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过滤器用滤料_第1页
空气过滤器用滤料_第2页
空气过滤器用滤料_第3页
空气过滤器用滤料_第4页
空气过滤器用滤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B/TxxxxJG/Txxxx-xxxxPAGEIIPAGEII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Txxxx-xxxx空气过滤器用滤料AirFilterMedium(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目次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与定义 14分类与标记 24.1分类 24.2标记 35要求 45.1外观 45.2物理性能 45.3过滤性能 45.4容尘性能 65.5特殊性能 66试验方法 66.1外观 66.2物理性能 66.3过滤性能 76.4容尘性能 76.5特殊性能 77检验规则 87.1检验分类 87.2检验项目 87.3判定原则 9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8.1标志 98.2包装 98.3运输 98.4贮存 9

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清华大学核研院、东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市室内环境净化协会、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重庆造纸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再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邯郸恒永防护洁净用品有限公司、贺氏(苏州)特殊材料有限公司、苏州华泰空气过滤器有限公司、3M中国有限公司、丹东实发工业滤布有限公司、丹东天皓净化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哈克过滤器有限公司、江苏菲特滤料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纺滤材无纺布有限公司、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智超、江锋、沈恒根、梁云、王芳、岳仁亮、张振中、孙俊、刘军、苏满社、何志军、徐小浩、雷永刚、高山、邢春双、周鹤平、王爱民、瞿耀华、纪舜卿。本标准为首次发布。PAGE1空气过滤器用滤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空气过滤器用滤料(简称滤料)的术语与定义、分类与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空气过滤器所选用的滤料。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451.2-2002纸和纸板定量的测定GB/T451.3-2002纸和纸板厚度的测定GB-T452.1-2002纸和纸板纵横向的测定GB/T453-2002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法(恒速加荷法)GB/T4744-1997纺织织物抗渗水性测定静水压试验GB/T5455-1997纺织织物阻燃性能测定垂直法GB/T6165-2008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效率和阻力GBT6719-2009袋式除尘器技术要求GB/T13554-2008高效空气过滤器GB/T14295-2008空气过滤器GB/T16803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术语GB/T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1部分:琼脂平皿扩散法GB/T20944.2-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GB/T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3术语与定义GB/T16803规定的和下列术语与定义适于本标准。3.1滤料filtermedia对空气中颗粒物具有过滤作用的材料。