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下册专题七 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项练(含答案)_第1页
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下册专题七 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项练(含答案)_第2页
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下册专题七 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项练(含答案)_第3页
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下册专题七 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项练(含答案)_第4页
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下册专题七 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项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下册专题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项练(含答案)专题七记叙文阅读理解

一架纸飞机

①你知道怎样折一架飞得很远的纸飞机吗?

②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的老师这样问过我。

③我很笨,学东西永远慢半拍。我记得在最后一节手工课上,老师教我们折纸飞机。同学们陆陆续续把作品交给老师,而我却只能沮丧地坐在教室里。这时,老师走近了,坐在我身旁,突然以臂环绕着我,把我拥进她的怀抱里,又变魔术般地折了一架纸飞机。

④临走时,我依稀听见老师的声音:“你知道怎样折一架飞得很远的纸飞机吗?"

⑤我摇头,只看到老师以手做飞机状,向下滑翔着。她的手不一会儿便撞上了我的心口,轻轻地,软软地,非常温柔。那日之后,我还是没学会折纸,但这个问题,却潜伏在心间。

⑥一个夏初,我跟随志愿队去残疾人托养中心。在那儿,我见到了我的学员,我微笑着和他打招呼。下一瞬,他走过来,突然朝我“嘿”了一声,羞怯地笑了。“你叫什么名字呀?"嘿。”“别走太快,别累着了。"嘿。”我与男孩之间的对话,大抵如此,仿佛被上帝阻隔了一道墙。

⑦“好了,接下来我们进入最后环节:折纸飞机。"小男孩这时抬起了头,好奇地看那一沓五彩缤纷的彩纸。我模仿着,将手中的纸对折,翻转,一架纸飞机竟也从我的手中变了出来。“嘿!”小男孩又露出了笑容,他小心翼翼地抚摸刚刚成形的纸飞机。我将纸飞机平摊在桌上,拿来一把颜色笔。他快速地捡起一支,又开始说“嘿"了,我感觉到他正努力地把色彩粘贴在机翼上。于是我便不再说话,只是专心地和他一起往那白纸上涂抹。“嘿,嘿,嘿!”他这么喊着,一声比一声重,头不停地抖动,用很大力气涂抹,几乎要把那张纸戳出窟窿来。我更觉得他像一团不知如何是好的火,不安地,焦躁地,混乱地跳动着。

⑧“来,我教你。"我用臂环绕着他,还能感觉到他身躯之下传递的躁动。我抓着他颤抖的右手,将笔触带向纸飞机的空白之处,我能感觉到他安静下来了,他的手不再那么颤抖,身子也稳稳地停在椅子上。

⑨在这一段无言的时光中,绚烂的色彩在我们的笔下绽放。我感觉与小男孩的心魂靠得很近,自然感到一片温柔的熟悉与亲切。过了一会,纸飞机画好了。小男孩低头望着这架纸飞机,我低头望着他。有一股声音突然穿透十二年的时光;向我袭来,“你知道怎样折一架飞得很远的纸飞机吗?”我的老师,在朦胧的光影中走来,看着我,对我一笑。

⑩曾经有一架纸飞机,满载着爱与温柔,轻轻地嵌入一个笨小孩的心里。后来,小孩长大了。有一天,她也学会了折纸飞机,也想尽力把这爱和温柔嵌入到另一个小孩的心里。在这一天,我突然体察到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叠与轮转,体悟到那些细微却有力的时刻,如何慢慢汇聚成无形的力量,使我成为我。而我,于是也想在他人的世界里坚持播撒下这些细微的时刻,坚持留下一些美好的生命印记。

如此,这一架纸飞机便一直都会存在,存在于过去,存在于当下,也存在于未来。

(节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21年6月8日)》,有删改)

(1)通读全文,将下列的情节补充完整。

→我去残疾人托养中心,给小男孩折了一架纸飞机→___→我回忆起十二年前老师的问题,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这时,老师走近了,坐在我身旁,突然以臂环绕着我,把我拥进她的怀抱里,又变魔术般地折了一架纸飞机。

(4)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链接材料]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

母亲的萝卜灯

马俊

①那年,我们一家四口居住的老屋,因为年久失修,漏雨了。雨季漫长,老屋旧得没办法再修,父亲便开始张罗着盖新房子。可是,家里的积蓄有限,盖新房子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旧房子推倒了,新房子却迟迟建不起来。于是,我们暂时搬到了村里一处简陋的闲置房屋。

②那所房子连电都没有通,到了晚上只能点煤油灯。煤油灯的光线昏暗,屋子里一片昏黄。转眼过年了,因为要攒钱盖新房子,那个年我们过得节俭之极。一家人都没有买新衣服,鱼肉也没有买,连哥哥最喜欢的鞭炮也没买,只简简单单吃了一顿素馅饺子。如此寡淡无味的年,让我忍不住抱怨:“妈,大年初一出门,灵儿笑话我没买新衣服,小美笑话我们住小破屋!"哥哥也说:“今年的年,过得没有一点年味儿!”母亲听了我们的话,脸上掠过一丝惭愧。她朝父亲望了望,父亲也是一脸无奈。

③转眼到了元宵节,母亲兴致勃勃地招呼我和哥哥说:“你俩不是觉得今年的年过得没年味儿吗?咱来点有气氛的!我教你俩做萝卜灯,元宵节有了灯,福气和运气就都来了!"哥哥兴奋地说:“对,灯象征光明和美好,咱们做萝卜灯,就能迎来光明和美好!”那个年代虽然没有“仪式感"这个词,但在孩子们心中,过年一定要有些有仪式感的节目,否则就太无趣了。做萝卜灯对我来说,不仅是新奇的游戏,更是节日的仪式,我当然乐得参与。

④母亲从家里储藏的一堆萝卜中,挑出外形修长的。她让我和哥哥打下手,帮忙把萝卜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把萝卜的头尾切掉,只留下中间的一段,用来做萝卜灯。那矮墩墩的一段萝卜,实在是谈不上美观。可母亲却把它捧在手里,端详一番之后,对我们说:“这材料不错吧,这段萝卜做出来的灯肯定漂亮!”我知道母亲手巧,她的手一定能像魔术师的手一样,变幻出漂亮的萝卜灯。母亲用小勺把萝卜的中间挖空,用来放灯油和灯芯。挖好之后,萝卜灯的雏形就出来了,依旧是丑丑的。不过不要紧,母亲再用刀在萝卜灯的边缘雕刻一些花纹,用来做装饰。经过母亲的巧手打扮,萝卜灯变得漂亮了许多。最后,母亲在萝卜灯里放入灯油和灯芯,这样就可以点燃一盏萝卜灯了。我和哥哥跟母亲一起,一口气做了四盏萝卜灯。

⑤元宵夜,有的人家挂起了漂亮的红灯笼,有的人家还放起了缤纷的烟花,灯火璀璨,一派热闹。而在我们简陋的屋子里,母亲点燃了四盏萝卜灯,放在屋子的四个角上。虽然光线依旧是昏暗的,但我和哥哥却异常兴奋。我们讨论着哪盏萝卜灯最亮,哪盏最好看。欢声笑语荡漾在屋子里。节日的喜庆气氛,就这样被点燃了。

⑥元宵节之后,春暖花开的日子就来了。父亲和母亲种菜种瓜,努力挣钱。一段时间后,父亲开始紧锣密鼓地张罗着盖房子。新房子终于建成了,我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新房子里灯火通明,再也不用点昏暗的煤油灯了。不过,从那时候起,我们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年元宵节都要做几盏萝卜灯。不为装饰繁华,只为点亮希望。

⑦母亲用她的萝卜灯告诉我们:日子再黯淡,黑夜再漫长,只要点亮心中的光明,就一定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选自《金陵晚报》2022年2月9日,有删改)

