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江苏省启东市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江苏省启东市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江苏省启东市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江苏省启东市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江苏省启东市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新中国考古五十年》记载在郭家庄商代墓中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件均有精致的纹饰和族歌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多枚铜钱。这表明当时A.已大量运用青铜农具B.青铜铸造技术世界领先C.青铜铸造已进入旺盛时期D.起先在青铜器上记载文字2.(西周)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是“掺沙子”。由此可知分封制A.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干脆限制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推动了文化的沟通与文化认同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3.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据材料可知孟子主见A.复兴西周王朝B.打破贵族垄断教化局面C.宣扬君权至上D.建立推行仁政的新王朝4.“他(秦始皇)废除了全部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袤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心政府任命,并向中心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体现的政治制度A.从根本上消退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B.标记着官僚政治完全取代了贵族政治C.利于将全国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中D.体现出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的有机结合5.玄宗时,以中书省事务繁多、文书多雍滞,选用一些文人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后正式改名为“翰林学士”,并特置学士院以安置。安史之乱后,“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被称为“内相”。这一过程A.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 B.造成决策机构日益多元化C.有利于削减决策失误 D.体现皇帝“独断”倾向增加6.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针对这种风气,当时的儒学家提出A.“天下为主,君为客”B.经世致用C.“存天理,灭人欲”D.反对君主专制7.“徽州是全国现存历史契约文书最多的地区之一,它所存留的契纸中,以国土买卖的契纸最多,(这些契纸又以)明清以后的契纸更多。”这表明当时A.商帮兴起和发展B.徽州的契纸制造产量多水平高C.商品经济的发展D.依旧固守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8.康熙年间的《乌青文献》说,若乌镇一区,市井数盈于万户,财赋所出甲于一郡。乌镇四乡生产的湖丝,号称辑里丝,远销国内外。这表明清代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商人地位发生了根本变更C.已经有专业化市镇D.中国丝织业质量优于外国9.下图为乾隆八年(1743年)清政府发布的告谕。从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是A.清政府有效地贯彻海禁政策B.清政府调整了对外贸易政策 C.清的贸易政策阻碍社会进步D.清朝激励外商来华对外贸易10.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阅历的结合。注入“时代气息”的根本因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强化C.理学占主导地位D.市民阶层的扩大11.哲学对于一般人来说遥不行及,并且与人的基本阅历南辕北辙。……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邃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见①相识自我②学会生活③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④人人同等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12.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随着文艺复兴而诞生。近代人本主义者高举人文旗帜,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体的人格、自由,重視的是个体的人权、同等。人本主义强调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弱化了家庭的作用,通常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得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及别人。材料认为人本主义思潮A.背离了资产阶级思想潮流B.否定家庭和群体的作用。C.实质上是一种个人主义价值观D.以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发展为价值取向13.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始终是比较稳定的。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总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头起,物价始终快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这种现象A.使得贸易中心发生转移B.增加封建地主的经济实力C.有利于欧洲社会的转型D.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收入14.从图一到图二的变更客观上反映了图一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二三角航程A.殖民主体和对象发生变更B.人类文明进程加速C.世界各国经济得到了发展D.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5.马克思没有描绘一幅社会主义的蓝图,这不是他的目标。他想要分析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断变革的生产力。换句话说,他想要确定的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生产力产生了它的反命题,并不行避开地走向灭亡的过程,就像以前的奴隶制和封建制一样。他最早留意到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经济一个常见现象。以上论述A.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B.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C.确定了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D.揭示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55分。16.(10分)闻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当地走进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详细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觉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很多方面事实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宏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缘由。