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3(共9套)(共528题)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1.0分,共20分。)1、下列作者与作品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韩愈——《师说》B、夸美纽斯——《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康德——《爱弥儿》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爱弥儿》的作者是卢梭。2、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体现了师生关系的()特点。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教学相长D、心理相容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题干中的描述正是对师生间心理相容的正确释义,故选择D。3、某班开展“我是公物总监”活动,每周推选一名同学对班级公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这种活动内容属于班级管理中的()。A、思想常规管理B、纪律常规管理C、教学常规管理D、活动交往常规管理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活动交往常规指学生在生活、学习活动中.或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应有的行为方式与举止态度。日常行为常规训练中的爱护公物属于活动交往常规管理。4、“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真和思考,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行动,知和行又是那么紧密地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停止。”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A、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巩固性原则D、差异性原则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题干中“知和行又是那么紧密地联系着”体现了知和行的统一,即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的结合,故选B。5、教师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的做法属于()。A、形成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相对性评价是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成绩的优劣。总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科目或学期)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诊断性评价是指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教师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属于课程开始前的评价,是诊断性评价。6、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A、无意识模仿B、人的本能C、生物和心理需要D、生产劳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很多观点,有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对于教育起源问题进一步深入的解释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产生的,也就是教育的生产劳动起源说。7、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A、忠于职守B、团结协作精神C、人际交往能力D、良好的道德修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8、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作为教育科学的重要倡导者,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9、根据个人成败是由内部因素还是外部环境决定,归因常被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外部归因的是()。A、王华认为没考好完全是因为天气太热B、王涛认为取得高分是因为运气太好C、李明认为考试不及格是张老师出题太难D、张华认为成绩不理想是自己努力程度不够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努力属于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归因,而天气、运气、任务难度均属于外部归因。10、菲茨和波斯纳把动作技能形成分为认知阶段、联合阶段和()三个阶段。A、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B、无意识阶段C、活动的定向阶段D、自动化阶段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菲茨和波斯纳提出了动作技能三阶段模型,将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11、学习者利用多样化复习方式巩固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A、精细加工策略B、复述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利用多样化复习方式巩固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等。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分为计划、监控和调节策略。12、既怕考试不及格又怕吃苦。这种动机冲突属于()。A、接近一接近型冲突B、回避一回避型冲突C、接近一回避型冲突D、多重接近一回避型冲突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双避冲突,又称回避一回避型冲突,是指一个人同时面临着两件不欢迎或令人讨厌的事物,产生同等的逃避动机,要回避其一就必然遭遇另一件时产生的心理冲突。13、老师告诉小东,“如果明天早上还迟到,就请家长来学校”。这里运用的是()。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惩罚和强化都属于行为心理学的强化理论中的类型。强化是指使得行为频率增加的结果;惩罚是指使得行为频率减少的结果。强化有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使得行为增加,例如老师通过表扬来增加学生按时交作业的行为: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的刺激使得行为增加,例如监狱通过减刑来增加犯人遵守纪律的行为。惩罚也分两种类型,正惩罚和负惩罚。正惩罚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减少行为频率,例如老师通过批评学生来减少学生迟到的频率;负惩罚是通过消除快乐刺激来减少行为频率,例如家长通过减少游戏时间来减少孩子不做作业的行为。14、以下关于发现学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B、适用范围有限C、能激发学生兴趣D、发现效率极低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发现学习的优点主要表现在:(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掌握探究的方法;(4)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发现学习又具有其局限性,表现在:(1)效率较低;(2)适用范围有限等。D项描述为“效率极低”,因此说法错误。15、小明学习中表现出注意涣散,感知、思维迟缓,反应降低,情绪烦躁、忧虑。根据这些情况,可以推断小明出现了()。A、神经疲劳B、心理疲劳C、过度疲劳D、学习焦虑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心理疲劳的医学表征是感觉体力不支,注意不集中,思维迟缓,情绪低落.并同时伴有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上升等现象。16、小明记住了家里沙发松软的程度,这种记忆属于()。A、情绪记忆B、动作记忆C、形象记忆D、语词记忆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情绪记忆是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17、在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中,学生的先前基础知识、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差异等属于()。A、文化差异因素B、社会差异因素C、群体差异因素D、个体差异因素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教学过程,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差异等。18、当儿童能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苹果被切成4小块后的质量并没有改变时,儿童的思想已经具备了()。A、平衡性B、同化性C、顺应性D、守恒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儿童能够认识到苹果没有因为切开而改变质量,这说明儿童思维具备了守恒性。平衡性、同化性、顺应性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19、学生享有受教育权包括受《宪法》规定的受教育机会权、条件权和()。A、名誉权和荣誉权B、公正评价权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其内容包括受教育机会权、受教育条件权和公正评价权三个方面。2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常常用来描述教师职业道德的()。