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山东省历史下册暑假练习试卷及答案_第1页
初三山东省历史下册暑假练习试卷及答案_第2页
初三山东省历史下册暑假练习试卷及答案_第3页
初三山东省历史下册暑假练习试卷及答案_第4页
初三山东省历史下册暑假练习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山东省历史下册暑假练习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D.戊戌变法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造纸术B.指南针C.印刷术D.望远镜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的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望远镜不属于这一范畴。明朝时期,哪位皇帝废除了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A.朱元璋B.朱棣C.朱瞻基D.朱由检答案:A解析: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提倡民主与科学B.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C.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D.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答案:C解析: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但不是其主要内容。下列关于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措施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B.康熙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C.乾隆帝设立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D.清朝前期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包括册封班禅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等答案:B解析:大小和卓叛乱是乾隆帝时期平定的,而不是康熙帝。康熙帝时期主要是平定了三藩之乱和收复了台湾。二、多选题(每题4分)以下哪些事件发生在清朝前期,对加强中央集权有重要作用?(多选)A.设立军机处B.实行科举制度C.设立驻藏大臣D.推行“摊丁入亩”答案:A,C解析:设立军机处是雍正时期为了加强皇权而设立的中央机构,使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立驻藏大臣是清朝前期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措施。科举制度虽在清朝继续实行,但并非清朝前期特有且主要目的是选拔官员,非直接加强中央集权;而“摊丁入亩”是清朝前期的一项赋税制度改革,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与加强中央集权无直接关联。下列哪些历史人物与“郑和下西洋”有关?(多选)A.郑成功B.戚继光C.郑和D.忽必烈答案:C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对“郑和下西洋”历史事件的了解。郑和是明朝时期的著名航海家,他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郑成功是明末清初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与郑和下西洋无关;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与海上航行无直接联系;忽必烈是元朝的建立者,时间上与郑和下西洋不符。但根据题目给出的选项,只有C项正确,但由于是多选题形式,这里假设是考察相关知识点的广泛性,实际答案仅C项符合。下列哪些因素促进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多选)A.手工业的发展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海外贸易的扩大D.重农抑商政策的加强答案:A,B,C解析: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商品种类增多,质量提高,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方便了商品的交换和流通;海外贸易的扩大,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使得中国商品能够远销海外,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重农抑商政策虽然在封建社会长期存在,但在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其限制作用逐渐减弱,并未成为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下列关于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多选)A.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B.小说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C.儒家思想受到严重冲击D.西方科学文化开始传入中国答案:A,B,D解析: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他们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一些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同时,小说作为市民文学的主要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均成书于这一时期;此外,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殖民者的东来,西方科学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明清时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并未受到严重冲击。下列哪些属于明清时期的文化遗产?(多选)A.故宫B.长城C.颐和园D.圆明园答案:A,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明清时期文化遗产的识别。故宫(紫禁城)是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建造的皇宫,现为故宫博物院,是明清两代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长城虽然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明朝是最后一个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朝代,因此长城也被视为明清时期的文化遗产之一。颐和园主要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而圆明园虽然在清朝达到鼎盛,但后遭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遗址,故不直接属于明清时期的“文化遗产”。因此,正确答案为A、B。三、判断题(每题3分)题目:唐朝时期,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答案:√题目: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史称“文景之治”。()答案:×(应为“康乾盛世”)题目: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答案:√题目: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答案:×(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未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题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答案:×(应为“封建帝制”而非“封建制度”)题目: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答案:√题目: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了这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答案:×(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但并非领导者)题目: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答案:√题目: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答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但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上)

10.题目: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答案:×(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四、填空题(每题3分)题目:19世纪末,面对列强的瓜分狂潮,为挽救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了______变法运动。答案:戊戌题目: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______的开始。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题目: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即______。答案:长征题目:1953年底,______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案:三大改造题目:20世纪90年代初,为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对外开放,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形成了以浦东为龙头的______开放新格局。答案: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五、问答题(每题5分)题目:简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名称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答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东汉蔡伦改进后成为现代意义上的造纸术。它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降低了书写成本,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印刷术:隋唐时期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大大加快了书籍的复制和传播速度,推动了教育和文化的普及,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指南针:战国时期已出现司南,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指南针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为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的导航工具,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火药:唐朝时期炼丹家发明火药,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形态,推动了军事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采矿、冶金等工业的进步。题目:请描述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路线以及这次航海活动的历史意义。答案:主要目的: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同时也包含寻找建文帝的踪迹、获取奇珍异宝等次要目的。路线:郑和的船队从江苏太仓的刘家港出发,到达东南亚地区,然后穿越印度洋,远航至非洲东海岸,最远到达莫桑比克海峡附近。途中访问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东南亚各国、西亚以至非洲东岸。历史意义: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还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此外,郑和的航海活动还推动了地理发现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题目:简述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原因,并分析其影响。答案:主要内容: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主要表现为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和海外交往。政府规定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并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也实行严格限制;同时,还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长期居住。实施原因: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主要是出于维护封建统治和防范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考虑。清朝统治者认为中国物产丰富、无需外求,同时担心海外贸易会加剧国内社会矛盾并引发西方列强的侵略。影响: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朝的统治稳定,但也严重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交流。它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同时,也限制了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认识,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题目:简述戊戌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失败的原因。答案:背景:戊戌变法的背景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同时也促使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此外,维新思想的传播和维新派的推动也为戊戌变法的发生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政治力量。主要内容: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改革。政治上主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