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现代文旧题型_第1页
教学设计教案:现代文旧题型_第2页
教学设计教案:现代文旧题型_第3页
教学设计教案:现代文旧题型_第4页
教学设计教案:现代文旧题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文旧题型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0分)

我的犹太邻居

李明晏

我们这栋公寓大楼的居民,虽是各扫门前雪,相互不来往,但每当在楼道里或是院子里

相遇时,彼此却是笑脸相迎,热情哈罗。惟有三单元的犹太老人费佛伯格与众不同。和他碰

面时,若不先展露国际语言微笑,不主动哈罗,他会如同影子一般,无声地从身边摇晃而过。

倘若主动和他打招呼,他的一声哈罗,也是颇为艰难地从翕动的嘴唇里飘出来。

然而,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套中人”竟会有一天登门造访。

“哈罗,史蒂文!可以进来吗?”

“当然,请进,费佛伯格先生!"我从僵硬的状态清醒过来,热情地将犹太老人迎进屋。

“费佛伯格先生,喝茶还是咖啡?”

“不必客气,史蒂文。我今天在录影公司租了《辛德勒的名单》录像带,可偏偏不巧,

我的录像机有了毛病。如果方便,我想请你共同欣赏。有兴趣吗,史蒂文?”

这部风靡了世界影坛,囊括了十多项国际大奖的影片,我不但看过,还托朋友复制了一

套,可难得这位孤独的老人亲自登门,何况,他还是个犹太人。

当悲壮的音乐响起来时,随着荧光屏上的第一个画面,费佛伯格全身便抖动起来,跟着

他那浑浊的眼泪从眸子里流了出来,流过苍老的面颊,滴入浓厚的胡须。①渐渐地,随着剧

情的发展,他失声断气地抽泣,仿佛要把整个犹太民族遭受的苦难全部倾吐出来。而我,不

知是又一次被斯皮尔柏格的艺术魅力震撼,还是被身旁这位犹太老人心裂肠断的哭泣所感

染,尖锐的隐痛撕裂我的五脏六腑,泪水如泉水般流溢出来。

当我们从血淋淋的画面回到现实中来时,费佛伯格脸孔僵硬,似乎涂满了石膏。当他拿

着录像带向门口走去时,猛然间回过头来,对我说道:“史蒂文,不好意思,我租这盘带用

了两元钱,咱们一人一半,你应付给我一元钱。"我呆呆地望着那张泪痕斑斑的老脸,险

些失声惊讶地叫起来。待我清醒过来时,急忙找出钱夹。偏偏不巧,只有一枚两元钱的硬币。

“没关系,我先欠你一元。"老人以敏捷的速度,从我手中拿走两元钱。

我直瞪瞪地望着他在门口外消失,连一句拜拜都说不出来。

大约十分钟后,门铃响了。悦耳的铃声似乎向我传递了一种莫名其妙的信息,预告犹太

老人的再度登场。我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前,通过门镜向外窥望。

果然是他,费佛伯格先生!

我屏住呼吸,悄悄躲进卧室,任凭门铃响个不停。

当日下午,我和几个文友去海滩露营,三天后返家。在院子里我遇见了费佛伯格先生。

他急忙走到我跟前,如释重负地吐了一口气:“史蒂文,不好意思,这三天我天天按你的门

铃,还好,一元钱没利息可算。若是大数目,我还得付你利息。”说罢,塞给我钱,蹒跚而

去。

我正望着手中的一元钱,伫立在灿灿的阳光中。

“哈罗,史蒂文!”是九号南斯拉夫女人玛丽娅的声音。

她那幽深的灰色眸子,直勾勾地望着我手中的一块钱,涂满唇膏的嘴唇,冲着犹太老人的背

影,挤出了一个鄙夷的笑容:“史蒂文,那个老葛朗台是不是借口自己家中的录像机出了毛

病,用你的录像机共同欣赏《辛德勒的名单》,然后拍拍屁股,叫你付一元赞助费?”