A、创造性B、无私性C、社会性D、教育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这两句诗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奉献,无私、无悔,终生不渝,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的无私性。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21、能否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理想的心理氛围,主要取决于()。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影响课堂心理氛围的因素:(1)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2)教师的情绪情感;(3)教师的领导风格;(4)教师对学生的期望;(5)学生的情感心理;(6)师生关系;(7)教学的时空环境。故本题选ABCD。22、课堂教学中,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在于:有严格的制度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23、在“汉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班级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清理桥北广场的垃圾。这种班级活动内容属于()。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通过该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和卫生教育,同时清除广场垃圾也是社会公益劳动。24、李红是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其在中学阶段就对幼儿教育兴趣浓厚,进入大学后李红更加坚定了毕业后从事幼儿教育的信念,李红的学习动机属于()。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远景性动机是指动机行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题干描述的李红的学习动机属于远景性动机和内部动机。25、下列对心理情景剧描述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心理情景剧属于心理辅导方式之一,实际上也是一种团体治疗心理问题的方法.通常是由来访者将自己的心理问题通过戏剧、小品等形式展示出来,再由治疗师充当导演帮助来访者检验真伪。表达感受,培养和提高来访者的洞察力,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唤起参与者相应的情感。心理情景剧来源于心理剧,其过程包括暖身、演出、分享和审视四个阶段。26、下列属于班级管理任务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和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和班级活动管理。27、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表现为()。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到知识掌握的深浅、难易和技能水平的高低。(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1)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技能是对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2)在一个人身上,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增多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3)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多了,能力不一定就高。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28、下列属于后进生的心理特征的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后进生的典型特征: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意志力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卑,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B选项属于优等生的特点。29、影响个体人格发展的外部因素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影响个体人格发展的外部因素有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等。B选项属于内部因素。30、表扬对学习具有推动作用,但使用过多或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下列选项属于有效表扬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有效的表扬应具备的关键特征:①表扬应针对学生的良性行为;②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何种行为值得表扬,应强调导致表扬的那种行为;③表扬应真诚,体现教师对学生成就的关心;④表扬应具有这样的意义,即如果学生投入适当的努力,则将来还有可能成功;⑤表扬应传递这样的信息,即学生努力并受到表扬,是因为他们喜欢这项任务。并想形成有关的能力。三、填空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31、教师私自拆开学生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等行为违反了________的相关规定。FORMTEXT标准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2、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是________,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FORMTEXT标准答案:教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3、最早将教学过程思想概括为________统一的过程,其提出者是孔子。FORMTEXT标准答案:学—思—行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4、某学生活泼、开朗、敏捷、灵活善变,但兴趣不太专一,其气质类型最可能是________。FORMTEXT标准答案:多血质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5、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动机水平过低,学习效率不高,动机水平过高,学习效率反而下降,只有________水平的动机,学习效率最高。FORMTEXT标准答案:中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6、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安德森于1976年把知识学习分为陈述性知识和________知识。FORMTEXT标准答案:程序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7、教师采取提示、咨询、辅导或引导等各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FORMTEXT标准答案:指导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8、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可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________的需要。FORMTEXT标准答案:自我实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9、最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________。FORMTEXT标准答案:开发者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0、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________和心智技能。FORMTEXT标准答案:操作技能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简答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41、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标准答案:启发式教学的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1)客观性。它是指教学内容、方法的设计和实施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2)主动性。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较好地发挥。(3)互动性。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4)发展性。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有效地促进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教学活动富有成效。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2、简述心理健康的教育意义。标准答案:心理健康的教育意义包括:(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3、简述影响小学儿童能力形成的发展的因素。标准答案:(1)先天素质,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2)早期经验,早期阶段所获得的经验越多,能力发展就越迅速。(3)教育与教学,教育和教学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5)主观努力,环境和教育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要想发展能力,除必须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去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4、简述练习法运用的基本要求。