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打印版_第1页
2012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打印版_第2页
2012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打印版_第3页
2012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打印版_第4页
2012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打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谈对高等教育的理解高等教育即使一个终极性的问题,又是一个启始性的问题。终极性是因为高等教育学的所有探索和研究,最终都是为了回答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启始性是因为高等教育学在进行研究之前,首先要对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界定,明确其特性与范围。因此我们可以对“高等教育”的概念做如下界定: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传授高深学术与技能的专业教育。①高等教育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高等”、“高级”、“高深”都是相对于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相对于所有人才资源中的中初级人才,相对于整个知识大厦中的中初级知识而言的。因此只有相对的意义而无绝对的标准。②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③高等教育是在一定的形式与机构之中实施的,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分析,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高等教育”的认识。④从高等教育对象上理解高等教育的性质。高等教育招收的是中学毕业生及其同等学历者,其主体部分是18~22岁左右的青年,这个年龄段的青年都已结束了中学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身心渐趋成熟,从而决定了高等教育不同于其他层次教育的许多特殊本质。中学后教育:广泛;第三级教育:同义;大学教育:狭义;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与其他性质的教育活动混合在一起进行的;博物馆和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中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繁荣,最著名的是齐国的稷下学宫,也是世界中实际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和古代私学有关的重要高等教育机构是书院孔子提出:“启发教学,因材施教”,《学记》中“教学相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教育文献。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近代西方高等教育起源于中世纪大学。学生的大学: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先生的大学:法国巴黎大学;中世纪大学特点的是: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早期中世纪大学,主要有四大学科:文、法、医、神学。教学方法主要有读课和辩论大学制度发源于欧洲中世纪。(单选)洪堡思想:a秉持“完人”教育目的观;b强调纯粹科学的教育,反对实用目的的职业性教育;c教学科研相统一;d学术自由;洪堡时代19世纪,洪堡提出了高等教育的两条最基本的原则:①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②学术自由的原则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大学要有自主性和独立性,办学不受任何权利干扰;二是学者要有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三是教学过程要有教育自由。威斯康辛思想①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②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③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与“洪堡时代”相比,多了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德国洪堡于1810年创立的柏林大学是德国大学教育的第二次革命。他提出了“教育与科研统一”、“学术自由”两条原则。(单选)1912年提出的威斯康辛思想是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开办最早、最具代表性、最富高等教育性质的学校,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癸卯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学制;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高教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与经济关系密切,可以归纳为:①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②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③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④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制的形成。⑤影响课程设置⑥影响人才培养要求;政治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政治对高教发展的作用是指高教发展的什么方面受到政治的影响。从一般内容上看,政治直接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形十分显著。表现在:①政治制度的方向规定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即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置、人才的培养、教育内容的取舍和教育方式的选择均以是否有利于封建国家政治统治秩序为依据;②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③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④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表现:一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思想;二主流意识像太子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发挥着相当明显的作用;⑤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表现:一扩大高教机会,二调整教育结构,三改革高等学校入学制度;⑥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包括两方面:一国家举办高教机构,二规范社会高教机构。科技进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科技进步对高教发展的影响呈现全方位和深刻性的特征。①促进了新的高教职能的产生,拓宽了高教的发展空间②改变了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丰富了高等教育内容;③改革了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研究生教育层次不断扩大;④促使高等学校强化科学研究;⑤强化了高等院校与产业的联系;⑥提升了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营造了理想的社会氛围。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基础教育和高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概括的说,基教制约高教发展的主要方面:①基础教育质量制约高教质量。影响高教质量的一个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高等学校生源,高校的优秀生源主要是基教造就的,促进高教质量的提高,必须改革基教,先行提高基教质量;②基教规模影响高教规模。基教规模的扩大或缩小,直接影响高教规模,如果两者没有协调彼此促进关系,两者都会受到抑制;简述高等教育的政治价值高教的政治价值主要表现为培养高级政治领导人才,灌输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以促进社会政治延续,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等方面。①促进社会政治延续。主要表现在:一促进社会政治目标的实现,高教能直接为统治阶级培养政治领导人才,还能通过培养政治意识和政治热情,提高高级专门人才参与实现社会政治目标的能力;二维持和发展社会政治关系。高教通过适应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来实现社会政治阶层的重组;某些社会阶层通过接受高教,增加其文化资本从而提高其政治地位;②推进社会政治生活。高教通过提高统治阶层的文化水平而使管理趋于科学化,可提高民众的政治素养,从而增强国民的政治参与意识;③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综上所述,高教是实现个体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工具,是主流政治得以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场所。