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法理论与实务 教案-第6章 证券、证券投资基金和期货法律规范_第1页
金融法理论与实务 教案-第6章 证券、证券投资基金和期货法律规范_第2页
金融法理论与实务 教案-第6章 证券、证券投资基金和期货法律规范_第3页
金融法理论与实务 教案-第6章 证券、证券投资基金和期货法律规范_第4页
金融法理论与实务 教案-第6章 证券、证券投资基金和期货法律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证券、证券投资基金和期货法律规范

【教学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不仅应了解和熟悉证券交易的法律规则和证券法对证券交易的禁止

性规范,还应掌握在证券实务中的运用,同时从预防风险的角度上重点理解哪些是合法合规

的行为;哪些是违法违规的行为,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教学重点】

1.掌握证券的概念和种类、证券法的基本原则。

2.明确股票和债券发行的条件。

3.熟悉证券上市的条件与注册制度,以及禁止的交易行为。

4.了解新《证券法》关于投资者保护的规定及实践意义。

5.从法律实践的角度明确证券交易的法律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证券及其法律特征、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原则、公司债券发行和上市交易的条件、上市公

司收购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考核要点】

1.掌握证券的概念和种类、证券法的基本原则。

2.明确股票和债券发行的条件。

3.熟悉证券上市的条件与审核制度,以及禁止的交易行为。

4.了解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的设立条件以及业务范围。

【学时安排】

金融管理与实务12学时、投资与理财24学时、保险6学时、互联网金融12学时

第六章证券业法律规范

案例导入:违法的证券交易

教学组织:

1.上节课课后任务反馈。

2.知识点讲解

情境一某证券公司工作人员利用信息优势在一定时间内连续买卖证

券操纵证券价格

任务1内幕交易行为

任务2操纵纵证券市场的行为

任务3欺诈客户的行为

情境二某证券公司工作人员的违法代理行为

任务责任的明确和责任承担的形式

实训项目及步骤:

O角色扮演--证券经纪业务的法律责任一在代理证券经济业务中,

某证券公司工作人员的违法代理行为。

O课外活动一到证券公司实地观摩、交流、了解证券业务中的涉法问

题。

3.课后任务一资讯搜集:到证券公司进行调查获取第一手材料或者通

过媒体搜集违法证券交易的行为表现。

第一节证券法概述

一、证券的概念和种类

(-)证券的概念

证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我国《证券法》上的证券是指股票、公司债券、存托凭证和国务院依法认

定的其他证券,也就是指按《证券法》的规定发行的具有一定财产价值的,可

以进入证券市场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

两层含义:①它的法律依据是《证券法》。②它的财产价值表现在:持

有人可以得到一定的收益,取得一定的财产;可以依法进入流通市场,进

行有偿转让,即可以自由买卖;可以作为质押权的标的,即具有有价性。

(二)证券的种类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证券法上的证券,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体现在证券法

政府证券金融证券公司证券

中。证券市场的

股票

参与者一旦违反中央政府债券(国债)金融债券

公司债券

该原则,就必须地方政府债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其他企业债券

承担一定的法律

责任。从法律的

债券与股票的区别点:

角度来讲,诚实

()性质不同。股票是一种所有权证书,所筹资金构成公司资本;债

信用原则体现的1

券是一种借款凭证,所筹资金构成公司债务。前者的购买人是股东,后者

一个最基本的问

题就是要履行自的购买人则是债权人。

己的义务,这种(2)风险与收益不同。债券一般有偿还义务,到期收回本金,债息一

义务包括承诺义般固定;而股票一般不退还本金,故股票风险与收益均高于债券。

务、合同义务以(3)发行主体范围不同。股票发行一般只限于股份有限公司,而债券可由

及其他方面依法国家政府、金融机构及各类企业、公司发行,范围较宽。

应履行的义务。从权利实现的结果看:股票所代表的股东权,债券所代表的债务清偿

请求权等。

二、证券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证券法的概念

这里所称的证券法是由不同层次、具有相互交错关系构成的法律体系。

见下表:

议一议:张某既

买国债也炒股我国《证券法》由1998年12月首次颁布,2005年、2013年经

票,几年下来,过两次修订,2019年完成第三次修订,同年12月28日正是通过,

收益颇丰,也弄于2020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清了债券投资和修订后的《证券法》共13章226条。《证券法》是国家重要的