2.根据提示,请用简要的语言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我"和哥哥抱怨年寡淡无味→①___→②___→③___→每年元宵节做萝卜灯

3.文章以“母亲的萝卜灯”为题,有什么作用?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6.班级组织《悦读悦评》活动,本期的阅读文本是小小说《寻找安详》。

寻找安详

郭震海

①秋深,黄昏,风起。苍茫的群山之中,林深似海。我轻轻地整了整衣领,有点儿微凉。

②我开始隐隐担心,对身边的老乡说:“马上天黑了,还没找到安详。"快了,再翻过一座山就到了。”老乡说。

③在遮天蔽日的松柏树下,我们艰难地翻越了四座大山,眼看夜幕低垂,仍看不到有人家的迹象。

④“你确定我要找的人是在这里吗?他可是个著名的山水画家,名叫安详,安静的‘安’,详细的‘详’。"我说。

⑤“是哩,他确实叫安详,是不是个画家不晓得,但俺知道,他是个守山的。”老乡说。

⑥这真的是我要寻找的安详吗?我产生了深深的忧虑。想起他的山水画,下笔灵动,浑然天成,自成一派,如行云流水,功力深厚,在全国书画大展中屡获大奖,被爱画者出高价争相收藏。奇怪的是,几次颁奖现场,他均缺席。大家只是通过署名,得知他叫“安详”,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信息。

⑦安详是谁?谁是安详?

⑧夜里11点多,我几乎要绝望的时候,终于看到远处的一丝光亮,听到了狗吠声。老乡告诉我,那守山人居住在防火瞭望塔里,那亮光是塔顶的太阳能电池板发出的。我们朝着亮光走去。

⑨“安详,安详——”走近了,老乡高喊着。狗吠声愈加猛烈。借着老乡手电筒的光亮,我看到从石砌的瞭望塔中走出一个五大三粗的老农。

⑩他真的是画家安详?我更加怀疑。“安详,有人找你。"老乡喊道。安详问道:“找我有事吗?”

“您是著名画家安详?"我急切地问道。

“不,你应该是找错人了。我是安详,但不是画家,更不‘著名’,只是一个守山人。”他的回答如此干脆,让我十分绝望。

“先弄些水喝,嗓子都冒烟了。"老乡嚷嚷着,毫不客气地向屋里走去。

瞭望塔内部地方不大,分三层。一层陈设简单而整洁,一个荆条编织的茶几摆在正中,显得原始而古朴,周围是几个荆条编织的凳子。通向二层的旋转楼梯上挂着几把明晃晃的锄头,还有两个新编好的荆条箩筐。

“快,喝口水,我去给你们烧火做饭。”安详的女人很热情地给我们泡茶。金色的花瓣在茶碗里翻腾,满屋子都是花茶的清香。

品茶深聊,我得知,男人确实叫安详,当兵退伍后,被分配到县林业局,来到林业局下属的林场做了守山人。在孤寂的大山中守山,仿佛与世隔绝,苦累不说,主要是极度枯燥,别人干不了几个月就会找种种理由申请调岗,他却自告奋勇上山,带着妻子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每天清晨,朝霞初现,他和妻子会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然后烧火做饭、巡山、防火防盗。三十多年里,他在守山的同时,亲手种活了上万株松柏。他深爱着大山,给每座山峰都起了名字。他深爱着山上的松柏,按照《中华字海》给每一株树都用一个汉字命名。山峰是他的家园,松柏就是他亲爱的家人。他可以按拼音确定区域,迅速找到每一株树,并能准确说出它的年龄。

我听着,不由肃然起敬。

饭后,我们被安排到三层休息。躺下后,我依然在想,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夫妻,这个安详会是我要找的画家安详吗?

清晨醒来,红日初升,鲜艳的五星红旗已经高高飘扬在瞭望塔的上空。

我吃惊地发现,原来头天晚上我们睡觉的三层,竟然是一个画室,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山水画,地上的荆条圆筐里塞满了画卷。

“他就是安详,我确定,他就是我要寻找的著名山水画家安详……"我对老乡喊着,很兴奋。“您就是著名山水画家——安详!您知道您的画作有多值钱吗?”我走出防火塔,心情很激动。安详正在安静地编织一个箩筐,他抬起头笑道:“我说过了,我是安详,但我真不是画家,更非‘著名’,只是一个守山人。"

“不,您的山水画自成一派,每一幅都是灵动的,山是活着的,松柏是活着的。您知道这是多少画家一辈子都在苦苦追寻的高度吗?”我说。

“我是自学绘画,谈不上什么高度。我只知道我用的不是墨汁,而是真情。我画上的山峰是现实中的山峰,入画的松柏都是我亲爱的家人。"他说。

我抬起头,眼前雄壮的山脉仿佛是从他的画中走出;苍茫天地间,每一株松柏似乎都有了灵魂。

微风吹过,群山茫茫,松柏吟唱。他依旧在安静地编着手里的箩筐……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在寻找安详的过程中,作者的心理有着怎样的变化?

隐隐担心——()——几乎绝望——()——急切——()——吃惊——()

(2)作者寻找的安详是一位著名的画家,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身上的文化基因和艺术气质?请简要概括。

(3)“……三十多年里,他在守山的同时,亲手种活了上万株松柏……”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安详的行动对你的“劳动教育”有什么启示?

(4)“我是自学绘画,谈不上什么高度。我只知道我用的不是墨汁,而是真情。"结合上下文和文章主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有人认为,文章段与寻找安详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6)濩泽书香举办“美文推荐”活动,请从人物形象、写作手法、语言表达中任选一个角度,为本文写一段推荐语。(100字左右)

7.阅读《妈妈的针线箩》,完成问题。

妈妈的针线箩

陈荣国

①前些天回家,看见客厅的置物架上,竟然放着妈妈的针线箩,与它并排放在一起的是我家祖传的青花瓷盘和端砚。见我有些疑惑不解,妈妈嗔怪道:“这个针线箩也算是劳苦功高,理应受到最高规格的优待。"妈妈的话就像一把神奇的密匙,我记忆的门扉瞬间敞开,往事扑面而来。

②从我记事起,妈妈就勤俭持家,她过日子的口号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因此,妈妈自然将针线箩视如宝贝,里面装着缝补必需的东西,剪刀、顶针、各色丝线和粗细长短不等的针,还有各种零碎的布头。妈妈是个心灵手巧的人。我们的衣服这里破个洞,那里拉一个口子,妈妈看到后立刻拿过针线箩,穿针引线,很快就能修补好,针脚匀称细密,像鸿鹄群游,迂回绵延;又像布阵排兵,井然有序。妈妈经常别出心裁,破损面大的地方还用丝线绣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或补几株秀挺翠绿的竹子。虽然是穿了打着补丁的衣服,可仍然令小伙伴们羡慕不已。这个针线箩是妈妈的陪嫁之物。妈妈对它有着极深的感情。闲暇时,妈妈总是把它的里里外外都擦拭得干干净净,纤尘不染,没有一点污渍。

③过年时,妈妈总会用给我们做新衣时剩下的碎布片拼接起一块好看的花布,缝在针线箩上,把它装扮得漂漂亮亮的。哥哥开玩笑说,妈妈把针线箩也当作自己的孩子了。妈妈被逗笑了,“是啊,你们过年都穿新衣,也该给她换换了。"冬日的午后,阳光晴好,照进屋里,暖意融融。妈妈安静地坐在太阳照着的地方,眯着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针线箩,目光里汩汩流淌着绵绵爱意。看到妈妈眸子里的柔情像湖水一样泛着涟漪,我不无嫉妒地说:“妈妈看针线箩比我还亲。”妈妈拊掌大笑:“傻孩子,这个针线箩陪我度过许多艰苦岁月,怎能不爱它呢?"