标准答案: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2)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3)严格要求。无论是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或操作练习,都要严肃认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辨析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45、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也就是指各级各类的学校的规章制度。标准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各级各类学校的规章制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6、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标准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影响个体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先天遗传、早期经验、教育与教学、社会实践、主观努力。其中先天遗传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并不能决定能力的水平。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7、学习动机越强烈,学习效率越高。标准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习动机存在一个动机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最佳,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1.0分,共30分。)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A、促进公平B、提高质量C、育人为本D、德育优先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依法聘任校长的部门是()。A、省级人民政府B、县级人民政府C、省级人民政府行政部门D、县级人民政府行政部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3、目前世界各国主要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活动课时制B、个别教学制C、班级授课制D、小队教学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班级授课制是当今世界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4、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是()。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教育研究过程中,教师确定研究问题的计划和行动,属于()。A、文献综述B、数据收集C、问题确定D、研究设计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确定问题是为一项具体的研究工作确立一个研究主题,是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研究设计是教师针对研究问题制订研究计划。6、“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能发挥教育影响”,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情感陶冶法D、道德体验法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品德修养法、品德评价法。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题干中体现的正是陶冶法。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理晓道,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7、李老师对学生王大鹏的评语是:“这段时间你开始主动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学习态度也更加认真,考试时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失分,因此你的学习成绩比以前好多了。继续加油,我看好你哦!”这种评价方式是()。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全程性评价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题干中教师给予王大鹏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8、下列关于古代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A、古代斯巴达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掷铁饼B、印度“古儒”学校课程渗透者婆罗门教神学思想C、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D、古代埃及的文士学校主要目的是培养雄辩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文士学校建立于埃及,主要用于培养候补官吏,主要教授书写和计算。9、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并制约教育结构变化的社会因素是()。A、法律制度B、政治经济制度C、精神文明D、社会生产力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社会生产力制约和决定着教育的规模速度、内部结构、方法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各方面。10、下列概念按照范畴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C、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D、课程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教育目的带有方向的含义,表现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价值。教育目标是表明教育内容的结构、组成、阶段及具体的价值,是教育实践和评价活动的直接目标。教育目标带有里程碑的含义,表现个别的、部分的、阶段的价值。课程目标是学校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它从课程的角度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是课程设置的直接目标,是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确定了课程目标才能确定课程方案,才能确定教学目标。11、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时期是()。A、古代B、文化复兴后的欧洲时期C、近代D、现代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终身教育是20世纪以后出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12、身体发育异常显著,性意识开始萌芽,独立性和判断能力增强,开始要摆脱成人的束缚,这些特征是人的身心发展处在()的表现。A、婴儿期B、幼儿期C、青年期D、少年期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身体发育异常显著,性意识开始萌芽,独立性和判断能力增强,开始要摆脱成人的束缚,这些特征是人的身心发展处在少年期的表现。13、教育既有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也有扼杀创新能力的力量,此观点反映教育具有()。A、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B、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C、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D、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题干中的观点反映教育具有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14、“杀鸡儆猴”的教育效应所反映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A、强化原理B、认知失调说C、从众说D、观察学习说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无尝试学习。“杀鸡儆猴”的教育效应所反映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观察学习说。15、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叫()。A、实习法B、参观法C、演示法D、读书指导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实习法就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从事一定的工作或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16、学生是教育对象的依据是()。A、学生具有学习能力B、学生具有可塑性C、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D、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这也是学生是教育对象的依据。1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B、感知教材,形成表象C、理解教材,形成概念D、知识的巩固与保持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理解教材、形成概念。18、我们打电话通过114查询,查到需要的电话号码后,马上就能根据记忆拨出这个号码,但打完电话后刚才拨打的电话号码就忘了,这属于()。