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3课一、素养达标1.(2024·江苏扬州)据考证,秦王朝设置的36郡,大致有三种状况:因袭战国时期各国故郡17个,折服六国新旧国都改置的郡9个,重要地区或交通要道新置郡10个,据此推断秦朝地方管理机构的设置(A)A.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结合B.实现了各地均衡分布C.凸显了秦国故地优先原则D.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解析]依据材料“因袭战国时期各国故郡17个,折服六国新旧国都改置的郡9个,重要地区或交通要道新置郡10个”可知,秦王朝的36郡既有因袭各国故郡,也有改置和新置郡,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结合,A项正确;“各地均衡分布”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B项;材料未体现秦国故地优先原则,解除C项;郡县制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地方管理机构的设置没有突破传统管理模式,解除D项。故选A项。2.(2024·河南驻马店)秦朝建立后,又折服南方越族地区,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修五尺道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限制。在北方,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设置了九原郡,修筑长城和“直道”。秦朝的这些措施(C)A.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B.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C.推动了统一国家疆域的扩大D.反映了因地制宜的治国方略[解析]依据材料,秦朝折服南方越族地区,击退北方匈奴,设郡管理,发展交通,从而扩大了国家的疆土,C项正确;依据所学学问,秦统一六国,促进了各族人民的渐渐融合,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材料中的措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解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心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不是加强君主专制,解除B项;材料反映了秦朝设置郡县,进行交通建设,加强对地方限制,未体现不同地区采纳不同措施的因地制宜治国方略,解除D项。故选C项。3.(2024·河南三门峡)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曾展示了一件“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等,其中法律条文达到六百条。如此具体的法律规定主要是为了(A)A.巩固中心集权B.开拓国家疆域C.加强君主专制D.传播法家学说[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秦朝实现大一统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制定法律规范社会行为,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加强中心集权,A项正确;秦朝制定法律主要是为了加强统治,与疆域拓展的关系不大,解除B项;秦朝制定法律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限制,不是强化君权,解除C项;秦朝制定法律是为了加强统治,不是为了传播法家学说,解除D项。故选A项。4.(2024·贵州贵阳)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1000多支,大部分是秦朝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说明,如《秦律十八种·置吏律》记载:官府的啬夫假如不在,叫办事不出差错的有爵位的人或令史代理,不要叫官府的佐、史代理。由此可见,这些出土文献对秦律的记载(B)A.证明秦朝刑法严苛、轻罪重罚B.印证、订正、补充传世文献的不足C.续接“焚书”销毁的先秦文化D.印证秦朝重视尚武的法家治国理念[解析]依据材料“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1000多支,大部分是秦朝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说明”,考古的发掘肯定程度上可以印证、订正、补充传世文献的不足,B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秦朝刑法严苛、轻罪重罚,解除A项;材料未涉及焚书事务,解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秦朝的治国理念,解除D项。故选B项。5.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辗转运输),其远者不在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钱之赋耳,十钱之费,弗轻能致也。”作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B)A.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极为不便B.中心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C.