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交路桥鹤大高速公路ZT04标绿色施工方案PAGE18PAGE13鹤岗至大连高速公路项目(小沟岭至抚松段)HD01-ZT04标绿色施工方案中交路桥鹤大高速公路ZT04标项目部二〇一五年十月十日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1.1工程简介 11.2本标段“双示范”工作基本情况 11.3工程技术标准 31.4全线主要工程数量 31.5工程建设管理目标 41.6参建单位情况 5第二章绿色施工目标 62.1环境保护绿色施工目标 62.2节材绿色施工目标 102.3节水绿色施工目标 122.4节能绿色施工目标 142.5节地绿色施工目标 152.6绿色施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8第三章组织机构 193.1管理体系 193.2管理体系框图 19第四章实施措施 214.1钢材节约措施 214.2木材节约措施 224.3水泥节约措施 224.4提高材料设备重复利用和周转次数及措施 224.5废旧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措施 234.6生产、生活、办公和大型施工设备的用水用电等资源及能源的控制措施 234.7环境保护(扬尘、噪声、光污染)的控制及建筑垃圾的减量化措施 24第五章技术措施 285.1施工过程节地措施 285.2施工过程节水、回收利用技术 295.3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 30第六章管理制度 316.1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316.1.1职责分配 316.2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管理制度 316.3节能与能源利用管理制度 326.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管理制度 346.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管理制度 356.6扬尘污染管理制度 366.7施工现场防大气污染管理制度 376.8奖惩制度 37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鹤岗至大连高速公路(G11)是国高网“7918”的东一纵,是吉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五纵五横三环四联)干线之一,规划全长1390km,纵贯东三省,是区域内外联系的主动脉,是东北地区进关达海的南北快速通道,也是重要的经济路、旅游路和国防路。鹤大高速ZT04标段起于敦化市西北平安堡,经保安屯,在翰章村北设敦化西互通,通过连接线与敦化市连接,经翰章乡东、新立屯、长河屯、红石乡东、永安屯,在大桥村东下穿国道鹤大公路(G201),终点在大安屯,起讫桩号K581+000~K610+000,路线全长29.02km,合同总价7.3亿。于2014年4月开工,计划2016年12月31号施工完成。1.2本标段“双示范”工作基本情况本标段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项目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长白山腹地,沿线生态环境敏感,共经过3处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地,跨越4处敏感水体。2.地处季节冰冻区,路基的冻胀开裂、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极为普遍,工程抗冻耐久需求突出。3.沿线粉煤灰、火山灰等地产材料丰富,隧道弃渣、尾矿等可利用废旧材料多,资源循环利用空间大。4.本段段主要是路基路面工程,本标段设收费站1处,大桥4座。本项目于2014年被交通运输部确立为《绿色循环低碳公路主题性项目》和《长白山区鹤大高速公路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为吉林省首条、全国九条示范公路,全国交通系统首个“双示范”项目。针对上述工程特点,按照先进的绿色发展理念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建设过程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强化绿色施工管理,全力将其打造成为一条“循环低碳路”、“旅游生态长廊”、“绿色环保通道”。其中本标段实施的项目共9项。鹤大高速公路(小沟岭至抚松段)绿色公路主题示范重点支撑项目表序号技术或措施名称实施方案计划规模实施进展1耐久性路面全线29.02km针对本项目寒区特点,采取耐久性设计,已纳入路面施工图设计。2粉煤灰利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计划利用3850吨。已在全线桥梁结构的混凝土施工中应用,已使用3850吨。3废旧橡胶沥青路面本标段29.02Km,上下面层采用橡胶沥青。本标段下面层完成配合比设计,并开始实施。4施工期集中供电施工中全线供电线路、变压器集中规划全线共设置变压器8座,临时用电线路架设长度18.2Km,开工以来消耗用电1771.6277万度5施工机械低碳技术改造本标段设置1座沥青混凝土拌合站油改气改造。1座拌合站已经投产,其余正在改造过程中。6耐久性桥涵本段所有桥涵完成施工图设计和配合比设计,已使用采用抗冻水泥混凝土1.1万方。7桥面径流净化与应急4套纳入绿化施工图设计8植被保护与恢复本标段植被保护及分步清表工作已完成,植被恢复已纳入绿化施工图设计。