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4-6报任安书(节选)活页规范 粤教版必修5_第1页
高中语文 4-6报任安书(节选)活页规范 粤教版必修5_第2页
高中语文 4-6报任安书(节选)活页规范 粤教版必修5_第3页
高中语文 4-6报任安书(节选)活页规范 粤教版必修5_第4页
高中语文 4-6报任安书(节选)活页规范 粤教版必修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报任安书(节选)(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4分)A.攘(rǎnɡ)土壤吵嚷曩者B.捶(chuí)边陲铁棰箠楚C.强(qiǎnɡ)强迫强词夺理强人所难D.阖(hé)弹劾干涸隔阂解析“曩”读nǎnɡ。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A.曩者辱赐书曩:从前,过去。恨私心有所不尽恨:痛惜。B.虽万被戮虽:即使。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C.若望仆不相师望:希望。究天人之际究:追究。D.思垂空文以自见垂:使……流传。曼辞以自饰曼:美。解析C项,望:怨恨,抱怨。究:推究。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4分)A.eq\b\lc\{\rc\(\a\vs4\al\co1(若望仆不相师,古之学者必有师))B.eq\b\lc\{\rc\(\a\vs4\al\co1(入之甚寒,问其深,推贤进士为务))C.eq\b\lc\{\rc\(\a\vs4\al\co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常以身翼蔽沛公))D.eq\b\lc\{\rc\(\a\vs4\al\co1(其次不辱身,春风又绿江南岸))解析A项前一个“师”,名词作动词;后一个“师”为名词,属一般用法。B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C项均为名词作状语。D项均为使动用法。答案A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4分)A.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B.素所自树立使然也C.意气勤勤恳恳D.死日然后是非乃定解析A项古义:两个词,“夫”为发语词。今义: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B项古义:立身处世。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C项古义:情意。今义:①意志和气概,②志趣和性格,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答案D5.对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4分)eq\b\lc\\rc\(\a\vs4\al\co1(①重为乡党所笑,②然此可为智者道))eq\b\lc\\rc\(\a\vs4\al\co1(③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④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于”字也相同。B.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于”字不同。C.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于”字相同。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于”字也不同。解析①“为”是介词,被。②“为”是介词,对。③“于”是介词,对。④“于”是介词,在。答案D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6~8题。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6.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5分)A.重为乡党所笑B.为十表,本纪十二C.我为鱼肉,何辞为D.不足为外人道也解析D项中的“为”和例句相同,作介词,译为“对,向”。A项介词,“被”。B项动词,“写”。C项句末语气词,“呢”。答案D7.对上面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上面文字记叙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B.介绍了《史记》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记事件的历史时期和创作风格。C.能够体现其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内涵的句子是“就极刑而无愠色”D.表明自己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之作。解析介绍了《史记》的体例以及编写此书的目的。答案B8.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稽其成败兴坏之纪。(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考查它们的成功、失败、振兴和衰败的规律。(2)我果真能写成此书,一定把它藏到名山中,传给能理解它的后人,以至广泛传布于各大城市,那么我就抵偿了以前所受的屈辱,即使被杀一万次,难道还有什么可悔恨的吗!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世民,高祖次子也。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节下士。时天下已乱,盗贼起,知隋必亡,乃推财养士,结纳豪杰。长孙顺德、刘弘基等,皆因事亡命,匿之。又与晋阳令刘文静尤善,文静坐李密事系狱,太宗夜就狱中见之,与图大事。时百姓避贼多入城,城中几万人,文静为令久,知其豪杰,因共部署。计已定,乃因裴寂告高祖。高祖初不许,已而许之。高祖已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封敦煌郡公。唐兵西,将至霍邑,会天久雨,粮且尽,高祖谋欲还兵太原。太宗谏曰义师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阳号令天下今还守一城是为贼尔高祖不纳。太宗哭于军门,高祖惊,召问之,对曰:“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尔。”高祖寤,曰:“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时左军已先返,即与陇西公建成分追之。