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黑金考题详细参考解析743_第1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黑金考题详细参考解析743_第2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黑金考题详细参考解析743_第3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黑金考题详细参考解析743_第4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黑金考题详细参考解析74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试题精编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

1、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中的CAI指的是()。A.计算机辅助学习B.计算机辅助教学C.计算机辅助管理D.计算机辅助设计

2、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3、()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A.他人听评课B.教学反思C.校本教研活动D.批改学生作业

4、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A.化学B.化学与技术C.物质结构与性质D.化学反应原理

5、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A.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B.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C.使学生掌握新知识D.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

6、初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很深,这种迁移现象是()。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

7、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如图2,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7H9O5B.分子中含有四种官能团C.可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D.在水溶液中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H+

8、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硫酸、氯化钡溶液、盐酸中的一种。根据下表中它们两两间相互反应的实验记录,推断a、b、c、d的顺序正确的是A.H2SO4、Na2CO3、BaCl2、HClB.HCl、H2SO4、Na2CO3、BaCl2C.H2SO4、HCl、Na2CO3、BaCl2D.BaCl2、Na2CO3、HCl、H2SO4

9、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人BaCl2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10、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

11、某教师在讲述金属钠的性质时,向学生演示了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出了金属钠所具有的部分性质。该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的化学教学原则。A.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相结合B.年龄特征与化学语言相适应C.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D.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

12、以下有关个体内差异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A.个体内差异评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动力B.这种评价的结果往往难以反映个体间的差异,也无法确定被评价者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C.一个学生化学成绩持续提高,教师就可以作出该生已有进步的评价D.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

13、研究者按照研究的目的,以一定的理论假设做指导,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因果的化学教学研究方法是()A.调查法B.实验法C.行动研究法D.文献检索法

14、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覆盖在其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B.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对铜起保护作用C.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慢D.生成Cu2(OH)3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

15、科学家对石墨进行处理,使得石墨片的厚度逐渐变薄,最终获得目前已知的最薄的石墨材料——石墨烯。石墨烯作为电导体,它和铜有着一样出色的导电性;作为热导体,它比目前任何其他材料的导热效果都好。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烯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B.石墨烯与有机物烯烃一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C.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纳米化合物D.石墨制取石墨烯的过程是化合反应

16、学生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教师会结合初中学过的四大反应类型的特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其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A.反证B.归纳C.比较D.分析

17、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18、图示为一种天然产物,具有一定的除草功效.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含有三种含氧官能团B.1mol该化合物最多能与4molNaOH反应C.既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够发生加成反应D.既能与FeCl发生显色反应,也能与NaHCO3反应放出CO2

19、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干冰可用作制冷剂B.铝不与空气反应,铝制品可不用涂保护层来防腐C.小苏打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小苏打可制作发酵粉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稀有气体可制作霓虹灯

20、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21、为了防止食品变质,常在食品袋中放入小袋的铁粉,这是利用铁的()A.还原性B.氧化性C.酸性D.碱性

22、下列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一级主题的是()。A.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B.物质的化学变化C.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D.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3、下列分子中,不属于SP3不等性杂化的分子是()。A.CH4B.NH3C.BF3D.CO2

24、断肠草含有多种毒素,其中两种毒素的结构简式如图l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I和Ⅱ互为同系物B.I和Ⅱ互为同分异构体C.I和Ⅱ均能在加热条件下与NaOH溶液反应D.I和Ⅱ各1mol分别完全燃烧,I的耗氧量比Ⅱ少

25、化合物CH3COCH2CH(CH3)2的质子在核磁共振波谱中有()组信号峰。A.2B.3C.4D.5

26、开发新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C60属于原子晶体,用于制造纳米材料C.纤维素乙酸酯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D.单晶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27、A、B、C、X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图1所示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28、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时,将Na2CO3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B.将固体Na2CO3在烧杯中溶解,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中C.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D.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体积低于刻度线,再补上少量蒸馏水至刻度线

29、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D.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

