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绿茶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婺源绿茶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婺源绿茶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婺源绿茶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婺源绿茶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XXXXX—XXXX

婺源绿茶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送审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8/3/16)

-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XX/XXXXX—XXXX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T497-2006《有机食品婺源绿茶生产技术规程》.

本标准与DB/T497-200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增加了“前言”;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了标准的总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删除修改调整了2006版中所有的章节和内容,重新建

立了有机茶生产的通则、建园规划、茶树种植、土壤管理、树冠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

摘、档案记录等10章节;

——增加了“通则”,修改了2006版中的转换期、平行生产并移到通则3.2和3.3中,增加了

在生产单元(3.1)、基因工程生物/转基因生物(3.4)、辐照(3.5)等问题上应遵循的

内容;

——增加了“建园规划”,删除2006版中的“基地规范与建设”的具体要求,详细规定了建园

的环境条件(4.1)、环境质量(4.2)、茶园历史(4.2)、茶园开垦(4.3)、施底肥(4.4)、

道路设置(4.5)、排灌系统(4.6)、茶园生态建设(4.7)、缓冲带(4.8)等方面的要

求;

——增加了“茶树种植”,将2006版中4.1“苗木要求”部分内容调整到本章中5.1“种子及

苗木繁殖材料”,删除了06版中4.1.3-4.1.9的条款;

——补充了在茶树品种选择(见5.1.1)、种子和苗木的使用(5.1.4)和选择(见5.1.5)上

的有关要求;

——将2006版中5.1“定植时间”调整到本章中5.2“种植时间”,并修改了内容;

——将2006版中5.2“定植密度”调整到本章中5.3“种植规格”,并修改了内容;

——调整2006版第7章“土肥管理和施肥”到第6章,修改为“土肥管理”,详细规定了“定

期监测”(6.1)和“土壤保养”(6.2)的要求;删除了06版7.2“施肥”的相关内容;

——调整2006版第6章“茶树种植”到第7章,将2006版中9.1“茶树修剪”划入本章7.1,

并简略了定型修剪、轻修剪、重修剪、台刈的对象和目的等内容;补充了深修剪的要求;

——修改了2006版第8章“病、虫、草害防治”,修改为“病虫草害防治”;

——修改了具体的防治原则(见8.1);将06版中8.6的条款调整到“农业防治”中(见8.2),

补充了选用茶树品种时的注意事项(见8.2.2)、秋末深翻的具体措施(8.2.4)、肥水管

理(8.2.6)和改善茶园环境(8.2.7)等农业防治措施;修改了物理防治的有关方法(见

8.3);增加了可使用性诱素的生物防治方法(8.4.2),增加了使用生物源农药的具体要

求(见附录A表A.2);

——修改了农药防治要求(8.5);

——删除了8.7和8.8条款,有机绿茶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附录B)和允许和限制使用

的物质与方法(附录C);

——修改了2006版第9章“茶树修剪与采摘”,删除“茶树修剪”的内容,重新梳理涉及茶

树采摘方面的要求;

I

DBXX/XXXXX—XXXX

——删除了06版第12章“试验方法”;

——增加了“档案管理”;规定了记录要求(10.1),对投入品档案、农事操作档案应记录的

内容进行规定(见10.2和10.3),对档案记录管理的要求进行说明(见10.4)。

本标准由上饶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婺源县茶业协会、婺源县茶业局、婺源县市场和质量监

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普香、李文金、汪学群、裘金印、朱永健、余新祖、程根明、程国新、蔡海

兰、李琛、李延升、陈丽珍、江建国、王文凤。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T497-2006。

II

DBXX/XXXXX—XXXX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婺源绿茶有机茶生产的通则、建园规划、茶树种植、土壤管理、树冠管理、病虫草害

防治、采摘、档案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婺源县行政区域内婺源绿茶有机茶的生产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767茶树种苗

GB/T19630.1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

GB/T19630.2有机产品第2部分:加工

GB/T19630.4有机产品第3部分:标识与销售

GB/T19630.4有机产品第4部分:管理体系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20014.12良好农业规范第12部分: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

GB/T31748茶鲜叶处理要求

NY/T225机械化采茶技术规程

3通则

3.1生产单元

婺源绿茶有机茶生产茶园的边界应清晰,所有权和经营权应明确,并已按照GB/T19630.4的要求建

立并实施了有机生产管理体系。

3.2转换期

由常规茶园成为有机茶生产茶园需要经过转换,完成转换期并持续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并获得有机认

证证书的茶叶产品才可作为有机茶销售。生产者在转换期间的生产过程应符合GB/T19630.1的规定,并

持续通过有机转换认证。

3.3平行生产

在同一生产单元内不应存在平行生产。除非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生产者应制定有机转换计划,计划中应承诺在可能的最短时间内开始对同一单元中相关非

有机生产区域实施转换,该时间最多不能超过5年;

——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证从有机和非有机生产区域收获的产品能够得到严格分离。