9景观利用与营造本标段纳入绿化施工图设计1.3工程技术标准项目采用高速公路建设标准,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序号项目主线备注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2设计速度(km/h)803路基宽度(m)24.54行车道宽度(m)2×7.55中间带宽度(m)36硬路肩宽度(m)2×2.57土路肩宽度(m)2×0.758路面设计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BZZ-100)9桥涵设计荷载公路-I级10桥宽(m)0.5+净-10.75+0.511设计洪水频率大、中、小桥1/100特大桥1/300路基、涵洞1/10012横坡路面标准横坡2%土路肩横坡3%1.4全线主要工程数量本标段主要工程项目有路基土石方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防护排水工程、路面工程、绿化工程,包含主线桥梁4座/906m、中桥2座/119m,小桥1座/21m,分离立交3处、互通立交1处、通道18处、涵洞49道、天桥9座及收费站1处。路基挖方180.57万方,路基填方403.15万方,防护工程及排水:浆砌片石4.6万方。1.5工程建设管理目标1.工期目标2014年4月1日-2016年12月30日,总工期为1005天。主要工程施工节点计划为:(1)路基土石方、小桥、涵洞:2015年9月30日前完成;(2)路基防护、排水:2016年(3)大中桥:2016年(5)路面:2016年(6)其他工程:2016年2.质量目标质量等级为交工合格,竣工优良。3.创优目标创吉林省长白山杯和国家级优质工程奖。4.安全目标杜绝较大(含)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控制一般事故。职工死亡率为零,职工年重伤率低于0.5‰,有效控制职业病伤害,创建“平安工地”。5.绿色施工目标依托本项目开展的交通运输部、吉林省“科技示范”、“绿色低碳公路主题性示范项目”的双示范活动,开展绿色施工,争创“全国建筑绿色施工示范工程”。1.6参建单位情况1.建设单位吉林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局雁大指挥部。2.设计单位土建设计: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景观设计: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4.技术服务单位吉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第二章绿色施工目标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2.1环境保护绿色施工目标1.垃圾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生活垃圾;垃圾分类处理。2.水土流失防治施工现场路基设临时排水系统,上边坡开挖截水沟,下边坡设临时急流槽、排水沟;取弃土场及时防护与绿化。泥石流、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事故率为零,水土流失保护率达85%以上。3.水资源保护(1)施工场区标准化设计,做好排水规划,周边设置排水沟,对雨水、冲洗污水进行收集,设置过滤池、沉淀池,工程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已经设污水处理沉淀池8处、排污管道800m。(2)在跨越敏感水体的桥梁,采用桥面径流净化与应急系统,设置具有隔油沉淀、吸附过滤等功能的处理池,并与公路监控联网,实现事故应急远程控制。(3)桩基施工红线内设泥浆池,林区环境敏感地段使用泥浆车;保证泥浆向农田、水系污染零排放。桩基泥浆池水泥混凝土拌合站沉淀池4.噪音控制(1)控制昼间≦85dB,夜间≦55dB,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规定控制。(2)靠近居民区段落根据需要设置声屏障。5.土资源保护和利用(1)挖方段土方利用率达到95%以上。(2)表土保护回收利用率在50%以上。6.扬尘控制与大气污染防治:晴天不扬尘,雨天不泥泞,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在允许范围内。(1)施工场地及道路硬化,料场封闭覆盖。现场裸露土体和堆放的土方采用临时绿化和隔尘网遮盖等抑尘措施。(2)车辆覆盖防遗撒,场区进出口设置车轮清洗池。(3)土石方施工及便道,采用洒水减少扬尘。已配置洒水车8台;拌合设备除尘措施1套;取弃土堆、料场等覆盖措施5万平米。道路洒水、料场覆盖避免扬尘措施(4)沥青拌合站采用“油改气”设备改造,以天然气代替燃油做供热燃料,设备改造率在75%以上;沥青拌合站设置二级除尘设备,优先采用进口燃烧喷头,提高燃烧效率。沥青拌合站“油改气”7.生态植被保护(1)对道路两侧边坡圆弧化设计,保护路域内互通区的植被,移栽和保护珍稀树种。对需要保护的区域和树木标记和登记。已实施保护原生植被10万平米,保留树木448棵,其中国家级保护物种红松110棵、黄檗46棵、水曲柳180棵。植被保护与恢复(2)野生动物活跃和迁徙地段,设置动物通道,恢复路域局部区域的生态,最大限度保护、恢复高速公路周边整体生态环境。(4)加强森林消防教育,制定火灾应急预案,避免森林火灾发生。序号主要指标目标值采取的措施1建筑垃圾建筑、生活垃圾产生量小于100t。施工现场建立封闭式垃圾场,以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堆放场。2噪声控制昼间≦85dB,夜间≦55dB合理组织施工进度,最大限度减少居民区的夜间施工,避开节假日、高考等特殊时段。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规定控制噪声。3水土流失防治泥石流、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事故率为零,水土流失保护率达85%以上。