简述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高等教育既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又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表现在:①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因为通过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②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教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为:一社会中很大一部分收入分配差异是由所受教育的差异引起的,二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因受教育不同而产生的相对收入差别减小,三对教育投资的增加可以提高全社会中劳动所得所占的比重,降低财产所得所占的份额。因此,教育以及高教在现代经济增长中具有缓和、降低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经济价值。简述高等教育的科学价值科技发展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促进科技发展的过程中,高教功不可没,表现出其独特的价值:①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②创造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传承、改造和创新方面;高等教育对基础教育的作用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基础教育的方向和内容;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会影响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和动机;高等教育为基础教育提供的师资力量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高等教育所崇尚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及其社会发展的变革趋势,也多少影响基础教育中所灌输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革;高等学校的规模和数量影响基础教育的竞争程度。知识改变命运个人价值: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从根本上说是通过培养人才得以实现。a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b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c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d提升个人社会地位;高等学校的职能答:①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也是高等学校最古老的职能。②发展科学的职能;19世纪初,德国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创办柏林大学,他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首次将科学研究确立为大学重要的、甚至是根本性的任务。自洪堡和柏林大学开始,发展科学遂成为高等学校的第二职能,并且成为一项世界性的普遍原则。高等学校将科学研究作为其重要职能,也是由高等学校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③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广义上说,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都是为社会服务,这里所说的第三项高等学校职能,指的是直接为社会服务,其主要途径有:人员培训、技术推广、专家咨询、图书仪器开放等。服务的职能最早是在美国的高等学校中确立的,“威斯康辛思想”的提出,遂确立为高等学校的第三项职能且为各类大学普遍接受,高等学校直接服务于社会的职能也是高等学校自身智力资源的具体体现。高等学校的三项主要职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其中,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它既是高等学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等学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职能的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运用,既是高校对当地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P88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作用)答:高等教育目标规定了在一定社会中,要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这一根本性问题,其意义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具体表现在:①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②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③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高等教育不仅是教育活动的指南,而且是教育评价的依据。总之,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内部与外部联系的中介,是高等教育目标理论与高等教育实践之间的纽带。P91制定教育目标要真正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①心与身的关系,即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②德与才,道德品质与才智③品德素质内部的社会性品德与个性心理品质④才智素质内部的知识、智力、能力的相互关系P102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专业具有双重性质:职业性和学科性高等学校课程分类:普通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专业的层次结构:我们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分为:11个学科门类(科)、71个种类(类)、249种专业(种)专业的内部结构:即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规范专业口径指专业业务范围的覆盖面,也即专业培养人才的职业适应面。国际上的高等教育按其可分为“大专业模式-通才教育”和“小专业模式-专才教育”简述高等学校的课程结构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按纵向与横向结构来分类。高校课程的纵向结构又称层次结构,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专业发展规律、专业教育规律角度,对高等学校课程进行的功能和层次划分的,它将高校课程分为四种类型:普通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高等学校课程的横向结构主要指各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内在的逻辑关系,它将高等学校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种类型:①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指某种专业甚至所有专业的大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②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选修的直接或间接与专业培养目标有关的课程。高等学校课程的主要特征①专业性高教要把具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大学生培养成高级专门人才,要依据发展专门职业的要求或发展某一专门领域文化、科学的要求开设专门化的课程;②探究性高校课程必须领导学生探究并掌握高深的、专门化的文化、科学知识,通过指导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培养他们发现新问题、新知识和新方法的能力;③前沿性高校课程应该把大学生引向专门职业的最新工作范式、方法、技术上及其发展的前沿,了解目前专门职业所面临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利交接某一专门领域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P119高等学校课程文件:课程方案(教学计划):高等学校专业课程方案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订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照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一般分为三部分:说明部分(阐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及教科书编选的依据、教学方法提示)、正文部分(根据课程内容本身的逻辑,系统地安排全部教科书的主要课题、要目或章节,规定每个课题的教学内容,基本论点和教学时数,规定练习、作业、实验等主要教学环节)和附录部分(列举各种教学参考书和资料);高等学校的教材或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或讲授提纲等,他们都是课程内容的直接表达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教学过程是在学校这个特定环境中进行的、由教师主导和组织的、集人类社会活动的诸多因素的过程;它以人事活动为起点,通过掌握他人和前人的间接经验发展能力、经验以及态度倾向的过程,即包含着认识和交往在内的社会实践活动。