3.4基因工程生物/转基因生物

1

DBXX/XXXXX—XXXX

不应在有机茶生产体系中引入或在有机茶上使用基因工程生物/转基因生物及其微生物,包括种子

和种苗,肥料、土壤改良物质、植物保护产品、植物生物调节剂等农业投入物。

3.5辐照

不应在有机茶生产过程中使用辐照技术。

4建园规划

4.1环境条件

有机茶生产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有机茶生产基地应符合GB/T19630.1的规定。应远离城

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法治源、生活垃圾场等。

4.2环境质量

茶园产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茶园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中一级标准规定;

——茶园灌溉水水质应符合GB5084中旱作标准规定;

——茶园土壤应符合GB15618中二级标准规定。

4.3茶园历史

4.3.1新建茶园应不是毁林开垦。

4.3.2开垦茶园应符合当地与国家关于土地利用、生物多样品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4.3.3法律法规中对土地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没有明确条款规定的情况下,新垦茶园的开辟与当地

现行做法相比应采取良好的资源保护措施。

4.4茶园开垦

4.4.1坡度15°以下的平缓坡地直接开垦,翻垦深度50cm;坡度15°~25°的坡地,按等高水平线

筑梯地,梯面宽应在1.5m以上。

4.4.2不宜种植茶树的区域,应保留自然植被。山顶和山底应保留一定的绿化带种植林木和隔离林。

4.4.3对于面积较大(7ha以上)且集中连片的基地,每隔一定面积应保留或设置一些林地,原有较

高大的树木尽量保留。

4.5施底肥

新建茶园,在确定1.5m以上行距茶行后,在茶行中间开深60cm、宽60cm的种植沟;种植沟内施底肥,

每ha施无害化处理后的厩肥或青草等有机肥、饼肥、磷肥等25t以上,施后覆土,间隔3个月后种植。

4.6道路设置

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包括主干道、支道、步道、环园道或地

头道,便于运输和茶园机械作业。大中型茶场以总部为中心,与各区、片、块有道路相通。规模较小的

茶场设置支道、步道和地头道。

4.7排灌系统

2

DBXX/XXXXX—XXXX

茶园排灌系统设置时应统筹安排,合理设计,平地茶园以排水沟为主。坡地及梯地茶园以蓄水沟为

主。做到遇涝能排,遇旱能灌,路路相连,沟渠相通。

4.8茶园生态建设

4.8.1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在人行道、主

渠道、陡坡和沟谷边水土易冲涮的地方种植绿化树。

4.8.2树种要选用常绿且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经济型或观赏型树种为主。种植绿化和防护林将茶园

分隔成以3~4hm2左右为单元相对独立的区块。

4.8.3缺丛断行严重、覆盖度低于50%的茶园,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提高茶园覆盖度。树龄

大、品种老化的茶园应改植换种。

4.8.4土壤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退茶还林。

4.9缓冲带

应对有机生产区域受到邻近常规生产区域污染的风险进行分析。在存在风险的情况下,则应在有机

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设置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以防止有机生产地块受到污染。缓冲带上种植的植

物不能作为有机产品。

5茶树种植

5.1种子及种苗繁殖材料

5.1.1应选择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抗病虫的茶树品种。在品种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保护植物

的遗传多样性。

5.1.2应选择有机种子和种苗,当从市场上无法获得有机种子和种苗时,可选用未经禁止使用物质处

理过和常规种子和种苗。

5.1.3禁止使用转基因种子和种苗。

5.1.4不应使用经禁用物质和方法处理过的种子和种苗。

5.1.5选择种苗应符合GB11767的规定。

5.2种植时间

10月下旬至来年3月初,避开寒冷冰冻天气。

5.3种植规格

5.3.1单行条植

一般缓坡平地茶园和梯形茶园以单行条植为主,行距150cm左右,丛距20cm~33cm,每丛2~3株。

5.3.2双行条植

双行条植,一般大行距150cm以上,小行距和丛(株)距均以30cm~35cm为宜,每丛2~3株,两行

茶株交替种植。

5.4定植方式

5.4.1茶苗定植要尽量做到“五不栽”,即:地不平不栽,土不细不栽,土不湿不栽,病苗弱苗不栽,

晴天烈日不栽。

3

DBXX/XXXXX—XXXX

5.4.2移栽时,先用无菌红心土蘸茶苗根部,然后把茶苗分放在穴中,一边分发一边种植。

5.4.3种植时需使茶根系舒展开,盖上细土,再用手将茶苗轻轻向上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并与

土壤紧密相接,然后再覆土,覆土时将须根覆盖好,将土压紧,使茶苗根系和湿土接触良好。

5.4.4浇足定根水,再在茶株两边覆松土。

5.4.5移栽定植后及时铺草覆盖,防旱保苗,覆盖材料可用青草、稻草、秸杆等,每公顷用量15t~

20t,茶苗栽植后要留3~5片叶修剪。

6土肥管理

6.1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土壤养分水平和污染元素含量,一般2-3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养

分优化管理措施。

6.2土壤保养

6.2.1生产者应选择并实施栽培管理措施,以维持或改善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减少土壤侵蚀,保护

