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0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09/10/wKhkFmaqfRaAEBZUAAF6loUmp6I811.jpg)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0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09/10/wKhkFmaqfRaAEBZUAAF6loUmp6I8112.jpg)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0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09/10/wKhkFmaqfRaAEBZUAAF6loUmp6I8113.jpg)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0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09/10/wKhkFmaqfRaAEBZUAAF6loUmp6I8114.jpg)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0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09/10/wKhkFmaqfRaAEBZUAAF6loUmp6I81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
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
出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整理的《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
10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一些启发。
篇一:伯牙绝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
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
成诵。
2、能运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理解词句意思,初步读懂故事内容。
3、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受到传统文化
的熏陶。
【重、难点】
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
解词句意思,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难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O
【教学准备】
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较容易理解,虽然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学
过《杨氏之子》,已有一些文言文的阅读基础,但对文言文的阅读体
验还是较少。因此,我布置学生在课前准备了课文的预习,教学中,
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读解题——未见其文先生情
1、课前静息,音乐传情。
播放古曲《高山流水》,紧扣本单元的主题,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
的魅力,为新课学习创设情境。
2、简介人物,读题揭题。
(1)齐读课题,强调“弦''的读音。
(2)简介主人公,了解故事背景。(板书:伯牙子期)
(3)理解“绝弦”、“伯牙绝弦”的意思,揭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1、自由读文,争取读准读通。
出示导学提示,学生借助注音与注释自由读课文。
2、难句指导,要求读出节奏。
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
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读好语气词"哉”、“兮”,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停顿。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理解“谓”、“乃”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
3、配乐熟读,练习读出韵味。
师:读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读古文和我们读现代文不一样,古人读
书讲究吟咏,讲究节奏,读到人情处还会摇头晃脑,下面我们就来找
找古人读书的感觉。
出示课件,多种形式合作朗读:
(1)师生对读两次。
(2)学生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读一次。
三、研读悟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1、研读感悟,初识琴声之妙。
(1)师:让我们回到那个八月十五的晚上,汉阳江边,皓月当空,琴
声阵阵,伯牙和子期一个鼓,一个听,当伯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
不由得赞叹道——当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再一
次发出由衷地赞叹——出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
江河!”指导读好感叹的语气。
(2)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善”的不同含义,感受“一字多义”
的语言现象。
2、角色体验,领悟心灵相通。
(1)创设情境,拓展想象,师生分角色对话,进行口头语言训练。
出示“伯牙所念,志在xx,钟子期曰:“善哉,兮若!”的句式引导学生
7兄话。
(2)引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理解“念”和“志”的意思,体味“异字同义”的语言现象。
(4)聚焦“钟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渐进地体会“知音”的内涵,在
此渗透“泰山”、“江河”的含义,感知这两个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
(5)理解钟子期与俞伯牙不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灵上的沟通,志向、
情怀的悦纳。(板书:所念必得)
(6)学生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伯牙和子期之间的心意相通。(心心相印
心有灵犀)
3、课堂练笔,感受相遇之喜。
(1)补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内心的寂寞与孤独,反哺“伯牙所念,钟子
期必得之。”
(2)学生练笔:假如你就是伯牙,如今得遇钟子期这样懂你的朋友,
此时的你会有怎样的感慨?请用“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
感慨道:,善哉!善哉!。的句式写下来。
(3)指名反馈,师简要点评。(板书:知音)
4、借用原话,重温知音典故。
(1)拓展阅读《列子?汤问》中伯牙的原话,理解体会“知音”的境界,
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师:从此以后,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
音的代表。
四、品读明理---破琴绝弦祭知音
1、创设情境,感受失知音之悲。
(1)从“子期死”这一文本留白处入手,指名朗读这三个字,体验文本
语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出示句子,师范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鼓。”
(3)想象补充,感受人物形象:这时候,你仿佛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伯
牙?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读好这句话。
2、吟诵短歌,体会失知音之痛。
(1)出示短歌,师生吟诵:古书中记载,闻知朋友死讯,伯牙悲痛欲
绝,在子期墓前写下这样一首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
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
不忍泪珠纷……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
欲觅知音难上难。
(2)借助短歌中的诗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形象读出悲痛。
师:如今,子期一走,我之所念,无人能得,(擦去板书:所念必得)
“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男生一起读——
师:如今,子期一走,我又要回到没有知音的孤独中去,(擦去板书:
知音)“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女生一起读——
师:如今,子期不再,留琴何用?就让我破琴绝弦,也绝了我所有的
期待所有的愿望吧!一起读——
师:这真是破琴绝弦肝肠断,人间无处觅知音!
