机中单冷型和冷暖型空调机按名义制冷量,单热型空调机按名义制热量。A.2空气焓差法A.2.1一般要求A.2.1.1制冷(热)量通过测定空调机进、出口的空气干、湿球温度和空气流量确定。空调机的室内侧试验应采用本方法。A.2.1.2名义制冷(热)量明示值小于40000W的风冷式空调机的室外侧试验也可以采用本方法,但室外侧试验还应满足A.2.7的附加要求;压缩机单独通风的空调机用室外侧空气焓差法试验时应按A.2.7b)的规定;分体式室外侧热交换的空调机用室外侧空气焓差法试验时,应按A.2.8和A.2.9所允许的管路漏热损失进行修正。GB/T17758—2023A.2.2试验装置A.2.2.1试验装置采用下列布置:a)风洞式空气焓差法布置原理图见图A.1;b)环路式空气焓差法布置原理图见图A.2;c)量热计空气焓差法布置原理图见图A.3;d)房间空气焓差法布置原理图见图A.4。室外侧空气流量测量装置空调机室内部分气流室内侧试验房间空调机A.2.2.2对于环路式空气焓差法试验装置(图A.2),其测试环路应密闭,各处的空气渗漏量应不超过空气流量测试值的1%,空调机周围的空气干球温度应保持在测试所要求的进口干球温度值的±3℃室外侧温度取样器室外侧被试空调机气流图A.2环路式空气焓差法布置原理图A.2.2.3对于量热计空气焓差法试验装置(图A.3),封闭体应制成密封和隔热的,进入的空气在空调机与封闭壳体之间应能自由循环,壳体和空调机任何部位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150mm,封闭壳体的空气入口位置应远离空调机的空气进口。空气流量测量装置处在封闭壳体中的部位应隔热。室外侧试验房间压力计气流被试空调机空气入口室内侧试验房间封闭壳体气流一气流图A.3量热计空气焓差布置原理图示型式的空调机。当压缩机装在室内部分并系单独通风时应使用图A.3所示的封闭壳体。室外侧气流压力计被试空调机气流图A.4房间空气焓差法布置原理图A.2.3试验房间试验房间应按实际使用情况满足A.9.1的规定。GB/T17758—2023A.2.4空气流量测量空气流量的测量应符合A.6的规定。A.2.5机外静压测量机外静压的测量应符合A.7的规定。A.2.6温度测量A.2.6.1出风温度的测量A.应在出风温度测量截面前布置合适的混合器或导叶等其他合理的装置用于出风气流的混A.应采用空气取样器采集出风气流,典型的取样器型式见图A.5。一般由不锈钢、塑料或其他合适的耐久材料制成,其支管应带有适当间隔的孔,其尺寸应在远离干管时通过增加孔尺寸保证在所有孔中提供相同的气流,从而维持支管和干管中的静压恢复效应,通过取样器孔的设计平均最小速度应为0.75m/s。该取样器组件应有一个管状接口,用于连接取样软管。图A.5典型的混合器和取样器A.空调机出风气流循环的其他截面的温度可不使用空气取样器采样,可采用热电偶网格的方式测量温度。测量截面的热电偶数不少于5个,对测量截面进行等分,热电偶布置于每个等分截面的中心位置。A.2.6.2温湿度测量装置A.温湿度测量装置由一个过流段和抽吸空气通过该过流段的一台风机组成。过流段应配有干球和湿球温度探头接口,宜配置双探头接口,用于通过附加的干湿球温度传感器探头对干球和湿球温度进行确认。温湿度测量盒还应包括一台可手动或自动调节的风机以保持穿过传感器探头的空气平均速度。温湿度测量装置的典型配置见图A.6。GB/T17758—2023实验室湿球实验室湿球传感器位置离心风机建议变速树的取样风管湿球水杯应为(5.0±1.0)m/s温湿度测定盒箱透明塑料管实验室下球传感器位置干球传感器一湿球传感器补水气流A.温湿度测量装置的风机应位于测量仪表的下游,当空气采样装置位于被试空调机和空气流量测量装置之间时,采集的空气样品应返回到主气流中,风机宜采用小功率风机。A.经过湿球温度测量仪表的空气流速应为(5.0±1.0)m/s,湿球纱布应干净且紧密包裹湿球温度计,湿球温度计应位于干球温度计的下游。A.温湿度测量装置与取样器之间的连接软管、三通等部件应连接严密,且应采取保温措施。A.2.6.3室内进风温湿度测量A.应采用空气取样器采集进风气流,空气取样器的型式按A.