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棉纺高效工艺的认识_第1页
对棉纺高效工艺的认识_第2页
对棉纺高效工艺的认识_第3页
对棉纺高效工艺的认识_第4页
对棉纺高效工艺的认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棉纺高效工艺的认识孟进(杭州中汇棉纺织有限公司)0前言众人瞩目的南京会议之后,“高效工艺”已成为当前棉纺行业的热点和值得关注的话题。国内许多棉纺企业正在积极尝试和探索之中。对“高效工艺”的深入研究,将推动我国棉纺工艺的创新和发展,并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笔者就“高效工艺”的实质和发展谈一点粗浅的认识。第3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109:321、什么是高效工艺?从高效工艺的本质来看,高效工艺具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前纺重定量,从棉卷到粗纱均采用重定量,一般采用机械厂或手册中推荐的上限,使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使得前纺设备配置减少或开台时间减少,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二是细纱大牵伸,这是高效工艺的核心。只有细纱实现了大牵伸,前纺才能采取重定量。细纱要实现大牵伸有几个条件,一是细纱机本身牵伸机构运转稳定,二是细纱后区重新布置附加磨擦力界,三是合理的半制品内在结构。三是成纱质量水平的稳定和提高。这是实施高效工艺所必须保证的,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作为实施新工艺的代价。从一些企业的实践看,实施高效工艺后,产品质量的某些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从上述三个特征看,“高效工艺”称为“棉纺重定量大牵伸高效工艺”似乎更确切。第4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109:332、高效工艺的发展历程2005年第3期《棉纺织科技》上,曹小华先生发表了一篇题为《现代纺纱设备高效工艺的实践与探索》的文章,在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随后,中国纱线网论坛上对高效工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2005年10月,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和中国纱线网在江苏东台举行了“马佐里(东台)——德昌杯”棉纺细纱知识大奖赛颁奖活动,曹小华在活动中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东台活动后,全国许多棉纺企业开始尝试高效工艺。中国纱线网论坛上对高效工艺进一步展开热烈的讨论。2006年6月,中国纱线网在杭州召开“重定量高效工艺及新型压力棒专利上销高层技术研讨会”,国内对高效工艺有研究的重点棉纺企业无锡一棉、山东德棉、天津田歌、太仓利泰、山东华乐等国内一些知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对高效工艺的发展进一步进行了探讨。在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之间国内的几次棉纺专业技术研讨会上均有对高效工艺的讨论。2006年9月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和中国纱线网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棉纺重定量高效工艺纺纱新技术研讨会”,参加南京会议有240余家企业,近500名代表,参会企业纱锭数达3000多万,约占全国棉纺总锭数的三分之一,会议征集了论文30余篇,总结了高效工艺的发展经验。参加南京会议的许多企业表示将积极尝试高效工艺。南京会议以后,高效工艺将得到更多的关注,高效工艺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第5楼音符发表于2006/10/1109:33好消息,请方志同引领大家展开讨论,也希望各专业网友发言抨击?没关系!认同?讲理由!希望通过争论找到高效工艺的真缔,不希望纺织企业进入误区.第6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110:05对!存在既是合理!高效工艺的出现,提出了有别与传统工艺的工艺理念,必然会引起纺纱工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必定促进纺织工艺技术的进步。希望通过大家不懈的实践、研究、总结、探讨,使高效工艺尽快的完善和推广开来,实现真正的高质高效,全方位提升我们纺织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第7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110:075、高效工艺的核心高效工艺的核心有二一是对牵伸的理解。主要是对细纱机后区牵伸的把握。后区牵伸倍数原来总是在临界牵伸以内考虑,很少有突破的,就是在V型牵伸上,也在临界牵伸以内。为什么?因为后区是个简单牵伸,一旦牵伸倍数增加,须条结构就会被破坏,条干就会恶化。