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a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与一般认识活动的对象不同,它不是以尚未发现的事物或真理为对象,而是以他人或者前人已经发现的系统的学科知识为对象,主要是以教材为中介的间接经验,也可以说是书本知识;b教学认识的条件和形式与一般的认识活动也有所不同。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而是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亦即再发现的过程;c科学家和人类的认识活动是无限的,而教学认识过程是有时限的。2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a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b学生有时学习的主体;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不仅体现在认识方面的交流和分享,还有着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影响;3教学过程是实现人的发展的过程:a学生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记忆力、思考力得到了发展,形成技能技巧,而且逐步深入对事物的理解,为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准备了条件;b较小活动作为年轻一代成长过程中的主要途径,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质上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c不同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有着不同影响;d师生交往活动对学生发展的作用。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大学教学过程在整个学校过程中的地位十分独特,其是学校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即是一种性质的活动过程(学校教学过程)向另一性质的活动过程(社会实践过程)“过渡的阶段”。高校教学过程的性质取决于其前后两个过程的相互融合、渗透、渐变和转化,典型的表现为四个方面:①专业性高校教学过程是以专业作为基本教育单位而进行的,是通过学习专业性的间接经验而实现的,是为了培养专业人才而展开的②独立性就师生双边活动的关系而言,高校的教学过程,又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对独立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独立的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过程③创造性就认识活动结果来说,高校的教学过程还是一个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从事一定的科学研究活动,有所研究有所创造的过程④实践性从教学过程完成之后与社会实践阶段的衔接关系来看,高校教学过程还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高校的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其既要遵循教育的一般教学原则,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当前我们高校的教学原则主要有: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其是指教学过程中,以马义、毛思为指导,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结合各科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教学原则,是社会主义学校基本原则之一,其基本要求有确保教学的方向性和科学性、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必须符合现代科学发展水平、充分发掘教材内在思想性和科学的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积极个性②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其要求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一发展。基本要求:强调民主,尊重学生;强调对话式心态,实行互动合作式教学;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要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学习和思考方法探索创新。③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高深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努力促进他们的智慧、才能得到发展。基本要求:明确高校培养能力的人物并在教学中切实完成;改革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提倡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④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正确的理论教学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和掌握教材,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基本要求:教师要通晓所教学科的理论,熟悉并掌握本学科教学的任务和要求;教师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有效的使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指导实习或实践;引导学生了解现实,培养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对职业和专业的正确见解和信念⑤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和经验,获得生动表象;引导学生以感知认识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基本要求:明确直观目的,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运用直观手段;在直观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归纳和演绎相结合⑥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从学校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各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个别差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基本要求:坚持培养目标,使全体学生都得以发展;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⑦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是高等教育专业性的内在要求,是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发展趋势的客观反映。基本要求:首先要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使每门课程、每种教学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的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来组织;在专业教育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⑧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是高校教学过程独立性、创造性特点的反映,也是高校一条特殊的教学原则。基本要求:用过程教育代替结论教育;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环境;把研究列为考核学生学业的重要指标高校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和分组教学、远程授课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级、学业程度编成班级,由教师面对班级里的全体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统一要求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我国最早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是: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育对象;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其缺点是学生个性服从于班级共性,不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不宜于因材施教;统一化标准化考试无法体现学生的前面水平。