④后来,针线箩失去了用武之地。因为,包产到户之后,家里的经济情况大为好转。看到别的孩子穿得花枝招展,妈妈便会给我们买些新衣服:冬季的棉服,夏季的衬衣,春秋时节又有毛衣和针织衫。即使偶有破损,妈妈仍会修补,但用针线箩的时候大大减少。当哥哥提议将针线箩收到库房,与那些破旧的物品放在一起的时候,一向好脾气的妈妈生气了,瞪着眼睛怒斥道:“白眼狼,你前些年穿的衣服不露屁股,不都是它的功劳吗?哥哥觉得委屈,不理解妈妈何以会如此盛怒,大动干戈。爸爸说:“傻孩子,这个针线箩对于你妈妈有特殊的意义,就像一条战壕里出生入死过的战友,就像一位驰骋疆场的将军和他生死相依的坐骑。那感情太深厚了。”爸爸的话太深奥,我们似懂非懂,但再也不敢提将针线箩收起的话题了。

⑤只是,后来的日子里,用针线箩的时候更为稀少。妈妈经常看着我们衣橱里越来越多的时尚新衣和价格昂贵的羊绒大衣、貂皮衣服等,有时喜滋滋地说我们有福气,赶上了物质充裕富足的好时代,有时又盯着针线箩出神,神色伤感又惆怅。我们知道妈妈又陷入了回忆,回忆往昔与针线箩度过的无数清贫艰难而不失温情甜蜜的岁月。

⑥流水光阴,烽烟漫漫。转眼,四十年过去了。妈妈从乡村搬到了县城,又从县城随着哥哥搬到了市里,几经辗转,丢弃了很多东西,唯有对针线箩情有独钟,一直带在身边,不离不弃。现在,妈妈已垂垂老矣,但仍不时拿出针线箩,用软布仔细擦拭它,一丝不苟,神情是那样庄严肃穆,好像在举行一个神圣的仪式。每逢此刻,我们谁也不敢上前打扰,只好放轻脚步,敛声屏息——那是只属于妈妈的幸福时刻。

⑦而今,妈妈仍旧郑重其事地把针线箩放在置物架上,意在告诫每一个儿孙:在物质富裕繁盛的今天,应该,不应该。

(1)本文叙述了作者看到妈妈将针线箩与祖传物件放在一起后产生的回忆:先概述了困难时期妈妈依靠针线箩勤俭持家,然后重点记叙了妈妈①-----;②-----;③-----;④_____________,这几件事,表现了妈妈对针线箩深厚的感情。(每空限5个字)

(2)第④段中提到“这个针线箩对于你妈妈有特殊的意义”,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你对“特殊的意义”的理解。

(3)分析第②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结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补全第⑦段中横线处的内容。

父亲的扁担

吴晓波

①在父亲所有的农具中,扁担可能是最常用的。春上要给庄稼地备足农家肥,父亲是一担一担地挑,扁担是咯吱咯吱地响,早归的燕子绕着父亲上下飞,和扁担擦肩而过;夏天,父亲的扁担是响在田埂上最欢的一把口琴,抢收抢种,父亲要把刚刚打下的稻谷一趟一趟往谷场上挑;秋天,扁担在父亲的肩上唱着金色的歌,经常是一头挑着星星,一头挑着月亮,早出晚归。

②印象中,扁担基本上是和父亲形影不离,不离不弃。上街赶集,父亲用扁担挑着箩筐,装满了新下市的稻米,在集上卖了,换回来的,通常是扁担挑着的农药和化肥。就是串门走亲戚,父亲也习惯于挑着一个扁担,扁担上头扎着一个包袱,父亲说带着扁担方便,遇到什么事,扁担都能用得上。

③父亲的扁担一般要选十年以上的毛竹削制而成。父亲说,年轮小的竹扁担,韧性差,容易断;年轮越长,韧性越好,越磨越光,越磨越亮。

④的确,父亲的一生,也像他的扁担一样,韧性十足,负重前行。

⑤父亲十几岁时,祖父就因病撇下了他和祖母,父亲立志要用他的双手双肩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大集体时,公社招民工修理河道,每家每户都要出一个劳动力,那时父亲还不满十六岁,便带着他的扁担出发了,手挖肩挑,一点也不输给壮劳力,父亲年轻的肩膀和他的扁担一起成长,挣下了一个又一个工分。

⑥到了冬季,生产闲暇时,别人靠着草垛晒太阳打扑克,父亲却早早地挑着扁担,踩着薄薄的白霜,朝着几十里外的大山里出发了。父亲要赶在日落之前,用他的扁担把大山里的木炭或毛竹挑回来,第二天天不亮,又挑着到十几里外的集镇上卖掉,两天一个来回,靠卖苦力赚个差价。其中的艰辛,父亲从不说,只有他肩上的扁担最为相知。日子一天天过去,父亲和祖母告别了寄居的日子,盖下了他人生当中第一个三间土墙瓦房,这也是我们兄妹出生、成长的地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木,都有父亲扁担的功劳。

⑦后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了,父亲有了母亲的加盟,内有祖母把持家务,外有父亲母亲两把扁担“双剑合一”,闪悠闪悠的扁担,把家里的日子担得红红火火,原有的土墙房也最早换成了村上人羡慕的窗明几净的砖瓦房,我们兄妹也在扁担声里,步入各自的人生学堂。

⑧记得还是那年大三放寒假时,我写信告知父亲火车具体到站的车次,父亲来信说要过来接我。火车入站还没停稳,透过车窗,外面接站的人群涌动,父亲个头小,但我远远地就看见父亲肩上高高斜挑的扁担,和扁担上头用绳扎着的一个包袱,那是父亲和别人永远不一样的标配。父亲和众人一样,沿着路基朝着火车停的方向缓缓地追,我突然发现,父亲弓着的身子,像他的扁担一样,步履有些蹒跚,我的双眼瞬间就模糊了。下了车,父亲接到我,仍然坚持用他的扁担把我的行李挑在肩上,让我跟在后面走。

⑨走着走着,父亲就步入了老年,与他的扁担一起,在乡村的舞台上退役,静成岁月的一角。代替父亲扁担的,是隆隆而起的收割机,是一个艳如朝阳的新时代。

⑩但父亲和他的扁担,一生坦荡,坚韧,直行,响彻在我人生行走的每一句诗行里。

(选自《江苏散文网》,有删改)

8.请根据下面所给的提示,将父亲这一生挑着扁担“负重前行”的相关事件补充完整。

不同时期相关事件

修理河道时(1)

生产闲暇时父亲用扁担挑木炭或毛竹去卖,盖下了土墙房。

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父母一起用扁担把日子担得红火,住上了砖瓦房。

“我"大三放寒假时(2)

9.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1)秋天,扁担在父亲的肩上唱着金色的歌,经常是一头挑着星星,一头挑着月亮,早出晚归。(从修辞角度赏析)

(2)火车入站还没停稳,透过车窗,外面接站的人群涌动,父亲个头小,但我远远地就看见父亲肩上高高斜挑的扁担,和扁担上头用绳扎着的一个包袱,那是父亲和别人永远不一样的标配。(赏析加点词语)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标题“父亲的扁担”既是文章的线索,又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无论是上街赶集,还是串门走亲戚,扁担总是和父亲形影不离。

C.文章第三段承接上文父亲的扁担的用途和选材,引出下文对父亲一生中的具体事件的叙述。

D.父亲与他的扁担一起退出时代舞台,但他们的品质仍引领“我"前行。

11.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具体说说本文中的父亲与材料中的父亲有何相似之处。

【链接材料】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节选自李森祥《台阶》)

