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高考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阅读课内外教考衔接材料一:李广有孙陵,为(担任)侍中,善(擅长)骑射。帝以为(认为)有广之风(风范),使(之)教射(于)酒泉、张掖(省略句)以(目的连词,来)备(防备)胡(句式: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及(等到)贰师(即汉代贰师将军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故名)击匈奴,陵叩头(也称为磕头,是一种传统的礼节,主要表现在伏身跪拜,以头叩地。这种行为在古代被视为一种极为郑重的礼节,体现了对尊长、神灵或皇权的敬重)自请曰:“臣所将(率领)屯(驻扎)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句式:“……者,……也”,判断句)。愿(希望)得(能够)自当(掌管,带领)一队,到兰于山(山名,在今蒙古国)南以(目的连词,来)分单于兵,毋(不)令专乡(同“向”,这里指针对)贰师军。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进入,到)单于庭(边疆少数民族所辖地区)。”上壮【意动用法,以.....为壮,认为……豪壮,与《苏武传》“单于壮(意动用法,认为……豪壮)其节”用法同】而许(答应)之。陵至浚稽山(山名,约在今蒙古国土拉河),与单于相值(相遇),骑可(大约)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拼搏战斗)攻之,虏(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一般可译为“敌人”,此处指匈奴单于的军队)还(退还)走(逃跑)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陵军步斗(步行作战)(于)树木间(句式:状语后置句),复(又)杀数千人。陵居(处于,可译为“在”)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箭)如雨下(落下)。士卒多死,不得行(前进)。陵曰:“无面目(脸面)报(报告,答复)陛下!”遂(于是,就)降。上怒甚(很),群臣皆罪(归罪于,怪罪)陵。上以(之)问太史令(官职名,春秋时掌管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司马迁,迁盛言(极力申说):“陵事(侍奉)亲(父母)(省略介词“以”)孝,与(结交,交往)士信(讲信用),常奋不顾身(奋勇前进,不顾及生命)以徇(顺从,服从)国家之急(名词作形容词,紧急的事),其素(向来)所畜积(此处指所蕴藏的品德)也,有国士(国中才干杰出的人)之风。且(况且)陵提(带领)步卒不满(足,够)五千,深蹂[róu](踏入)戎马之地,抑(抵抗)数万之师。身虽(虽然)陷败,然(但)其所摧败(摧毁,击败)亦足暴(显露)于天下(句式:状语后置句)。彼(他)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死,宜(大概)欲得当(形容词作动词,适当的机会)以报(报答)汉也。”上以迁为(把……当做)诬罔(欺骗,诬陷毁谤),下(使动用法,使……下狱,惩罚,判决)迁腐刑(破坏人体生殖器官与机能的酷刑)。久之(语助词,无实义),上悔(意动用法,,以……为悔事,感到后悔)陵无救(派救兵)。上遣(公孙)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还,因(于是)曰:“捕得生口(活着的人,这里指俘虏),言李陵教单于为兵(训练士兵)以备(防备)汉军。”上于是(因此)族(名词作动词,灭族)陵家。既而(不久)闻之,乃(是)汉将降匈奴者李绪(句式:定语后置句),非陵也(句式:“……也”,判断句)。陵使人刺杀绪,大阏氏[yānzhī](匈奴单于之正妻的称号)欲杀陵,单于匿(藏匿)之(于)北方。大阏氏死,乃(才)还。单于以(把)女妻(名词作动词,嫁给……做妻子)陵,立为右校王(即右贤王,官名,汉时匈奴置,为匈奴贵族封号),与卫律皆贵(社会地位高,可译为“尊贵”)用事(当权)。卫律常在单于左右(身边);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入王庭商议)。(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带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辗转作战)九日。(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1.为侍中,担任侍中。侍中是古代职官名。秦始置,两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2.善骑射,擅长骑马射术。3.以为有广之风,以为,认为;风,风范。4.使教,使之教的省略。5.自请,主动请求。6.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屯边,戍边屯田,所屯边,是所字结构,名词性短语,戍边屯田的军队。荆楚,荆楚一词可以指代湖北和湖南两个省份,也可以泛指楚地。楚地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方,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荆指湖北,楚指湖南,两者合称为荆楚。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湖北和湖南这两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奇材,有杰出才能的人,才能与众不同的人。剑客,指精于剑术的人。7.愿得自当一队,愿,希望;得,能够;自当,自己率领。