3.2过滤效率efficiency滤料过滤掉的颗粒物量与进风中的颗粒物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3.3透过率penetration透过滤料的颗粒物量与进风中的颗粒物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3.4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空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状物质。3.5额定滤速ratedfiltermediumvelocity由滤料生产厂家所提供,标识空气流过滤料的面风速度(垂直于滤料表面),单位为m/s。3.6阻力resistance一定滤速下,滤料前、后的静压差,单位为Pa。3.7定量grammage单位面积滤料的质量,单位为g/m2。3.8最易穿透粒径mostpenetratingparticlesize粒径计数效率曲线最低点对应的粒径,简称MPPS。3.9最低过滤效率minimumfilterefficiency给定运行条件下滤料粒径计数效率曲线的最低点的效率,简称MPPS效率,以百分数(%)表示。3.10静态除尘效率staticdustcollectionefficiency从除尘滤料洁净状态开始,连续滤尘但不清灰,当容尘量达到规定值时的过滤效率,以百分数(%)表示。3.11动态除尘效率operationaldustcollectionefficiency除尘滤料在滤尘的同时,按规定制度进行清灰条件下的过滤效率,以百分数(%)表示。3.12残余阻力residualpressuredrop在一定的滤速下,除尘滤料阻力达到规定值时,按规定的条件进行清灰后滤料的阻力,Pa。4分类与标记4.1分类4.1.1按过滤性能分类滤料按过滤性能分类和表示代号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滤料按过滤性能分类和表示代号分类代号超高效高效亚高高中中效粗效CGGYGGZZC4.1.2按所用材质分类滤料按所用材质分类和表示代号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滤料按其材质分类和表示代号分类代号玻璃纤维合成纤维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其它BXHXTXFHQ4.1.3按用途分类滤料按用途分类和表示代号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滤料按其用途分类和表示代号分类代号空调通风净化用通风除尘用KTCC4.2标记4.2.1用途用途材质过滤性能滤料LL4.2.2标记示例1)LLCG-BX-KT即超高效滤料,玻璃纤维,空调通风净化用;2)LLC1-TX-CC即粗效1型滤料,天然纤维,通风除尘用。5要求5.1外观5.1.1滤料材质整体分布均匀,整体不应有污渍、裂纹、擦伤和杂质等。5.1.2滤料结构牢固,无剥离现象。5.2物理性能5.2.1定量要求其实测值与标称值的偏差不超过5%。5.2.2厚度要求其实测值与标称值的偏差不超过10%。5.2.3挺度要求其实测值与标称值的偏差不超过10%。5.2.4抗张强度要求其实测值与标称值的偏差不超过10%。5.3过滤性能5.3.1高效滤料的过滤效率和阻力应满足表4的要求。表4高效滤料过滤性能要求级别标准滤速(m/s)过滤效率(%)初阻力(Pa)A0.05399.99>E≥99.9≤320B0.05399.999>E≥99.99≤350C0.053E≥99.999≤3805.3.2超高效滤料的过滤效率和阻力应满足表5的要求。表5超高效滤料过滤性能要求级别标准滤速(m/s)过滤效率(%)初阻力(Pa)D0.02599.9999>E≥99.999≤220E0.02599.99999>E≥99.9999≤270F0.025E≥99.99999≤3205.3.3中效和粗效滤料的过滤效率和阻力应满足表6的要求。表6中效和粗效滤料的过滤性能要求性能指标级别标准滤速(m/s)过滤效率(%)初阻力(Pa)YG0.053粒径≥0.5μm99.9>E≥95≤120GZ0.195>E≥70≤100Z10.270>E≥60≤80Z260>E≥40Z340>E≥20C11.0粒径≥2.0μmE≥50≤50C250>E≥20C3标准人工尘计重效率E≥50C450>E≥105.3.4除尘滤料的过滤效率和阻力应满足表7的要求。表7除尘滤料的过滤性能要求项目标准滤速(m/s)过滤效率(%)残余阻力(Pa)静态除尘效率0.03≥99.5≤300动态除尘效率0.03≥99.95.3.5标称滤料的过滤效率和阻力时,应标明其检测工况的温度和相对湿度。