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区第二中学等四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泉港区第二中学等四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泉港区第二中学等四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泉港区第二中学等四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泉港区第二中学等四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泉港区第二中学等四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南星中学、泉港二中、晋江陈埭民族中学、福师大泉州附中四校联盟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高二年段语文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5题。

材料一:

在我国传统美学和文论中,“意象"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是出现得很早并富有深广文化底蕴的重要概念,是主观情志与外界客观物象相碰撞而契合的产物,其在文艺创作和文学鉴赏中的作用与地位都是不可忽视的。

“意”和“象”,最早见于《周易·系辞》“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之言,实质是指可通过有限的可穷尽的形象,传达出某种无限的、不可穷尽的内在意义。曹魏时代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还进一步阐明了意、象、言三者的关系。将“意象"引进文学领域并实现其根本性语义转换的是晋代的挚虞,而南朝梁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则第一次将“意象”合为一词并引进文学理论,使它具有了美学意义。从此以后,对“意象"的认识及其在文艺美学上的地位就确定了下来。在文艺创作中,审美意象的营构是艺术家们必须要经过的一个步骤,是“眼中竹”至“胸中竹"的中间环节,即“意象”成为了现实生活向艺术作品转化的必不可少的中介;而同样,在艺术欣赏活动之中,“意象"也起着一个读者从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的桥梁作用,亦是第二个中介。在艺术欣赏活动之中,读者要运用自己的还原能力、再创造能力去复现、补充甚至丰富作品中的“意象”。

“意象"经历“意”“象"合成的一系列演变过程和语义转换,作为一个专门的文学术语终于生成,并得到后世认同,被广泛运用于文学鉴赏、批评之中。“意象”作为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经历了一个由哲学、文化概念向文艺理论和美学范畴演变的过程。以“意象"品评文学作品,更能准确地表述作家构思谋篇过程中的审美心理活动及其呈现在诗中的形态与情态,也更能准确地表述读者阅读鉴赏时所获得的审美快感。

总之,“意象”是有意味的具体形象,或者说是显现在具象中的意味,是“意"与“象”的融合。它不是对现实的一种图像式的重现,而是一种在一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感情的复合体,是一种“各种根本不同的观念的联合"。“意象”如同是组件、基础、构架,不同的“意象"有机结合而组成文学作品,作品的意义和整体审美效应也由具体可感的“意象”生发而来。我国浩瀚的古典文学作品沉浸在“意象"的海洋之中,“意象”也成为评论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

(摘编自雷江红《浅析中国传统“意象"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

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象"是出现得很早并富有深广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经历了一个由哲学、文化概念向文艺理论和美学范畴演变的过程。

B.南朝刘勰第一次将“意象”合为一词并引进文学理论,“意"与“象”融合从根本上实现了语义转换,所以意象才具有了美学意义。

C.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D.有意境的作品不同于一般作品,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个事物或事件的意味,而且有所超越,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意境"之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持的情景交融的观点,与中国传统美学所认为的观点并不一致。

B.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典型代表,苏州园林的审美价值已经超越了有限的楼台亭阁,而进入了无限的时间和空间。

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D.作者认为,《伏尔加船夫曲》能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对“意象”“意境"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花卉是古诗词营造意境常选的意象。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满地黄花堆积"为读者营造了不同的意境。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绘了一幅秋郊夕照图,营造了萧条冷落、暗淡凄凉氛围,渲染了令人哀愁的意境。

C.秋蝉生命短暂,寒蝉更成为悲凉的同义词。透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可感知到一种离别的哀婉气氛。

D.“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句用绿、青、红、白等颜色描摹江、山、花、鸟几种景象,色彩明丽,营造了赏心悦目的意境。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赏析姜夔《扬州慢》中意象与意境的关系。(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

枫木坳①

沈从文

到了河坎上眺望对河,虽相隔将近一里路,夭夭眼睛好,却看得出枫木坳上祠堂前边小旗杆下,有几个过路人坐在石条凳上歇憩。几天来枫树叶子被霜熟透了,落去了好些,坳上便见得疏朗朗的。夭夭看不真老水手人在何处,猜详他必然在那里和过路人谈天。她想叫一叫,看老水手是否听得到,因此锐声叫“满满"②。叫了五六声,还得不到回答。夭夭心不悦服,又把喉咙拖长,叫了四五声“满满”,这一来,果然被坳上枫木树下的老水手听到了,踉踉跄跄从小路走下河边来,站在一个乌黑大石墩子上,招呼夭夭。人隔一条河,不到半里路宽,水面传送声音远,两边大声说话听得清清楚楚。

老水手嘶着个喉咙大叫夭夭。夭夭说:

“满满,我叫了你半天你怎么老不理我?"