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感觉记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瞬时记忆,也称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就是感觉记忆,这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一般在0.5~18秒钟,不超过1分钟,记忆容量有限,约为7±2个组块。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存储的记忆。长期记忆的保持时间可以是1分钟以上,甚至终生不忘,所以也可以叫永久记忆。从题干可以看出,打完电话后就忘记,这段记忆属于短时记忆。19、在读书时遇到残缺字能根据经验将其补全,这是因为知觉具有()。A、整体性和理解性B、整体性和选择性C、选择性和恒常性D、选择性和理解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当人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哪怕只感知了它的个别属性或部分特征,就可以由经验判知其他特征,从而产生整体性的知觉。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标示出来。其实质是旧经验与新刺激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联系,以保证理解的全面和深刻。由题干中“根据经验将其补全”。可知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和理解性。20、孩子哭闹要玩具时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位母亲采取的心理战术是()。A、消退B、强化C、逃避D、惩罚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一个经过一段时间强化的行为不再被强化,就会逐渐消失,即消退。强化是指通过某一事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逃避心理就是回避心理。即在现实生活中。自己与社会及他人发生矛盾及冲突时,不能自觉地解决矛盾、冲突,而躲避矛盾、冲突的心理现象。惩罚是指一个行为发生后,带来的直接结果令人不快,那么这种行为将来不太可能被重复。由题干中母亲对孩子哭闹要玩具的行为不予理睬,可知母亲采用的是消退的心理战术。21、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A、读书是一种乐趣B、“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C、“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D、读书能改变命运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从成就动机的社会来源和社会后果看,可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人为了某些外在结果而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的内在需要而引起的动机。由定义可知,A项属于内部动机,其余项都为外部动机。22、“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A、再现思维B、求同思维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规律及方法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方式之一。23、鲁班看到荷叶而发明了雨伞,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是()。A、功能固着B、迁移C、定势D、原型启发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24、人们在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用红笔画重点足为了使重点突出,便于重点学习,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25、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即学生能够解释、推论、组织、综合、评价、应用所学的知识以解决问题。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这实际是学生知识的()的问题。A、形成和同化B、练习和反馈C、改组和重构D、转化和迁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学校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本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即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或者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恰当运用和迁移自身原有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更好地发展自己。同时,学习迁移是向能力转化的关键。能力的形成一方面依赖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也依赖于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概括化、系统化。26、每次到了考场上,小刘就会极度紧张、心跳加快、过度出汗,同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这种情况很可能是()。A、考试强迫B、考试焦虑C、考试抑郁D、学习困难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27、如果人的道德发展水平呈现出社会法规取向特征,那么它属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高级水平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科尔伯格认为道德认知发展是三水平六阶段。其中水平二是习俗水平,它包括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三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第四阶段)。28、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的关注()。A、生存B、情境C、教材D、学生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含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29、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或不熟悉的材料时,能放慢阅读速度或重复阅读,这主要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A、计划策略B、反馈策略C、调节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题干描述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30、“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精神。”这样陈述的目标是()。A、行为目标B、认知行动结合目标C、含糊目标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31、教师的人格权利包括()等与人格尊严有关的权利。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教师的人格权利主要是指教师的人格尊严不受侵害,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等一系列与人格尊严有关的权利。32、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包括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33、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课程内容是从人类历代积累的丰富知识中精选出来的。课程的编制也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因此,文化发展的滞后势必会影响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课程机构的及时更新。34、下列关于建构主义理论描述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主张: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故A项说法正确;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教学需要与学生共同探讨,需要增进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故B项说法正确;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故C项说法正确。学生不是头脑空白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依据已有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故D项正确。35、张军在校运动会男子百米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他将此归因为下列四项,其中()属于不可控的归因维度。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努力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天气和运气都是不可控的因素。身心状态是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36、班级组织的结构主要包括()。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班级组织的结构主要包括:职权结构、角色结构、师生关系结构、生生关系结构。37、下列关于提高自我效能感个体的行为表现描述正确的是()。