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13/33/wKhkFmaysJGAUmlnAAKVp900idQ832.jpg)
![溧阳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13/33/wKhkFmaysJGAUmlnAAKVp900idQ8322.jpg)
![溧阳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13/33/wKhkFmaysJGAUmlnAAKVp900idQ8323.jpg)
![溧阳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13/33/wKhkFmaysJGAUmlnAAKVp900idQ8324.jpg)
![溧阳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13/33/wKhkFmaysJGAUmlnAAKVp900idQ83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溧阳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溧阳市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21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答卷前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⑴至今热血犹殷红()⑵这方面情况就jiǒnɡ()乎不同了
⑶这件事鲜为人知()⑷将要在你的bǔ()育下发扬滋长
⑸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而不舍
名著阅读。(4分)
2.阅读下面《骆驼祥子》里的一段文字(有删改),按要求填空。
他不能再等了,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跟他所期望的差不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看看钱,看看他,叹了口气。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著名作家____,从短文中祥子的语言可以看出他一心要买这辆车,但显得木讷而又_______。
3.选出对名著《骆驼祥子》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A.虎妞长得虎头虎脑,虽然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刘四爷很喜欢祥子的勤快,虎妞更喜爱这个傻大个儿的憨厚可靠。祥子回到人和车厂以后,受到了虎妞的热情款待。
B.祥子的梦想就是想凭借自己的努力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通过个人奋斗走向生命的成功。他善良,淳朴,尽管沉默木讷,却不失为一个可爱的人。
C.祥子为了赚钱用了所有阴狠坏的招,最终他出卖了自己的朋友阮明,一个政治上投机倒把过得春风得意的小人。祥子也不再拉车,什么来钱快他干什么,可是从来不出力,在祥子心里,什么事都是“那么回事”,有便宜他不能不占,祥子终于混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D.祥子回到北平,夜里说梦话被人们听了去,从此得了个“骆驼"的外号,他花了些钱将自己整顿好,又再次干起了拉车的营生,这一次他将家安在了刘四爷的车厂。祥子将花剩的大洋交给刘四爷的女儿虎妞保存,希望着有一天攒够了钱再次买上自己的车。
4.阅读唐代杜荀鹤的《小松》一诗,回答后面问题。
自小刺头①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②。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②蓬蒿(pénɡhāo):两种野草。
诗中一个“刺”字侧重表现小松________的形象特征,而全诗则主要表达作者_____的思想情感。
5.班级开展“天下国家"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1)活动期间,宣传委员准备向同学们分享下面的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
___(标题)
舱门开启,神舟十五号乘组01航天员费俊龙身着带有红色标识“飞天”航天服,跃出问天舱气闸舱,浩渺星展、蔚蓝星球尽收眼底。03航天员张陆随后也顺利出舱,02航天员邓清明留在舱内协助配合。北京时间2月10日0时16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五号乘组圆满完成了梦天舱外扩展乘组安装等全部既定任务,费俊龙、张陆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神舟十五号乘组,21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答卷前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⑴至今热血犹殷红()⑵这方面的情况就jiǒnɡ()乎不同了
⑶这件事鲜为人知()⑷将要在你的bǔ()育下发扬滋长
⑸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而不舍
【答案】①.(1)yān②.(2)迥③.(3)xiǎn④.(4)哺⑤.(5)锲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作答时,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注意“哺"的字形和“殷”字的读音。
名著阅读。(4分)
2.阅读下面《骆驼祥子》里的一段文字(有删改),按要求填空。
他不能再等了,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跟他所期望的差不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看看钱,看看他,叹了口气。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著名作家____,从短文中祥子的语言可以看出他一心要买这辆车,但显得木讷而又_______。
【答案】①.老舍(舒庆春)②.执拗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描写了20年代,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的辛酸故事。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文本叙写的是祥子用三年拉车挣到钱来买车的情景,从“我要这辆车,九十六!”这一语言可以看出祥子的固执、执拗的性格特点。据此填写作答。
3.选出对名著《骆驼祥子》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A.虎妞长得虎头虎脑,虽然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刘四爷很喜欢祥子的勤快,虎妞更喜爱这个傻大个儿的憨厚可靠。祥子回到人和车厂以后,受到了虎妞的热情款待。
B.祥子的梦想就是想凭借自己的努力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通过个人奋斗走向生命的成功。他善良,淳朴,尽管沉默木讷,却不失为一个可爱的人。