5.3.6对于依靠静电效应而获得较高过滤效率的材料(如合成纤维滤料),应按照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消静电处理。5.3.7对于要给出MPPS和MPPS效率的滤料,应按照附录D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5.4容尘性能中效和粗效滤料应有容尘量指标,并给出容尘量与阻力的关系曲线。滤料的实际容尘量不得小于产品标称值的90%。5.5特殊性能5.5.1阻燃性阻燃型滤料于火焰中只能阴燃,不产生火焰,离开火焰,阴燃自行熄灭。5.5.2防水性防水型滤料的抗渗水性应不小于4.775kPa(500mmH2O)。5.5.3拒油性拒油型滤料的拒油性等级应大于3级。5.5.4抗菌性抗菌型滤料的抗菌性应满足GB/T20944.1~3的要求。5.5.5耐温性耐温型滤料的耐温性应满足GB/T6719-2009中9.7的要求。6试验方法6.1外观用目测法检查。6.2物理性能6.2.1定量按照GB/T451.2-200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2.2厚度按照GB/T451.3-200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2.3挺度按照GB/T452.1-200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2.4抗张强度按照GB/T453-200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3过滤性能6.3.1高效滤料高效滤料的过滤效率和阻力应按照GB/T6165-2008中6.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3.2超高效滤料超高效的过滤效率应按照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3.3中效和粗效滤料中效和粗效滤料的过滤效率应按照附录B和附录C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3.4除尘滤料除尘滤料的过滤效率应按照附录E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4容尘性能按照附录C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5特殊性能6.5.1阻燃性按照GB/T5455-199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5.2防水性按照GB/T4744-199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5.3拒油性按照GB/T6719-2009附录E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5.4抗菌性按照GB/T20944.1~3-200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5.5耐温性按照GB/T6719-2009附录C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7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7.1.1出厂检验每批滤料应按照7.2中所规定的项目进行出厂检验,检验结果填写在出厂铭牌上方可出厂。7.1.2型式检验7.1.2.1滤料有下列状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试制的新产品定型或老产品转厂时;b)产品结构和制造工艺,材料等更改对性能有影响时;c)产品停产超过一年后,恢复生产时;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e)正常生产时,超过两年未进行型式检验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7.1.2.2型式试验项的项目应符合7.2中的规定。7.1.2.3型式检验抽样方法在制造厂提供的合格产品中抽取,同一批次不大于10kg抽3件,大于10kg抽5件。7.2检验项目滤料的检验项目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检验项目表序号检验项目检验依据出厂检验型式检验1外观6.1√√2定量6.2.1√√3厚度6.2.2√√4挺度6.2.3√5抗张强度6.2.4√6过滤效率6.3√√7阻力6.3√√8容尘量16.4√9阻燃性26.5.1√10防水性36.5.2√11拒油性46.5.3√12抗菌性56.4.4√13耐温性66.5.5√注1:仅对于中效和粗效滤料有要求;注2:仅对于阻燃型滤料有要求;注3:仅对于抗水型滤料有要求;注4:仅对于拒油型滤料有要求;注5:仅对于抗菌型滤料有要求;注5:仅对于耐温型滤料有要求。