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4年新省中考统考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模拟卷(长沙专用)第五模拟(解析版)(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姓名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一、积累与运用(19分)1.(本题2分)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锦障(zhàng)
陷阱(xiàn)
不屑置辦
如坐针毡B.迷惘(wǎng)
熏陶(tāo)
沧海一栗
伤痕累累C.干瘪(biě)
戏谑(nuè)
天翻地复
望眼欲川D.嘶哑(sī)
黝黑(yǒu)
断壁残垣
无缘无故【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不屑置辦——不屑置辩;B.熏陶(tāo)——táo,沧海一栗——沧海一粟;C.戏谑(nuè)——xuè,天翻地复——天翻地覆;故选D。2.(本题2分)思媛读完《经典小说选》后写下读后感,下面是节选文段,其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遇见一篇经典,是一种幸运。一气呵成地读完,是一种享受。余味悠然地思索,是一种力量。经典作品往往蕴藏着千钧之力,它能让我们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每一次阅读都是一场精神洗礼。这力量背后有作者对真实生活本质的蜗行摸索,还有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如坐针毡地创作打磨。让我们阅读经典,致敬大师。A.一气呵成 B.千钧之力 C.蜗行 D.如坐针毡【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A.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紧凑连贯。也比喻做事紧凑、不间断。这里指读经典要不间断地读完,不能停顿,符合语境;B.千钧之力: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经典作品蕴含着无限的力量和魅力,符合语境;C.蜗行:比喻行动迟缓。摸索生活的本质是缓慢的,符合语境;D.如坐针毡:形容心神不宁,坐立不安。几十年如一日地创作需要耐心,不是坐立不安,不符合语境;故选D。3.(本题2分)下列选项中,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三年前的秋天,满怀憧憬的你带着好奇走进校园,如今的你早已习惯青一生活的美轮美奂。②不曾想“当时只道是寻常”,而今不得不和这一切告别。③也许,你现在就开始怀念课堂上的全神贯注、操场上的生龙活虎、课余时的欢声笑语……这段镌刻着青春的时光,像是一首歌,将从前的瞬间变成永久的留恋,让人不忍说再见。④朝阳一般的少年啊,请带着时光赋予你的自信和勇气,坚持理想,不忘师恩,乘着希望之翼,飞向更高更远更广阔的世界,飞出母校,向阳而生!A.在语言表述中,要注意语病,文段中画线句子①表述恰当,用词准确,句意明确。B.画线句子②存在语病,语病错误是“不得不”,应删掉“不得不”三字。C.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画线句子③的顿号和省略号的用法是正确的。D.第④句满怀着母校对每一位青一学子最诚挚的祝愿,语序合理,情感真挚。【答案】C【详解】本题阿考查基础知识运用的能力。A.“美轮美奂”常用来形容建筑物高大美丽。句中形容生活,用错对象;B.依据“不曾想‘当时只道是寻常’,而今不得不和这一切告别”可知,“不得不”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或强调意味,不能删除;D.语序不当,应改为“飞出母校,飞向更高更远更广阔的世界”;故选C。4.(本题2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此外,水果受到画家的青睐,跟绘画中不包含进食的动作这种情形是相关的。②水果之所以受到画家的喜爱,可能是因为它们的外观。③在18世纪,人们会将水果放在碗里或者餐桌等家具上和厨房以外的地方,用来装饰房间。④梨、草莓和橙子等水果有着鲜艳、稳定的外形,常被用作装饰品和雕刻品。⑤人们不会用卷心菜、胡萝卜、鸡蛋、火腿、牛肉干或其他不容易腐烂的食物作装饰品。A.③⑤②④① B.②④③⑤① C.②④⑤③① D.③⑤②①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衔接与排序。②句提及“水果之所以受到画家的喜爱,可能是因为它们的外观。”,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因为它为接下来的描述提供了背景和原因。接着,④句具体描述了某些水果的外观特点,即“梨、草莓和橙子等水果有着鲜艳、稳定的外形”,这与②句中的“它们的外观”相呼应。然后,我们看到③句描述了在18世纪,人们如何使用水果来装饰房间。这进一步扩展了水果除了食用以外的用途,也暗示了它们因为外观而受到喜爱的另一个原因。紧接着,⑤句通过对比,说明了人们不会使用其他某些食物作为装饰品,这进一步强化了水果作为装饰品的特殊性。最后,①句提到水果受到画家青睐与绘画中不包含进食动作有关,这为整个话题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和补充信息。正确语序应该是:②④③⑤①;故选B。5.