C.祥子为了赚钱用了所有阴狠坏的招,最终他出卖了自己的朋友阮明,一个政治上投机倒把过得春风得意的小人。祥子也不再拉车,什么来钱快他干什么,可是从来不出力,在祥子心里,什么事都是“那么回事”,有便宜他不能不占,祥子终于混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D.祥子回到北平,夜里说梦话被人们听了去,从此得了个“骆驼”的外号,他花了些钱将自己整顿好,又再次干起了拉车的营生,这一次他将家安在了刘四爷的车厂。祥子将花剩的大洋交给刘四爷的女儿虎妞保存,希望着有一天攒够了钱再次买上自己的车。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D.祥子将花剩的大洋交给刘四爷保管,而不是“虎妞"。
故选D。
4.阅读唐代杜荀鹤的《小松》一诗,回答后面问题。
自小刺头①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②。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②蓬蒿(pénɡhāo):两种野草。
诗中一个“刺”字侧重表现小松________的形象特征,而全诗则主要表达作者_____的思想情感。
【答案】①.生命力强(或倔强)②.拥有(想要实现)凌云壮志(或: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的理解与分析。“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作者通过一个“刺”字突出了小松“生命力顽强"的特点。这首诗的意思是: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写出了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有“时人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感叹,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和对不受赏识的愤懑的思想情感。据此理解作答。
5.班级开展“天下国家"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1)活动期间,宣传委员准备向同学们分享下面的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
___(标题)
舱门开启,神舟十五号乘组01航天员费俊龙身着带有红色标识“飞天”航天服,跃出问天舱气闸舱,浩渺星展、蔚蓝星球尽收眼底。03航天员张陆随后也顺利出舱,02航天员邓清明留在舱内协助配合。北京时间2月10日0时16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五号乘组圆满完成了梦天舱外扩展乘组安装等全部既定任务,费俊龙、张陆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神舟十五号乘组第一次出舱活动,也是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员首次出舱。
据了解,本次出舱任务充分运用数字李生技术,依托数字空间站进行仿真模拟,出舱演练过程中首次机械臂不再真实运动。
同时,在任务规划上,空间站通过大、小机械臂分别工作和组合工作模式,在配置一个货物气闸舱的情况下,支持载荷在舱外大范围转移,可以完成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舱外暴露载荷部署和回收。
多种出舱模式充分体现了中国空间站在系统设计上的先进性,适配不同的任务需求,既能发挥有人参与的优势,又能最大程度发扬空间站的运行效率。
(2)上面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答案】(1)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员首次成功出舱。
(2)将“发扬"改为“提高”或“提升"。
【解析】
【小问1详解】
考查拟写新闻标题。
结合导语“北京时间2月10日0时16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五号乘组圆满完成了梦天舱外扩展乘组安装等全部既定任务,费俊龙、张陆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可拟写为: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员首次成功出舱。
【小问2详解】
考查病句修改。
该句搭配不当,动词“发扬"与宾语“效率”不搭配,将“发扬"改为“提高”或“提升"。
6.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有一天,①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②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③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④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⑤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千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⑥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A.句①中“在"是介词;“打”是动词;“直僵僵"是形容词;句③中“两只”是数量词;“翳"是名词;句⑥中“啊呀”是拟声词。
B.第②句中“伛"读“yǔ”,是老年人的意思。
C.第④句句末“?"应用“。”
D.第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了老王身体状况极差、病情严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A.有误。“啊呀"是语气词;
B.有误。“伛”在这里是动词,表示“(腰背)弯曲";
D.有误。该句是通过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老王身体状况的极差和病情的严重;
故选C。
7.默写。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2)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4)岑参《逢入京使》中表达诗人思念亲人又不愿亲人牵挂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朔气传金柝②.寒光照铁衣③.散入春风满洛城④.杨花榆荚无才思⑤.马上相逢无纸笔⑥.凭君传语报平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金柝、洛城、榆荚”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14分)
阅读下列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_;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_________;