那么,在后区重新布置了附加摩擦力界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在牵伸曲线上临界牵伸的位置有可能发生变化了。简单牵伸变成了曲线牵伸,在后区牵伸倍数适当增加后,由于附加摩擦力界的作用,后区纤维的运动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后区的浮游纤维变速点更加集中,更加前移,减少了后区牵伸带来的附加不匀,使得进入前区的须条的结构更加合理,为前区进行大牵伸做了更加充分的准备,最终的效果是成纱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旦后区牵伸可以增加,就意味着粗纱定量可以增加,而粗纱定量增加的效益或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二是对梳理的理解。采用重定量喂入,因为棉卷的加厚,刺辊至给棉罗拉、给棉板、小漏底的隔距,就要放大,刺辊对棉层的穿刺和打击力度就减弱,这就减少了纤维的损伤,降低了短绒率。采用重定量喂入后,采取增加锡林速度、增加固定盖板和预分梳板、提高盖板速度等措施,保证纤维的梳理度。理解梳理场的问题,兼顾棉结和短绒。梳棉采用轻量慢速可以减少纤维损伤;梳棉高速、大喂入、大输出也可以减少纤维损伤。记得国外的清梳联厂商总是建议国内企业加大生条定量,国内企业往往不理解,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是和高效工艺的思路是一致的第8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110:096、高效工艺的效果成功实施高效工艺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纺纱的竞争是成本的竞争,原料价格是透明的,产品价格也是透明的,所以只有在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质量上做文章了。少投入,多产出,这就是高效工艺的意义所在。江苏某企业5万锭改造,踞该企业介绍,前纺设备配置减少带来的效益约900万元:原计划5万锭配16台粗纱、4套精梳、17台并条、36台梳棉,生产能力日产27吨。实际仅配12台粗纱、3套精梳、12台并条和34台梳棉(2台备用)。由于设备的减少,用工用电以及机物料消耗也随之降低,每年节约工资、电费和机物料费用约100万元左右。直接经济效益就在1000万元以上。质量水平得到提高:粗纱定量从5.5g/10m增加到了8.0g/10m,CJ40S成纱条干水平由原来的12.84%(USTER2001公报25%的水平)提高到了12.16%(USTER2001公报5%水平)。7、实施高效工艺的注意事项实施高效工艺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但要积极的去尝试,先小试,再中试,再推广。重定量、大牵伸是个相对概念,不是绝对值。不是说粗纱定量到了8克才算是高效工艺,7.9克就不是。笔者认为只要比原来的有突破,就是有效果。高效工艺是个系统工程。一是工艺的系统,从配棉到清棉、到梳棉,一直到络筒。工艺的确定需要全面的考虑,不要从单工序分割开来看问题。另一个是设备器材的系统,现在大家都知道也认识到了器材的重要性了。上销就是一个很关键的器材,比如带压力棒的上销。当然还有其他的专件器材。高效工艺的实施,对机械器材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细纱机后区牵伸倍数的配置,棉纺企业将提出要求,牵伸倍数的配置可能达到100倍甚至更大。如梳棉机盖板的速度配置,也许棉纺企业会提出要达到400mm/min以上,甚至提出要求配备变频控制。高效工艺的实施需要差别化对待,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器材,不同的产品,应该是不一样的工艺。在基本原理确定了以后,应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来确定具体工艺参数。高效工艺更需要精细管理。高效工艺的实施,需要有坚实的管理基础,高效工艺不是万能药,高效工艺不是雪中送炭,应该是锦上添花。例如在后区增加了压力棒(控制棒),对挡车工就提出了要求,不仅要改变原来的操作法,更需要加强清洁工作。实施高效工艺要掌握器材应用的实质。如细纱上销和中上罗拉的结合是否灵活,有没有达到摆动的目的;针布的横密是否达到分梳的要求;细纱前区是否使用集棉器,开口是否符合纱支要求。8、结束语建议有兴趣的全国同行积极试验重定量大牵伸高效工艺,探索高效工艺的经验。高效工艺可能还不是很完美,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再来指导实践。希望能和全国的纺纱同行来共同探讨交流棉纺高效工艺,共同提高我们的纺纱水平。第9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110:11棉纺高效工艺机理分析唐文辉(东华大学)在棉纺行业中,纺纱工艺的研究、突破、往往意味着成纱质量的显著改善及其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一直是棉纺企业及其相关企业所密切关注。近年来,在中国纱线网上掀起了“棉纺高效工艺”的研讨。现任上海东飞现代纺纱技术研究所付所长的曹小华、倪远先生,在江苏东台、无锡和浙江萧山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他们介绍了率先开发的棉纺高效工艺的理论和实践,并发表在有关专业刊物上。引起了全国各地有关企业的关注,部份企业已在积极使用,取得一些积极效果,也暴出一些问题。