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4(共36题)_第1页
辽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4(共36题)_第2页
辽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4(共36题)_第3页
辽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4(共36题)_第4页
辽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4(共36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4(共9套)(共36题)辽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第1套一、论述组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考查的考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答卷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二、给定资料1.人人都讨厌垃圾,人人都制造垃圾。垃圾问题,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世界难题”。垃圾是城市的附属物,城市的运转每年将产生上亿吨的垃圾。而今。当人们陶醉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这支垃圾“大军”也正一步一步地包围着我们,并随着城市的增大而增大。刺鼻的空气,巨大的垃圾山,周围灌木和树上零星点缀着的脏塑料袋,在风中不停地打着旋儿……随着这样的情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中国城市的“垃圾之困”也愈发地凸显出来。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率达到10%以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垃圾包围城市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而仅中国每年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目前,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全国600多座城市,除县城外,已有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且有四分之一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与此相对应的,是仅为50%左右的城市垃圾处理率。一些早早兴建的垃圾处理设施,在城市的快速膨胀中,也迅速陷入超负荷运转的窘境。2.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到“十二五”末,我国城镇化率将突破50%,城镇人口预计达到7亿人,将首次超过乡村人口。而城市垃圾处理是现代城市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小城市的垃圾处理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垃圾围城”问题虽早就提出过,但一直没得到有效解决,很多城市都在垃圾处理问题上走了弯路,当时只是简单堆放、填埋,给日后发展埋下了隐患。堆积如山的垃圾如一颗巨型“炸弹”,潜伏在城市地下。因此,对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广大中小城市,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将会使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变得步履维艰。我国各类城市的发展水平不同,垃圾处理技术也不同,部分大中城市在垃圾处理工作中实现了分类回收、堆肥、填埋、焚烧为一体的处理方法,但中小城市在垃圾处理工作中还远未实现这样综合性的处理方法。此外,有机垃圾是城乡垃圾中的主要污染源,但有机垃圾的处理需要特别注意。如果仅以填埋、堆肥、焚烧等传统方式处理有机垃圾,不仅容易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处理成本也高,而中小城市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往往忽略这些。从整体来看,我国大量中小城市生活垃圾最主要的处理方式仍然是填埋。约占全国垃圾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约占20%以上;采用焚烧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还很少。不少中小城市对生活垃圾普遍采用混合收集等相对简单的方式。垃圾分类并未落到实处,使得进一步的处理工作变得困难。而在收集了之后,往往采用堆放和简易填埋的方法,处理不彻底,容易污染周围环境。另外,受各地财力制约,相关资金投入不足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据估算,建造一个日处理垃圾200吨的卫生填埋场,需要的资金是2亿元;建造一个日处理垃圾500吨的垃圾焚烧场则需要5亿至6亿元的资金。而一些城市投入到环保方面的资金比例本身就不高,再从环保资金里面分到垃圾处理后,就更少了。一直以来,中国城市的垃圾处理都由政府包干,采取非盈利性收费的形式,政府投资、政府经营。连年攀高的垃圾处理费用使得许多地方政府不堪重荷,也着实令这些城市的市长们感到头疼不已。3.“垃圾就是一种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它,就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利润和生态利益。”国内环保权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表示。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一些城市就开始倡导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马路边、社区里常能见到颜色各异的垃圾箱示意市民把垃圾扔进不同的桶里。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上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要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前提。比如瑞典,每户人家都有好多个垃圾桶,对应的是不同的垃圾分类。除了生活垃圾、金属、电池、纸张、塑料这些基本分类以外,瑞典人为了进一步提高废弃物的利用效率,更有很多细分小类。另外,瑞典处理废弃物有四个层次,首先考虑回收再利用;回收再利用有困难的,尝试生物技术处理;生物技术处理不了的,焚烧处理;如果确实不适合焚烧的,再掩埋。最后填埋处理的比例不高,而且逐年下降,2004年的时候瑞典有9.1%的垃圾需要填埋,到2008年,这一数据降至3.0%。如此分类垃圾后,环绕在城市周遭的分类垃圾就不再是无用废弃物,而成为可利用和待利用的宝贵资源,“垃圾围城”将变成“资源围城”。可以说垃圾分类投放是瑞典将垃圾变为财富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前提。4.2009年以来,广东多个地区的居民以环境污染和健康侵害为由,发起群体性抗议活动。因垃圾场选址和处理方式等问题,群众与政府之间的争议不断升级蔓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番禹事件。2006年8月25日,历经三年多调研和选址论证的广州市番禺区垃圾焚烧厂取得广州市规划局下发的项目选址意见书。2009年2月4日,广州市政府发出通告,决定在番禺区大石街会江村与钟村镇谢村交界处建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计划于2010年建成并投入运营。2009年9月起,广州番禺大石的居民从媒体、网络等民间渠道得知当地要建垃圾焚烧厂。10月25日下午,番禺大石数百名业主发起签名反对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抗议活动。11月5日,广东省情中心对垃圾焚烧厂8公里内的12个小区进行调查,97.1%受访居民反对建垃圾焚烧发电厂。11月21~22日。CCTV公开报道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厂这一全国性的公共政策事件。11月23日,番禺区长召开了“创建番禺垃圾处理文明区工作座谈会”,与约30多名小区业主进行面对面谈话,称“环评不通过不动工,绝大多数群众反映强烈不动工”。同日,番禺大石镇近300名居民因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问题到市城管委上访之后,又来到附近的市信访局继续上访。12月10日,番禺区表示,暂缓“垃圾发电厂”项目选址及建设工作,并启动选址全民讨论。不仅在广东,北京等城市也发生过源于垃圾的群体性事件。如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朝阳区高安屯垃圾填埋场附近上千居民在小区门口马路上聚集抗议事件;海淀区六里屯居民抗议建设垃圾焚烧场事件:海淀区奥北地区居民抗议昌平区建设阿苏卫垃圾焚烧场事件等等。在垃圾焚烧争议的背后,是老百姓对一些地方政府越积越深的“信任危机”,最令人担忧的是,地方政府部门越来越不能说服群众,甚至任何解释或澄清都难逃群众的质疑。更糟糕的是,原本作为第三方的专家,因为垃圾焚烧“摇旗呐喊”,也备受质疑,被认为是“利益相关者”。地方政府与周边群众之间的隔膜愈发加深的局面,尤为值得深思。5.“垃圾围城”引发社会危机在意大利就有先例。2007年。因现有垃圾填埋场超负荷运转,新的掩埋场建设不断遭遇市民反对,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街头垃圾成堆、臭气熏天、苍蝇纷飞、老鼠乱窜,原本风景如画的滨海城市因垃圾危机而不再美丽。其实,居民并不反对建设垃圾焚烧厂,质疑的是地方政府在此问题上是真为民还是真为利?其中,突出的焦点之一就是选址问题和与之相关的安全距离问题。目前,对于“垃圾焚烧厂距离居民区多远”才安全,始终没有定案。出自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之口并见诸报端的300米安全距离,其依据是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新改扩建项目环境防护距离不得小于300米。”对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说,“垃圾焚烧厂距离居民点多远才是安全的,这个问题争论已久。最初我参与环保总局评审的时候,专家建议是1000米,第一次修改到800米,后来又缩减到700米。实际上没有个确切的国家标准。”安全防护距离因此成为地方政府与群众争议的一个关键点。而在垃圾焚烧的选址问题上,不少市民质疑是否会出现土地利益在作祟的现象,政府是否在与民争利。例如在番禹垃圾焚烧选址中,网名“阿加西”的番禺居民指出,番禺垃圾焚烧项目的第一选址点不在会江,而在石基镇凌边村。当时全是农地、荒地,还有一个垃圾填埋场。最后被否定了,实际上是因为,大学城建成后,周边地还空着,将来要卖出去,建了垃圾焚烧厂后,担心地价卖不高了。