的规定,温湿度测量装置按A.2.6.2的规定。A.空气取样器位置距离室内机进风口150mm处。A.空气取样器应至少覆盖室内机进风口面积的75%,若单个空气取样器覆盖面积不足,应增加取样器。空气取样器的下端面和上端面距离空调机入口的下端面和上端面的距离不应超过10cm,否则应对取样器的进风孔进行封堵。对有多个进风口的室内机,每个进风口均应按照上述要求布置取样器。A.应采用空气取样器采集进风气流,空气取样器的型式按A.的规定,温湿度测量装置按A.2.6.2的规定。A.空气取样器位置距离室外机热交换器表面600mm,取样器宜放置于热交换器中心高度,避免室外机排风进入取样器。A.空气取样器应至少覆盖室外机热交换器面积的75%,若单个空气取样器覆盖面积不足,应增加取样器。对于多个迎风面的室外机,每个迎风面均应按照上述要求布置取样器。A.2.6.5液体温度的测量液体温度的测量应符合GB/T10870的规定。A.2.7室外侧空气焓差法的附加要求A.2.7.1当空气焓差法用于室外侧试验时,应确认附装的空气流量测量装置不会改变被试空调机的性能,否则应进行修正。在空调机的室外侧热交换器的中点处应焊接热电偶,对配有膨胀阀并且对充注制冷剂量不敏感的空调机可以把压力表接在检修阀上或接在吸气管和排气管上。首先,把空调机接上室GB/T17758—2023内侧试验装置但不接室外试验装置,在规定的工况下进行预试验运行。在运行的工况稳定后每隔10min记录一次数据,连续记录时间不少于1h。然后,接上室外侧试验装置进行试验,再次取得稳定后,将焊接的热电偶指示的温度或安装的压力表指示的压力记录下来。将这些数据的平均值和预试验记录的数据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如果温度超过0.3℃或压力不在其相应的范围内时,则应调整室外空气流量直到达到上述要求为止。接室外侧试验装置的试验应在运行工况稳定后继续进行1h,这一期间内的室内侧试验结果应与不接室外侧装置时的预试验结果一致,其相差应不超过2.0%。本条款以上要求对空调机的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均适用。A.2.7.2空调机中的压缩机若与室外气流进行通风,须考虑压缩机的热辐射,应采用量热计空气焓差法布置(见图A.3)。A.2.7.3在室外侧空气流量按A.2.7.1的规定进行调整后,制冷(热)量计算应采用调整后的空气流量。但在预试验期间记录的室外侧风机输入功率应作为计算时的依据。A.2.8制冷量的计算A.2.8.1用室内侧试验数据按公式(A.1)~公式(A.4)分别计算制冷量、显热制冷量和潜热制冷量:qtei=Qm(hai—ha₂)/[Vn(1+Wn)]…………(A.1)qsc=QmCa(ta—ta2)/[V₀(1+Wn)]…………(A.2)qlei=rQm(Wi—Wi₂)/[Vn(1+Wn)]…………(A.3)Cpa=1006+1860Wi…………(A.4)A.2.8.2用室外侧试验数据按公式(A.5)计算制冷量:Qtco=Qmo(ha—ha₃)/[Vn(1+Wn)]-E……(A.5)A.2.8.3对于不进行再蒸发的风冷式空调机按公式(A.6)计算制冷量:qtco=QmCp(t₄—ta)/[V₀(1+Wn)]-E……(A.6)A.2.8.4管路漏热损失的修正值按公式(A.7)和公式(A.8)计算:a)对于光铜管:qL=[0.6057+0.0005316(D₂)0.75(△t)¹.25+0.07974D₁△t]L……………(A.7)b)对于隔热管:qL=[0.6154+0.03092(Th)-0.33(D,)0.75(△t)1.25]L…(A.8)为取得6%的热平衡,管路漏热损失修正值应按代数相加,计入室外侧制冷量或制热量中。A.2.9制热量的计算用室内侧试验数据按公式(A.9)计算制热量,用室外侧试验数据按公式(A.10)计算制热量:qthi=QmiC(ta2—ta1)/[Vn(1+Wn)]…………(A.9)qtho=Qmo(ha3—ha₄)/Vn(1+Wn)+E……(A.10)为取得6%的热平衡,管路漏热损失的修正值应计入制热量计算中。