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1、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2、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3、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高校教学的环节:课堂教学(备课、上课<核心环节>、课外作业布置与检查、辅导答疑、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实践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备课的基本要求:1、教师备课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注意广泛阅读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2、教师备课还要备学生,要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社会特征等,还要了解他们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3、备方法,在吃透内容并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寻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写出具体的教案高校教学方法的特殊性:教学方法体系的基本要素: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内容传递的载体以及工具。a师生共同控制知识传递;b师生双方在教学方法体系中的比重发生较大变化;c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渗透和融合。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手段。教学方法是师生间为着一定目的,运用各种信息载体和工具,进行信息处理、传输、整理和再现的工作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包括选择、整理信息、选择载体和工具,传输信息和控制信息传递等)和学生学的方法(包括有选择地接受信息、加工整理以及存储、再现信息等)。教学方法的分类:第一类,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如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第二类,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如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等;第三类,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训练,如练习法。运用讲授法的具体要求: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在目前是最基本、最常规的教学方法。基本要求:明确的目的性;内容的逻辑性;语言的感染力;问答法基本要求:问答法又称“答辩法”“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经验和知识基础,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得出结论,从而巩固已知获取新知的教学方法。其基本要求:精心设计问题;问题须表达清楚、准确,简明扼要;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讨论法的基本要求:讨论法又称“辩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定的问题经过一定的准备,在课堂上或小组里各抒己见、互相争辩的教学方法。其基本要求:选择好讨论的课题;设计好讨论课的结构;灵活引导与控制;注意讨论小组的成员组合和环境实验实习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特地的仪器和其他手段,控制条件并作用于特定的对象,以引起对象变化,从而认识对象内在规律的教学方法。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演示法是教师配合讲授或谈话,把实物、教具呈现给学生,或者向学生做示范,以说明或印证所教知识的教学方法。运用演示法应以学生感知活动规律为依据,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各项要求,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提高观察水平;一般来说演示应按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进行;在必要和可能时,应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觉过程;演示应与讲授、谈话等方法结合使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根据教学需要所涉及出来的问题,以深化和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各种学习技能和形成良好行为方式的教学方法。其基本要求:要使学生明确联系目的、要求并掌握有关的知识;有系统地进行练习;要精选练习题和练习项目;及时评价练习结果;组织与指导练习应注意到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高等学校其它教学方法:“习明纳尔”(教师与学生以讨论班德形式进行的共同学术研讨)、案例教学法(掌握好三个环节:选好编好案例,符合典型性、真实性、分析价值三个原则;组织好讨论;做好评论。优点: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责任心)、发现教学法(步骤:选定理论知识;设置情境产生矛盾提出问题;通过学习研究活动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开展辩论;总结提取一般概念原理。由美国布鲁纳提出;好处:激发学生智慧的潜力;学习动机由外转内;掌握发现的方法;有助于保持记忆。)程序教学法、网络教学法(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远程教学的方法,是程序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升级和发展。技术模式:以视频会议系统为主的实时在线远程教学<实时和非实时>和以www模式为主的自主式远程教学<非实时>。其他教学环节:作业<电子邮件>;考试<题库>;实验及毕业设计<虚拟实验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原则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创造性的设计出适合于特定内容和特定学生的特定教学方法科研在高校中的作用一科研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科研能力直接影响到学校学科建设的整体发展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等各方面,高校要生存发展必须以强大的科研实力作后盾;二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高校实力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队伍,通过科研,高校教师能充分认识到本专业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及时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从而对教材进行深刻剖析,提高教学水平;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科研活动是学社国内获得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完善学生的心理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型的特质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四是学科发展的基础。科研是学科发展和创新的基本途径,新学科的出现,已有学科的发展,包括高校的学科建设,都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只有不断研究,新学科才能日益走向成熟;五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高校的现代化离不开管理的现代化,而管理的现代化更离不开科研的推动,若缺乏必要的现代科学研究的扶植,则会拖住高校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六是高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科技服务、科技咨询与辅导、技术推广、技术转让、乃至于科技的普及都是重要的服务形式。高校科研的原则一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原则;二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协调发展原则;三个体研究和集体协作相结合原则;四计划选题和自由选题相结合原则;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原则;六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优先原则高校教育实践研究的内容对教师来说:研究教育对象;研究教学内容;研究教学组织形式;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管理制度;对于管理者来说:研究国家的教育法规和政策;研究实际管理工作的制度、办法、程序,并加以改进;总结经验教训丰富教育理论。