我惊讶得喃喃说不出话来。

大约一星期后,我应几个文友之邀,去唐人街饮茶,交流爬格子的甘苦。走出中央火车

站,我看见人群中的费佛伯格。他手提大包裹,步履显得十分艰难。

我如同一个好事的女人,悄悄地尾随他来到了中央火车站附近的公园。不料,出现在我

眼前的竟是一幅动人的画面。

"你们好,我的小天使,我的救命恩人!”犹太老人一面说,一面从包裹里取出各种食

品,撕成一块块,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鸽子群抛去。

不知是好奇心的驱使,还是被眼前的情景呼唤,我慢慢向犹太老人走去。

“吃吧!吃吧!,,,,”犹太老人望着鸽子,喃喃自语。一颗颗晶莹的泪珠,沿着青灰的面

颊流了下来。

“鸽子是我的救命恩人。”犹太老人望着美丽的晴空,不知是自言自语,还是对被冷落

在一旁的我讲起了他的故事。

在二战期间的波兰,全家七口只有他和父亲逃出了德国法西斯的虎口,躲在树林里。一

天,父亲外出寻食,再也没有回来。小小年纪的他,在饥饿的煎熬中奄奄一息时,不知从何

处飞来了一只美丽的鸽子。强烈的求生欲望顿时焕发了他的生命力。他将鸽子抓到手,咬破

了鸽子的脖子。那热乎乎的鲜血,血腥的嫩肉,将他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

一只美丽的鸽子飞到犹太老人的脚下,老人深情地望着它,一滴眼泪在苍老的面颊滚动,

在阳光下闪着光。②(选文有删减)

1.小说划线处写到费佛伯格两次流泪,两次流泪分别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内心世界?(4分)

2.简析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有哪些特色?(4分)

3.小说中费佛伯格形象鲜明,请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6分)

4.小说意蕴丰富,请作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5分)

胡安发现了一条绳索

【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

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看

心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卷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上

垂下来!”胡安喊道。

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

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试

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你还得洗洗脸,奶

奶讨厌看见你这样浑身上下脏兮兮的。”父亲回答说。

“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

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

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

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

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

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旅

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

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很软。"

他想。

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

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

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

菜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

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

事……

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

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

绳索。“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

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

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他又停下来,想等绳索稳住以后再从容地滑下来,但是突然,砰!绳索猛地往下一顿,胡安

大叫一声,手抓得死死地,等他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还吊在绳索上,但是好像下降了一米;

又是砰的一声,绳索又一次下滑,但是他还不想松开手,他已经吓得不会动了,突然,从很

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

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他弓起身子,但是他无法站起来,这样过了一个多小时,绳

索还在不停地下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

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那时下午茶的时间早过去了。

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

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第二天他起得很早,想回到那个

地方,但是雨下了一整夜,整个大草原都淹了,家人不让他出门,父母还在为他生气,他那

关于悬空的绳索的谎言让他们更加恼火。

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

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

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

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

河蹲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边和孩子们在湖里游玩,一边与好几个钓鱼爱好者

和渔夫一起钓着河蹲。但是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

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

好奇心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我的绳索。“他回答道。

(1)下面对这篇小说内容解说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通过少年胡安随父母在乡下度假时偶然发现天空悬绳的故事,呈现了童年的奇遇

对人生的重大影响。

B.那条仿佛神迹的天空悬绳显然是虚构的,但在胡安的眼里,这条通天的长绳携带着无比真

实的力量,通向隐匿的未知,通向梦想的天堂,它是一个儿童抓住一切可能极力从这个宇宙

间发现奥秘的象征。

C.胡安“考虑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

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这一细节描写表现

了他谨慎胆怯,但克制不住好奇的心理,非常真实。

D.胡安向大人讲述他看到的从天上垂下来的绳子,先是被姑姑认为因为太孤独而产生幻觉,

后来又因为被认为是说谎遭到父亲的惩罚,这些说明儿童的好奇心不被成人世界接纳,甚至

还可能受到暴力压制。

E.这是一篇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短篇小说,通篇散发着浓郁的象征和寓言气质。小说结

尾胡安已经成了老人,与周遭世界格格不入,让人感觉极其悲凉。这是现实扼杀童心的悲剧

结局。

(2)文中插入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有什么作用?(6分)

(3)小说末两段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有什么好处?(6分)

(4)小说中的绳索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可作多元解读。你如何理解文中绳索的象征意义?

试结合文本加以探究。(8分)

三、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0分)

