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红桥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2024.4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材料一:
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我们先说第一个。“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这是最悲惨的结局。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显然的;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
(摘编自牟宗三《悲剧之演成》)
材料二:
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原因正在于这种彻底的毁灭。
构成悲剧的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世间内在于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无一例外把罗密欧和朱丽叶、奥赛罗、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等主人公带入死亡。比较起来,《红楼梦》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亚作品。虽然有一个神话的背景,但整部小说描述的不过是处在欲望、情感、秩序、伦理、宗教之间的心灵冲突和生命挣扎,不幸和死亡贯穿其中。十二钗中,元春、迎春、秦可卿、王熙凤、林黛玉的生命各个不同,却都无法躲过香消玉殒的结局。而在十二钗之外,作者不断地安排着冯渊、贾瑞、林如海、宝珠、秦钟、秦业、金钏儿、尤三姐、尤二姐、晴雯等的死亡,让那些刻意营造的成功或者欢乐显得非常苍白和脆弱。每个人的悲剧被安放得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
(摘编自王博《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
材料三:
我认为《红楼梦》是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历史趋向的一个艺术的总概括和总反映。《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而后一种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最终是化为粪壤,永远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生。
所以这两种毁灭,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义。前者反映的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趋势,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
曹雪芹的笔是非常狡狯的,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都是对封建皇帝和朝廷的歌功颂德,但一开头他就写了一桩贪赃枉法的人命案,同时带出了炙手可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此开头,也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贪赃枉法的贪官贾雨村,是全靠贾府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枉断了薛蟠所犯的人命案以后,还直接向贾府和王子腾报告,这说明一切横行不法的事,都与“四大家族”有关。通过对这个具体的“贾"府的描写,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具体情况,而且“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这就是封建社会政治势力的一张关系网。所以“葫芦僧乱判”一案,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封建官场的一个总揭露和总批判。
当然《红楼梦》最最动人之处,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
(摘编自冯其庸《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悲剧之演成常以善恶与灰色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只如此,还在兴亡盛衰之无常。
B.鲁迅认为有意义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因为只有如此,价值的毁灭才能构成真正的悲剧。
C.金陵十二钗认同的价值不同,选择的生活不同,但她们追求的价值和生活最后尽都落空,这体现了小说的悲剧性。
D.曹雪芹在《红楼梦》创作中虽有意规避“伤时骂世”,表面上对封建朝廷歌功颂德,但仍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的悲剧是各人性格、思想、见地、立场等方面上的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情有未通、欲亦未遂的真正的悲剧。
B.早期的古希腊悲剧蕴含着人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赋予悲剧以崇高的意味。
C.十二钗的悲剧各有不同,但从根本上看都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与莎士比亚的悲剧所反映的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有相似点。
D.宝黛爱情的毁灭,反映了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荣宁两府的毁灭象征着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两种毁灭的社会意义不同。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与《红楼梦》所体现的“真正之悲剧”不同的一项()(3分)
A.《少年闰土》B.《窦娥冤》C.《雷雨》D.《孔乙己》
4.材料二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从论证方法、语言、论据中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说明。(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雷雨(节选)
曹禺
景——全屋的气象是比较华丽的。这是十年前一个夏天的上午,在周宅的客厅里。屋中很气闷,郁热逼人,空气低压着。外面没有阳光,天空灰暗,是将要落暴雨的神气。
……
鲁贵你还别忘了告诉你妈,你在这儿周公馆吃的好,喝的好,就是白天侍候太太少爷,晚上还是听她的话,回家睡觉。
鲁四凤那倒不用告诉,妈自然会问你。
鲁贵(得意)还有啦,钱,(贪婪地笑着)你手下也有许多钱啦!
鲁四凤钱!?
鲁贵这两年的工钱,赏钱,还有(慢慢地)那零零碎碎的,他们……
鲁四凤(赶紧接下去,不愿听他要说的话)那您不是一块两块都要走了么?喝了!赌了!
鲁贵(笑,掩饰自己)你看,你看,你又那样。急,急,急什么?我不跟你要钱。喂,我说,我说的是——(低声)他——不是也不断地塞给你钱花么?
鲁四凤(惊讶地)他?谁呀?