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的功能:(1)决定个体对学习任务的选择和对学习活动的坚持,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倾向于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并能坚持到底;(2)影响个体面对学习困难的态度,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始终坚信困难能够克服;(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习得新行为的效率高,也能更加自如地表现出新行为;(4)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在活动中通常情绪饱满,信心十足。38、教育目的的作用表现在()。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教育目的的作用包括: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39、学生中常见的焦虑是考试焦虑,一般可以通过()方法来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减轻焦虑程度。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主要有:放松训练法(包括肌肉放松法)、自信训练法、系统脱敏法(行为矫正方法之一)、森田疗法等。厌恶疗法又称对抗性发射疗法。这是一种应用具有惩罚的厌恶刺激来矫正和消除某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40、知识的应用包括()四个彼此相联又相互独立的基本环节。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知识的应用主要经历了审题、联想、解析和类化这四个彼此相联又相对独立的基本环节。三、填空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41、德国教育家_______的《普通教育学》(1806)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FORMTEXT标准答案:赫尔巴特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2、学制,指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_______、学习年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FORMTEXT标准答案:入学条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_______,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FORMTEXT标准答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4、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是_______。FORMTEXT标准答案:班杜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5、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_______。FORMTEXT标准答案:发现学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6、从教师教的角度看,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_______、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指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FORMTEXT标准答案:上课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7、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指_______的发展,包括道德、知识、教学实践、管理等方面的发展。FORMTEXT标准答案:教师专业素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8、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_______技能。FORMTEXT标准答案:智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9、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学习活动的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和行为规范的学习。FORMTEXT标准答案: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0、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_______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FORMTEXT标准答案:学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案例材料】有一个小孩,在上中学时,父母曾为他选择文学这条路。只上了一个学期,老师就在他的评语中写下了这样的结论:“该生用功,但做事过分拘礼和死板,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此后,他改为学习油画,可他极不善于构图,又不会调色,对艺术的理解能力也不强,成绩在班级是倒数第一,老师的评语更是难以令人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多数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化学老师了解到他的这个特点后,就建议他改学化学,因为化学实验需要的正是一丝不苟。改学化学后,他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后来,他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名字叫奥托.瓦拉赫。【问题】请根据以上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51、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分析上述材料。标准答案: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七种基本智力,即:①语言智力;②逻辑一数学智力;③视觉一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身体一动觉智力;⑥人际智力;⑦自知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在多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加德纳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观——“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强调人们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之间所具有的不同智力组合。这给教育以极大的影响和启示。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并开发各式各样的智力和智力组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都给予充分的理解并使其得到最好的发展。其次,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使学生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2、假如以后你成为一名教师,奥托.瓦拉赫的成才之路对你的教育教学之路有什么启发?标准答案:奥托.瓦拉赫的成长经历说明他在语言智力和视觉一空间智力上的水平比较低,因此他在文学上难以有所成就,在绘画上的成绩也是倒数第一。但是他的逻辑一数学智力水平非常发达,他的化学老师发现了这一点并且帮助他不断挖掘这方面的潜力,使其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最后终于成为一名诺贝尔化学家。奥托.瓦拉赫的事例正印证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因此,如果我是一名教师,我会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下,首先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这七种智力,并且去了解每一个学生在智力结构上的不同组合,发掘其优势智力。其次,我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优势智力因材施教,使他们在这些优势智力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使他们变得更聪明。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材料分析题(本题共7题,每题1.0分,共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据《人民教育》报道,上海某学校举行千人祭祖大典,近800名中、小学生在《孝亲敬老歌》和《跪羊图》的背景音乐中,现场向父母行三跪九叩大礼,并膝行至父母跟前聆听教诲。当时,不少父母眼泪夺眶而出,一时间,大礼堂内充斥着抽泣声。之后,全体师生三次举臂向父母集体发誓:“从今日起,永远真心地孝顺爸爸妈妈!”……近年来,学校搞的孝敬父母的活动越来越多,动静越来越大,从给父母写一封信,直至上千学生汇聚操场上给父母同时洗脚,现在又出现上千人集体给父母三跪九叩齐发誓的场景,可以说是把这种“秀孝”活动推到了极致。问题:53、请根据心理学相关理论,分析孝敬父母这种态度的习得需要经历哪几个阶段,本案例中的学生处于哪个阶段?标准答案:心理学理论表明,态度的形成需要经过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案例中的学生处于态度习得的依从阶段。该案例中的“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千人祭祖大典中,三跪九叩并发誓的行为”,是按照社会要求和群体规范或者权威意志而作出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是自愿的,也可能是被迫的。因此本案例中的学生并没有表现出认同或者内化,处于依从阶段。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4、本案例中的“秀孝”活动能否取得实效?请结合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原理,说明理由并提出合理建议。标准答案:本案例“秀孝”的活动不能取得实效。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以及互补性。