股票投资的区法律之一,是证券交易法律体系的核心,是证券交易管理的基本法

别。一日,友人律规范。

向他推荐东方公证

司企业债券,那

法证

么对张某而言,证券规则是根据证券交易法而制定的有关法规、规则。这些法规、

体券

投资债券和投资规则对证券交易法的基本规定进行了具体的补充,具有实用性和可

系规

股票哪一个合算操作性,也是进行证券管理的重要法律文件

与证券交包括其他国家的基本法、某些部门法和其他法律文件。

易法相关它们的内容与证券交易法有密切关系,如《刑法》中有关打

的其他法击证券犯罪的规定:公司法中关于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及发行

律股票和公司债券的规定等。

(二)证券法的调整对象

1、证券发行关系一一证券发行人因证券募集、发售有价证券而与投资

人及其相对人之间形成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2、证券交易关系---过里指证券持有人在证券市场转让证券,与其他

证券买受人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3、证券监督管理关系-----是根据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对证券发行人、

证券经营机构、证券投资者、证券交易所等证券市场参与者的活动监督管

理关系;二是证券业协会自律管理关系。

三、证券法的基本原则

(一)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1.公开原则

(1)发行人初次发行证券时,应将相关信息按照证券法的规定给予披

露。

(2)证券发行后,发行人对募集资金情况、公司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

给予持续性披露。

(3)发行人以外的有关人员和机构的信息公开,如内部持有股份的人员

持股情况的变动等。

2.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就是指在证券发行和交易中,应制定和遵守公正的规则,按

照同一规则对所有的当事人进行证券的发行和交易,在同一次证券发行和

交易中,对所有的投资者的条件、机会都是相同的,不得因人而异。禁止

任何人在证券发行或交易中以其特权或优势获得不公正利益,使对方当事

人蒙受不公正的损害。

3.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在证券发行和交易活动中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

的,双方当事人要按照平等、自愿、公平、有偿的原则进行证券发行和交

易,即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公平地开展竞争。无论是机

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大户还是小户,都要公平合理,不允许一方利

用其优势压制对方,损害对方利益。

(二)政府监管与自律管理相结合原则

政府监管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证券市场业务和从事证券业的机构或个

证券法的基本人的监管。根据我国证券立法的规定,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主要是从证

原则:《证券法》券业务的资格审查、证券信息的公开、证券交易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管。

总则第3条明文政府监管的手段主要有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指出,”证券的发

行、交易活动,

必须实行公开、第二节证券发行

公平、公正的原

则”,一、证券发行的概念和特征

证券发行是指经批准符合条件的证券发行人,按照一定程序将有关证

券发售给投资者的行为。

证券发行具有以下特征。

1.直接融资性

证券发行的最大功能是以筹集资金为目的,直接联结资金需求者和供

给者之间的关系,迅速地将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生产建设资金。证券发行

的直接融资性同时也表现出其大众化、社会化的特点。

2.商业性

证券发行是一种商业行为,从法律角度上讲,证券发行是一种民事行

为,是证券发行人向社会投资者出售证券的要约。从法律关系上看,证券

发行人通过发行各种证券品种,取得资金的使用权,成为投资收益请求权

的相对人;证券投资人通过购买证券,出让其资金使用权,取得与证券相

关的权益。

3.规范性

在我国证券立法中,对证券发行的准备、证券发行的参与人和证券

发行行为设有严格的程序、规则。

二、证券发行的相关法律制度

1.预披露制度

《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均确定了证

券发行的信息披露制度。如:《公司法》第166条规定:“发行公司债券的

申请经批准后,应当公告公司债券募集办法。”依据《证券法》第21条的

规定,“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在提交申请文件后,应当按照国务院

拓展:有时也将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预先披露有关申请文件

证券发行市场称2.保荐人制度

为“一级市场”,发行人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依法采取承销

与此相对应,证方式的,或者公开发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实行保荐制度的其他证券的,

券流通市场被称应当聘请具有保荐资格的机构担任保荐人。

为“二级市场”。3.注册制度

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抄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

制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机构审查,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百行申请人提

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

三、注册制的改革:

新《证券法》将证券发行原来的核准制改为注册制。

其核心就是信息披露。主要包括扩大信息披露义务人的主体范围、完

善上市交易相关的强制披露事项、新增上市交易公司相关的强制披露事项、

并就就近年来证券发行中信息披露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做出了规范。

新《证券法》关于注册制的规定:

《证券法》第九条:公开发行证券,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

条件,并依法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注册。

未经依法注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发行证券。证券发行注册制的具

体范围、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保荐人应当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公开发行:

守业务规则和行(-)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

业规范,诚实守(二)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二百人,但依法实施员工持股计

信,勤勉尽责,划的员工人数不计算在内;

对发行人的申请(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发行行为。

文件和信息披露非公开发行证券,不得采用广告、公开劝诱和变相公开方式。

资料进行审慎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就是向社会公众发行证券。发行对象具有普

查,督导发行人遍性,不是向特定的群体发行的。

规范运作。特定对象是指发行公司证券是向特定的群体发行

四、股票的发行

(-)股票发行的条件

股票发行是指符合股票发行条件的股份有限公司以筹集资金为直接目

的,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向社会投资人要约出售代表一定股东权

利的股票的行为。

股票的发行必须依据我国《公司法》、《证券法》的有关新股发行的条

件。

公司公开发行新股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①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

②具有持续经营能力,财务状况良好;

③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④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最近三年不存在贪污、贿赂、侵

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刑事犯罪;

⑤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应当符合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

构规定的条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

注意:公司对公开发行股票所募集资金,必须按照招股说明书或者公

开发行募集文件所列资金用途使用。改变招股说明书所列资金用途,必须

经股东大会做出决议。擅自改变用途,前未养纠正的,或者未经股东大会

认可的,不得公开发行新股。

(二)股票发行的程序

1.决议

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是公司的增资行为,应当由股东大会做出决议,

经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

2.申请

股东大会做出发行新股的决议后,董事会应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资产

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对公司的资信、财务状况进行评估,

并就有关事项出具法律意见书。然后,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递交募

股申请,并报送下列主要文件:批准设立公司的文件,公司章程,经营估

算书,发起人姓名或者名称、发起人认购的股份数、出资种类及验资证明,

招股说明书,代收股款银行的名称及地址,承销机构名称及有关的协议。

3.注册

股票发行注册制主要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依法将公开的

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申报

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不对发行人的资质

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而将发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给市场来决定。

注册制的核心是只要证券发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遗

漏。这类发行制度的代表是美国和日本。这种制度的市场化程度最高。

4.公告

依据《证券法》第23条的规定,销售准备工作包括:

(1)证券发行申请经注册后,发行人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在证券公开发行前公告公开发行募集文件,并将该文件置备于指定场所供

公众查阅。

(2)发行证券的信息依法公开前,任何知情人不得公开或者泄露该信

息。

(3)发行人不得在公告公开发行募集文件前发行证券。

发行人在股票公开发行前应当公告的相关文件包括上市公告书、招股

说明书、公司财务会计报表等。

5.销售

股票的公开销售是指发行人的股票,按照法律规定的销售方式,向社

会不特定的投资者公开出售,并将代表一定股东利益的凭证即股票交付给

投资者的行为。

依照《证券法》第28条规定:发行人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证券,法律、行

政法规规定应当由证券公司承销的,发行人应当同证券公司签订承销协议。

证券承销业务采取代销或者包销方式。

证券代销是指证券公司代理发行人发售证券,在承销期结束时,将未

售出的证券全部退还给发行人的承销方式。证券包销是指证券公司将发行

人的证券按照协议全部购入或者在承销期结束时将售后剩余证券全部自行

购入的承销方式。

(三)股票的发行价格

(1)平价发行。指发行人以股票票面金额作为发行价格。新创立的公

司通常采取这种发行价格,以保证公司能够筹得足额的资金。

(2)溢价发行。指以超出股票票面金额的价格进行的发行。溢价发行

一般发生在新股发行中。

五、公司债券的发行

债券发行是发行人以借贷资金为目的,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投资者

要约发行代表一定债权和兑付条件的债券的法律行为。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我国债券发行的主体主要是公司制企业和国

有企业,无论是公司债券还是企业债券都是指依照法律所规定的条件和程

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1.公司债券发行的一般性规定

根据《证券法》第15条的规定,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

(2)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

(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

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筹集的资金,必须按照公司债券募集办法所列资金

用途使用:改变资金用途,必须经债券持有人会议作出决议。公开发行公

司债券筹集的资金,不得用于弥补亏损和非生产性支出。

2.公司可转换债券的发行

可转换债券是债券持有人按照发行时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公司的

普通股票的债券。

特点:债权性、股权性和可转换性。

一般来说,这种债券的利率一般低于普通债券的利率,其持有人还享

有在一定条件下将债券回售给发行人的权利,发行人在一定条件下拥有强

证券发行注册制制赎回债券的权利。

的含义: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除了应当符经国务院批准的

证券监管机构不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条件(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