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沉重D.汉初的郡国并行严峻威逼中心财政[解析]依据材料“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可知,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但赋税运输不便,运至中心成本较高,反映了中心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心集权制下的赋税运输不便利,不是分封制,解除A项;C项材料无从体现,解除;材料没有涉及郡国并行,解除D项。故选B项。6.(2024·辽宁铁岭)秦汉以后,随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除帝王继统仍由皇族血缘确定之外,各级权力机构官员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而不是体现“亲亲”原则的皇族血缘纽带。这种转变(C)A.表明封建专制皇权日益衰弱B.意味着宗法制影响的消退C.说明政权与族权进一步分别D.是科举制推行的必定结果[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员的任用体现了“尚贤”原则,打破了“亲亲”血缘原则,这表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政权与族权进一步分别,C项正确;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最高权力始终属于专制君主,封建专制皇权也日益得到强化,解除A项;由宗法制度产生的宗法观念至今还在影响着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宗法制的影响没有得到消退,解除B项;科举制是“尚贤”的重要表现,但“尚贤”不是科举制的必定结果,解除D项。故选C项。7.(2024·安徽期中)西周立国强调“敬天保民”,而秦始皇在建立政权后则强调“赖宗庙之灵”。这一治国理念的变更(A)A.埋下了秦始皇集权暴政的隐患B.奠定了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C.打击了礼乐文化的社会影响力D.凸显了秦始皇对神灵的蔑视[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秦始皇自恃祖先功德,无视民众力气,丢开民本思想的治国理念,为其集权暴政埋下了隐患,A项正确;为君主专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是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解除B项;秦朝治国理念的变更并未干脆打击礼乐文化的社会影响力,解除C项;材料中并未强调秦始皇蔑视神灵,解除D项。故选A项。8.(2024·广东河源)由于靠斗争发迹,因而又极端迷信暴力,主见严刑峻法,实行封建专制主义……加强对以农夫为主体的劳动人民极其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材料侧面反映了(C)A.秦朝的暴政统治 B.秦朝靠斗争发迹C.秦朝速亡的缘由 D.秦朝的严刑峻法[解析]依据材料“由于靠斗争发迹,因而又极端迷信暴力,主见严刑峻法,实行封建专制主义……加强对以农夫为主体的劳动人民极其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可知,秦朝迷信暴力,主见严刑峻法,加强对农夫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最终引发农夫起义,导致秦朝快速灭亡,C项正确;秦朝的暴政统治,正面反映材料中的部分信息,解除A项;秦朝靠斗争发迹,正面反映材料中的部分信息,解除B项;秦朝的严刑峻法,正面反映材料中的部分信息,解除D项。故选C项。9.(2024·山东莒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诸侯国中,能够将新的治理体系很好贯彻执行的,往往会在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秦楚两国与晋国对县的不同政策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秦楚设县,由国君委派官员管理;晋国设县,后来多用作赏赐卿大夫。经过春秋时期的发展,进入到公元前5世纪时,秦楚仍旧为强国,而晋国则被国内的卿大夫势力所瓜分,经过国内的激烈斗争,最终分裂成韩、赵、魏三国。——摘编自李磊《真实的郡县制,并非秦朝首创》材料二秦国法律规定,男子凡年满二十三岁至六十岁的,都必需服兵役,一生要服两次,一次保卫首都一年,称为“正卒”;一次戍守边疆一年,称为“戍卒”。此外,还要在本县、本郡服役一月,称为“更卒”。服兵役兼有徭役的性质。……秦始皇把六国富豪和强宗12万户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使他们脱离乡土,减弱其社会基础;或置于中心政权干脆监视与限制之下,不致于形成抗拒势力。与此同时,又下令收缴天下兵器,运到咸阳销毁,铸成12个各重千石的钟鐻铜人,用这些方法防止百姓手执武器抗拒和六国旧贵族起而造反。——摘编自史仲文等《中国全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造成晋国与秦楚两国命运不同的主要缘由。(2)依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为维护国家统一所进行的制度创新。(3)上述材料中最具创新性和深远影响力的是哪一制度?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其历史意义。[答案](1)主要缘由:秦、楚两国设县后,国君干脆委派官员管理,加强了国君的权力;晋国设县后,却把县赏赐给了卿大夫,这与之前的分封制没有很大的区分。(2)措施:实行兵役制度,采纳多种类型的服兵役方式,以维护国家平安;迁豪强令旧氏族贵族离开故土以减弱其实力;实行毁兵器政策,收缴兵器并销毁,以防止民众和旧贵族造反。