紫薇花树

刘诚龙

①清明节在老家待了几天,在小院转悠,百花竞秀、万叶争妍。母亲插下去的苞谷,像孩童的小手般可爱。茄子辣椒,也如毛茸茸的小鸡与小鸭,像幼儿班排队集合,集体赶赴夏日盛会。桂花树更不用说,四季常青,这时青得能掐出水来。走到紫薇面前,我大吃一惊,这去年遭旱的植物,今年是否没活过来?我知道紫薇干本来灰白,此时不是灰白了,是灰褐、灰黑了,好像是插进土里的小棍子;再看其枝条,一色枯,一色焦,树上挂的果实,如炒熟了的小粟米,一摸,都是粉末。

②紫薇树怕是死了。我仔细看,却看不到紫薇星点活气。紫薇树活了好几年,现在却变成这模样。我有点生气,骂我老弟懒,老天固然不下雨,但有自来水,只要每天浇,隔天浇,但凡花些力气,总不至于如此。

③这几棵紫薇,是我颇费了一番心力从城里搬到乡下去的,活生生变成如今直僵僵的姿态,恨回天无术。五六年前初春,我开口向兄弟要了几棵紫薇,本来当天要回家的,临时有事又待了几天。“没事没事,紫薇命硬,摆几天水泥板,仿佛通宵达旦昏睡一回,再插入土,开枝散叶,噌噌噌噌,拔节长!”兄弟没骗我,元宵节插在小院子的紫薇,原本有枝无叶、有气无力,但到清明,便叶子绿了,像人有笑容了,迎风招展地生长起来了。而这回,紫薇并非昏睡,是昏死了吧。人最多可以七天不吃饭,但不能三天不喝水,我想花草虫鱼也是这样的吧。其年湖南太旱了,紫薇旱死,可以预料。

④但万万没想到,端午节回家,紫薇又给了我惊喜。很多年不晓得惊喜为何物了,而紫薇给了我最震撼的一次惊喜,它活了!枯枝上缀满了鲜绿的叶子,像湖水一般的青绿,一枝叶如一条花溪,给人以流水潺潺、流风回雪般的快意。成群的绿叶、成堆的绿叶、成园的绿叶、成山的绿叶,会让你觉得有山的味道、自然的味道、水的味道。至于这水意是细雨的,还是溪流的,是山塘的,还是湖泊的,得看绿叶群多大、绿叶队多壮了。

⑤紫薇命运自主,野性生长,它不以曲,也不以鼓,不以疏,也不以密,按它自己的高宽疏密,伸枝展叶。花没有死,叶下更生,花叶慢睁睡眼,悠悠然醒转。和亲友微信视频,都说我气色也红润多了,仿佛也是受到了紫薇花的感染。每日看紫薇花,每日都能看到它的十八般变化。从前看几棵紫薇,貌似含苞,苞如粟米大,看得不来劲,粟米褐褐的,像炒熟了,一副蔫蔫态;如今看到粟米张眼、舒展,粉晶晶、亮晶晶,从眯眼到开眼,是试探着来看大千世界吧!看看世界有些什么人,生命是怎样不屈地怒放。紫薇漫枝遍树开,一簇百朵,一枝百簇,一树百枝,花比枝干重,是如此热烈的姿态。紫薇开,开、开、开,这么多的紫薇花,仿佛开出了三千世界,开出了花与人共襄盛世的美好图景。

⑥白居易诗中的紫薇在长安钟鼓楼,而我的紫薇花在乡野山间,在布衣生活、田园风光中,却也开得灿灿烂烂、迎风而立,与我守着日升月落。许多花开个几天,花期一到也就谢幕了。而紫薇不,紫薇花开,一开半年,仍然是盛开之相。

⑦紫薇花,开自己的,紫薇树,活自己的。紫薇遇到旱情,我以为是死了,一去半年、无声没息,春来了,它都要醒不醒,让人以为再难看到它醒了。但偏偏紫薇是个最顽强的,又挣扎着开花后,生得满树红,活过来了!生气勃勃地活,骄傲洒脱地活。正如做人,休憩时安静淡然,行动时热烈奔放,拼尽全力,隐如止水之静美,显如浪涛之奔放!穷达随时,花间儒也。这是何观?我以为,这是紫薇花的“花生观”,这是紫薇树的“树生观”,这是紫薇的生死观。

(选自《中国艺术报》,2024年04月03日,有删改)

12.将下列描写紫薇花开的词语依次填入第⑤段的空白处,最恰当的排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恣恣肆肆B.轰轰烈烈C.细细微微

13.文章写作对象是紫薇花树,但是第一段中却写其他植物,有何用意

14.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它活了!枯枝上缀满了鲜绿的叶子,像湖水一般的青绿,一枝叶如一条花溪,给人以流水潺潺、流风回雪般的快意。

1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第⑦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16.请根据下面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语的节选,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

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节选自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导语

二三花事

柳无茶

①春末夏初,是花事的滥觞。

②整个四月,我满脑子都是花花草草,想得最多的,又当属牡丹。其花妩媚而高雅,娇艳而自带仙气,哪怕背景只是一面普通白墙,盛器平常如玻璃瓶,这一束牡丹也如油画一般气韵丰盛,成了四月最受女人和摄影家欢迎的一种花。

③小时候,在老家跟着父母住筒子楼,各家通阳台,养花草就不太方便。搬入楼房后,终于有了一个单独的小阳台,母亲开始栽种茉莉。一开始买来现成的盆栽养着,枝叶总是枯萎发黄,花也开得萎靡。后来有经验了,就从别家剪枝回来直接扦插。父亲也加入进来,和母亲一起讨论栽种,两人头挨着头,肩膀挤着肩膀,蹲在花盆前头商量。劈一块泡沫板,把讨来的茉莉花枝分散插到泡沫板上,只露出短短一截,架在装满水的脸盆上,等它自己发苗和长出新的根系,有时也不用水培,直接剪了斜口子插到土里,待它开枝散叶。父亲会承担稍重些的体力活,白日夜里抱着花盆搬进搬出,既要晒太阳也要防冻;至于浇水追肥松土,那都是母亲的事。一段时间后,仿佛一夜之间就浓香满屋,茉莉花已然在盆内开爆。

④【A】一朵朵重瓣茉莉,小而光,亮且白,三五小朵簇拥在一处,明晃晃地咬人眼睛。带着扑鼻清香,仿如娃娃挥舞着藕节般的小手,勾着你整个人都不由得凑上前去细细端详:【B】花蕊青葱翠绿,花瓣层层叠叠,花萼不疏不密,整个花朵冰肌玉骨,如小小仙子一般立在枝头。我轻嗅着那花香,只觉得骨头也软了。

⑤后来,父亲不知道从哪里挖回来一株单瘦的花苗,用朱红的陶土盆培着。父亲告诉我,这株花苗叫“七叶一枝花”,长七片叶子就会开一朵花,它非常名贵,据说还能治蛇咬伤。看着那株蔫蔫的植物,我毫不怀疑,它一定会开出比旁边的茉莉更好看、更香的花儿来。我耐心地等待着,可等了好久,直到枝干都有两个手臂那么高了,却始终没见到枝头上冒出个花骨朵来。想来这花不是能在楚地多情的土壤里开枝散叶、繁茂生长的。

⑥后来父亲走了,家里是伤心地,母亲畏惧独住,搬来和我一起,只白天过去打开门窗透气散潮,给父亲上炷香,陪父亲说会儿话。父亲手植的几株白兰也蔫蔫的,打不起精神。

⑦前几日中午,我路过父母家的小院,鼻底一抹熟悉的幽香。我即刻止步,扭头想要再细嗅,却什么也闻不到了,那一缕似有似无就那么隐没在夏风里了。我呆立愣怔了几秒,不忍离去。回到家里同母亲一说,她便去查看,发现那株白兰仿佛如梦初醒,一夜间已结出无数花苞,大多数花苞不曾打开过,花萼包裹着花瓣,身段婀娜,其中还有一些已经开散,露出婉转的蕊。我和母亲都觉得惊喜。母亲知道白兰一开便露败相,便悉数掐下那些未打开的花苞,以手绢包着,带回我的住处。夜晚我抱一本知堂先生的《泽泻集》在床边遣睡,发现母亲已不知什么时候在我枕边放了数朵。