“我还以为河边扇把鸟雀儿叫!你怎不上青溪坪赶场?我以为你早走了。”

“早走了?爹不让我去。我说:‘不让我去我要哭的!’爹爹说:‘你要哭,好,一个人到河坎边去哭,好哭个尽兴。’我就到河边来了。"

“真哭够了吗?”

“蒸的不够煮的够;为什么我要哭,我说来玩的。"

“太平溪老爷杨金亭,送了我两大口袋油板栗,一个一个有鸡蛋大,挂在屋檐口边风干了半个月,味道又香又甜,快来帮我个忙,把它吃掉。”

夭夭说:“那好极了,我来帮你忙吃掉它。待一会儿我就来。"

夭夭返身就走。母亲却叫住了她。“夭夭,带点橘子送满满吧。堂屋里有大半箩顶好的,你自己背去。”

……

河边水杨柳叶子黄布龙冬,已快脱光了,小小枝干红赤赤光溜溜的,十分好看。夭夭借刀削砍了一大把水杨柳细枝,预备编篮子和鸟笼。溪口流水比往日分外清,水底沙子全是细碎金屑,在阳光下烁烁放光,玛瑙石和蚌壳,在水中沙土上尤其好看。有几个村中小孩子,在水中搬鹅卵石砌堤坝堵水玩,夭夭见猎心喜,也脱了袜子下溪里去踹水,和小孩子一样,从沙砾中挑选石子蚌壳。

将近坳上时,只见老水手正躬着腰,用个长竹笤帚打扫祠堂前面的落叶。夭夭人未到身边声音先到:“满满,满满,我来了!"

老水手带笑说:“夭夭,你平日是个小猴儿精,手脚溜快,今天怎么好象八仙飘海,过了半天的渡,还不济事。神通到哪里去了?”

“我在溪口捡宝贝。满满,你看看,多少好东西!"她把围裙口袋里水湿未干的石子蚌壳全掏出来,塞到老水手掌心里:“全都把你!”

“嗨,把我!我又不是神仙,拿这个当饭吃?好礼物。"

夭夭自然也觉得好笑。“满满,这枫木叶子好,你帮我做顶大帽子,把这些石子儿嵌上去。福音堂洋人和委员见到,一定也称赞。”两人一面说笑一面向祠堂走去。到了里边侧屋,老水手把背笼接过手,将橘子倒进一个大簸箕里,“夭夭,这橘子真大,我要用松毛盖好留下,托你大哥带到武昌黄鹤楼下头去卖,换一件西口大毛皮统子回来。这里橘子不值钱,下面值钱。你家园里的橘子树,如果生在鹦鹉洲,会发万千洋财,一家人都不用担心,住在租界上大洋楼里,冬暖夏凉,天不愁地不怕过太平日子。哪里还会受什么连长排长欺压。"

夭夭说:“那有什么意思?我要在乡下住。”

老水手说:“你舍不得什么?"

“我舍不得橘子树。”

“我才说把橘子树搬过鹦鹉洲!"

“那么我们的牛,我们的羊?我们的鸡和鸭子?我知道,它们都不愿意去那个生地方。路又不熟习,还听人说长年水是黄浑浑的,不见底,不见边,好宽一道河。满满,你说,鱼在浑水里怎么看得见路,不是乱撞?地方不熟习我就有点怕。”

“怕什么?一到那里自然会熟习的。当真到那里去,就不用养牛养猪了。"

“我赌咒也不去。我不高兴去。”

“你不去那可不成!说好了大家去,连家中小花子狗也得去,你一个人不能住下来的。"

两人把话说来,竟俨然像是一切已安排就绪,只差等待上船神气,争执得极其可笑。到后两人察觉园里那一片橘子树,纵有天大本领也绝无办法搬过鹦鹉洲时,方各在微笑中叹了一口气,结束了这种充满孩子气的讨论。

老水手把一大棕衣口袋的栗子从廊子前横梁上叉下来,放到夭夭背笼中去。夭夭一时不回家,祠堂里房子阴沉沉的,觉得很冷,两人就到屋外边去晒太阳。夭夭抢了个笤帚,来扫除大坪子里五色斑斓的枫木叶子。半个月以来,树叶子已落掉了一半,只要一点点微风,总有些离枝的木叶,同红紫雀儿一般,在高空里翻飞。太阳光温和中微带寒意,景物越发清疏而爽朗,一切光景静美到不可形容。夭夭一面打扫祠堂前木叶,一面抬头望半空中飘落的木叶,用手去承接捕捉。

“唉,世界上有多少东西,都是无用的。许多东西,譬如你问它为什么活下来,它照规矩是不理会你的。它就这么活下来了!这事信不信由你。”

夭夭一面笑一面说:“满满,我听人说县里河务局要请你做局长,因为你会认水道,信口开合(河)!"