(3)微笑,默叹,以为妙绝__________;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_________。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2)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卖油翁》中陈尧咨射箭技艺“当世无双”,卖油翁看他射箭却是“睨之"微颔之”,是因为卖油翁精通射箭。
B.《口技》中反复使用数词“一"和“百”,道具之少与声音之多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写出了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C.《口技》中对犬吠,妇人欠伸,夫呓语,儿啼,夫醒,大儿醒且絮絮不止一系列细节的描写,使听众如临其境。
D.两文都写人的高超技艺,前篇寥寥数语就写出了倒油技术的娴熟:后篇用正面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口技之妙。
【答案】8.①.自夸②.点头③.极点④.夹杂
9.(1)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2)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10.A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自矜:自夸;
(2)句意: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颔:点头;
(3)句意:微微笑着,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绝:极点;
(3)句意: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间:夹杂。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忿然:气愤的样子。然:……的样子。安:怎么。轻,作动词用,看轻。以,凭、靠。酌,斟酒,这里指倒油。之,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2)变色:变了脸色,惊慌失措。离席:离开座位。奋:张开、展开。出:露出。股:大腿。战战:打哆嗦;打战。几:几乎,差点儿。走:跑。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A.有误,卖油翁看他射箭却是“睨之”“微颔之”,是因为卖油翁通晓其中的道理“无他,但手熟尔”,并非“是因为卖油翁精通射箭";
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中有狗叫,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声音,丈夫说着梦话。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妻子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奶头哭,妇女又哼着唱着哄他。床上另一个大孩子醒了,大声唠叨个没完。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含着奶头的哭声,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绝妙的效果都有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着眼睛,微微笑着,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呼噜声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停下。隐隐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歪倒了,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松弛下来,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11.阅读下列文言短文,用“/"为画线句子断句,限断4处。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节选自《晋书》)
【答案】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本句翻译为: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结合内容可知他的妻子有时“焚书"并要求“改嫁”,但王欢笑着对她说,故“欢"前面停一下,“曰”后面停一下;“邪"是一个语气词,是王欢对他妻子的疑问,故后面停一下;“时闻者多哂之”是世人对他的嘲笑,“欢守志弥固"是王欢不顾世人的嘲讽坚守本心读书,故中间停一下。据此可断句: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
【点睛】参考译文: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即使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贮存,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最终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二)(共5分)
(二)阅读陆定一的《老山界》选段(有删改),完成各题。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12.简述选文末尾“除此以外”中“此"指代的内容。
13.联系上下文,说说画线句中四个“?”的表达作用。
【答案】12.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13.一是加强了表达的语气;二是突出了行路的艰难程度;三是表现了他们的顽强意志与乐观精神。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句子中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在解答代词指代内容的题目时,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也就是要弄清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的语意及关系。一般来说,代词指代的内容是代词前面的内容。本题中的“此”指的就是前面的“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句子的表达作用。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作答。语句“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运用了四个问句,突出了行路的艰难程度,表现了战士们的顽强意志与乐观精神。同时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据此理解作答。
(三)(共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4.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开头有何作用?