A.2.10制冷量试验时的热平衡制冷量试验时的热平衡按公式(A.11)计算:…………(A.11)A.3压缩机标定法A.3.1压缩机标定法的试验原理图见图A.7。GB/T17758—2023压力计压力计压力计压力计温度计温度计制冷剂管道(室内侧)温度计压力计温度计压缩机图A.7压缩机标定法试验原理图A.3.2制冷(热)量按以下方法确定:a)根据测量进入和离开空调机室内侧的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参数,以及相同型号的压缩机在制冷剂侧相同工况下试验结果求得的制冷剂流量确定,当离开蒸发器的制冷剂过热度小于6K时,制冷(热)量应采用量热器直接测量法;b)当压缩机运行工况和空调机的试验工况相同时,由量热器直接测量法确定制冷(热)量。A.3.3本方法不适用于下列空调机的试验:a)配有一个处于室内气流中且无隔热的室外侧水冷热交换器的空调机;b)压缩机处于室内气流中且无隔热时,不应采用量热器直接测量法确定制冷(热)量。A.3.4制冷剂参数的测量符合以下规定。a)空调机应在规定的试验工况下运行,进入和离开室内侧以及进入和离开压缩机的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每隔10min测量一次。取七组读数,试验允差应在A.10.2规定范围之内。室内侧采用空气焓差法时,读数应在这一试验中读取。b)配有膨胀阀并对制冷剂充注量不敏感的空调机,其测定制冷剂压力的压力表可以接在制冷剂管路上。c)对制冷剂充注量敏感的空调机,应在试验后测定制冷剂的压力。试验中,温度通过焊在每个室内侧或室外侧热交换器回路的U型弯头中点处的热电偶测量。对水冷室外侧热交换器,温度通过焊在不受蒸气过热及液体过冷影响点上的热电偶测量。试验后把压力表接入管路中,再将空调机抽真空,并按铭牌规定的种类和数量注入制冷剂。并使空调机在试验工况下运行,根据工况参数增减制冷剂,使热电偶测得的温度的复示差值不超过0.3℃,进入和离开压缩机的制冷剂蒸气温度的复示差值不超过2.0℃,进入节流装置的复示差值不超过0.6℃,即可测定运行压力。d)制冷剂温度应采用焊在管路适当位置上的热电偶测量。f)进入和离开压缩机的制冷剂蒸气的温度和压力应在远离压缩机进口和出口处测量,但最远距离应不超过250mm,如果在标定中装有换向阀,则应在离阀250mm处的管路上测量。A.3.5压缩机标定法试验按以下规定进行:a)根据GB/T5773规定方法的一种,由预先决定的进入和离开压缩机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通过压缩机的标定确定制冷剂流量;b)标定试验时,压缩机和换向阀(如使用的情况下)的环境温度与空调机试验工况的环境温度应c)在采用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满液式制冷剂量热器法或干式制冷量热器法等方法时,制冷剂流量按公式(A.12)计算:Wr=q/(hgi—hq)…………(A.12)d)气体制冷剂流量计法能直接得出制冷剂流量;e)制冷量和制热量分别按A.3.7和A.3.8的规定进行计算。A.3.6制热量的直接测定应符合以下规定。a)对于压缩机标定试验,制热循环中蒸发器过热不到6K时,用作为量热器的冷凝器的换热量确定制冷剂流量。采用一台经隔热以防止漏热的水冷式冷凝器,冷凝器可与A.3.4中所列的任何一种量热器法一起使用。b)本方法只有在冷凝器向周围漏热的计算值小于压缩机制冷量2%时才可采用。c)标定试验按A.3.5的规定进行,记录数据包括:1)进入冷凝器的制冷剂压力和温度;2)离开冷凝器的制冷剂压力和温度;2)进入和离开冷凝器的水温;3)冷凝器周围的环境温度;4)冷凝器的冷却水量;6)暴露在环境中的冷凝器夹套表面的平均温度。