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一)_第1页
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一)_第2页
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一)_第3页
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一)_第4页
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考古发现了丰富的海、陆动物遗存,还发现了稻、粟、黍谷物及陶片的印痕。在遗址呈现的史前聚落中,居住区、餐食加工区、手工业区、垃圾倾倒区等功能清晰。据此可知,当时的先民()A.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B.具有多样化的生计模式C.开发利用海洋优势资源 D.已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材料提到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发现了丰富的海、陆动物遗存,还发现了稻、粟、黍谷物及陶片的印痕,并有居住区、餐食加工区、手工业区、垃圾倾倒区等功能区域,其生存方式不仅有渔猎还有农耕,显而易见,当时的先民具有多种多样的生计模式,B项正确;材料提及在考古中发现了海动物的遗存,故不能证明当时的人民拜托了对渔猎的依赖,排除A项;材料强调当时的先民具有多样化的升级模式,故开发利用海洋优势资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只根据材料信息不能判断出当时的先民是否存在阶级分化,排除D项。故选B项。2.春秋时期,中小商人“负任担荷,服牛招马,以周四方……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富商大贾更是“金玉其车,交错其服”,南通于楚,北适于晋,东抵于齐,西达于秦,周游列国。这一现象表明()A.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B.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C.各地间经济联系的加强 D.商品经济推动社会分工〖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春秋时期商业活动范围广,甚至是“周游列国”,说明各地间经济联系的加强,C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反映商业活动范围广,无法体现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商品经济推动社会分工,排除D项。故选C项。3.东汉时期印度佛雕传入我国,规模小且只是单纯的雕刻形象;魏晋时期中国佛雕注重细节和装饰,如,佛像头部会雕刻发髻和头饰,身上的袈裟会加以细致的雕刻和铜饰,菩萨像开始穿上华丽的中式服装,面容也更接近东亚人。这说明()A.佛教已成为中华文化的符号 B.佛教内涵渐趋本土化的趋势C.中国传统美学影响佛教发展 D.佛雕提高了中华文化影响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中国)。根据“佛像头部会雕刻发髻和头饰,身上的袈裟会加以细致的雕刻和铜饰,菩萨像开始穿上华丽的中式服装,面容也更接近东亚人”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样的佛像和菩萨像更接近中国传统审美,迎合中国民众的需要,因此说明中国传统美学影响佛教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佛教雕像中国化的过程,不能说明佛教成为中华文化的符号,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佛教雕像的中国化过程,而不是佛教内涵渐趋本土化,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进行比较的信息,不能说明佛雕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排除D项。故选C项。4.有学者指出,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度的特点在于: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人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由此可知,科举制()A.有利于扩大统治的基础 B.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C.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D.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科举制下的考生不再受到门第限制,可以自由报考,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说明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有利于扩大统治的基础,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科举制度的特点,没有与其它途径比较,不能得出科举制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排除B项;科举制的标准不再是门第而是考试成绩,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不是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排除C项;到明清时期,科举考试规定只能在四书五经中命题,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5.清朝对官吏考核每三年一次,各级考核建立在德绩结合之上,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德是考核指导原则,绩是考核具体内容。清朝这一做法()A.旨在提升官员执政能力和忠诚度B.目的是树立良好清明的社会风气C.保证了国家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D.建立了一支清廉高效的官僚队伍〖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材料反映了清代对官吏的考核十分严格,考核建立在德绩结合之上,体现对官员效忠程度和工作能力的要求,A项正确;清朝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官场风气,但不是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官员考核,与经济的繁荣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清朝官吏考核规定,有助于建设清廉的官僚队伍,但封建社会下官僚腐败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排除D项。故选A项。6.江南制造局自翻译馆开馆到1907年止,前后四十年,共译成西书217种,计750本。下表为江南制造翻译馆翻译书籍情况。这可用来说明洋务运动()目别种数卷数图数本数目别种数卷数图数本数图学135497024医学139195863船政91117721农学115811510天文52815923史志17166—186工程54116913学务4333地学452101313兵政431981660112矿学1080138336算学2012859059商学35—6格致391607物理1038131125化学118571773工艺3696385676合计217114412241750A.