鲁贵(索性说出来)大少爷。
鲁四凤(红脸,声略高,走到鲁贵面前)谁说大少爷给我钱?爸爸,您别又穷疯了,胡说乱道的。
鲁贵(鄙笑着)好,好,好,没有,没有。反正这两年你不是存点钱么?(鄙吝地)我不是跟你要钱,你放心。我说啊,你等你妈来,把这些钱也给她瞧瞧,叫她也开开眼。
鲁四凤哼,妈不像您,见钱就忘了命。(回到中间茶桌滤药)。
鲁贵(坐在长沙发上)钱不钱,你没有你爸爸成么?你要不到这儿周家大公馆帮主儿,这两年尽听你妈妈的话,你能每天吃着喝着,这大热天还穿得上小纺绸么?
鲁四凤(回过头)哼,妈是个本分人,念过书的,讲脸,舍不得把自己的女儿叫人使唤。
鲁贵什么脸不脸?又是你妈的那一套!你是谁家的小姐?——妈的,底下人的女儿,帮了人就失了身份啦。
四凤(气得只看父亲,忽然厌恶地)爸,您看您那一脸的油,——您把老爷的鞋再擦擦吧。
鲁贵(汹汹地)讲脸呢,又学你妈的那点穷骨头,你看她,她要脸!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
鲁四凤(忍气)爸爸,您留几句回家说吧,这是人家周公馆!
鲁贵咦,周公馆也挡不住我跟我女儿谈家务啊!我跟你说,你的妈……
鲁四凤(突然)我可忍了好半天了。我跟您先说下,妈可是好容易才回一趟家。这次,也是看哥哥跟我来的。您要是再给她一个不痛快,我就把您这两年做的事都告诉哥哥。
鲁贵我,我,我做了什么事啦?(觉得在女儿面前失了身份)喝点,赌点,玩点,这三样,我快五十的人啦,还怕他么?
鲁四凤他才懒得管您这些事呢!——可是他每月从矿上寄给妈用的钱,您偷偷地花了,他知道了,就不会答应您!
鲁贵那他敢怎么样,(高声地)他妈嫁给我,我就是他爸爸。
鲁四凤(羞愧)小声点!这有什么喊头。——太太在楼上养病呢。
鲁贵哼!(滔滔地)我跟你说,我娶你妈,我还抱老大的委屈呢。你看我这么个机灵人,这周家上上下下几十口子,哪一个不说我鲁贵呱呱叫。来这里不到两个月,我的女儿就在这公馆找上事,就说你哥哥,没有我,能在周家的矿上当工人么?叫你妈说,她成么?——这样,你哥同你妈还是一个劲儿地不赞成我。这次回来,你妈要还是那副寡妇脸子,我就当你哥哥的面上不认她,说不定就离了她,别看她替我养个女儿,外带来你这个倒霉蛋的哥哥。
鲁四凤(不愿听)哦,爸爸。
鲁贵哼,(骂得高兴了)谁知道哪个王八蛋养的儿子。
鲁四凤哥哥哪点对不起您,您这样骂他干什么?
鲁贵他哪一点对得起我?当大兵,拉包月车,干机器匠,念书上学,哪一行他是好好地干过?好容易我荐他到了周家的矿上去,他又跟工头闹起来,把人家打啦。
鲁四凤(小心地)我听说,不是我们老爷先叫矿上的警察开了枪,他才领着工人动的手么?
鲁贵①反正这孩子混蛋,吃人家的钱粮,就得听人家的话。好好地,要罢工,现在又得靠我这老面子跟老爷求情啦!
[鲁大海进——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他身体魁梧,粗黑的眉毛几乎遮盖着他的锐利的眼,两颊微微地向内凹。显得颧骨异常突出,正同他的尖长的下巴一样地表现他的性格的倔强的。……现在他刚从六百里外的煤矿回来,矿里罢了工,他是煽动者之一……]
鲁大海(冷冷地)他在哪儿?
鲁贵(故意地)他,谁是他?
鲁大海董事长。
鲁贵(摇头)哼,我怕他不会见你吧。
鲁大海(理直气壮)他应当见我,我也是矿上工人的代表。前天,我们一块在这儿的公司见过他一次。
鲁贵(犹疑地)那我先跟你问问去。
鲁四凤你去吧。
[鲁贵走到老爷书房门口。]
鲁贵(转过来)他要是见你,你可少说粗话,听见了没有?(鲁贵很老练地走着阔当差的步伐,进了书房)
鲁大海(目送鲁贵进了书房)哼,他忘了他还是个人。
鲁四凤哥哥,你别这样说,(略顿,嗟叹地)无论如何,他总是我们的父亲。
鲁大海(望着四凤)他是你的,我并不认识他。
鲁四凤(胆怯地望着哥哥忽然想起,跑到书房门口,望了一望)你说话顶好声音小点,老爷就在里面旁边的屋子里呢!