施工现场路基设临时排水系统,隧道口、上边坡开挖截水沟,下边坡设临时急流槽、排水沟;取弃土场及时防护与绿化。4水污染控制PH值达到6到9之间,施工污水不污染河道、农田、植被。1.施工场区标准化设计,做好排水规划,周边设置排水沟,对雨水、冲洗污水进行收集,设置过滤池、沉淀池,工程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2.桩基施工红线内设泥浆池,林区环境敏感地段使用泥浆车;保证泥浆向农田、水系污染零排放。3.在跨越敏感水体的桥梁,采用桥面径流净化与应急系统,设置具有隔油沉淀、吸附过滤等功能的处理池,并与公路监控联网,实现事故应急远程控制。4.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规定控制污水排放。5土资源保护和利用1.挖方段土方利用率达到95%以上。2.表土利用率在50%以上。1.清理表土集中存放,做绿化种植土循环利用。6扬尘控制与大气污染防治晴天不扬尘,雨天不泥泞,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在允许范围内。1.施工场地及道路硬化,料场封闭、覆盖,集中堆土绿化、覆盖。2.洒水车进行循环用水喷洒,易扬尘车辆进行封闭措施等。7光源控制达到环保部门规定1.电焊用具配备防护措施。2.场站建设远离居民区,大型照明设备背向住宅区,并防止光线外泄。3.避开居民区夜间施工。8生态植被保护符合环保绿化设计要求1.对道路两侧边坡圆弧化设计,保护路域内互通区的植被,移栽和保护珍稀树种。保护区域和树木标记和登记,保护原生植被10万平米,保留树木448棵,其中国家级保护物种红松110棵、黄檗46棵、水曲柳180棵。2.野生动物活跃和迁徙地段,设置动物通道,恢复路域局部区域的生态和引导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与恢复高速公路周边整体生态环境。3.加强森林消防教育,制定火灾应急预案,避免森林火灾发生。2.2节材绿色施工目标1.大宗材料集中统购,周转材料按循环利用的原则选取,地材就近选取。2.桥梁支架模板、临建设施尽可能采用可拆迁、可回收材料。桥梁支架及模板3.施工材料使用采用限额领料,详细记录,定期分析总结,采取措施改进。4.现场资源再生利用,制定并实施现场废弃物管理计划;及时分类处理垃圾,分离可回收利用的施工废弃物,将其直接应用于工程。本标段清表面积113万平米,清表土方28.25万方,腐殖土存放数量18.7万方。表土清理与收集防护5.水泥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胶凝材料,优化配比,节约水泥。水泥混凝土拌合完成共9万方;利用粉煤灰3850吨。利用粉煤灰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站6.废旧橡胶粉改性沥青应用。本标段29.02Km路段的上、下面层采用橡胶沥青,应用废旧轮胎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可减少20%左右的沥青用量。序号主材名称预算损耗值采取的措施1钢材233.35吨1.对钢材放样下料做多次复核,确保下料准确,优化下料方案,减少损耗。2.采用直螺纹连接,降低钢材损耗率。2混凝土碎石12168吨,砂2184吨,水泥1104吨1.混凝土集中拌合,避免浪费。2.对于落地的混凝土及时清理和回收,尚未初凝的混凝土收集后仍用于浇筑部位,已经凝固的混凝土块用于回填。3粉煤灰3858吨本标段设拌合站1座,混凝土拌合完成共9万方;利用粉煤灰3858吨。5木材0.3万方1.精确估算木材进场数量,施工中使用的木材统一发货。2.减少整张模板切割次数,使木材尽可能再利用。3.合理优化配置现浇结构支架和模板,使用的方木做到循环利用。6沥青1.5万吨1.优化配合比设计,降低沥青用量。2.本标段29.02Km路段的上下面层采用橡胶沥青,应用废旧轮胎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减少20%的沥青用量。7生态砌块铺筑总量8.3万平米使用生态砌块4模板、支架木模平均周转次数不小于3次;钢模平均周转次数不小于5次。1.认真编制施工计划,增加模板周转次数。加强模板保护,确保模板安装质量。2.加强支架计算和设计,尽可能使用碗扣式周转型钢管支架,提高支架使用率。5围挡等周转设施重复使用率为75%计划施工增加围挡等设备循环利用次数。6其他主要建筑材料损耗量小于预算量的0.5%节约使用其他材料,数量较少材料统一归类。7就地取材≦500公里以内的占总量8回收利用率为45%(回收利用率=施工废弃物实际回收利用量(t)/施工废弃物总量(t)*100%)现场产生的建筑材料按标准化要求分类收集,集中堆放;在复核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利用建筑余量;对相邻标段、相似工程模板,循环利用;对于不能利用的废弃物,统一处理既节约了用料,又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建筑垃圾产生。2.3节水绿色施工目标1.施工用水(1)施工现场利用附近河道、池塘供水,减少地下水使用,避免使用市政自来水。(2)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2.施工标准化节水(1)拌合站用水集中设置供水池,减少浪费。(2)预制场梁体混凝土养生采用自喷淋自动循环系统,增加吸水、饱水、减少蒸发的等材料覆盖;墩柱结构物采用薄膜包裹与滴管养护措施,提高节水效率。3.节水制度(1)现场办公区、生活区执行挂表节水制度。(2)大型场站设专人负责对水表抄数记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管控。采用节水器具,配置率达到90%。(3)定期检查用水管具和器具,如有渗漏及时更换,保证节水设备的正常使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4.