d)制冷剂流量按公式(A.13)计算:W,=[WwCpw(t₂—t₁)+AUa(te—ta)]/(hg—h2)………………(A.13)A.3.7制冷量按以下规定进行计算:a)对于蒸发器过热大于或等于6K的试验条件,按公式(A.14)计算制冷量:qtco=W(h₂—hri)—E;…………(A.14)b)对于蒸发器过热不到6K的试验条件,按公式(A.15)计算制冷量:qtco=qe+AU₈(tr—ta)—E…………(A.15)A.3.8制热量按公式(A.16)进行计算:qtho=W(hr₁—h)+E;…………(A.16)A.4制冷剂焓差法A.4.1制冷剂焓差法的原理图见图A.8。温度计((室外侧)液管气管温度计截止阀压力计流量计压力计视镜(室内(室内侧)温度计旁通管截止阀制冷剂焓差法试验原理图A.4.2根据制冷剂焓值的变化和流量确定制冷(热)量。焓值的变化由室内侧进口和出口的制冷剂压力和温度确定,流量由液体管路中的流量计测定。A.4.3本方法适用于对制冷剂充注量不敏感,安装程序中包括现场连接制冷剂管路的空调机试验。A.4.4本方法不适用于流量计出口的制冷剂液体过冷度小于2K,室内侧热交换器出口的蒸气过热度小于6K的空调机试验。A.4.5制冷剂流量的测量符合以下规定。a)制冷剂流量应采用积算式流量计测量,流量计接在液体管路中,并在制冷剂控制元件的上流侧。该流量计大小的选择,应按其压力降不超过产生2K温度变化的相应蒸气压力变化值。b)测量温度、压力的仪表和视镜应紧连在流量计的下流侧,以确定制冷剂液体的过冷程度;若过冷度为2K以上并在离开流量计的液体中无任何蒸气气泡,则认为过冷已足够。流量计装在液体管路中垂直向下环管的底部,以利用液体产生的静压。c)在试验结束时,应从空调机中将循环的制冷剂和油的混合液取出样品,并按GB/T5773测量混合液的含油量,测出的总流量根据油的循环量进行修正。A.4.6进入空调机室内侧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温度和压力测量仪表应安装在流量计的下流侧。离开室内侧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为气态时,温度测量仪表应安装在管道的中心处。A.4.7制冷量按公式(A.17)进行计算:qtco=XV₁p(hr₂—hri)—E…………(AA.4.8制热量按公式(A.18)进行计算:qtho=XV,p(h₂—hr₁)+E;…………(A.18)A.5室外侧液体载冷剂法A.5.1室外侧液体载冷剂法的原理图见图A.9。被试空调机被试空调机水管道流量计T流量调节阀图A.9室外侧液体载冷剂法试验原理图A.5.2根据进出室外侧热交换器的水温变化和水流量确定制冷(热)量。A.5.3本方法适用于整体式和分体式水冷空调机。分体式水冷空调机的室外侧热交换器应隔热或采用效果相当于25mm厚的玻璃纤维材料隔热。本方法不适用于压缩机和室外气流进行通风的空调机。A.5.4室外侧热交换器的水流量采用6.1.3和6.1.4规定的流量计进行测定。A.5.5进口和出口处的水温采用6.1.3和6.1.4规定的仪表在空调机的连接处测量。A.5.6制冷量按公式(A.19)进行计算:qtco=WwCpw(tw₂—twi)—E……………A.5.7制热量按公式(A.20)进行计算:GB/T17758—2023qtho=WwCpw(tw₂—twi)+E…………(A.20)A.5.8对于分体式水冷空调机,制冷(热)量应根据内连接管的管路漏热进行修正[见公式(A.7)和公式A.6空气流量的测量A.6.1空气流量按A.6.3规定的喷嘴装置进行测量,不采用空气流量直接测量法时(见A.1.2.3),室内侧空气流量按A.6.6进行计算。A.6.2制冷量大于或等于300000W的空调机,室内侧空气流量可按A.6.7进行测量。A.6.3喷嘴装置符合以下规定。a)喷嘴装置安装按图A.10所示,由一个隔板分开的进风室和排风室组成,在隔板上装一只或几只喷嘴。空气从被试空调机出来经过风管进入进风室,通过喷嘴排入试验房间或用风管回到b)喷嘴装置及其与空调机进口的连接应密封,渗漏空气量应不超过被测空气流量的1.0%。c)喷嘴中心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较大的一个喷嘴喉径的3倍,从任一喷嘴的中心到最邻近的风室或进风室板壁的距离应不小于该喷嘴喉径的1.5倍。