8.分单于兵,分,分散单于的兵力。9.专乡,集中兵力对付。乡,用作动词,读xiàng。通“向”,面对着。10.涉单于庭,到单于的牙帐所在地。11.上壮而许之,壮,认为他勇敢,称赞并答应他。12.相值,相遇。13.骑可三万围陵军,可,大约。14.搏战,拼搏作战。15.还走,退走。16.步斗,一边走一边打。17.居谷中,居,处于。18.虏在山上,虏,指敌人。19.罪陵,认为李陵有罪。
20.上以问,以之问的省略。21.盛言,极力陈述。22.事亲,侍奉父母。23.与士信,与人交往有信用。24.奋不顾身,成语,振奋有为不顾自己。25.徇国家之急,徇,为……而舍身。为国家的困难而舍身。26.其素所畜积也,判断句,这是他平素培养的品质。素,平素,平常。积蓄,动词,积存,所积蓄,名词性短语,指人蕴蓄的思想、情感、品质等内在东西。27.国士之风,成语,国家杰出人才的风度。28.提步卒,提,率领。29.戎马之地,成语,军事要害之地。深蹂,深入。30.抑数万之师,抑,抑制,牵制。31.陷败,遭遇失败。32.暴于天下,暴,同曝,显示。李陵所击败敌人的功劳也足够可以彰显于天下了。言外之意,即使投降,也可免罪。33.彼之不死,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他不去死(的原因)。34.宜欲得当以报汉也,宜,应该;得当,找机会。35.上以迁为诬罔,诬罔,欺骗。皇上认为司马迁是欺骗。36.下迁腐刑,下,下令。腐刑,古代五大酷刑之一,男子阉割,女子幽闭的刑罚。皇上下令让司马迁遭受腐刑。37.久之,过来一段时间。38.无救,没有救援。没有给李陵救援。39.因曰,因,就。40.生口,活口,俘虏。41.为兵,训练军队。42.族陵家,灭族李陵一家。43.既而,不久。44.乃,原来是。45.大阏氏,匈奴单于正妃的封号,等同中原皇帝的皇后~阏氏,原为女性妆扮用的胭脂古称。后意义扩展为汉朝的公主、还有匈奴皇后号,史书中常称“阏氏”为“有阏氏”。46.匿之北方,把他藏在北方。47.乃还,乃,才。
48.以女妻陵,妻,动词,把女儿嫁给……49.皆贵用事,贵,地位尊贵;用事,掌权。第五层:李陵投降匈奴后事,被重用,与汉战材料一的内容要点如下:1.李陵善骑射,教射备胡。(交代事件背景)2.自请分单于兵,愿提步兵五千涉单于庭。(强调自愿、步兵,为失败伏笔)3.值单于,首战惊敌,被围困,力战不敌,降胡。(骑可三万,召八万骑等,牵制分兵的目的达到;杀数千人,复杀数千人等,力战有功;)4.上怒,群臣罪陵。5.司马迁辩解:孝,信,国士(高度评价其为人);所摧败足以暴于天下(有大功);降胡是得当以报汉(开拓罪责)。6.上下迁腐刑。(迁怒于人)7.上悔,派人迎李陵未果;情报错误,族李陵家。8.单于重用李陵:匿李陵北方;以女妻之,立王;议大事;使李陵将追汉兵。(彻底降胡)译文:李广有一个孙子叫做李陵,担任侍中职位,擅长骑马射箭。汉武帝认为他有李广的风范,便派他到酒泉、张掖教习士兵射箭,来防备匈奴(的侵犯)。等到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时,李陵叩头自己请求说:“我所率领的驻扎边疆的士兵,都是荆楚一带的勇士、奇才和剑客。(我)希望能够亲自带领一队,到兰于山南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要让匈奴专门针对贰师将军的部队。我希望能以少击多,率领五千步兵进入单于的驻地。”汉武帝认为李陵勇气可嘉,便答应了他的请求。李陵率军到达浚稽山时,与单于的军队相遇,大约有三万骑兵包围了李陵的军队。李陵拼搏战斗,攻打单于,单于的军队败退逃跑上山,汉军追击,杀敌数千人。单于大为震惊,召集了八万多骑兵进攻李陵。李陵的军队在树林间与敌人步行作战,又杀敌数千。李陵驻军在山谷中,敌人在山上,从四面射箭,箭如同雨点一样落下。汉军士兵死伤惨重,不能够继续前进(战斗)。李陵说:“我没有脸面回去向陛下报告!”于是投降了。汉武帝(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愤怒,群臣都怪罪李陵。汉武帝用这件事询问太史令司马迁,司马迁极力(为李陵)申说道:“李陵侍奉父母孝顺,结交士人讲信用,常常为国家解决危难而奋不顾身,他平时所蕴藏的美德,有国中才干杰出士人的风范。况且李陵带领不到五千步兵,深入匈奴战乱之地,抵抗数万敌军进攻。他虽然身陷重围而战败,但他挫败敌人的战绩也足以在天下显露扬名。他之所以不死,大概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来报效汉朝。”汉武帝认为司马迁虚构事实欺骗朝廷,把司马迁投入监狱处以腐刑。过了很久,汉武帝后悔没有派兵援救李陵。汉武帝派公孙敖深入匈奴境内迎接李陵,公孙敖无功而返,于是(谎称)道:“捕获到俘虏,(他们)说李陵教导单于训练士兵来防备汉军。”汉武帝因此下令将李陵灭族。后来(汉武帝)又听说,(教单于布兵防备汉军的)是汉朝降将李绪,而不是李陵。李陵派人刺杀李绪,大阏氏想要杀李陵,单于把他藏匿在北方。大阏氏死后,(李陵)才回来。