五、诵读传神---一咏三叹怀知音
1、余音缭绕,提领一顿。
师:正是这喜得知音却又痛失知音,才使得《伯牙绝弦》这个故事更
加的荡气回肠。从此,人们不断地在传唱和吟诵着它!请大家快速浏
览课文后面的“资料袋”,了解这个故事的源远流长。
2、回味经典,背诵全文。
借助“资料袋”,充分灵活地运用教材资源,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
一咏三叹诵读全文。
六、拓展延伸---莫愁前路无知音
(1)课堂小结,升华认识。
师:同学们,学习了《伯牙绝弦》这个故事,如果大家在今后的生活
中遇到了很知心的人,你就可以称他是你的——知音。(再次板书:
知音)
师:从此,你和伯牙、子期不再陌生,尽管你们相隔千年,尽管知音
难觅知音难求,但我们依然要怀抱着愿望,在生活中苦苦寻觅着自己
的----知音!
师:孩子们,你一定会在成长之路上遇到自己的知音,当幸福降临时,
希望大家懂得珍惜!
(2)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①收集体现知音好友的诗文和名言警句;
②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篇二:伯牙绝弦教案篇二
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
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
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
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
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
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或FLASH动画。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师: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一组成语:
展示:
一琴一鹤人琴俱亡琴心剑胆
琴挑文君琴瑟和好琴瑟不调
琴棋书画焚琴煮鹤对牛弹琴
请大家读一读,找出这些成语的共同点。
(成语中都含有一个琴字。)
2、师:谁能再说几个带琴字的词语。
(预设答案: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钢琴、月琴、胡琴、
口琴、竖琴、小提琴、电子琴……)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可以使我们知识视野更宽阔,
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3、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们以往学的都
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
欢。
4、板书课题:牙绝弦
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小游戏入手,引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
兴趣。然后激情导入新课,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
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
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4、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
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5、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发。
6、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7>学生互相交流读,教师检查读,相机指导读。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
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教师以
富有激情的富有韵味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
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
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2、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预设答案:乃樨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师: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
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4、预设交流1:
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
琴,钟子期很喜欢听。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4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预设答案:啊!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
说?
(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篇三: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读准“弦”“若”“哉”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注意“善”“峨
峨,,“洋洋,,”谓,,等逻辑重音,感受故事中人物前后情感的巨大变化。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
讲讲这个故事。
3、初步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
4、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
力,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把握朗读的停顿,感悟课文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了解一般的古文学
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这
个故事。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兴奋心情和后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
绝。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共同的爱好,感悟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理解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5课《伯牙绝弦》,一起读课题。课文讲的是哪两
个人之间的故事呢?(教师板书:伯牙钟子期)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
的?(指两人交流)
二、把握节奏,层层训练。
1、正音
出示容易读错的字。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词语能读对吗?
大屏幕出示:
2、把握节奏,练习朗读。下面的句子,能读好吗?大屏幕依次出示:
(学生试读)
红色的斜线是停顿符号,"哉”“兮”字都是语气词,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
延长后再停顿,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第三句“谓”“世”一字一顿,看
老师手势读。
3、自读练习。
4、师生合作读。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每句的前半部分,同学读
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读准了难读的字词句,下面
请大家自由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读文是初解文意的基础。教师通过示范指导,自由读、
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
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中前后一一对应的特点。】
5、竹简样式读。春秋时期的文字是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的,叫竹简或木
简。这篇文言文在竹简上应该是这样的。文字是从右往左竖排列,没
有逗号句号,试着读一读,指名配乐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以竹简形式出示文
言文,既让学生感受竹简这一古文呈现形式的特点,又提高朗读的难
度,提升了朗读水平,为内容的的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1、体会文言与现代文的不同。读了几遍课文,同学们感觉还是似懂非
懂,这说明文言文与现代文是有区别的。并且有些词语意思变化很大。
以第一句为例。
“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这个词现在还在使用。
“鼓,,是“弹,,的意思,——现代文中的“鼓”已经没有“弹”的意义了,词义
现在已经消失了。
琴指的是古琴,(预设:体会古筝与古琴的区别。出示相关图片和视
频)
教师小结:你看,文言文中几乎每个字几乎都能表达确切的意思,有
些词义古今变化很大。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伯牙善鼓琴”这句话的理解为例,使学生明白
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要理解文言文就要理解到每一个字的意思,
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提示方法,理解课文。这是小学期间学习的第二篇文言文,我们已
经有了学习《杨氏之子》的基础,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文注释,同桌合
作,再读全文。看能读懂那个字,那个词?等会交流。
3、学生交流收获,教师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及方法
的积累,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释放已知,解决疑难,获得
更多的新知。】
4、小组合作,质疑问难。
①哪个字、哪个词读不懂,先在小组内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组长
记录下来,一会儿班内流。
②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预设1:峨峨兮若泰山。
直译就是高啊像泰山一样,伯牙想到高山,琴声就表现出高山的巍峨,
钟子期就说,“太好了,就像巍峨的高山,既然峨峨就是高的意思,
洋洋是广大的意思,这样说行吗?