教师的含义:①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②教师必须从教于各级各类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高校教师的角色特征在教育系统中,教师有着特殊的作用,要成为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有角色意识,充分理解其角色要求,并成功的扮演角色①传授者的角色教师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要求明确的传授者的意识,只有确立高目标、高水准的角色意识,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与素质,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②管理者的角色对学生来说,教师担当管理者的角色,教师应该有管理者的意识。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实施管理,使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贵重制度、社会公德法规,养成律己的能力与习惯,另一方面使学生能自觉接受管理,积极参与管理③代理人的角色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管理学生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担负家长代理人的角色。教师角色彰显了教师这一职业特有的特征:一教师是一种具有综合职能的社会角色,集合了多种其它社会角色的职能,二教师是具有专业特点的社会角色,三教师是一种具有特殊地位的职业角色,教师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活”的环节,教师虽是平凡的“普通劳动者”,但是在人类的继承、延续中,在国家、社会的发展中,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教师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与价值。高校教师的价值或作用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三项重要职能。这三项重要职能主要是通过高校教师的劳动来实现的①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②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③通过知识传播及运用直接为社会服务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高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高级的复杂劳动,其劳动特点是由工作的性质、对象和任务决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首先是由其脑力劳动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其次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再次还体现在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上;②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强烈的成就感)其首先是由教育工作的性质决定的,一方面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个体存在,教师必须因材施教,体现创造性;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及变化,这要求教师发挥教育机智,体现教师的创造艺术。“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其次由科学和学术的发展决定的;再次体现在教师教育工作所包含的研究性上。③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应有强烈的自警自省意识)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情感以及教学的艺术等精神手段和教师个人的专业水平、个性特征乃至言谈举止等劳动手段都对学生影响很大;另一方面,学生的“向师性”也决定了教师劳动得到示范性群体性④群体性: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一方面要恰当的评价自己在某一学科教学及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把自己看成教师群体中的一员,与同事团结合作、互进共勉,另外在科研方面也要求教师互相协作,联手攻关。教师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品德素质:专业素质①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指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及其程度,着重体现以下要求:符合时代发展及教育教序的需要;适应科技发展的趋势;体现个人的爱好及特长。教师的知识素养主要包括:较宽广的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知识,教育学科的知识②教师的教育技能主要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和能力。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导入的技巧;强化;变化刺激;提问;分组活动;教学媒体运用;沟通与表达;结束;补救),而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所具有的潜在的可能性。高校教师还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反思教育的能力、基于网络资源的教育能力和激活创造性的能力③教师的教育情意:是指教师从事教育专业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兴趣、自我意识等,具体有:教育理想、教育情操、教育性向和教师自我。品德素质:要求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①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性;热爱学生,全面关系学生的成长;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勇于开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有集体主义精神。教师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法律上教师权利是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证,并为法律所确认、设定和保护,由三部分组成:①教师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②教师要求义务人履行法律义务的权利③当教师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诉诸法律,要求保护和确认其权利。法律上的教师义务指法律规定的对教师必须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三种形式:①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②绝对义务与相对义务③第一义务与第二义务教师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在法律上,教师具有两种身份,一方面是普通公民,另一方面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教师权利和义务就是基于教师特定的职业性质产生和存在的,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并由教育法律规范所设定。第二与教师职务和职责紧紧相连。a教师权利和义务是其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要求和保证;b教师的权利义务始于其取得教师资格并在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任职,终于解聘。第三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能予以保证的权利和义务教师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资格的内容(高校教师资格的具体要求)①必须是中国公民,且遵守我们法律,这是成为高校教师的先决条件②热爱教育事业尤其是高教事业,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③具有教育教学业务能力,这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条件④具备研究生活本科毕业学历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大学生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三个方面及如何实施三个方面:哲学教育和批评性思维;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总和起来;要发展情感如何实施:贯彻高等教育的全部;要强调自我为主来提高;提高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平台高校教师聘任的形式:招聘、续聘、解聘、辞聘《教师法》规定的考核原则:客观、公正、准确《教师法》规定的考核内容: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高校组织的“二重性”:教育性和学术性P232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中央集权型以法国为典型、权力分散型以美国为典型、集权与分权并重模式以德、日、英为代表。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权力机构。