7.3判定原则7.3.1对所抽取的一件样品,检验项目中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样品为不合格品;7.3.2如果在所抽取样品中有一件样品检验不合格,则按7.1.2.3条规定加倍抽取。加倍抽取后检验均为合格,该批滤料判为合格品;如检验仍有一件不合格,则该批滤料判为不合格品。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8.1标志每批滤料必须在明显部位设有标记,标签牢固固定于外包装。若有需要还应标明气流方向,标志内容应包括:a)产品名称;b)标记;c)标准试验工况下的效率和阻力;d)制造厂名称、产品出厂日期。8.2包装8.2.1包装应确保滤料在装卸、运输、搬运、存放过程免受外因引起的损伤和毁坏;8.2.2包装箱上应注明滤料型号规格、数量、制造厂名,并按GB191规定应用文字或图例标明“小心轻放”、“怕湿”和“向上”。8.3运输在滤料运输过程中按包装箱上标志放置,并采取固定措施,堆放高度以不损坏或压坏滤料为原则。8.4贮存8.4.1存放时应按包装箱体上的标志堆放,堆放高度以不损坏、压坏或造成倒塌危险为原则;8.4.2滤料不得存放在潮湿或温湿度变化剧烈的地方,严禁露天堆放。

附录A(规范性附录)滤料静电消除试验方法依靠静电效应,某些滤料在低气流阻力下具有较高过滤性能。当滤料暴露在某些环境中时,滤料的电荷可能被中和,导致过滤性能下降。因此有必要测试消除静电后滤料的效率和阻力。本试验方法规定了采用异丙醇法消除滤料静电并进行测试的原理,其步骤如下:1)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测试滤料样品的初始效率和阻力;2)将被试滤料样品浸泡在工业纯(100%)异丙醇中;3)待被试滤料样品浸透后,将其置于防静电平板上晾干(实验室通风橱内);4)经24小时干燥后,再次测定滤料样品的计数效率和阻力;5)分别给出未经处理滤料样品和经过消静电处理后样品的过滤效率和阻力。

附录B(规范性附录)滤料多分散气溶胶计数法本附录规定了多分散气溶胶计数法的试验原理、试验装置及流程和试验步骤。B.1试验原理首先发生多分散固体或液态气溶胶,气溶胶通过中和器中和自身所带电荷,采集试验装置中滤料上游、下游的气溶胶,通过光学粒子计数器(OPC)测量其计数浓度值,最后求出滤料的计数效率。B.2试验装置及流程多分散气溶胶计数法效率检测装置主要包括三部分:气溶胶发生装置、采样部分和测量装置。气溶胶发生装置结构不限,但发生气溶胶粒径范围应包括超高效、亚高效、高中效、中效和粗效滤料测试所需粒径,超高效、亚高效、高中效、中效和粗效滤料所选用的气溶胶和测试粒径范围见表B.1。表B.1不同滤料所选用气溶胶和测试粒径范围滤料类型气溶胶粒径范围超高效NaCl、KCl固体颗粒物或者DOP、DEHS和PAO等液体颗粒物0.1μm~0.2μm亚高效、高中效、中效KCl固体颗粒物≥0.5μm粗效KCl固体颗粒物≥2.0μm采样部分应保证采样气流对粒子计数浓度具有代表性。从采样点到计数器之间的接管应易于保持清洁、耐腐蚀、导电且应接地,为避免粒子的损失,接管路应尽可能短,并避免管道中阀门、收缩管的干扰。测量装置使用光学粒子计数器(OPC),若上游数量浓度超过计数器的测量范围,应在采样点与计数器之间设置稀释系统。试验流程图如图B.1。1-过滤器;2-调压阀;3-喷雾器;4-中和器;5-试验滤料夹;6-压差计;7-稀释系统;8-激光粒子计数器(OPC);9-针形阀;10-真空泵;11-测量绝对压力、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仪器;12-体积流量计;13-空气加热器;14-空气湿度调节装置;15-用于控制和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图B.1滤料多分散气溶胶计数法试验流程图B.3试验步骤B.3.1预备性检验在进行滤料试验以前,应先打开试验装置,并检查或调整以下参数:1)为测量设备的使用做好准备应遵守测量设备制造商所规定的预热时间;应调节通过测量设备的体积流量。若设备制造商规定了测量前的进一步的常规检查,则还应进行相应的检查工作。2)粒子计数器的零计数率应该在关闭气溶胶发生器和滤料就位的情况下,通过测量下游的粒子计数浓度检查零计数率。3)试验空气的洁净度应该在关闭气溶胶发生器的情况下,通过测量上游的粒子数量浓度检查试验空气的洁净度。4)试验空气的绝对压力、温度及相对湿度等参数应在试验滤夹下游气流达到试验体积流量时进行测定。