30、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有()。A.接受式学习、启发式学习B.讲授式学习、发现式学习C.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D.传授学习、研究性学习

31、向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①滤液中有Zn2+、Cu2+,不溶物为Cu②滤液中有Zn2+、Cu2+,不溶物为Zn③滤液中只有Zn2+,不溶物为Zn④滤液中只有Zn2+,不溶物为Zn、Cu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32、下列关于离子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D.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33、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属于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知识与能力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4、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B.CNOH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C.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只含极性共价键D.CH中所有的价电子都参与形成共价键

35、在教学过程中,某化学教师为了要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与学的步骤,应使用()。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结果性评价

36、按照探究活动的形式、途径和方法,可将探究教学分为()。A.实验探究、调查探究、讨论探究B.自主探究和指导探究C.课内探究、课外探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探究D.个体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

37、NaHSO3和四种物质:①苯乙酮、②丙酮、③乙醛、④甲醛,分别进行亲核加成反应时,出现浑浊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中,排序正确的是()。A.④>③>②>①B.④>③>①>②C.③>④>①>②D.③>④>②>①

3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B.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C.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溶液浓度偏低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3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半径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C.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弱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的比W的强

40、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不适合于吸收HCl气体,而且不能防止倒吸的是()。A.B.C.D.

41、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列选项与之无关的是()。A.注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B.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C.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D.重视双基,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教学中心

42、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能源危机、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等问题的广泛关注,STSE思想也受到了日益重视。STSE的含义是()。A.科学、技术、学生与资源教育B.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C.科学、技术、学生与能源教育D.科学、技术、社会与气候教育

43、一般来说,喜欢化学并且对理论和抽象的东西感兴趣的学生,其认知风格大多属于()。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

44、在“燃烧的条件”这一实验活动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亲自动手实验,获取相关知识,发展相关能力。该过程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A.实验-探究法B.谈话-讨论法C.演示-观察法D.讨论-发现法

45、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B.酸式滴定管在盛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46、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硬水通过煮沸可以降低硬度B.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括号内为主要成分):生石灰(CaO)、食醋(CH3COOH)、熟石灰(Ca(OH)2)、石灰石(CaCO2),它们的主要成分分别属于氧化物、酸、碱、盐C.生活中火灾时有发生,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灭火D.生活中常食用的一些果汁的pH分别为:苹果汁(2.9-3.3)、橘子汁(3-4)、葡葡汁(3.5-4.5),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喝上述果汁

47、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关于下列萜类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a和b都属于芳香族化合物B.a和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C.b和c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b和c均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48、《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要关注哪项内容?()A.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B.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发展C.关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D.关心自然

49、在体积固定的绝热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4H2(g)+2CO(g)CH3OCH3(g)+H2O(g),下列选项不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是()。A.v正(H2)=2v逆(CO)B.平衡常数K不再随时间而变化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50、要求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有四位同学分别做出如下回答,其中正确的是()。A.甲学生: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B.乙学生:在盐酸中加入相同温度的氨水,若实验过程中混合液的温度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C.丙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若溶液温度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D.丁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加热后若红色加深,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二、多选题

51、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B.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C.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D.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

52、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过量NH2,产生沉淀B.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增白C.用AlCl3溶液制职Al(OH)3沉淀剂选用氨水比选用NaOH溶液好D.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CuS04固体,反应速率加快

53、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一定体积12mol/L的硝酸,加热充分反应后,下列微粒在体系中可能大量存在的是()。①N03-②Fe3+③H+④NO⑤NO2A.只有①B.只有①⑤C.只有②④⑤D.①②③⑤

54、下列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中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的是()。A.识别B.认同C.发展D.模仿操作

55、学校中教师间的听评课是最常见的教学研讨活动,其目的是()。A.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C.促进教师的教研能力的发展D.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合作

56、下列教学目标中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是()。A.能举例说明Fe、Fe2+、Fe3+间的转化,写出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B.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C.掌握乙醇这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D.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7、活动表现评价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评价方式,应体现()。A.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B.单一性、实践性和合作性C.综合性、理论性和探究性D.主动性、封闭性和探究性