(本题2分)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B.“词”称为“诗余”,又称“长短句”。《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C.在词典中,“敝”的含义之一是“谦辞,用于称跟自己有关的事物”。据此可推,“敝处”的词义是“谦称自己的房屋、住所”。D.“冠”是古代贵族所戴帽子的总称。古时男子十八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表示年已十八。【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D.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后人常用“冠”表示年已二十,表示成年;而非“表示十八”;表述有误;故选D。6.(本题4分)古诗文默写回顾学过的诗文,诗人们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身影浮现于眼前。在《行路难》(其一)中,李白通过“①,”表现了突破前路障碍,到达理想彼岸的一种自信;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通过“③,④”表现了居安思危、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和理想。【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济、沧、忧”等字词容易写错。(本题5分)某班正在举办“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一起参与。7.(2分)【搜集素材】在撰写“自强不息”主题演讲稿时,下列素材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历史典故:祖逖闻鸡起舞B.名言警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C.诗词名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D.当代楷模:作家史铁生虽双腿瘫痪,但仍乐观坚强地坚持文学创作。【材料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个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自己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材料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奋斗了16年。他曾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到小说发表。8.(3分)【探究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上面两则材料的探究结果。【答案】7.C8.人生需要争取和奋斗。【解析】7.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A.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符合“自强不息”的主题;B.出自《周易》中的乾卦《象传》,意思是: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事,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符合“自强不息”的主题;C.出自唐代孟郊的《登科后》,意思是:迎着浩荡春风,从容得意地纵马奔驰,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完长安似锦的繁华。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诗人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与“自强不息”的主题无关;D.史铁生他虽然双腿瘫痪,却靠着写作,靠着不屈的意志,重新在精神的世界里“站”了起来。符合“自强不息”的主题;故选C。8.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结合【材料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材料二】“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可知,两则材料都强调了争取和奋斗的重要性,据此概括:人生(生活、工作)需要争取和奋斗。二、(本题45分)阅读与鉴赏。(一)(本题17分)古诗文阅读。(本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①,戏作小词以送之辛弃疾晚岁躬耕不怨贫,支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②以上人。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③郎在,未抵柴桑④陌上尘。【注释】①去手:离手。②羲皇: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帝王,即伏羲氏,曾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活动。③王谢:指六朝时代的豪门贵族。