这是政府在与民争利。广东省人大代表朱列玉说:“垃圾处理设施的选址,应该从整个城市规划的角度,作一个科学的规划,并建立起政府环境补偿机制,给予周边可能受到环境侵害的市民足够的补偿,甚至是整体搬迁,选址非但没有尽早告知市民,甚至还藏着掖着,当然引起市民怀疑政府在与民争利。”6.对于垃圾焚烧问题,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专家学者,最常见的说法是:大城市的垃圾已无地可埋,只能选择焚烧处理的路子。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吕志毅此前明确表示,广州市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发展快、可用作填埋场的土地资源缺乏。由于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充分、减容减量明显、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广州已确立了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走“以焚烧发电为主、填埋为辅”的道路。他表示,对未能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进行现代化的焚烧处理符合环境友好型技术要求和气候友好型技术要求。针对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面临的状况,加快现代化生活垃圾焚烧厂建设是紧迫的。也是满足生活垃圾处理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而番禺居民则认为,政府是在回避核心问题。我们不是反对一切焚烧,而是反对不作任何处理的焚烧。政府不能一边不做分类,不把有毒垃圾分离出来,全部一起烧,一边还宣扬焚烧无毒,这叫市民怎么能够相信。现在,政府自始至终并没有能说服群众。垃圾焚烧是否造成污染,垃圾焚烧管理不善是否会导致剧毒物质二恶英排放危害公众健康,成了地方政府与群众分歧的又一焦点,而且在全国形成了“骨牌效应”。这一点在各地垃圾焚烧项目环评难通过中得到了验证。7.为了说服市民,广州市于2009年10月和2010年2月先后组织了两次专家咨询会,以此打消周边居民对于焚烧污染的疑虑。广州番禺区市政园林局2009年10月邀请的4名“知名专家”在有关番禺垃圾焚烧项目说明会上一致认为,垃圾焚烧的污染是可控的,不能妖魔化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等污染物。这样的说法本身就存在质疑,专家的“权威解释”非但没有打消番禺居民的疑虑,反而激起了对四名“知名专家”的质疑。反对者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其中的一位专家身份后来被公开。是一家全球最大的垃圾发电企业的副总裁,而两年前这家企业开始积极进军珠三角地区的垃圾发电市场。让公众最为不满、以致质疑专家可信度和政府公信力的,并不是专家们支持垃圾焚烧的观点和意见,而是这些支持意见背后的“利益关联”。在民众的查根究底之下,一位专家被曝申报了一项名为“一种立转炉式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焚烧炉”的专利。这一消息被披露后,这位专家被公众指责为“锅炉专家”、“利益相关者”。显然,这一次专家说明会非但没有说服群众接受,反而加剧了群众的质疑、对政府的不信任和更坚定的反对。在经历了番禺全区垃圾处理大讨论、焚烧发电项目停止、全面启动垃圾分类等一系列动作之后,2010年2月23日,广州市再次邀请了以“主烧派”代表人物、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为组长的30多位专家,齐聚羊城探讨广州垃圾处理之策。然而,作为广州市自2010年1月14日以来的“垃圾处理,问计于民”网上征询活动的一部分,专家咨询会既没有市民代表和业主参加,也不对媒体开放,只在会后公布了一份总的专家意见书。结果,不出此前市民的意料,与会专家几乎一致认为,现代化的垃圾焚烧技术是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优先选择,宜采用“以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面对这样的专家意见书,广州番禺丽江花园业主表示,“既然是问计于民,为什么不向市民开放?既然专家的意见如此高度一致,还有什么需要研讨呢?”8.中国的大都市不少都面临垃圾围城。北京现在的垃圾总量年增8%,垃圾处理设施正在超负荷运行。据称垃圾填埋量相当于每年占掉500亩土地。其实,“垃圾围城”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1983年,简单的填埋方式,导致北京三环路与四环路的环带区上垃圾成堆,50平米以上的垃圾堆就有4700多座。为突破重围,北京市花费了23亿人民币。“城市垃圾按照体积单位来衡量,77%都是包装物。”北京市政市容委总工程师、著名垃圾处理专家王维平说,“在国内,一个月饼的包装就有八层之多。如果能有效‘限制包装’,北京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将减少12%~170k。”但我国并没有《包装法》。2008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通过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才明确了限制包装。但仍未作出具体规定。唯一的实际成果是由发改委牵头,从2008年开始的“限塑”运动。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地方的垃圾产生量与这个地方的GDP是平行的。然而,日本东京从1989年以来,已经连续19年实现垃圾负增长。欧洲的垃圾总量也是处于负增长状态。在减量已成为垃圾处理的第一要务时,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却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比如净菜进城,如果每天运进城里300吨毛菜,就会产生60吨废料,而这些废料还得作为垃圾拉出去,往返无效运输。食品安全也无法保障。”王维平说,可是很多城市管理者还在城内建设农贸市场。北京大小餐馆有2.3万多家,每天产生2000多吨餐厨垃圾,其中多是由于剩饭导致的无端浪费。“单单是净菜进城和不许剩饭,北京城的垃圾总量就会减少22%。”王维平说,“在日本,超市里买回的蔬菜基本不用再清洗,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对垃圾进行计袋收费,餐馆都会尽量减少餐厨垃圾。”“上策是不产生垃圾或者少产生垃圾,与其花费巨额投资,大规模建设垃圾处理厂,而且长期背负着运营负担,不如少产生垃圾;中策是产生垃圾后尽可能转化为资源,进行回收利用;下策是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争取100%的无害化处理率。”王维平说。有人建议,在垃圾的资源转化和分类中,遍布全国各地的拾荒者可加以利用。目前,全国共有230万人在各大城市拾荒,北京就有17万人。在北京城的四环外,存在着100多个自发形成的废旧物资交易市场。但是无序而初级的拾荒,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非常严重。对社会治安也有不良影响。“北京一年丢失3万多污水井盖。都是这一批人干的。”王维平说。而据公安部门数据显示,北京市72%的刑事罪案也与这批人有关。“破烂王”能否成为垃圾分类减量的主力军,尚需规范。9.2010年6月26日,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组织10多位居民参观朝阳区高安屯垃圾焚烧厂,此前政府还专门组织北京市居民去日本考察城市垃圾处理方式。“实际上政府是通过这些方式来说服我们接受建垃圾焚烧项目。”一位受邀参观高安屯的居民说。无论是北京的阿苏卫,还是西边的六里屯,甚至已经投入使用的高安屯,政府要建垃圾焚烧厂的计划都受到了附近居民的强烈反对和抵制。“反焚烧派”认为,焚烧不是一种最好的、最科学的垃圾处理方法。“产生的二恶英是谁都不敢否认的一级致癌物,不管排放控制多好,它总会有。”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赵章元说,“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没有人能够确定出人最多能够承受多大剂量的二恶英。即使你能达到欧盟暂定规定的标准,也不能保证对人体健康就无影响。在日本焚烧炉周围癌症患者明显增多就是很好的说明。另外,中国的城市垃圾在焚烧之前,很少进行处理。什么都堆在一起,一把火烧掉,怎么可能不污染空气和环境。”再者。垃圾处理主管部门迄今为止还没有出台关于垃圾焚烧厂的操作运行规范、监督处罚制度,企业为了省钱该装的设备不装,该更新的零部件不及时更新,该用的耗材不用、少用或者以次充好,怎么能保证运行的安全?对此,北京市政市容委总工程师、著名垃圾处理专家王维平认为,现在有些公众谈“烧”色变,以为垃圾焚烧一定会致癌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从技术角度讲,焚烧完全可以达到对环境安全的程度。垃圾焚烧的核心技术和主体投资都集中于烟气净化上,这些保证了最大限度地控制污染。”然而一味强调科学和技术的先进,也凸显垃圾处理政策措施缺乏“人性考量”。为了让市民放心,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垃圾焚烧厂都完全对市民开放,随时接受市民的“突击检查”。这一点,也是不少地区获得的成功验证。环保联盟台北分会总干事林正修说:“从台湾过去十年垃圾处理的经验来看,解决垃圾问题有三个关键点:财政力量、技术力量、社会共识,目前,财政和技术都是比较容易达到的,社会共识是最难做到却又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一位不愿具名的学者说:“只有引导人们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减少垃圾的产生,从垃圾的处理逐步到垃圾的管理,提高垃圾的循环利用率,才能避免‘垃圾围城’的现象愈演愈烈。”目前北京已经有近700家企业参与到垃圾资源化的工作,如何加大扶持力度、调动这些企业的积极性还需政府更多的实际行动。1、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概括说明导致中国城市垃圾之困凸显的主要原因。[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200字。标准答案: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当前人们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导致垃圾增长迅速,而垃圾处理率相对较低。二是垃圾分类没有落到实处,简单堆放、填埋等垃圾处理方式,循环利用率低,给日后发展埋下了隐患。三是垃圾处理由地方政府包干的非盈利性收费形式,导致相关资金投入不足,不利于垃圾处理的长期发展。四是垃圾焚烧设施少且操作运行不规范、监督处罚制度不健全。五是社会没有形成减少垃圾产生。科学、正确处理垃圾的共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某市垃圾围城的局面亟待解决,假如你是该市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依据给定资料谈谈解决垃圾围城的具体措施。[要求]措施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400字。