老水手舞着个烟杆说:“好,委任状一来,我就走马上任。民国以来,有的官从局长改督办,有的官从督办改局长,有人说,这就是革命!夭夭你说这可像革命?”

其时坳前有马项下串铃声响,繁密而快乐,越响越近,推测得出正有人骑马上坳。当地歌谣中有“郎骑白马来"一首四句头歌,夭夭心中狐疑:“什么人骑了马来?莫非是……”

【注】①本文选自《长河》。全文共十一章,本文节选自第九章,有删改。②满满:小叔叔通称。老水手是夭夭家的远房宗亲,老年孤寡,在枫木坳祠堂守祠堂,在渡口摆渡为生。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夭夭和《边城》的翠翠都是天真的少女,符合作者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翠翠天真中有忧郁,夭夭天真中见坦率。

B.“蒸的不够煮的够"一句中“真”与“蒸"谐音异形,此处是夭夭故意曲解的回答,体现了少女的活泼与机敏。

C.文中的景物描写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画面感强烈。既渲染出静美明丽的意境,又展现了独特的民俗风情。

D.小说语言诗意灵动,又加入了湘西特色的方言,如“全都把你”等,使作品在诗意美中又透露出乡土风味。

7.关于文中夭夭和老水手谈论搬橘树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水手想将橘子树搬到“下面"去“发万千洋财”,是因为橘子在当地价钱低,也是他不满于夭夭一家受军官欺压。

B.天夭选择在乡下住,舍不得乡下的诸多事物,表现出了乡下人的淳朴,也暗含他们对未知的社会变革感到恐慌。

C.对这充满孩子气的话题,文中一老一小讨论得很认真,生动地展现出老水手有趣的灵魂和未经俗世沾染的天真。

D.老水手搬橘树的奇想与下文他对“革命"的发问呼应,都透露了这个故事发生在传统与现代交替的历史背景中。

8.《长河》在作品创作上注重“常”与“变"的错综。请结合全文,分析湘西农村社会的“常”与“变"。(4分)

9.有人认为本文的主体部分是人物对话,可以直接用作剧本台词。你认为可行吗?(6分)

二、古代诗文(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馀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扁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鬻①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鬻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②。余于家事,未尝訾省③。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④莫不得所。有遘悯⑤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节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卷十七)

注:①鬻(yù):出售。②雠(chóu):偿还。直:通“值”,价钱。③訾省(zīxǐng):过问,指计算、核查财目。④馆饩(xì):居住之地与食物供应。⑤遘(gòu)悯:遭受患难。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以余好A书故B家有零落C篇牍D辄令E里媪F访求G遂置书H无虑I数千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交好,与《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中“善”,均为形容词作动词。

B.但,只、只是,与《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中的“但”词义不同。

C.遗,指赠送,与《孔雀东南飞》“留待作遗施"中的“遗”词义相同。

D.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后来也泛指黑夜,如成语“风雨如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美堂始建于成化初年,坐落在安亭江边,规模宏大,厅堂宽敞,杨守阯太史曾为其作记。

B.作者妻子王氏出身名门望族,温良贤淑,不仅对丈夫全力支持,而且孝顺公婆、持家有方。

C.对作者落第一事,妻子十分坦然,认为正好能像隐士一样放弃功名一起去鹿门山采药隐居。

D.妻子过世三年后,倭寇入侵我国边境,作者便一直居住在县城,只是每年回世美堂一两次。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

(2)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

14.世美堂与项脊轩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3分)

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完成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①

陆游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茄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②。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注]①1172年陆游受四川宣抚使王炎之请,前往抗金前线宣抚使所在驻地陕西南郑出任宣抚使幕僚。不久,王炎被召回,宣抚幕僚解散,陆游改任成都府安抚使参议。②蛮笺:指蜀地所产的彩色笺纸。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词虚实结合,上片回忆自己在南郑时的军旅生活,下片则实写来到成都后的所见所感。

B.开篇“羽箭雕弓”三句,描写词人挽弓射箭、呼鹰截虎的场景,凸显出词人勇猛的形象。

C.“淋漓醉墨"两句,写词人笔走龙蛇,酣畅淋漓地痛斥入侵者,表现出词人超然的才气。

D.下片写成都人游乐闲散的生活,与“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中所抒发的情感相类似。

16.南宋诗论家刘克庄在《后村诗话续集》中说:“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词人的“激昂感慨”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1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表现出强烈的道德觉醒意识,愿意一马当先作为引路人的句子是:“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夸饰山峰连绵不断并且高耸入云、以松树生长之难衬托绝壁险峻的两句是:“___,___。”

