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南路二期排水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站南路二期排水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站南路二期排水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站南路二期排水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站南路二期排水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期路网-站南路二期第第页共10页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工程设计第四卷第三册一期路网-站南路二期第四分册给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1设计合同依据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委托合同1.2设计规范、标准1.2.1《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1.2.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1.2.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2.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2.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2.6《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1.2.7国标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1.2.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1.2.9《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1.2.10《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1.2.1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1.2.12《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1.2.1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1.2.1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1.2.15《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1.2.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1.2.17《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1.2.1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2.19《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1.2.20《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1.2.2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2.2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2.2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2.24《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2019年版1.2.25《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版)1.2.26《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1.2.27《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1.2.28《重庆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2000.04)1.2.29《关于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渝两江管办发〔2018〕70号)1.2.30《重庆两江新区市政设施维护技术导则(2016版)》(重庆两江新区市政局2016.4)1.2.31《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建发〔2019〕10号)1.2.32《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要点(2019年版)》的通知》(渝建发〔2019〕198号)1.2.33《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主城区城市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推广应用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渝建【2019】434号1.3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3.1设计合同;1.3.2《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院2019.071.3.3《西湖路二期道路及配套工程施工图设计》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0.013.3.4《站南路一期道路及配套工程施工图设计》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0.013.3.5《环湖路三期道路及配套工程施工图设计》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0.023.3.6《明月大道北段方案设计图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0.023.3.7《协同创新区六横线等市政道路工程EPC》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21.061.3.8片区1:500道路实测地形图(重庆市勘测院)1.3.6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1.4对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本次设计排水工程未违反规范强制性条文,均满足国家及地方的规范规定要求。1.5对初步设计评审意见的执行情况无。2工程概况2.1工程基本情况站南路二期研究起点,起于西湖路交叉口,顺接站南路一期,向东延伸依次上跨经过环湖路二期、环湖路三期,再平交经过人高路,上跨东3号路、东湖路,终止于与明月大道交叉口。研究设计范围K0+404.649~K2+348.781,研究段长度1944.132m。

本次仅实施人高路以东的段落,实施起点为人高路交叉口东侧,桩号K1+775.403,实施终点桩号K2+323.29,道路全长547.887m。道路为城市次干路,设计时速40km/h,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26m,双向四车道。主要结构物含2座桥梁(L1=349m、L2=33.6m人行天桥)和棚洞(L=100m)。

本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道路、管网、电照、交通、桥梁、结构等工程。2.2设计范围本次设计范围为站南路二期(桩号K1+775.403~K2+323.29)雨污水及临时排水设计。本次施工图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海绵城市专篇、照明工程、交通工程。本次设计为第四卷,第三册,共八分册,第一分册为《道路工程》,第二分册为《桥梁工程》,第三分册为《隧道工程》,第四分册为《给排水工程》,第五分册为《电力工程》,第六分册为《海绵城市专篇》,第七分册《照明工程》,第八分册《交通工程》。本册为四分册《给排水工程》。2.3片区排水现状及规划2.3.1片区雨水现状及规划(1)协同创新区位于龙盛片区东部,长江以北。龙盛片区内有御临河、朝阳溪两条呈南北走向的长江一级支流,两个主要大流域中又分为35个小流域,小流域的面积从200公顷至3600公顷不等。其中,御临河流域占25个,流域面积197.77km2,朝阳溪流域占10个,流域面积554.25km2。现状水系统较发达,排水条件较好。(2)协同创新区属于御临河流域及其支流(高洞河)流域,御临河流域及高洞河流域均由北向南汇入长江。其中御临河流域面积约为197.77km2,高洞河流域面积约为16.3km2。(3)本次设计协同创新区位于龙盛片区御临镇所在地,路网范围内有零星建成的村落,其雨水散排到御临河及其支流(高洞河)。(4)片区内朝阳溪、御临河及御临河以东御临河支流(高洞河)规划均按现状保留考虑。(5)规划明月湖为人工湖,尚在研究中,水位资料不全。明月湖北高南低,由多个溢流坝实现水位差变化。站南路以南水域常水位为206.000,100年一遇洪水位为207.59。站南路至西6路水域常水位为215.000,西6路至站北路水域常水位为218.000,百年水位尚在研究中。2.3.2片区污水现状及规划(1)本次设计协同创新区所在龙盛片区暂无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片区建有少量合流制排水管道,其生活污水除城镇建成区有部分通过化粪池简易处理后排放外,其余污水均采用就近直接排入水体,对水体造成一定污染。(2)片区现状地下管网资料目前正在收集中,具体现状情况暂不详细。(3)根据《重庆两江新区龙盛片区排水专项规划》(2011年8月中间资料)和《协同创新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规划范围为新开发区域,区内基本未进行污水工程建设,仅在御复路、明月大道部分路段建设有d400的污水管。规划区内无污水厂,片区内污水最终去向为位于鱼复园区的复盛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4万立方米/天。尾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后排放。规划区污水通过高洞河截污干管及御临河截污干管收集后,统一送入复盛污水处理厂处理。高洞河截污干管及御临河东截污干管目前正在建设中。(4)本次设计路网范围内污水管道沿道路坡向布置,终点接入沿御临河及其支流(高洞河)布置的污水干管,最终接入规划污水处理厂。(5)相交道路排水设计情况本次设计道路东侧明月大道、西侧人高路、北侧六横线处于施工阶段,南侧寨子路、明月二路已完成施工图设计,环湖路处于施工阶段。2.5设计概要本次设计站南路道路工程雨水管线沿道路坡向单侧布置,分段接入与本设计道路相接的规划道路雨水系统或排入明月湖。雨水管道:站南路二期雨水系统主要负责收集道路两侧地块、路面雨水及转输上游雨水,雨水管径d500,排水暗沟尺寸B×H=0.4m×0.5m。污水管道:由于道路两侧规划为非建设用地和公园绿地,无污水排放需求,同时不转输上游污水,本段设计不布设污水管线。3设计原则3.1城市排水管道设计应以规划为依据。3.2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排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3.3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3.4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尊重事实,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利用现有管网体系和排水设施,并将其整合以发挥功能。