教师小结:叠字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一种音韵之美、节奏感,又使作
家诗人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这个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
而且还让我们对钟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峨峨洋洋”后来成
了一个成语,它就是来形容这个欢乐的心态,把这种形象、这种内心
的情感用朗读表达出来。(生读)
【设计意图:教学由“不能理解的问题“入手,通过学生交流,句子的
意思便迎刃而解。但叠字的运用及表达效果,是学生所不知的难点。
教师顺势而导,通过句子比较,既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峻”和“水的广阔”,
体会到子期的内心的情感,又体会到此处用词的精妙】
预设2:谓字比较难理解。老师查了字典,字典中有三种解释释,你认
为选哪一种?
预设3:“善”,文中出现了四次?意思一样吗?
教师小结:前两个“善”字是“擅长”的意思,后两个“善“字是“好、妙”的
意思。通过这个词的理解,悟出理解文言文的要注意联系上下文。
预设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教师小结:“必得之”是伯牙琴声中所表达的心意。这句话应该这样理
解,能用一个关联词来说吗?(“无论……都”)o无论伯牙在琴声中
表达什么,钟子期都能感受得到伯牙的心意。
四、练讲故事,言语实践。
1、试着用自己说一说故事的意思。指名说,教师随时补充。
2、小组内练讲故事。不看书,把这个故事讲给小组内同学听,每个小
组选一名同学在小组内试讲。
3、班内展示。请两名同学上台讲,提出要求,尽量变成自己的话说出
来,加上动作和表情。
【设计意图:讲故事是学生对文本言语再现的过程,是语言文字的积
累运用。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粗知文言文大意”的目标落到实
处。】
五、补充拓展,领悟绝弦之情
1、教师神情描述雨夜的相见。据记载,伯牙子期在一个的中秋之夜的
雨后因琴声偶遇,因音乐而相知,他们彻夜长谈,不觉东方发白。伯
牙子期洒泪而别。他们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日再相见。春去秋来,当
伯牙满怀期待的赶来与子期相遇时,万万没有想到,面对的不是子期
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一起读。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以伯牙的地位与“破琴绝弦”的行动感受伯牙内心之痛。伯牙是当时
著名的琴师,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再看"破
琴绝弦”的行为,有什么想对伯牙说的吗?
预设:
①兴许你还会遇到像子期这样的知音呢?
②精美绝伦的瑶琴,你砸掉不可惜吗?
③如此高的技艺不再弹,不感到遗憾吗?
伯牙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
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面对此情此景,仰天长
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子期死。一起读。
3、从有关知音的诗词感受知音难觅的。痛苦。大屏幕出示。
这些诗句表达了同一个主题:知音难觅。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资料、教师渲染等手段,让学生走进伯牙内心,
体会痛失知音之情。通过历朝历代关于知音的名句积累,让学生了解
故事的影响力,体会知音难觅。】
六、再读课文,领悟表达。
伯牙与子期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相遇相知,文中哪里写到伯
牙善鼓琴呢?(学生读文,交流)
这里并没有直接写伯牙善鼓琴啊?但是我们却能从表现钟子期善听的
语言中体会到伯牙的善鼓琴。这样的表达是多么简练和巧妙啊!
【设计意图:课文仅仅77个字,为我们描绘这样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侧面描写的方法,凸显了文字之简练。这一点学生不容易发现。教师
的点拨引领,不仅让学生领略到伯牙的琴技高超,更体会到了侧面描
写的精妙。】
七、对比质疑,关注编者意图。
1、大屏幕出示伯牙子期的图片及介绍。读读上面的文字,你有什么问
题要问吗?(学生提出疑问)
一位是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于一身的琴仙。一位是戴斗笠、
披蓑衣、背扁担、拿扁担的樵夫。那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位身份不同,
地位悬殊的人走到了一起?那又是怎样的原因让伯牙死后毅然决然的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呢?