草炉饼

张爱玲

前两年看到一篇大陆小说《八千岁》,里面写一个节俭的富翁,老是吃一种无油烧饼,

叫做草炉饼。我这才恍然大悟,四五十年前的一个闷葫芦终于打破了。

二次大战上海沦陷后天天有小贩叫卖:'马…•一草炉饼!‘吴语'买"卖‘同音'马','炒'音'草',所

以先当是‘炒炉饼再也没想到有专烧茅草的炉。卖饼的歌喉嚎亮,'马’字拖得极长,下一个

字拔高,末了‘炉饼'二字清脆并跳,然后突然噎住。是一个年轻健壮的声音,与卖臭豆腐干

的苍老沙哑的喉咙遥遥相对,都是好嗓子。卖馄饨的就一声不出,只敲梆子。馄饨是消夜,

晚上才有,臭豆腐干也要黄昏才出现,白天就是他一个人的天下。也许因为他的主顾不是沿

街住户,而是路过的人力车三轮车夫,拉塌车的,躺脚踏车送货的,以及各种小贩,白天最

多。可以拿在手里走着吃——最便当的便当。

战时汽车稀少,车声市声比较安静。在高楼上遥遥听到这漫长的呼声,我和姑姑都说过不

止一次:“这炒炉饼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现在好些人都吃。“有一次我姑姑幽幽地说,若有所思。

我也只“哦'了一声。印象中似乎不像大饼油条是平民化食品,这是贫民化了。我姑姑大

概也是这样想。

有一天我们房客的女佣买了一块,一角蛋糕似地搁在厨房桌上的花漆桌布上。一尺阔的大

圆烙饼上切下来的,不过不是薄饼,有一寸多高,上面也许略洒了点芝麻。显然不是炒年糕

一样在锅里炒的,不会是‘炒炉饼再也想不出是个什么字,除非是‘燥'?其实'燥炉'根本不

通,火炉还有不干燥的?

《八千岁》里的草炉饼是贴在炉子上烤的。这么厚的大饼绝对无法‘贴烧饼《八千岁》的

背景似是共党来之前的苏北一带。那里的草炉饼大概是原来的形式,较小而薄。江南的草炉

饼疑是近代的新发展,因为太像中国本来没有的大蛋糕。

战后就绝迹了。似乎战时的苦日子一过去,就没人吃了。

我在街上碰见过一次,擦身而过,小贩臂上挽着的篮子里盖着布,掀开一角露出烙痕斑斑

点点的大饼,饼面微黄,也许一叠有两三只。白布洗成了匀净的深灰色,看着有点恶心。匆

匆一瞥,我只顾忙着看那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的食品,没注意拎篮子的人,仿佛是个苍黑瘦瘠

中年以上的男子。我也没想到与那年轻的歌声太不相称,还是太瘦了显老。上海五方杂处,

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反而少见。叫卖吃食的倒都是纯粹本地口音。有些土著出人意表地肤色全

国最黑,至少在汉族内。而且黑中泛灰,与一般的紫膛色不同,倒比较像南太平洋关岛等小

岛(Micronesian)与澳洲原住民的炭灰皮色。我从前进的中学,舍监是青浦人

—青浦的名称与黄浦对立,想来都在黄浦江边——生得黑里俏,女生背后给她取的绰号就

叫阿灰。她这同乡大概长年户外工作,又更晒黑了。

沿街都是半旧水泥弄堂房子的背面,窗户为了防贼,位置特高,窗外装凸出的细瘦黑铁栅。

街边的洋梧桐,淡褐色疤斑的笔直的白圆筒树身映在人行道的细麻点水泥大方里全是住宅

区,紧接着通衢大道,也没有棚户。其实地段好,而由他一个人独占,想必也要走门路,警

察方面塞点钱。不像是个乡下人为了现在乡下有日本兵与和平军,无法存活才上城来,一天

卖一篮子饼,聊胜于无的营生。

这些我都是此刻写到这里才想起来的,当时只觉得有点骇然。也只那么一刹那,此后听见'

马……草炉饼’的呼声,还是单纯地甜润悦耳,完全忘了那黑瘦得异样的人。至少就我而言,

这是那时代的‘上海之音周璇、姚莉的流行歌只是邻家无线电的噪音,背景音乐,不是主

题歌。我姑姑有一天终于买了一块,下班回来往厨房桌上一撩,有点不耐烦地半恼半笑地咕

噜了一声:“哪,炒炉饼。”

报纸托着一角大饼,我笑着撕下一小块吃了,干敷敷地吃不出什么来。也不知道我姑姑吃

了没有,还是给了房客的女佣了。

1.文章首段中的“闷葫芦’具体指什么?(2分)

2.赏析文中两处画线句。(6分)

(1)“现在好些人都吃。”有一次我姑姑幽幽地说,若有所思。

(2)至少就我而言,这是那时代的"上海之音',周璇、姚莉的流行歌只是邻家无线电的噪

音,背景音乐,不是主题歌。

3.文章第二段详细描摹了各种小贩的叫卖声,你如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6分)

4.结合全文,谈谈“草炉饼”在文中的作用。(6分〉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中药飘香