3.5设计选材在不断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既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同时又兼顾经济投入的合理性。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和产品。3.6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4排水工程4.1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4.1.1设计年限本工程为新建区域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设计,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远期规划年限一般按20年考虑。4.1.2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4.1.3设计规模雨水量计算按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和流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地块和道路设计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暴雨重现期P和径流系数ψ。污水按城市综合污水量(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的85%)和规划人口进行计算,规划人口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4.1.4基本设计参数·最大控制设计流速:雨水Vmax=8m/s,污水Vmax=6m/s;·最小控制流速:污水管道:Vmin=0.6m/s;·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管径最大设计充满度350~4500.65500~9000.70≥10000.75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n400,最小设计坡度控制在i=0.003;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4.2雨水系统4.2.1雨水量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公式:·暴雨强度(q)采用(渝建[2017]443号)重庆市渝北区暴雨强度公式计算:(L/s·ha)·暴雨重现期:道路排水系统P=5年,临时排水管P=1年。·设计降雨历时:t=t1+t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5(min);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按计算确定。综合径流系数:ψ=0.70,临时排水管涵ψ=0.40。汇水面积(F)分地块计算(hm2)。表4-1道路雨水管道水力计算表(道路P=5,综合径流系数ψ=0.70,绿地径流系数ψ=0.3)序号桩号范围井编号服务面积设计流量过流能力管径坡度流速(ha)(L/s)(L/s)(mm)(‰)(m/s)1K1+780~K1+954Y-1~Y-72.78340868500202.424.2.2雨水管道设计功能:道路雨水管道负责收集、输送该路段道路路面、相邻地块及上游雨水管道转输之雨水流量。定线原则:雨水管线沿道路坡向布置,雨水管道的布置考虑道路(包括人行道)路面及地块雨水收集的便利性。平面布置:站南二期道路标准路幅宽26m,沿线两侧人行道宽均为5.5m,雨水管线双侧布置于道路人行道下,管中心距路缘石1.0m,主线分离段、涵洞段、棚洞段采用排水暗沟排水。具体布置详见《排水标准横断面图(一)~(二)》,管径为d500。排水暗沟尺寸B×H=0.4m×0.5m。排水暗沟每隔10m布置一处雨水篦子。道路雨水管线排出口主要有1个,如下表:表4-2雨水排水出口一览表编号道路桩号排出口排出桩号排出管径1桩号(K1+780~K1+954)人高路排水管线K1+790d800雨水管道纵向布置:道路雨水管道纵向按道路坡向敷设,埋设覆土按2.0m控制。管道坡度按道路坡度设置,当跌落水头大于1.5m、管内计算流速超过最大设计流速时采取跌水消能措施。4.2.3排水边沟设计本次设计道路在棚洞处采用边沟收集道路雨水。边沟水力计算表如下:表4-3边沟排水水力计算(P=5,综合径流系数ψ=0.9)序号位置道路桩号服务面积设计流量过流能力边沟断面尺寸坡度流速(ha)(L/s)(L/s)(m)(‰)(m/s)1站南路K1+795~K1+9451.39419.695600.4*0.5202.804.3污水系统站南路由于道路两侧规划为非建设用地和公园绿地,无污水排放需求,同时不转输上游污水,本段设计不布设污水管线。5管材、基础及接口本工程的雨、污水管道均采用采用圆形断面。设计图中排水管道以d表示其公称内径(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钢筋混凝土管)。管道使用年限不小于50年。本片区参照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印发《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市政基础设施标准化实施导则》的通知及相关标准选择管材,具体执行标准如下:表5-1管材一览表管径管材选用条件执行规范接口基础d400~d1500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SN≥8000N/m2埋深<6m《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CJ/T225-2011)承插式电熔连接、柔性承插橡胶圈连接(污水采用)砂垫层基础SN≥12500N/m26m<埋深≤10mSN≥16000N/m210m<埋深d1650~d2000钢筋混凝土管国标Ⅲ级埋深≤6.5m《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承插式连接,120°、180°砼基础详见国标图集06MS201-1,第17、19页120°砼基础国标Ⅲ级6.5m<埋深≤9m180°砼基础国标Ⅲ级9m>埋深360°砼满包雨水口连接管管材采用d300国标Ⅱ级钢筋砼管,并采用承插式柔性接口及满包砼基础。