得到社会各阶层广泛认可 B.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近代化C.促进了官员选拔的多元发展 D.开启了西学东渐的新思潮〖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从表格可以看出,翻译馆的书籍绝大多数是科技类书籍,其中关于采矿、蒸汽机、化学、造船等方面的知识甚至是首次被介绍到我国的,这些翻译书籍使人耳目一新,对中国科技近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制造总局的翻译书籍,不能反映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制造总局的翻译书籍情况,没有涉及官员选拔方式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官员选拔仍旧以科举制为主,排除C项;林则徐、魏源等是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魏源就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非江南制造总局的翻译书籍开启西学东渐的新思潮,排除D项。故选B项。7.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 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他认为如果变法是可以从上到下实行,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完美无缺。但实际上变法是需要得到社会力量广泛支持的,而戊戌变法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所以最终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故选D;戊戌变法的缺陷主要是没有广泛的社会支持,而非自上而下的变法方式,排除A;根据“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可知变法措施并不是贪大求全,排除B;这个外国人并没有指出缺乏思想动员的缺陷,排除C。8.“这次改革使中国结束了沿用多年的银本位制度,建立了以纸币为主的新型货币体系,促进中央银行制度建设,是中国金融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开启了中国货币发行制度化的道路,同时也是中国与英、美、日等国际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材料所指的事件是()A.1912年中华民国以银元为法定货币B.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改革C.1948年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D.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发行人民币〖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935年(中国)。结合所学,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经济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中国国民政府在1935年的币制改革实为反危机的一部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并非1912年中华民国以银元为法定货币的事件,排除A项;1948年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匆匆上阵迅速失败,不符合材料“标志性事件”“开启制度化道路”的评价,排除C项;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发行人民币不存在与西方国家的博弈,排除D项。故选B项。9.解放战争时期,针对许多领导同志在前方指挥,不能分心照顾减租和生产现状,毛泽东要求各根据地做到统筹兼顾,必须实行分工。为此,中央要求各根据地必须重视经济生产和财政工作,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确保粮食、布匹自给自足,珍惜人力物力。这()A.奠定了战争胜利的基础 B.推动了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C.保证了农民土地所有权 D.凸显了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答案〗A〖解析〗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关心根据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强调改善民生,确保粮食、布匹自给自足等,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获得了广大人民对党中央的支持,奠定了战争胜利的基础,A项正确;推动工作重心的转移与党中央要求“各根据地做到统筹兼顾(前方作战和后方民生)”不符,排除B项;保证农民土地所有权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并非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10.1981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只有520万元,不足全国税收收入的万分之零点八。2019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已经达到10388.5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6.6%。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增加()A.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 B.得益于脱贫攻坚的实现C.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D.有利于财政收支的平衡〖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税基也在不断扩大,这自然导致了税收的增加。因此,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增加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的,A项正确;脱贫攻坚的实现是在202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增加与社会主义本质关系不大,排除C项;财政收支平衡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但不限于税收收入、政府支出、经济状况等,排除D项。故选A项。11.古代印度实行不同种姓同罪异罚的刑法制度。高等种姓对低等种姓实施犯罪时,可以减轻处罚;低等种姓对高等种姓实施犯罪时,则必须加以重罚。这说明古代印度()A.确立封建等级制度 B.以法律强化等级秩序C.司法标准混乱无序 D.