单于把女儿嫁给李陵,立他为右校王,与卫律都地位尊贵且当权。卫律常在单于身边;李陵在外,有大事才入王庭商议。(征和三年)三月,(汉武帝)派李广利带领七万人从五原出兵(攻打匈奴)。匈奴派大将与李陵带领三万多骑兵追击汉军,(双方)辗转作战九天。内容要点:第一层:武帝赞赏李陵,李陵自请出兵。第二层:李陵力战而降第三层: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而获腐刑第四层:李陵遭灭族教考衔接1为(担任)侍中与《登泰山记》“道皆砌石为(是)磴”不同,与《琵琶行》“因为(作,创作)长句”不同,与《劝学》中“水为(凝结,变成)之”不同2善(擅长)骑射与《五石之瓠》“宋人有善(擅长)为不龟手之药者”同,与《鸿门宴》“素善(交好)留侯张良”、“不如因善(好好地)遇之”不同,与《庖丁解牛》“嘻,善(好)哉”“善(‘缮’,揩拭)刀而藏之”不同,与《归去来兮辞》“善(羡慕)万物之得时”不同3帝以为有广之风(风范)与《谏逐客书》“移风(风气)易俗”不同,与《侍坐》“风(动词,吹风)乎舞雩”不同4及(等到)贰师击匈奴与《登泰山记》“及(到)既上”同,与《离骚》“及(趁着)行迷之未远”不同,与《氓》“及(和)尔偕老”不同,与《师说》“其贤不及(比得上,赶得上)孔子”不同,与《齐桓晋文之事》“今恩足以及(推及,推广)禽兽”不同,与《苏武传》“及(连同)卫律所将降者”不同5臣所将(率领)屯边者与《苏武传》“及卫律所将(率领,带领)降者”同与《伶官传序》“世言晋王之将(将要)终也”不同,与《孔雀东南飞》“好自相扶将(用于动词后,没有实际意义)”不同6愿得(能够)自当一队与《项脊轩志》“轩凡四遭火,得(得以,能够)不焚”同与《种树郭橐驼传》“吾问养树,得(得到,获得)养人术”不同与《促织》“得无(‘得无…耶\乎’构成固定短语,表反问,‘莫非’)教我猎虫所耶?”不同与《促织》“既而得(捕获)其尸于井”不同与《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具备)”不同与《孟子·告子上》“所识穷乏者得(同‘德’,恩惠,感恩)我欤”不同与《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收获,心得)”不同与《赤壁赋》“耳得(看到)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不同与《六国论》“此言得(合适,正确)之”不同与《石壕吏》“犹得(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备晨炊”不同7愿得自当(掌管,带领)一队与《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主持、掌握)神器之重”同与《琵琶行》“曲终收拨当(对着)心画”、《蜀道难》“西当(正对着)太白有鸟道”不同与《促织》“惴惴恐不当(适合,恰当)意”不同与《促织》“当(在)其为里正、受扑责时”不同与《鸿门宴》“料大王士卒足以当(对等,比得上)项王乎”不同与《过秦论》“当(同‘倘’,如果)与秦相较”不同与《兼爱》“当(同‘尝’,尝试)察乱何自起?”不同与《苏武传》“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不同与《苏武传》“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判处)死”不同与《陈情表》“当(承担)侍东宫”不同与《陈情表》“臣生当(应当,应该)陨首,死当结草”不同与《石钟山记》“有大石当(面对)中流”不同与《蜀道难》“一夫当(把守)关,万夫莫开”不同与《种树郭橐驼传》“名我固当(适当,恰当)”不同8毋令专乡(同‘向’,这里指针对)贰师军与《过秦论》“非及乡时(‘向’,先前)之士也”同与《鱼我所欲也》“乡(‘向’,从前)为身死而不受”同9上壮而许(答应)之与《孔雀东南飞》“会不相从许(答应)”同与《齐桓晋文之事》“则王许(认可)之乎”不同与“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被动,被允许)”不同与《烛之武退秦师》“许(承许,许诺)君焦、瑕”不同与《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头”不同与《大铁椎传》“不知何许(处所,地方)人”不同与《促织》“引之长丈许(表示大约的数量,译为‘多’)”不同10陵事(侍奉)亲孝与《齐桓晋文之事》“必使仰足以事(侍奉)父母”同与《屈原列传》“竭忠尽智以事(侍奉)其君”同与《论语》“迩之事(侍奉)父”同与《苏武传》“臣事(侍奉)君,犹子事父也”同与《答司马谏议疏》“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名词活用作动词,办)事”不同与《过秦论》“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战事,战争)”不同与《论语》“请事(实践,从事)斯(这)语矣”不同与《苏武传》“又因(趁机)厚币用事(当权)者臣靳尚”不同与《伶官传序》“岂非人事(人的作为)”不同11其素(向来)所畜积也与《苏武传》“素(一向)与副张胜相知”同与《苏武传》“单于闻陵与子卿素(一向)厚”同与《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白色的布)”同与《鸿门宴》“素(向来,一向)善留侯张良”同12上于是族(名词作动词,灭族)陵家与《师说》“士大夫之族(类)”不同与《阿房宫赋》“族(动词,灭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不同与《庖丁解牛》“族(众)庖月更刀”不同材料二:李陵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降也,罪较著(显著)而不可掩。