标准答案:针对当前我市垃圾围城的紧迫形势,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从宏观来看:首先,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监管。严格规范垃圾焚烧处理的过程,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其次,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垃圾处理市场化发展。垃圾处理属于市政公用事业,政府财政应加大投资比重。同时,企业和公众也应承担起相应的垃圾处理费用。最后,加大宣教力度,坚持公众参与,在全社会形成共识。重视并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科学知识,全面提高公众环境卫生意识。从微观来看:首先,完善垃圾处理方式,提高垃圾处理率。改变以往简单堆放、填埋的垃圾处理方式,实现分类回收、堆肥、填埋、焚烧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处理方法。其次,努力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应在居民区,商业、文化及娱乐中心放置不同标志的垃圾容器,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奖惩措施来保证居民自觉地分类放置垃圾,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依据给定资料4、5、6、7,分析提炼出广州垃圾焚烧问题中存在的主要争议。[要求]分析合理、条理清楚,语言准确,字数不超过400字。标准答案:争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在垃圾焚烧问题上是否真为民;二是焚烧是否安全环保。地方政府在垃圾焚烧问题上是否真为民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安全距离问题是地方政府和群众争议的一个关键点。垃圾焚烧厂距离居民点多远才是安全的,没有确切的国家标准。其次,在垃圾焚烧的选址问题上,是否会出现土地利益在作祟的现象,政府是否在与民争利。再次,支持焚烧的专家学者是否存在利益关联,专家的可信度值得质疑。最后,专家咨询会上既没有市民代表和业主参加,也不对媒体开放,只在会后公布了一份总的专家意见书,其公开性和透明性值得质疑。垃圾焚烧是否安全环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政府是否将有毒垃圾挑选出来,对垃圾进行有选择的焚烧,垃圾焚烧是否会导致剧毒物质二恶英排放危害公众健康,市民无法信服其安全性。其次,垃圾焚烧管理不善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请依据给定资料,结合我国国情,围绕“城市垃圾问题”,谈谈你的见解。[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1000字左右。标准答案:三管齐下走出“垃圾围城”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垃圾处理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近年来,由垃圾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更是频频出现。在中国,“垃圾危机”愈演愈烈,垃圾增长速度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垃圾处理率低、处理技术落后,以及垃圾填埋场、焚烧厂的选址问题,甚至焚烧厂该不该建、能不能建等已经成为无法回避且日益尖锐的社会问题。“垃圾围城”所引发的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更是引人深思。“垃圾围城”现象和我国居民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垃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影随形,虽然我们无法避免垃圾的出现,但是垃圾越来越多以至围城,严重威胁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埋了之”注定难以为继,垃圾处理水平已越来越成为体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面对着“垃圾围城”不减反增以及垃圾处理设施“无处立足”的窘境,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向“垃圾围城”发起挑战。走出“垃圾围城”,首先要求我们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变多为少。我国的城市垃圾,绝大多数来自于包装物,各种礼品的包装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严重污染了人们的生存环境。这就亟需改变人们“抛弃型”的生活习惯,加大对低碳生活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进而向“节约型”转变。比如继续在“限塑”的基础上“限制包装”,实现“净菜进城”、限制剩饭、减少餐厨垃圾,对垃圾进行计袋收费等等。同时,还要加强立法,及时出台《包装法》等相关法律,让垃圾减量有法可依。走出“垃圾围城”,其次要求我们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变废为宝。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是实现城市垃圾资源化的重要前提。过去城市垃圾的混合回收,加大了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的难度,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为了促进垃圾的分类回收,应在居民区,商业、文化及娱乐中心放置不同标志的垃圾容器,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奖惩措施来保证居民自觉地分类放置垃圾,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建立垃圾资源产业体系,推动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当然,在垃圾的资源转化和分类中,还要加强对拾荒者的规范,使其成为垃圾资源化的主力军。走出“垃圾围城”,还要求我们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有效化解垃圾焚烧和居民之间的矛盾。一是垃圾处理设施的选址问题,应该从整个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建立起政府环境补偿机制,给予周边可能受到环境侵害的市民足够的补偿,甚至是整体搬迁,防止在垃圾焚烧的选址问题上,出现政府与民争利的现象。二是要科学引导市民对于建立垃圾焚烧厂的认识,并且完全对市民开放,随时接受市民的“突击检查”。三是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监管,严禁不进行任何处理的垃圾焚烧。由“垃圾围城”转变为“资源围城”,不仅可以净化城市,保护环境,减少垃圾污染,还可以缓解我国原料和能源的不足,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政府和社会的不懈努力,人们的美好愿望一定能够达成,“垃圾围城”也必将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辽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第2套一、论述组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宇表达能力的测试。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二、给定资料1.在全省建成4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880个乡镇服务点、5760个行政村服务点;建设3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完成农村电影放映117380场,每个行政村放映电影10场;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成1800个农家书屋,这是辽宁省2008年年底必须完成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五项工程。记者从2008年9月23日召开的辽宁省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五项工程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了解到,自2007年中央提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项工程后,辽宁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方面,已建成市、县支中心和乡镇、村服务点92个;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建设方面,已建成多功能、较高标准的乡镇文化中心180个;在农村电影放映方面,放映了85000场电影,并开展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方面,已完成50%以上建设任务;在农家书屋建设方面,已建没了66个农家书屋。2.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当前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普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是整个文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观念较为普遍,忽视文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文化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文化体制机制不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市场不健全缺乏有效管理,由此所导致的农民文化、科技水平低下及思想方式、生产方式等方面的闭塞、落后是造成“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才能用先进文化培育和塑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全面建设小康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观念保障,不断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可以说,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和重要支柱,没有文化的发展。