58、《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指南》是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有关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辅导用书。指南的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实验室规则、实验操作要求、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和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B.简要说明常见仪器、试剂、重要装置的用途、性能、操作与使用要求、简单维修方法等C.对具体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D.对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探究活动报告的指导

59、下列过程放出热量的是()A.液氨气化B.钠与水反应C.碳酸钙分解D.化学键的断裂

60、香豆素是一种天然香料,存在于黑香豆、兰花等植物中,结构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香豆素的分子式为C9H6O2B.在一定条件下,香豆素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C.香豆素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香豆素属于芳香烃

61、下列不属于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的是()。A.多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B.联系一预测策略C.知识结构化策略D.概念同化策略

62、化学真正被确立为一门科学,是从()时开始。A.用原子一分子论来研究化学B.炼金术流行C.元素周期表出现D.提出有机结构理论

63、根据图1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C.D.

64、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

65、对化学教学实施进行反思时,不属于对化学教学资源内容进行反思的是()=A.教学资源所选用的内容是否合理B.课件演示的时机是否得当C.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深入D.课件中所呈现的图片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66、《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四个部分。A.诊断建议B.实施方法C.实施建议D.教材编写

67、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下列各溶液:请按pH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A.④②③①⑤B.③④②⑤①C.⑤①②③④D.②⑤①③④

68、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是()。A.NaOHB.HClC.Na2SD.Na2O2

69、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1)。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H4Cl、HN03和NaHCO3受热时都易分解C.NH3和NO2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以水解

70、化学理论性知识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下列不属于其学习时应采取的策略的是()。A.科学探究策略B.概念形成策略C.概念同化策略D.概念图策略

71、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72、初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要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下列不符合上述评价理念的是()。A.统一评价标准,进行定量评价B.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C.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D.评价目标多元化

73、向甲、乙两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A、2molB和1molA、1molA.x可能等于2也可能等于3B.向平衡后的乙容器中充入氦气可使c(A)增大C.将乙容器单独升温可使乙容器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内的相同D.若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molA.2molB,则平衡时甲容器中0.78mol·L-1<c(A)<1.56mol.L-1

74、中学实验室为完成下列实验通常选择的装置正确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75、表格中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可以实现如图2所示转化关系的是()。A.B.C.D.

76、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A.装置甲液面读数为12.20mLB.装置乙可探究铁的吸氧腐蚀C.装置丙可检验乙烯的生成D.装置丁可验证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77、下列关于探究学习与教学的认识正确的是()。A.探究学习重过程,轻结论B.探究学习中仍需要教师的指导C.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使用探究教学D.只有实验教学才是探究教学

78、某教师为了让学生们认识到只有学好化学知识,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南极臭氧空洞”的图片、环保部门对大气检测的资料片,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图片及工厂排放废气而产生“浓烟滚滚”的景象等。该情境属于()。A.化学史实情境B.学生经验情境C.学科问题情境D.社会问题情境

79、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Cl2B.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C.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NaOH溶液D.若甲为AlCl3溶液,则丁可能是NaOH溶液

80、上课开始,李老师巧设实验,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去发现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推导出结论,以此来导入新课。这种新课导人的方法是()。A.实验导入法B.问题导入法C.旧知导入法D.社会导入法

81、科学而艺术地设计板书是化学教师重要的教学技能,设计板书的主要要求不包括()。A.准确B.条理C.简洁D.用示意图

82、在体积固定的绝热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4H2(g)+2CO(g)CH3OCH3(g)+H2O(g),下列选项不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是()。A.v正(H2)=2v逆(CO)B.平衡常数K不再随时间而变化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8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从形式上看.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C.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都较大.所以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二者反应原理相同

84、现有三组混合液:①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分离以上各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蒸馏、萃取、分液D.萃取、分液、蒸馏