钢筋混凝土管产品必须符合《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要求。本次设计排水管材也可选用其他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排水管材。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优先采用具有国家通用标准的管材。6检查井及其它构筑物6.1设计标准1)抗震设防烈度:6度,基本设防;2)人行荷载:5kPa/m2;3)安全等级:二级;4)设计合理使用年限:检查井、跌水井、深型井等使用年限50年;5)结构重要性系数γ0:一级,γ0=1.1;二级,γ0=1.0。6)荷载分项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4条采用。7)排水结构基底承载力详相应结构配筋图。6.2检查井根据《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全力打造现代都市新区的指导意见(试行)》,本工程采用整体现浇检查井。(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2)埋深<6m、管径d≤1600检查井采用C30混凝土现浇;(3)埋深≥6m、管径≥1800、跌水检查井均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浇。(4)检查井井盖统一采用“五防”井盖及盖座,其中人行道上最低选用C250类型,车行道上采用承重型球墨铸铁防沉降井盖,最低选用D400类型。在井盖的外观上,正中采用圆角矩形框,其内容标志类别“雨”、“污”字样,上方凸显“两江市政”字样,下方圆角矩形框内凸显两江新区“Logo”图样。雨污水检查井井盖图案应以建设单位最终确定为准。检查井盖设置在路面时,井盖应与路面高程齐平,允许偏差为±4mm;设置在绿化带等非通行场地时,井盖与路面高程的允许偏差为±20mm。采用销轴连接的检查井盖座,安装时销轴宜与道路侧石垂直,并设置在来车方向。爬梯均采用球墨铸铁成品。严禁采用砖砌筑检查井。(5)车行道上的检查井应采用加固措施。(6)为防止井盖损坏或缺失后行人不慎跌入,在井盖下方井口处安装防护网。排水检查井井盖防坠落网由8个规格为M8×55的不锈钢螺栓固定,安装在井口下10~15cm处井筒内壁。防坠落装置应牢固可靠,用螺栓固定在井筒壁上。考虑到检查井内潮湿,含有腐蚀性气体,螺栓采用不锈钢材料,提高防护网的安全系数。防护网采用高强度材料,直径6mm,每个正方形网格的边长均为8厘米,承重能力大于等于100kg。防坠落材质可选用聚乙烯塑料绳、高强度工业丝、涤纶丝、维纶丝、锦纶丝等高强度且防腐蚀的材料。(7)关于检查井通风,本次设计采用使用成品检查井盖上孔眼进行换气通风的做法,开孔不小于2个,孔眼直径不小于30mm,并建成后的使用养护过程中,加强排查,确保孔未被堵塞,通气顺畅。(8)检查井周围回填材料严格选用;凡腐殖土、淤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草木不能作为回填材料使用。(9)应采取技术措施对检查井及构筑物的周边进行处理:应采用强度高、防盗的井盖;井盖应与道路表面平顺。6.3沉砂井为防止泥沙阻塞管道,需在上述位置设置沉砂井:①在设计道路的挖方段,为排除截排水沟雨水;②匝道边沟接入雨水管道系统;③在设计道路的小填方段,由于道路设计标高与边坡处自然地面标高差过小,无法设计临时排水管排除雨天积水,需将漫流雨水收集进入道路雨水系统。沉砂井在实施时应调整至该段边沟最低点。雨季时应及时清通沉砂井格栅,防止堵塞。6.4雨水口(1)本工程雨水口井墙为M10水泥砂浆砌C30混凝土砌块,表层青条石,雨水篦采用重型球墨铸铁防盗雨水篦,雨水口做法见大样图。(2)本次设计按双箅雨水口泄流能力25L/s的原则进行计算、布设雨水口。(3)双箅雨水口连接管管径为d300mm,以>1.0%的坡度接入临近雨水检查井。(4)道路竖曲线最低点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点,局部的地方可增设雨水口,以保证有效收水,雨水口标高与路面的高差为3cm。(5)雨水口连接管均采用国标Ⅱ级砼管。待水稳层铺设后进行反开挖,反开挖沟槽管道工作宽度0.15m,按1:0.1~0.3进行放坡开挖,用C25混凝土回填至水稳层顶面标高。6.5综合管线过街按《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要求,规划沿线敷设的管网共有七种,分别是:给水管网(包括消防),电力管网,路灯照明(包括交通监控),通信管网,燃气管网,排水管道(包括雨水和污水)。本次设计给水、燃气、通信在本次设计中考虑预留通廊位置,考虑道路周边地块发展较慢,部分综合管线近期可能不会实施,为防止日后综合管线敷设开挖道路,应业主要求,本次设计在交叉路口处及间隔200m左右预埋三根管道作为远期综合管线过街管,管道采用d800国标Ⅲ级钢筋砼管,并采用混凝土满包处理,管道按1m覆土考虑,施工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略微调整,坡度不小于0.003,管道两端口修建24cm砖墙进行临时封堵,在端口上方铺设彩色人行道透水地砖并刻上“过街”字样方便后期产权单位分辨管道具体位置。6.6沟槽开挖及回填设计(1)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沟槽开挖边坡根据不同土质按1:0.1~1.5控制,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必须采取加支撑等措施。对于高挖方段,人行道上雨污水管线沟槽开挖采用跳槽开挖。(2)对于填方地段的排水管道,应先按回填压实度回填至管顶以上1.0米,再进行沟槽开挖。填方与挖方交界处混凝土底板搭接长度不小于3米。7抗震设计及结构安全等级、使用年限7.1抗震设计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重庆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取0.05g。本次设计排水管道应采用柔性接口,塑料管道和检查井应采用柔性连接。排水系统采用分区布局,就近设置分散出口。7.1.1排水设计原则(1) 排水系统宜分区布局,就近处理和分散出口。(2) 排水系统内干线和干线之间,宜设置连通管。