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木兰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教学备课系列_第1页
09《木兰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教学备课系列_第2页
09《木兰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教学备课系列_第3页
09《木兰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教学备课系列_第4页
09《木兰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教学备课系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9《木兰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教学备课系列主备人备课成员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木兰诗》。本诗是北朝民歌,讲述了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最终凯旋归来的故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木兰的形象特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并能对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1.学生已经学习了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能够理解诗歌的押韵、对仗等基本特点。

2.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古代战争和军事的知识,能够理解诗歌中关于战争和军事的内容。

3.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古代女性的知识,能够理解诗歌中关于木兰的形象特点和性别角色的问题。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素养、思维素养、道德素养和审美素养。

1.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木兰诗》,学生能够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思维素养: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木兰的形象和诗歌的主题进行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道德素养:学生能够从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中,学习到忠诚、孝顺和勇敢的品质,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

4.审美素养:通过欣赏《木兰诗》的诗歌形式和语言美,学生能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理解《木兰诗》的内容和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木兰的形象特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3.鉴赏《木兰诗》的诗歌形式和语言美,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难点:

1.学生对北朝民歌的特点和价值不够了解,难以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

2.诗歌中涉及到的古代战争和军事内容,学生可能不太熟悉,难以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3.诗歌的语言美和形式美,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欣赏,难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解决办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北朝民歌的特点和价值,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引入历史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战争和军事内容,加深对诗歌历史背景的了解。

3.通过文学作品鉴赏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形式美,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突破策略:

1.采用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设计诗歌鉴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朗诵、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语言美和形式美。

3.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解答,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方法与策略1.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木兰诗》的内容、背景和诗歌的基本结构,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木兰形象和诗歌主题的分析,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

(3)案例研究法:教师提供一些关于古代战争和军事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项目导向学习法:教师设计一个关于《木兰诗》的鉴赏项目,让学生通过阅读、朗诵、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语言美和形式美。

2.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木兰和她的家人,通过表演来深入理解诗歌中的角色和情节。

(2)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实验,让学生通过朗诵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游戏:教师设计一些与《木兰诗》相关的游戏,如诗歌接龙、诗歌问答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诗歌,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4)在线工具: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一些在线工具,如在线字典、在线翻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和难懂的句子。

3.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教师制作关于《木兰诗》的PPT,展示诗歌的内容、背景和诗歌的基本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视频:教师提供一些关于《木兰诗》的视频,如动画版《木兰诗》、纪录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3)在线工具: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一些在线工具,如在线字典、在线翻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和难懂的句子。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木兰诗》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新课讲授:

1.理论介绍:讲解《木兰诗》的内容、背景和诗歌的基本结构。

2.案例分析:分析《木兰诗》中的木兰形象和诗歌的主题,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3.重点难点解析:强调诗歌中的生僻字和难懂的句子,通过举例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

三、实践活动:

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木兰诗》中的木兰形象和诗歌的主题,分享自己的理解。

2.实验操作:通过诗歌朗诵实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鉴赏能力。

3.成果展示:学生展示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结果,分享学习心得。

四、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主题:围绕《木兰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引导与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思考。

3.成果分享: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记录在黑板或投影仪上,全班共同学习。

五、总结回顾:回顾《木兰诗》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拓展与延伸1.阅读材料:《中国古代诗歌选读》中收录了其他北朝民歌,如《敕勒歌》、《折杨柳》等,通过阅读这些诗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价值。

2.阅读材料:《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收录了《木兰辞》的不同版本,通过比较这些版本,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木兰诗》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3.阅读材料:《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介绍了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以了解《木兰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阅读材料:《中国古代社会史》中介绍了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木兰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5.阅读材料:《中国古代战争史》中介绍了北朝时期的战争情况,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木兰诗》中涉及到的战争和军事内容。

6.阅读材料:《中国古代女性史》中介绍了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角色,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木兰的形象特点和性别角色的问题。

7.阅读材料:《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鉴赏》中提供了关于《木兰诗》的鉴赏方法和技巧,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8.阅读材料:《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中提供了关于北朝民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以提高对北朝民歌的鉴赏能力。

9.阅读材料:《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介绍了古代文学批评的方法和观点,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学批评对《木兰诗》的评价和解读。

10.阅读材料:《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提供了关于《木兰诗》的研究成果和观点,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以了解《木兰诗》的学术研究情况。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阅读这些拓展阅读材料,加深对《木兰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认识和尊重。课后作业1.请用《木兰诗》中的句子,描述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和过程。

2.请分析《木兰诗》中的木兰形象特点,并说明这些特点是如何通过诗歌的语言和结构展现出来的。

3.请从《木兰诗》中挑选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说明其美在哪里。

4.请用《木兰诗》中的句子,描述木兰凯旋归来的情景。

5.请分析《木兰诗》的主题思想,并说明这个主题思想是如何通过诗歌的内容和结构体现出来的。

答案:

1.木兰诗中写道:“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话表达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即为了避免父亲被征兵而战死沙场。木兰通过女扮男装,历经艰险,最终替父从军的过程。

2.木兰诗中的木兰形象勇敢、孝顺、忠诚。这些特点通过诗歌的语言和结构展现出来。例如,木兰自述:“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句话表现了木兰的忠诚和对家庭的关爱。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句诗描绘了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展现了她的勇敢和坚韧。

4.“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这句话描述了木兰凯旋归来的情景,展现了她的荣誉和荣耀。

5.《木兰诗》的主题思想是赞美忠孝、勇敢和女性品质。这个主题思想通过诗歌的内容和结构体现出来。例如,木兰自述:“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句话表现了木兰对家庭的关爱和忠诚。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情况、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通过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对《木兰诗》的理解、分析、讨论的深度和广度,评价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价学生对《木兰诗》内容、背景、诗歌结构、诗歌语言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4.实践活动:通过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分组讨论、实验操作、成果展示等,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包括对学生的表现、理解程度、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内容逻辑关系①《木兰诗》的内容与背景:了解《木兰诗》的故事情节、北朝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