对高等种姓予以保护〖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据题意可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下,不同等级的种姓在犯罪时会受到区别对待,这样就更强化了高种姓的优越地位,以法律的手段强化了等级秩序,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种姓制度的强化,并不是确立封建等级制度,排除A项;古代印度的司法标准是倾向高种姓,并不是混乱无序,排除C项;对高等种姓予以保护仅仅是材料中的部分内容,因为还对低等种姓进行抑制,D项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2.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11世纪的欧洲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多方面获得进步……正如布罗代尔说的“11一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材料中的“进步”表现为()A.教权削弱和王权开始加强 B.市民崛起和城市自治运动C.民族国家和民主理性思想 D.经济发展和工厂制度出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世纪—12世纪的西欧。材料提到11世纪欧洲社会出现很多变化,西欧已经进入到它的青春期,这是因为这一时期市民阶层逐渐崛起,城市自治运动开展,B项正确;王权开始加强是在14世纪后,排除A项;民主理想思想盛行于17——18世纪,排除C项;工厂制度诞生于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3.欧洲宗教改革时,马丁·路德等人以《圣经》为依据,提出“在极端的情形下面,世俗统治者执意不听从教会的道德指导,有良知的基督徒甚至得放弃对国家的忠诚,负起建立新政治秩序的革命责任。”该思想有利于()A.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B.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C.推动了德意志统一 D.彻底摆脱了宗教信仰〖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马丁·路德等人以《圣经》为依据,提出在极端情况下,有良知的基督徒可以放弃对国家的忠诚,负起建立新政治秩序的革命责任。这一思想强调了宗教与世俗权力的分离,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宗教上的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旨在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而马丁·路德等人的思想为这一革命提供了宗教上的合法性,有助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A项正确;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主要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与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思想没有直接关联,排除B项;宗教改革16世纪,德意志的统一在19世纪,两者不直接相关,排除C项;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思想旨在改革教会,而非彻底摆脱宗教信仰,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A项。14.如表说明()英国早期高等文官的选拔英国早期高等文官考试的科目及分值表科目分值科目分值科目分值英文写作500英国历史500英国语言文学500希腊语言文学与历史750罗马语言文学与历史750法国语言文学与历史375德国语言文学与历史375意大利语言文学与历史375数学(纯粹数学)和混合数学1250自然科学1375伦理学500政治经济学375总分值:7625A.遵循政治中立原则 B.重视通才教育 C.公开考试择优录取 D.强调职位分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英国早期高等文官考试的科目有英文写作、英国历史、英国语言文学、希腊语言文学与历史、自然科学等合计12个科目,说明英国的文官考试科目较多,体现出政府重视选拔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才,B项正确;遵循政治中立原则是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而材料体现的是英国早期高等文官考试的科目及分值,排除A项;公开考试择优录取也是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而材料体现的是英国早期高等文官考试的科目,排除C项;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材料未体现官员职位分类,排除D项。故选B项。15.随着新经济政策的确立实施,苏俄逐步扩大农民的贸易自由,但列宁也指出:“发展贸易自由有一个必要前提,即必须使其无法越出也不敢越出无产阶级为之规定的范围和有利于无产阶级的条件。”据此可知,新经济政策()A.坚持“放管结合”的原则 B.缺乏群众基础C难以改变苏俄落后面貌 D.忽视农民利益〖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根据材料可知,苏俄在推行新经济政策时,一方面扩大农民的贸易自由,另一方面又对市场贸易进行严格管理,这体现的是“放管结合”,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考虑了农民利益,赢得了农民拥护,排除BD项;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改变了苏俄落后的面貌,排除C项。故选A项。16.在获得民族独立的50个非洲国家中至少有40个是通过非暴力方式取得独立的。他们通过建立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族主义政党,发动群众,组织非暴力性质的罢工、示威、抵制和不合作运动,迫使殖民当局不得不采取“让步”政策,逐步移交政权,承认殖民地的独立地位。这一时期的非洲民族民主运动()A.以非暴力不合作主义为指导思想 B.体现了民族独立意识的开始觉醒C.反映了非洲民族经济的较快发展 D.得益于二战西方大国的普遍衰落〖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材料表明二战期后非洲国家大多通过建立广泛群众基础的民族主义政党,发动群众,组织非暴力性质的罢工、示威、抵制和不合作运动取得民族独立,说明非洲的民族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和阶级实力壮大,所以通过和平方式取得独立,C项正确;一定程度上参考和借鉴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斗争策略,并不是以非暴力不合作主义为指导思想,排除A项;非洲民族独立意识早已觉醒,“开始”表述有误,排除C项;二战普遍衰落的是欧洲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34年,英国公然在广州设立了第一个“英国邮局”,开外国侵略者在华开办邮政之先例。这种邮局被软弱的清廷称为“客邮”。据不完全统计,到1918年止,各国在华“客邮”机构已达340余处,其中最多的是日本和俄国。中法战争前后,中国爱国士绅纷纷呼吁自办邮政抵制“客邮”的侵略。这一主张首先在台湾得到实现。中法战争后,清廷在台湾设置行省,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刘到台后,鉴于旧式驿站靡费公款,效率不高,遂筹办新式邮政。