是古琴的魅力,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板书:艺术的
魅力)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
对话的过程。本单元一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主题,四篇课文以不同的
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那么《伯牙绝弦》就是从“伯牙、子期''超越
了地位、国籍而成知音,就是因为音乐艺术的魅力。本环节从人物的
介绍中,从学生质疑中,来落实单元主题,感悟艺术的魅力。】
八、背颂吟唱积累经典。
1、齐读全文感受艺术的魅力。屏幕文字渐渐隐去。读变为背诵。
2、知道古人会怎么吟诵吗?老师想学着古人的方法吟诵大家听。
3、课下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设计意图:“评价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
累。''最后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很好的达成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个基本目
标,最后教师通过吟诵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印象,同时让学生
感受文言文吟诵的魅力,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让学生受到美的熏
陶。】
评析:
一、以读为本,感受文言韵味
由于文言文距现代的时间比较久远,而且语言表达形式和白话文有很
大的差异,因此,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郑老师依据学生实际,
以读为本,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由读、指读、
范读、师生合作读、创设情境读、背诵等多种形式的穿插进行,不仅
让学生把握文言文朗读的技巧,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更为文字的
理解内化打下了基础。尤其是竹简形式变换,加上古琴乐曲渲染,再
现了文本意境,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诵读水平,使
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的神韵。
二、依法施教,培养学习能力
本文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第二篇文言文,“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学习
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郑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了方法的指导:选
择了课文中古今差异较大的三个词——“善”“鼓”“琴”,通过理解意思习
得“联系上下文”“结合注释”“结合资料”三种常用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并初步感受到了文言文和现代文最明显的一个不同之处,即古文中几
乎每个字都完整的表达一个意思,也就是以单音节词为主。教师又在
后面“同桌合作,自主学习''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举一反三,
巩固运用。为今后独立阅读文言文奠定了基础。
三、关注表达,感受语文魅力
77字的文言文,为我们展示了伯牙知音得失的喜痛。文字之简练,描
写之精妙学生是难以发现的。郑老师在设计中,通过“师生合作读”、
“句子对比”“直奔主题”等方式,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句式表达的特点和运
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并进一步体会这样写的作用和效果。使学生在理
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到语言表达的魅力,学习语言的运用。
四、合作探究,落实主体地位
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掌握了一般的阅读方法,具备
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在初解文意这一环节中,郑老师从学生的能力基
础和学习需求出发,优化课堂结构和学习方式,采用了“提示方法,初
步理解——发现问题,小组研究——全班交流,共同提高”的模式,引
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在交流中,教师适时地
抓住学生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重点深究,做到以学定教。在这一
过程中,学生自悟自得,合作互助,共同进步,主体地位得以真正落
实。
五、引导质疑,领会编者意图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教
科书编者对话,''是当前语文教学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而这恰恰是把
握教学方向、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环。郑老师对教材进行了全
方位的解读,领会了编者意图。围绕单元主题“品味艺术魅力”定位本
课主题。通过“一个是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为一身的琴仙,一
位是戴斗笠披蓑衣拿板斧的樵夫,是什么让他们两个人走到了一起?”
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感悟“音乐”这一艺术的魅力。很好地体现了编
者意图,回归了单元主题。
篇四:伯牙绝弦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4、理解伯牙的悲痛之心,并于朗诵声中。
5、熟读朗诵。
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
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
文言文。
2、整体读文
(1)、自由读,大声读,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随机点评,必要时教师范读或带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
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3、初解绝弦
(1)、理解文章的题目:“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大家熟
悉的表达方式说,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
(2)、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
世人宣告了什么?(它意味着终身不再弹琴,向世人宣告了彻底地放
弃弹琴。)
4、再解绝弦。
何为知音:将文章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
学生研读课文后交流。
预设的几个教学生成点:
(1)、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
“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示赞叹之义。
(2)、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换位体验:如果你是
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
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
(3)、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
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
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
(4)、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
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
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
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
皎皎乎若明月!“)
(5)、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
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
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6)、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
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
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
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1、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
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
2、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心情
吗?
3、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
无数次地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
4、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
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一定会对子期说
什么?