得对证券发行行理机构规定),还应当符合公司债券发行规定的条件。

为及证券本身作注: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本公司股份的方式进行公司债券转换的除外。

出价值判断,对第三节证券交易

公开资料的审查

只涉及形式,不一、证券交易的一般规定

涉及任何发行实证券交易是指证券发行人公开发行的证券在证券交易所挂牌进行集中

质条件。交易的法律行为。证券交易形成的市场为证券的交易市场,或称为证券的

二级市场。

(一)证券交易的强制性规定

1.对证券交易对象的禁止性的规定

证券交易的对象首先必须是证券交易当事人依法买卖的证券;必须是

依法发行并交付的证券。

证券交易场所、证券公司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从业人员,证券监督

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参与股票交易的其他人

员,在任期或者法定限期内,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

卖股票或者其他具有股权性质的证券,也不得收受他人赠送的股票或者其

他具有股权性质的证券。

任何人在成为前款所列人员时,其原已持有的股票或者其他具有股权

性质的证券,必须依法转让。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者员工持股计划的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可以按

照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持有、卖出本公司股票或者其他具有股

权性质的证券。

2.对出具审计报告或法律意见书的机构和人买卖证券的规定

为证券发行出具审计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证券服务机构和人

员,在该证券承销期内和期满后6个月内,不得买卖该证券。

为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收购人、重大资产交易方

出具审计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证券服务机构和人员,自接受委托

之日起至上述文件公开后5日内,不得买卖该证券。实际开展上述有关工

作之日早于接受委托之日的,自实际开展上述有关工作之日起至上述文件

公开后5日内,不得买卖该证券。

3.对特定人持股转让的规定

上市公司、股票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交易的公司

持有5%以上股份的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将其持有的该公司

的股票或者其他具有股权性质的证券在买入后6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

后6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

所得收益。但是,证券公司因购入包销售后剩余股票而持有5%以上股份,

以及有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除外。

公司董事会违反上述规定的,负有责任的董事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股东有权要求董事会在30内执行。公司董事会未在上述期限内执行的,

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44条)

提示:这里所称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自然人股东持有的股票

或者其他具有股权性质的证券,包括其配偶、父母、子女持有的及利用他

人账户持有的股票或者其他具有股权性质的证券。

(二)证券交易的地点、方式和原则

《证券法》规定,经依法核准的上市交易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

券,应当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挂牌交易的方式一一公开的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

集中竞价——是指两个以上的买方和两个以上的卖方通过公开竞价

形式来确定证券买卖价格的情形。

集中竞价原则一一采用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

二、证券上市

1.证券上市交易的条件

新《证券法》取消了直接在法律条款中规定证券上市的具体条件,明

确由证券交易所对证券上市条件和终止上市情形作出具体规定。

在47条规定:

申请证券上市交易,应当符合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规定的上市条件。

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规定的上市条件,应当对发行人的经营年限、财

务状况、最低公开发行比例和公司治理、诚信记录等提出要求。

2.股票上市交易的程序

《证券法》规定,申请证券上市交易,应当向证券交易所提出申请,

由证券交易所依法审核同意,并由双方签订上市协议。

证券交易所根据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的决定安排政府债券上市交易。

(1)注册。证券发行注册制实行公开管理原则,实质上是一种发行公

司的财务公开制度。要求发行人提供关于证券发行本身以及和证券发行有

关的所有信息。发行人不仅要完全公开有关信息,不得有重大遗漏,并且

要对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承担法律责任。

注册生效等待期满后,如果证券监管机构未对申报书提出任何异议,

证券发行注册生效,发行人即可发行证券。但如果证券监管机构认为报送

的文件存在缺陷,会指明文件缺陷,并要求补正或正式拒绝,或认定发行

不能生效。

(2)上市。申请证券上市交易,应当符合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规定的

上市条件,向证券交易所提出申请,由证券交易所依法审核同意,并由双

方签订上市协议。

3.终止证券上市

终止证券上市即退市,是指上市公司由于未满足交易所有关财务等其

他上市标准而主动或被动终止上市的情形,即由一家上市公司变为非上市

公司•

依据新《证券法》第48条和49条的规定:

(1)终止上市的情形由证券交易所依法规定

(2)有权决定终止上市的机构为证券交易所

(3)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证券上市交易的,应当及时公告,并报国务

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4)救济权的行使:对证券交易所作出的不予上市交易、终止上市交