如谓其孤军支(抵抗)虏而无援,则以(带领)步卒五千(定语后置)出塞(边关),陵自炫(夸耀)其(自己的)勇,而非武帝命(命令)之不获(得到)辞(推辞)也(句式:“……也”,判断句)。陵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族(被灭族)也,则嫁(转嫁)其祸于(给)李绪;迨(等到)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带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推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制约,控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犹“岂”,难道。伊,语中助词,无义)无可信之人?令(假设语气词,可译为“假若,如果”)陵有两袒之心(指有两面讨好的心思),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托付)(之)以重兵(句式:状语后置句),使(之)深入(汉境)而与汉将相持(对峙)乎(省略句)!迁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为(替)陵文(掩饰)过(过错)若(像)不及(赶得上),而抑(又)称道(称赞)李广于不绝,以(来)奖(称赞,夸奖)其世业【世代功绩,联系教材“震六世之余烈(功绩,功业)”】。为(担任)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献出生命)以战,虽(即使)欲浣涤[huàndí](洗刷)其污,而已(然而已经)缁[zī](形容词作动词,染黑)之素(白色的绢)不可复(恢复)白。大节(节操,气节)丧(丧失),则余无可浣(洗涤,此处可译为“洗刷”)也。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报答)汉”,愧(愧对)苏武而为(为,替)之辞(名词作动词,找借口,找理由)也。其背逆(背叛)也,固(本来)非迁之所得(能够)而文(掩饰)焉者也(句式:“……者也”,判断句)。(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译文:李陵投降(匈奴),他的罪行显著且不可掩盖。如果说他是因为孤军深入抵挡匈奴而得不到援助,那么带领五千步兵出边关,是李陵炫耀自己的勇敢,并非汉武帝命令他(这样)而他不能够推辞。李陵被灭族,(他)就把祸患转嫁给李绪;等到这件事之后,李广利征讨匈奴时,李陵带领三万多骑兵追击汉军,辗转作战九天,也要把罪名推委到李绪身上吗?如果说李陵是受到单于的控制,不得不追击汉军辗转作战,那么匈奴难道没有值得信赖的人吗?假若李陵有两面讨好的心思,单于又怎么能信任他并托付给他重兵,让他深入汉境与汉军相对峙呢?司马迁替李陵掩饰起罪过来不遗余力,又极力称赞李广,来表彰他的世代功绩。作为将领投降敌人,投降后又为敌人拼死不惜献出生命(与汉军)作战,即使他想洗刷自己的污点,(可是)已经染黑的白绢是不能再恢复洁白的。大的气节已经丧失,那么其余的(罪过)也就无法洗刷了。李陵说“想得到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室”,是愧对苏武而给这件事找借口。他的叛逆罪行,本来就不是司马迁能够掩饰得了的。材料二的内容要点1.提出观点,李陵之降,罪著不能掩。2.逐一反驳:李陵之败,是自炫其勇;李陵之族,无可委罪;李陵深受单于信任重用,毋庸置疑。3.得出结论:司马迁的辩解是为李陵文过以彰其世业,李陵降敌是大节丧失,李陵报汉是内心羞愧的借口,李陵的悖逆是任何人都不能掩盖的。
教考衔接1如曰陵受单于之制(制约,控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与《谏逐客书》“南取汉中,包九夷,制(控制)鄢、郢”同与《项脊轩志》“其制(形制,规制)稍异于前”不同与《谏逐客书》“此非所以跨海内、制(遏制)诸侯之术也”不同与《齐桓晋文之事》“是故明君制(规定)民之产”不同与《离骚》“制(裁制)芰荷以为(用……做)衣兮”不同2令(假设语气词,可译为“假若,如果”)陵有两袒之心与《种树郭橐驼传》“见长人者好烦其令(命令,政令)”不同与《鸿门宴》“令(使,让)将军与臣有郤”不同与《孔雀东南飞》“便言多令(美好)才”不同3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托付)以重兵与《庖丁解牛》“如土委(散落,卸落)地”不同与《过秦论》“委(交给)命下吏”不同与《屈原列传“厚币(丰厚的礼物)委(呈献)质事楚”不同与《归去来兮辞》“曷不委(顺从)心任去留”不同4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推辞)也与《琵琶行》“莫辞(拒绝,推辞)更坐弹一曲”同与《孔雀东南飞》“念与世间辞(告别,离别),千万不复全”不同2024高考新课标II卷文言文阅读课内外教考衔接材料一:文侯(指魏文侯)受(接受,此处译为“受教”)(于)子夏(孔子弟子,名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孔门七十二贤”和“孔门十哲”之一)经艺(六经与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六艺,指中国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与此同,经指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古称解释经文的著作为传),客(名词意动用法,把……作为客人,用客礼对待)段干木(战国初魏国名士),过(经过,路过)其(代词,他的,代指段干木)闾(里巷),未尝不轼(动词,扶轼。