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4(共264题)_第1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4(共264题)_第2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4(共264题)_第3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4(共264题)_第4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4(共264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4(共9套)(共264题)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下列描述能够体现中国古代教育特点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严重脱离C、教育与生产劳动逐步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若即若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两个时期。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①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②古代学校教育脱离社会生产实践,显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特征。③古代学校教育的形式一般是个别教学,它使教育具有了完备的条件,即专职教师、固定学员和专门的教材。④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然、对辩和死记硬背。故教育与生产劳动是严重脱离的,选B。2、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A、凯洛夫《教育学》B、赞可夫《教育与发展》C、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3、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功能表现为()。A、培养合格的政治人才B、劳动力再生产C、促进文化的融合D、减少人口数量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教育对经济发展(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4、《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说明教学工作应遵循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A、顺序性B、互补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是指过了适当的学习时期才去学习,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这说明了不同时期学习的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体现了学生成长的不均衡性。5、学生主要的权利是()。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学生权利是指学生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而拥有的一切正当权利。它既包括学生作为公民所应该享有的权利——公民权利,也包括作为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应该享有的权利——受教育权利。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6、下列关于经验主义课程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经验主义课程论以赫尔巴特为重要代表人物B、经验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方法C、经验主义课程论强调围绕现实生活组织课程D、经验主义课程论倡导儿童是课程的中心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经验主义课程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罗杰斯等。经验主义课程论强调围绕现实生活组织课程,倡导儿童是课程的中心。经验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方法。7、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A、暗示教学法B、发现教学法C、探究一研讨法D、纲要信号图教学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暗示教学法也叫启发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创立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一研讨法和纲要信号图教学法是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创立的。8、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下列()教学原则相一致。A、学不躐等B、长善救失C、温故而知新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相一致,均强调引导性和启发性。A属于循序渐进原则,B属于因材施教原则,C属于巩固性原则。9、中学阶段为培养学生独立地研究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中应多选用()。A、探究的方法B、活动的方法C、直观的方法D、讲授的方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探究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10、学校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贯彻(),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A、疏导原则B、导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数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教育。11、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读书指导法B、榜样示范法C、自我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12、建立家长QQ群是班主任实现()角色的工作方法。A、班级工作的领导者B、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C、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D、学校教育计划的贯彻者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班主任建立家长QQ群是为了方便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和传达学校的教育工作等。因此,这实现了教师作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的角色。13、班集体是否有凝聚力,取决于()。A、班主任的培养B、教导主任的管理C、学生的主体性D、班干部的管理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组织和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班集体是否有凝聚力,取决于班主任的培养。14、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A、自愿性B、强制性C、规范性D、随意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自愿性、自主性、灵活性、实践性、广泛性。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它能比较充分地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15、由教育工作者(通常是教师)担任研究者,以学校或教室内亟待改进的实际教育问题为研究内容,而以改进这些教育活动为目的的研究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C、访谈法D、行动研究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16、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17、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包括()。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教师专业素养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特质。一般来讲,教师专业素养主要由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实践四部分构成。18、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19、课程设计的表现形式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教材)是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即课程设计的三个表现形式。20、分层教学又称为分组教学,它的优点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分层教学由于增加了智力测验和成绩作为依据,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一般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因此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更加便利。由于不同科目各自分组,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兴趣和差异。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一般是以知为开端,以行为为终结,但是德育影响是多样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有多种开端,并非一定以知为开端,故A项是错误的。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赖以形成的内部因素,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斗争主要是自我教育转化的,故B项是正确的。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故C项是错误的。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故D项是正确的。三、判断题(本题共8题,每题1.0分,共8分。)22、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对国家选拔人才没有多大的积极意义。()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科举制度形成初期对国家选拔人才具有积极意义,只是到了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的文体的出现禁锢了人才。2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内发论的观点。()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外铄论的观点。24、教育目的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一种观念性的东西,它反映的是教育者在观念上预先建立起来的关于未来新人的一种主观形象。()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从根本上说,教育目的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一种观念性的东西,它反映的是教育者在观念上预先建立起来的关于未来新人的主观形象,因此,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25、社会中心课程又称为“核心课程”。()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社会中心课程又称为“社会改造课程”,与核心课程不是相等的关系。核心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一种。26、教学评价是测量和测验。()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教学评价不等同于测量和测验。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则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但这种主观判断和解释必须以客观描述为基础,否则是主观臆想。