①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者不能搞一刀切和一锅煮,要注意衔接和引渡。案例中安排中小学生都三跪九叩,并宣誓,并没有考虑到中小学生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备不同的特征,学校德育培养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②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案例中对所有的学生都进行统一的活动,并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5、设计并组织班会需要遵循哪些原则?请结合“感恩父母”这个主题简要阐述。标准答案:班级活动的原则包括:生命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开放性原则、生成性原则。①班级活动要坚持生命性原则。尊重并完善人的生命存在是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所以在组织感恩父母的班会中,要不危及学生的生命。②班级活动要坚持个性化原则。每个学生具有个别差异性,因此我们在组织这个主题班会时,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③班级活动要坚持开放性原则。要求我们在组织班会时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④班级活动要坚持生成性原则。班会在各方面很难进行统一的控制和限定,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生成性,所以我们在组织班会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年轻的张老师是某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现任教于一所中学。工作之初,他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中。由于他平时对学生不苟言笑,在班级管理中要求非常严格,从而学生对他敬而远之。渐渐地,张老师发现自己与学生之间有了无形的屏障,课堂变得越来越沉闷,学生不愿意主动发言,自己讲课越来越缺乏激情,班级管理越来越困难。在老校长的启发帮助下,张老师意识到问题所在,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兴趣,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探讨人生等,不知不觉中,学生有心事也愿意向他倾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班级面貌焕然一新。问题:56、试述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意义。标准答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7、上述材料启发教师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标准答案:师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①要树立民主意识,建立民主平等的朋友式师生关系。②要了解和研究学生,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③要善于提高自我修养,用学识、才能和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④要善于通过多种渠道与学生沟通,促进师生心理相容。⑤要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正视自身问题,满足学生正当需求。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学生李某从小父母离异,跟着年老多病的祖父生活,祖父对他管教不严,他经常和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年混在一起,打架斗殴。父亲偶尔回家,对他不是打就是骂。在学校,他破坏课堂纪律,拖欠作业,完不成学习任务,还欺负小同学,全班同学都看不起他、疏远他,但他喜欢运动,是班级篮球队的主力队员。问题:58、简析李某不良品德行为形成的原因。标准答案:某不良品德行为的形成受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的影响。从外部因素上看,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一方面李某的父母离异,跟着祖父生活,祖父对他是一种放纵式的教育,父亲回家对他的管教是一种权威式的管教,李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很容易产生敌对的情绪。其次是社会风气的影响。李某因为经常和社会上的无业青年在一起,沾染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再次是同伴群体的影响。李某在班级里经常违反纪律并欺负弱小同学,全班同学都看不起他、疏远他,致使他对班级没有归属感,与大家远离,更易出现不良道德行为。从内部因素上看:李某不良品德行为的形成还受到认知失调、态度定势和本身道德认知的影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9、联系材料分析班主任应如何对李某进行教育。标准答案:某的不良品德行为的形成更多的是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要本着关爱学生的要求,关心他、爱护他,给予他安全感,让他感受到学校环境的温暖。具体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做法:第一,有效的说服。第二,树立良好榜样。第三,利用同伴的约定。第四,价值辨析。第五,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六、综合运用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60、根据下面资料,作答问题。张老师是某中学一名语文老师,他在教学中常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情况自主选择教学课程,并且在教学课程中使用一些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学校领导听课后认为张老师没有严格按照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张老师进行了批评。(1)张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2)为什么?()A.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不能随意删减。B.张老师的课堂教学既是预设的,又是生成的。C.学校领导对张老师的批评是课程领导力强的表现。D.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E.语文教学在课程范围内选择教学内容,而不是照搬教材。标准答案:(1)正确。(2)B,D,E。知识点解析:张老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情况自主选择教学课程,体现出课程的生成性。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课程标准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但课堂教学不是照搬教材。学校领导应该支持新课改的理念,鼓励教师创新。61、根据下面材料,作答问题。李老师为了帮助班上同学树立学习信心,在一次考试中有意降低考试难度,结果班上学生都考了比平时高的成绩,当分数公布时,全班同学都喜形于色,甚至有些忘乎所以。见此情况,李老师说:“大家考得好,我很高兴,但大家想想,为什么每个学生都比过去考得好?”(1)李老师这样做对吗?(2)为什么?()A.李老师的话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B.李老师的教学设计符合促进性原则。C.李老师有意降低考试难度违背了教学原则。D.李老师的做法满足了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需要。E.李老师希望学生能对这次成绩的提升进行外部归因。标准答案:(1)正确。(2)B,D,E。知识点解析:李老师降低考试难度,是为了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学习的信心。李老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外部归因,最终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内部动力还不够。D选项、E选项正确。这种教学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符合促进性原则,B选项正确。李老师的话是正确的,并没有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意降低考试难度也没有违背教学原则。62、根据下面材料,作答问题。王某是一位全职太太,她的孩子在一所小学上学。王某因琐事与老师产生了矛盾,一气之下把孩子领回家,自己在家对孩子进行辅导教育。后来经过教育主管部门与社区的劝解,加之王某自己对有些学科完全无法辅导,只好又把孩子送回学校。(1)从教育法律角度看,王某选择让孩子在家接受教育的行为是否正确?(2)为什么?()A.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王某应当为孩子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B.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教育主管部门与社区无权干预王某的选择。C.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王某可以终止孩子在校接受教育。D.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王某必须保证孩子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E.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王某有权选择孩子在家接受教育。标准答案:(1)错误。(2)A,D。知识点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王某把孩子领回家,自己在家对孩子进行辅导教育的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63、根据下面材料,作答问题。何老师的好朋友在校外办了几家教育培训机构,经何老师介绍,他班上的很多学生都缴费参加补课,成绩有所提高。学校知道后,给予何老师警告处分,取消何老师各类评优评先资格。