1888年3月,台湾邮政总局在台北成立,并公布了台湾邮政章程。它将驿站改造为邮站,以台北为中心,向南到恒春,向北经基隆达宜兰,全长869华里,中间分设正站、腰站、傍站,限程递送,并设有“南通”、“飞捷’两艘邮轮往来上海、福州及台湾各港。1888年5月,台湾邮政总局发行了专供官府寄递文书贴用的“台湾邮票”和专供商民使用的“邮政商票”。——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独立自主兴办邮政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独立自主兴办邮政的历史意义。〖答案〗(1)条件:西方国家邮政机构的进入;社会有识之士的呼吁;政府的支持;洋务运动的影响;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2)促进中国邮政行业的近代化;加强对于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侵略;丰富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生活。〖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的中国。根据材料“开外国侵略者在华开办邮政之先例。”可知,西方国家邮政机构的进入;根据材料“中国爱国士绅纷纷呼吁自办邮政抵制‘客邮’的侵略”可知,社会有识之士的呼吁;根据材料“中法战争后,清廷在台湾设置行省,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刘到台后,鉴于旧式驿站靡费公款,效率不高,遂筹办新式邮政。1888年3月,台湾邮政总局在台北成立,并公布了台湾邮政章程。”可知,政府的支持以及洋务运动的影响;根据材料“到1918年止,各国在华‘客邮’机构已达340余处,其中最多的是日本和俄国。”可知,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综合以上可知,中国独立自主兴办邮政的有利条件。【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的中国。根据材料“开外国侵略者在华开办邮政之先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中国邮政行业的近代化;根据材料中法战争后,清廷在台湾设置行省,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刘到台后,鉴于旧式驿站靡费公款,效率不高,遂筹办新式邮政。1888年3月,台湾邮政总局在台北成立,并公布了台湾邮政章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对于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中国爱国士绅纷纷呼吁自办邮政抵制‘客邮’的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侵略;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丰富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生活。综合以上可知,中国独立自主兴办邮政的历史意义。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北四省与台湾、澎湖群岛为已经失去五十年或十二年以上之领土,而能获得美英共同声明归还我国,而且承认朝鲜于战后独立自由,此皆为国民革命之主要目标与期望,而今竟能发表于三国共同声明之中,实为空前未有之外交成功也。”声明正式公布后,立即引起国际舆论的极大反响,当地多份报刊纷纷加印版面,刊登三巨头以及蒋宋夫妻的大幅照片,并发表《日本帝国之丧钟》的社评,赞扬“中国在对日作战之地位极为重要”,亦“为亚洲方兴未艾之强国”。——摘自高素兰编《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等材料二十八大以来,周边外交的一个巨大进展就是将中亚和东盟确定为两个优先方向,两个板块,一东一西,一个在海上一个在陆上,体现了周边外交的立体感。中亚和东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两个重点地区,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两个首倡之地。在经贸合作领域,东盟连续三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自建交起已增长100多倍。地区政策的形成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进展,表明在中国的思维方式里,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动不再只聚焦于中国自身的利益诉求,而是以整个地区的共同利益为目标。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制度化建设,不断深化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机制。——摘编自方长平《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就》(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三国共同声明”的名称,并简述“空前未有之外交成功”的具体成果。从东方主战场的角度阐释时评赞扬“中国在对日作战之地位极为重要”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概括“将中亚和东盟确定为两个优先方向”的必要性。结合所学,举例说明21世纪中国在这两个地区参与“制度化建设”的努力。〖答案〗(1)名称:《开罗宣言》内容:规定日本所窃中国领土归还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决定对日作战及战后处置日本的基本策略。理由: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协调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战略、资源和情报上的重大支持;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中国军队直接入缅作战,有力支援了盟军对日作战及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2)必要性:地理位置重要(发展周边外交的需要);“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中国与两地的经济合作密切;开辟大国特色外交新路。努力: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立亚投行;成立丝路基金。〖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名称与成果,根据材料一“声明正式公布后,立即引起国际舆论的极大反响,当地多份报刊纷纷加印版面,刊登三巨头以及蒋宋夫妻的大幅照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开罗宣言》,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成果是规定日本所窃中国领土归还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并且决定对日作战及战后处置日本的基本策略。