没有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优化,就不可能取得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各级党政组织必须将文化建设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物质、精神、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3.在5天时间里,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的“希望之光”团队,在衢州社阳乡大公村发现,乡村文化令外来人叹为观止,却正在失去本村年轻人的关注。“在感叹文化经典多彩的同时,害怕和不安也深深地困扰了我们,特别是在大公村的调研。”“希望之光”队员说,他们来到衢州龙游两个参赛村-大公村和下童村,发现“滚花龙”“脱节龙”“断头龙”“硬头狮子”“清明花灯”,还有湖镇独有的“下童村小脚灯”等坐唱班里,二胡、笛子、月琴、金拨、先锋……十八般兵器一应俱全,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乡土艺术家都是“多面手”,随手拿起个乐器,曲子就应声而来。而在浙江文艺之乡-龙游湖镇,76个行政村中,竞有64支民间文艺队伍,参加演出的农民达2218人。然而“希望之光”团队在他们的实践博客中点出了一些担忧:我们看到农村文化的前景堪忧,在年轻人中缺少热爱,更别说有人愿意学习继承了。比如说“下童村小脚灯”坐唱班的“首吹”今年刚过世,村里却无人能顶上,结果每次出去演出都只能由湖镇文化站吕站长临时顶上,但村里也实在找不到解决办法。另外,村民的文化传承意识也不高,他们不能深刻体会到这些表演对于他们自身的重大意义。他们只是因为觉得有意思或者村里需要而表演,几乎可以说是纯粹为了表演而表演。面对文化断层问题,他们也相当坦然。我们在社阳乡大公村采访制灯高手叶爷爷时,他就认为“我只是闲来有空才制灯,年轻人不爱这个,不愿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年轻人学习工艺文化的意识不够强烈。平日,大公村里很少见到年轻人的身影,有志向、勤劳一点的年轻人都出村学习、创业或打工去了,村里“清明灯”一年不如一年。其次,有手艺的老年人传承工艺文化的意识薄弱。在村书记的引导下,我们采访了仅存的几位制灯高手。当问到他们有没有将手艺教给别人时,他们的回答相当一致:有人来问的时候教教,没有特意去教别人。进一步问他们是否想过文化会没落,竞然得到的回答都是“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老人有一手绝活,可却没想过怎么传下去,慢慢地,就像很多已经失传的工艺一样,“清明灯”恐怕也难逃此劫吧!最后,政府也无具体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4.当前,农村一些地方的文化现状让人担忧。在偏远的农村山区,由于缺乏先进文化的引导,求神拜佛等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赌博斗殴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脏、乱、差”的落后面貌得不到改观。文化发展的滞后,严重影响了人们文明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也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村文化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们思想认识上文化工作可有可无的误区却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原因。有的乡镇领导认为“不抓粮食没饭吃,抓不抓文化不要紧”,把有限的财力全部用于经济建设项目上,无暇顾及文化工作,认为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无关紧要。在这种观念的误导下,一些地方文化工作被忽略了,农民素质无法提高,各项事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文化,农村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文化。农村基层党政组织应当用实际行动解决好农村文化工作“可有可无”的问题,把农民群众的物质、精神需要都放在第一位,同时抓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只有让党的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这块阵地,才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富裕。5.近年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就整体而言,我国农村文化建设还相对滞后,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文化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尤其是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农村文化建设面临五大困难亟待解决。-农村文化投入仍然不足。2006年,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共投入44.6亿元,仅占全国财政对文化总投入的28.5%,对城市文化投入比重高达71.5%,超过农村43个百分点。全国农民人均文化事业费仅1.48元。公共财政文化投入的严重不足,造成大部分地区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农村公共文化机构运转还存在较大困难。我国多数县农村文化机构运转困难,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为基层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有的省三分之二的图书馆全年没有购书费,文化馆站设备落后短缺。有的群众反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针对农民需要制作的资源很受欢迎,但当地网点太少或因网点工作人员不能提供技术指导,导致工程资源无法有效使用。-农村文化队伍素质亟待提高。当前农村特别是乡镇文化工作队伍人员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乡镇撤消了文化站,没有从事文化工作的专职人员,工作处于涣散状态。有的地方虽然保留了乡镇文化站机构,但人员素质状况不理想。-农民自办文化发展有待扶持。农民自办文化起步困难,基础薄,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应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政府应在登记注册等方面给予方便,降低准入门槛,减免各种税收,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农村基层文化管理体制依然不顺。文化站干部普遍以乡镇为丰管理,县级文化主管部门无法调配,文化站人员长期处于固定状态,不能交流,缺乏活力。乡镇文化站业务为综合性的,工作上应对多个部门,难以专心于文化工作。文化部表示,为解决这些问题,将一方面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另一方面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调控,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6.每年在新年或者重大节日前后,各地的送戏下乡、送演出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送科技下乡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热潮不断。每次演出都在农村引起轰动,特别是在农村的露天演出,上千人观看已不罕见,足见农民对文化之渴望。毋庸置疑,送演出下乡确实活跃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但上至中直院团下到县级小团,各种级别的大小明星下到基层,演上几场就走了。演员们来了,给农民带来的是“见真人看明星”的满足,演员们走了,带走的是农民对下一次演出的期盼。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对当地农村文化建设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其实送演出、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在很多时候对农民来说都是一种短暂的帮助,你送什么,农民就接收什么,从文化的表现形式到产品种类,选择余地都不大,针对性不强,时间长了,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也就不高了。尤其是对那些走出过家门、见过世面的年轻农民来说,送到乡下的文化太不解渴了。山西省柳林县孟门镇的一位冯姓青年农民告诉记者,他们这一代年轻人,大多数都有出门打工的经历,已经适应了城市的文化生活。虽然现在回到了农村,但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已经与上一代人不同。他希望农村的文化建设应该重点把有着特殊经历的年轻人作为对象来考虑。农村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是不争的事实,但农村不是文化的荒漠,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农民不是没有文化的人群,他们中间卧虎藏龙。散布于广大农村的“乡土艺术家”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的艺术养分直接来自于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相通性,是农村文化事业中最活跃的因子。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些“种”下去的文化火种,正日益影响和带动着农村文化的发展,农民不仅是农村文化的受惠者,更应该是农村文化的建没者。7.近几年农村人口大规模的“移民潮”使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融合,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如今,大多数农村家庭能用上电视,对电影、文公团的演出需求大大降低;同时,由于家庭与家族、宗族的关系日益松散,导敛一些集体性强的文化活动正在消失。由于受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基层农民看书难、读报难、看电影难、欣赏文艺演出更难,因而,农民自办文化应运而生,并且日益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的重要形式。我国有很多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他们常年活跃于田间地头,演出形式丰富多样,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生活。许多表演团体从一个家庭、一根扁担、两只挑箱发展到现在拥有演职员的专业团体。