今年5月下旬在青岛召开的“2006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会”和在武汉召开“2006全国新型棉纺设备应用交流会”上,笔者应邀对高效工艺进行了介绍和初步分析。本文就有关问题作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一、高效工艺的典型示例以国产设备为主,一万纱锭精梳全棉生产线示例如下开清棉:FA002型圆盘抓棉机→FA032混开棉机→FA106鼻型开棉机→FA161振动棉箱→FA076E成卷机(一套一头配置)梳棉:上海克罗斯罗尔MK6型梳棉机5台予并:FA306A并条机2台条卷机:A191B条卷机2台精梳机:A201E精梳机16台末并:DV2—AL并条机2台粗纱机:FA458A粗纱机2台细纱机:FA507A—VC—480锭细纱机20台络筒机:N021—60锭自动络筒机2台高效工艺使用细绒棉(单麦)以8.5克/10m粗纱定量纺制全棉精梳纱:JC9.8tex.细纱重量牵伸86.3倍,细纱后区牵伸1.41倍。成纱质量如表1。表1高效工艺JC9.8tex成纱质量示例项目CVm(%)H(%)细节个/Km粗节个/Km棉结个/Km―40%―50%+35%+50%+140%+200%CJ9.8tex11.863.575101571617446针织用纱Uster5%水平12.6—13.12.87—2.9793—1132.4—3.0220—27224.0—28.6210—25243—53紧密纺Uster5%水平12.4—12.82.25—2.3491—1103.01—3.53216—257124—153124—15339.6—47.5表中数据反映了采用高效工艺棉纱品质及其与Uster2001公报统计值5%水平的比较。一般来讲,Uster统计公报中JC9.8tex以下多为长绒棉纺纱,即便如此,除毛羽,强力两项数据有差距外,细纱条干CV值,IPI常发性纱疵测试值均达到,或优于针织用纱Uster20015%水平,特别是条干CV和粗细节甚至比紧密纺5%水平也好得多。第10楼丹砂发表于2006/10/1111:09高效工艺的内涵太深了,没有亲身实践不可能掌握其中的要领,多实验常总结,才能灵活运用。不过用一些成功的经验来指导实践,是可以合理的避开一些误区少走点弯路的。关注中。第11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111:30高效工艺半制品品质如表2、表3所示表2半制品质量项目半制品条干CV%重量CV%伸长予并条4.52.5精梳条3.5—4.53—3.5末并条1.8—2.20.7—0.9粗纱3.3—3.60.8—1.11.15—1.2表3半制品内在质量示例项目半制品棉结数/g〈12.7mm短绒率(%)〈16mm短绒率(%)棉卷3107.616.73生条497.4214.76予并条387.1511.99精梳小卷367.6511.87精梳条133.576.15末并12.33.586.19前纺全流程定量,单机理论产量,高效工艺和普通工艺对比如表4所示。由表可见。表4普通工艺与高效工艺前纺设备产能比较工艺类别普通工艺高效工艺工序定量主要速度单机产量Kg/h定量主要速度单机产量Kg/h单机产量比开清棉400g/m13r/mim272800g/m13r/mim5441:2梳棉20g/5m140m/mim33.632g/5m145/m/mim55.01:1.64预并22g/5m160m/mim8430g/5m220m/mim1581:1.88条卷50g/m37m/mim11173g/m42m/mim1841:1.66精梳20g/5m145r/mim9.830g/5m190r/mim19.01:1.94末并20g/3m280m/mim134.432g/5m280m/mim2151:1.60粗纱5g/10m900r/mim698.4g/10m900r/mim150.01:2.17(1)、高效工艺前纺全流程半制品的定量已达到或超过一般手册上所推荐范围上限,而半制品质量,尤其是内在质量保持较好水平。(2)、由于定量加重,前纺各工序单机理论产量可以提高1.6—2.0倍,这就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作为新厂设备配备,可以大量节省前纺设备,作为老厂配置,可以增加细纱机设备,增大了产能效益。第12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114:53二、高效工艺的核心—细纱大牵伸(一)、细纱大牵伸发展不断增大细纱牵伸倍数才能相应增大粗纱定量,从而为前纺全流程重定量创造条件,因此细纱不断实现高倍牵伸是高效工艺的核心。目前国产成套棉纺新设备基本达到了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高效工艺实质上是在现代纺纱设备基础上(FA系列为主),主动挖掘新设备的潜在能力,以牵伸专件、器材的技术进步,推动工艺发展,实现前纺全流程重定量,细纱第三代大牵伸(50倍高效工艺的核心是细纱实现第三代大牵伸,没有细纱牵伸倍数增大,就不可能有前纺半制品的重定量,为此,有必要回顾我国大牵伸发展历程。我国细纱大牵伸研制成功于60年代中期,在国产1291型日东式牵伸装置的细纱机上,经过皮圈牵伸的改造和后区采用第一类机织纱工艺完成的,由于“1”字头纺纱设备落后的局限性,只能达到20—35倍第一代大牵伸水平,对应于当时常生产的中细号纱,细纱大牵伸能力一般以“一英支一倍”配置,相对细纱普通牵伸水平(10—20倍),粗纱定量、产量相应增大一倍,条粗工序流程也由“三并二粗”缩短为“二并单粗”,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非常时期,也很快由上海普及逐渐推广到全国。随着针织工艺的发展,接着又自主开创“两大两小”的针织纱工艺。细纱第一代大牵伸的机织纱工艺和针织纱工艺选用范围和后牵伸力关系如图1所示。