水环境保护和利用(1)全线桥梁桩基采用冲击、回转钻机成孔,施工过程泥浆循环利用,经处理后排放。(2)桥面径流净化与应急:在跨越敏感水体的4座桥梁设置具有隔油沉淀、吸附过滤等功能的处理池,实现雨水、桥面冲洗污水回收利用。序号施工阶段及区域目标耗水量采取的措施1办公、生活区1.5万方采用节水器具,配置率达到90%2生产作业区5.5万方1.大型场站设专人负责对水表抄数记录,对数据进行分析,针对用水量较大水表进行管控,进一步采取节水措施。2.对混凝土养生采取吸水、饱水、减少蒸发的材料覆盖,预制场设自动喷淋循环利用设施,节约用水。3节水设备(设施)配制率90%定期检查用水管具和器具,如有渗漏及时更换,保证节水设备的正常使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4非市政自来水利用量占总用水量95%通过建立供水系统,利用附近河道池塘供水。2.4节能绿色施工目标1.集中供电、永临结合(1)全线共设置变压器8座,架设临时用电线路长度18.2公里,开工以来消耗用电171.6277万度,发电机作备用电源使用,减少燃油消耗,提高能耗效率。2.沥青拌合站“油改气”改造本标段沥青混凝土数量205.1022万平米,预计使用沥青1.29761万吨,设置油改气拌合站1座,利用清洁能源天然气代替重油燃料,消耗天然气约790吨。沥青拌合站油改气安装3.施工机械选型与能耗监测选择配置施工机械设备,应考虑能源利用效率,定期监控重点耗能设备能源利用情况。建立机械保养制度、建立档案,详细记录。4.照明用电设施照明设计满足基本照度的规定,不得超过5%-10%。办公室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为11W/平米;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节能灯具比例大于80%。5.节能教育施工前对所有的工人进行节能教育,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在电源控制处,贴出“节约用电”、“人走灯灭”等标志,在厕所、走廊部位设置感应灯等,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序号施工阶段及区域目标耗电量采取的措施1办公、生活区3.5万度办公、生活区采用节能灯具及用电设备,减少空调的使用,做到人走灯灭。2生产作业区180万度施工现场派专人监视,定期核算电量,做到人离机停。3节电设备(设施)配置率80%加大节点设备的配置和使用。2.5节地绿色施工目标1.应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设施,合理规划施工总平面布置,实施动态管理。办公生活区尽可能利用民房。2.施工场区、场站按标准化建设,建成标准化项目部1处,拌合站1座、预制场1座、钢筋加工场1座,水泥稳定碎石拌合站2座,沥青拌合站1座,减少占地和对环境随意性破坏。施工驻地标准化建设钢筋加工场、拌合站标准化建设标准化试验室建设施工现场标准化建设3.林区和农田内直接利用路基设置拌合、梁体预制、钢筋加工等场站,减少林地砍伐和耕地占用。保护植被、原生环境10万平米。4.全线施工便道统一规划,综合利用地方道路,少占土地,便道双车道宽度不大于6米,单车道不大于3.5米,转弯半径不大于15米,场内尽量形成环形通道。5.施工征地准确放线,满足使用功能,保护人文景观和地质、生态敏感地段,制订保护措施,少占土地。6、合理做好土石方调配,减少取弃土场征地,节约用地1.5万平米。序号项目目标值采取的措施1办公、生活区面积0.4万平米综合考虑经济和适用的原则,采用轻钢活动板房结构,为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结构,有效减少临时用地面积。2生产作业区面积1.3万平米充分了解工程地质情况及基础设施管线分布情况,并制订相应的保护措施,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3办公、生活区面积与生产作业区面积比率1:30.8-4施工绿化面积与占地面积比率1:10通过维护原有植被绿化带,并铺设新的绿化带,维护场地原有树木等方式,保护现场土地。5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的利用情况80%场地规划道路及管线规划尽量利用原有设计。6场地道路布置情况双车道宽度≦6米,单车道宽度≦3.5米,转弯半径≦15米场内交通道路双车道宽度不大于6m,单车道不大于3.5m,转弯半径不大于15m,尽量形成环形通道。2.6绿色施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项目部分别就“环境保护、节材、节水、节能、节地”制定了绿色施工目标,并将该目标值逐级细化分解到每个子项和各施工阶段后,可以较好地实现绿色施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效突出的项目详见下表。序号项目目标值形成原因1沥青拌合站“油改气”措施预计节约147万元使用天然气清洁能源,具有高燃烧值和燃烧效率,降低燃油供热对环境的影响,降低施工成本。2废旧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应用预计节约970万元对沥青混合料采取改性技术,优化降低油石比;同时综合利用社会废旧橡胶粉,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和对沥青使用量的需求,同时降低成本。4集中供电、永临结合预计节约110万元沿线供电设施缺乏,施工中做好综合规划实现永临结合,施工期集中供电,降低燃油消耗和森林火险,较大节约施工成本。