85、科学研究证明,固态PCI5的空间构型由正四面体和正八面体两种离子构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CI5晶体由[PCI4]+和[PCI6]-构成,且离子数目之比为1:1B.PCI5晶体由[PCI3]2+和[PCI2]2-构成,且离子数目之比为1:1C.固态的PCI5全部都是共价键,可看作是离子晶体D.固态的PCI5具有导电性

86、各层次教育目标制定的先后顺序应为()。A.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B.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D.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培养目标

87、下列各项中描述一和描述二都正确的是()A.AB.BC.CD.D

88、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呈现综合性的活动任务B.制造认识冲突是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重要策略C.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把所有的活动设计为探究活动D.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8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O和18O互为同位素B.漂粉精、液氯、干冰均为混合物C.稀硫酸、氨水均为电解质D.溶于水能电离出H+的物质一定是酸

90、化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正确的做法是()。A.布置超出教学内容的练习题以锻炼解题能力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合的难度

9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7H16。的烷烃,含有3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B.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KMn04。酸性溶液褪色C.甲苯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D.相同质量的甲烷和乙烷完全燃烧.乙烷耗氧量多

92、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93、电子层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04>H2Y04>H3Z0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是X>Y>ZB.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为X>Y>ZC.单质与氢气反应由易到难为X<Y<ZD.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为X>Y>Z

94、现代化学教学设计强调()。A.凭借教学经验进行规划B.理论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C.按照化学课程标准进行规划D.实践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

95、下列关于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蒸发皿进行加热蒸发时,不需要垫加石棉网即可直接进行加热B.蒸馏实验中,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液体发生局部过热而暴沸C.蒸馏时,冷凝水应从冷凝管上口进,下口出D.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96、在反应中,下列反应速率表示反应最慢的是()。A.vA=20.5mol·L-1·S-1B.vB=75mol·L-1·min-1C.vC=0.9mol·L-1·S-1D.vD=90mol·L-1·min-1

97、①加成②氧化③燃烧④加聚⑤取代⑥消去A.①②③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⑤

98、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C.氧气瓶通常是黑身黄字D.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99、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Y同主族,R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W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R与W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与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的半径:W<Y<ZB.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R>XC.X与z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可抑制水的电离D.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Y>R

100、下列有关物质的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描述正确的是()。A.实验操作及现象:用铂丝蘸取某待测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结论:待测试液中一定含有钾元素,可能含有钠元素B.实验操作及现象:向某无色溶液中通人过量的CO2气体,有白色沉淀产生结论: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iOC.实验操作及现象:向品红溶液中通人某气体后,溶液褪色结论:该气体一定含有SO2D.实验操作及现象:向足量NaOH溶液中滴加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FeCl3溶液产生红色沉淀结论:Fe(OH)3的溶解度大于Mg(OH)2的溶解度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B本题解析: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idedInstruction,简称CAI)是指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是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简称CAD)是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计算机辅助管理(ComputerAidedManagement,简称CAM)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高速、准确、大量地处理数据的能力帮助管理人员处理各项业务工作。

2、答案:D本题解析:

3、答案:B本题解析: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

4、答案:D本题解析:“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对应的课程模块是化学反应原理。

5、答案:A本题解析:布置课外作业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故正确答案为A项。

6、答案:A本题解析:顺向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逆向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

7、答案:C本题解析:A项,分子式为C7H10O5;B项,分子中含有醇羟基、羧基、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D项.在水溶液中羟基不能电离出H+。

8、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答案:B本题解析: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加热可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可证明存在H2SO3;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含有加热产生的氨气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Br-,再加BaCl2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此时溶液中含有可能是原溶液含有的,也可能是氯水氧化H2SO3产生的,因此不能确认溶液中是否含有,故本题选B。