语出:刘禹锡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④柴桑: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是陶渊明的家乡,也是他晚年归耕之处。9.(2分)下面对词作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鹧鸪天”是词牌名,从题目可以看出,词人辛弃疾读陶渊明诗入迷,以至于爱不释手,借词遣怀。B.词作的上阕主要描写陶渊明辞官归来的晚年生活,展现了他躬耕田亩,接近乡邻的生活状态。C.“晋宋之间事”指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即东晋末年、刘宋初年之间的战乱不断,南北分裂的事情。D.此词表达了对陶渊明的称赞,又巧妙映照了自己身世之感,表达了想要立即追随陶渊明躬耕田野的愿望。10.(4分)此词是颂陶之作,既赞其诗品,又颂其人品。词中哪个词是对陶渊明诗歌与为人的高度概括?词的最后两句“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是如何赞颂陶渊明的?请简要分析。【答案】9.D10.“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运用了对比、用典(化用诗句)的手法,引用了六朝时代豪门贵族的典故,将陶渊明与王谢子弟进行对比,以此突出陶渊明的高洁、脱俗(淡泊名利、不慕名利)。【解析】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D.有误。词中虽赞美了陶渊明“晚岁躬耕不怨贫”的品格,但并未直接表达词人辛弃疾想要立即追随其躬耕的意愿。词中更多的是借陶渊明的生活状态映照词人自身的身世之感,而非直接表达追随的行动愿望。故选D。10.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辛弃疾的这首词,不仅是对陶渊明诗歌的颂扬,更是对其高尚人格的深深敬仰。词中“清真”一词,是对陶渊明诗歌与为人最为贴切的概括。“清”字描绘了陶渊明诗歌的清新自然,无矫揉造作之态;“真”字则揭示了其为人真诚不伪,坦诚直率的品格。词的最后两句“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将六朝时期显赫一时的王谢贵族子弟与陶渊明进行了鲜明对比。这里的“王谢诸郎”代指那些出身名门、养尊处优的贵族子弟,而“柴桑陌上尘”则象征着陶渊明在家乡辛勤耕作的尘土。词人通过这一对比,不仅凸显了陶渊明淡泊名利、不慕虚荣的高尚品质,更是借以讽刺那些徒有虚名而无实际作为的贵族子弟。这种对比手法,使得对陶渊明的赞颂更为深刻有力,也体现了词人自身对于名利场的疏离和对于真挚生活的向往。综上所述,这首词通过精准的词句选择和巧妙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展现了陶渊明诗歌与为人的双重魅力,也体现了词人辛弃疾对于高尚人格和真挚生活的深深追求。(本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①杜牧,字牧之,善属文。大和二年,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②是时,刘从谏①守泽潞,何进滔②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③,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③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会昌中,黠戛斯④破回鹘,回鹘种落溃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遂取之,以为:“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⑤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德裕善之。④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甘等不及也。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卒,年五十。(节选自《新唐书·杜牧传》,有删改)【注释】①刘从谏:唐朝中后期藩镇将领。②何进滔:唐朝少数民族藩镇将领。③钜(jù)封剧镇:指封藩王以重要属地。④黠戛斯:唐代西北民族。⑤重马:母马。11.(2分)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何进滔据魏博”中的“据”本义是“倚靠着”,引申为“依靠,凭借”“根据”“占据”等义,在此处取“依靠”之意。B.“德裕善之”中的“善”与“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中的“善”意思不相同。C.“牧亦以疏直”中的“以”与“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中的“以”意思相同。D.古人以“孟”“仲”“季”来表示季节排序,可以推测“仲夏”指的是夏季的最后一个月。12.(2分)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B.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C.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D.