试验用空气温度宜为在(23±3)℃,空气相对湿度宜为(50±15)%,可以通过空气加热器、空气湿度调节装置和温湿度变送器来联动控制。5)标准滤料的测定制备不同过滤级别的标准样品用于滤料压差和效率的测量是很有用的。在上述各项检查之后,应马上对与待测滤料级别相同的标准滤料进行测定。这种重复性试验的状况会提供有关试验系统可重复性的信息(试验系统的漂移、损坏及误差)。B.3.2阻力测量应该在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下进行测量。在气溶胶通过滤料之前,采用纯净试验空气,在试验滤速下测定滤料两侧的压降。应调节试验体积流量,使得每张滤料样品的流量值的变化不超过要求值的±2%。B.3.3计数效率测量试验气溶胶应与试验空气均匀混合。应该用OPC测量计数浓度。在测量上游侧计数浓度和粒径分布时,特别要注意保证不超过容许的一致性误差。此外,OPC或CNC还应具有足够高的分辨率以满足测量要求。B.3.4滤料的计数效率计算根据粒子计数器对滤料上下游的粒子浓度测量结果,计数效率E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E——滤料的计数效率,%;A1——上游气溶胶粒子浓度,(粒/m3);A2——下游气溶胶粒子浓度,(粒/m3);R——相关系数。E值取最后一个9之后的头二位数字为有效数字,第三位数字进行修约,例如实测值E=99.9764%,修约后E=99.976%;实测值E=99.9776%,修约后E=99.978%。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下限计数效率E95%,min,可按下式进行计算:式中:E95%,min——置信度为95%置信区间下限计数效率,%;A1,95%min——置信度为95%置的上游气溶胶浓度下限,(粒/m3);A2,95%max——置信度为95%置的下游气溶胶浓度上限,(粒/m3);R——相关系数。N1,95%min——采样周期内,置信度为95%置的上游气溶胶浓度下限,(粒);N2,95%max——采样周期内,置信度为95%置的下游气溶胶浓度上限,(粒);V1——采样周期内,上游取样量,(m3);V2——采样周期内,下游取样量,(m3)。

附录C(规范性附录)滤料计重效率和容尘量试验方法本附录规定了进行粗效和中效滤料计重效率和容尘量试验的设备、条件和试验方法。C.1试验设备C.1.1组成试验设备由发尘器、压差计、滤料夹具、末端绝对过滤器、流量计和抽气泵等组成,其试验流程图如图C.1所示。1-过滤器;2-空气加热器;3-空气湿度调节装置;4-发尘器;5-温湿度变送器;6-滤料夹具;7-压差计;8-末端绝对过滤器夹具;9-流量计;10-调节阀;11-抽气泵;12-控制和储存数据的计算机图C.1滤料计重效率和容尘量试验方法流程图C.2试验条件C.2.1试验尘源C.2.1.1计重效率和容尘量使用的尘源为标准人工尘(由72%的道路尘、23%的炭黑和5%的短棉绒组成)。C.2.1.2试验时,将粉尘放入烘箱内,在110℃C.2.2末端绝对过滤器指用来捕集透过滤料的人工尘的过滤器,要求末端绝对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和阻力要求最低达到亚高效空气过滤器级别的要求。C.2.3测试用空气试验用空气应保证洁净,空气中的含尘量不应影响计重效率的测量结果。试验用空气温度宜为在(23±5)℃,空气相对湿度宜为(50±15)%,可以通过空气加热器、空气湿度调节装置和温湿度变送器来联动控制。C.2.4终阻力滤料计重效率和容尘量实验中,终阻力规定为滤料初阻力的两倍。C.3试验方法1)准备同种规格的滤料样品3片,选取其中一片,将其安装在滤料夹具上。2)称量末端绝对过滤器的质量,然后将其安装在末端绝对过滤器夹具上。3)开启抽气泵,调节流量至滤料的测试滤速,在滤料夹具两侧采用压差计测量滤料的阻力。4)根据预先计算的发尘周期,称量一定质量的人工尘,加入发尘器中,调节好发尘器各个参数,开始发尘。5)发尘结束后,取下末端绝对过滤器,称量其质量。6)用毛刷将可能沉积在滤料样品与末端绝对过滤器之间的人工尘收集起来称重。7)将末端绝对过滤器增加的质量与上述收集的人工尘的质量相加,得出未被受滤料捕集的人工尘的质量。8)一个发尘阶段内的计重效率先计算任意一个发尘过程结束时滤料的计重效率()为:…式中:——在该发尘过程中,滤料的质量增量,g;——在该发尘过程中,通过滤料而未被滤料捕集的人工尘重量,g;——在该发尘过程中,人工尘发尘量,,g。9)每次加入发尘器的粉尘质量一定要足够小,以保证滤料阻力达到终阻力之前,至少分四次发尘。10)计算人工尘平均计重效率()为:式中:——发尘的总重量,g;——第k次发尘量g;——最后一次发尘至滤料达到终阻力时发尘的重量,g;——第k次发尘阶段的计重效率,%;、、、——各发尘阶段的计重效率,%;——滤料达到终阻力后的平均计重效率,%。11)容尘量()由滤料的质量增量求得:式中:——在第一次发尘过程中,滤料的质量增量,g;——在第k次发尘过程中,滤料的质量增量,g;——在最后一次发尘过程中,滤料的质量增量,g。