易决定不服的,可以向证券交易所设立的复核机构申请复核。

新《证券法》协调平衡入市与退市机制,取消暂停上市环节,触发条

件的直接退市,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撑退市机制。新的退市制度可以

引导投资者主动抛售垃圾股,崇尚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从这方面来说,

取消暂停上市将会带来明显的制度功效。

三、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又称信息公开制度,是指上市公司为保障投资者利益

和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而依法必须将其自身的财务、经营状况和变化信息

及其他相关文件资料和法律规定的重大事件向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和证券交

易所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或公告,以便于投资者充分了解情况的制度。既

包括发行前的披露也包括上市后持续的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简明清晰,通

俗易懂,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履行的法定义务

1.定期报送和公告的义务

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场所规

定的内容和格式编制定期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并按照规定的时间报送和

公告。其中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经符合《证券法》规定的会计事务所审

计。

2.报送临时报告并公开的义务

(1)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披露义务

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

交易的公司的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

公司应当立即将有关该重大事件的情况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

交易场所报送临时报告,并予公告,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

产生的法律后果。

重大事件包括:

①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的重大变化;

②公司的重大投资行为,公司在1年内购买、出售重大资产超过公司资

产总额30%,或者公司营业用主要资产的抵押、质押、出售或者报废一次超

过该资产的30%;

③公司订立重要合同、提供重大担保或者从事关联交易,可能对公司

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

④公司发生重大债务和未能清偿到期重大债务的违约情况;

⑤公司发生重大亏损或者重大损失;

⑥公司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发生的重大变化;

⑦公司的董事、1/3以上监事或者经理发生变动,董事长或者经理无法

履行职责;

⑧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

的情况发生较大变化,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从事与公司

相同或者相似业务的情况发生较大变化;

⑨公司分配股利、增资的计划,公司股权结构的重要变化,公司减资、

合并、分立、解散及申请破产的决定,或者依法进入破产程序、被责令关

闭;

⑩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仲裁,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被依法撤销或

者宣告无效;

⑪公司涉嫌犯罪被依法立案调查,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

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嫌犯罪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⑫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事项。

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对重大事件的发生、进展产生较大影

响的,应当及时将其知悉的有关情况书面告知公司,并配合公司履行信息

披露义务。

(2)可能对上市公司债券交易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披露义务。

发生可能对上市交易公司债券的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

投资者尚未得知时,公司应当立即将有关该重大事件的情况向国务院证券

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场所报送临时报告,并予公告,说明事件的起因、

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

重大事件包括:

①公司股权结构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

②公司债券信用评级发生变化;

③公司重大资产抵押、质押、出售、转让、报废;

④公司发生未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况;

⑤公司新增借款或者对外提供担保超过上年末净资产的20%;

⑥公司放弃债权或者财产超过上年末净资产的10%;

⑦公司发生超过上年末净资产10%的重大损失;

⑧公司分配股利,作出减资、合并、分立、解散及申请破产的决定,

或者依法进入破产程序、被责令关闭:

⑨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仲裁;

⑩公司涉嫌犯罪被依法立案调查,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

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嫌犯罪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⑪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事项。

3.上市公司的发行人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信息披露义务

发行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保证发行人及时、公平地披露信息,所披

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董事、高级管对证券发行文件和定期报①无法保证证券发行文件和定期报告

理人员告签署书面确认意见。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或者有

①对董事会编制的证券发异议的,应当在书面确认意见中发表意

行文件和定期报告进行审见并陈述理由,发行人应当披露。

监事会

核并提出书面审核意见。②发行人不予披露的,董事、监事和高

②签署书面确认意见。级管理人员可以直接申请披露。

4.其他披露信息应履行的义务

1.“公开承诺”的披露义务

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作

出公开承诺的,应当披露。

不履行承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不得误导投资者的义务

除依法需要披露的信息之外,信息披露义务人可以自愿披露与投资者

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但不得与依法披露的信息相冲突,

不得误导投资者。

(二)信息披露的途径和场所

依法披露的信息,应当在证券交易场所的网站和符合国务院证券监督

管理机构规定条件的媒体发布,同时将其置备于公司住所、证券交易场所,

供社会公众查阅。

(三)违反信息披露规定的法律责任

责任人违法行为行为后果责任形式

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公告的证券

致使投资者在

信息披露发行文件、定期报告、临时报告及其他

证券交易中遭赔偿责任

义务人信息披露资料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

受损失的

述或者重大遗漏

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以及保荐人、承销的证券公司及其直接责任人员,应当与发行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但是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四)对信息披露的监督和管理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对信息披露义务人的信息披露行为进行监督