它们以后应用在70年代生产的“A”第一代大牵伸取得成功的最可取之处,是摸索出牵伸运动发展的最基本规律,和细纱大牵伸的整套工艺理论,就是正确处理“控制”与“握持”两者相互关系。也即正确处理了纤维运动中“控制力与引导力”和牵伸纱条运动中“牵伸力与握持力”这两对力的关係。具体总结出细纱大牵伸技术改造的4条具体经验,从工艺上高度概括出“重加压、强控制”这一细纱大牵伸基本工艺路线。它不仅指导细纱大牵伸发展。条粗牵伸的发展也遵守这一工艺原则。我国第一代细纱大牵伸设备是落后与陈旧的,但一整套完整的大牵伸理论和工艺是先进的,尤其是前区“三小”工艺和后区针织纱工艺。至今仍在指导当前生产实践和牵伸装置的发展。第13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115:00通过对80年代引进纺纱设备进行消化、吸收、研制和创新,对当代国际上四类现代细纱牵伸装置——SKF牵伸、R2P牵伸、INA—V型牵伸和HP牵伸的特性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SKF牵伸采用三罗拉前区长短胶圈,后区直线牵伸,应用机织纱工艺。R2P牵伸采用三罗拉前区紧隔距长短双胶圈,后区大隔距直线牵伸,应用针织纱工艺。INA—V型牵伸,前区采用三罗拉长短双胶圈,后区V型曲线牵伸,应用V型工艺。HP牵伸采用三罗拉前区双短圈,后区直线牵伸,HP牵伸大体上也属于机织纱工艺。在消化国外先进牵伸装置的基础上,河北地区率先发展出R2V型牵伸,它的前区吸收R2P紧隔距的优点,后区采用V型曲线牵伸。江苏昆山景丰机械有限公司继承K销基础上发展出JF型双短圈牵伸,比HP双短圈牵伸更体现出前区“三小”(小浮游区长度、小胶圈钳口和小前区罗拉中心距)工艺。它们在棉型细纱机上运用是成功的,体现出我国在牵伸工艺理论上优势。在各地纺机厂、专件厂和器材厂的不懈努力下,随着我国基础工业的发展,现代国产的细纱机上配备的有YJ2系列、YJ3系列弹簧摇架加压,QYJ3系列、QYJ2系列气压摇架加压的牵伸装置。YJ2系列牵伸相当SKF牵伸,YJ3系列牵伸相当于HP牵伸,QYJ2系列牵伸相当于R2P牵伸,QYJ3系列牵伸相当于INA——V型牵伸。它们的技术水平基本上达到了同类产品国际水平。国产细纱牵伸装置发展概况如表5所示。第14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115:05项目机型1291—KA512A513FFA506,FA507FA1500牵伸型式三罗拉双短圈SKF式三罗拉长短圈SKF,INA—V,R2P式三罗拉长短圈加压型式重锤杠杆YJ—00TF18YJ2,QYJ2,QYJ3等加压元件重锤圈簧圈簧or气囊压力分布(前ⅹ中ⅹ后)N/2S90/100ⅹ50/60ⅹ磁性大铁辊90/100ⅹ50/60ⅹ50/60120/140ⅹ100ⅹ120100/140/180ⅹ100ⅹ140or180ⅹ140ⅹ160罗拉直径(mm)表面齿形Ф22.23450梯形直齿Ф2550—60斜齿Ф25orФ2750—60斜齿罗拉轴承滑动轴承含油轴承滚针轴承每节锭数866(Ф25)or8(Ф27)前胶辊830大套差780小套差650—750铝衬套总牵伸倍数20—3520—3530—50由表可知,由于设备、专件及器材进步,加上我国先进的牵伸工艺,使得80年代后期生产的FA500系列,F1500系列细纱机上的牵伸装置基本达到现代化水平,再加上前纺设备和半制品质量进步,不仅使成纱质量有明显改善,细纱机总牵伸潜力很自然扩大到35倍—50倍左右,相对第一代33倍大牵伸已有30%—40%增大,可看作国产摇架加压第二代大牵伸。第15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115:13目前国际上棉纺细纱大牵伸水平相当于我国第二代30—50倍大牵伸,高效工艺在生产上使用50倍—100倍大牵伸,应该算为国产第三代大细纱牵伸,它是超当前国际水平,是纺纱领域中难能可贵的自主创新工艺,也体现了我国纺织工作者智慧。国产第三代大牵伸的成功是在牵伸装置设备现代化的基础上,牵伸型式的突破及其相适应的牵伸工艺配合下取得,它的机理如下所述;第三代大牵伸是在后区V型牵伸罗拉配置的基础上,在后区中部添加一根控制辊(controlbar)(Ф10mm左右)形成,如图2所示,使细纱后区由V形曲线牵伸发展为控制辊式V形牵伸,简称VC牵伸。它的特点如下:第16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115:36(1)控制辊下压纱条产生接触包围弧,形成后区中部附加摩擦力场M,它同时拓长了纱条在后罗拉表面包围弧长度,使后罗拉包围弧的摩擦力场B向前延伸,与控制辊形成的中部摩擦力场两者联成一片BM,如图3所示,这就显著增强了后牵伸区摩擦力场强度分布,有利于对牵伸纱条和纤维运动控制,使变速点向中钳口前移,集中和稳定,从而有利于挖掘后区牵伸潜力。第17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116:28(2)、控制辊处在牵伸区中部位置,使后区牵伸非控制区长度从V型牵伸35mm左右缩短到VC牵伸20mm左右,这一方面减少了非控制区中浮游纤维(主要是短纤维)数量,另一方面使纤维在后控制区的摩擦长度增加,控制浮游纤维能力显著增强,故特别适宜整齐度较差的棉型纤维纺纱,它既能有效控制短纤维,又不积极握持长纤维,使短纤维较好地握持在4牵伸纱条内,纤维散失减少。(3)、控制辊下压纱条,使牵伸纱条直接水平进入中钳口,消除了中上罗拉反包围弧,这也为后区牵伸潜力的发挥减少牵伸附加不匀。(4)、后区增加控制辊的VC牵伸,增强了V型效应,粗纱喂入后罗拉在总之,V型牵伸不仅显著加强了后区摩擦力场强度分布,而且非控制区长度大大缩短,又消除了中上罗拉反包围弧,使后区牵伸控制浮游纤维运动能力显著增强,所有这些都减少了后区牵伸附加不匀,从而提供后区牵伸增大潜力。