扶轼礼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乘车礼仪,主要涉及用手扶住车前的横木以示敬意)也。秦尝欲伐(征伐)魏,或(有人)曰:“魏君贤人是(助词,用于前置宾语之后,作提宾的标志)礼(动词,礼待)(句式:宾语前置句,联系成语“唯利是图”),国人称(称赞)仁,上下和合(和睦同心),未可图(图谋)也。”文侯由此得(获得)誉(赞誉)于(在)诸侯(句式:状语后置句)。(节选自《史记·魏世家》)1.经艺,儒家经书的统称。古称六经为“六艺”,亦指儒学。2.子夏,卜(bǔ)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汉族,中国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一说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受,接受。魏文侯跟随子夏学习儒学。3.客,以礼相待,礼遇,客遇。4.闾,古代二十五户人家为一闾,这里指大门。过其闾,就是经过段干木的大门。5.轼,车前横木,乘车必立正,有所敬,则抚轼。这里是动词,凭轼致敬。未尝不,未曾不。6.魏君贤人是礼,宾语前置句式,“是”的提前宾语的标志,如“唯利是图”,礼,动词,礼遇。魏君礼遇贤人。7.国人,住在国城之内的人,与“野人”(居国城之郊野的人)相对。8.和合,和睦同心。9.图,图谋,对付。10.得誉,获得名声。译文:魏文侯师从子夏学习儒家经艺,用客礼对待段干木,经过段干木的里巷时,没有哪次不凭轼致敬的。秦国曾经想讨伐魏国,有人说:“魏君礼待贤人,魏国人都称赞他仁德,全国上下和睦同心,不是可以图谋的。”魏文侯因为这个原因在诸侯中得到了赞誉。教考衔接1魏君贤人是礼:宾语前置句。教材中句式相同的有《兼爱》“当察乱何自起”(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归去来兮辞》“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赤壁赋》“而今安在哉”(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侍坐》“居则曰:‘不吾知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种树郭橐驼传》“故不我若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齐桓晋文之事》“臣未之闻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舆薪之不见”(“之”为标志)《鸿门宴》“夫晋,何厌之有?”(“之”为标志)2国人称(称赞)仁与《屈原列传》“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称赞)”同“上称(述说,声称)帝喾”不同与《苏武传》“幸蒙大恩,赐号称(叫做;称呼;号称;把…说成)王”不同3未可图(图谋)也与《屈原列传》“入则与王图(图谋)议国事”同与《孔雀东南飞》“不图(想到)子自归”不同与《荆轲刺秦王》“图(地图)穷匕见”不同材料二:上(指汉高祖刘邦)欲废太子(指汉惠帝刘盈,当时为高祖太子。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需要注意的是秦始皇之前的太子,不能称皇太子,仅帝制时代的太子,才可称皇太子。),立戚夫人(汉高祖刘邦宠妃)子赵王如意(汉高祖第三子,惠帝异母弟)。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吕后之兄)劫(胁迫,与《伶官传序》“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同)留侯(即张良,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谋臣、政治家,西汉开国功臣),强(竭力)要(要挟)曰:“(君)为我画计(筹谋计策)。”留侯曰:“顾(考虑)上有不能致(招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诚(确实)能无爱(吝惜)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写信),卑辞(言辞谦卑)安车(坐乘的小车。当时车通常立乘,称坐乘的为安车,供年老的高级官员及贵妇人乘用,联系成语“安步当车”),因(趁机)使辩士(辩才出众的人)固(坚决)请(聘请),宜(应该)来。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句式:“……也”判断句)。”