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_第1页
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_第2页
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_第3页
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此胸襟的他为宋仁宗赏识而进行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A.整顿吏治 B.理财C.军事改革 D.教育改革解析:选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由此分析A项正确。2.王安石:“昔日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司马光:“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据此可知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A.是否有助于限制兼并之家B.是否有利于改善政府财政状况C.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D.是否真正有助于稳定市场秩序解析:选C。王安石认为政府实施青苗法,贷款给农民,可以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司马光认为政府贷款利息偏高,对农民仍是沉重的负担。可见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A、B、D三项都与材料无关,因此选择C项。3.“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王安石这一变法措施的作用不包括()A.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给予了农民人身自由D.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解析:选C。材料是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募役法的评价,“以钱代役”,保证农民劳动时间,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限制了他们的特权。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农民对地主有严格人身依附关系,故C项错误。4.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B.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基础知识的掌握。王安石变法的核心为富国强兵,中心在理财,故A项错误;题中设置机构提出要求的做法是将财权更加明确和细化,并未完全剥夺三司的财权,并未体现“积极节流”,故B、C两项错误;这两点措施都是针对财政运行机制的,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80分)5.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的重要举措,然而自古以来,对它的批评声就一直存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息”,也可“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事趋势,而兼并不得乘其急”。——转引自李超民《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材料二苏辙认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则恐鞭(即“棰”,意:鞭打)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转引自汤江浩《王安石——勇进人生》材料三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就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再取利二分。结果,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续都要求人,交“好处费”。——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主观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取得的实际效果。(8分)(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苏辙反对青苗法的理由有哪些?其真实目的是什么?(6分)(3)材料三中作者是怎样看待青苗法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制定改革措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6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信息“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息”“广蓄积,平物价”,概括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主观目的。从实际效果看,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主观目的。第(2)问,据材料信息“虽有法不能禁”“虽良民不免妄用”“虽富民不免逾限”,从监管和收取困难两个方面概括苏辙反对青苗法的理由。青苗法一定程度上伤害了苏辙等代表的大地主的利益,招致反对。第(3)问“有些地方利息之高”“道道手续都要求人”等信息反映出青苗法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伤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制定改革措施时要兼顾各方利益,同时也要切实可行。答案:(1)目的:减少高利贷者对百姓的盘剥,增加政府收入;平抑物价,保障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效果: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户负担,增加了政府收入。(2)理由:不易监管,会出现官吏舞弊现象;易导致钱物滥用和本息收取困难,增加地方政府负担。目的:维护大地主大官僚利益。(3)看待:利息高,手续复杂,民众受剥削重。问题:政策制定要立足实际;兼顾多方利益,赢得更多人的支持;需有相应监督政策执行的配套措施;政策制定要循序渐进、灵活简便。(作答2点)6.今人认为王安石变法作用明显,影响深远,而宋人却对其颇多非议,理学家们对其批评尤为激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专用己意,训释经典,倚威为化,以利为罗……故五十年间,经术颓靡,日入于暗味、支离,而六经置于空虚无用之地……轻用已私,纷更法令。兴利而忘义,尚功而悖道,人皆知安石废祖宗法令,而不知其与祖宗之道废之也。”——(宋)胡宏《五峰集》材料二“然其(指王安石)为人,质虽清介而器本偏狭,志虽高远而学实凡近……今谓安石之学,独有得于刑名度数,而道德性命则为有所不足……夫以佛老之言为妙道,而谓礼法事变为粗迹,此正王氏之深蔽。”——(宋)朱熹《读两陈谏议遗墨》(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中哪些具体措施引起了胡宏的不满?(8分)(2)据材料二,朱熹从哪些方面对王安石提出了批评?(4分)(3)据上述材料,胡、朱二人批评王安石变法的相同原因是什么?其目的何在?(8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训释经典,倚威为化,以利为罗……兴利而忘义”说明胡宏对王安石的不满,结合所学从王安石变法中与“利”和“训释经典”有关的措施来作答。第(2)问从材料二中“质虽清介而器本偏狭,志虽高远而学实凡近”可以概括出答案。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而不知其与祖宗之道废之也”与材料二中“道德性命则为有所不足……而谓礼法事变为粗迹,此正王氏之深蔽”来归纳相同原因;第二小问目的从发展理学角度分析作答。答案:(1)措施: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重新编纂教科书(重新解释儒家经典)。(2)批评:人品和学问。(3)原因:变法轻礼、义。目的:弘扬理学。7.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有为人诟病之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摘编自程念棋《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材料二“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近与低价,这叫似吸贵就贱,用近求远。”——樊树志《国史十六讲》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了哪些成效?(12分)(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政府的经济工作的建议。(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中“市易”“市易司”说明是实行市易法,材料二中“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说明是均输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政府收入和市场垄断视角分析成效。第(2)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可以从政府管理与市场发展关系角度思考作答。答案:(1)措施:实行市易法和均输法。成效: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和流通的垄断;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建议:政府不可垄断市场,越位经营;完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关注民生。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王安石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力量冒出来,没有推动和支持变法的社会的基础。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的同时,出现了新生力量,就商鞅变法而言,新生力量就是平民和农民……王安石各种各样的“新政”都是设计精巧的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全都碰了壁,不仅没有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于是新法必定失败。——摘自新浪网读书博文《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成败》(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突破现有体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据材料分析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核心因素。(12分)(2)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是当时非议最大的改革措施,依据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商鞅变法的政治方面的措施回答即可,如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实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等;第二小问注意结合材料信息,“王安石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力量冒出来,没有推动和支持变法的社会的基础”,从中可以得出二者成败的原因。第(2)问难度较小,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回答即可,从材料“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