VC牵伸增强的V型效应,使喂入前区牵伸纱条更加紧密,结构良好,为前区准备较强的内摩擦力场,更能发挥胶圈牵伸控制纤维纱条能力。使前区有更完善的总摩擦力场强度分布形态,提供了前区牵伸继续增大潜力。VC牵伸提供前、后区牵伸潜力。从而,使VC牵伸的总牵伸能力达到50倍—100倍的第三代大牵伸水平。第18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116:55(二)、细纱大牵伸中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调整相应的工艺细纱大牵伸的发展,始终贯彻了“重加压,强控制”这一基本工艺路线。为了减少牵伸附加不匀,前、后区对浮游纤维运动控制越来越强,从而使前、后区牵伸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牵伸装置各挡牵伸罗拉钳口握持力相应增强,始终维持最小握持力大于最大牵伸力的基本要求,为此,需要调整各挡牵伸罗拉压力等工艺和用好关键性的牵伸元件和器材。2、提高牵伸另部件的刚度和精度,是高倍牵伸和牵伸罗拉加压增大所必须的机械条件。牵伸倍数越大,对另部件刚度和制造,安装精度要求越高。以罗拉偏心、弯曲造成的罗拉钳口线移动所产生的机械不匀为例,它所产生的纱条不匀以极差系数表示如下:极差系数=由此可见,纱条机械不匀和牵伸倍数成正比,牵伸倍数越大,罗拉偏心、弯曲造成纱条的机械不匀越大,所以主牵伸区的牵伸罗拉必须采用高精度无机械波罗拉,主牵伸区的所有牵伸另件都必须精益求精,才能使高倍牵伸稳定运转。第19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116:58三、前纺各工序半制品重定量配置讨论细纱大牵伸之后,粗纱必定是重定量,它是由纺纱号数和细纱总牵伸倍数决定的。粗纱重定量很容易使前纺各工序半制品定量加大。但应当明确,前纺半制品定量加大必须以质量保证为前提,离开半制品、成品的质量,去加大各工序半制品定量是不可取的。纺纱前纺设备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梳理功能为主的设备,包括梳棉机、精梳机及其配套的开清棉机械和精梳准备工程。另一类是以牵伸功能为主的设备,有并条机和粗纱机。(一)、条粗工序半制品定量的配置由于并条机压力棒曲线牵伸和粗纱机双皮圈D型牵伸的优越性,使它们具备适应牵伸范围广,输入、输出定量重的半制品纱条。各道半制品定量加重后,有利于减少纱条在输入、输出和成形过程中意外牵伸和局部伸长,有利于纱条均匀度改善。但要注意到,牵伸输入、输出定量大幅度增加,会大量增多牵伸区内纤维量,从而增大牵伸过程中的牵伸力,也必须相适应增大牵伸罗拉钳口握持力,才能使重定量纱条牵伸过程稳定。另外也要配置重定量相适应的喂入集合器口径和输出集合器、集合喇叭口的口径,以保持输入、输出纱条必要的紧密度和光洁度,有利于纱条成形。粗纱D型牵伸有其优越性。本示例中精并定量为32克/5m,粗纱定量为8.5克/10m为常规定量的1.6倍到2倍。第20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117:03(二)、清、梳、精工序半制品定量配置1、棉卷定量棉卷定量配置适当与否,主要影响开清棉流程的开松效率和除杂效率,棉卷开松度是梳棉机梳理的基础。棉卷定量主要根据开清棉流程设备水平而定,在当前开清棉短流程机械配置下,定量配置不宜过重。本高效工艺示例中开清棉流程套配4个打击开松清除点,即A035ⅹ2,FA106和FA076E一套配一个头,则在清棉机FA076E之前相当常规生产,一个头配6个打击点,开松、除杂能力强,棉卷定量可增大到机械设计的生产能力。实践表明可适应700—850g/m的重定量棉卷。开清度和一般开清棉一套两个头棉卷定量350—400g/m相当。生产中应尽量发挥各机开松排杂能力,在FA076E机上必须采取大风量凝棉,保证厚棉层凝棉成形良好。第21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117:042、生条定量梳棉机是前纺最重要的设备,也是高效工艺前纺重要设备。生条定量配置轻重与梳棉机产量、生条质量密切相关。影响梳棉机高产的两个主要因素是生条定量和输出速度。高产必须优质,生产实践表明,生条定量增大比输出速度增加对质量影响更大。为确保成纱质量,生条定量增加必须保证必要的纤维梳理度和结杂的清除率,不增加生条短绒率,因为它们与成纱质量密切相关。提高纱条半制品的纤维分离度是减少纱条粗节的关键;减少纱条短绒率是减少纱条牵伸波、改善纱条条干均匀度的关键;半制品纱条的结杂数,直接影响到成纱的结杂数。应当指出生条中棉结多少、生条短绒率是否控制是检验梳棉机运转性能优劣标志。工作状态好的梳棉机,生条中结杂数应大幅度下降,生条短绒率也有所下降,如本示例表3所示,这表明用好英国Crosrol公司MK5D,MK6型梳棉机是可以达到高效工艺要求。它采用较小的锡林直经1016mm、锡林高速度运转640—770r/min,具有较高的线速度和较高的结杂离心力,该机配置进口ECC针布使该机具备与生条重定量高产相匹配的梳理能力和排除结杂能力。该机还配备轻型可调式滚动轴承盖板系统,可以精确无级调节盖板隔距,以满足既要梳理又要减轻纤维损伤,两者兼备的所为“柔性梳理”的要求。该机盖板快速运转,设计线速度高达1000mm/min。本示例选用380—440mm/mim,落棉率约3%,排除结杂、短绒比较充分,棉结数由棉卷310个/克缩少到生条49个/克,短绒率由7.6%缩少到7.4%,这表明梳理过程中纤维损伤不多,生条在重定量6—6.4克/米下达到较好水平。生条重定量往往会发生纤维梳理度不足,这就要求发挥后续牵伸提高纤维分离度,而不强求梳理紧隔距强分梳,以免损伤纤维,增加短绒率。