测量与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否则所得数据或结果毫无实际价值。27、标准化测验比大部分课堂测验更具有随意性。()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标准化测验具有更强的计划性,而不是随意性。28、德育目标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班主任的月或周工作计划是指根据学期计划和某一阶段的任务,在本月或本周开始制订的计划,这种计划要求制订出具体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措施和执行人员等。()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简答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30、简述制度化教育的特征。标准答案:(1)学校是一个自我封闭的连续系统,形成一种从低到高的系列。但是这种连续性实际上只保证部分人受教育的连续性,却妨碍更多人受教育的连续性。(2)封闭的教育系统强调选择性和竞争性,它主要依靠该体系内部规定的标准来决定允许谁学习和不允许谁学习,在什么年龄学习。(3)这种教育为应试教育,以升学为宗旨。(4)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工具,体现和执行社会意志。(5)学校成为社会所需人才的选拔机构,文凭则成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之一。(6)学校教育主要履行社会化和选拔两大并重的功能。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7题,每题1.0分,共17分。)1、教育有两项最基本功能,即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A、确立主流思想B、传播统治者意志C、促进人的发展D、促进经济发展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本质揭示了教育的两种基本功能即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2、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性著作是()。A、《大教学论》B、《民主主义与教育》C、《普通教育学》D、《爱弥儿》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规范的学科确立。3、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A、集成功能B、传递功能C、选择功能D、创新功能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选择功能。4、下列关于遗传素质对身心发展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是()。A、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B、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别差异的重要因素C、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D、遗传素质的成熟对身心发展无明显制约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5、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实施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是1904年由清政府公布的()。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子学制D、壬戌学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i现代学制,因为该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6、俗话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A、师生关系就是父子关系B、师生关系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C、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又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D、教师对学生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师生如父子”的意思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好像父亲与儿子一样。教师对学生有教育、管教的责任,学生也要对教师像尊敬自己的父亲一样尊敬。7、认为“学校的教学应以活动为核心”的课程论是()。A、学科中心课程论B、社会中心课程论C、教师中心课程论D、学生中心课程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学生中心课程论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活动为中心来编制课程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学校的教学应以活动为核心,同时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8、在课程目标评价的主要模式中,目标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A、泰勒B、斯克里文C、杜威D、布鲁纳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目标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9、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B、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D、初中阶段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10、据《论语》所载,孔子教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后《学记》又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这都是强调了教育的()。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都是在说教师的启发和引导的教学方式,强调了教育的启发性原则。11、全班或小组成员在老师指导下,围绕某一种新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方法是()。A、谈话法B、讨论法C、演示法D、讲授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12、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A、坚实基础B、道德意志C、重要环节D、根本出发点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13、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体现了德育的()原则。A、正面教育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C、导向性D、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体现了严格要求的德育原则,“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德育原则。“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1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充分运用的德育方法是()。A、陶冶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运用的是陶冶教育法。15、优秀班主任首先应立足于增强()。A、教学意识B、育人意识C、成就意识D、创新意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优秀班主任应该首先立足于增强育人意识。16、课外活动就其内容和形式来讲应具有()。A、反复性B、主动性C、自愿性D、灵活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课外活动就其内容和形式来讲应具有自主性、灵活性以及实践性。17、教育研究过程中,教师确定研究问题的计划和行动,属于()A、文献综述B、数据收集C、问题确定D、研究设计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18、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是有区别的,人的教育具有意识性而动物没有,只是一种本能。另外人的教育具有社会性,而动物的“教育”是生存本能。19、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三阶段,分别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根据不同阶段教育学在对象、概念、方法、结构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同,将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分为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形成、创立阶段)、科学阶段(发展阶段)。三、填空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20、赫尔巴特所代表的教育思想的三个中心是:教材中心、______和课堂中心。FORMTEXT标准答案:教师中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从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他们都强调了人的身心发展动因和身心发展顺序,属于______。FORMTEXT标准答案:内发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判断题(本题共7题,每题1.0分,共7分。)2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它不起决定作用。()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但不起决定作用。23、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育目的要完全依据个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有:(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4、素质教育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指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25、终身教育主要是指成人教育。()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是片面的。26、教师在讲授贺知章的《咏柳》时,挑选了三首乐曲,让同学们根据语境选择一首,这种教学方法是演示法。()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27、教育策略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28、一个有效检测包括信度、效度和区分度三个基本特征。()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一个有效检测包括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四个基本特征。五、简答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29、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标准答案:(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标准答案: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六、论述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31、结合实例分析班主任如何了解学生。