⑧走过的半生路上,一直有花相伴是件美事。花有四时,一季有一季的花期,一期一会,牡丹、白兰、茉莉……那些花儿,我会一直一直喜欢下去;那些花事,我也会一直一直念下去。

(选自《上海文学》2023年第10期,有删改)

17.作者在文中写了一些与父母有关的“花事”,请简要概括。

18.从第④段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个,根据括号内要求进行赏析。

【A】一朵朵重瓣茉莉,小而光,亮且白,三五小朵簇拥在一处,明晃晃地咬人眼睛。(从词语运用角度)

【B】花蕊青葱翠绿,花瓣层层叠叠,花萼不疏不密,整个花朵冰肌玉骨,如小小仙子一般立在枝头。(从修辞角度赏析)

我选句:

19.文章记述的“花事”中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思?请结合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

1.(1)小时候,老师教我叠纸飞机;我教男孩为飞机涂色,感到一片温柔的熟悉与亲切。

(2)疑问句式,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照应了标题和结尾;引起了下文,为后面内容作了铺垫。

(3)动作描写,“走近"环绕”“拥进"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了老师教“我”折纸飞机时温柔耐心的样子,突出了老师对“我"的爱,也表现了“我”对老师的爱的感激之情。

(4)示例:链接材料“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告诉我们老师要从本心关爱学生,还有耐心,潜力默化的去影响学生,传递传承爱与温柔,播撒力量的种子。而文章则记叙了十二年前,老师教“我”折一架纸飞机,留给“我"一个无法忘记的问题;十二年后,“我”为了让多重障碍的小男孩高兴学会了折纸飞机并给他折了一架纸飞机;“我"引导小男孩给一架纸飞机涂色,找到了老师当年问题的答案。十二年前老师用她的爱和温柔温暖了“我”,给了“我力量”,十二年后“我”又用将同样的爱和力量嵌入到另一个小孩的心里,并期望将这份“爱与力量"一直传承下去。由此可知,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关爱的启迪的传递和传承。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仔细阅读文章,划分层次,根据提示概括作答。

根据提示可知,“我去残疾人托养中心,给小男孩折了架纸飞机”对应⑥⑦段内容,“我回忆起十二年前老师的问题,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对应第⑩段内容。所以,通过阅读①—⑤段可以概括得出第一空,即:小时候,老师耐心地教“我”折纸飞机;通过阅读⑧⑨段可以概括得出第二空,即:“我"教男孩为飞机涂色彩,并感到一片温柔的熟悉与亲切。

(2)本题考查文章首段的作用。结合首段的句式特点以及和文章内容的关系分析作答。

从句式特点来看,“你知道怎样折一架飞得很远的纸飞机吗?”是一个问句,容易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结构上看,这句话中“一架飞得很远的纸飞机"照应了标题,也照应了文章结尾;从内容上来看,这是“我”的老师曾经问“我"的一句话,引出下文关于“折纸飞机”的故事。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根据题目要求,要从人物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这句话描写对象是老师,根据“走近"坐”“环绕"拥进”“折"等动词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师对学生的亲切温柔,结合“把我拥进她的怀抱里,又变魔术般地折了一架纸飞机”的描写可知,写出了老师揽住“我”,教“我”折纸飞机时耐心温和的样子,突出了老师对“我"的爱,表现出老师对学生的耐心和关爱。

(4)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首先要理解链接材料中句子的含义。“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一段非常唯美的语言,揭露了教育的本质,“摇动、推动、唤醒"意味着教育对人的影响推动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去理解,十二年前,老师用她的耐心、温柔和关爱教“我”折出了一架能飞得很远的纸飞机,留给了“我"一个无法忘记的问题;十二年后,“我”为了让多重障碍的小男孩高兴,学会了折纸飞机并给他折了一架纸飞机,并引导小男孩给纸飞机涂颜色,从中找到了老师当年问题的答案,明白了教育的本质就是将“爱与力量"倾注在孩子的心灵之上,创造出无数的不可能,传递出更多的爱与希望。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母亲招呼“我们”做萝卜灯“我们"和母亲一起做萝卜灯母亲点燃了四盏萝卜灯3.是文章的线索,串起了文章内容;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文章的主旨。4.示例:心灵手巧、勤劳能干、节俭乐观。5.示例:无论生活多么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心中有希望,能勇敢乐观地面对困难,不放弃并为之努力,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文章第②段讲:“我”和哥哥抱怨年寡淡无味;

第一空,定位到文章第③段“转眼到了元宵节,母亲兴致勃勃地招呼我和哥哥说:‘你俩不是觉得今年的年过得没年味儿吗?咱来点有气氛的!我教你俩做萝卜灯,元宵节有了灯,福气和运气就都来了!’哥哥兴奋地说:‘对,灯象征光明和美好,咱们做萝卜灯,就能迎来光明和美好!’那个年代虽然没有‘仪式感’这个词,但在孩子们心中,过年一定要有些有仪式感的节目,否则就太无趣了。做萝卜灯对我来说,不仅是新奇的游戏,更是节日的仪式,我当然乐得参与"可概括为:母亲招呼“我们”做萝卜灯;

第二空,定位到文章第④段“母亲从家里储藏的一堆萝卜中,挑出外形修长的。她让我和哥哥打下手,帮忙把萝卜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把萝卜的头尾切掉,只留下中间的一段,用来做萝卜灯。那矮墩墩的一段萝卜,实在是谈不上美观。可母亲却把它捧在手里,端详一番之后,对我们说:‘这材料不错吧,这段萝卜做出来的灯肯定漂亮!’我知道母亲手巧,她的手一定能像魔术师的手一样,变幻出漂亮的萝卜灯。母亲用小勺把萝卜的中间挖空,用来放灯油和灯芯。挖好之后,萝卜灯的雏形就出来了,依旧是丑丑的。不过不要紧,母亲再用刀在萝卜灯的边缘雕刻一些花纹,用来做装饰。经过母亲的巧手打扮,萝卜灯变得漂亮了许多。最后,母亲在萝卜灯里放入灯油和灯芯,这样就可以点燃一盏萝卜灯了。我和哥哥跟母亲一起,一口气做了四盏萝卜灯"可概括为:“我们”和母亲一起做萝卜灯;

第三空,定位到文章第⑤段“元宵夜,有的人家挂起了漂亮的红灯笼,有的人家还放起了缤纷的烟花,灯火璀璨,一派热闹。而在我们简陋的屋子里,母亲点燃了四盏萝卜灯,放在屋子的四个角上。虽然光线依旧是昏暗的,但我和哥哥却异常兴奋。我们讨论着哪盏萝卜灯最亮,哪盏最好看。欢声笑语荡漾在屋子里。节日的喜庆气氛,就这样被点燃了"可概括为:母亲点燃了四盏萝卜灯;

文章第⑥段讲述:每年元宵节做萝卜灯。

3.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标题“母亲的萝卜灯”首先点明了主要人物:母亲,事物:萝卜灯,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第③-⑦段均提到了母亲和萝卜灯,所以标题是是文章的线索,串起了文章内容;文章主旨是对即使生活困苦,也要充满希望,前途是光明的,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根据文章第④段“母亲从家里储藏的一堆萝卜中,挑出外形修长的。她让我和哥哥打下手,帮忙把萝卜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把萝卜的头尾切掉,只留下中间的一段,用来做萝卜灯。那矮墩墩的一段萝卜,实在是谈不上美观。可母亲却把它捧在手里,端详一番之后,对我们说:‘这材料不错吧,这段萝卜做出来的灯肯定漂亮!’我知道母亲手巧,她的手一定能像魔术师的手一样,变幻出漂亮的萝卜灯。母亲用小勺把萝卜的中间挖空,用来放灯油和灯芯。挖好之后,萝卜灯的雏形就出来了,依旧是丑丑的。不过不要紧,母亲再用刀在萝卜灯的边缘雕刻一些花纹,用来做装饰。经过母亲的巧手打扮,萝卜灯变得漂亮了许多。最后,母亲在萝卜灯里放入灯油和灯芯,这样就可以点燃一盏萝卜灯了。我和哥哥跟母亲一起,一口气做了四盏萝卜灯"可知母亲心灵手巧;