汉十二年,上从(使动用法,使……跟从,与《鸿门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同)击破布(即黥布,秦末汉初名将,曾投靠项羽,后归附刘邦,被封为九江王,因谋反罪被杀)军归,疾(病情)益(更加)甚(严重),愈(更加)欲易(更换)太子。及(等到)燕(同“宴”,指宴饮),置酒(设置酒席),太子侍。四人从(跟随,与《鸿门宴》“张良是时从沛公”同)太子,年皆八十有(同“又”)余,须眉皓[hào雪白,联系成语“皓首穷经”]白,衣冠甚伟(高大,壮美)。上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与《齐桓晋文之事》“王无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动奇怪)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用法同)之,问曰:“彼(代词,这些人)何为者(句式:宾语前置句,“为何”)?”四人前(名词活用作动词,上前)对(应答,回答),各言名姓。上乃大惊,曰:“吾求(访求)公数岁,公辟(同“避”,躲避)逃我,今公何自(自愿)从(跟随)吾儿游(交往)乎?”四人皆曰:“陛下轻(轻视)士(读书人)善(喜欢)骂,臣等义(名词作动词,讲求道义)不受辱,故恐(惶恐)而(表修饰)亡(逃亡)匿(隐藏)。窃(私下)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端庄有礼)爱(爱护)士,天下莫(无定代词,没有什么人)不延颈(伸长脖子)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劳烦)公幸(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卒(始终)调护(调教辅佐)太子。”四人为寿(向尊长敬酒并祝长寿,与《鸿门宴》“沛公奉卮酒为寿”意思相同)已毕(结束,完成),趋(小步快走,与成语“趋之若鹜”、《促织》“急趋之”同)去(离开),上起去,罢酒(结束酒席)。竟(最终)不易太子者,留侯本(原本)招(招徕)此四人之力(效力,功劳)也(句式:“……者,……也”判断句)。1.劫,强迫。强要,同义复合词,强迫,强制要求。2.画计,谋划。画同划。3.顾,只是。致,让……来,邀请。本材料节选太多,前后语意有不顺畅者甚多。4.诚,果真。爱,吝啬,爱惜。5.令,让。为书,写信。6.卑辞,谦卑的言辞。这里用作动词,言辞谦卑。7.安车,用一匹马拉的乘车。古时乘车一般是站立车厢,安车可以安坐,故名。8.辩士,有口才的人。固请,坚决请求。固,有态度坚决之意。因,这里有再、然后之意。9.宜,应该。10.一助,一,放在动词之前,应为副词,一些。皇上知道这四人贤能,会有些帮助。
11.从,使动用法,让……跟着。“上从”,这里指率领,后省略宾语军队。“从太子”,跟着,侍从。12.疾益甚,病更加严重。13.易太子,更换太子。14.及燕,到了燕地。15.置酒,准备酒席。16.须眉皓白,胡须眉毛洁白明亮。17.衣冠,衣服和礼帽。伟,本义是高大、壮美、奇特。这里衣冠可以代指容貌。18.上怪之,怪,意动用法,觉得奇怪。19.彼何为者,你们是干什么的,亦即你们是什么人。20.四人前对,上前回答。四人,指商山四皓,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避秦乱,隐商山,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时称商山四皓。21.辟逃,辟通避。22.自从,自愿跟着。游,交往,相处。23.轻士善骂,轻士,看不起士人。善骂,喜欢骂人。24.义不受辱,义,名词动用,坚持道义。25.延颈,升长脖子,引申仰慕、渴望。26.烦公幸卒调护太子,烦,敬辞,劳驾。幸,希望。卒,从始到终,一直。调护,调教辅佐。
27.为寿,敬酒。趋去,小步快走离开。28.罢酒,结束酒席。29.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竟,最终。本,本来。力,作用,功劳。最后没有更换太子,本来就有留侯(谋划)招来这四人的功劳。译文:汉高祖刘邦想要废掉太子,另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吕后很害怕,就派建成侯吕泽胁迫留侯张良,竭力要求说:“(您)替我谋划计策。”留侯张良说:“考虑一下皇上不能招致的人,天下共有四个。现在您一定能不吝惜黄金美玉、绫罗绸缎,让太子写一封信,言辞谦卑,(准备)坐乘车,并趁机派能言善辩的人恳切地聘请,(他们)应当会来。皇上知道这四个人贤能,那么这就是对太子的一大帮助。”汉十二年,刘邦随击败黥布的军队回来,病情更加严重,越发想要更换太子。等到宴饮的时候,(刘邦)设置了酒宴,太子在旁陪同侍奉。那四人跟着太子,他们都已八十多岁,胡须眉毛洁白,衣冠非常壮美。皇上感到奇怪,问道:“这些人是干什么的?”四个人走上前应答,各自说出姓名。皇上于是大惊说:“我访求先生们好几年了,先生们都逃避我,如今各位为何自愿跟随我的儿子交往呢?”四人都说:“陛下轻视读书人,喜欢骂人,我们讲求道义不愿受辱,所以惶恐地逃亡躲藏起来。我们私下听说太子为人仁爱孝顺,端庄有礼,爱护读书人,天下人没有谁不伸长脖子想为太子拼死效力的。因此我们就来了。”皇上说:“我有幸烦劳诸位有始有终地好好调教辅佐太子吧。”四个人敬酒祝寿完毕,小步快走离去。皇上起身离开,酒宴结束。皇上最终没有更换太子,原本是留侯招徕这四个人起到了作用。