15.加点的“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16.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答案】14.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设置悬念,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
15.“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16.“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不是“不活动”,而是在废寝忘食地“动”,是灯火“漂白了四壁"的动;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开头段落的作用。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不拐弯子。摆到读者眼前的引文经过了精心挑选,言简意明。在内容上,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表现出闻一多先生的优秀品质。在结构上,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并且闻一多先生的这两句话领起下文内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加点词语的指代意义。“精神食粮”联系前文“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概括,可知指“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这”联系上一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可知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文本第④段“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结合前文“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可知,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在废寝忘食的做学术研究,而此时的“不动”指闻一多先生“不说”,不宣扬夸耀自己的功绩,这种默默无闻衬托出闻一多先生的沥尽心血、埋头苦干的做的特点;结合“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可知,用《校补》和“古典新义"事例,恰好证明了闻先生“做了也不说”的勤恳踏实。
(四)(共15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应试
林语堂
①殿试的日子到了。皇帝任命欧阳修为主试官,另外若干饱学宿儒为判官。在读书人一生这个紧要关头到来之际,大家心中都是紧张激动,患得患失。过去多年来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力学,都是为了这一时刻。考生必须半夜起身,天甫黎明就要来到皇宫之外,身上带着凉的饭食,因为没考完是不许出考场的。在考试时,考生要各自关闭在斗室之中,有皇宫的侍卫看守。朝廷有极严厉的规定,借以防止纳贿或徇私。考生的试卷在交到考试官之前,先要由书记重抄一遍,以免认出试卷的笔迹。在重抄的试卷上,略去考生的名字,另存在档册里。考生在考完放出之时,考试官则关入宫中闹场,严禁与外界有任何接触,通常是从正月底到三月初,直到试卷阅毕呈送给皇上为止。考生首先考历史或政论。次考经典古籍,最后,在录取者的试卷已阅毕,再在皇帝陛下亲自监察之下考诗赋,然后再考策论。宋仁宗特别重视为国求才,对这种考试极为关注。他派贴身臣仆把题目送去,甚至有时为避免泄露,他还在最后一刹那改变题目。
②苏氏兄弟都以优等得中。苏东坡的文章,后来欧阳修传给同辈观看,激赏数日。那篇文章论的是为政的宽与简,这正是苏东坡基本的政治哲学。不过,不幸有一个误会。欧阳修对此文章的内容与风格之美十分激赏,以为必然是他的朋友曾巩写的。为了避免招人批评他把本来列为首卷的这篇文章,改列为二卷,结果苏东坡那次考试是名列第二。在仁宗嘉佑二年(一〇五七)四月八日,苏东坡考中,在四月十四日,他那时才二十岁,成为进士,在三百八十八人之中几乎名列榜首。得到此项荣誉,于是以全国第一流的学者知名于天下。
③苏东坡这个才气纵横的青年,这次引用历史事例,却失之疏忽,而且在试卷上杜撰了几句对话。他发挥文意时说,在赏忠之时,宁失之宽厚,在罚罪之时,当然有哀怜之心以免无辜而受戮。他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这几句对白读来蛮好,显示贤君亦肯用不肖,使之有一展长才之日,这种史实颇可证实明主贤君用人之道。判官梅圣俞阅卷至此,对尧与皋陶有关此事之对白,不敢公然提出查问,因为一经提出,即表示自己对年久湮没的古籍未曾读过。苏东坡因此,才得以混过。考试过去之后,梅圣俞一天问苏东坡:“可是,尧和皋陶这段话见于何书?我一时想不起在何处读过。"苏东坡这位年轻学者承认说:“是我所杜撰。”梅圣俞这位前辈宿儒大惊:“你所杜撰!"东坡回答说:“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
④主考官录取一学生,即表示自己克尽其职发现了真才,二人彼此之间即形成了“老师"与“门生”终身不渝的关系。考中的门生要去拜谒主考老师致敬,并修函感谢恩德。欧阳修为当时文学权威,一字之褒,一字之贬,即足以关乎一学人之荣辱成败。当年一个作家曾说,当时学者不知刑罚之可畏,不知晋升之可喜,生不足欢,死不足惧,但怕欧阳修的意见。试想一想,欧阳修一天向同僚说的话,那该有何等的力量啊!他说:“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这种话由欧阳修口中说出,全京都人人都知道了。据说欧阳修一天对儿子说:“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他的话果然应验,因为苏东坡死后的十年之内,果然无人再谈论欧阳修,大家都谈论苏东坡。他的著作在遭朝廷禁阅之时,有人还暗中偷读呢。
(选自7下《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有删改)
17.请分别概括全文四个段落的大意。