根据文章第⑥段“元宵节之后,春暖花开的日子就来了。父亲和母亲种菜种瓜,努力挣钱。一段时间后,父亲开始紧锣密鼓地张罗着盖房子。新房子终于建成了,我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新房子里灯火通明,再也不用点昏暗的煤油灯了”可知母亲勤劳能干;

根据第第③段“转眼到了元宵节,母亲兴致勃勃地招呼我和哥哥说:‘你俩不是觉得今年的年过得没年味儿吗?咱来点有气氛的!我教你俩做萝卜灯,元宵节有了灯,福气和运气就都来了!’"可知母亲节俭乐观。

5.本题考查对文章画线句子的理解。

首先定位到画线句“日子再黯淡,黑夜再漫长,只要点亮心中的光明,就一定能迎来美好的明天”,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我们一家小时候生活困难,甚至盖不起一座新房子,过年的时候也节俭至极,母亲为了增加过节的气氛,叫我和哥哥做萝卜灯,在父母的努力之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画线句意思是无论生活多么困难,都是暂时的,结合第⑥段“不过,从那时候起,我们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年元宵节都要做几盏萝卜灯。不为装饰繁华,只为点亮希望”,作者认为,只要心中有希望,能勇敢乐观地面对困难,不放弃并为之努力,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6.(1)深深忧虑;更加怀疑;十分绝望;兴奋激动。

(2)陈设简单而整洁,茶几原始而古朴/花茶翻滚,屋里充满花香/每棵树用一个字命名,音序化区域/满墙壁都是画,箩筐里也满是画/我画画不是用墨汁,而是用真情(答三点即可)

(3)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劳动意识,主动参加劳动实践,以勤奋劳作为美德,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意思对即可)

(4)安详自告奋勇守山,吃苦耐劳,每天升国旗,巡山防火,种下很多松柏,并给山峰松柏取名,用拼音划分区域,赋予山峰松柏以灵魂。这种对祖国,对自然生态的真情和热爱,让他的画作灵动而有高度。

(5)不能删去。这两段是插叙,交代了安详夫妇自愿守山、种树、管理的过程,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为情节发展做铺垫,让安详的人品和才华都让作者肃然起敬。

(6)答案示例:本文设置悬念,层层铺垫,吸引读者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一个著名的画家,作品灵动,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但领奖多次缺席,凭名字在深山老林里寻找不得不让人感到怀疑和忧虑,而见到本人后,他却反复强调:自己只是个守山人,让作者感到失望。经过聊天了解了他工作和生活,看到了颇具文化和艺术气息的居室布置,作者真正理解了安详用真情作画,受环境熏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悬念的设置,逐层展开,让文章起伏跌宕、摇曳多姿。值得推荐。(也可以从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角度推荐,结合文本关键语句和内容,赏析有据,分析合理,结构清晰即可)

(1)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

(1)根据题干“隐隐担心”的提示,找到⑥段“这真的是我要寻找的安详吗?我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可概括为:深深忧虑;

(2)根据题干“几乎绝望”的提示,找到⑧段“夜里11点多,我几乎要绝望的时候,终于看到远处的一丝光亮,听到了狗吠声”,可概括为:更加怀疑;

(3)根据题干“急切”的提示,找到段“他的回答如此干脆,让我十分绝望”,可概括为:十分绝望;

(4)根据题干“吃惊”的提示,找到段“‘他就是安详,我确定,他就是我要寻找的著名山水画家安详……’我对老乡喊着,很兴奋。‘您就是著名山水画家——安详!您知道您的画作有多值钱吗?’我走出防火塔,心情很激动。”,可概括为:兴奋激动。

(2)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提炼。

根据段“一层陈设简单而整洁,一个荆条编织的茶几摆在正中,显得原始而古朴,周围是几个荆条编织的凳子”可知,陈设简单而整洁,茶几原始而古朴;

根据段“。金色的花瓣在茶碗里翻腾,满屋子都是花茶的清香"可知,花茶翻滚,屋里充满花香;

根据段“按照《中华字海》给每一株树都用一个汉字命名。山峰是他的家园,松柏就是他亲爱的家人。他可以按拼音确定区域,迅速找到每一株树,并能准确说出它的年龄”可知,每棵树用一个字命名,音序化区域;

根据段“原来头天晚上我们睡觉的三层,竟然是一个画室,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山水画,地上的荆条圆筐里塞满了画卷"可知,满墙壁都是画,箩筐里也满是画;

根据段“。我只知道我用的不是墨汁,而是真情。我画上的山峰是现实中的山峰,入画的松柏都是我亲爱的家人”可知,我画画不是用墨汁,而是用真情。

(3)本题考查启示。

根据段“每天清晨,朝霞初现,他和妻子会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然后烧火做饭、巡山、防火防盗。三十多年里,他在守山的同时,亲手种活了上万株松柏"结合“五育并举”的背景的劳动,可谈: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劳动意识,主动参加劳动实践,以勤奋劳作为美德,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段“我是自学绘画,谈不上什么高度。我只知道我用的不是墨汁,而是真情。”,结合段“别人干不了几个月就会找种种理由申请调岗,他却自告奋勇上山,带着妻子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段“每天清晨,朝霞初现,他和妻子会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然后烧火做饭、巡山、防火防盗。三十多年里,他在守山的同时,亲手种活了上万株松柏"和“按照《中华字海》给每一株树都用一个汉字命名。山峰是他的家园,松柏就是他亲爱的家人。他可以按拼音确定区域,迅速找到每一株树,并能准确说出它的年龄”可知,安详自告奋勇守山,吃苦耐劳,每天升国旗,巡山防火,种下很多松柏,并给山峰松柏取名,用拼音划分区域,赋予山峰松柏以灵魂;表明他对祖国,对自然生态的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和热爱,因而他的画作灵动而有高度。

(5)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内容上,“当兵退伍后,被分配到县林业局,……带着妻子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和段“每天清晨,朝霞初现,他和妻子……并能准确说出它的年龄”交代了安详夫妇自愿守山、种树、管理的过程,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结构上,结合段“我听着,不由肃然起敬"和段“我画上的山峰是现实中的山峰,入画的松柏都是我亲爱的家人”可知,为情节发展做铺垫,让安详的人品和才华都让作者肃然起敬。

(6)本题考查推荐语。从人物形象、写作手法、语言表达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选文内容写出推荐语即可,

示例:文中的安详本是一个著名山水画家,他在全国书画大展中屡获大奖,他的画作被爱画者出高价争相收藏,但几次颁奖现场,他均缺席;初次走访,去只看到“一个五大三粗的老农”,经过聊天了解了他工作和生活,看到了颇具文化和艺术气息的居室布置,作者真正理解了安详用真情作画,塑造了一个有性情、有高度的画家形象,令人肃然起劲。

7.(1)擦拭针线箩装扮针线箩珍视针线箩带着针线箩

(2)针线箩是妈妈的陪嫁之物,见证了妈妈勤俭持家、心灵手巧的品质。在妈妈眼中,针线箩就像是一位亲密的战友或生死相依的坐骑,陪伴她度过了许多艰苦岁月。因此这个针线箩承载着妈妈深厚的感情和特殊的回忆。