教考衔接1强(竭力)要曰与《促织》“乃强(竭力,尽力)起扶杖”同与《答司马谏议书》“虽欲强(勉强)聒”不同与《谏逐客书》“强(使……强,加强,增强)公室,杜私门”不同与《谏逐客书》“兵强(锋利)则士勇”不同与《齐桓晋文之事》“弱固不可以敌强(形容词用作名词,强大的国家)”不同与《老子》“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强大)”不同与《老子》“强(qiǎng)行(勤勉而行)者有志”不同与《过秦论》“强(强盛;势力大)国请服,弱国入朝”不同与《苏武传》“始以强(强健,健壮)壮出”不同与《陈情表》“外无期功强(勉强)近之亲”不同与《屈原列传》“博闻强(优越,好)志”不同与《木兰诗》“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略多于…的)”不同与《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坚强的筋骨)”不同
2强要(要挟)曰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非所以要(yāo,求取)誉于乡党朋友也”不同与《过秦论》“北收要(重要)害之郡”不同与《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相约)”不同3顾(考虑)上有不能致者与《鸿门宴》“大行不顾(顾虑,考虑)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同与《离骚》“忽反顾(看)以游目兮”不同与《项脊轩志》“顾(
看
)视无可置者”不同与《项脊轩志》“已去而复顾(照看)”不同与《伶官传序》“君臣相顾(看),不知所归”不同与《促织》“徘徊四顾(看,瞧),见虫伏壁上”不同与《蜀相》“三顾(访问,拜访)频繁天下计”不同与《报任安书》“夫人臣出万死不顾(顾全)一生之计”不同与《屈原列传》“屈平既嫉之,虽流放,眷顾(眷念,顾及)楚国,系心怀王”不同与《报任安书》“顾(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自以为身残处秽”不同与《说难》“人之立志,顾(反而,却)不如蜀鄙之僧哉?”不同4顾上有不能致(招致)者与《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招致,招引)天下之士”同与《孔雀东南飞》“何意致(招致)不厚”同与《种树郭橐驼传》“以致(使达到)其性焉尔”不同与《劝学》“而致(到达)千里”不同与《过秦论》“致(到,到达)万乘之势”不同与《答司马谏议书》“以致(导致,致使)天下怨谤也”不同与《谏逐客书》“今陛下致(得到)昆山之玉”不同与《大学》“先致(获得)其知”不同与《屈原列传》“一篇之中三致(表达)志焉”不同与《归去来兮辞》“所以兴怀,其致(意态,情趣)一也”不同5今公诚(确实)能无爱金玉璧帛与《六国论》“诚(确实)不得已”同与《齐桓晋文之事》“是诚(的确,确实)不能也”同与《齐桓晋文之事》“诚(确实,的确)有百姓者”同与《屈原列传》“楚诚(如果)能绝齐”不同与《谏太宗十思疏》“必竭诚(诚心,诚意)以待下”不同与《谏太宗十思疏》“诚(如果)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不同与《齐桓晋文之事》“是诚(究竟)何心哉”不同与《大学》“先诚(使……真诚)其意”不同与《大学》“知至而后意诚(意念真诚)”不同6今公诚能无爱(吝惜)金玉璧帛与《齐桓晋文之事》“百姓皆以王为爱(吝啬,舍不得)也”同与《过秦论》“不爱(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同与《师说》“爱(疼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不同与《阿房宫赋》“秦爱(喜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不同与《阿房宫赋》“使六国各爱(爱惜,爱护怜惜)其人”不同与《静女》“爱(爱:通“薆”,隐蔽,躲藏)而不见,搔首踟蹰”不同7因(趁机)使辩士固请与《鸿门宴》“不如因(趁机)善遇之、因(趁机)击沛公于坐”同与《屈原列传》“又因(趁机)厚币用事者臣靳尚”不同与《苏武传》“因(趁机)厚赂单于”不同与《苏武传》“君因(通过)我降,与君为兄弟”不同与《归去来兮辞》“因(因为,由于)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不同与《孔雀东南飞》“于今无会因(见面的机会)”不同与《过秦论》“蒙故业,因(沿袭)遗策”不同与《过秦论》“因利乘便(凭借有利的形势)”不同与《烛之武退秦师》“因(依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不同与《屈原列传》“因(于是)谗之曰”不同与《石钟山记》“因(于是)笑谓迈曰:“汝识之乎?”