10、答案:B本题解析:化学课程理念。

11、答案:C本题解析: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相结合原则指教师既要运用归纳的方法,研究不同物质之间共性的化学规律,又要不断揭示物质的特性,寻求反例的知识,从而使学生掌握系统、完备的化学科学体系。年龄特征与化学语言相适应原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传授化学语言,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化学语言描述化学现象,概括化学规律,体现化学思想。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原则指教师要抓住以实验为基础这一基本特征,组织、运用好各种实验,发挥实验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以及态度、方法等的激励、引导作用,使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原则指在教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教学生正确对待科学,即着重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完善心智,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题干中教师的做法与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相符。

12、答案:D本题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也称为个人发展参照评价,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就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而做出的判断。D项是自我评价的定义,故本题选D。

13、答案:B本题解析:化学教学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所谓调查法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个案研究及测试等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的结论.并提出具体教学建议的实践活动。教育实验法就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的目的,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作指导,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因果的方法一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教师为研究自己的工作而综合运用的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旨在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育实践.其实质是教师进行的一种反思性实践性研究。

14、答案:B本题解析:锡青铜属于合金,由合金的特性可知,合金的熔点比任何一种纯金属的低,A项错误。由于锡比铜活泼,故在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锡作负极,失去电子,保护铜,B项正确。潮湿的环境会加快金属的腐蚀速率,C项错误。电化学腐蚀过程实质是有电子的转移,也属于化学反应过程,D项错误。

15、答案:A本题解析: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C。也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因此石墨烯和C。互为同素异形体,A项正确。石墨烯属于无机非金属单质,不是有机物,也不是化合物,B、C两项错误。科学家对石墨进行处理,使得石墨片的厚度逐渐变薄,最终获得石墨烯,并没有发生化合反应,D项错误。

16、答案:C本题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与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四大反应有异同,教师通过比较让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其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比较。

17、答案:D本题解析:A项中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A项错误;B项中的方程式是少量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B项错误;C项的离子方程式为C项错误;D项正确。

18、答案:D本题解析:

19、答案:B本题解析: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因此,铝制品可不用涂保护层来防腐。

20、答案:C本题解析:

21、答案:A本题解析:A.铁能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防止食品被氧化和吸收水分,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体现还原性,故A正确;B.氧化性是指元素的化合价需降低,铁是金属,化合价只能升高,无氧化性,故B错误;C.铁属于金属单质,没有酸性,故C错误;D.铁属于金属单质,没有碱性,故D错误;故选A

22、答案:B本题解析:【知识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解析】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包括五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故本题选B。

23、答案:D本题解析:CO2属于sp2不等性杂化。

24、答案:C本题解析:

25、答案:C本题解析:有几种不同的质子,则在核磁共振波谱中就有几组信号峰,同的氢质子,则有4种不同的信号峰。

26、答案:A本题解析:B项,C60属于分子晶体;C项,纤维素乙酸酯不是天然高分子材料;D项,二氧化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27、答案:A本题解析:若X为Fe,则铁量不同,产物不同,且产物可以和铁反应,证明A为氧化性酸,判断A可以为HNO3,B为Fe(NO3)3溶液,则C可能为Fe(NO3)2溶液,A项正确;若X为KOH溶液,A为Al时,A和碱反应只能生成偏氯酸钾,不符合转化关系,B项错误;若A、B、C均为焰反应呈黄色的化合物,说明这三种物质含钠元素,转化关系中A可以是NaOH,X可以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B为碳酸钠或亚硫酸钠,C为碳酸氢钠或亚硫酸氢钠,C项错误;若X为O2,A为有机物乙醇,可以实现A→B→C的转化,但不能一步实现A→C;A为非金属单质硫时,可以实现A→B→C的转化,但不能实现A→C的转化,D项错误。

28、答案:B本题解析: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左边放称量物,右边放砝码,且不能将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A项错误。配置一定浓度的溶液时,溶解后一定要冷却至室温,再转移至容量瓶中,因为容量瓶是精密仪器,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所配置溶液的浓度,B项正确。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刻度线,必须重新配制,否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C项错误。定容摇匀后,部分水沾在容量瓶内壁,不需要补加蒸馏水,否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D项错误。

29、答案:A本题解析: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是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