(3)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况,他说如果自己没有祖母,则“___________";如果祖母没有自己在身边,则“___________”。

(4)小刚同学总懊悔于过往的失败,你可以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鼓励他向前看。

(5)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绵绵的春雨彻夜淅沥,清晨卖花声里透出淡雅的春意,写得形象而又深致。

(6)归有光《项脊轩志》中“__,客逾庖而宴"则将一个封建大家庭分崩离析后混乱不堪的情状表现得淋漓尽致。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虽康桥令人①,但诗人还是要离开。人的生命是一个不断肯定和否定的过程,对生命过程中的每个变化、每一个选择都应②,充满敬畏之心。这就不难理解诗人为何要“轻轻的来”,又要“轻轻的"走了”。这是对生命的重视与珍惜。

没有寻找,生命就没有了动力;没有告别,就不会有新的寻找。《再别康桥》告诉我们在追寻人生意义过程应持的态度,现代人有了自由,而且我们带给自由的不是任性而为,而是更重的责任。正因为责任,所以任何选择与放弃都必须轻轻的,但又是③的,没有丝毫犹豫。人生处处是围城,然而在《再别康桥》中,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在康桥,天上虹也会被揉碎在浮藻间,作为美的象征的彩虹在康河里仍然可能被撕碎而沉淀,成为一个虚幻的梦。但这并不影响康河的美,并不影响它作为美的寄存地的品质。同样的道理,尽管现实会撕碎梦想,苦难会溶解幸福,生活会限制自由,但是这并不影响苦难生活作为幸福自由的寄存地的品质。生命的意义在于寻找,而寻找的地方在坎坷经历的波涛中,在苦难生活的海洋中,这可能是徐志摩游康桥获得的重要启示,也是他再次告别康桥的原因之一吧。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成“生命的意义在于寻找,而寻找的地方在经历中,在生活中”,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页岩油主要来源于生物残骸的降解和转化,这与石油类似。在地球漫长的历史时期里,湖泊、河流等水体中的生物残骸沉积在水底,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和温度作用,这些生物残骸最终①。在页岩油的形成过程中,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中沉积,经历了压实、水分蒸发、矿物质沉淀等。随着地质作用的不断进行,页岩油在地层中不断累积,从而形成页岩油储层,这才具有开采价值,如果②,开采是不划算的。页岩油的含油饱和度较低,就意味着单位体积的页岩油中③。

与石油相比,页岩油的黏度较高,流动性较差,因而开采难度较大。然而,页岩油储量丰富,发展前景好。与石油相比,页岩油开采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页岩油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22.请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3分)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下,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各种各样的群:家族群、同学群、旅游群、创业群……何为“群”?人们既说“人以群分”,也说“群而不党”;既说“群星璀璨”,也说“群魔乱舞”;既说“卓然超群”,也说“害群之马”。

“群"既是同类,构成集体;也是亲朋,传递温情。“群”既有“众多"之数,也有“聚合”之力。梁启超《新史学》有言:“人类进化云者,一群之进也,非一人之进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南星中学、泉港二中、晋江陈埭民族中学、福师大泉州附中四校联盟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高二年段语文学科答案解析(含评分标准)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南朝刘勰第一次将‘意象’合为一词并引进文学理论,‘意’与‘象’融合从根本上实现了语义转换"错误。从材料一第二段“将‘意象’引进文学领域并实现其根本性语义转换的是晋代的挚虞”看,并不是因为“南朝刘勰第一次将‘意象’合为一词并引进文学理论"让“‘意’与‘象’融合从根本上实现了语义转换”,实现这一转换的是“晋代的挚虞"。

C.“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错误。材料二的表述是“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是他们对美的追求的表现,不是“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D.“有意境的作品不同于一般作品,在于……”错误。材料二“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强调的是“这一点”上的区别,而非其他方面的区别,选项扩大了范围。

故选A。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C.“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错误。根据材料二“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判断,西方艺术家与中国传统美学艺术家在意境的评价上没有对立的标准,故“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的判断是错误的。

故选C。

3【答案】D

【解析】D.“用绿、青、红、白等颜色描摹江、山、花、鸟几种景象”错误。“江、山、花、鸟"属于意象,不单纯是“景象”。

故选D。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答案】①首先引出“意象"这一概念以及它在文艺创作和文学鉴赏中的作用和地位;

②其次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意象”的起源与发展;