他们常年深入基层,常年在外演出。他们正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8.在山西农村活跃着一种文化大院,以特有的方式满足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自我发展的精神追求,深受欢迎。像这样受群众欢迎的大院,充满着一定生机和活力。农民自办文化的热情很高、潜力很大,把这种热情和潜力调动发挥出来,将成为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河南南阳市新野县的农民符光录,18年来单枪匹马,坚持不懈地在南阳13个县区宣传法律知识。他根据农村的真实事件,自编自演适合农民口味的节日,向农民宣传宪法、刑法、婚姻法、计划生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治安条例、殡葬管理办法和各种富民政策等。他的节日像刚刚从大田里挖出来,土得掉渣儿,却鲜活得如水洼里的泥鳅。“一人普法说唱团”成为深受当地农民喜爱的文艺形式,因看了他的演出,村民们主动解决的家庭矛盾不胜枚举。符光录本人也成了当地农民信赖的法律专家,仅他出面调解成功的民事纠纷就有80多起。当地的领导说,符光录和他的“一人普法说唱团”在提高当地农民的法治意识、建设文明乡风方面,功不可没。9.农村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文化。还应适应农民观众的审美需求,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时,积极保护现有的、独特的民间民俗文化资源,不断整理民间艺术,培育民间文艺队伍,创新活动方式,搭建展示平台。充分利用本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通过节庆日和农民文化艺术节,组织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民俗风情展演和民间绝技表演及美术、书画、摄影展览等活动,使农民朋友在“农民演戏”“演农民戏”过程中活跃生活,陶冶情操,传承保护当地民间民俗文化。加强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普查和规划建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比如结合本地文化特色打造“农家乐”旅游项目,给农村带旺人气,增加经济收入。积极推进特色文化产品业、农村文化旅游业等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和优化升级。积极拓展演艺市场,增加经济效镒。逐步将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成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真正做到将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给广大的农民带来精神和物质的实惠。源于民,唱于民,归根结底要办于民。政府应该把发展农村文化当作一个产业来开发。由政府规划跑龙套,宣传部门挂帅出点子,群众出资唱主角。在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新农村,政府应该与基层的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所属文化单位相结合,对当地的文化大院、农民书屋、民间剧团、个体放映队等民办文化,都不同程度地给予扶持和帮助,激发广大农民自办文化的热情,坚定他们办好农村文化的信念。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努力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素质,将文化建设与农民经济增收联系在一起,不仅仅是劳动力产业,还要加入更多的科技文化。当前,尽快改善农村文化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成为紧迫任务。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逐步配齐配强队伍,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确保农村文化工作有人抓、有人做、有人管。10.随着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更加强烈,群众对如何搞好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农村群众文化要有“位子”。当前,农村民族民间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农民积极性非常高。但部分乡镇、村漠视文化工作,认为只要抓好稳定、计划生育等工作就行,对文化活动不关心,认为不是正事,使农村群众文化得不到重视,形成了农民群众“剃头匠挑子-头热”的怪现象。个别乡镇领导不仅不重视、不支持,还批评热心文化活动的村干部不务正业。建议乡镇、村把农民喜爱并渴望的文化与综治、计划生育等工作放在同等位置上予以高度重视,在每个行政村设一名文化专职或兼职干部,并把群众文化工作纳入基层领导干部考核。二是文化活动要有“场子”。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公共活动场所都分到农户,大部分村社无文化活动场所。农民排演节目,好天在庄院地头,冷天或雨天分散在农户家中,没有固定场地,不便于排演管理。建议乡镇、村规划调整部分场地用作群众文化活动场所,让农民群众在开展文化活动时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去处。三是开展活动要有“票子”。当前农民的文化需求空前高涨,特别是偏远乡村,农民朋友只要有饭吃饱,即使口袋无钱,也要开展活动。但买文化器具需要好几百元,农民没有这个经济能力。建议县、乡两级政府安排一定经费为村里购买一些群众文化活动需要的服装道具,对举办文化活动积极性高的村予以重点支持。四是创作演出要有“方子”。不少农民演员反映:大多数乡镇文化站干部忙于政府中心工作,对农村群众文化不闻不问。大部分农民演员从未得到县(市)、乡、村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和辅导,节目都是自创自演,外出商业演出也是自己摸索,致使演出水平无法提高。建议文化、体育、旅游等部门,特别是乡镇文化站的干部多下基层指导,派专业人员对农民演员开展业务辅导,精心打造他们的节日,同时为有突出贡献的民间艺人提供发挥才能的环境。五是文化商业运作要有“路子”。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来自于基层的原生态文化很受外界欢迎。如定西市岷县的“洮岷花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中国花儿之乡”,民族民间文化还有一大批具有市场潜力的文艺品种和文艺人才,急需借助一个平台对外推介。建议各级政府、宣传文化旅游部门要多关注农村文化和农民演员,多为农村文化商业运作出谋划策,牵线搭桥,使一部分有特色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节日,在满足群众自娱自乐的同时,不断得到丰富、发展,提升品位,推向市场,拓宽农民致富路子。11.浙江省临海市小芝镇罗上宅村马灯表演有着30多年的历史,曾经一度兴旺,但后来却一直处于沉寂状态。为丰富村民文化活动,2008年,该村在小芝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下,重新成立了马灯表演队。2008年元宵节起,马灯表演队就走村串巷,足迹遍布了小芝的每一个行政村。马灯队不仅给广大村民们带来了欢乐,还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成为小芝镇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小芝镇以农村文化建设“一村一品”为载体,定期开展具有群众基础和地方民间特色的文化活动。结合“三下乡”活动和“3121”工程,每年播放露天电影约300场次,每村文化活动中心至少安排一台戏以上。积极创建文化先进村活动,在元旦、元宵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了各类文娱活动,诸如小芝鼓亭、上宅马灯、舞龙等传统民间文艺表演,相声、歌曲、快板、广场排舞等文娱汇演,群众结合当前的政策形势自编自演,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大投入才有大发展,该镇先后完成了1000平方米的文化综合楼建设,同时投资15万元在镇政府对面的小芝溪岸建成一条长约250米的体育健身长廊,增加村民和各机关部门职工的活动场所。到目前为止,全镇已有29个村建立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村村配有健身路径、室内外乒乓桌、台球室、棋牌室、电视室以及图书室等场地,16个村建立了篮球场。1、用15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标准答案: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发展与农民的文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农村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投入不足、文化队伍素质不高、基层文化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亟待解决。要充分发挥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大力弘扬和继承民间传统文化,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素质,加大财政投入,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针对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要求](1)在全面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2)条理清楚,表达简洁流畅,总字数掌握在400字左右。标准答案:解决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措施有:(1)加大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快网络村村通工程的建设,送网络、送电脑下乡,使农民及时、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信息。此外,加快乡村图书馆、文化活动室的建设,为农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2)增加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以中央政府财政拨款、地方财政筹资为主的资金投入体系,充分吸纳民间的投资,扩展资金来源渠道。(3)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素质。通过“大学生村官”计划,选聘一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到乡村文化站工作。也可以在一些农业院校设置研究农村文化发展的专业,培养专门从事农村文化工作的大批人才。