第二小问理由,根据材料一“并发表《日本帝国之丧钟》的社评,赞扬‘中国在对日作战之地位极为重要’,亦‘为亚洲方兴未艾之强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理由可以从军事贡献上,国际局势上,与协同作战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军事贡献上看,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并且协调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战略、资源和情报上的重大支持;在国际局势上看,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从协同作战方面,中国军队直接入缅作战,有力支援了盟军对日作战及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第一小问必要性,根据材料二“一东一西,一个在海上一个在陆上,体现了周边外交的立体感”可知,地理位置重要(发展周边外交的需要);根据材料二“中亚和东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两个重点地区,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两个首倡之地。在经贸合作领域,东盟连续三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自建交起已增长100多倍。”可知,“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以及中国与两地的经济合作密切;根据材料二“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制度化建设,不断深化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机制。”可知,开辟大国特色外交新路。第二小问努力,根据材料二“中亚和东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两个重点地区,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两个首倡之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努力有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根据材料二“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制度化建设,不断深化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立亚投行以及成立丝路基金。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使得传统的经济理论对此束手无策。这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顺时应势出版。此书的出版,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他认为,萧条的根本原因不是供过于求,而是需求不足。因此,凯恩斯最后得出结论:市场中不存在一个能把私人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危机和失业不可能消除,只有依靠看得见的手,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摆脱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为此,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为刺激社会投资需求的增加,他主张政府采取扩大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开支,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著《新全球史》材料二1979—1982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也被称为战后第五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由于7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经济滞胀并受到第二次“石油危机”冲击等非周期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危机时期,各国物价持续上涨,财政状况恶化,利率居高不下。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多数国家的消费物价涨幅每年均达两位数。而利率变动则与战后前几次危机期间趋势相反,危机中不断上升,达到创纪录的高度,如英国的优惠利率曾提高到21.5%;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经济危机,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摘编自高岱《英国通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指出凯恩斯应对经济危机的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在政策上的变化,并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通过调节分配、以工代赈等办法来应对危机。意义:缓解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逐步恢复并得到发展,扼制了美国国内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制度;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并在二战后为多数四方国家所仿效,使得战后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2)变化:推行新自由主义,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认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造成的;资本主义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整能力;生产关系要适时变革,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答出两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第一问主张,据材料一“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为刺激社会投资需求的增加,他主张政府采取扩大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开支,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可得出主张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通过调节分配、以工代赈等办法来应对危机。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意义:缓解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逐步恢复并得到发展;扼制了美国国内法西斯势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