(3)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妈妈缝补衣服的针脚细密、匀称的特点,赞美了妈妈的心灵手巧。

(4)继续传承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铺张浪费、挥霍无度。

(1)本题考查概括事件。

①根据第②段中的“闲暇时,妈妈总是把它的里里外外都擦拭得干干净净,纤尘不染,没有一点污渍”可得:擦拭针线箩。

②根据第③段中的“过年时,妈妈总会用给我们做新衣时剩下的碎布片拼接起一块好看的花布,缝在针线箩上,把它装扮得漂漂亮亮的"可得:装扮针线箩。

③根据第④段中的“当哥哥提议将针线箩收到库房,与那些破旧的物品放在一起的时候,一向好脾气的妈妈生气了,瞪着眼睛怒斥道”可知,当哥哥提议要把针线箩收到库房时,母亲怒斥了他,可见母亲珍视针线箩。

④根据第⑥段中的“妈妈从乡村搬到了县城,又从县城随着哥哥搬到了市里,几经辗转,丢弃了很多东西,唯有对针线箩情有独钟,一直带在身边,不离不弃"可得:带着针线箩

(2)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根据第②段中的“从我记事起,妈妈就勤俭持家”“妈妈是个心灵手巧的人"这个针线箩是妈妈的陪嫁之物。妈妈对它有着极深的感情”可知,针线箩是妈妈的陪嫁之物,见证了妈妈勤俭持家、心灵手巧的品质。

根据第③段中的“这个针线箩陪我度过许多艰苦岁月"和第④段中的“这个针线箩对于你妈妈有特殊的意义,就像一条战壕里出生入死过的战友,就像一位驰骋疆场的将军和他生死相依的坐骑。那感情太深厚了”可知,在妈妈眼中,针线箩就像是一位亲密的战友或生死相依的坐骑,陪伴她度过了许多艰苦岁月。

由以上分析可知,这个针线箩陪着妈妈走过了艰苦的岁月,铭记下那些特殊的回忆,妈妈对它有深厚的感情,所以说它对于妈妈有着特殊的意义。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能力。

结合第②段中画横线句子“针脚匀称细密,像鸿鹄群游,迂回绵延;又像布阵排兵,井然有序"可知,该句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妈妈的针脚比作“鸿鹄群游”和“布阵排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妈妈缝补衣服的针脚细密、匀称的特点。同时,通过“迂回绵延”和“井然有序"的形容,进一步赞美了妈妈的心灵手巧和缝补技艺的高超。这种表达方式使得句子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以及补写句子的能力。

补全第⑦段中横线处的内容,需要结合文章主旨进行。文章通过叙述妈妈与针线箩的故事,表现了妈妈对针线箩深厚的感情,并借此传达了在物质富裕繁盛的今天,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的主旨。与“继续传承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相对的,就是不应该铺张浪费,肆意挥霍。因此,第一空可补写为“继续传承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第二空可补写为“铺张浪费、挥霍无度”。这样补写既符合文章主旨,又与前文内容相照应。

8.(1)不满十六岁的父亲带着扁担手挖肩挑,挣下一个个工分;(2)父亲用扁担挑着“我"的行李,接“我”回家。9.(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扁担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父亲劳作时扁担发出的美好动听的声音及父亲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情景,突出父亲勤劳能干的品质。(2)“标配"的意思是指一般的、基本的装备,符合最低标准;也指标准的配备。句中是指把扁担斜挑在肩上,并在扁担上用绳扎一个包袱这样的装扮是父亲标准的配备,也是父亲与别人的区别,突出了父亲形象特征——像他的扁担一样,韧性十足,负重前行。10.C11.示例:①勤劳能干、吃苦耐劳。本文:春夏秋三季,父亲都挑着扁担一趟一趟地在田地里劳作,早出晚归。《台阶》链接材料:“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可见父亲为建造新屋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劳作。因此两位父亲都勤劳能干、吃苦耐劳。②坚韧顽强、执着坚守。本文:文中的父亲从十几岁时起,便用年轻稚嫩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凭借自己的坚韧、顽强,历尽千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台阶》链接材料:“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可见父亲为了建成有九级台阶的新房,用大半辈子做着准备,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因此两位父亲都坚韧顽强、执着坚守。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1)结合“修理河道时”可锁定答题区域在第⑤段。结合第⑤段中的“大集体时,公社招民工修理河道,每家每户都要出一个劳动力,那时父亲还不满十六岁,便带着他的扁担出发了,手挖肩挑,一点也不输给壮劳力,父亲年轻的肩膀和他的扁担一起成长,挣下了一个又一个工分"可知,这里写了公社招民工修理河道时,不满十六岁的父亲,带着它的扁担手挖肩挑挣下了一个又一个工分。据此可概括为:不满十六岁的父亲带着扁担手挖肩挑,挣下一个个工分。

(2)结合“‘我’大三放寒假时”可锁定答题区域在第⑧段。结合第⑧段中的“我写信告知父亲火车具体到站的车次,父亲来信说要过来接我"下了车,父亲接到我,仍然坚持用他的扁担把我的行李挑在肩上,让我跟在后面走。”可知,此部分写父亲来接“我"回家,因为行文围绕着“扁担”来写,所以概括时要突出父亲用扁担挑着“我"的行李。据此可概括出:父亲用扁担挑着“我”的行李,接“我"回家。

9.本题考查语言的赏析。

(1)根据题干要求,本题需从修辞的角度作答。从“扁担在父亲的肩上唱着金色的歌”可看出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扁担唱着歌,是将扁担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态。结合前文“春上要给庄稼地备足农家肥,父亲是一担一担地挑,扁担是咯吱咯吱地响"可知,“扁担唱歌”指的是扁担发出的声响,把扁担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响说成是唱歌,由此可知是写出了扁担发出的声音是美好动听的。从“经常是一头挑着星星,一头挑着月亮,早出晚归。"可看出父亲的勤劳能干。据此结合拟人的作用及赏析语言的答题模式作答即可。

(2)根据题干要求,本题需从词语的角度作答。需先理解词语的本义,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句中义,最后赏析其表达效果。“标配”的本义是指一般的、基本的装备,符合最低标准;也指标准的配备。结合“父亲个头小,但我远远地就看见父亲肩上高高斜挑的扁担,和扁担上头用绳扎着的一个包袱"可知,句中指的是把扁担斜挑在肩上,并在扁担上用绳扎一个包袱这样的装扮是父亲标准的配备,结合“那是父亲和别人永远不一样的标配”可知父亲的标准配备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写出了父亲与别人的区别。从父亲标准配备是把扁担斜挑在肩上,并在扁担上用绳扎一个包袱,并结合第④段“的确,父亲的一生,也像他的扁担一样,韧性十足,负重前行"可看出父亲的形象特征是像他的扁担一样,韧性十足,负重前行。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文章第②段写的是扁担基本上是和父亲形影不离,不离不弃,并不是写父亲的扁担的用途和选材,因此“第③段承接上文父亲的扁担的用途和选材”说法有误;

11.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能力。解答本题,先分析本文父亲的形象特点及【链接材料】中的父亲形象特点,再从中选择相似之处作答即可。

本文父亲的形象特点。结合文章第①段“春上要给庄稼地备足农家肥,父亲是一担一担地挑,扁担是咯吱咯吱地响,早归的燕子绕着父亲上下飞,和扁担擦肩而过;夏天,父亲的扁担是响在田埂上最欢的一把口琴,抢收抢种,父亲要把刚刚打下的稻谷一趟一趟往谷场上挑;秋天,扁担在父亲的肩上唱着金色的歌,经常是一头挑着星星,一头挑着月亮,早出晚归。"、第⑥段中的“到了冬季,生产闲暇时,别人靠着草垛晒太阳打扑克,父亲却早早地挑着扁担,踩着薄薄的白霜,朝着几十里外的大山里出发了。父亲要赶在日落之前,用他的扁担把大山里的木炭或毛竹挑回来,第二天天不亮,又挑着到十几里外的集镇上卖掉,两天一个来回,靠卖苦力赚个差价。”“日子一天天过去,父亲和祖母告别了寄居的日子,盖下了他人生当中第一个三间土墙瓦房,这也是我们兄妹出生、成长的地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木,都有父亲扁担的功劳"等内容可知,父亲春天挑肥、夏天挑稻谷、秋天早出晚归,冬季早早挑着扁担把大山里的木炭或毛竹挑回来,第二天一早挑去买,由此可看出父亲的勤劳能干、吃苦耐劳;