(4)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培训辅导,奖励扶持民办文化。培养农村青年对农村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鼓励青年积极参与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文化骨干和文化户自办、宣传农村文化进行资金奖励。(5)完善基层文化管理体制。进行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传统的管理局限,深化劳动、人事、分配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全面实行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给定资料7、8提到了“农民自办文化”,请分析农民自办文化的价值。[要求]总字数掌握在400字以内。标准答案:农民自办文化的价值有:(1)净化农村文化市场,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农民自办文化普遍具有文化实践活动吸引力强、内容比较健康、参与者身心满足感强的特点。从而为形成文明乡风提供了健康的养料和良好的导向。(2)传承乡土文化,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由于乡村民俗文化在时间安排、内容和形式上往往与农民群众的生产互补和平衡,与其生活相适应和相融合,并且由于乡村民俗文化在村民中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容易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因此成为农民群众丰富的文化资源。农民自办文化因具有文化的传承功效,将为当代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3)发挥“启智”效应,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在丰富的农民自办文化中,以开启民智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农民自办文化不在少数,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4)增加沟通交流,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聚合功能。由于农民自办文化一般伴生着农民群众的聚合现象,从而也就大大地增加了农民群众互动、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有助于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根据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见解深刻,结构完整,语言顺畅。标准答案:大力扶持农村自办文化的发展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才能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破除保守习气,克服传统观念,保证新农村经济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才能增强农村的综合实力。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新农村文化建设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为“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总体上说来,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充分挖掘农村自办文化的潜力,弘扬民间传统文化,扶持农村自办文化的发展,是从根本上发挥农民文化自主性和自觉性,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一是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要求,利用节日和集市,组织开展花会灯谜、文艺演出、书画展览、读书征文、体育健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发掘民族民间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许多地方的民族歌舞、地方戏曲、民间书画、雕塑以及各种民间工艺等,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挖掘、保护和合理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展示活动和申报建立特色文化村活动,对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繁荣农村文化、展示新农村农民新形象、增强农村凝聚力和提高农民自信心,有着积极的意义。二是培养“乡土艺术家”。最近几年,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如送戏下乡、送演出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送科技下乡……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这种“送文化下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培养乡土艺术家,可以保护大量的民间文化,还可以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支持农村文化精英人才的培养,引导地方培养基层文化队伍,通过国家公共财政引导的方式,奖励和补贴农村基层文化带头人,建立一支乡土化、农民化和本土化的农村文化精英队伍,使之成为农村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这是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三是发展农村文化产业。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农村农民自办文化应运而生,如“农村文化大院”、“农村电影队”、“业余剧团”、“农家书屋”等,这种“自办文化”相当一部分就是农村文化产业的原始或者初级形态。我们在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同时,应当积极地发展健康的农村文化产业。农村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依托。近年来,有些农村地区在这方面已做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往往聚集优势文化资源,力促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向产业化发展。如乡村旅游、手工艺制造、民间艺术培训、民俗风情演艺、传统节庆活动等,这些都是发展农村文化产业较好的市场切入点。在一些农村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还形成了自觉的品牌意识,开始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推出了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园。大力扶持农村自办文化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只有充分发挥农民自身的文化自主性,鼓励各具特色的自办文化的发展,才能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进程,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辽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第3套一、论述组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给定资料1.从2014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到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论述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怎么看”和“怎么办”,再到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这表明我国对新常态的认识不断深化,实践不断推进。新常态经济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GDP增长方式向再生型增长方式转变:由配置型增长方式向再生型增长方式转变,挤掉配置型增长方式中的GDP泡沫;由资源低端产品粗放不可再生型增长方式向生态化创新性精细可再生型增长方式转变;由效率型增长方式向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由出口导向型增长方式向内需导向型增长方式转变……所谓稳增长,不仅是数量上的稳增长,而且是增长方式由低级向高级转变过程中的自觉性、有序性、持续性,通过发现、培植新增长点与技术、结构创新,自觉推动增长方式由低级向高级转变,不存在其他自由主义盛行的发展中国家在由低级增长方式向高级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所谓“中低收入陷阱”这样的增长停滞不前现象。新常态经济是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新常态经济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把减速和高效划等号、高速和低效划等号、GDP高速增长和经济过热划等号,把新常态经济定义为减速增效、增长速度降温是错误的。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10%左右的增长速度,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但是,中国是在转型背景下对发达国家的追赶,也付出了高污染、高耗能以及牺牲居民福利的代价。2016年,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诉求日益迫切,倘若继续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追求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忽视持续健康发展,忽视居民福利乃至生存环境,那么这样的增长模式不仅难以持续,也最终会失去民心。中国经济新常态是经济增长形态的跳跃。经济增长表面上表现为要素的积累和投人的增长,但背后是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持续演进的动态调整过程。当前,从生产资源的产业配置来看,一方面,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占用了大量生产资源,集聚了巨大的经济风险;另一方面,养老、医疗、教育等行业社会力量进入不足、竞争不充分,导致社会资源严重错配,影响了整个经济的效率。