③然后具体分析“意象"在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④最后强调“意象”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是评论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一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四段,第一段,由“在我国传统美学和文论中,‘意象’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其在文艺创作和文学鉴赏中的作用与地位都是不可忽视的"直接引出“意象”这一概念以及它在文艺创作和文学鉴赏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段,由关键句“‘意’和‘象’,最早见于《周易·系辞》……曹魏时代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还进一步阐明了意、象、言三者的关系"可知,本段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意象”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段,由关键句“‘意象’经历‘意’‘象’合成的一系列演变过程和语义转换,作为一个专门的文学术语终于生成,并得到后世认同,被广泛运用于文学鉴赏、批评之中"可知,本段具体分析“意象”在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第四段,由“‘意象’如同是组件、基础、构架,不同‘意象’有机结合而组成文学作品,作品的意义和整体审美效应也由具体可感的‘意象’生发而来。我国浩瀚的古典文学作品沉浸在’意象‘的海洋之中,‘意象’也成为评论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可知,本段强调“意象”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是评论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

5.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赏析姜夔《扬州慢》中意象与意境的关系。(6分)

【答案】①上阕用荠麦满目,废池乔木,黄昏落日,空城吹角等意象极力渲染扬州城的残破荒凉的意境;

②下阕借冷月无声与桥边红药两意象含蓄的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哀伤;

③《扬州慢》既写了历史上的扬州兴盛繁华,又写了战后扬州的残破萧条、荒凉孤寂,今昔对比,强化了悲怆的意境。(一点2分,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扬州慢》一词中描写到的扬州景象。词的上阕,写出了词人亲眼所见的景象——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残和败坏景象。走在漫长的扬州道上,词人所见到的全部是长得旺盛的野生麦子。而昔日那个晚唐诗人杜牧笔下的扬州城美景一去不复返。自金人入侵后,烧杀掳掠,扬州城所剩下的也只是“废池乔木”了。日落黄昏,清越的号角声又四处响起,回荡在扬州城孤寂的上空,也回荡在词人惨淡的心灵间。“荠麦满目"废池乔木”“黄昏落日"空城吹角”等意象极力渲染扬州城的残破荒凉的意境。

词的下阕,写扬州的名胜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冷峻的月光下,四周寂籁无声。唉,试想下,尽管那桥边的芍药花年年如期盛放,也很难有人有情思去欣赏它们的艳丽。用“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无声"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用“桥边红药”表现“寂寞开无主"的荒凉,含蓄的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哀伤。

反复使用对比手法,是《扬州慢》的艺术特色之一: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上阕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来反衬今日“尽荠麦青青"的荒凉景象。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强化了悲怆的意境。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又展现了独特的民俗风情”错误,文中的景物描写没有展现独特的民俗风情。故选C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生动地展现出老水手有趣的灵魂和未经俗世沾染的天真"错误。可见老水手对夭夭平等的态度和怜爱的心理,老水手并没有“未经俗世沾染的天真”。故选C。

8.《长河》在作品创作上注重“常"与“变”的错综。请结合全文,分析湘西农村社会的“常"与“变”。(4分)

【答案】①如常之处有:静美的自然风光:温和中略带寒意的太阳光,清澈的溪口流水,五色斑斓的枫木叶子;朴素的生活场景:守祠人简单的生活,隔河应答的日常,孩子在河中嬉戏等;温暖的人情关系:老水手和夭夭两人之间彼此关爱的真情。

②变化之处有:社会背景中的变革因素:如福音堂洋人和委员、橘子在各地价格的不同,革命等;人们对待未知变革的态度:有隐约的恐慌,也有顺其自然的接受。(一点2分,概括与举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如常之处有:静美的自然风光:结合“太阳光温和中微带寒意,景物越发清疏而爽朗,一切光景静美到不可形容"溪口流水比往日分外清,水底沙子全是细碎金屑,在阳光下烁烁放光,玛瑙石和蚌壳,在水中沙土上尤其好看”可知,温和中略带寒意的太阳光,清澈的溪口流水,五色斑斓的枫木叶子;朴素的生活场景;结合“到了河坎上眺望对河,虽相隔将近一里路,夭夭眼睛好,却看得出枫木坳上祠堂前边小旗杆下,有几个过路人坐在石条凳上歇憩。几天来枫树叶子被霜熟透了,落去了好些,坳上便见得疏朗朗的。夭夭看不真老水手人在何处,猜详他必然在那里和过路人谈天"可知,守祠人简单的生活,结合“她想叫一叫,看老水手是否听得到,因此锐声叫‘满满’。叫了五六声,还得不到回答。夭夭心不悦服,又把喉咙拖长,叫了四五声‘满满’,这一来,果然被坳上枫木树下的老水手听到了,踉踉跄跄从小路走下河边来,站在一个乌黑大石墩子上,招呼夭夭。人隔一条河,不到半里路宽,水面传送声音远,两边大声说话听得清清楚楚。老水手嘶着个喉咙大叫夭夭。夭夭说:‘满满,我叫了你半天你怎么老不理我’”可知,隔河应答的日常,结合“有几个村中小孩子,在水中搬鹅卵石砌堤坝堵水玩,夭夭见猎心喜,也脱了袜子下溪里去踹水,和小孩子一样,从沙砾中挑选石子蚌壳"可知,孩子在河中嬉戏等;温暖的人情关系:结合“太平溪老爷杨金亭,送了我两大口袋油板栗,一个一个有鸡蛋大,挂在屋檐口边风干了半个月,味道又香又甜,快来帮我个忙,把它吃掉。”“夭夭自然也觉得好笑。‘满满,这枫木叶子好,你帮我做顶大帽子,把这些石子儿嵌上去。福音堂洋人和委员见到,一定也称赞’"可知,老水手和夭夭两人之间彼此关爱的真情。