何老师不服学校的处理结果,提出抗议。(1)学校的做法是否正确?(2)为什么?()A.学校要有包容心,对教师应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B.何老师介绍本班学生参加有偿补课,客观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违背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C.参加有偿补课使教师的职业观、价值观不同程度被扭曲,师德师风建设无法有效展开,学校应该严加处理。D.何老师的做法虽然不妥,但个人没有从中得利,没有违背教育规定,学校处分过重,他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申诉。E.教师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义务,何老师应该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而不是让学生通过补课提高成绩。标准答案:(1)正确。(2)B,C,E。知识点解析:中小学构成有偿补课的情形有三种:第一,组织和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第二,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第三,为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或学生信息。在职中小学教师构成有偿补课的情形也有三种:第一,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第二,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第三,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有偿补课破坏了良性的教师群落生态平衡,贬损了教师群体社会声誉,由于有偿补课负面清单带来的“免疫力低下”,降低了自身的生存发展能力;破坏了教师群落的内部生态平衡,教师的职业观、价值观不同程度被扭曲,使得师德师风建设无法有效开展。教育部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严禁中小学校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将对违者做出通报批评、行政处分等处罚,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何老师在课堂上介绍同学们参加有偿补课,客观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违背了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而不是让学生通过补课来提高成绩。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1.0分,共20分。)1、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A、教育的生产性B、教育的民族性C、教育的历史性D、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表现形式。2、四岁的丽丽知道小明是自己的哥哥,但当问她小明有没有妹妹时,她却回答没有。这体现了丽丽的()思维特征。A、可逆性B、不守恒性C、不可逆性D、守恒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丽丽不能从她哥哥的角度思考问题,体现了其思维的不可逆性。3、受社会文化影响较少的能力是()A、流体智力B、人际智力C、模仿能力D、晶体智力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它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4、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的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淤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B、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利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人才成长中的逆境定律充分说明了,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5、下列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A、智育等于教学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某教授认为“学生骨头轻,不能给好脸色看”。具有这种观点的教师最可能的领导方式()A、仁慈专断型B、放任自流型C、民主型D、强硬专断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强硬专断型的教师,对学生严加看管,要求即刻无条件地接受一切命令,他认为表扬可能宠坏学生,所以很少表扬学生;没有教师的监督,学生就不可能自觉学习。学生的典型反应为屈服,但一开始就不信服和厌恶这种领导。推卸责任是常见的事情,学生易激怒,不愿合作,而且可能背后伤人,教师一旦离开教室,学习就明显松垮。7、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科书D、教学指导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教科书作为教学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8、教案是指()A、学校教学计划B、单元教学计划C、课时计划D、学期教学计划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课时计划即教案,它通常是指教师为某一节课而拟定的上课计划,一般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进程等。9、教学过程的结构即教学过程的()A、基本内容B、基本阶段C、基本环节D、基本原则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教学过程的结构即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0、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思想品德课及各学科教学B、政治课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活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11、学生集体是否形成了(),这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A、健康的舆论B、共同的目标C、干部队伍D、良好的秩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学生集体是否形成了健康的舆论,这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12、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A、2B、3C、4D、5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13、下列哪种记忆类型符合俗语所说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恨不休”?()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情绪记忆是个体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它是个体将过去经历过的情绪情感体验保存在记忆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情感被重新体验到的过程。1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属于迁移的()A、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一般性迁移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1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称为()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注意原型与原型启发的区别。16、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C、无作用D、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定势可使人们借助经验快速地解决熟悉的问题,也可禁锢人的视野,使其不能顺利地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17、“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A、《学校管理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教师管理条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的权利受到保护,不得随意开除教师。18、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上()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19、下面哪个理论为改变差生提供了依据?()A、加涅的学习条件论B、孔子的差异心理思想C、韦纳的归因理论D、桑代克的试误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韦纳的归因理论把人经历过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他从大量的实验中总结出成败的原因主要是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四个方面,为改变后进生提供了理论依据。20、有关技能和习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技能和习惯都和一定的情境相联系B、技能和习惯都有好坏之分C、习惯是保守的,技能是不断向一个标准趋近的D、习惯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技能有高级、低级之分,但没有好坏之别。习惯则不同,它根据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有好坏之分。二、判断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21、教学评价本质上不是一种价值判断,而是一种事实判断。