西方权力机构分为三种模式: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欧洲大陆模式以学术权力为主,体现了教授治学。美国模式以行政权力为主。英国模式是把教授行会与院校董事及行政管理人员的适度影响结合起来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大众化,国际化,多样化,综合化,私营化。高等教育多样化表现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教育对象、教育机构和形式、经费来源、评价标准等方面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有哪些?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群体性。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单选)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对)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即按照专业类别培养人才的活动。(对)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与职业性有机结合的教育。(对)学术性指学问、科学,是认识论的范畴;职业性是指技术、手段、方法,属于实践论的范畴(单选)1978年8月,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1984年,潘懋元主编的文明第一部《高等教育学》出版,标志着我们“高等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1993年,全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专门讨论大学理念的人是19世纪英国学者纽曼。(单选)法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国家化特征,在欧洲是最典型的。政治对高教发展发挥作用的基本性质是政治直接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大学亚文化的基本特点是学术自由,文化创新,真理为上。高等学校最具有生命力的三大职能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服务。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依据、归宿。高级专门人才按三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大体可以分为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学术人才和实用人才、通才和专才。班级授课制是在17世纪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的。在我国,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美国学者马丁·特罗认为,如果一个国家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占这个国家适龄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这个国家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如果这个比例在15%到50%,则处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如果超过了50%,则进入普及高等教育阶段。论述题1、论述入世对我国高等教育带来那些挑战和对策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高校德育工作面临挑战入世后,随着西方教育的进入和我国文化服务性行业的逐步开放,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西方文化产品的大量涌入,学生的价值概念必然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严重影响,可能造成思想观念的剧烈冲突。教育市场的国际竞争加剧入世后,外国大学会以独资、合资等多种形式直接进入中国办学,直接参与中国教育市场的竞争,特别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方面的竞争尤为激烈。生源与人才市场竞争加剧入世后,发达国家可能以更优越的条件吸引我国优秀人才到其国家服务或到本地外资机构服务,人才流失现象可能加剧;入世后生源流向趋于多元化,国外大学可以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和品牌效应,吸引我国学生到所在国留学。影响大学生就业加入WTO后,我们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就业。例如,据统计入世后每年增加450万个就业机会,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涉外职业需求全面复苏。市场对外语类、金融类等毕业生的需求回逐渐走俏,英语,计算机成为就业门槛。高等教育适应WTO的对策调整教育目标,更新教育观念高等学校要培养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的人才应与国际接轨。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竞争能力。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入世后,政府要转变职能,进一步改善高校管理体制;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建立和完善新的行政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学校、企业、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高校要以入世为契机,实现学校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提高自主办学的能力。加快高等教育的法制建设,推行国际合作办学遵循WTO规则,调整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法律法规,规范高校办学行为,开放我国的教育市场,依法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维护我国的教育主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办学水平要适应国际人才市场的竞争,必须更加注重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他们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入世后,一名合格的教师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四种基本素质:创新素质;健康人格素质;开放型和研究型素质;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素质。2、联系当代社会特点论述当代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基础化知识更新产业调整和职业流动的明显加快,社会性的日益复杂,使人才的适应能力在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基础课的比例明显加大。例如,综合化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不断加强,文理渗透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例如:斯坦福大学规定,所有文科生只能在修习了微积分或其他数学学分后,才能学习高一级的专业课程。职业化直接为社会经济服务,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它的出路。开设应用课程、培养应用人才、从事应用研究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例如美国曾对一百多所四年制大学的课程作过统计,发现这些学校平均每年要淘汰5%的旧课程,增加9%的新课程。其中应用课程在新课程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国际化各国都在借鉴其他国家的课程改革经验,如日本特别强调新技术和适应社会,即受到了其他国家的影响。多样化我国的课程正逐步走向多样化和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一是教育计划的多样化,二是教学大纲的多样性,三是教材的多样性终身化把终身教育概念引入到大学课程思想中,主张大学帮助青年获得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3、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对讲授法的认识。1)我对讲授法的理解:讲授法是我国高校中运用最普遍的方法。它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2)我的教授法的指导思想是:第一要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大学生喜欢怀疑和争论等心理特点,讲授要善于设疑,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第二,要处理好讲授内容。3)我的具体做法是:第一、理清讲课思路。第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渗透直观方法,增强讲授的主观性。第三、用好教学语言。教学中要大量运用口头语言,做到言简意明,生动形象,少说废话,富于感情。第四、设计好板书。板书的内容要能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便于复习。第五、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在讲授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据此调整自己的讲授使讲授过程处于积极的状态。