变化之处有:社会背景中的变革因素:结合“满满,这枫木叶子好,你帮我做顶大帽子,把这些石子儿嵌上去。福音堂洋人和委员见到,一定也称赞”“夭夭,这橘子真大,我要用松毛盖好留下,托你大哥带到武昌黄鹤楼下头去卖,换一件西口大毛皮统子回来。这里橘子不值钱,下面值钱。你家园里的橘子树,如果生在鹦鹉洲,会发万千洋财,一家人都不用担心,住在租界上大洋楼里,冬暖夏凉,天不愁地不怕过太平日子。哪里还会受什么连长排长欺压"可知,福音堂洋人和委员、橘子在各地价格的不同,结合“好,委任状一来,我就走马上任。民国以来,有的官从局长改督办,有的官从督办改局长,有人说,这就是革命!夭夭你说这可像革命”可知,革命等;人们对待未知变革的态度:结合“那么我们的牛,我们的羊?我们的鸡和鸭子?我知道,它们都不愿意去那个生地方。路又不熟习,还听人说长年水是黄浑浑的,不见底,不见边,好宽一道河。满满,你说,鱼在浑水里怎么看得见路,不是乱撞?地方不熟习我就有点怕。"怕什么?一到那里自然会熟习的。当真到那里去,就不用养牛养猪了。”“我赌咒也不去。我不高兴去。"你不去那可不成!说好了大家去,连家中小花子狗也得去,你一个人不能住下来的。”“唉,世界上有多少东西,都是无用的。许多东西,譬如你问它为什么活下来,它照规矩是不理会你的。它就这么活下来了!这事信不信由你"可知,有隐约的恐慌,也有顺其自然的接受。

9.有人认为本文的主体部分是人物对话,可以直接用作剧本台词。你认为可行吗?(6分)

【答案】不可行(1)剧本的人物语言强调高度个性化、富于动作性和丰富的潜台词。

(2)本文的人物对话虽能突出人物个性,但缺乏矛盾冲突,全文表现出散文化的特征,不适宜用作剧本台词。(不可行+理由,1分;第一点3分,第二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剧本的人物语言强调高度个性化、富于动作性和丰富的潜台词。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富于动作性,动作语言也叫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丰富的潜台词,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结合“满满,我叫了你半天你怎么老不理我?"我还以为河边扇把鸟雀儿叫!你怎不上青溪坪赶场?我以为你早走了。”“早走了?爹不让我去。我说:‘不让我去我要哭的!’爹爹说:‘你要哭,好,一个人到河坎边去哭,好哭个尽兴。’我就到河边来了。"真哭够了吗?”“蒸的不够煮的够;为什么我要哭,我说来玩的"可知,夭夭故意曲解的回答,体现了少女的活泼与机敏,本文的人物对话虽能突出人物个性,但缺乏矛盾冲突;小说语言诗意灵动,又加入了湘西特色的方言,如“全都把你”等,使作品在诗意美中又透露出乡土风味。全文表现出散文化的特征,不适宜用作剧本台词。

10.BDG11.B12.D

13.(8分)

(1)我正好在堂中读书,我的妻子说:“只要有你在,就不会让人突然有家园毁坏的悲伤了。"

(2)当时正是芍药花盛开的时候,我的妻子准备了美酒来慰劳我。我说:“恐怕会有遗憾吧?”