5其他项目预计节约90万元表土回收利用、水泥掺加粉煤灰、隧道路面采用温拌沥青、施工标准化等多项技术措施,以及“四节、一环保”措施,均可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6经济效益合计0.1654亿元,占项目总产值1.7%绿色施工使得在保证施工质量及环境保护的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7绿色施工的社会效益1.本标段采用沥青拌合站油改气、废旧橡胶粉改性沥青、分布式智慧供电系统、信息化等等多项绿色施工技术攻关和创新的技术,实现了机电安装在绿色施工技术上的突破,并且相关的绿色施工技术可以应用到其它的项目中去,为类似工程的绿色施工提供了宝贵的技术经验。2.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保护了环境生态,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了绿色施工的社会效益。第三章组织机构3.1管理体系针对本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单位将建立绿色施工管理的组织机构及管理体系。成立绿色施工实施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项目书记、项目生产副经理担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及工区负责人担任成员。项目经理为的绿色施工现场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小组负责绿色施工具体实施任务,落实领导小组制定绿色施工目标,完善管理措施,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做好过程记录和能耗分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3.2管理体系框图绿色施工保证体系框图第四章实施措施4.1钢材节约措施1.本工程直径16mm以上的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尽量减少使用搭接连接。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2.增强钢材综合利用效果,设置钢筋加工场,统一规划,集中加工配送。对集中加工后的剩余短料尽量利用,如制造钢杆、穿墙螺栓、预埋件等制品。3.钢筋加工配置数控加工设备、桩基墩柱钢筋笼滚焊机,加强完善钢筋翻样配料工作,提高钢筋加工配料单的准确性。钢筋加工场及数控机床设备桩基墩柱钢筋笼滚焊机4.加强工字钢、钢脚手架管等周转材料的管理,使用后要及时维修保养,不许乱截浪费等情况。5.施工过程钢筋供应做好限额领料控制。4.2木材节约措施1.图纸会审时,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6.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4.3水泥节约措施1.添加适当比例的外加剂、粉煤灰、火山灰,优化配合比设计,减少水泥用量。2.加强现场组织管理,减少浪费。3.采用合适的养护措施,减少强度损害。4.4提高材料设备重复利用和周转次数及措施1.混凝土实体工程尽量采用定型大钢模板,少量采用竹胶板。2.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优先采用租用民房,其余施工用房均采用周转式彩钢活动房,围墙采用工具式彩钢板围墙,进行围挡和封闭。3.严禁优材劣用、长材短用、大材小用,合理使用木材。拆模后应及时将木模板、木支撑等清点、整修、堆码整齐,防止车轧土埋,尽量减少模板和支撑物的损坏,不准用木制周转料铺路搭桥,严禁用木材烧火。4.加速木制周转料的周转,现浇箱梁木模板一般倒用3次,木支撑一般倒用5-7次,各班组要注意木制周转料的调剂工作,根据木材质量、长短等情况,规定不同的规格,以利于木材周转使用。4.5废旧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措施1.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以上。2.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桶,按可回收利用与不可回收两类设置,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3.沥青路面施工采用废旧橡胶粉,作为添加材料,做到社会资源循环利用。4.试点采用物资管理系统,加强路面材料的实时监控管理,动态控制原材料进场数量的精确性。4.6生产、生活、办公和大型施工设备的用水用电等资源及能源的控制措施1.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2.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3.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4.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5.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6.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施工用电必须装设电表,生活区和施工区应分别计量,应及时收集用电资料,建立用电节电统计台帐。7.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合理规划施工便道和运输路线,降低运输成本与燃油消耗。8.设立耗能监督小组:项目工程部设立临时用水、临时用电管理小组,除日常的维护外,还负责监督过程中的使用,发现浪费水电人员、单位则予以处罚。9.选择利用效率高的能源,食堂使用液化天然气,其余均使用电能。不使用煤球等利用率低的能源,同时也减少了大气污染。4.7环境保护(扬尘、噪声、光污染)的控制及建筑垃圾的减量化措施1.