植物健康生长。

6.2.2保护好茶园生态,保持茶园土壤的生物多样,保持土壤肥力。采用合理耕作改良土壤结构。杂

草人工或机械清除。春、夏各进行一次浅耕除草,秋季进行一次深耕。只施来自有机农业或农家经处理

的有机肥。用山草等进行土壤覆盖。套种绿肥改善土壤结构、补充土壤养分。

6.2.3每2ha左右茶园附近可修建一个积肥坑;生产者平时可不断将各种有机物料(如杂草、秸杆、

畜粪、绿肥等)堆积于坑内,经堆制腐熟后、供茶园施用。

6.2.4在栽培管理措施不足以维持土壤肥力和保证植物健康,需要使用有机生产体系外投入品时,可

以使用GB/T19630.1附录A表A.1列出的投入品,但应按照规定的条件使用。

7树冠管理

7.1茶树修剪

7.1.1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

法,培养优化型树冠,复壮树势。

7.1.2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茶树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20cm左右的间隙。

7.1.3修剪枝叶应留在茶园内。病虫枝条和粗干枝清除出园,病虫枝待寄生蜂等天敌逸出后再行销毁。

7.2定型修剪

7.2.1定型修剪的对象是幼龄期茶树,一般分三次完成。

7.2.2修剪时间: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晚秋或早春)时进行。第二次在栽后第二年2月中下旬进行。

第三次在定植后第三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或春茶后进行

7.2.3修剪高度与方法:第一次在离地20cm处用整枝剪剪去主枝。第二次在离地30cm~40cm或在上

年剪口上提高10cm~15cm处修剪。第三次在离地45cm~55cm处,可用篱剪剪去上部枝条,要求剪口光

滑。

7.3轻修剪

7.3.1轻修剪的对象是成龄茶园,每年可进行1~2次。

4

DBXX/XXXXX—XXXX

7.3.2修剪时间宜在春茶后5月上中旬、秋末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进行。

7.3.3修剪方法:用篱剪剪去树冠面3cm~5cm的细小枝叶,把冠面突出枝、晚秋新梢剪除。

7.4深修剪

用篱剪或修剪机剪去树冠深度10~15cm,以剪去鸡爪枝为度,一般安排在春茶结束后进行,修剪时

增施有机肥,修剪后新梢萌发期注意控制病虫害危害。

7.5重修剪

用篱剪或重修剪机将衰老茶树地上部分的枝条剪去1/2至1/3,以离地30~40cm为宜,一般在早春或

春茶后进行,修剪时增施有机肥,修剪后新梢萌发期注意控制病虫害危害。

7.6台刈

用台刈铗或锋利柴刀将衰老茶树地上部分枝条在离地10cm左右处全部刈去,一般在晚秋、早春或春

茶后进行,修剪前增施有机肥,修剪后新梢萌发期注意控制病虫害危害。

8病虫草害防治

8.1防治原则

优化茶园自身生态,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各类天敌繁衍,重视茶园病虫害天敌及其栖息

地的保护,增进生物多样性,发挥茶园的自然调控力。优先采用农业措施,控制病虫草害种群。适时采

用灯光、色诱、性诱、机械捕捉害虫。杂草使用机械和人工清除。

8.2农业防治

8.2.1从国外或外地引种时,必须进行植物检疫,不得将当地尚未发生的危险性病虫随种子或苗木带

入。

8.2.2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和高产优质的茶树品种,注意品种合理搭配种植,重施有机

肥、生物肥,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

8.2.3分批多次采茶,摘除小绿叶蝉、茶蚜、螨类、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抑制其种群发展。

8.2.4秋末深翻茶园土壤,将表土越冬的害虫虫蛹(尺蠖类、刺蛾类等)、螨类等病原物深埋入土,

同时将深土层越冬的害虫如地老虎、象甲等暴露在土表,降低土壤中越冬害虫的种群密度。

8.2.5秋冬季将茶园中的枯枝落叶及根际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可有效防治叶部病害及表土中越冬的

害虫。

8.2.6合理有效的肥水管理。施肥应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要做到氮磷钾合理配置,提高茶树抗

病虫害能力。

8.2.7在茶园周边种植防护林、茶园合理间种遮荫树改善茶园环境,保持茶园生物多样性,发挥茶园

的自然调控能力。

8.3物理防治

8.3.1人工捕杀茶毛虫、茶尺蠖、茶蓑蛾、茶丽纹象甲等具有群集性、移动慢或假死特点的害虫。

8.3.2利用害虫的趋性,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或LED灯诱杀,每1ha挂1盏。用黄色、蓝色等粘虫色板

诱杀,每1ha挂300~375块。用糖醋诱杀地老虎和白蚁等。

8.4生物防治

5

DBXX/XXXXX—XXXX

8.4.1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螨、蜥蜴和鸟类等

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8.4.2使用性诱素诱杀目标害虫。

8.4.3允许有条件地使用生物源农药,具体要求见GB/T19630.1附录A表A.2。

8.5农药防治

8.5.1当使用以上8.2、8.3、8.4防治措施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