第22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117:103、条卷定量本示例采用FA306Aⅹ2→A191Bⅹ2→A201Eⅹ16的流程和设备,它是A字头稳健型,一般条卷定量为40—50克/米,本示例采用70。4克/米。条卷重定量喂入对提高精梳机产量有利,但必须增大皮辊压力,为此需更换皮辊加压弹簧以适应之。4、精梳条定量精梳工序是纺好特细号纱的关健工序,精梳机分梳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成纱质量,精梳条质量的主要指标,体现在短绒含量、棉结杂质含量及条干均匀度。对重定量棉层喂入的梳理,应当仔细选择梳理机械的配套和增大钳板的钳制棉层能力。本示例选用浙江温州锦峰公司生产的JZX—4B—201型整体锡林、300齿/吋单排顶梳、钳板采用方口型及其配套加重型弹簧。在加固精梳锡林基础上,将锡林转速从常规140钳次/分提高到180—190钳次/分之间,以保证必要的梳理度。精梳落棉率掌握在16%—22%之间,充分发挥精梳机清除短绒和细小结杂作用,本示例取得较好的精梳条条干水平和结杂水平,输出定量为26克—30克/5米。第23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117:11四、全面提高前纺半制品质量细纱大牵伸经验之四指出:前后纺配套一条龙,相应提高前纺半制品质量,也是细纱大牵伸必不可缺少的条件。细纱总牵伸倍数越大,对前纺半制品质量要求也应越高。本示例生条条干不匀较差,精梳条条干不匀一般,重量不匀较差,经过精并采用浙江杭州东夏公司DV2—AL型4/4压力棒曲线牵伸、THD—901AL自调匀整并条机后,精并条条干CV可稳定在1.8%—2.2%,重量CV降低到0.7%—0.9%。再经过河北太行FA421A型四罗拉双皮圈、D型牵伸粗纱机后,粗纱条干CV达到3.2%—3.6%,相当于Uster2001统计值5%先进水平,重量CV控制在0.8%—1.17%粗纱伸长率控制在1.15%—1.20%,且纱条光结。这些有利于细纱牵伸倍数增大。半制品纱条内在质量—纤维分离度、纤维伸直平行度、短绒率和结杂含量,对纱条不匀率影响很大。本示例中依靠开清棉、梳棉、精梳等工序落棉率来控制短绒和结杂含量。依靠纺纱全流程中的牵伸机构,特别是条粗细先进的牵伸机构和牵伸工艺,提高纱条的纤维伸直平行度。相对来说,本示例中半制品纱条纤维分离度较弱,MK5D、MK6型梳棉机对重定量棉卷输入、重定量生条输出,梳理度似嫌不足,对精梳纱品种,由精梳工序补救。对普梳纱品种,梳棉梳理度不足会影响成纱质量。总之,全面提高前纺半制品质量是细纱大牵伸不可缺少的条件。第24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117:20五、高效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效工艺反映的主要问题是细纱增大牵伸后,在细纱前区纱条扩散宽度加大,导致前罗拉钳口加捻三角形扩大,边纤维增多,成纱毛羽增多,纱条强力下降,为此,用好全流程纱条集束器,纺好半制品成形和通道光洁,特别是用好细纱前区集棉器,以减小加捻三角形,达到减少纱条毛羽、提高纱条强力。本示例选用日本村田NO21C型新型自动络桶筒,配置PerlaA型毛羽减少装置及UsterQUANTUM2型多功能清纱器(带异纤检测),可减少毛羽,切除细纱中各种长、短粗细节和异纤疵点。在细纱VC高倍牵伸装置上,安装紧密纺装置,紧密纺成纱毛羽少、强力高的优点,使高效工艺趋向完善。六、结语1、高效工艺的核心是细纱实现第三代大牵伸,在自主创新的VC牵伸及其工艺配合下是可以达到的。2、“重定量、大牵伸”的高效工艺是以纺纱设备、专件、器材的进步为基础。牵伸倍数越大、精度要求越高,必须对牵伸元件要求精益求精。3、全面提高前纺半制品质量是细纱大牵伸不可缺少的条件。4、实施高效工艺必须结合自身设备状态,产品质量要求量力而行。实践中可分阶段进行。5、先实现细纱第二代大牵伸,逐步取得经验后,再过度到第三代大牵伸,似乎更加妥当。第25楼海啸发表于2006/10/1119:05有系统的纺纱理论、丰富的质量控制经验,可涉足高效工艺!个人所见第26楼广鸟之恋发表于2006/10/1119:31高效工艺首先受益的是从事纺织专件器材的企业,当然不可避免的竞争也是他们的.其次才是纺织企业.大家慢慢试验吧,总会在这高效上面分得一杯羹的第27楼与你同行发表于2006/10/1121:16相对的、局部的高效能叫做高效吗?第28楼阿合木发表于2006/10/1123:36比较全面,基础理论与原理尚可理解,只是在国产成卷式流程设备中实施高效工艺时则否能有更加详尽的各部位工艺参数,最好有实施高效工艺较为成功的厂家组织实地学习一下,这样更加直观,回去后少走弯路,好快点见效,第29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208:50唐教授在欠伸理论上对高效工艺重定量大欠伸做了全面的阐述,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但任何工艺都不是孤立的,要受方方面面条件的影响和限制,高效工艺也不例外,所以必须结合各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高效工艺是一种突破极限的纺纱工艺吗?是对现有纺纱工艺的优化还是变革呢?第30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209:31高效工艺生产CJ120S纱的创新实践高加平韩云广(山东华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0前言长期以来,我公司主要以生产CJ80S~140S纱为主导产品,我们一直坚持“用户的要求是最低标准”的质量理念,努力使产品质量走“稳定、提高;再稳定、再提高”的良性循环之路,从而占领了国内高端色织行业的市场,获得用户好评,使“华乐”牌棉纱影响不断扩大。