30、答案:C本题解析: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1、答案:C本题解析:①若加入锌粉的量不足,氯化铜部分被置换,则溶液中含有氯化铜和氯化锌,所得固体只铜反应而生成铜,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因此该情况不可能出现;④若加入的锌粉过量,氯化铜全部被置换,则溶液中只含有氯化锌,所得固体含有铜及剩余的锌粉,即溶液中只有Zn2+,不溶物为Zn、Cu,故该情况有可能出现。

32、答案:D本题解析:能使银离子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所以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中不一定有氯离子,A项错误;反应生成无色气体,B项错误:溶液中含有银离子加人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C项错误;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D项正确;故本题选D。

33、答案:D本题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4、答案:D本题解析: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也有可能含有离子键,如铵盐,A项错误。C、N、O、H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也可以没有离子键,只有共价键,如氨基酸,B项错误。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也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如N2H4、H2O2等,C项错误。CH4中所有的价电子都参与形成共价键,D项正确。故本题选D。

35、答案:B本题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用来及时了解某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活动。故本题选B。

36、答案:A本题解析:按照探究的自主和开放程度,可将探究教学分为自主探究和指导探究。按照探究开展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可将探究教学分为课内探究、课外探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探究。按照学生进行探究的组织形式,将探究教学分为个体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

37、答案:A本题解析:醛、脂肪甲基酮及少于8个碳的脂环酮能与饱和亚硫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α一羟基磺酸钠,反应可用于分离或鉴别醛、酮。醛、酮和饱和亚硫酸氢钠的反应活性顺序为故亚硫酸氢钠分别和题干中四种物质进行亲核加成反应时,出现浑浊由快到慢的顺序为④>③>②>①。故本题选A:

38、答案:A本题解析:【知识点】化学实验【解析】A项,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但在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A项正确:B项,室温下,铁(或AI)遇浓硫酸(或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工业上常用铁罐车(或铝罐车)运输浓硫酸(或浓硝酸),B项错误;C项,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溶液浓度偏高,C项错误;D项,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若溶液为中性或酸性溶液则所测得的DH不变或偏高,因而不一定会使结果偏低,D项错误。故本题选A。

39、答案:D本题解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因此X是C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是O元素;W与X同主族,因此W是Si元素,短周期元素Z2+和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电子层结构与Ne相同,因此Z为Mg元素。具有相同电子层的离子,遵循“径大序小”的原则,因此半径O2->Mg2+,故A项错误;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是MgO、SiO2,MgO的化学键为离子键,而SiO2的化学键是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同.故B项错误;非金属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C,因此H2O的稳定性大于CH4,故C错误:C和Si同主族,非金属性C>Si,因此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的酸性,故D项正确。

40、答案:B本题解析:倒置漏斗伸入液面以下,不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B项错误。

41、答案:D本题解析: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即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重视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42、答案:B本题解析:STSE分别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与环境(environment)的英文缩写。

43、答案:B本题解析:具有场独立方式的学生,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喜欢化学并且对理论和抽象的东西感兴趣的学生,就属于这种认知方式;具有场依存方式的学生,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时,有些个体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另一些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冲动型认知方式。区分冲动型与沉思型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问与精确性。

44、答案:A本题解析: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亲自动手实验,获取相关知识,发展相关能力。该过程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

45、答案:B本题解析:A项,容量瓶是对精度要求很高的仪器,不能高温烘干,以免对其精度造成影响,A项错误:B项,滴定管在盛装溶液前,都需要用待盛装溶液润洗,B项正确;C项,酸碱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润洗,否则会造成待滴定溶液的溶质增多,造成测定不准确,C项错误;D项,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只能重新配制,若吸出溶液,溶质减少,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D项错误。故选B。

46、答案:C本题解析:

47、答案:C本题解析:a中不含苯环,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A项错误。a、c中含有的甲基、亚甲基、次甲基均为四面体构型,则3和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B项错误。b中含有的一OH、c含一CHO,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项正确。只有一CHO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则只有c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D项错误。