建筑垃圾控制施工现场的固体废弃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大,这些垃圾不易降解,对环境产生长期影响。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减少路用材料的废弃比率。2.噪音与振动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噪音,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使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3.水污染控制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设置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桩基施工设置泥浆池,环境敏感地区采用泥浆车,禁止直接向附近水系直接排放。4.扬尘控制在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物质时,不污染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设置洗车槽,及时清洗车辆上的泥土,防止泥土外带。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无肉眼可观测扬尘,不扩散到场区外。结构施工阶段,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密目网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5.光污染控制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6.建筑垃圾的减量化措施在该工程中我们要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采取以下措施:(1)固体废弃物减量化通过合理下料技术措施,准确下料,尽量减少建筑垃圾。实行“工完场清”等管理措施,每个工作在结束该段施工工序时,在递交工序交接单前,负责把自己工序的垃圾清扫干净。充分利用以建筑垃圾废弃物的落地砂浆、混凝土等材料。提高施工质量标准,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尽量采用工厂化生产的建筑构件,减少现场切割。(2)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利用废弃模板做维护结构,如遮光棚,隔音板等;利用废弃的钢筋头制作材料笼,利用木方、木胶合板来搭设道路边的防护板。(3)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处理,可回收材料中的木料、木板由胶合板厂、废品收购站回收再利用。非存档文件纸张采用双面打印或复印,废弃纸张最终与其他纸制品一同回收再利用。废旧不可利用钢铁的回收:施工中收集的废钢材,由项目部统一回收再利用。办公使用可多次灌注的墨盒,不能用的废弃墨盒由制造商回收再利用。第五章技术措施5.1施工过程节地措施1.临时用地指标(1)平面布置尽量减少临时用地面积,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道路等。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部低于90%,其中办公用房、宿舍满足3㎡/人的使用要求。(2)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钢筋加工厂、预制场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3)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2.临时用地保护(1)应对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2)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3)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3.施工总平面布置1、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2、拌合站、仓库、钢筋加工厂、预制场、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3)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4)施工现场围墙可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建筑垃圾,保护土地。(5)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6)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5.2施工过程节水、回收利用技术1.混凝土、路面基层养护用水(1)混凝土成型后,防止水分过早蒸发,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养护,达到减少裂缝的产生同时又节约用水的目的。(2)为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因内部水化热温度较高,可内置循环水管,可将循环后的水汇集到积水池中,冷却后再次对混凝土内部进行降温,在达到对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降温同时又节约了用水。(3)预制场梁体养护采用喷淋设备,做好循环水系统,节约用水。