然而在生产CJ120S~CJ140S产品时,由于受传统工艺理论的束缚,一直采用轻定量、慢速度工艺生产,虽然质量较好,但不高效,不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成为生产高支纱的瓶颈。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在中国纱线网的推介下,高效工艺在棉纺行业特别是工艺创新方面引起极大震动,成为棉纺工艺人员不得不面对的一条工艺创新之路。因此,我们结合自身的特点,也对高效工艺的实施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特别是在生产CJ120S~CJ140S产品时,不再使用传统的轻定量,慢速度工艺方案,从棉卷到粗纱,定量普遍增加20%以上,并且使成纱质量指标进一步得到改善,达到了优质高效的目的,突破了生产高支纱的瓶颈,现将实施情况总结如下。第31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209:321原料特点采用新疆长绒棉,原棉品级1.0级,主体长度36.6mm,品质长度39.9mm,成熟度1.94,马克隆值4.1,短绒率(小于20mm)8.3%。2工艺流程A002D型抓棉机×2→A035B型混开棉机→FA106型开棉机→A092AST型双棉箱给棉机→A076E型成卷机→FA201B型梳棉机→FA306预并条机→E32型条并卷机→E62型精梳机→FA306×2并条机→FA421型粗纱机→FA507型细纱机→NO.21C自动络筒机。3新旧工艺定量对比(表1)表1新旧工艺定量对比序号项目新工艺原工艺新工艺提高率/%1棉卷米重/g·m-136029522.02生条定量/g·(5m)-117.1513.9023.43预并定量/g·(5m)-117.5914.0025.64小卷定量/g·m-162.3450.0024.75精梳定量/g·(5m)-117.1114.2020.506末并定量/g·(5m)-117.1114.2020.57粗纱定量/g·(10m)-12.951.8559.5第32楼音符发表于2006/10/1209:33华乐的高效工艺成功吗?猫头鹰在不在?第33楼与你同行发表于2006/10/1209:58就文章里有关半制品定量的选择上,高支纱实施高效工艺前纺是没有问题的,细纱的欠伸能否保证是关键。第34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209:594高效工艺质量保证措施4.1清梳工序针对长绒棉细度细、长度长,皮辊棉含杂较高的特点,在清花工序采用提高运转效率,缩小棉箱容量,以梳代打,并辅以上补风等措施,确保对原棉进行有效的撕扯、混合、开松和除杂作用,尽最大能力早落多落。由于棉卷定量的增加,对梳棉三针的齿密进行优选,给棉罗拉与刺辊间的隔距适当放大,提高锡林与刺辊的速比,使纤维能够顺利转移,即保证对纤维进行有效的分梳,又减少了纤维的损伤。测试表明,生条棉结粒数虽然比以前没有减少,但生条短绒率降低1.0%左右。清梳工艺调整前后各项指标对比见表2。表2清梳工艺调整前后各项指标对比项目改前改后清花落棉率/%1.241.82棉卷含杂率/%0.680.56棉卷短绒率/%10.09.2生条短绒率/%12.010.9生条结/杂16/1216/10第35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210:224.2精梳及准备工序严格遵循弯勾纤维牵伸理论,预并工序以处理前弯勾为主,后区使用较大牵伸倍数,使前区牵伸不超过3.0倍,避免出现前弯勾纤维产生负伸长,导致纤维之间缠结而产生棉结;精梳工序以剔除短绒、结杂为主,使纤维的伸直度、平行度、分离度大幅度提高。后区牵伸倍数适当提高,使梳理过程中残余的少量前弯勾纤维进一步伸直。加重小卷重量,提高锡林速度,充分发挥E62型精梳机的高效率。精梳工艺调整前后精梳条质量对比见表3。表3精梳工艺调整前后精梳条质量对比项目改前改后短绒率/%6.25.4条干CV/%3.83.2棉结/杂质/粒·g-112/88/6重量U%值0.480.40第36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210:234.3并粗工序并条采用顺牵伸,头道后牵伸较大,末道后牵伸较小,不致于使条子过熟过烂,以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粗纱采用较大的总牵伸倍数,较小的后区牵伸,充分发挥主牵伸区的作用,有利于对浮游纤维的控制,可有效减少毛羽。粗纱定量增加后,捻系数不变,纱条捻度减小,粗纱锭速也得以降低。由于纤维在须条中的捻幅较小,可有效改善条干CV值。4.4细纱工序由于总牵伸倍数的增大,喂入主牵伸区的纤维量较多,附加不匀率增大。使用慈溪嘉宇生产的附加牵伸后区压力棒上销,使成纱质量得到根本性改善。第37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211:10表4细纱工艺调整前后JC120S质量指标对比项目改前(普通上销)改后(压力棒上销)条干CV/%17.1916.11细节(-50%)/个·km-112790粗节(+50%)/个·km-19284棉结(+200%)/个·km-16868棉结(+140%)/个·km-12652805结束语高效工艺并非简单的重定量、高速度。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工艺、原料、设备要相应调整。实行高效工艺,必须结合本企业的现实情况进行深入系统的实践,不可盲目照搬。