夜半,太宗失道入山谷,弃其马,步而及其兵,与俱还。高祖乃将而前,迟明至霍邑。宋老生不出,太宗从数骑傅其城,举鞭指麾,若将围之者。老生怒,出,背城阵。高祖率建成居其东,太宗及柴绍居其南。老生兵薄东阵,建成坠马,老生乘之,高祖军却。太宗自南原驰下坂,分兵断其军为二,而出其阵后,老生兵败走,遂斩之。进次泾阳,击胡贼刘鹞子,破之。刘武周据并州,高祖惧,诏诸将弃河东以守关中。太宗以为不可弃,得兵三万而破贼。军士皆饥,太宗不食者二日,行至浩州乃得食,而金刚将尉迟敬德、寻相等皆来降。刘武周惧,奔于突厥,其将杨伏念举并州降。赞曰: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终,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叹息于斯焉。(选自《新唐书·本纪第二·太宗》,有删节)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文静坐李密事系狱坐:因……犯罪。B太宗.从数骑傅其城,举鞭指麾从:跟从。C.进次泾阳,击胡贼刘鹞子次:驻扎。D.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致:达到。解析这里的“从”是使动用法,“使……跟从”。《鸿门宴》有: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答案B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4分)A.太宗夜就狱中见之,与图大事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B.会天久雨,粮且尽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C.乃因裴寂告高祖因击沛公于坐D.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解析C项“因”,前句为介词,“由”,后句是介词,“趁机”;A项均为介词,“同”,注意前句“与”后省略“之”;B项均为副词,“将要”;D项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答案C11.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选项中与“由汉以来未之有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恐年岁之不吾与也C.蚓无爪牙之利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解析题干中的句子为宾语前置句,即“由汉以来未有之也”;A为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句读,不解惑”;B为宾语前置句,即“恐年岁之不与吾”;C为定语后置句,即“蚓无利之爪牙”;D为宾语前置句,即“背负青天而莫夭阏之者。答案C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太宗善于审时度势,结交豪杰。在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都因事逃命的时候,太宗把他们藏起来;同晋阳县令刘文静特别友好,曾经晚上到狱中探望。B.唐兵向西征战,要到霍邑时,天气不好,下了很久的雨,高祖准备回太原。经太宗多次劝谏,使高祖省悟,采取补救措施,终于攻下霍邑。C.在攻击宋老生的时候,太宗和柴绍在南面。宋老生的部队靠近东边高祖的部队,迫使高祖的部队后退。太宗从南边冲下山坡,分兵将对方的军队冲成两段,同时袭击敌人的阵后,使宋老生兵败逃走。D.高祖害怕刘武周等,下诏由河东退守关中。太宗认为不能丢弃河东,他与部队两天没有吃东西,忍受饥饿,仍坚持行军作战,最终使刘武周逃到突厥。解析“他与部队忍受饥饿,两天没有吃东西”不合文意。原文为“军士皆饥,太宗不食者二日”,并不是部队两天没吃东西。答案D13.断句和翻译。(9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太宗谏曰义师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阳号令天下今还守一城是为贼尔高祖不纳(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①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终,盛哉,太宗之烈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太宗谏曰/义师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阳/号令天下/今还守一城/是为贼尔/高祖不纳(2)①当初主张起事的是你,现在也由你决定成败。②玄宗、宪宗都不能坚持到最后,太宗的功业真伟大啊!【参考译文】李世民,是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太宗为人聪明英武,胸有大志,并能降低身份,对人谦卑,尊重读书人。当时,天下已乱,盗贼四起,他断定隋朝一定会灭亡,于是拿出钱财供养士人,结交英雄。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都因犯事逃命,太宗藏匿他们。又同晋阳令刘文静特别友好,文静因李密的事情被关押在监狱中,太宗晚上到狱中看望他,同他商讨大事。当时百姓为躲避贼人大多入城居住,城中有几万人,文静担任县令的时间长,了解各个英雄,就一起安排部署。计谋已经确定,就由裴寂告诉高祖。高祖开始不答应,不久后同意起事。高祖已经起兵,任命太宗为右领军大都督,封号为敦煌郡公。唐兵向西,将要到达霍邑,正赶上天下了很长时间的雨,粮食将要用完,高祖计划,想要回兵到太原。太宗进谏说:仁义之师是为天下而起的,应该直接攻进咸阳,命令全国,如果回去守住一座城池,这是乱贼的表现啊。高祖不采纳太宗的意见。太宗在军门上大哭,高祖惊异,叫来问他,太宗回答说:“回去军众就会马上解散,可是敌人在后面趁机追击,死亡在顷刻之间,因此悲伤而哭。”高祖省悟,说:“当初主张起事的是你,现在也由你决定成败。”当时左军已经率先返回,太宗马上同陇西公李建成分头追。夜半,太宗迷失道路进入山谷中,扔掉马匹,步行而赶上左军,同左军一起回驻地。高祖于是率领军队前进,清晨到达霍邑。霍邑守将宋老生不出战,太宗带领几名骑兵靠近城墙,举着鞭子发号施令,作出像要围城的样子。老生发怒,出城,背城列阵。高祖率建成在宋老生阵地的左边,太宗和柴绍在他的南边。宋老生的军队靠近东边的阵地,建成落马,宋老生趁机攻击,高祖军后退。太宗从南边飞驰下坡,分兵把宋老生的军队截断成两部分,并从他的阵地后面出击,宋老生的部队败落逃跑,于是杀了宋老生。进兵驻扎在泾阳,攻击胡贼刘鹞子,打败了他。刘武周占据并州,高祖担心,下令各位将领舍弃黄河以东地区而守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