附录D(规范性附录)滤料最低过滤效率(MPPS效率)试验方法本附录规定了滤料最低过滤效率(MPPS效率)的试验原理、试验装置及流程和试验步骤。D.1试验原理首先发生多分散固态或液态气溶胶,气溶胶通过中和器中和自身所带电荷,采集试验装置中滤料上游、下游的气溶胶,通过微分电迁移分析仪(DMA)选择合适粒径的粒子,利用凝结核粒子计数器(CNC)测量其计数浓度值,求出滤料的对某个粒径粒子的计数效率,最后求出滤料的最低过滤效率。D.2试验装置及流程多分散气溶胶计数法效率检测装置主要包括三部分:气溶胶发生装置、采样部分和测量装置。气溶胶发生装置结构不限,但发生气溶胶粒径范围应包括最易穿透粒径。测量装置使用光学粒子计数器(CNC),若上游数量浓度超过计数器的测量范围,应在采样点与计数器之间设置稀释系统。试验流程图如图D.1。1-过滤器;2-调压阀;3-喷雾器;4-中和器;5-试验滤料夹;6-压差计;7-稀释系统;8-微分迁移率分析仪(DMA);9-激光粒子计数器(CNC);10-针形阀;11-测量绝对压力、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仪器;12-体积流量计;13-空气加热器;14-空气湿度调节装置;15-真空泵;16-用于控制和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图D.1滤料多分散气溶胶计数法试验流程图D.3试验步骤D.3.1预备性检验按B3.1执行。D.3.2阻力测量按B3.2执行。D.3.3计数效率测量试验气溶胶应与试验空气均匀混合。为了获得MPPS效率,应在试验的粒径范围内至少测试5个粒径点的过滤效率,并给出粒径-过滤效率曲线,要求曲线的中间应存在着最低效率值,则该值为MPPS效率。D.3.4滤料的计数效率计算按B3.4执行。

附录E(规范性附录)除尘滤料过滤性能试验方法本附录规定了除尘滤料过滤性能试验方法的装置、试验步骤等。E.1.除尘滤料过滤性能测试装置除尘滤料过滤性能(包括静态过滤性能和动态过滤性能)测试装置如图1所示。1-过滤器;2-空气电加热器;3-空气湿度调节装置;4-发尘器;5滤料夹具1;6-压差计1;7-温湿度变送器;8-压差计2;9-密闭阀;10-滤料夹具2;11-电磁脉冲阀;12-滤膜夹具1;13-流量计1;14-抽气泵1;15-滤膜夹具2;16-过滤器;17-流量计2;18-抽气泵2;19-集灰斗;20-控制和储存数据的计算机图E.1除尘滤料过滤性能试验台流程图E.2滤料静态过滤性能检测E.2.1洁净滤料阻力系数测试E.2.1.1准备直径为100mm的滤料样品3片;E.2.1.2将洁净滤料样品夹紧在滤料夹具1(5)上;E.2.1.3关闭闸阀(9);E.2.1.4启动抽气泵2(18),用压差计1(6)测定不同滤速Ui时滤料的阻力△Poi,(i=1,2,…,n).按下式计算滤料的阻力系数C:式中:Ui―第i次测试时的滤速,单位为米每分(m/min);△Poi―滤速为Ui时洁净滤料的阻力,单位为帕(Pa);n―测试次数。按上述程序测试另两片滤料样品的阻力系数,取三者的平均值为该滤料的洁净滤料阻力系数。E.2.2滤料静态除尘率测试E.2.2.1将滤料样品夹在滤料过滤性能测试装置的滤料夹具1(5)上;E.2.2.2经恒重后的高效滤膜称重后置于滤膜夹具2(15)处;E.2.2.3启动抽气泵2(18),调节流量,控制滤料滤速为(1.0士0.1)m/min;E.2.2.4启动发尘器,控制粉尘浓度为(5士0.5)mg/m3,连续发尘10g;E.2.2.5停止测试后,对高效滤膜和滤料进行称重。按下式计算滤料的静态除尘率:式中:——滤料的静态除尘率,%。△Gf——滤料样品捕集的粉尘量,g;△Gm——高效滤膜捕集的粉尘量,g;按上述程序测试第二个滤料样品的静态除尘率,如果与第一条滤料静态除尘率的误差小于5%,取二者平均值作为滤料的静态除尘率;误差大于5%时,补做第三个滤料样品,取三者平均值作为滤料的静态除尘率。E.3滤料动态过滤性能检测滤料动态过滤性能测试时,闸阀开启,抽气泵1(14)和抽气泵2(18)均需要开启。E.3.1滤料动态过滤性能测试四个阶段:动态性能测试按如下步骤进行:E.3.1.1初始滤料样品滤尘性能测定:在滤料夹具2(10)上安装滤料样品,滤料样品规格为150mm,当压力损失达到1000Pa时电磁脉冲阀(11)开启进行清灰,反复30次后测定高效滤膜增重及出口粉尘浓度并记录;E.3.1.2老化处理:滤尘过程中进行间隔为5s的反吹脉冲清灰,并反复进行1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