以前,我们依靠投资拉动增长,高投资、高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一般形态。今后,我们依靠创新驱动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是经济增长的一般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G20峰会上提议加大对发展问题的关注,树立以增长促发展、以发展促增长的发展观。将增长与发展统一起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新概括、新升华。增长并不等于发展,发展是增长的目的,增长是发展的手段。没有增长就不可能有发展,但没有发展增长也不可能持续。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片面将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一些领导干部盲目崇拜GDP,这种认识迷失了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经济新常态是抛弃狭隘的发展观,真正确立以增长促发展、以发展促增长的全面的发展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作出相应调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既是对过去几十年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也是新常态下处理各种问题必须树立的发展思维。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直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产权的界定和保护,以及市场失灵缺陷的克服都离不开政府的权威,没有有效的政府保障,市场就无法正常运转。而在市场能够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竞争性领域,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不能伸得过长,更不能替代市场作用。只有政府与市场共生互补、各司其职,经济活力才能得到有效释放,多元化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才能真正建立。经济新常态是要改变旧有的经济运行机制,在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形成之际,不仅增长的波动成为可能,而且影子银行、产能过剩、债务负担等潜在风险积聚,实现稳增长的任务更加艰巨。所以,在发展战略上,要有长远目光,在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面前沉着冷静、积极应对,忍得住阵痛。同时,也要着眼当前,充分考虑到“三期叠加”阶段特有的阶段性风险,为可能出现的各类困难做好预案,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缓解改革产生的阵痛。当前,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各种矛盾交织。中国在宏观政策上,需要综合考虑国内与国际经济形势、经济结构与经济周期,既要保持政策连续性又要考虑决策灵活度,既不过分强调需求刺激又不盲目抵制扩张政策。改革开放的历史和实践说明,微观主体更活跃、市场活力更旺盛的省市往往也是增长质量更高、发展后劲更足的地区。为此,深化改革、政府转型必须立足于增强微观经济的活力——只有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全面搞活微观经济,才能助推企业顺利度过结构调整阵痛期:只有让市场主体成为创新主体、转型升级主体,才能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面对新的挑战,也面临难得机遇。应对挑战、抓住机遇,不仅需要深刻认识和主动适应新常态,而且需要按照新常态的内在规律积极引领新常态,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经济效率明显提高,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一系列经济条件变化导致的,其中起支配作用的是人口红利的消失。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2010年达到峰值后逐年减少。其结果是: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加剧,企业用工成本显著提高;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结束,投资回报率下降;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速度减缓,抑制了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速度。这些变化,意味着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传统因素或消失或式微,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如何突破传统增长模式,实现增长动力转换?答案就在转方式调结构中。专访式调结构是经济发展的源泉。转方式的主要表现是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调结构的主要表现是产业结构升级,其关键都是生产要素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更高的部门转移,进而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机制和增长点,从而使经济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研究表明,消除妨碍资源配置的体制性障碍,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就可以发掘新的增长源泉、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因此,转方式调结构是稳定经济增长、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率的源泉,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路径和手段。许多人看到发展第三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近年来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也的确在较快提高。但是,单纯提高某个产业的比重,而忽略产业之间的关联,忽略市场信号对结构调整的引导,就不一定能产生生产率提高的预期效果。如果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只是简单的此消彼长关系,则总体劳动生产率还会降低,与结构调整的初衷南辕北辙。第三产业发展并不必然伴随着制造业萎缩。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较高的服务业比重,通常是在高度工业化的基础上达到的,是更高生产率的表现。因此,加大人力资本积累力度,营造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新成长企业大量涌现,是使我国产业体系迈向中高端的必然要求。目前仍存在各种体制障碍,如一些行业和企业因拥有垄断地位,即使没有竞争力也难以退出,新成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门槛高、融资难、融资贵从而难以进入、发展受限等问题,都妨碍着生产率的提高。只有大力推进改革和创新,遵循生产率导向原则,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才能实现增长动力转换,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4.目前,不可再生能源面临趋于枯竭的困境,自然环境承载能力日趋脆弱。从我国现实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迫切要求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做出关停1400家矿山资源类企业和加工摊点的决策前,身为县委书记的S心理压力是巨大的。L县,这个矿产资源大县,80%的GDP、90%的财政收入依靠资源型产业,大规模关停资源类企业,就意味着经济的断崖式下滑。然而,经济“新常态”下,关停这些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的企业又是势在必行。因为依靠资源的粗放式发展老路已经走不下去,不加快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将使“生态优化、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富民强县”的目标沦为空谈。“‘新常态’下县域之间的竞争已从单纯拼优惠政策发展到靠综合环境的比拼。生态环境是稀缺的资源,更是宝贵的财富。”S说,相比先进地区,L县的产业配套、人才支撑和基础设施不占优势,要想抢占先机,最有可能胜出的只有生态。不出所料,“关停”令经济承受重压,最直接表现就是县级财政收入的直线下滑。面对财政收入下滑压力,支出该从何处减?S认为:“民生支出不能减!基础设施事关新产业新投资,也不能减!只能减机关运转这块……”于是,鼓励农户种植核桃的补贴继续;对山区小学的教育支出继续;各种旨在改善生态环境的投资继续。工业园内,宽阔整洁的道路按时完工,5米1棵的道旁树也未打折扣。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的机关经费平均每年削减30%。在位于L县县城中心、已使用近30个年头的县委3层小楼内,墙壁斑驳不堪,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掉墙灰。“关停”资源类企业的同时,事关环境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各项举措仍在实施。L县百姓感受最直接的是生态新城建设,包括建成4条园林式公路、42公里自行车健身廊道,广泛开展植树造林,2012年至2013年度累计植树23万亩,是前3年总和的4倍多。生态改善的效果是明显的:数据显示,目前L县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38%,年空气二级优良天数接近200天。“用优良的生态招引大项目”的思路已经显效。截至目前,L县2014年以来已签约3000万元以上项目6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5个,在建60个项目完成投资40亿元。“还得把握好取舍,摒弃‘剜到篮子都是菜’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由‘饥不择食’向‘择优录取’转变,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S说,在吸引到众多项目进驻同时,L县2014年以来也先后将41个高能耗企业“拒之门外”。