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13.(3分)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少与李甘、李中敏、宋祁善,其通古今,甘等不及也。14.(4分)“士”是中国古代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和群体,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杜牧是否称得上“士”。【链接材料】真正的“士”,不仅文武双全,而且心忧家国、持正不阿。【答案】11.B12.A13.(杜牧)年轻时与李甘、李中敏、宋邧交好,他通晓古今,李甘等人比不上他。14.杜牧是真正的“士”。杜牧文武双全:他能诗善文,高中进士,可见其文采出众;回鹘大败,他看准时机,劝说李德裕在回鹘兵弱马瘦之时发动突袭,足见其武略出众。杜牧心忧家国,持正不阿:刘从谏、何进滔等藩镇将领骄横跋扈,不遵循国家法度,他心忧家国,直言敢谏,作《罪言》表明自己对藩镇问题的独到见解,并对朝廷错误的处理措施提出质疑;杜牧性格刚直,有奇特的气节,不做谨小慎微的事,敢议论国家大政方针,因为正直坦率,当时没有谁帮助他。【解析】11.本题考文言词语的意思。A.“何进滔据魏博”中“据”的意思为占据;C.“牧亦以疏直”中的“以”意思为因为,“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意思为表目的,来,因此它们的意思不同;D.“仲夏”指夏季的第二个月;故选B。1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的意思是:这都是国家大计,(杜牧)嫌怪自己不在其位却发表言论,实在有罪,所以写了《罪言》。“皆国家大事”表达完整意思,后断开;“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前为因,后为果,其间应当断开。因此正确的断句为: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故选A。13.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我们在的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少:年轻;善:交好;通:通晓;善:善于;不及:比不上。1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结合第①段“善属文。大和二年,第进士”可知杜牧擅长诗文,并于大和二年,高中进士,可见其文采出众;结合第③段“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回鹘种落溃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遂取之”可知,会昌年间,黠戛斯打败回鹘军,回鹘族部落溃退进大漠南部。杜牧劝说李德裕不如马上攻取,可见其富有军事才干;由此可知,杜牧能文能武。结合第②段“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可知杜牧看到刘从谏、何进滔等藩镇将领骄横跋扈,不遵循国家法度,直言敢谏,对朝廷错误的处理措施提出质疑,可见他心系国家,忠君爱国;结合第④段“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可知杜牧性格刚直,为人正直,行为坦荡,敢议论国家大政方针。杜牧符合链接材料中“ 文武双全、心忧家国、持正不阿”的特点,因此杜牧是“士”。【点睛】参考译文:杜牧,字牧之,善于写文章。大和二年,考中进士,又选中贤良方正科。这时候,刘从谏镇守泽潞,何进滔占据魏博,非常骄纵傲慢,不遵守国家法律。杜牧追究责怪长庆年间以来朝廷的处置策略,又失去崤山以东地区。巨大重要的封镇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地方,藩王不能世袭,朝廷不能轻率任命,这都是国家大计,(杜牧)嫌怪自己不在其位却发表言论,实在有罪,所以写了《罪言》。宰相李德裕一向认为他是奇才。会昌年间,黠戛斯打败回鹘军,回鹘族部落溃退进大漠南部。杜牧劝说李德裕不如马上攻取,认为:“两汉进攻匈奴,常在秋冬两季,而秋冬时节匈奴兵力强盛,母马没有怀胎哺乳,与匈奴交战,所以败多胜少。现在如果在盛夏征调幽州并州的精锐骑兵和酒泉的士兵,出其不意,可一举全歼!”李德裕认为这策略很好。杜牧性格刚直,有奇特的气节,不做谨小慎微的事,敢议论国家大计方针,剖析利害关系特别切中要害。年轻时与李甘、李中敏、宋邧交好,他通晓古今,善于决断成败,李甘等人比不上他。杜牧因为正直坦率,当时没有谁帮助他。50岁的时候去世。(二)、非文学作品阅读(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所谓“浅阅读”,重点和新奇不在于阅读,而在于“浅”。②陶潜有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见东晋时的陶渊明便是浅阅读的推崇者。因此,浅阅读并非是快节奏现代生活的产物,但不得不承认,随着生活的不断“提速”,浅阅读也逐渐流行开来,成为一股时尚新潮流。③浅阅读是一种带有功利性的阅读。④所谓“阅读”便是知识的输入,浅阅读并不是把重点放在“输入”,反而更看重知识的产出。诸葛亮识天文懂地理,夜能观星,又通音律,这样一个奇才定然喜好读书,涉猎广泛。而诸葛亮的阅读便是浅阅读,凡文者,观其大略即可。读书,不正是为了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吗?浅阅读,正是让读者抓住书中大意,取其精华,化为己用。