()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它是一种价值判断。22、正确的班集体舆沦对班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约束、感染、同化、激励是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对班集体成员的积极作用。23、更狭义的教育是指“德育”。()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24、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一。()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目的和必须遵循的准则,是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25、功能固着是一个人意志坚定的表现。()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功能固着并不是意志坚定的表现: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26、客观测验的优点是教师出题方便,批改方便,且适合测量学生的高层次的能力。()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客观测验出题较为困难,且不易测量学生高层次的分析、综合能力。27、有的老师说:“只要有专业知识就能上好课,何必还要学习教育学?”()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习教育学对于教师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老师来说,要想上好课,还必须学习教育学。28、教师教育就是师范教育。()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教师教育不仅包括职前的师范教育,还包括新教师的入职培训、教师的在职学习。29、人类的表情既具有先天性,又具有社会性。()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编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三、简答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31、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工作?标准答案: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应从后进生的心理特征入手,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方可取得较好的成绩。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是:(1)不适度的自尊心。(2)学习动机不强。(3)意志力薄弱。针对以上心理特征,教育应注意如下两方面:(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后进生特别需要温暖和热爱,因为他们经常遭到同学的白眼,家长的嫌弃。人格上得不到尊重,就会与教师、同学、家长处于对抗状态。教师只有爱他们,才能转化他们。(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机,启发自觉学习;利用原有学习动机的转移,产生学习的需要;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提高分辨是非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班主任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后进生,利用其优点作为推动他们前进的动力和转化的良好开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2、简述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角色发生的四个转变。标准答案: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飞跃与突变。(2)教师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3)教师由学生成绩的评定者转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学生发展方向的指引者。(4)教师由“教书匠”转为自觉学习者和研究者。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33、材料一:在一次历史课上,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老师在讲课,听课老师入了迷,问这位讲课的老师准备了多长时间,讲课老师说:“我准备了一辈子,但这个题的准备只用了15分钟。”材料二:有人认为,看看教材,翻翻教参(教学参考书),写份教案就是备课。材料三:苏联一位著名的芭蕾舞大师,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当我正式登台演出时,我的劳动实际上早已完成了。”请谈谈上述案例对你的教学有何启发。标准答案:(1)从教育的意义上而言,材料一与材料三体现了备课的重要性。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备好了课,教师便对教材、学生以及教学方法了解透彻,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且有效地将教学内容系统、有条理地呈现给学生,也能很好地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教师应树立终身备课的思想,把备课看成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思应成为教师备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基于自我反思的备课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从教育意义上而言,材料一中的老师与材料三中的芭蕾舞大师的话语体现了他们对备自我的重视。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材料二中的看法是不正确的,教师要想教好一节课不仅仅是写一份教案的问题,而且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如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此外还包括备教学行为、备自我、备检测等;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3)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以研究者的姿态置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论述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34、结合相关理论,联系新课程教学实际,试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标准答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辅,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①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③贯彻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忽视引导学生通过该实践活动,亲身参与,独立探索去积累经验,获取知识的倾向;一种是只强调学生通过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积累知识,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系统讲授,应该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③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的;④贯彻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有机地把二者结合起来。(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像形式教育论者那样,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忽视知识的传授,也不能像实质教育论者那样,只向学生传授与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忽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训练。(4)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①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②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③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会使思想品德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仅不利于学生品德的提高,而且还影响系统知识的教学。一种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认为学生学习了知识以后,思想品德自然会随之提高。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第4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青春初期的孩子身高体重的增长已达到较高水平,而骨化过程远远没有完成。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A、不均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题干所述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平衡的,这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的表现。2、全日制、半全日制与业余教育之间的比例关系,属于教育的()。A、程度结构B、形式结构C、类别结构D、布局结构标准答案:B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