眼下,令S深感棘手的是人才缺乏:一方面政府工作人员还难以适应“新常态”下的形势变化,比如招商项目结构显著变化,招商人才亟须培训;另一方面是各类新产业进驻企业对于高科技人才的渴求,比如园区内正在筹建的院士工作站,就急需科研人才。“吸引人才,单靠企业提供高薪远远不够,还需要政府部门提供适应人才工作、生活需要的各种辅助设施,比如科技孵化器、产业园、各类生活休闲场所等。”S说,“旧账”只还了一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5.在北京西城一栋写字楼里的“财富说”公司里,十几名创业者正在为新的互联网理财交易平台做推出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创始人李某曾经在银行工作多年,瞄准传统金融产业在服务大众理财方面的短板,他创办了这家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2014年以来,政府高层多次喊话以及各种创业优惠实策出台。自全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注册资本从“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一元钱就能开公司……多管齐下,创业近乎“零门槛”。作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一项重大社会变革,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新时期的战略理念面世不到一年,却已深入人心,并在持续推进。尽管振奋、掌声与警惕创业失败潮、科技地产泡沫之声并行,但这场变革带来的最直接的改变是:从国家到地方正围绕创业链部署政策链,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政策和制度环境,我国创业创新事业正迎来给力的政策“风口”。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正在掀起“大众创业”热潮,瞄准经济新常态下不断涌现的各种消费、产业需求,新思路、新业态、新公司、新产品层出不穷。工商总局数据显示,从3月到10月份,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56%以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会议同时指出,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徐部长说,实现稳增长需要稳投资,其中互联互通,指各地之间通过公路网、铁路网连接而派生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互联网、电商、信息消费、创意文化产业等,都派生出新的投资机会。6.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面临着经济换挡、产业转型的双重压力,沿海经济大省江苏,以人才优先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人才优先,离不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关键在教育。南京市H区,是江苏省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大学城所在地,也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安置房片区所在地,其一度是南京主城的教育薄弱区。近年来,H区针对“三区叠加”的特殊区情,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问题来抓,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为全区80多万常住人口提供良好的优质教育、素质教育和均衡教育,正由以往的南京“教育洼地”急速向地区“教育高地”转变。2016年前三季度,江苏省经济在全面转型升级的同时,GDP总量位居全国第二,成为新常态下全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江苏省的劳动者素质普遍较高。正是基于这一思路,H区委、区政府分析认为.地区的长远发展必须依靠教育,当前H区推进基本现代化与新型城市化,人口布局的变化与产业发展变化都给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要坚持教育优先。从传统来看,教育属公益性投入,不直接产出GDP,被很多地方所漠视,不少地方的政府不愿意投入。然而,H区不这样看。“以前学校没食堂,孩子们的午饭只能自带或靠送饭,学生不方便,家长不放心。”位于H区最北端长江岛屿的八卦洲中心小学刘校长描述了几年前的情景,“现在不一样了,区里专门拨款为我们高标准配建了食堂,还把整个学校翻修了一遍,现在我们的硬件毫不输给城里学校。”原来,该校获得了700多万财政支持资金,在老校区的一侧新建了总建筑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食堂,并增加了10多个多功能教室。类似大幅改善办学条件的学校,遍及H区各地。这一变化,受益于H区自2011年起开始推进的三年校舍建设工程。“‘十二五’的前三年,即自2011年至2013年,H区财政预算类教育拨款达15.7亿元,是‘十一五’总和的1.2倍。”H区教育局徐局长介绍说,截至2013年,H区按照省级一类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学校项目24个,总建筑面积26.23万平方米,已有24个项目交付使用,新增中小学班级240个。近年来,H区积极引进名校资源,持续放大名校资源效应。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一中、金陵中学、南师附中等四大市属名校和鼓楼区的拉萨路小学、琅琊路小学齐聚H区,合作成立区域教育共同体,为H区百姓提供一流教育资源。目前,H区全区9个街道中的8个已拥有名校资源,H区教育品牌初步形成。徐局长说,以往每年升学时节,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上一所优质中小学校,常常“找遍了人、跑断了腿”,现在,家长不再为此费神。“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提出数十年,但很多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方法不够灵、效果不够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素质教育在很多中小学都处于一种不自觉状态,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普遍存在实践水平偏低、创新能力不强、人文素养不高等问题。”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林校长说。而在这所小学,素质教育理念被坚定地推行着,该校不仅从来不给学生增加课时,还专门腾出时间让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不仅在金陵中学仙林分校这样的名校,素质教育之花已开遍H区全区。地处远郊的八卦洲中心小学就是其中一个艳丽花朵。“一江春水将绿绕,举头远眺是二桥。芦蒿马兰随处见,喜鹊斑鸠满地跑。”八卦洲中心小学地处长江第三大岛——八卦洲。在众多教育专家的指引下,八卦洲中心小学自“野”字切入,围绕农俗、田园、桥梁与本地传统文化开展特色素质教育,创建“鹂岛野韵”特色项目,一系列紧贴地气的特色课程深受学生喜爱。画韵社团手绘小小农民画;诗韵社团创作乡村田园诗歌:百人腰鼓演绎着百姓丰收的喜悦;太极表演传承着博大的易经文化;野韵、江韵、桥韵三大研究所的老师带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研究性教学……多彩的特色课程伴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不仅保留了远郊农村学生的淳朴本色,还开阔了学生视野、张扬了学生个性。作答要求1、结合“给定资料2”,对我国应该如何引领经济新常态提出可行性对策。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全面,不超过350字。标准答案: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创新驱动经济增长。调整产能过剩的行业,释放生产资源,加大对医疗、教育的资源投入,提高经济效率。二是树立以增长促发展、以发展促增长的发展观。经济新常态理应抛弃唯GDP增长的狭隘发展观,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路径的调整。三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于市场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竞争性领域,政府要放手让市场做,政府与市场要充分起到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各司其职的作用。四是在发展战略上着眼当前,立足长远。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着眼当前,充分考虑阶段性的风险,还要有长远眼光,在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面前沉着冷静。五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及灵活度。宏观政策要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形势、经济结构与周期,全面搞活微观经济。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结合“给定资料3”,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转方式调结构是经济发展的源泉”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全面,逻辑清晰,不超过250字。标准答案: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可以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机制和增长点,使经济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由于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传统因素或消失或式微,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而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可以突破传统增长模式的限制,实现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从而提高经济效率。为此,要加大人力资本积累力度,破除各种体制障碍,大力推进改革和创新,遵循生产率导向原则。推动转方式调结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江苏省南京市H区在人才优先引领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请根据“给定资料6”,谈谈H区的具体做法有哪些。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