而人们所怀念的深层次阅读则不完全是一种阅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境界。能深阅读的人,往往并不在乎得到的知识能有多少产出。他们反而是在享受读书本身,将灵魂从物质中剥离,与书页融为一体,以谋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带有不同目的之人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各取所需,无可厚非。只要清楚何时选择何种适当的阅读方式即可。(摘编自网文《漫谈浅阅读》)【材料二】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总理的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新时代的我们更应当牢记这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民族与国家的未来而奋斗。②书是久旱后的甘霖,滋润干涸的心田。或许年少的我们会被世事困扰,在人群中会迷失方向,忘记初衷。但是在书里我们会找到曾经的自己,继而从跌倒的地方爬起,勇往直前。③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心灵的家园,是理想的归宿。读《楚辞》,在屈原的笔下明白爱国的意义,爱国是一种情怀,爱国让我们的心连在一起,爱国是心底的情意,是千百万人心的共鸣。读《东坡传》,在苏轼的诗文里明白旷达乐观是一种胸怀;读诸子百家,领略到的是古人的智慧,明白的是永恒的真理……④少年强则国强,读书是少年成长的知识源泉,读书是一种境界,读书是一种生活的享受,在指尖翻过的书页间遇见不一样的真理那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情。读书改变自己,读书亦可改变世界,不论是属于自己的小小世界,还是浩渺的大千世界。少年,从今天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摘编自梁东《最是书香能致远》)【材料三】①不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苦涩,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香浓。同是一杯咖啡,为什么会有两种体会呢?吾曰:心境不同。②读书亦是如此。不爱读书的人,如同不会品咖啡的人,读书时,只知其苦,不知其乐。爱读书的人,如同会品咖啡的人,读书时,能够品出书的韵味,能够进入乐之境界。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读书的乐之境界呢?③首先,要忘记苦境。当今的学生,大都说读书苦。固然,考试与升学的压力,扼杀了学生们读书的兴趣,不过,一些学生们不会从读书中找到乐趣和价值,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古人读书,大多摇头晃脑,乐此不疲;今人读书,大多愁眉苦脸,见书生厌。古今之人读书时的心境为何会有如此的差异?不可否认的原因之一,就是当今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无法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久而久之,看到书就心烦气躁。我认为,这不是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这批新新人类的心境出了问题。④心不静,则难成事。不是读书苦,而是我们无法抑制那颗动荡不安的心。当今丰富多彩的生活,早已俘虏了不少同学的心。读书与娱乐相比,读书当然是苦的。此外,读书之悲苦,是因为我们太强调功利性。林语堂先生曾说过:“读书的本旨湮没于求名利之心中,可悲。”读书本是无功利的,带着功利之心读书,读书还会有趣吗?还是林语堂先生说得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看来,快乐读书的前提,就是安顿好那颗动荡不安的心。(摘编自运城日报《用心去阅读》)15.(2分)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浅阅读”的内涵。B.材料二以周恩来的名言为切入,引出中心论点“青少年要多阅读多读书”。C.材料三开篇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说明不同的心境会影响读书的感受。D.材料一中,作者认为浅阅读是一种带有功利性的阅读,是不恰当的阅读方式。16.(4分)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第④段的论证思路。【答案】15.D16.首先阐述浅阅读的含义,再通过举诸葛亮的例子,论证浅阅读是让读者抓住书中大意,取其精华,化为己用的观点;然后阐述深阅读的含义和作用;最后总结全段,指出不同的阅读方式,各取所需,无可厚非,只要清楚何时选择何种适当的阅读方式即可。【解析】15.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D.结合材料一第④段“带有不同目的之人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各取所需,无可厚非。只要清楚何时选择何种适当的阅读方式即可”可知,“是不恰当的阅读方式”错误,故选D。16.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思路的能力。