鲁大海(轻蔑地望着四凤)好。妈也快回来了,我看你把周家的事辞了,好好回家去。
鲁四凤(惊讶)为什么?
鲁大海(简短地)这不是你住的地方。
鲁四凤为什么?
鲁大海我——恨他们。
鲁四凤哦!
鲁大海(刻毒地)周家的人多半不是好东西。这两年我在矿上看见了他们所做的事。(略顿,缓缓地)我恨他们。
鲁四凤你看见什么?
鲁大海凤儿,②你不要看这样威武的房子,阴沉沉地都是矿上埋死的苦工人给换来的!
鲁四凤你别胡说,这屋子听说直闹鬼呢。
鲁大海(忽然)刚才我看见一个年轻人,在花园里躺着,脸色发白,闭着眼睛,像是要死的样子,听说这就是周家的大少爷,我们董事长的儿子。啊,报应,报应。
鲁四凤③(气)你,——(忽然)他待人顶好,你知道么?
鲁大海他父亲做尽了坏人弄钱,他自然可以行善。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贵开头所说的“那零零碎碎的,他们……”,“他们”重点指的就是周公馆的周老爷和周太太。
B.面对女儿不留言面的斥责“喝了!赌了!”,鲁贵结结巴巴的回应,展现了他急于掩饰和辩白心理。
C.破折号多用于行文中的解释说明,如“我说的是——(低声)他——不是也不断地塞给你钱花么?”。
D.“他是你的,我并不认识他"这句话表现了鲁大海因为与鲁贵没有血缘关系而产生的隔阂和冷漠。
6.文中大量使用了舞台说明,为舞台人物表现提供了补充和提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交代的既华丽幽深又灰暗沉闷的背景,有利于营造紧张压抑的气氛,暗示情节的发展。
B.鲁贵跟女儿要钱时,“得意”“贪婪地笑着"等神态说明,刻画出他恬不知耻、贪婪成性的嘴脸。
C.“(惊讶地)他?谁呀?”此处神态说明与台词相得益彰,表现了年轻女孩的羞赧与狡黠的心思。
D.文中关于对鲁大海身材、眉毛、眼睛等外貌的说明,能让读者快速地感受到鲁大海的性格特征。
7.《雷雨》的台词作用丰富,历来为人称道,请对划线句子分别进行分析。(4分)
8.选文中四凤“自己并无过咎”,但夹在各种矛盾中左右为难,请简要分析有哪些矛盾。(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三十六年,晋公子重耳过,文公弗礼。文公弟叔詹曰:“重耳贤,且又同姓,穷而过君,不可无礼。”文公曰:“诸侯亡公子过者多矣,安能尽礼之!"詹曰:“君如弗礼,遂杀之;弗杀,使即反国,为郑忧矣。”文公弗听。
三十七年春,晋公子重耳反国,立,是为文公。秋,郑入滑,滑听命,已而反与卫,于是郑伐滑。周襄王使伯服请滑。郑文公怨惠王之亡在栎,文公父厉公入之,而惠王不赐厉公爵禄,又怨襄王之与卫滑,故不听襄王请而囚伯服。王怒,与翟人伐郑,弗克。冬,翟攻伐襄王,襄王出奔郑,郑文公居王于氾。三十八年,晋文公入襄王成周。
四十一年,助楚击晋,自晋文公之过无礼,故背晋助楚。四十三年,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初,郑文公有三夫人,宠子五人,皆以罪蚤死。公怒,溉逐群公子。子兰奔晋,从晋文公围郑。时兰事晋文公甚谨爱幸之乃私于晋以求入郑为太子。晋于是欲得叔詹为僇。郑文公恐,不敢谓叔詹言。詹闻,言于郑君曰:“臣谓君,君不听臣,晋卒为患。然晋所以围郑,以詹,詹死而赦郑国,詹之愿也。"乃自杀。郑人以詹尸与晋。晋文公曰:“必欲一见郑君,辱之而去。”郑人患之,乃使人私于秦曰:“破郑益晋,非秦之利也。"秦兵罢。晋文公欲入子兰为太子,以告郑。郑大夫石癸曰:“吾闻姞姓乃后稷之元妃,其后当有兴者。子兰母,其后也。且夫人子尽已死,余庶子无如兰贤。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焉!”遂许晋,与盟,而卒立子兰为太子,晋兵乃罢去。
(节选自《史记·郑世家》)
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3分)
时A兰B事C晋D文E公F甚G谨H爱I幸J之K乃L私M于N晋O以P求Q入R郑S为T太U子。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反,通“返"。和《齐桓晋文之事》“则盍反其本矣”中的“反"意思相近。
B.赐,指恩惠。与《烛之武退秦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中的“赐"用法一致。
C.与,指亲附。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吾与点也”中的“与"意思不同。
D.克,攻占,与《谏太宗十思疏》“能克终者盖寡”"中的“克”意思不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公子重耳过,文公弗礼”,就是《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无礼于晋”,是秦晋联军围攻郑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B.郑国攻打滑国时,周襄王派伯服为滑国说情,郑文公不仅没有听从襄王的讲情,反而还扣押了伯服,惹恼了襄王。
C.晋国希望抓住叔詹羞辱并杀死他,因此联合秦国一起攻打郑国,国难当头,叔詹主动赴死,以解决郑国此次危机。
D.郑国的公子子兰能够回国,并被郑文公立为太子,是因为外有晋文公武力胁迫,内有大夫利用母族优势进言帮助。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四十一年,助楚击晋,自晋文公之过无礼,故背晋助楚。(4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
啼鸟(节选)
欧阳修
我遭谗口【注】身落此,每闻巧舌宜可憎。
春到山城苦寂寞,把盏常恨无娉婷。
花开鸟语辄自醉,醉与花鸟为交朋。
花能嫣然顾我笑,鸟劝我饮非无情。
身闲酒美惜光景,唯恐鸟散花飘零。
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