(3) 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存在液化土或软弱土层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基承载力失效、震陷和不均匀沉降导致构筑物或管网结构损坏。7.1.2管道抗震设计(1) 钢筋混凝土盛水构筑物和地下管道管体的混凝土等级,不应低于C25。(2) 砌体结构的砖砌体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块石砌体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20;砌筑砂浆应采用水泥砂浆,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3) 毗连构筑物及与构筑物连接的管道,当坐落在回填土上时,回填土应严格分层压实,其压实密度应达到该回填土料最大压实密度的95%~97%。(4) 混凝土构筑物和现浇混凝土管道的施工缝处,应严格剔除浮浆、冲洗干净,先铺水泥浆后再进行二次浇筑,不得在施工缝处铺设任何非胶结材料。(5) 对埋地的承插式接口管道,应采用柔性接口。7.2结构设计标准1)抗震设防烈度:6度,基本设防;2)结构安全等级:Ⅱ级;3)荷载标准:①

主要结构材料及自重:钢筋混凝土,重度取25KN/m³。②

覆土荷载:填土重度取20KN/m³。③

人群荷载:4KN/m2。④

汽车荷载:城-A

级。4)设计合理使用年限:永久性结构50年,临时性结构2年;5)荷载分项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3.2.4条采用。6)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管埋深<10m时为P6;20m>埋深≥10m时采用P8。8排水管线施工8.1管道放线本工程排水管道放线均按检查井坐标表严格放线,检查井坐标点为主线管道轴线投影与检查井横轴线交点。涵洞坐标为中心轴线的交汇点。8.2现场复核本工程雨水上下游管线必须接顺。设计要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复核上下游现状管渠、接纳水体等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等,若与设计有不符之处,必须立即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8.3沟槽开挖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正常地质条件下,沟槽开挖边坡最陡值根据不同土质按1:0~1.5控制(详见管道开挖断面图),地质条件不允许时,必须采取调整放坡坡率或加支撑等措施。沟槽挖深较大时,应分层开挖,分层开挖深度及层间留台宽度参照《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对于填方地段,须在填方进行至管顶标高1.0m之上后方可反开挖管道沟槽,填方应按道路路基要求进行。对于高挖方段,人行道上雨污水管线沟槽开挖采用跳槽开挖。位于车行道下雨水口连接管,在道路底基层施工以后再开挖管道沟槽,管顶及两侧回填采用C25混凝土,位于人行道下雨水口连接管采用原土回填;同时,雨水口应在道路水稳层施工完成后再反开挖砌筑,超挖部分采用C25混凝土回填。8.4地基处理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Mpa。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原土、砂石、浆砌片石、素混凝土等,具体采用材料及换填深由不同的地质情况确定。软土地基管道基础及和检查井连接要求可参考04S520-P60(图六)施工。8.5管道安装所有管道的安装必须严格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塑料管的安装主要参考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技术要求,还需符合《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等专业规程,其中本次设计塑料管使用年限不低于50年。8.6测试与试验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塑料排水管道进场时,应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见证取样抽检,检测参数包括规格尺寸、环刚度、环柔度、抗冲击强度等项目。随机抽选有代表性的雨水管道的30%管段、高填方区的雨水管道以及所有的污水管道在回填前还必须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做管段闭水试验。雨、污水闭水试验须通知设计到现场进行见证。闭水试验报告合格后方可进行雨水管道的回填。加强排水管材进场检验。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对进场排水管材进行验收,重点查验质量证明文件、颜色、外观、尺寸规格等是否满足合同约定和设计图纸的要求,并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在管道回填后进行回填土密实度和管道变形率检验。8.7沟槽回填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有特殊要求的,按相关设计图说)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当检查井在车行道下时,应在检查井周围采用C30混凝土回填补强措施。回填材料及压实度应严格执行本设计相关设计图说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规定。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0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管内径大于800mm的柔性管道,回填施工时应结合管材厂家要求在管内设竖向支撑。