标准答案:(1)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包括对班级群体和班级个体的了解,是做好各项班级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班级教育过程中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2)了解学生的要求包括:①要全面了解全班学生情况的各个方面;②对学生的了解要具有连贯性、持续性、计划性;③要及时对全部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创造或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3)了解学生的方法有:①分析书面材料,即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统计表和学生活动成果记录表等;②调查法,即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包括谈话、问卷、座谈等;③观察法,即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进行观察的方法;④谈话法,是班主任通过与学生面对面谈话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的基本方法,具有灵活、方便、容易了解事情细节、有利感情沟通等特点。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20世纪早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改造中国旧教育做出伟大贡献的教育家是()。A、蔡元培B、陶行知C、杨贤江D、徐特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他重视儿童的生活经验。陶行知作为杜威的学生,把杜威的先进思想带回中国,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改造中国旧教育做出了伟大贡献。2、最早提出学习过程是“学一思一行”统一的过程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重视学,也重视思,主张学思并重,思学结合。他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既反对思而不学,也反对学而不思。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之中。学到的知识要“笃行之”,他要求学生们说话谨慎一些,做事则要勤快一些,“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应当更重视行动。学而思而行,就是孔子所探究和总结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与人的一般认识过程基本符合。这一思想对后来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出自《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意思是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意思是如果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可见,这两句话把教育作为统治国家和教化人民的工具,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4、华生提出,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祖先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这种观点反映的身心发展的动力理论是()。A、原发论B、内发论C、外铄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华生这句话强调了外部的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属于外铄论的观点,它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部力量,并注重教育的价值。5、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A、教育为谁培养人B、教育怎样培养人C、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D、教育为谁服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因此,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故答案为C。6、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A、中等教育B、幼儿教育C、高等教育D、义务教育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指出,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7、学制在大中小学阶段的入学年龄方面,许多国家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是因为学制的设置受()因素的影响。A、政治经济的B、生产力和科技C、人的身心发展规律D、民族文化传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影响学制设置的因素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民族文化传统。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各有不同,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是相同的,故学制在入学年龄方面,许多国家是一致的。8、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A、社会权利的客体地位B、公民权利的主体地位C、社会权利的主体地位D、公民权利的客体地位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正是出于对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的维护。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1)无歧视原则;(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3)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4)儿童利益最佳原则。9、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B、学校可根据地域性特点、学校传统和优势自主开发地方课程C、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D、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指的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从课程资源的定义可以看出学生和教师也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不仅仅限于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只要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包括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所以排除A、D两项,选择C项。B选项中学校可根据地域性特点、学校传统和优势自主开发的是校本课程,而不是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省级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开发、编制与实的课程。10、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布鲁纳B、罗杰斯C、皮亚杰D、卢梭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杜威和罗杰斯。布鲁纳是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11、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进行示范性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发现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演示法。演示法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本题容易错选C项,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12、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各方面的差异很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在教学中应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这一做法贯彻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应当尽可能结合本地区的特点。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在教学中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就是贯彻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13、“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体现了何种德育方法()。A、榜样示范B、说服教育C、陶冶教育D、品德评价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通过建构良好的物质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台法,它既不需要向学生讲授系统的道德知识,也不需要向他们提出明确的道德要求,而是通过预先设置的环境去陶冶他们的情操,具有无强制性的特点。14、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A、教育者,受教育者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凭借一定的手段进行。1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A、学术影响力B、个性影响力C、年龄影响力D、职称影响力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件,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16、西周时期的教育的典型特征是()。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学在官府”是西周时期教育的典型特征,主要体现在学术和教育为官府所控制,普通老百姓无法接触到官学的内容。而“学在官府”又表现为官师不分和政教合一。官吏从政的同时也担任教学的任务,而且西周的教育机构和行政机构尚未分离。国学和乡学分别指设在王城、诸侯国都的学校和设在地方的学校、设在闾里的墅校。它们都属于官学的一部分,而并非“民间办私学”。《论语》《孟子》与《大学》《中庸》并称四书,是在宋代。17、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标准答案:B,E知识点解析: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其代表人物有凯兴斯泰纳、孔德、涂尔干等。萨特,卢梭和马斯洛主张从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其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个人本位的。18、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的合法权利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作为社会权力的主体,学生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保护青少年的权益。这些规定中,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人身权和受教育的权利,其中人身权是最基本、内涵最丰富的权利,包括: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受教育的权利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19、培养学生干部是班主任建设班集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应做到()。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班主任选择品学兼优、办事认真、乐于奉献、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根据他们的爱好和特长,让其在班级中担任一定的职位。班主任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充分支持,耐心引导,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要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带头、骨干和桥梁作用。而且为了提高班级管理的参与度,要注意班委会的定期变动,这样也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积极性。