管理。

证券交易场所应当对其组织交易的证券的信息披露义务人的信息披露

行为进行监督,督促其依法及时、准确地披露信息。

四、禁止的交易行为

(-)内幕交易

所谓内幕交易,又称内线交易或知情交易,是指知悉证券交易内幕信

息的知情人员,利用内幕信息自己买卖证券、建议他人买卖证券,或者泄

露内幕信息使他人利用该信息买卖证券,从中牟利或者避免损失的行为。

1.内幕人员

内幕人员是指知悉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包括以下人员:

①发行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②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

的实际控制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③发行人控股或者实际控制的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④由于所任公司职务或者因与公司业务往来可以获取公司有关内幕信

息的人员;

⑤上市公司收购人或者重大资产交易方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⑥因职务、工作可以获取内幕信息的证券交易场所、证券公司、证券

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

⑦因职责、工作可以获取内幕信息的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

⑧因法定职责对证券的发行、交易或者对上市公司及其收购、重大资

产交易进行管理可以获取内幕信息的有关主管部门、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

⑨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可以获取内幕信息的其他人员。

2.内幕信息

所谓内幕信息,是指证券交易活动中,涉及发行人的经营、财务或者

对该发行人证券的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为内幕信息。

包括根据《证券法》第80条第2款和81条第2款规定的上市公司作临时

报告所依据的所有重大事件。

3.对内幕交易禁止的规定

(1)禁止交易的主体:

①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

②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

(2)内幕交易的行为:

①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买卖该公司的证券;

②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

内幕交易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操纵市场

年度报告:在每所谓操纵市场,又称操纵行情,是指操纵人利用掌握的资金、信息等

一会计年度结束优势,采用不正当手段,人为地制造证券行情,操纵或影响证券交易价格

之日起4个月内,和证券交易量,以诱导证券投资者盲目进行证券买卖,从而为自己谋取利

报送并公告。益或者转嫁风险的行为。

中期报告:在每操纵市场的行为包括:

一会计年度的上①单独或者通过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

半年结束之日起合或者连续买卖;

2个月内,报送并②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

公告中期报告。③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

④不以成交为目的,频繁或者大量申报并撤销申报;

⑤利用虚假或者不确定的重大信息,诱导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

⑥对证券、发行人公开作出评价、预测或者投资建议,并进行反向证

券交易:

⑦利用在其他相关市场的活动操纵证券市场;

⑧操纵证券市场的其他手段。

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三)虚假陈述

所谓虚假陈述,是指证券市场主体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

在证券发行和证券交易过程中做出不实、严重误导、有重大遗漏等任何形

式的虚假陈述或者误导性信息行为,从而客观上扰乱证券市场,使投资者

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做出证券投资决定。

《证券法》规定了虚假信息禁止性范围包括的内容:

①禁止国家工作人员、新闻传播媒介从业人员和有关人员编造并传播

虚假信息。

②各种传播媒介传播证券交易信息必须真实、客观,禁止误导。

③禁止证券交易场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

及其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证券交

易活动中作出虚假陈述或者信息误导。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给投资者造成

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四)损害客户利益

所谓损害客户利益,是指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在证券发行、交易及

相关活动中违背客户真实意愿、诱使投资者买卖证券、不履行相关法定义

务等给客户造成损失的行为。

损害客户利益的包括:

①违背客户的委托为其买卖证券;

②不在规定时间内向客户提供交易的确认文件;

③未经客户的委托,擅自为客户买卖证券,或者假借客户的名义买卖

证券;

④为牟取佣金收入,诱使客户进行不必要的证券买卖;

⑤其他违背客户真实意思表示,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

五、上市公司收购

(-)上市公司收购的含义

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收购人通过法定方式,取得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发

行在外的股份,以实现对该上市公司控股或者合并的行为。它是公司并购

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实现公司间兼并控制的重要手段。

主体客体收购方式

1.收购方上市公司己发行的持有表决要约收购

2.出售者及目标公司权的股份。协议收购

3.上市公司他合法方式收购

(二)上市公司I收购的法律规则

1.持股5%报告和公告制度

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

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有表决权股份达到5%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

日起3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

上市公司,并予公告,在上述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但国务

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情形除外。

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

的有表决权股份达到5%后,其所持该上市公司已发行的有表决权股份比例年增

加或者减少5%,应当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

证券交易所进行报告和公告,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至公告后3日内,不得再行

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但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情形除外。