5、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
乐方面的知音吗?
6、知音欢聚,一定非常欢乐、非常融洽,再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
融洽与欢乐。
知音之死: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
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
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
“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回味绝弦:
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
(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请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
水》再读读这个故事。
篇五:伯牙绝弦教案篇五
【教材简介】
这一课是文言文,主要讲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
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融进乐曲中去,
用琴声表达了他的感受,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管伯牙如何
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
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也没有人能成为他的知音,于是,
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课文层次清晰,先概括写了伯牙
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如何弹如何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
全文共用77个字,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佳话。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
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六步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步: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谈话交流:
同学们,古今中外有许多交友的名言名句,谁能说一说?如:酒逢知
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
如水,酒肉朋友不可交。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流传千古,吟诵至今的
有关知己朋友的文言文,感受文言文带给我们特有的语言魅力。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准字音,强调“弦”的读音。
3、解题质疑:
(1)学生通过课前的查资料简介伯牙,老师做适当的补充:伯牙,春
秋时期楚国著名的琴师。(可结合参考上的伯牙学琴故事)大致了解
伯牙、钟子期。
(2)理解“绝弦”(如果不易理解可在读懂环节进一步理解)
(3)质疑:如:伯牙为什么绝弦?绝弦说明什么?
(教学设计的主线要简明。课始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
样既检查了学生课前预习查资料的情况,又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还
起到了牵问题而统领全篇的作用)
第二步:读通课文,感知文意
1、检查读书情况:指名读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随时范读指导学生读
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读通词句。注意断句停顿。
2、重点指导朗读的句子:如课件出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
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检查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
文内容,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老师的评价语言要及时,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预习落实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
惯。)
第三步:读懂课文,领会文境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读课文联系注释,试着疏通文意,用自己
的话说一说。
2、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学习情况,互相补充,疏通文意。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在学生汇报时,老师相机重点指导文中四个
“善”字的不同用法和含有“善”的句子意思及“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
之。''的意思,弄懂全文的意思。
(1)课件出示含有“善”的句子:请选择“善”在文中的意思:擅长、善
于;表示赞叹。
(2)换位体验:假如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是怎么赞叹的?
(3)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伯牙弹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场景,
还会有哪些动人的场景?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绵绵
细雨等。这时,子期分别是怎样赞叹的?
(4)分角色表演:老师当伯牙,学生是子期。(课件出示)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学生: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细雨。学生:善哉,绵绵兮如()!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学生:善哉,()兮像()!
最后让学生连起来说,形成排比句式。再读领悟文章所描绘的情境。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想,我的朋友一定
明白而赞叹,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是知音呀!
4、探究学习:研究解决开课时提出的问题,初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
感。
(1)伯牙为什么绝弦?(借助课件出示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引导学
生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2)绝弦说明什么?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做到细节饱满才能更好进行语言训练,进而达
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提
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现了学生学习的层次性过程,使学
生的认识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螺旋上升,既弄懂了文意,又领会到
文章所描写的意境。)
第四步:读好课文,感悟文情
1、学生练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2、比赛朗读:读出情感。
(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运用比赛的方法让学生把课文读好,符合
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
受到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体会到伯牙为纪念知音子
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第五步:背诵课文,领悟写法
1、指导背诵:课文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如何弹
如何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全文共用77个字,表达了朋友之
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佳话。边想象边背诵。
2、学生练背
3、指名背诵
第六步:拓展文本,升华认识
1、欣赏《高山流水》乐曲,回味动人故事。
2、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3、搜集有关的文章进行阅读,积累有关朋友情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民间借贷合同范本(28篇)
- 2025年企业员工劳动合同补充协议范本
- 2025年乙酮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2025年再婚配偶病理性离婚协议样本
- 2025年标准片石料采购销售合同
- 2025年企业经营周转借款合同样本
- 2025年全时劳动合同范例
- 2025年住房公积金购房交易操作指引协议
- 2025年专利发展战略联盟协议
- 2025年修理厂喷漆施工承包协议综合
- 中心医院消防施工组织设计
- 港口自动化与智慧港口发展方向
- 人教版小学英语单词表(完整版)
- 飞灰处置及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备案拿地
- 2024年咨询工程师考试大纲
- 免疫治疗皮疹护理查房
- 2024年棉柔巾行业市场趋势分析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2024年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老年期谵妄课件
- 项目采购管理培训
- 河道保洁服务日常巡逻方案及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