B项培养舆论属于班风建设的内容,是与班主任培养和选拔班干部平行的班主任工作内容之一;D项保持教师的绝对权威是容易排除的选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三、判断题(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20、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样政治方向、思想意识的人,是由社会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并由此决定相应的教育政策和制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但同时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又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1、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22、在我国第一个已经实施的近代学制是壬寅学制。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中国近代第一个颁发的学校系统文件是由管学大臣张百熙制订的《钦定学堂章程》,时称“壬寅学制”,这一学制虽经公布却未实施;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是清朝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时称“癸卯学制”。23、教师威信反映了一种权威性的师生关系,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地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教师的威信有两种:一种是权力威信,一种是信服威信。权力威信是教师根据教育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教育传统以及社会心理优势而建立起来的威信。信服威信是由于教师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能力、教学态度与民主作风而使学生自愿接受、内心佩服而树立起来的威信。教师注重树立信服威信,不过分追求权力威信,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24、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学业成绩检查是要测量所学的学科基本知识技能,作为测量工具的试题就应和要检查的目标相关。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如果教师想通过一次测验就得到比较可信的评分,在编制测验时要注意保证必要的长度,即测验项目越全面、越多,测验的可靠性就越高。25、在我国小学里,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狭义的德育指的是道德教育。在我国中小学进行的德育是广义的德育,不仅仅包括道德教育,还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四、简答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26、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及其内容。标准答案:综合实践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规定,是3~6年级、7—9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②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③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④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以上几个方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标准答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具有以下关系:(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学生的能力发展。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要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认识能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标准答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包括:(1)利用地方和社区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内容。充分挖掘地方和社区的自然条件、社区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和特色。比如:利用学校自然资源环境特色开发主题,如果学校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开展“小导游”“环保小卫士”等活动。利用学校人文环境特色开发主题,如“参观博物馆”等。(2)联系学生社会实际与现代科技开发课程内容。如当今社会的“雾霾”问题,组织学生了解当地雾霾产生的原因,寻找治理方法。(3)综合、延伸和重组学科知识开发课程内容。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29、在课文《赠汪伦》的教学中,教师组织了一场“表演”。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赠汪伦》一课,大家有没有兴趣表演李白和汪伦离别时的情景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并有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他们模仿古人的模样,边用手捋胡子,边念《赠汪伦》的诗,这种新奇的表演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兴趣盎然地看着。后来又有一组同学上台表演,他们想起了唱古时候离别时的歌,可是又都不太想得起来,这时老师提醒道,我们可以唱自己知道的歌。歌曲便在教室上空飞扬。请结合本案例分析,教师应如何上好一堂课?标准答案:教师上好一堂课有以下几点要求:(1)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要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组织《赠汪伦》的教学中突出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的模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活动中感受课文所表达的诗人依依不舍的朋友情,对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了积极意义。(2)重点突出。指教师授课时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重要内容(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理)的教学上,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化难为易。案例中教师使学生通过活动领会了《赠汪伦》这首诗的内涵,轻松突破重点,易被学生感悟和掌握。(3)内容正确。教师讲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做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加以纠正。(4)方法得当。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对各种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案例中该教师把课堂还绐学生,利用小组表演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5)表达清晰。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的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或幻灯字幕)要规范、准确、清楚。(6)组织严密。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教学各环节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7)气氛热烈。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学生纷纷举手参与活动,课堂气氛热烈,师生关系和谐。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老师问:“谁是最可爱的人呢?”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是不是最可爱的人啊?”老师说:“你热爱劳动,乐于助人,你是可爱的人,如果你能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上课积极发言,那么你也是最可爱的人。”该教师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标准答案:该教师主要运用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和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1)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该教师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面对着学生“老师,我是不是最可爱的人啊?”这一提问,体现出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并且借此机会表扬了学生的优点,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这一德育方式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并自觉履行。(2)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地统一起来。该教师通过对个别学生进行的德育去影响集体,无形之中也对每位学生提出了道德的要求: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上课积极发言。(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该教师不仅指出了学生平时的优秀表现,强化了学生已有的良好行为,同时又比较委婉地指出了学生还存在不足的地方,引导学生克服消极因素,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第4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9题,每题1.0分,共19分。)1、具有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特征的教育阶段是()。A、原始社会教育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C、近代教育D、现代教育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主要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教育特点包括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2、下面是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A、《教育论》B、《雄辩术原理》C、《理想国》D、《巨人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柏拉图的《理想国》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3、主张“教育应当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顺序,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的教育思想家是()。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杜威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卢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4、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这一思想体现的是教育的()功能。A、政治B、经济C、文化D、育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体现了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教育通过培养出政治经济所需要的人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是教育的政治功能。