(4)路面基层采用保水性材料覆盖,边部设挡水措施,减少养护用水。2.清洗用水现场建立高效洗车池:主要包括蓄水池、沉淀池和冲洗池等三部分。将降水井所抽出的水通过基坑周边的排水管汇集进蓄水池,经水泵冲洗运土车辆。冲洗完的污水经预先的回路流进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水可再流进蓄水池,循环使用。路面工程成品保护:合理安排路肩、中分带填土顺序,减少路面遗撒和污染,减少路面污染后用水冲刷的情况。3.环保降尘用水现场土石方作业及土方堆载施工时,为保证降低扬尘,保护环境,采用抽取存储的地下水,既解决扬尘又节省水资源。5.3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本标段依托上级局、公司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了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大型服务器和数据库技术、存储技术为支撑,以协同管理理念为基础,以协同管理平台为手段,将工程项目实施的多个参与方、多个阶段、多个管理要素(人、财、物、技术、资料等)进行集成管理,推动无纸化办公和提高效率。第六章管理制度6.1绿色施工管理制度6.1.1职责分配(1)项目经理应对施工现场的绿色施工负总责。分包单位应服从项目部的绿色施工管理,并对所承包工程的绿色施工负责。(2)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绿色施工管理责任制度,定期开展自检、考核和评比工作。(3)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并确保绿色施工费用的有效使用。(4)项目部应组织绿色施工教育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绿色施工意识。(5)项目部应定期对施工现场绿色施工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做好检查记录。(6)在施工现场的办公区和生活区应设置明显的有节水、节能、节约材料等具体内容的警示标识,并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7)施工前,项目部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8)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资料,施工单位应统筹规划,合理组织一体化施工。6.2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管理制度(1)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2)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3)工程施工总平面规划布置应优化土地利用,土方开挖施工应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减少土方开挖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4)项目部、拌合站、预制场、钢筋加工场、水泥稳定碎石拌合站、沥青拌合站要按照标准化进行建设,办公生活区尽可能利用民房、学校,减少占地和对环境随意性破坏。(5)全线施工便道统一规划,综合利用地方道路,少占土地,便道双车道宽度不大于6米,单车道不大于3.5米,转弯半径不大于15米,场内尽量形成环形通道。(6)测量人员要在施工征地准确放线,满足使用功能,保护人文景观和地质、生态敏感地段,制订保护措施,少占土地。(7)各路基队要合理做好土石方调配,减少取弃土场征地,节约用地。(8)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在根据施工现场安排场地绿化。(9)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水泥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10)施工现场围墙可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建筑垃圾,保护土地。(11)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6.3节能与能源利用管理制度(1)各工区及相关作业队做好能源节约的有效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对能源消耗量大的工艺必须制定专项降耗措施。(2)临时设施的设计、布置与使用,采取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①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办公及生活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冬季利用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利用自然通风,尽量少采用或者不采用空调。②临时设施宜选用保温隔热材料制成的复合墙体和屋面,以及密封保温隔热性能好的门窗。③照明器具宜选用节能型器具。(3)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应满足下列要求:①施工机械设备应建立按时保养、保修、检验制度。②施工机械宜选用高效节能电动机。③220V/380V单相用电设备接入220/380V三相系统时,宜使用三相平衡。