答题技巧:先点出论点;然后答出论据或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最后使用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来组织答题语言。本题首先要理清结构层次:首先,“所谓‘阅读’便是知识的输入,浅阅读并不是把重点放在‘输入’,反而更看重知识的产出”阐述浅阅读的含义;然后,“诸葛亮识天文懂地理,夜能观星,又通音律,这样一个奇才定然喜好读书,涉猎广泛。而诸葛亮的阅读便是浅阅读,凡文者,观其大略即可。读书,不正是为了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吗?浅阅读,正是让读者抓住书中大意,取其精华,化为己用”通过举诸葛亮的例子,论证浅阅读是让读者抓住书中大意,取其精华,化为己用的观点;然后,“而人们所怀念的深层次阅读则不完全是一种阅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境界。能深阅读的人,往往并不在乎得到的知识能有多少产出。他们反而是在享受读书本身,将灵魂从物质中剥离,与书页融为一体,以谋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阐述深阅读的含义和作用;最后,“因此,带有不同目的之人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各取所需,无可厚非。只要清楚何时选择何种适当的阅读方式即可”总结全段,指出不同的阅读方式,各取所需,无可厚非,只要清楚何时选择何种适当的阅读方式即可。(三)、文学作品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岁月很长,不必慌张沈嘉柯①十年前,我家门口有一间很小很小的宠物店。我带着小狗去打疫苗的时候,跟那对夫妻闲聊。原来他们都是云南的一所兽医专科学校毕业的,这对小情侣恋爱结婚,然后在城市一角开店。②来到大城市的最初几年,特别辛苦,有时候,我晚归,路过他们的店,看见他们忙碌到夜里。③再后来,城市里的居民,生活条件不断变好,养宠物的人多起来。他们的生意终于好起来了。这个时候,旁边新开了一家皇家宠物医院。出于好奇心,我去这家新店参观了一下。坐诊的动物医生更加厉害,我看见墙壁上写着简介,中国农业大学的相关专业硕士生。隐隐约约,我开始为那对夫妻的店忧心。④不过,时间证明,我多虑了。⑤新店的工作时间,从上午十点到下午六点。远远没有那对夫妻守着自己的宠物医院勤勉。⑥三年前,皇家宠物医院关门大吉。小区附近,就数那对夫妻的宠物医院最大,开始招聘员工,变成特别高大上的宠物医院。⑦我认识的一位设计师,从前在本城开一间小小的店,一年又一年过去,再见面的时候,他说在给一个老板设计私人艺术馆,他特别重视这个项目,因为等待了很久,做了很多基础装修的活儿,终于接到了可以发挥艺术特长的单子。⑧他毕业于美术学院,为了养活自己,先求生存,开店赚钱,他的梦想,是能够做体现美学风格的作品。⑨我的一个很熟的朋友,他的母亲年过六十,从前一直自娱自乐,画着花鸟鱼虫。不知不觉,有一天老太太开始开班,教授其他人绘画。慕名而来的人多起来,老太太上了新闻报道,画作送到日本的艺术协会参与交流活动。⑩但是老太太仍然亲力亲为地教授学员,有一次我在聚会上遇到,她正咳嗽,耐心跟学画的人讲着笔法和用色。弟子们也越来越多。⑪我在和朋友,以及他的母亲一起吃饭的时候,听着他母亲的谈吐,和从前退休老太太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了。⑫他的母亲说,真的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今天的样子。虽然忙碌,虽然辛苦,她还是很快乐的。因为,最初她只是出于爱好,拜师学习,慢慢地画了二三十年,她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画家。⑬这些在我的生活中真实的人,他们生平的际遇,特别令我感慨,岁月很长,不必慌张。⑭仅仅是时间本身,就会把那些凑热闹的人淘洗而去。⑮急功近利的,会飞快消逝。留下来的,总是那些守到最后的。⑯开宠物医院的小夫妻,等待了十几年的设计师,晚年发光的画家老太太,他们的人生,越来越走向丰富繁盛。岁月也教会了我们,懂得了欣赏那些久久用功和水到渠成。(《意林》2019.23)17.(4分)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人物经历一对夫妻开宠物店医院→勤勉工作,生意好起来→①设计师开店赚钱→②→③老太太自娱自乐画花鸟鱼虫→开班→④18.(4分)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有一次我在聚会上遇到,她正咳嗽,耐心跟学画的人讲着笔法和用色。弟子们也越来越多。19.(2分)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夫妻的宠物医院生意终于好起来,是因为养宠物的人多起来。B.文章对于几个人的刻画,没有太多的笔墨着力于细节,但是读来仍生动,有吸引力,这得益于作者自然却又入神的叙述。C.开宠物店的夫妻,设计师,老太太都是勤勉努力的,没有直接引用其语言展开描写,但人物形象跃然于纸上。D.文章结尾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起到了升华与点题的作用。E.文章关于小夫妻、设计师、画家老太太的三个故事是并列的关系,可以调整顺序。20.(4分)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链接材料】屈原在家中读书,冬日里火盆烧得很旺盛,屋子里非常暖和,不一会儿屈原就感觉昏昏欲睡。于是,屈原带着书本只身来到山里,找到一处背风的山洞,开始读书。这样坚持了三年,终于把《诗经》读懂读透了。