结合第⑤段中的“父亲十几岁时,祖父就因病撇下了他和祖母,父亲立志要用他的双手双肩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第⑥段中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父亲和祖母告别了寄居的日子,盖下了他人生当中第一个三间土墙瓦房,这也是我们兄妹出生、成长的地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木,都有父亲扁担的功劳"、第⑦段中的“父亲有了母亲的加盟,内有祖母把持家务,外有父亲母亲两把扁担‘双剑合一’,闪悠闪悠的扁担,把家里的日子担得红红火火,原有的土墙房也最早换成了村上人羡慕的窗明几净的砖瓦房,我们兄妹也在扁担声里,步入各自的人生学堂”等内容可知,父亲十几岁开始就担起家庭重担,仅靠着一根扁担,经过长年累月的辛劳盖下了他人生当中第一个三间土墙瓦房,并把家里的日子担得红红火火,能有如此成果,没有坚韧、顽强的品质无法做到,期间肯定是历尽千辛万苦,由此可以看出父亲的坚韧、顽强,历尽千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链接材料中的父亲。结合“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等内容可知,为了建成有九级台阶的新房,父亲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劳作,并且坚持大半辈子,由此可看出父亲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坚、韧顽强、执着坚守。综上分析,本文中的父亲和链接材料中的父亲的相似点有: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坚韧顽强、执着坚守。

12.CAB13.第一段中描写其他植物,主要是为了通过他们的生机勃勃来衬托紫薇花树的枯萎状态,营造出春意盎然的氛围,并巧妙的引文章的主题——梅花树所展现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写法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得主题更加突出和鲜明。14.通过运用比喻和通感等修辞方法,生动地描绘了紫薇花树复苏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紫薇花树重获生机的喜悦和感慨。通过比喻手法,将叶子比作湖水、枝叶比作花溪,形象地展现了紫薇花树的繁茂和生机;而通感手法的运用,则让读者仿佛感受到流水潺潺和微风拂过的清凉感,增强了语言的艺术感染力。15.这句话表达了紫薇花树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生机勃勃、骄傲洒脱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启示人们应当像紫薇花树一样在生活的休憩时刻保持安静淡然的心态;而在行动时,则要有热烈奔放、全力以赴的精神。这种人生观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享受生活时保持平和淡然的心态,体现了作者对生命深刻的理解和感悟。16.本文在运用“托物言志"手法方面做的非常成功。作者通过对紫薇花树生长状态的描绘,寄寓了自己的情思,抒发了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文章先描绘了紫薇花树在逆境中枯萎状态,象征着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然后描绘了紫薇花树在逆境中顽强生存、重新焕发生机的过程,象征着人在困难中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手法,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同时文章还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写景状物,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1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结合⑤段空处前文“从前看几棵紫薇,貌似含苞,苞如粟米大,看得不来劲,粟米褐褐的,像炒熟了,一副蔫蔫态;如今看到粟米张眼、舒展,粉晶晶、亮晶晶,从眯眼到开眼,是试探着来看大千世界吧!看看世界有些什么人,生命是怎样不屈地怒放。紫薇漫枝遍树开,一簇百朵,一枝百簇,一树百枝,花比枝干重,是如此热烈的姿态”语境可知,这里描绘了紫薇花的开放从小到大的过程中,所以第一空应该用“细细微微"表现小时的样子,第二空应该用“恣恣肆肆”表现其长大的情态,第三空应该用“轰轰烈烈"表现其盛开的场面,同时照应前文最后一句“是如此热烈的姿态”。因此,(1)选C、(2)选A、(3)选B。

1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写作手法。

文章虽然以紫荆花树为写作对象,但在第一段中却写到了其他植物“茄子辣椒,也如毛茸茸的小鸡与小鸭,像幼儿班排队集合,集体赶赴夏日盛会。桂花树更不用说,四季常青,这时青得能掐出水来”,写出了其他植物的生机勃勃和美丽,结合“走到紫薇面前,我大吃一惊,这去年遭旱的植物,今年是否没活过来”可知,为紫薇花树的出场做了铺垫,形成了一种对比和衬托的效果。这种写法,使得读者对紫荆花树的状况产生强烈的期待和关注,增加了阅读的吸引力。

结合④段“但万万没想到,端午节回家,紫薇又给了我惊喜。很多年不晓得惊喜为何物了,而紫薇给了我最震撼的一次惊喜,它活了"可知,描写多种植物的竞相生长和繁盛景象,为整篇文章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氛围。这种氛围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也为后文紫荆花树的“死而复生”提供了背景和铺垫。

结合⑦段“紫薇遇到旱情,我以为是死了,一去半年、无声没息,春来了,它都要醒不醒,让人以为再难看到它醒了。但偏偏紫薇是个最顽强的,又挣扎着开花后,生得满树红,活过来了!生气勃勃地活,骄傲洒脱地活。正如做人,休憩时安静淡然,行动时热烈奔放,拼尽全力,隐如止水之静美,显如浪涛之奔放!"可知,通过对比其他植物的生机勃勃和紫薇花树的枯萎状,作者巧妙的引出了文章的主题——紫薇花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写法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和鲜明。

14.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要求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

根据④段“它活了!枯枝上缀满了鲜绿的叶子,像湖水一般的青绿,一枝叶如一条花溪,给人以流水潺潺、流风回雪般的快意”中“像湖水一般的青绿,一枝叶如一条花溪"将叶子比作湖水,将枝叶比作花溪,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叶子鲜绿而润泽的特点,描绘了枝叶繁茂绿意盎然的景象,给人以流动升级勃勃的感觉。“给人以流水潺潺、流风回雪般的快意”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流水潺潺的声音和微风拂过雪花飘落的清凉感,增强了语言的艺术感染力。整个句子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紫薇花树复苏的喜悦之情。

15.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第⑦段画线句“生气勃勃地活,骄傲洒脱地活。正如做人,休憩时安静淡然,行动时热烈奔放,拼尽全力,隐如止水之静美,显如浪涛之奔放!"中“生气勃勃地活,骄傲洒脱地活”直接描写了紫薇花树在困境中顽强生存、热烈绽放的精神状态,体现了其生命的顽强和热烈;“正如做人,休憩时安静淡然,行动时热烈奔放,拼尽全力,隐如止水之静美,显如浪涛之奔放"作者将这种精神与人的生活方式相联系,提出了“休憩时安静淡然,行动时热烈奔放”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鼓励人们在平静时保持淡然的心态,在行动时则要有热烈奔放、全力以赴的精神。由此可知,这句话是对紫薇花树“生死观"的深刻阐释,并由此引发了作者对人生观的思考。

16.本题考查“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托物言志"是一种通过描绘具体事物来寄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手法。在本文中,作者选择了紫薇花树这一具体对象,通过对其生长状态、生命力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文章中如何通过描绘紫花树来寄托作者的感情。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先是描绘了紫薇花树在干旱和逆境中的枯萎状态,这象征着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然后作者又描述了紫薇花树在逆境中顽强生存、重新焕发升级的过程,这象征着人在困难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对紫薇花树这一具体形象的描绘,作者成功的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和态度。此外,文章还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写景状物。如“树枝上缀满了鲜绿的叶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