48、答案:D本题解析:“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应关注的内容,“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发展”“关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应关注的内容,“关心自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关注的内容。

49、答案:C本题解析:v正(H2)=2v正(CO)=2v逆(CO),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A项正确。绝热密闭容器中平衡常数K不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体系温度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B项正确。因该反应在体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且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所以只要反应发生,混合气体的密度就始终保持不变,由此不能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项错误。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D项正确。

50、答案:D本题解析:因硝酸铵晶体溶于水吸收热量,则水温下降,不能说明盐水解为吸热反应;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且一水合氨的电离过程为吸热反应,不能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促进水解,溶解过程伴随热效应,则不能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加热后若红色加深,则说明升高温度可以促进盐类水解.因此可以证明盐类水解为吸热反应。

51、答案:B本题解析: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故A正确;B、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故B错误;C、铁制品锈蚀是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故C正确;D、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故D正确.故选:B.

52、答案:B本题解析:

53、答案:D本题解析:若铁粉过量,体系中存在硝酸根离子、亚铁离子、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若硝酸过量,体系中存在硝酸根离子、铁离子、氢离子和二氧化氮。故本题选D。

54、答案:D本题解析:“识别”属于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认同”“发展”属于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模仿操作”属于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

55、答案:A本题解析:学校中教师间的听评课是最常见的教学研讨活动,其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56、答案:B本题解析:A.C、D三项都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

57、答案:A本题解析:活动表现评价应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故本题选A。

58、答案:B本题解析:B项,是化学实验室的管理要求。

59、答案:B本题解析:A.液态物质具有能量小于气态,则液氨气化吸收热量,故A错误;B.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正确;C.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错误;D.化学键旧键断裂需要吸收热量,故D错误;故选B.

60、答案:D本题解析:由香豆素的结构图可知其分子式为C9H6O2,由于其含有双键,在一定条件下,香豆素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也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芳香烃通常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香豆素含有酯基,所以不属于芳香烃。

61、答案:D本题解析:化学事实性知识是指反映物质的组成、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等多方面内容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的知识。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有多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联系一预测策略和知识结构化策略。概念同化策略是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故本题选D。

62、答案:A本题解析:略

63、答案:C本题解析:

64、答案:B本题解析:化学课程理念。

65、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6、答案:C本题解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由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组成。故本题选C。

67、答案:A本题解析:题干所述五种物质均为强碱弱酸盐,所以都呈碱性。要比较它们的pH,也就是要比较它们的碱性强弱。强碱弱酸盐所对应的酸的酸性越强,则形成的强碱弱酸盐的碱性越弱。因为酸性:醋酸>碳酸>苯酚>碳酸氢根>偏铝酸,故碱性:醋酸钠<碳酸氢钠<苯酚钠<碳酸钠<偏铝酸钠。

68、答案:A本题解析:氢氧化钠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极性共价键;氯化氢中只有极性共价键;硫化钠中只有离子键;过氧化钠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

69、答案:B本题解析:NH4Cl是氮肥,NaHCO3不是化肥,A项错误;NH4Cl、HNO3和NaHCO3受热时都易分

70、答案:A本题解析: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有概念形成策略、概念同化策略和概念图策略。故本题选A。

71、答案:D本题解析:【知识点】化学基本概念【解析】A项,H3O+的电子数为1×3+8-1=10,OH-的电子数为1+8+1=10,二者电子数相等;B项,CO的电子数为6+8=14,N2的电子数为7×2=14,二者电子数相等;C项,HNO2的电子数为1+7+8×2=24,NO2的电子数为7+8×2+1=24,二者电子数相等;D项,CH3+的电子数等于6+1×3-1=8,NH的电子数等于7+1×4-1=10,二者电子数不相等。故本题选D。

72、答案:A本题解析:【知识点】化学教学评价【解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进行化学教学评价时,应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故本题选A。