不同与《庖丁解牛》“因(顺着)其固然”不同与《侍坐》“加之以师旅,因(接续)之以饥馑”不同8因使辩士固(坚决)请与《过秦论》“君臣固(坚决)守以窥周室”同与《兰亭集序》“固(原本,本来)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不同与《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方)”不同与《过秦论》“自以为关中之固(险固地势)”不同与《种树郭橐驼传》“名我固(确实)当”不同与《阿房宫赋》“日益骄固(骄横顽固)”不同与《种树郭橐驼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使动用法,使……稳固)其根本”不同与《庖丁解牛》“因其固(本来的)然”不同9吾求(访求)公数岁与《庖丁解牛》“陵降,不敢求(访求)武”同与《庖丁解牛》“因留怀王,以求(请求,干请,乞助)割地”不同与《归去来兮辞》“复驾言兮焉求(追求,谋求,寻求)”不同与《庖丁解牛》“汉求(寻找)武等”不同与《岳阳楼记》“求(探索)古仁人之心”不同与《论语》“君子求(责备,责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不同10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交往)乎与《归去来兮辞》“请息交以绝游(结交,交游)”同与《诗经·秦风》“溯游(江河的一段)从之,宛在水中央”不同与《小石潭记》“皆若空游(流动,不固定)无所依、游牧民族”不同与《种树郭橐驼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遨游;游览;游玩,优游逍遥))及卖果者”不同与《张衡传》“游孝察,学习于三辅”不同“孔子东游(游说,宣扬)”不同11故恐而亡(逃亡)匿与《苏武传》“其一人夜亡(逃跑,逃跑)告之”同与《苏武传》“空自苦亡(“无”,没有)人之地”不同与《苏武传》“宦骑亡(死亡)”不同与《老子》“死而不亡(朽坏,消亡)者寿”不同与《过秦论》“秦无亡(损失、失去)矢遗镞之费”不同与《过秦论》“追亡(逃跑的人)逐北”不同与《苏武传》“其一人夜亡(逃跑,逃跑)告之”不同材料三:论者或(有的)曰:“魏文式(凭轼致敬)段干木之闾,秦兵(军队)为之不至(指攻打魏国),非法度之功,虽(即使)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完全,保全。与《孔雀东南飞》千万不复全(保全)、《种树郭橐驼传》则其天者全(保全)而其性得矣】国有益,非所贵(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把……当做重要的)也(句式:“……也”判断句)。”夫法度之功者,谓(说)何等(疑问代词,什么样的)也?养三军之士,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显明,明确)赏罚之命,严(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严厉)刑峻(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严苛)法,富(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有)国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强)兵,此法度也(句式:“……也”判断句)。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句式:被动句)。六国之兵(武器)非不锐(锐利),士众(士兵)之力非不劲(强劲)也,然而至于(到了)(国家)破亡者(……的时候),强弱不敌(相当),众寡不同,虽(即使)明法度,其何益(用处)哉?使(假使)童子变(违背)孟贲[bēn](战国时期勇士)之意,孟贲怒之,童子操(拿着,与《鸿门宴》“大王来何操”同)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句式:“……也”判断句)。孟贲怒,而童子修礼(施行礼教)尽敬(竭尽敬意),孟贲不忍犯(侵犯)也。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发扬威力)。秦以(凭借)兵强,威无不胜。却(退)军还(使动用法,使……回去)众,不犯魏境者,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贤,敬重)干木之操(名词,节操,操行),高(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高,尊崇)魏文之礼也(句式:“……者,……也”判断句)。高皇帝(即汉高祖刘邦)议欲废太子,吕后患(担忧)之,子房教(之)以敬迎四皓(即商山四皓,分别是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四人是秦末博士官,因不满秦始皇暴行隐居商山)而厚(丰厚)礼(以礼相待)之,太子遂安(安稳)。夫太子敬厚(敬重厚待)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强秦之兵也。(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1.论者,议论的人;或,有的。有议论者说。2.式,即轼,凭轼致敬。3.非法度之功,不是法律制度的作用。贵,用作动词,推崇。不是(人们)推崇的做法。4.全国,动宾短语,让国家保全。全,使动用法。5.何等,什么样。
6.养,训练。训练三军士兵。7.严刑峻法,现在是两个并列的名词性短语,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在这里是两个动宾短语,使刑罚严厉,使法令严峻。后文的“富国强兵”,与此相同。8.蕊,战斗力强;劲,力量大。9.不敌,不相匹配。10.明法度,严明法律制度。11.使,假如。便,改变,引申为违背。假如小孩要违背孟贲的意思。12.操刃,拿刀。13.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