这也为后来他开创楚辞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1)试分析文章标题的深层次含义。(2)读了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或感悟。【答案】17.①店面变大并开始招聘员工②做基础装修的活③接到可以发挥艺术特长的单子④上新闻报道,画作送到日本的艺术协会参与交流活动18.采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老太太身体不适还在教授学员绘画,体现了老太太对于绘画的热爱以及对教授工作的认真,透露了老太太成为一个真正画家的原因。19.AE20.(1)示例:时光是一条长河,不要恐慌,不要急于求成,须从容面对暂时的失利,执着追求自己的目标。(2)示例:文章中,开宠物店的夫妻、设计师、老太太长时间执着从容地坚持着自己的追求,最终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回报;链接材料中,屈原放弃优厚的生活条件,坚持熟读《诗经》,从民谣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最终成为伟大诗人。启示或感悟:人的追求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实现,要沉着执着,朝自己的目标努力,终会有所成就。【解析】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一空,结合⑥段“三年前,皇家宠物医院关门大吉。小区附近,就数那对夫妻的宠物医院最大,开始招聘员工,变成特别高大上的宠物医院”概括可得:店面变大并开始招聘员工;二三空,结合⑦段“我认识的一位设计师,从前在本城开一间小小的店,一年又一年过去,再见面的时候,他说在给一个老板设计私人艺术馆,他特别重视这个项目,因为等待了很久,做了很多基础装修的活儿,终于接到了可以发挥艺术特长的单子”概括可得:做基础装修的活,接到可以发挥艺术特长的单子;四空,结合⑨段“慕名而来的人多起来,老太太上了新闻报道,画作送到日本的艺术协会参与交流活动”概括可得:上新闻报道,画作送到日本的艺术协会参与交流活动。18.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注意从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结合“咳嗽”“耐心”可知,这句话为人物动作和神态描写,细致写出老太太身体不适还在教授学员绘画的情景,表现出老太太对绘画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对绘画讲授工作的认真和专注,从而揭示老太太成为一个真正画家的原因。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A.有误,结合⑤段“新店的工作时间,从上午十点到下午六点。远远没有那对夫妻守着自己的宠物医院勤勉”可知,小夫妻的宠物医院生意终于好起来,是因为夫妻二人工作勤勉;E.有误,结合⑯段“开宠物医院的小夫妻,等待了十几年的设计师,晚年发光的画家老太太,他们的人生,越来越走向丰富繁盛”可知,三个故事是递进关系,按时间由短到长的顺序组织材料,因此顺序不能调整;故选AE。20.(1)本题考查标题理解。结合⑯段“开宠物医院的小夫妻,等待了十几年的设计师,晚年发光的画家老太太,他们的人生,越来越走向丰富繁盛。岁月也教会了我们,懂得了欣赏那些久久用功和水到渠成”等内容可知,标题“岁月很长,不必慌张”可理解为: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要从容面对,不条不紊做好每一件小事,坚持不懈追寻自己的目标和理想。(2)本题考查感悟启示。选文讲述开宠物医院的小夫妻,等待了十几年的设计师,晚年发光的画家老太太他们为追求自己的理想,默默耕耘,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努力前行,最终实现理想。结合【链接材料】“屈原在家中读书,冬日里火盆烧得很旺盛,屋子里非常暖和,不一会儿屈原就感觉昏昏欲睡。于是,屈原带着书本只身来到山里,找到一处背风的山洞,开始读书。这样坚持了三年,终于把《诗经》读懂读透了。这也为后来他开创楚辞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可知,屈原放弃优渥的家庭环境,独自去深山坚持三年诵读《诗经》,最终为他开创楚辞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这启示我们:实现梦想并非一朝一夕,要拥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为之不懈奋斗的勇气,坚持下去终将会有收获。(四)、名著阅读(共8分)阅读下面《儒林外史》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片段一】出了场,仍旧住在行里。金有余同那几个客人还不曾买完了货。直到发榜那日,巍然中了。众人各各欢喜,一齐回到汶上县,拜县父母、学师,典史拿晚生帖子上门来贺。汶上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相与的也来认相与,忙了个把月。申祥甫听见这事,在薛家集敛了分子,买了四只鸡,五十个蛋和些炒米、欢团之类,亲自上县来贺喜。【片段二】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提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片段三】学道道:“是了,本道也在周老师门下。