(3)制度:秦朝创立了中心集权的政治制度。历史意义: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巩固了统治,维护了社会秩序;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维护了中心集权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得到不断加强和完善。[解析](1)综合材料内容可知,晋国与秦楚两国命运的不同主要是他们在对待县的措施上存在差异。其中,秦、楚两国设县后,国君干脆委派官员管理,加强了国君的权力;晋国设县后,却把县赏赐给了卿大夫,这与之前的分封制没有很大的区分。(2)措施:依据“男子凡年满二十三岁至六十岁的,都必需服兵役,一生要服两次”得出实行兵役制度;依据“一次保卫首都一年,称为‘正卒’;一次戍守边疆一年,称为‘戍卒’。此外,还要在本县、本郡服役一月,称为‘更卒’”得出采纳多种类型的服兵役方式,以维护国家平安;依据“始皇把六国富豪和强宗12万户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使他们脱离乡土,减弱其社会基础”得出迁豪强令旧氏族贵族离开故土以减弱其实力;依据“下令收缴天下兵器,运到咸阳销毁,铸成12个各重千石的钟鐻铜人,用这些方法防止百姓手执武器抗拒和六国旧贵族起而造反”得出实行毁兵器政策,收缴兵器并销毁,以防止民众和旧贵族造反。(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最具有创新性和深远影响力的是秦朝创立的中心集权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巩固了统治,维护了社会秩序;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维护了中心集权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得到不断加强和完善。二、实力提升10.(2024·广西北海)秦朝完成统一后,以咸阳为中心,修建了两条驰道,一条向东,通往燕、齐之地,一条向南,直达吴楚旧地。此后又接连建成咸阳直达九原的直道、西南地区的五尺道、翻越五岭地区的新道。秦朝修建道路的主要目的在于(C)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经济沟通C.巩固国家统一 D.促进边疆开发[解析]依据材料及所学,秦朝通过修筑驰道、直道等,建立起连接全国的道路网,其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国家的统一,C项正确;提高行政效率是目的但不是主要目的,解除A项;加强经济沟通不是主要目的,解除B项;促进边疆开发不是主要目的,解除D项。故选C项。11.(2024·河南驻马店)《岳麓书院藏秦简(肆)》记载:“有令女子、小童行制书者,赀(惩处)二甲(铠甲)。”“毋敢令年未盈十四岁者行县官恒书,不从令者,赀一甲。”此规定旨在(C)A.爱护未成年人及妇女权益B.通过刑罚保障军队铠甲的供应C.保证政府文书的平安传送D.保障全国文书传送系统的建立[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秦朝对传送文书的人员有年龄要求,解除女子、儿童及未满14岁的人,这是为了保证政府文书平安传送,C项正确;爱护未成年人及妇女权益与材料无关,也与秦朝史实不符,解除A项;通过刑罚保障军队铠甲的供应与材料无关,解除B项;材料相关规定是为了保证政府文书平安传送,不能保障全国文书传送系统的建立,解除D项。故选C项。12.(2024·山东菏泽)秦朝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莫(暮),以辄相报也。书有亡者,亟告官……书廷辟有曰报,宜到不来者追之。”“隶臣妾老弱不行诚仁者勿令”,即男奴、女奴、年老体弱以及不足信的人,不要派去递送文书。这反映了秦朝(A)A.重视保障文书传递的刚好性B.以严刑峻法治理天下C.重新调整了国家的行政区划D.建立全国性邮驿制度[解析]本题考查秦代文书制度。依据材料“书有亡者,亟告官……书廷辟有曰报,宜到不来者追之”“隶臣妾老弱不行诚信者勿令”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秦朝的这些规定反映了其对文书传递刚好性的重视,A项正确;其他三项材料没有体现,解除B、C、D三项。故选A项。13.(2024·江苏连云港)秦统一后,秦始皇在一次出巡途中,随从车辆被刺客掷出的铁锥击中。后来,又有人在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这反映出,秦朝(D)A.统一全国违反人民意愿B.农夫起义风起云涌C.皇帝巡游加重百姓负担D.统治面临严峻危机[解析]依据材料“秦始皇在一次出巡途中,随从车辆被刺客掷出的铁锥击中”“有人在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这些都体现了人民对秦始皇残暴统治的不满、抗拒和诅咒,表明秦朝存在着严峻的统治危机,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民众对秦朝残暴统治的不满,没有反映统一违反民意,解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当时发生了农夫起义,解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巡游加重百姓负担的问题,解除C项。故选D项。14.(2024·江西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王朝统一以前,诸国的文字并不统一,差异较大,这给政令的实施和经济、文化的沟通带来诸多不便。因此,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当年便下令“书同文字”,即用简化的秦文“小篆”作为标准的文字推行全国,废除其他六国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