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B、顺序性C、互补性D、不平衡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互补性表现在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也表现在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6、“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为()的教育目的观。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其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观。7、关于素质教育内涵理解不正确的观点是()。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B、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特长发展的教育C、素质教育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D、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不同国家的学生在入学年龄及教育划分上仍然存在一致性,其根本原因是学制的建立和()的制约。A、社会经济发展B、教育水平发展C、政治经济制度D、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学制的建立与改革必须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否则就有可能贻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9、义务教育的()是义务教育的最本质特征。A、普及性B、强制性C、免费性D、公共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10、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两种类型。A、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B、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D、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根据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划分,可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根据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来划分,可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来划分,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11、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的特点是()。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B、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教育性规律,强调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的统一。12、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教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复式教学B、分组教学C、道尔顿制D、个别教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1920年,美国的柏克赫斯特在道尔顿中学创建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称为道尔顿制。按照道尔顿制,教师不再通过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13、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很高。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14、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来划分,选拔性考试属于()。A、绝对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目标参照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来划分,评价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对性评价又称常模参照性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这一基准),然后把该群体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劣。相对性评价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因而可以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选拔性考试属于相对性评价。15、衡量小学生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标志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16、通过()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B、思想品德课C、班会和团会D、少先队活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17、班集体的组织核心是()。A、班主任B、班干部C、学生会干部D、班长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班集体的组织核心是班干部,担负着整个班级的日常事务与领导工作,是组织、团结和凝聚全班同学的重要力量。18、课外、校外教育中具有普遍性的组织形式是()。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C、自发活动D、个人活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课外、校外教育中具有普遍性的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19、处于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教育行动研究是指在实际情景中,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20、关于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制约作用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社会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B项社会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而不决定受教者的受教育程度,D项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而非社会政治制度。21、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原因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2、下列选项中属于学生本质属性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学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学生是有发展需要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23、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组成。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课程内容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24、下面属于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25、班主任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包括()。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是班主任工作的起始环节同时也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包括个体的思想品德、个体的学习、个体的身体状况、个体的心理、个体的家庭。三、判断题(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26、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活动。()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活动。27、韩非的“素丝说”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素丝说”是关于人性的学说,是战国时期墨翟的教育观点之一。墨翟以素丝和染丝为喻,来说明人性及其在教育下的改变和形成。28、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教育活动是实践活动,教育过程是教育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双主体”,即在教师的“教”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生的“学”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因此,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29、某中学开设了“线条画”“小主持人”等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这属于地方性课程。()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学校开设的“线条画”“小主持人”等供学生自愿选择的课程,属于校本课程。30、系统性原则又被称为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系统性原则又被称为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当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31、思想品德课是我国德育的主要途径。()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学校的诸多德育途径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方面起着基础作用,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第5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A、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C、前进功能和后退功能D、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2、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A、《大学》B、《中庸》C、《学记》D、《论语》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3、第一本现代教育学的著作是()。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D、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第一本近代教育学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而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4、()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A、文化发展B、政策C、生产力发展D、科技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规模和速度;决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发展与变革。5、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A、柏拉图和霍尔B、柏拉图和华生C、霍尔和洛克D、洛克和华生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等。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和华生。6、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7、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被称为()。