④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4)建设工程施工应实行用电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电量。(5)施工现场宜充分利用太阳能。对办公区及各施工现场的能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和利用,以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使之得到持续改进。(6)办公人员工作结束后要关闭办公室的照明、空调、计算机、复印机等。①加强对纸张、办公用品以及五金电料使用的控制,坚决杜绝浪费。②在使用乙炔、氧气等焊割气体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专人使用,专人负责保管,。③优化施工方案,采用新工艺、新能源、新设备,以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6.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管理制度(1)建设工程施工应实行用水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水量。(2)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用水必须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在水源处应设置明显的节约用水标识。(3)现场存放沥青、油料、漆料等化学品的库房,不得设于河流、鱼塘、湖泊及饮用水井附近,须备有遮盖的帆布,进行防渗处理,储存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防止跑、冒、滴、漏、污染水源。(4)凡需进行混凝土,砂浆等搅拌作业的现场,必须设置沉淀池。清洗机械和运输车的废水经过沉淀后,方可排入污水管线,亦可回收用于洒水降尘。(5)建设工程施工应采取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新开工的工程限制进行施工降水。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降水的工程。(6)施工现场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保持水体循环,有条件的宜收集屋顶、地面雨水再利用。(7)施工现场应设置废水回收设施,对废水进行回收后循环利用。(8)凡进行施工作业产生的污水,必须控制污水流向,防止其直接流入河流和灌溉渠中,并在合理的位置设置沉淀池,经沉淀后方可排入污水管线。(9)本工程桥梁墩台基础一般为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将产生大量的泥浆,泥碴严禁弃入河道,泥浆严禁弃入河中,现场设沉淀池,沉淀后自然干化,施工结束后用土填平沉淀池,恢复地表植被。水库围堰施工,施工场地的生活垃圾、机械废油等禁止排入水库,施工完工后,进行清淤,尽量恢复水库原貌。6.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管理制度(1)对所有生产办公、生活场所及其相关活动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控制,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①建立废旧物品回收、保留和处理制度,设废品收集箱,对有毒有害的废弃物,例如:电池、墨盒、硒鼓、色带、石棉、塑料等进行集中回收,专项贮存,交有关部门处理。②对于可以回收利用的废弃物,例如:废弃钢材、木材、纸张等,通过分类集中存放,回收再利用。③对于生活垃圾、施工渣土等其它废弃物,在指定地点集中掩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浙江九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 2024助理班主任工作计划
- 综合科教研活动计划
- 2021幼儿园下学年学园工作计划例文
- 仓库管理员月度工作计划成品仓库月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小班新学期的情感教育计划
- 2024学年学校品社组教研工作计划
- 团支部工作计划锦集
- 企业一周工作计划表
- 下半年学生会体育部工作计划范文
- 2024至2030年中国化工工程承包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 中考作文升格与变式 教学设计-2024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第一、二章 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
-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5 因式分解 第三课时 公式法-完全平方公式
- DL∕T 1237-2013 1000kV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 CB-T-4468-2017滚装船用坡道盖技术条件
- 4、2024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参考答案(99分)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下载答案
- 信访工作条例应知应会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药物相关跌倒及预防
- 医保费用结算系统在医院医保管理中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