(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当地走进近代社会”的缘由。(4分)17.(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41—1846年间,英国在通向自由贸易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600多种关税被取消,另外1000多种商品的关税被降低。1860年,英法两国签署《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规定英国废除对法国白酒的卑视,作为交换,法国为英国制造品供应更广袤的市场。航海条例、木材关税的取消,连同废除谷物关税,这对欧洲出口快速产生了刺激增长的作用。继英国领先降低关税之后。在随后的1/4世纪时间里,法国、德国、意大利以及其他国家相继干脆和通过双边协议降低关税。——摘编自(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单个资本的积聚已无法满意社会化大生产的须要……伴随着市场日趋成熟化,企业规模分散、盲目竞争问题非常突出,大公司起先追求规模效益,以适应过度竞争产品的价格战和成本战。因此以扩大企业规模为干脆目的的横向兼并(即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兼并)成为第一次兼并浪潮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兼并浪潮的重要结果,是家族企业起先向现代股份公司演化,各种全美国字头的公司纷纷兴起,造就出了像美国钢铁公司、全美烟草公司、美国糖业公司、美国橡胶公司等这样的现代大型股份公司。大公司的出现使美国工业具备了现代工业结构,完成了工业集中化过程。——摘编自李肃、周放生等《美国五次企业兼并浪潮及启示》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背景及其影响。(6分)(2)据材料二概括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更,并分析现代大型股份公司产生的缘由。(6分)18.(13分)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也是渐进式政治现代化道路的开创者。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今以后,国王靠议会生活的新时代起先了,根本变更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国王只能在议会限制的范围内行使权力。——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1832年6月,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第一次议会改革胜利了。。。。。。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长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新时代起先了”的标记及其影响。(5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胜利的缘由及成效。(6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英国政治制度演化过程的主要特点。(2分)19.(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改革是人类历史的显明主题,每一次改革都引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头,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很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头》材料二责任感和时代要求的结合,促使他(亚历山大二世)充溢活力地在其任期的头十年完成了改革的绝大多数工作。……在其统治末期,他成了一个悲剧性人物,……他以及俄国的悲剧在于他没有明确的思想,……不知道该怎样把其基本保守的本能和19世纪下半叶现代化的要求协调起来。由于不能高瞻远瞩,所以,他在很多同时代人眼中有时像个改革家,而有时则又像个改革的反对派。——[美]沃尔特·G·莫斯《俄国史》材料三假如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变更,那就必定会承认,这种变更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完成下列要求:(1)指出俄国统治者为克服材料一中的“关键弱点”实行的重大举措,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这一举措的局限性。(3分)(2)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亚历山大二世在政治体制和司法制度方面实行的改革措施。据材料二分析他在统治末期成为“悲剧性人物”的缘由。(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转折点的表现。(3分)20.(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康熙帝是我国古代闻名的帝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雍正五年(1727年)知府沈起元条陈台湾事宜称:“漳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佣,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据统计,台湾归统时约有人口20万左右,到嘉庆中期,总人口已达200万之众。——陈锋等《中国经济通史》材料二“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康熙材料三(康熙帝)从登基之日始,特殊是他亲政后,每日“昧爽视事,惟恐有怠政务”。即使有病,“亦勉出听政”,有时半夜来了紧急奏报,必“披衣而起”。每次出巡,不论在何地,也是日日处理政务,他坚持当天的事当天处理完。康熙帝曾对心腹之臣高士奇表露他的苦衷:“朕于政事无论大小,从未草率。每在宫中默坐,即以天下事经营筹画于胸中。”——白寿彝《中国通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康熙帝面临的逆境以及实行的措施。(6分)(2)概括材料三对康熙的评价,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4分)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生素养调研测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2.C3.D4.C5.D6.C7.D8.C9.B10.A11.B12.C13.C14.B15.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55分。16.(10分)(1)特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领先于世界。(2分)缘由:经济旺盛发展,供应物质基础;中心集权加强,统治者重文轻武;科举制度、教化发展;国内外沟通频繁。(4分)(2)缘由:政治上仍旧是专制主义的中心集权制;科技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理学思想后来日益走向僵化;蒙古的入侵打断了这一进程。(4分)17.(12分)(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业世界领先;英国工业须要更为广袤的市场和更多的原料。(2分)影响:扩大了英国工业品的出口,推动英国经济发展;促进了欧洲的出口,加强了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推动了法德等国家降低关税;使得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4分)(2)变更:由分散生产到兼并集中;由家庭企业到现代股份公司。(2分)缘由:其次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须要;市场激烈竞争的促进;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