杨忠

①闻着煎药时四溢而出香气弥漫的中药,心又回到儿时多病的日子,回到比汤药更

浓烈的亲情氛围之中。

②在我蹒跚学步的那段日子,母亲带我到乡下外公家小住。母亲为外公煎药,冒出

香气,当我最近距离地闻到从一只被炉火熏黑的砂锅里散发的草药味时,心里存有一种

神秘和敬畏。那药是母亲冒着冬雪走了几十里山路,叩开一家早已打洋了的药铺抓来的。

外公病歪歪地喝着母亲连夜煎熬冒着热气的汤药,竟然神奇般地好了。也许是母亲的孝

心和精神感动了上苍,才有如此神力。从此,我们全家尤其是母亲对中药敬若神灵。外

公风烛残年与药锅为伴直到去世,享年89岁。

③我是家中宝贝,病灾不断:小时候出麻疹、瘁腮,稍大患肾炎、肝炎,还曾被滚

沸的汤药烫伤。因此,外公用过的那个有年头的黑乎乎、脏兮兮的药砂锅,又被母亲找

了回来,母亲用清水一洗并念道:“外公保佑小孙孙,那药砂锅熬出来的中药有神力呢。”

我的命几乎是泡在“苦水”中熬过来的,能喝水的时候就开始与汤药结缘,那是又令人

惧怕又让人感觉亲切的苦味。“良药苦口”是我第一次听到的双关语。虽不懂其意,但

我知道对我一定有好处。

④记得我成人之前母亲一直为我煎药。煎药很有讲究。她说:“煎药如同进庙上香,

要心诚,不能乱说话,身子也要干净,否则,这药效就不好。药渣更不能随意乱倒,要

倒在人气旺的岔路口,让众人把病带走,吃药的人病才能好。”所以母亲煎药时,总是

把手洗得干干净净,有时还要换一身干净的衣裳,嘴里念念有词地说着什么,倒药渣时

更要走好远的路。母亲煎药时的背影和炉火映红的脸庞很好看,至今仍烙在我心里……

⑤煎药的流程是中国人独有的,从开始懂得中药能治病到今天,一样的方法,一样

的氛围,一样的心情。洗锅,浸药,生炉。下锅有先后之别,火候有文武之分。解表药

用“武火”,滋补药用“文火”;矿石、甲壳、兽角类药“先煎”,药引或粉末状药“后

下“。久病成医,耳濡目染,我已熟知其道。

⑥多年之后,我读到清代怪杰石成金《传家宝》中“煎药”一节,有这样的句子:

“煎药时要老诚人细心看守,不可炭多火急而沸出,亦不可过煎而药枯,火候得宜则药

之气味不损,自得速效矣。”所以母亲煎药时总是不假他人,其认真劲儿就不-难理解

了。

⑦而现在父亲、母亲都已不在人世了,中药的香气也渐渐散去。

⑧想起小时候生病的日子,想起母亲为我煎药时的情景,不免黯然神伤。母亲病重

时,我一直守着她,就像当年我生病时她守着我一样。母亲守旧固执,不愿看西医,执

意要吃中药,我为她请了最好的中医。而那只用了很长时间的药砂锅,经过几次搬家早

已不见踪影。母亲很迷信,她说:“外公用了它,病治好了,活得长寿;你用了它,许

多病也治好了,如今养得白胖壮实。看来我不行了。”母亲的话很灵验,正如她说的那

样,她不久离我们而去。

⑨我时常在想,五味俱全的汤药犹如漫漫人生,也包含生活的滋味。在纷纷扰扰的

生活中,举起酒杯,醉的是红尘,端着茶杯,泡着的是日月。一个人一生之中总会有这

样或那样的病痛,偶尔喝点汤药,益于病体,也是一种提醒与思考。汤药入口,一股暖

流在肚肠里奇妙地跳荡,使人感受到一种因苦味而带来的淡淡感伤,使人想起吃苦对生

命的意义。这是对人更深的益处,亦如世事从兴而衰,正像人体从健而弱。一碗由砂锅

倾出的热的苦水,从口腔到胃肠的距离之中,让人从兴奋到镇定,使人想起生命本身。

我认为,中药的本质也许是诠释生命意义的哲学过程。

⑩中药飘香的日子,其实就是一段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1.第①段中说“亲情”比汤药更“浓烈”,文中用了哪几件事表现这种“浓烈”?