14.(3分)

①均环境幽雅而闲静。②均屡经灾祸而不毁。③均破损并得到修缮。④均寄托对亡妻思念。

(每点1分,任意答出三点得满分)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因为我喜爱读书,那些旧时的书香人家的零散的书籍,(她)就找邻里去寻找,于是购置的书籍大约有几千卷。“以余好书故"为因果分句的原因,应该停顿。“家有零落篇牍”需停顿,“辄令里媪访求"意思完整,应停顿。

故选BDG。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之一词多义的能力。

两个“但”均为“只、只是"的意思。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能力。

“一直居住在县城中”分析错误,后文有“居久之不去"。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句:①适:正好、恰好。②读书堂中: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在堂中读书。③顿:突然、立刻。④黍离之悲:原指国破家亡的悲伤,这里引申为家园毁坏的悲伤。每点1分,意对即可。

(2)句:①具:准备、置办。②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③得无……耶:表推测,恐怕……吧。④恨:遗憾。每点1分,意对即可。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涉及的重要问题的归纳概括能力。

①均环境幽雅而闲静:世美堂居室环境幽静美好,可以避开尘世的喧嚣打扰;项脊轩兰桂竹木丛生,庭阶寂寂,环境优美。②均屡经灾祸而不毁:世美堂一日之内经倭寇多次掠夺,而没被毁坏;项脊轩共遭受四次火灾,都没被焚毁。③均破损并得到修缮:作者清明祭扫时把世美堂损坏的地方修葺好;作者卧病无聊之时也使人重新修葺了项脊轩。④均寄托对亡妻思念:项脊轩和世美堂中先后留下作者与两任妻子的美好回忆,为纪念亡妻,作者补录了《项脊轩志》,撰写了《世美堂后记》。

参考译文:

我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宋朝丞相魏公的后代。他们家从大名府搬迁到宛丘,后来又迁徙到了余姚。在元朝至顺年间,他们家出了一位在平江做官的人,又因为他们家居住在昆山的南戴。王翁他老人家性情豪爽洒脱,奇异不凡,与吏部左侍郎叶盛、大理寺卿章格,都是当时德高望重的人,他们相互之间交情很好,并结成儿女亲家。到成化初年,(王致谦)在安亭江边建了上百间房子,厅堂十分宏伟宽敞,极尽幽雅的情趣,又在匾上题了“世美”二字。四明的杨守阯太史为它写作了《世美堂记》。

嘉靖中期,王翁的曾孙因为拖欠官府的税金要把世美堂卖给别人。我正好在堂中读书,我的妻子说:“只要有你在,就不会让人突然有家园毁坏的悲伤了。"我听了这话,本来觉得很伤感,然而我自己也很喜欢那里环境的幽静、美好,可以避开尘世的喧嚣打扰。于是,我想借钱来还给那个买主(买下世美堂),钱不够,就每年典押借贷;过了五六年,才还完那些钱。我对于家中的账务,从来没有计算、核查过。我的妻子也从来不把情况告诉我,只是叫僮奴们去开垦荒地,年头大旱,只有我家的地获得丰收。每当稻子成熟,(我的妻子)先把它们酿成酒给我的父母品尝,自己才敢尝。当大小麦丰收了的时候,(我的妻子)先把它们做成美味的酱给公婆,自己才敢用它做菜。祖宗的祭祀、宾客的接待、子女的婚嫁、亲友间的礼尚往来,(她)没有做得不周到的,孤苦无依的姐妹大都前来依附我,四方往来的读书人没有不照顾住和吃的。有时候遇到不顺心的忧愁事,(她)最后都默默接受没有怨言。因为我喜爱读书,那些旧时的书香人家的零散的书籍,(她)就找邻里去寻找,于是购置的书籍大约有几千卷。

庚戌年,我会试落榜离开京城,走路走了十天才到家。当时正是芍药花盛开的时候,我的妻子准备了美酒来慰劳我。我说:“恐怕会有遗憾吧?”她说:“正好能像庞德公一样抛弃功名,携带妻儿入鹿门山采药隐居,有什么好遗憾的呢?"长沙的张文隐去世的时候,我悲伤地痛哭,我的妻子也潸然泪下,说道:“这个世上再也没有了解你的人了!但是张公是有负于你的啊!”辛亥年五月末,我的妻子去世了,是在张文隐去世后的第二年。

又过了三年,倭奴侵犯我国边境,在一天之中多次经过掠夺,然而世美堂却没有毁坏,堂里的书也没有损毁。然而我就居住在县城,一年才去一两次而已。辛酉年的清明节,我带着儿子和儿媳前来祭扫,留下来把损坏的地方加以修葺,长住在这里没有离开。一天,我的父亲闲坐在厅堂里,悲痛地对我说:“房子还在,人却已经不在了,我想起了你媳妇啊!"我退下后对此感到十分哀伤,于是将这些记录下来,写了这篇《世美堂后记》。