第38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213:31看似简单,没有深厚的技术功底、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精细的基础管理,也是很难实施的。那么跟传统工艺相比,在实施的难易上哪个更合理和高效呢?实施高效工艺真的是走入了误区?请同行们谈谈各自的观点。第39楼qiuzhen发表于2006/10/1214:04实施高效工艺的想法挺好,关键是现有的设备适不适合,改造成本的投入合不合算,管理者及使用者综合水平能不能跟上。中国大部分厂家的纺织设备一直在缝缝补补的状态下来提高产品质量,从质上和量上都不可能上新的台阶。小改小革尚可,大改大造不宜。该淘汰的要淘汰,该革新的要革新!第40楼wumin2000发表于2006/10/1215:34顶!希望有更多的的论文贴到网站上来.第41楼与你同行发表于2006/10/1215:38qiuzhen所言极是!是否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给高效工艺一个不同的定位呢?第42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215:41关于棉纺“高效工艺”的定位和评议刘荣清摘要:当前“高效工艺”应称“重定量、大牵伸”工艺。它的定量和牵伸已达国内外推荐值的上限,但未超越最高水平,提出提高细纱牵伸倍数是高效工艺的核心,改善梳理是高效工艺的关键,并论述相应的基本要求和改进途径。肯定高效工艺的作用和影响,对高效工艺是重大发明和重大变革认为不妥,提出不要把精细管理模式和高效工艺模式加以分别并对立起来。关键词:高效工艺;定位;评议2005年10月在江苏东台中国纱线网细纱技术沙龙的会议上,江苏镒诚纺织有限公司曹小华先生第一次发表“现代纺织设备高效工艺实践和探索”一文,接着在以后的多次棉纺专业会议上,曹小华和上海太平洋克罗斯罗尔机械有限公司倪远先生共同或单独又多次对“高效工艺”作了介绍,并在纺织期刊上发表了有关文章[1][2][3],“高效工艺”已成为当前热点和值得关注的问题。“高效工艺”的研究对推动我国棉纺工艺的创新和发展,起着一定促进作用。但对“高效工艺”有些看法不一致,值得进一步商榷和讨论。第43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216:521关于“高效工艺“的涵义和定位高效工艺顾名思义是指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的工艺,包括范围较广,可泛指重定量、大牵伸工艺,高速高产工艺,缩短工艺流程的清梳联、梳并联、细络联工艺,以及各种自动化工艺等,[1]文提出的高效工艺是针对传统的轻定量、小牵伸、低速度工艺,简称为高效工艺未尝不可,但作者认为还是以重定量、大牵伸、高速度工艺这样的提法和定位比较符合实际和科学,否则容易误导。第44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216:552国内外环锭纺定量、牵伸的比较分析纺纱定量、牵伸、速度随着设备的改进和工艺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现以[2]文介绍的各工序定量与国内外推荐的定量范围作一对比。表1[2]文定量与国内外推荐定量比较定量[2]文定量介绍国内外推荐值生条/g·(5m)-1精梳:条卷棉条/g·m-1熟条/g·(5m)-1粗条/g·(10m)-1327330328.217.5~3540~8015~3010~352.0~12.5注:(1)国内外推荐值摘自《棉纺手册》(第三版);(2)国外梳棉机最大定量(g/5m),瑞士C50、C51,32.5。德国DK807、903,40。美国MK5C、5D,35。由此可见[2]文介绍定量可以基本达到国内外推荐范围的上限,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但不能说已超越了国内外先进水平。第45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216:59[1]文提出“从国际上主流的纺纱工艺应用情况下,尚未见纺部工艺全流程重定量的应用实例发布”,并将RIETER公司早期推荐的纺制精梳纱的各工序定量列表说明。事实上早在2000年,该公司就推荐纯棉梳棉纱、精梳棉纺纯化纤纱、各种转杯纺各工序的纺纱线密度工艺设计,详见棉纺手册第三册871~872页。现将[1]文列出的RIETER公司早期纺纱定量与2000年推荐的定量比较见表2。表2RIETER公司早年和近年推荐各工序定量和细纱牵伸纺纱线密度年代粗纱线密度/tex末并定量/g·(5m)-1梳棉条定量/g·(5m)-1精棉条定量/g·(5m)-1条卷定量/g·m-1细纱牵伸倍数/倍19.5早年58324.2924.2924.296429.02000850272724.57543.5914.5早年48620.8220.8220.826033.512000740272724.57551.0310早年48618.2218.2220.826048.6200059024.527.022.57059.06早年23316.216.2018.225638.83200042021.02721.06570.0资料表明当前棉纺技术、装备均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第46楼方志同发表于2006/10/1217:043“高效工艺”的核心是实现细纱的大牵伸细纱牵伸的加大直接影响前工序的定量的相应加大,它可相应增加前纺设备的产量,从而节省前纺设备或扩大细纱生产能力,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细纱牵伸改变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