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

的有表决权股份达到5%后,其所持该上市公司己发行的有表决权股份比例每增

加或者减少1%,应当在该事实发生的次日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

违反上述规定买入上市公司有表决权的股份的,在买入后的36个月内,

对该超过规定比例部分的股份不得行使表决权。

2.要约收购及其规则

(1)要约收购的含义

要约收购是指,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

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30%"时,继

续进行收购的,应当依法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不是部分股东)发出

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

(2)持股30%继续收购时的要约

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

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任的有表决权股份达到30%时,继续进行收购的,

应当依法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

收购上市公司部分股份的要约应当约定,被收购公司股东承诺出售的股份

数额超过预定收购的股份数额的,收购人按比例进行收购。

(3)收购要约的撤销和变更

在收购要约确定的承诺期限内,收购人不得撤销其收购要约。

收购人需要变更收购要约的,应当及时公告,载明具体变更事项,但

不得存在下列情形:

①降低收购价格;

②减少预定收购股份数额;

③缩短收购期限;

④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情形。

3.协议收购及其规则

协议收购是收购者在证券交易所之外以协商的方式与被收购公司的股

东签订收购其股份的协议,从而达到控制该上市公司的目的。收购人可依

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同被收购公司的股东以协议方式进行股权转让。

(1)协议收购的报告与公告

采取协议收购方式的,收购人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同被收

购公司的股东以协议方式进行股份转让。达成协议后,收购人必须在3日

内将该收购协议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

并予公告。

在公告前不得履行收购协议。

(2)协议收购的规则

采取协议收购方式的,收购人收购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

同收购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有表决权股份达到30%时,继续进行收购的,

应当依法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

约。但是,按照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免除发出要约的除外。

(3)保管股票与存放资金

采取协议收购方式的,协议双方可以临时委托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保

管协议转让的股票,并将资金存放于指定的银行

4.收购期限届满对被收购公司股权分布的影响

收购期限届满,被收购公司股权分布不符合证券交易所规定的上市交

易要趟—该上市公司的股票应当由证券交易所依法终止上市交易;其余

仍持有被收购公司股票的股东,有权向收购人以收购要约的同等条件出售

其股票,收购人应当收购。

5.收购行为完成后的法律后果

(1)对被收购公司企业形式的影响

收购行为完成后,被收购公司不再具备股份有限公司条件的,应当依

法变更企业形式。

(2)对收购人持有的所收购股票交易的限制

在上市公司收购中,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在收购

行为完成后的18个月内不得转让。

(3)股票更换和公告

收购行为完成后,收购人与被收购公司合并,并将该公司解散的,被

解散公司的原有股票由收购人依法更换。

收购行为完成后,收购人应当在15日内将收购情况报告国务院证券监

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并予公告。

案例分析练习:

甲、乙两公司均为上市公司,甲公司单独设立证券投资部,集中大量货币资金与某证

券公司联合,利用公司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前的时间差,大量购入本公司股票;后利用发

行债券的资金,委托其关联企业代为收购乙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因未以甲公司名义收购,

故未上报国务院债券监督管理机构,也未对外公告,截至案发已累计收购乙公司股份的

40%。

问题:甲公司上述行为有哪些违法之处?

分析:

(1)甲公司的行为是操纵证券市场行为。《证券法》规定:单独或者通过合谋,集

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

券交易量,属于操纵证券市场的行为。

(2)甲公司的行为又属于内幕交易的行为。甲公司利用公司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前

的时间差,大量购入本公司股票,属于利用尚未公开的信息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3)本案中甲公司收购乙公司股票的行为也是违法的。根据法律规定,收购上市公

司股票只能以本公司的名义进行。当公司持有其他公司股份达5%时,应向中国证监会

报告并公告,并且以后持股比例每增减变化达5%时,仍应履行上述手续;当持有该公

司股份达30%时,如继续收购,则应公开发出收购要约。本案中甲公司违反了上述规定。

公司收购客体不

包括公司债券。

债券持有人可到

期要求债券发行

人还本付息,但第四节投资者保护

对债券发行人内一、投资者的概述

部事务没有表决1.投资者的含义

权。投资者即使投资者是指投入现金购买某种资产以期望获取利益或利润的自然人和

大量持有某种公法人。广义的投资者包括公司股东、债权人和利益相关者。狭义的投资者

司债券,也不足指的就是股东。

以影响公司的股《证券法》中所指的投资者,即为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者,也称为证