【注】这首诗作于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是“庆历新政"的积极支持者,他被一些进谗之人加上莫须有的罪名,贬官于滁州。
1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因在政治斗争中为流言中伤,所以他每闻那些如簧之巧舌,内心的憎恶之情便油然而生。
B.“醉与花鸟为交朋”与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诗人用来摆脱孤寂的诗意选择。
C.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留恋于鸟语花香,沉醉于美酒之中,忘掉了自己被贬的苦痛,找到了人生的出路。
D.全诗语言平易通俗,想象丰富,赋予啼鸟以情性,借“啼鸟”来引导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达到“物我交融"之境。
14.诗歌节选部分反复描写“花鸟”内容,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不言其志,而是描述了一幅与冠者、童子一起“___,____”,吟咏归家的郊游图景,含蓄地表达出“礼治”的社会理想。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游园》开头两句“____,______”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蕴含着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4)苏洵《六国论》中认为齐、赵两国虽不赂秦,但齐国因为“_______"而导致灭国;赵国不能始终坚持抗秦,也为秦所灭,作者感慨“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大观园是曹雪芹寄托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清净之境,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是如何向读者全面呈现刚建好的大观园的呢?《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节展示出曹雪芹在谋篇布局上的①:曹雪芹构想了这样一个场景,就是贾政领着众清客游览大观园,以便为园中的亭台馆舍草拟匾额对联,突然碰到了宝玉,想考考他的才学,于是带他同游。该节内容将贾宝玉的文学才华展露得②_________________。为大观园中的亭台馆舍之类草拟匾额对联并非一蹴而就之事,更不必说匾额对联还需当场拟出,贾宝玉不仅要接受异常严厉的父亲的检验和众多清客的点评,还要贴出来供将来省亲的贵妃定夺、审阅。但是,他的答卷很完美……这不仅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还向读者展示出我国园林这一③的人造景观之妙。比如“(贾政)一面引人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可以说,“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一节的景色之妍,描写之妙,可与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相比。
16.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我喜欢用昆曲来比南方园林,①(是指同治、光绪后所造园),京剧受昆曲影响很大,多少也可以说从昆曲中演变出来,②,使人的感觉也有些不同。然而最著名的京剧演员,没有一个不在昆曲上下过功夫。而北方的著名园林,亦应有南园参加。文化不断交流,又产生了新的事物。在造园中又有南北园林的介体——扬州园林,③,又有别于北方园林,而园的风格则两者兼有之。从造园的特点上,可以证明其所处地理条件与文化交流诸方面的复杂性了。
19.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向世界宣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担当资本主义灭亡的“执行者"。
B.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的喊声。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课内知识考查(本题共3小题,共6分)
2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善刀而藏之(善:揩拭)其言不让(让:谦让)
B.牛羊何择焉(择:选择)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爱:吝惜)
C.晋军函陵(军:驻扎)铿尔,舍瑟而作(作:振作)
D.刑于寡妻(刑:惩罚)董之以严刑(董:督察)
22.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不吾知也
A.百姓不见保B.夫晋,何厌之有
C.后秦击赵者再D.是寡人之过也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B.无恒产而有恒心者___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因其固然_________吾其还也
D.然后从而刑之___吾闻庖丁之言