d)扩散挡板在进风室中的安装位置应在隔板的上风侧,其距离至少为最大喷嘴喉径的1.5倍;在排风室中的安装位置应在隔板的下风侧,其距离至少为最大喷嘴喉径的2.5倍,扩散挡板应有均匀的穿孔,穿孔面积约为流道面积的40%。e)应安装一台变风量的排风机和排风室相连接以进行静压调整。f)通过一个或几个喷嘴的静压降采用一个或几个压力计测量,压力计的一端接到装在进风室内壁上并与壁齐平的静压接口上,另一端接到装在排风室内壁上并与壁齐平的静压接口上。应将每一室中的若干个接口并联地接到若干个压力计上或汇集起来接到一个压力计上,按图A.10也可用毕托管测量离开喷嘴后气流的速度头,在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喷嘴时应使用毕托管测出每一个喷嘴的气流速度头。g)应提供确定喉部处空气密度的方法。进风室扩散挡板扩散挡板气流喷嘴喷嘴GB/T17758—2023A.6.4喷嘴符合以下规定:a)喷嘴使用时的喉部风速应大于15m/s,但应小于35m/s;椭圆轴C/C喉部断面椭圆渐近线图A.11喷嘴装置结构示意图c)喷嘴流量系数C按公式(A.21)进行计算:…………(A.21)雷诺数Re按公式(A.22)计算:Re=fV₄Da…………(A.22)温度系数f由表A.1确定。表A.1温度系数温度℃温度系数f—6.7d)喷嘴的面积通过测量其直径确定,准确度为±0.2%。直径测量在喷嘴喉部的两个平面上进A.6.5空气流量按以下规定进行计算:a)通过单个喷嘴的空气流量按公式(A.23)和公式(A.24)计算:GB/T17758—2023V'=101325Vn/[(1+Wn)Pn]…………(A.24)b)使用多个喷嘴时,总空气流量按a)项单个喷嘴的流量之和进行计算。A.6.6不采用空气流量直接测量法时,按公式(A.25)(制冷时)和公式(A.26)(制热时)计算空气流量:Q;=qteiV;/(hai—ha₂)…………(A.25)Qi=qteiV;/(ha—hai)…………(A.26)A.6.7空气流量间接测量法应符合以下规定:a)采用空气流量间接测量法见图A.12:气流最小空气混合段空气混合段0.5m最小1.25m温度测量温度测量封闭体气流热源φ图A.12空气流量间接测量法b)按公式(A.27)~公式(A.29)计算室内侧空气流量:Wa=qsi/[1006(ta5—tai)+1860Wi₂(tas—tai)]…(A.27)Q;=W,Vi…………(A.28)Qs=qsi/[1206(tas—tai)]…………(A.29)封闭体的热损失应小于热源输入热量的1%。热源两端的温升(t₂—t₁)应大于10℃。c)qs按以下规定通过公式(A.30)和公式(A.31)获得:1)当使用电加热进行再加热时:qsri=Pe…………(A.30)2)当使用蒸汽盘管进行再加热时:qsri=Wk(hk—hk₂)…………(A.31)A.7静压的测定A.7.1配有风机和单个空气出口的空调机A.7.1.1风管型空调机的机外静压测量装置按图A.13,直吹型空调机的机外静压测量装置按图A.14。在空调机空气出口处安装一只短的静压箱,空气通过静压箱进入空气流量测量装置(不采用空气流量直接测量法时,进入一合适的风门装置),静压箱的横截面尺寸应等于空调机出口的尺寸。A.7.1.2测量机外静压的压力计的一端应接至排气静压箱的四个取压接口的箱外连通管,每个接口均位于静压箱各壁面的中心位置,与空调机空气出口的距离为出口平均横截面尺寸的两倍。采用进口风管的空调机,另一端应接至位于进口风管的各壁面靠近空调机进口位置中心处的管外连通管;不用风管的空调机,另一端应和周围大气相通,进口风管的横截面尺寸应等于空调机进口的尺寸。GB/T17758—2023标引符号说明:A——出风口长度;被试空调机C——进风口长度;图A.13风管型空调机机外静压测量装置上上2ABC2被试尺寸标引符号说明:A——出风口长度;B——出风口宽度。图A.14直吹型空调机机外静压测量装置A.7.2配有风机和多个空气出口的空调机在每个空气出口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