本结构和公司决券投资者,主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

策权。2.投资者的分类

根据财产状况、金融资产状况、投资知识和经验、专业能力等因素,

投资者可以分为普通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

专业投资者的标准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

3.证券公司的举证责任

根据我国《证券法》第89条的规定,普通投资者与证券公司发生纠

纷的,证券公司应当证明其行为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证券监督

管理机构的规定,不存在误导、欺诈等情形。证券公司不能证明的,应当

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证券公司对投资者适当性审核义务

证券公司向投资者销售证券、提供服务时,应当按照规定充分了解投

资者的基本情况、财产状况、金融资产状况、投资知识和经验、专业能力

等相关信息;如实说明证券、服务的重要内容,充分揭示投资风险;销售、

提供与投资者上述状况相匹配的证券、服务。

4.投资者在购买证券或接受服务时应当履行的义务

投资者在购买证券或者接受服务时.,应当按照证券公司明示的要求提

供提供自己的基本情况、财产状况、金融资产状况、投资知识和经验、专

业能力等相关真实信息。拒绝提供或者未按照要求提供信息的,证券公司

应当告知其后果,并按照规定拒绝向其销售证券、提供服务。

二、征集股东权利制度

1.征集股东权利制度概述

征集股东权利制度即上市公司股东权利代为行使征集制度。

《证券法》第90条第1款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董事、

持有百分之一以上有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或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

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设立的投资者保护机构(以下简称投资者保护

机构),可以作为征集人,自行或者委托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公开请

求上市公司股东委托其代为出席股东大会,并代为行使提案权、表决权等

股东权利”。

这里的股东权利征集制度,其实就是“股东代理权征集制度”。

代理权征集就是指当上市公司的股东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或不愿出席股

东大会,亦未选任适当代理人行使其股东权利时,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

董事、持有一定份额的股东以及投资者保护机构,自行或委托证券机构或

证券服务机构,将记载必要事项的空白授权委托书交付公司股东,在股东

同意授权的情况下代理该股东行使其委托授权范围内的股东权利的行为。

2.征集人

征集人包括:

上市公司董事会

独立董事

持有1%以上有表决权股份的股东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设立的投资者保

护机构

3.征集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自行公开请求上市公司股东委托其代为出席股东大会,并代为行

使提案权、表决权等股东权利;

(2)委托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公开请求上市公司股东委托其代

为出席股东大会,并代为行使提案权、表决权等股东权利。

义务:

(1)依照《证券法》规定征集股东权利的,征集人有义务披露征集文

件,上市公司应当予以配合;

(2)禁止以有偿或者变相有偿的方式征集股东权利。

(3)公开征集股东权利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

机构有关规定,导致上市公司或者其股东遭受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

责任。

三、股东资产收益权

这里的股东资产收益是指《证券法》所保护的证券投资收益。包括股

票投资收益、债券投资收益和基金投资的收益。

《证券法》91条明确依法保障股东的资产收益权。规定“上市公司应

当在章程中明确分配现金股利的具体安排和决策程序,依法保障股东的资

产收益权”。

(1)现金股利的收益

豁免投资者保上市公司当年税后利润,在弥补亏损及提取法定公积金后有盈余的,

护机构股东派生应当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分配现金股利。

诉讼,即无须受(2)债券收益

到《中华人民共债券发行人依法按期兑付债券本息,保障债券持有人的投资收益权。

和国公司法》第我国《公司法》对股东收益权的规定

151条有关第4条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

“连续一百80日等权利。

以上单独或者合第34条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

计持有公司1%以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

上股份”规定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

限制,是赋予投三、投资者保护途径

资者保护机构更1.投资者保护机构的强制调解

大维权的权利。《证券法》赋予投资者保护机构的强制调节权利。《证券法》第94条

投资代表人诉第1款规定的强制调解制度,即“投资者与发行人、证券公司等发生纠纷

讼登记:的,双方可以向投资者保护机构申请调解。普通投资者与证券公司发生证

对于诉讼标的券业务纠纷,普通投资者提出调解请求的,证券公司不得拒绝”。

是同一种类,且新《证券法》关于强制调解的规定,体现了对投资者机构主持证券纠

当事人一方人数纷调节的法律地位的确认。

众多的推举或委2.投资者保护机构的支持诉讼

托代表人参与诉新《证券法》第94条第2款规定,“投资者保护机构对损害投资者利

讼的,都应当依益的行为,可以依法支持投资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明确了投资者保护

法在一定期间向机构提起证券支持诉请的主体地位和法律依据。

人民法院进行登2.股东派生诉讼

记。新《证券法》第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