因出京之时,老师吩咐来查你卷子。不想暗中摸索,你已经取在第一。似这少年才俊,不枉了老师一番栽培,此后用心读书,颇可上进。”荀玫跪下谢了。候众人阅过卷,鼓吹送了出去,学道退堂掩门。21.(2分)以下关于《儒林外史》内容的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A.片段一写的是严贡生中举后回乡的热闹景象。汶上县的人都来与他认亲,并非都出自真心,更多是想要巴结讨好他。B.片段二中的人物是范进,被吹捧为能作“天地间之至文”,竟连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是谁都不知道,就是这样一个无知之徒,一旦中举,立刻成为众人艳羡的对象,集名利于一身。C.阅读《儒林外史》时,我们可以适当关联前后情节。片段三的“周老师”指周进,他中举后做了广东学道,因看到年老贫穷的范进心生同情,给了范进进学机会,后范进也升为学道。D.读小说除了关注人物、情节,也要关注艺术手法。读《儒林外史》,我们要学会欣赏其讽刺手法。从以上片段可以看出吴敬梓非常善于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白描揭露其虚伪,以示讽刺。22.(6分)《儒林外史》通过众多人物形象,对科举时代的社会生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请根据文段,并联系全书总结吴敬梓塑造的小说人物所处的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答案】21.A22.世态炎凉,群众趋炎附势、嫌贫爱富;官场黑暗,官员相互勾结、官官相护;读书人执着于科举,为之发狂发痴。【解析】2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A.错误。根据片段一“出了场,仍旧住在行里。金有余同那几个客人还不曾买完了货。直到发榜那日,巍然中了”可知,写的是周进中举后回乡的热闹景象,而非“严贡生”。故选A。2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①根据片段一中周进中举后“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相与的也来认相与”和片段二中范进中举后“众邻拿鸡蛋、白酒、米、鸡”的情况与他们中举前无人问津、屡遭嘲讽的现状比较,可见世态炎凉、趋炎附势的大众心态。②根据片段三中“因出京之时,老师吩咐来查你卷子。不想暗中摸索,你已经取在第一”范进任山东学道不忘周进拜托之事,可见封建社会相互勾结、官官相护的黑暗现实。③从片段二中“噫!好!我中了!”“他这疯了,如何是好?”范进中举后发疯以及书中周进看考场撞号板的行为,可见当时读书人执着于科举,为之发狂发痴的社会现实。写作(共56分)23.(本题6分)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家长陪娃写作业的各种段子频出。“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要辅导孩子写作业”……一句句吐槽戳中了家长们的痛处,激起了共鸣。有人把陪娃写作业列入影响健康的“高危职业”,有人陪娃陪出了“新高度”,“顺便”拿下了教师资格证……面对这些,有人说家长就当“甩手掌柜”吧,也有人提出不支持家长过度参与,甚至充当老师的角色,小郡和小麓所在班级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小郡:“家长的过度参与会让孩子产生很大的依赖性,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小麓:“有时还会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形成误导。”小郡:“是的,只要小孩形成反正爸爸妈妈会帮我把作业写完的思想,便不利于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小麓:“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培养毫无责任心的学生,家长的过度干预,让孩子的责任意识也会有很大的退步。”但也有人说:“孩子写作业,家长要当一个陪伴者,要注重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如何学习,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尽可能让孩子独立完成,而不能放任不管。”你对于家长过度陪娃写作业的看法是什么?请上述对话,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要求:态度明确,观点鲜明,论述有条理,字数不少于150字。【答案】示例:我认为家长过度陪娃写作业的做法是不好的。首先,家长过度参与会让孩子产生很大依赖性,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其次,有时会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形成误导,小孩容易形成反正爸爸妈妈会帮我把作业写完的思想,不利于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后,过度陪伴会让孩子无法明晰责任,不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家长的过度干预,会让孩子责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