73、答案:D本题解析:由图可知平衡时,甲容器中,A的转化率为(2-0.78)mol+2mol×100%=61%,乙容器内A的转化率为(1-0.5)mol+1mol×l00%=50%。甲容器内压强比乙容器内大,增大压强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故:1+1>x,所以x=1。若x=2,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甲、乙为等效平衡,转化率相等;若x=3,压强增大时A的转化率应减小,显然只有x=1符合题意,A项错误。向平衡后的乙容器中充入氦气,容器内压强虽然增大,但是化学平衡不移动,所以C(A)不变,B项错误。此反应△H<0,乙容器单独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乙容器内A的转化率减小,则不能使乙容器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相同,C项错误。在其他条件不变,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molA、2molB,可以等效为原平衡状态下压强增加一倍,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B转化率增大,再次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原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的2倍,但大于原来的平衡浓度,所以平衡时甲容器中0.78mol·L-1<c(A)<1.56mol·L-1,D项正确。

74、答案:A本题解析:

75、答案:C本题解析:二氧化硅和碳酸钠熔融生成硅酸钠,硅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硅酸,硅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硅。氯化钠和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而不能生成二氧化氮;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镁反应生成碳。

76、答案:B本题解析:滴定管的刻度从上到下依次增大,正确的读数应该为12.80mL,A项错误。装置乙是在中性条件下,浸有食盐水的棉团与铁钉和空气接触,形成微小原电池,消耗装置中的氧气,压强减小,导管中上升一段液柱,因此通过此装置可以探究铁的吸氧腐蚀,B项正确。用乙醇和浓硫酸加热制取乙烯时,温度计需插入液面以下,且制取的乙烯中常混有SO2气体,SO2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因此应先通人碱液除去SO2后,再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检验乙烯的生成,C项错误。加热时,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应使试管口向下倾斜,D项错误。

77、答案:B本题解析:探究教学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A选项错误。探究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但也需要教师的引导,B选项正确。探究教学应该视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而定,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C选项错误。做实验只是探究教学的一种方法,如小组辩论也是探究教学的形式,D选项错误。

78、答案:D本题解析: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这些社会现象是从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人手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该情境属于社会问题情境。故本题选D。

79、答案:A本题解析:若甲为Fe,丁为Cl2,则甲和丁生成乙即FeCl3,FeCl3与Cl2不能继续反应,A项错误。

80、答案:A本题解析:实验导入法是指在讲授新课题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模拟实物、演示实验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学生的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的导入方法;问题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目的,通过从旧知识或从生产生活中提出与新课既有联系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怀疑、困惑、矛盾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的导入方法;旧知导入法是指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为开始,提供新、旧知识关系的“支点”,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导人方法;社会导入法是指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或是以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来导人新课,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回忆、联想,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关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进入学习情境的导入方法。题干中李老师采用的新课导入方法是实验导入法。

81、答案:D本题解析:板书设计的形式有多种,如提纲式、图表示、运演思路式,不一定要用示意图的形式来展示。故本题选D。

82、答案:C本题解析:v正(H2)=2v正(CO)=2v逆(CO),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A项正确。绝热密闭容器中平衡常数K不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体系温度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B项正确。因该反应在体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且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所以只要反应发生,混合气体的密度就始终保持不变,由此不能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项错误。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D项正确。

83、答案:B本题解析: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n,n值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油脂属于小分子化合物;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前者是氧化反应.后者是加成反应。

84、答案:B本题解析:①澳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萃取的方法分离二者;②乙醇和丁醇是互溶的液体,但两者的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二者;③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二者。故本题选B。

85、答案:A本题解析:正四面体构型的粒子只有AB型,正八面体只有AB6型,根据PCI5的化学式,并结合题干中信息可知,PCI5晶体由[PCI4]+和[PCI6]-构成,且离子数目之比为1:1,A项正确、B项错误。PCI5在固态时由两种离子构成,属于离子晶体,两种离子之问存在离子键,C项错误;固态PCI5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不导电,D项错误。

86、答案:C本题解析: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为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故正确答案为C项。

87、答案:D本题解析:A.淀粉和纤维素都是混合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