9验收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重庆市工程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需要设计单位参加验收的分部工程,应在该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图表等技术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监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10“危大工程”安全提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第37号)已于2018年6月1日起实施。根据该文件,危大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参考如下:表10-1危大工程以及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范围序号类别危大工程范围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范围1基坑工程1.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1.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2滑坡处理和填、挖方路基工程1.滑坡处理。2.岩质边坡高度≥15米,岩土混合边坡高度≥12米且土层厚度≥4米,土质边坡高度≥8米。3.填方边坡高度≥8米。1.中型及以上滑坡体处理。2.岩质边坡高度≥30米;岩土混合边坡高度≥25米且土层厚度≥4米;土质边坡高度≥15米。3.填方边坡高度≥12米。4.曾发生过安全事故的高边坡项目。3基础工程1.挡土墙基础。2.沉井等深水基础。1.平均高度不小于6m面积不小于1200㎡的砌体挡土墙的基础。2.水深不小于20m的各类深水基础。4大型临时工程1.围堰工程。2.挂篮。3.栈桥、临时码头。4.水上作业平台。1.水深不小于10m的围堰工程。2.猫道、移动模架。3.栈桥。5桥涵工程1.桥梁工程中的梁、拱、柱等构件施工。2.打桩船作业。3施工船作业。4.边通航边施工作业。5.水下工程中的水下焊接、混凝土浇注等。6.顶进工程。7.上跨或下穿既有市政道路、铁路施工。1.长度不小于40m的预制梁的运输与安装,钢箱梁吊装。2.跨度不小于150m的钢管拱安装施工。3.高度不小于40m的墩柱、高度不小于100m的索塔等的施工。4.离岸无掩护条件下的桩基施工。5.开敞式水域大型预制构件的运输与吊装作业。6.在三级及以上通航等级的航道上进行的水上水下施工。7.转体、缆索吊装、顶推施工。6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1.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翻模、隧道模等工程。1.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翻模、隧道模等工程。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1.搭设高度5m及以上。2.搭设跨度10m及以上。3.施工总荷载(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以下简称设计值)10kN/m2及以上。4.集中线荷载(设计值)15kN/m及以上。5.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P1.搭设高度8m及以上。2.搭设高度18m及以上。3.施工总荷载(设计值)15KN/㎡及以上。4.集中线荷载(设计值)20KN/m及以上。1.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及满堂支撑体系。1.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KN以上。7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2.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3.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2.起重量300KN及以上,或搭设总高度200m及以上,或搭设基础标高在200m及以上的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3.采用非常规方式进行的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8脚手架工程1.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包括采光井、电梯井脚手架)。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3.悬挑式脚手架工程。4.高处作业吊篮。5.卸料平台、操作平台工程。6.异型脚手架工程。1.搭设高度50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2.提升高度在150m及以上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或附着式升降操作平台工程。3.分段架体搭设高度20m及以上的悬挑式脚手架工程。4.作业面异形、复杂的或无法按产品说明书要求安装的高处作业吊篮工程。9拆除工程1.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讯设施或其它建、构筑物安全的拆除工程。1.码头、桥梁、高架、烟囱、水塔或拆除中容易引起有毒有害气(液)体或粉尘扩散、易燃易爆事故发生的特殊建、构筑物的拆除工程。2.文物保护建筑、优秀历史建筑或历史文化风貌区影响范围内的拆除工程。10暗挖工程1.采用矿山法、盾构法、顶管法施工的隧道、洞室工程。1.采用矿山法、盾构法、顶管法施工的隧道、洞室工程。11其它11.建筑幕墙安装工程。2.钢结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3.人工挖扩孔桩工程。4.水下作业工程。5.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工程。6.