15.C16.①上片追忆南郑前线的军旅生活,拉弓搭箭,呼鹰截虎,笔走龙蛇,才气超然,表现出词人的激昂自信,充满慷慨豪情。②下片写在成都的所见所感,“何事又作南来”三句,抒发了不得不离开抗金前线的无奈;“闻歌"两句,表达了词人对朝廷消极抗战态度的失望,对时人只顾眼前享乐现状的痛心,情感深沉。③结尾“君记取”三句,直抒胸臆,收束全篇,表达了词人“不信由天”,要靠自己的力量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使得全词感情格调再次昂扬。(一点2分,结合词内容分析)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酣畅淋离地痛斥入侵者”错,此处表现词人才气超然,并没有提及“痛斥入侵者"。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上片追忆南郑前线的军旅生活,拉弓搭箭,呼鹰截虎,笔走龙蛇,才气超然,格调激昂,感情豪迈。上片写的都是在南郑从军时的生活。同时他又想到晚归野帐,悲笳声里,雪花乱舞,兴酣落笔,写下了龙蛇飞动的字幅和气壮河山的诗篇,作者不断涌动的激情令其兴致大发,豪迈之感也就变成了笔下的淋漓沈雄,表现出词人的激昂自信,充满慷慨豪情。

②下片写在成都的所见所感,在繁华的成都,药市灯山,百花如锦,有人在那里沉醉。可是,在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里,在词人的心眼里,锦城歌管,只能换来樽前的流涕了。“何事又作南来”一问,蕴藏着多少悲愤在内!可见,词人面对这些所谓的城市文明不禁更是心酸。这里的人们都已忘记了故土还在异族手里,往日的雄壮战场场面已被面前的一切所取代。“何事又作南来"三句,抒发了作者不得不离开抗金前线的无奈;“闻歌”两句,表达了词人对朝廷消极抗战态度的失望,对时人只顾眼前享乐现状的痛心,情感深沉。

③结尾“君记取"三句,直抒胸臆,收束全篇。作者对时人只顾眼前享乐现状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作者并不只是埋头于悲愤之中,而是作出了坚定的回答:“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陆游心中犹存着重上抗金前线,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君记取,封侯事在”,心中的爱国之志涌现在了读者面前。这里表明了词人的意志,并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消沉,而是更坚定了,表达了词人“不信由天”,要靠自己的力量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使得全词感情格调再次昂扬。

17.【答案】(1)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3)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

(4)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6)东犬西吠(一空1分)

18.①流连忘返(恋恋不舍)②小心翼翼(小心谨慎)③义无反顾(义不容辞)(一空1分)

19.示例:《再别康桥》告诉我们在追寻人生意义过程中应持的态度,现代人有了自由,但(但是)自由带给我们的不是任性而为,而是更重的责任。(一处1分)

20.①原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把“坎坷经历"比作“波涛”,把“苦难生活"比作“海洋”,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经历的坎坷和生活的苦难,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②改句没有运用修辞,没有生动的描绘,内容简单,只是叙述寻找的地方所在。(第一点2分,第二点1分)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由“但"还是要离开”可知诗人舍不得离开康桥,可填“流连忘返(恋恋不舍)"。流连忘返:留恋美好的景色或事物,舍不得离去。恋恋不舍: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②由“充满敬畏之心”可知对生命过程的选择要慎重、小心,可填“小心翼翼(小心谨慎)"。小心翼翼:形容恭敬小心,一点不敢疏忽懈怠。小心谨慎: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③由“没有丝毫犹豫”可知,对于选择和放弃都要坚定、勇敢,可填“义无反顾(义不容辞)"。义无反顾:道义上只能勇往直前,不容徘徊退缩。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许推辞。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三处语病:

①成分残缺,在“过程”后面添加“中";

②不合逻辑,前后句子是转折关系,应将“而且”改为“但(但是)";

③语序不当,将“我们带给自由”改为“自由带给我们"。

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效果的能力。

①“寻找的地方在坎坷经历的波涛中,在苦难生活的海洋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本体是“坎坷经历”,喻体是“波涛”;本体是“苦难生活”,喻体是“海洋”。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经历的坎坷和生活的苦难,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②改句“寻找的地方在经历中,在生活中"没有运用修辞,没有生动的描绘,内容简单,“在经历中,在生活中”只是叙述寻找的地方所在。

①转化为(形成)页岩油;②没有形成页岩油储层;③所含油的量较少(一空1分)

22.示例:页岩油储量丰富,发展前景好,/开采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因而受到重视。(一点1分)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根据“页岩油主要来源于生物残骸的降解和转化"可知,这些生物残骸“沉积在水底,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和温度作用”最终转化为页岩油,可填“转化为(形成)页岩油"。

②根据“随着地质作用的不断进行,页岩油在地层中不断累积,从而形成页岩油储层,这才具有开采价值”可知,页岩油储层才具有开采价值,如果没有形成页岩油储层,是不具有开采价值的,可填“没有形成页岩油储层"。

③页岩油的含油饱和度较低,是指单位体积的页岩油中的含油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