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校本课程D、活动课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活动课程是指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8、课程文本一般表现为()。A、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C、课程主题、课程实施、课程评价D、课程任务、课程主题、课程标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课程文本一般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9、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指()。A、基本理念和基本原理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D、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我国现阶段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0、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发现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是给学生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11、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教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复式教学B、分组教学C、道尔顿制D、个别教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1920年,美国的柏克赫斯特在道尔顿中学创建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称为道尔顿制。按照道尔顿制。教师不再通过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12、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体现了德育的()原则。A、正面教育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C、导向性D、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体现了严格要求的德育原则,“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德育原则。“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13、下列情形中,运用的德育方法为品德评价法的是()。A、奖励助人为乐的学生,惩罚违规违纪的学生B、鼓励学生向优秀的同学学习C、带领学生参加志愿活动D、让学生通过欣赏艺术品陶冶情趣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14、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A、共同的奋斗目标B、班主任的要求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D、共同的活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它在班集体的建设过程中起着导向、推动、激励和标准的作用。15、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C、班集体活动D、个人活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课外活动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三种形式,其中,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16、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学内容,这“三艺”是指()。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三艺包括文法、修辞、辩证法。17、下列选项中属于学生本质属性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学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学生是有发展需要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18、备课的重要意义是()。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计划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19、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和灵魂;(2)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设计者、领导者和教育者;(3)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者;(4)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的纽带,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三、填空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0、从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他们都强调了人的身心发展动因和身心发展顺序,属于________。FORMTEXT标准答案:内发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判断题(本题共7题,每题1.0分,共7分。)2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教育现象的,所以它是与教育同时产生的。()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教育学的出现晚于教育。广义的教育在人类社会早期就已经开始了,手口相传的劳动生活知识、技能培训就是教育的最初形态。专门研究教育则要晚得多。我国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现在普遍认为是《学记》。现代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早期。22、制约教育目的性质的是经济因素。()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23、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能力”。()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贡献的指标。24、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课程结构应该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的特点,而不是多上文体课,更不是要多开展课外活动。这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理解的偏差。25、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养。()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素养。26、教学原则是根据对一定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27、按照在特定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决定成绩的好坏,如“这个学生的成绩处在中等水平”“他考了第一名”,此类型的测验为常模参照性测验。()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第6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7题,每题1.0分,共17分。)1、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权控制在婆罗门教和()手中。A、印度教B、伊斯兰教C、佛教D、基督教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把人分成四种等级,处于最高等级的是僧侣祭司,应该受到最优良的教育;其次是刹帝利,为军事贵族,这两个种姓是天然的统治者;再次是吠舍种姓,仅能从事农工商业;最低等级的是首陀罗种姓,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识字读经被认为是违反了神的旨意,可能被处死。婆罗门教的教条是指导思想。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2、《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要体现了()。A、启发式教学B、因材施教C、循序渐进D、教学相长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主要体现了启发式教学原则。3、被称为“活的教育学”的著作是()。A、《给教师的建议》B、《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C、《教学与发展》D、《大教学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被称为“活的教育学”。4、()是教育的各个社会功能具有矛盾性的根本原因。A、国家领导人内部决策意见无法统一B、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各有不同的直接目的和价值作用C、阶层或阶层利益的冲突以及人们学识眼界等方面的差异D、社会发展和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的主要矛盾不同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各有不同的直接目的和价值作用是教育的各个社会功能具有矛盾性的根本原因。5、“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的观点。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家庭决定论D、儿童决定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环境决定论又称外铄论,其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代表人物主要有洛克、华生和斯金纳等。题干表述是华生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6、明确规定教育为谁(哪个社会、哪个阶层)培养人,体现了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A、定向功能B、调控功能C、评价功能D、指导功能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为谁(哪个社会、哪个阶层)培养人是教育目的的培养目标,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目标导向作用,体现了教育目的的定向功能。7、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指出,教育应培养()。A、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新人B、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D、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与此相符的应是D项。8、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9、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效果,这体现了教师职业的()作用。A、管理者B、示范者C、朋友D、解惑者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为人之道和处事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10、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尝试制作、绘画、演奏等这种行为所体现的教学目标属于()。A、普遍性目标B、行为性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普遍性目标是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的目标,具有模糊性、普遍性、规范性的特点。行为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关注的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活动的实际进展提出的相应的目标。表现性目标是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