18.本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它对刻画苏轼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19.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言中说:“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请结合本文内容以及你对苏东坡的了解,谈谈你对林语堂这段话的理解。
【答案】17.(1)朝廷准备殿试。(2)苏轼名列前茅。(3)苏轼杜撰论据。(4)苏轼受到推崇。
18.(1)侧面描写(或衬托)。
(2)作用是:通过文坛领袖欧阳修对苏轼的激赏来突出苏轼横溢的才华。
如:(1)欧阳修说:“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2)欧阳修一天对儿子说:“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3)读苏东坡来信,我竟喜极汗下。(4)苏东坡死后的十年之内,大家都谈论苏东坡。
19.林语堂的话是对苏东坡极为恰当的评价。
(1)苏东坡传是一个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
如,①苏轼在殿试中实际上是获得第一名,名震京华。文章文坛领袖欧阳修激赏。②苏轼为官一方,总能造就百姓,赢得赞誉。③苏轼多次被贬,历尽坎坷,却活的潇潇洒洒。等等。(结合任意1点分析即可)
(2)苏东坡是一位个性飞扬,亲切可爱的读书人。
如,①竟然在科举考试中杜撰故事。当梅尧臣询问苏轼所写论据来自何处时,苏轼轻松地说:“是我所杜撰。”继而又说“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②与佛印交往中表现出的幽默、机智。③《石钟山记》对前人的质疑。④一反婉约词的缠绵悱恻,创豪放词派。等等。(结合任意1点分析即可)
(3)苏东坡才华超群,令人敬佩。
如,他的诗、词、散文、绘画、书法自成一家。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语段。
根据首段中的“殿试的日子到了”“在考试时,考生要各自关闭在斗室之中,有皇宫的侍卫看守。朝廷有极严厉的规定,借以防止纳贿或徇私"宋仁宗特别重视为国求才,对这种考试极为关注。他派贴身臣仆把题目送去,甚至有时为避免泄露,他还在最后一刹那改变题目”可知,这一段介绍的是朝廷对于殿试的一些准备工作和相关措施。可概括为:朝廷准备殿试。
根据第②段中的“苏氏兄弟都以优等得中"苏东坡考中,在四月十四日,他那时才二十岁,成为进士,在三百八十八人之中几乎名列榜首”可概括为:苏轼名列前茅。
根据第③段中的“苏东坡这个才气纵横的青年,这次引用历史事例,却失之疏忽,而且在试卷上杜撰了几句对话"苏东坡这位年轻学者承认说:‘是我所杜撰。’”可概括为:苏轼杜撰论据。
根据末段中的“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他的著作在遭朝廷禁阅之时,有人还暗中偷读呢"可概括为:苏轼受到推崇。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根据末段中的“他说:‘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据说欧阳修一天对儿子说:‘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他的著作在遭朝廷禁阅之时,有人还暗中偷读呢”可知,本段并没有直接表现苏轼的才华的语句,而是通过欧阳修对他的激赏,读到对方的来信,竟然喜极泣下。认为三十年后,没有人谈论自己,都会去谈论苏轼。虽然著作遭到封禁,有人还暗中偷读等细节从侧面来表现了苏轼的才华。故本段主要采用了侧面描写或衬托的手法来刻画苏轼的形象,突出了他的不世才华。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文本第②段中的“在四月十四日,他那时才二十岁,成为进士,在三百八十八人之中几乎名列榜首。得到此项荣誉,于是以全国第一流的学者知名于天下”,末段中的“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联系课内学到的《记承天寺夜游》中他虽然被贬却豁达乐观的情节可知,他是一个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
根据第③段中的“苏东坡这位年轻学者承认说:‘是我所杜撰。’梅圣俞这位前辈宿儒大惊:‘你所杜撰!’东坡回答说:‘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结合他与佛印交往,两人互相调侃的史实,以及他的豪放词风,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可知,他是一个个性飞扬,亲切可爱的读书人。
根据文本中文坛领袖欧阳修对苏轼的激赏来突出苏轼横溢的才华,结合后世对苏轼的评价,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补偿贸易合同管理细则(四)
- 自驾游租赁车辆服务合同
- 幼儿园厨师岗位合同示例
- 七年级生物下册 4.7.3 拟定环境保护计划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门市房权属转移合同
- 从合同到交付:海外采购经历II
- 水泥买卖合同协议
- 有关安全防护设备采购合同格式
- 土地征收补偿合同范本
- 建筑设计院保险合同范本
- 处方点评知识培训
- 2025年新合同管理工作计划
- 心肺复苏课件
- 2024年02月北京2024年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社会招考(0223)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阅读简答题答题指导
- 《中国移动公司简介》课件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家讲座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
- 钢包热修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篇)
- 2024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志愿军-存亡之战》观后感小学生
- 期末提优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