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通关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周口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通关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周口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通关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周口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通关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周口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通关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瀛环志略》是徐继畲撰写的一部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著作。1844年初稿介绍英国时用了2429字,其中使用了21个“夷”字;而1848年最后出版时,作者用了7620字的篇幅介绍英国,通篇未见一个“夷”字。这说明当时中国(

)A.从仇视西方转向崇尚外洋B.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C.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D.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

2、1860年(成丰十年)□□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19岁的冯婉贞和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应是(

)A.美德B.美法C.英法D.日俄

3、下图漫画形象地解释了近代一部历史文献的核心内容。这部文献是(

A.《北京条约》B.《辛丑条约》C.《天朝田亩制度》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有学者认为在此战之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的商品输出;在此战之后则变为“投资+特权”的资本输出。“此战”签订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虎门条约》

5、义和团在《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中写道:“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材料体现(

)A.义和团具有封建迷信色彩B.义和团将斗争矛头指向封建王朝C.义和团具有强烈反帝情绪D.义和团受清政府的利用

6、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终结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

)A.分封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制度D.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

7、如表是对近代某一时期英国《泰晤士报》新闻题目关键词的检索。据此可知,当时《泰晤士报》关注的是(

)关键词中国袁世凯孙中山满清武汉三镇北京南京新闻报道篇数149311122252514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8、1912年4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宣布解职,此后统治中国的是A.清政府B.北洋军阀政府C.国民党政府D.汉奸傀儡政府

9、一个历史事件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列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和层次,下列选项符合这一逻辑关系的是(

)A.虎门销烟——民族英雄——林则徐B.太平天国运动——天京事变——《天朝田亩制度》C.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康有为D.新文化运动——鲁迅——李大钊

10、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19世纪)对她(中国)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这一“宝鉴”促使中国发生的变化是(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B.从学习政治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C.从向西方盲目学习到立足国情D.从民主革命到民族革命

11、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下列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事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北伐战争②九一八事变③黄埔军校建立④西安事变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

12、有同学为油画作品《南昌起义》(图)中的周恩来(画中讲话者)拟定了演讲词。下列语句最符合当时的历史场景的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用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3、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写道:“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撒播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长征中,标志着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是A.遵义会议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甘肃会宁会师

14、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表示:“我们这次举动,完全是为民请命,决非造成内乱。一切办法,决诸公论,只要合乎抗日救亡的主张,个人生命在所不计!”这说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是基于A.内部夺权B.民族利益C.攘外安内D.中共感召

15、“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金陵沦丧。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的是A.东北三省沦陷B.卢沟桥事变C.南京大屠杀D.保卫大武汉

16、“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是周恩来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什么事件的控诉和回击A.七七事变B.皖南事变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D.西安事变

17、据统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1938年是58%,1939年是62%,1940年是58%,1941年是75%,1942年是63%,1943年是58%,1944年是64%,1945年是69%。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

)A.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B.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C.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D.是抗击日军的唯一力量

18、消息传到重庆时,已是8月15日的晚上。据当时的美国记者记录:“突然,整个城市爆发出一片欢呼声和爆竹声。……不到一小时,整个城市就变成了一座巨响和狂欢的火山。”据此推测该消息是A.平型关大捷B.日本投降C.签署“双十协定”D.胜利渡长江

19、1945年8月,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此次来重庆的主要目的是(

)A.驱除跶虏,恢复中华B.打倒列强,除军阀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D.争取和平,避免内战

20、历史图片包含并传递着历史信息,具有文字无法替代的功能。关于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是1946年B.具体做法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土地改革后翻身的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D.此后,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

21、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柱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后人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其“兴国之梦”体现在(

)A.提出自强求富,创办汉阳铁厂B.提出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C.提出救亡图存,进行维新变法D.提出民主共和,掀起武昌起义

22、1927,某学者描述上海街道:“时时的到街上去默察静望一下,见那塌车(人力运货车)与电车并行,轿子与汽车擦‘肩’过,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了长辫子、戴红结帽顶的老少拥拥挤挤地同在人群躜(向前冲)”由此可以看出上海()A.传统习俗仍居主流B.交通状况混乱无序C.社会已经全盘西化D.社会习俗新旧杂糅二、综合题

23、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传统,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了独立、自由、和平,抛头颅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篇章。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相应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这些事件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上述图片反映的事件分别是什么?

(2)图①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最终以失败结束,请简要说明最主要原因。图②、图③所反映的事件取得重大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图③事件胜利有何意义?结合图②、图③事件的结局说说你有何认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奕䜣为代表的洋务派抛弃传统的“华夏中心观”,希望在不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采西学”“制洋器”“筹国用”“改科举”等举措,达到中国超越西方、走向富强的目标。这虽然不切实际,但它终究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摘编自杨宏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转折的三个重大关节点》等材料二

日本的幕藩政体和官员任命制度激发了中下层武士改革的决心,人民希望在重获权威的天皇带领下富国强民,以抗外辱。明治维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再加上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日本在二十世纪成为亚洲唯一走上资本主义强国之路的国家。

(1)根据材料一,简述洋务派态度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治维新时期工矿企业的特点,并分析此次改革成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点。

25、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英国人发动的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

1894年,朝鲜战争爆发,引发日清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从此,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了。材料四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等。——《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人发动的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含义。

(2)材料二中“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侵略者在“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