五、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在卡迪根山中学的毕业典礼上致辞:“人生中,遭遇一些痛苦是有价值的。我希望你能时不时遭受点不公平对待,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到公平的价值所在;我希望你偶尔被人忽视,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学会尊重是多么重要;我希望当你失败的时候,你的对手能冷嘲热讽,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有风度的竞争是多么重要。"
作家王小波说:“人生最容易得到的就是痛苦,給自己添一堆莫名其妙苦吃的人,就真的更懂人生了吗"
对以上观点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议论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下期中考试答案
1.C2.D3.B
4.①综合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如开篇引用鲁迅对悲剧的阐述,论证有力。
②论证语言严谨。如“几乎所有的”“似乎更接近于"等,表述严谨。
③论据选择典型,文中选择了莎士比亚悲剧和《红楼梦》以及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为论据,说服力强。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惟《红楼梦》之悲剧,不只如此”错误,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可见,原文是“不是如此”,而非“不只如此”。
B.“鲁迅认为有意义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错误,曲解文意。“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这是作者的观点,而非鲁迅的观点。
D.“曹雪芹在《红楼梦》创作中虽有意规避‘伤时骂世’"错误。根据原文“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可知,是“表面上说"不是伤时骂世,“有意规避”的说法错误。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反映了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错误,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可知,作者认为新生事物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的缘故。而且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说法曲解文意,且过于绝对。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分析可知,《红楼梦》的悲剧不是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而造就的悲剧。
ACD中《少年闰土》《雷雨》《孔乙己》中的悲剧均源于社会以及个人之思想、性格、人生见地之不同,都未涉及善恶之攻伐。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从论证方法来看,文章开篇引用鲁迅对悲剧的看法“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利的论证了“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这一观点;然后举《红楼梦》的例子“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来佐证,论证有力。
从论证的语言来看,用语严谨,如“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几乎所有的"似乎更接近于”等词语的使用,表述严谨。
从论据的选择来看,文中选择了莎上比亚悲剧来论证“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选择《红楼梦》以及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为论据,说服力强。论据与论点高度统一,论证有力。
B
C
7.①有利于突出鲁贵自觉顺从的奴性的形象特点;
②凸显了鲁大海(工人)与周朴园(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也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现象以及资产阶级的冷酷残忍;
③揭示了四凤既有对哥哥诅咒周萍的气愤,又有喜欢并维护周萍的复杂心理。
8.①父母认识观念不同的矛盾。鲁贵以服侍有钱人家为荣,鲁侍萍却要女儿远离伺候主子;
②父兄之间伦理矛盾。鲁贵以封建家长的地位要求鲁大海顺从自己,而鲁大海有觉醒意识、独立主张而并不顺从;
③雇主与兄长的阶级矛盾。一面自己从雇主那得到薪酬和照顾,另一面是哥哥作为工人代表和雇主斗争;
④情感与现实的矛盾。自己喜欢周家少爷,而自己身份低下,不能跨越阶层去追求这份爱情。
9.HKO10.B11.C
12.(1)(文公)四十一年,(郑国)协助楚国攻打晋国,因为当年晋文公途经郑国,郑国没有礼遇他,因此郑国背弃晋国协助楚国。(2)(3)略
【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时子兰事奉晋文公很恭敬,晋文公十分宠幸他,他在晋暗中活动,借机要求回郑做太子。
“时兰事晋文公甚谨”中,“兰"是主语,“甚谨”是“事晋文公"的补语,句子结构完整,在“谨”后停顿;
“爱幸之"中,主语为省略的“晋文公”,“爱幸"是谓语,“之”是宾语,在“之"后停顿;
“于晋”是“私"的后置状语,在“晋”后停顿。