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可能影响工程施工安全,尚无国家、行业及地方技术标准的分部分项工程。11.施工高度50m及以上的建筑幕墙安装工程。2.跨度36m及以上的钢结构安装工程,或跨度60m及以上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3.挖深度16m及以上的人工挖孔桩工程。4.下作业工程。5.重量1000kN及以上的大型结构整体顶升、平移、转体等施工工艺。6.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可能影响工程施工安全,尚无国家、行业及地方技术标准的分部分项工程。11施工注意事项根据渝建发[2019]10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高度重视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11.1排水管网工程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依法对城市排水管网工程质量负责。建设单位是排水管网工程质量的首要责任人,应当择优选择施工、监理单位,并保证合理工期、合理造价;按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检测工作。11.2排水管网工程质量全过程管理(1)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排水管网工程应当依法办理初步设计审批(政府投资类)、施工图审查备案、施工许可(含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竣工(跟踪)测量以及档案移交等建设手续。非单独立项建设的排水管网工程,可与主体工程同步办理相关手续。(2)加强排水管材进场检验。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对进场排水管材进行验收,重点查验质量证明文件、颜色、外观、尺寸规格等是否满足合同约定和设计图纸的要求,并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3)加强排水管网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标准和审查合格的施工图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排水管网工程的地基处理、管道安装、沟槽回填等是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当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4)监理单位应当加强排水管网工程施工质量现场监理,重点把控进场材料质量检验、排水检查井坐标、管道高程、附属构筑物及接口质量、基础及回填质量、雨污水混接错接情况等。(5)强化排水管网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对排水管网工程进行分部工程验收或竣工验收,并按照《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范》要求,在排水管网覆土隐蔽前进行测绘,形成准确、完整的管线工程测绘数据和测绘图。城市建成区内未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的新建建筑小区或公共建筑,不得交付使用。(6)排水管网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应当包含管道内窥检测报告(含影像资料)、竣工测量成果资料等相关工程资料。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配套的排水管网工程还应提供排水行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排水许可证/对因工程建设改迁排水设施的相关审核意见。11.3排水管材质量抽检制度(1)覆土前抽检。建设单位应当委托专业检测机构(承担见证取样检测的机构除外),在排水管材安装后、覆土前,采用随机方式进行覆土前抽检。抽检比例应不少于两个生产批次或进场批次(当工程只有一个生产批次或进场批次时,可按一个批次进行抽检)。抽检结果应当书面报告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由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汇总并报送当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覆土前抽检质量不合格的,建设单位应当责令施工单位停止使用并拆除已安装排水管材;同时,将该批次排水管材全部退场,并做好退场记录。(2)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监督性抽检和专项检查。11.4排水管网内窥检测制度建设单位应当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在排水管网工程覆土达到场地设计标高后、竣工验收前,按照《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有关规定,对排水管网进行内窥检测。内窥检测不合格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整改。鉴于排水管网沉降、塌陷、变形、开裂等质量缺陷隐蔽期较长,建设单位可以在施工合同中约定,在排水管网保修期结束以前进行二次内窥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支付相应的质量保证金。其他未作说明处详见渝建发[2019]10号文。此外,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本说明及设计图未特别予以说明的内容,均应遵照相关施工规范及各种专业、行业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施工中发现问题,或设计资料之间、设计与现场情况之间有不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