我认为讲授法的优点是:第一、可控性强。有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便于教学过程的控制。第二、成本低效率高。讲授法是一切教学方法中最经济最便利的一种,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物质设备。第三、信息量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材的难易程度,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信息。我认为讲授法的缺点是:第一、不利于因材施教。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教师一般定位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必然产生部分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这就忽视了学生的差异。第二、容易演变为注入式。大多数教师习惯于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被动,这就使讲授法演变为满堂灌的注入式。第三、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讲授法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所传授的知识,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难以发挥理想的功能。4、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第一、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关键是首先周转边政府的职能,实现中央政府由过去的统一集中管理,向以规划、立法等为手段的宏观调控过渡。第二、建立起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办学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首先,应实现政府高等教育决策活动的民主化,由中央政府组织建立一些由各界人士共同组成的高等教育决策咨询和审议机构。其次,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当今世界许多市场经济国家都建立了各种半官方、民间性和学术性的中介机构,它们通过承担高等教育的决策咨询、入学考试等不同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协助政府实现了高等教育管理的宏观指导和协调。此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更新大学必须由国家办的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第三、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要使高校自主办权真正得以有效的发挥,必须从完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角度入手。总之,在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并使之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必须从政府管理、社会民主参与和高效自主办学三个维度来综合考虑,全面规划和设计。5、我国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与策略。问题表现为:第一、高校教师的从教能力略有不足。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培养多注重于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学历,形成了追求高学历、热衷于写文章、高项目的现象,教学被不同程度地忽视,对教学规律的研究就更是鲜有涉足。第二、高校教师的专业道德还需加强。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师德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在学术上表现为急功近利、作风浮躁,存在着不正之风,甚至违背职业道德、触犯法律等。第三、高校教师的专业主体性有待提高。教师有相当程度的自主决策的权力,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教师却无法决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专业权利名不副实。教师还缺乏教学专业自主权。第四、学校教师的专业培训水平不高。存在的问题有:缺乏专业培训目标的系统构建;课程设置单调、呆板;教学和培训活动的形式和方法简单。第五、高校教师的在职进修形势迫切。进修机会少,造成我国高校教师在职业性格方面的封闭保守,职业知能结构僵化陈旧,思维领域的世俗功利,创造个性萎缩凋谢。因此,加强高校教师的在职进修迫在眉睫。第六、教师教育制度化还存在差距。①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还存在着计划经济成分,应将资格证书的资格培训与发放分开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定有资质进行教师教育的机构。②教师教育课程的认定制度还有待于建立健全,课程内容、教材、教学安排都要通过严格的审定。③教师教育专业一体化还有待于提高,真正落实专业并轨的改革,同名专业统一要求。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的策略:第一、加大政府的政策体制保障力度。政府政策上的保障主要包括:建立法律保障体系,提供经济保障基础,完善制度保障系统、采取必要的激励机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规划和领导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等。首先,加大政府对教师教育体系的投入力度。其次,加大政府对教师教育体系的政策引导。第二、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推进高校教师教育改革。首先,要树立全心的师资队伍建设观念。其次,要着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第三、加强高校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首先,必须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反思意识,以健康的心态看待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其次,学会自我评价从而提高自己。再次,成为研究者,教育研究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发挥着先导作用,职前教育对于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具有定向作用。最后,要使教师注重自我修养,把追求理想人格作为基本向度,确立自身所应追求的人格境界。1高等教育国际化:=1\*GB3①活动方式:不同国家之间的高等学校,在学术人员的交流、课程和教材的引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和留学生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与发展。②能力方式:指通过强调和促进学生、教师的国际合作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的发展,帮助学生在日趋激烈的世界人才竞争中成为成功的国内和国际公民。③文化方式:在高等教育领域营造一种重视和支持跨国和跨文化观点和行动的社会氛围。④过程方式:通过一系列广泛的社会活动、政策和程序,把跨国和跨文化的纬度整合或贯通到高校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中。2校科研课题申报的基本注意事项。1)选题力求准确:选题是否恰当,不仅决定着研究价值,而且还制约着研究工作的成败以及成果的大小。2)论证力求充分:正式的研究课题首先要通过项目申请书进行充分的论证,其目的在于分析评价课题的研究价值,计划研究进程,预测研究成果及其效益等。3)设计尽量细致:即对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进行相对完整、严密、周到的策划与安排,从而在研究过程的展开之前就能清晰地把握研究的全部过程和预期的研究成果。4)填写要求全面:在这一环节中,主要的工作是填写“立项申请书”,把课题的选择、课题的论证、课题的设计等前期研究成果,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关于课题的总体思维的物化过程。3等学校教育对象身心的特殊性(1)他们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2)他们具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丰富的知识面;(3)他们具有较好的品德修养;(4)他们具有较为远大的理想;(5)他们面对的压力也较大;(6)他们的心理成熟度还不够高。4等教育的文化价值:(一)大学亚文化。每种文化体中一般都有一个主流文化和若干个亚文化。主流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或地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亚文化则是指由特定群体发明、信奉、推行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亚文化一般处于主流文化的指导下,其主要性质与主流文化在方向上是一致的。高等教育亚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大学亚文化的基本特点是学术自由,文化创新,真理为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