故在HKO三处句读。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他假使返回国内。/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
B.错误。动词,给恩惠,赏赐;名词,恩惠。用法不一致。句意:但惠王却没有赏赐厉公爵位俸禄。/况且您曾经给晋君恩惠。
C.正确。亲附;赞同。意思不同。句意:不久,滑国又亲附卫国。/我赞同点啊。
D.正确。句意:不能攻克。/能够有好的终结的很少。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晋国希望抓住叔詹羞辱并杀死他,因此联合秦国一起攻打郑国"错误,由原文“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可知,联合秦国一起攻打郑国的原因是,郑国曾帮助楚国攻打晋国并对晋文公无礼;“希望抓住叔詹羞辱"错误,由原文“必欲一见郑君,辱之而去”可知,晋国想羞辱的是郑君。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自”,因为;“过”,路过,途径;“礼”,礼遇;“背”,背弃。
参考译文:
三十六年(前637),晋公子重耳路过郑国,郑文公没有礼待他。文公的弟弟叔詹说:“重耳是贤人,又与咱们同姓,受穷困经过您处,您不能对他无礼。"文公说:“诸侯中逃亡的公子路过此处的有很多,怎么都能按礼招待他们呢!”叔詹说:“您如果不礼待他,就杀死他,不杀,他假使返回国内,就是郑国的忧患了。"文公不听从叔詹的意见。
三十七年(前636)的春天,晋公子重耳返回晋国,即位了,这就是晋文公。秋季,郑国攻入滑国,滑国唯郑命是听,不久,滑国又亲附卫国,于是郑国又攻打滑国。周襄王让伯服替滑国说情,郑文公怨恨惠王曾逃到栎,是文公的父亲厉公护送惠王回朝复位的,但惠王却没有赏赐厉公爵位俸禄,又怨恨襄王亲附卫国、滑国,所以文公不听从襄王为滑国的说情反而囚禁了伯服。襄王十分生气,联合翟人攻打郑国,没有获胜。冬季,翟人攻打周襄王,襄王逃到郑国,郑文公让襄王住在氾。三十八年(前635),晋文公把周襄王送回成周。
(文公)四十一年,(郑国)协助楚国攻打晋国,因为当年晋文公途经郑国,郑国没有礼遇他,因此郑国背弃晋国协助楚国。四十三年(前630),晋文公与秦缪公共同包围郑都,讨伐郑君帮助楚国攻打晋国,以及文公路过郑君的无礼罪行。当初,郑文公有三位夫人,五个宠爱的儿子,都因罪早死。郑文公厌恶子瑕,赶走了各位公子。子兰逃到晋国,跟从晋文公包围郑都。当时子兰事奉晋文公很恭敬,晋文公十分宠幸他,他在晋暗中活动,借机要求回郑做太子。晋国这时想得到叔詹并杀死他,郑文公很害怕,不敢对叔詹说,叔詹听到这个情况,告诉郑君说:“我曾对您说,要杀死重耳,您却不听从我的意见,晋国终于成为我国的忧患了。可是晋国包围郑都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我死了而能赦免郑国,这是我的心愿。”于是叔詹自杀了。郑人把叔詹尸首送给晋国。晋文公说:“一定想见一下郑君,污辱他后再离去。"郑人担心这件事,就派人私下对秦国说:“打败了郑国对晋国有好处,并非对秦国有利。”秦军听后才撤军。晋文公送子兰到郑国做太子,借机通报了郑国。郑国大夫石癸说:“我听说姓姞的女儿是后稷的元配,她的后裔应当有兴发的,子兰的母亲就是他的后裔。况且夫人的儿子都已不在世了,剩下的儿子没有比得上兰贤能的。现在晋国包围郑都很急迫,晋国替子兰请求回郑,没有比这个条件更好的了!"于是郑国答应了晋国,与晋国订立盟约,终于立子兰为太子,晋军才撤走。
13.C“忘掉自己被贬的苦痛,找到人生的出路”错
14.(1)借鸟语花香表达春到山城的美丽迷人;(2)移情于景,希望通过与花鸟的交往排解内心的苦闷;(3)通过担心鸟散花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沪科新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二历史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青岛版六三制新必修2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外研版2024高三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浙教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木材贸易代理服务合同范本2篇
- 2025宾馆洗浴中心客户满意度提升与忠诚度维护合同3篇
- 2025版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合同7篇
- 2025年度店面多媒体展示系统设计与安装承包合同4篇
- 2025年度拟上公司与会计事务所财务数据共享保密合同4篇
- 2025-2030年中国草莓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单元备课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华为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介绍
- 奕成玻璃基板先进封装中试线项目环评报告表
- 广西壮族自治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招标文件范本(2020年版)修订版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含答案)
- 2024新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大培训
- GB/T 44304-2024精细陶瓷室温断裂阻力试验方法压痕(IF)法
- 年度董事会工作计划
- 《退休不褪色余热亦生辉》学校退休教师欢送会
- 02R112拱顶油罐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