2.第④段末尾说“至今仍烙在我心里”,简述“烙”在“我”心里的具体内容。

3.请分析煎药的砂锅在文中的作用。

4.作者在第⑨段中讲了哪些生命和生活的道理?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0分)

赵家米铺

赵长春

(1)三教九流,各有其道。五行八作,各有其味。

(2)赵家米铺,也不过如此,米味儿、糠味儿四时不断。远近走过,即有那种淡香,

过于敏感的,甚至啊哟——来个喷嚏,得揉揉鼻子,心里头赞一声,这米,香味冲。

(3)赵家米铺前店后仓。店门正对大街,后仓临河,袁店河。从汉口过来的米船,就

在赵家米铺后门处的自家码头停下。青条石,高台阶,长跳板。伙计们背米,跳板悠然,人

影晃荡水中。看着这些,赵掌柜也想背上一两包米。

(4)赵掌柜是靠背米起家的。他不只背米,还看老板怎样验米、卖米,包括跟着出去

看米、选米。他不多说话,心里头学了不少本事,三•十岁从汉口回到袁店河。十年打拼后,

就有了这袁店老街上的“赵家米铺”。人们对他有份敬,讲说“赵掌柜背米起家”的故事,

来激励自己和别人。

(5)对此,赵掌柜笑笑,在心里。

(6)对于如袁店河急水流淌的日子,赵掌柜也是笑笑。他有一句口头禅:急啥?再急,

也得慢慢来。

(7)这句口头禅有深意,是赵掌柜人生经历中的一件总结。那年,他还不是掌柜,还

在街头摆摊售米。进了腊月,快小年了,他从南阳贩了一车好米回来,想趁着年关,赚些钱。

车是骡拉的,两匹大骡,悬了铜铃,吭吐地响。风急雪猛,过丰山脚下的袁店河老桥时,天

色已晚,雪野茫茫。桥头,一老人团卧雪中。他恻隐之心顿起,扶起老人,安放在米车上,

绕道去了药铺,给老人看了病,喂了饭。如此一耽误,晚上就歇在了药铺,陪护老人。

(8)也巧,就在当晚,罗汉山上的"红枪会”早已通过骡夫对他下了眼线,准备在袁

店河的沙湾里劫他的米车!见他心好,所雇的骡夫对他说了这一心事。骡夫说,“掌柜的,

您心好,救人一命啊,也救了您自己……”

(9)赵掌柜就握紧了骡夫的手,“以后,我就雇定你了!”

(10)米铺卖米。大米、小米、香米、糯米、米分等。好米当然是富有人家买去,糙米

多是小户人家买的。赵掌柜就坐在柜后,看人流,看伙计量米。量米用升,斗。量时,吆喝,

报数。别的不要求,赵掌柜要求升尖、斗满,有赚即可。薄利就多销。如此,来买米的就更

多。不少人家成了常客。谁家喜欢什么米,谁家该来买米了,谁家买来的唤什么,赵掌柜都

记得清。这也是本事。

(11)还有个本事,是赵家米铺的大本事,别的米铺不干,也不敢干。逢腊月初八,逢

五月端午,赵掌柜要开棚舍米。腊八粥、粽子。都用一个特大号的大铁锅。那锅特大,别的

不说,熬粥,二百斤大米进去刚盖锅底。煮粽子,能管全袁店镇的人吃。逢这两天,赵家米

铺前人满为患,不做生意。腊八就舍粥,为穷人,为要饭的,热气腾腾,粘粘稠稠。端午就

煮粽子,头天晚上天一擦黑就上锅,直到端午早上,各色的粽子,摆开,摆在长长扁扁的竹

匾里,任人来吃。民国三十年大旱,赵掌柜竟然舍了四个月的粥,从九月到腊月!包括罗汉

山的"红枪会"员,也换了衣服,下山喝粥。赵掌柜一视同仁。人人都说好。

(12)谈起赵掌柜的好,还有一件。进入腊月二十三,赵掌柜把好米掺入糙米,还当

糙米卖。“过年了,都吃点好米吧。”晚上,在柜上,他看着伙计把一半好米、一半糙米掺

匀,随手捻了几粒,在嘴里一嚼,点点头。

(13)——这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解放后,这样那样的运动,有的人要找赵掌柜的茬

儿,就有人站出来,特别是有的人会把自己的孩子叫回去,“啪!"一巴掌,"你吃饱了撑

的!没有赵掌柜,也不知道你在哪里?你爹早就饿死了!”

(14)找不到赵掌柜的茬儿,就有人在个晚上,把赵家米铺前的那口大铁锅给砸了,指

把厚的铁锅裂纹五六道,就没法熬粥、煮粽子了。其实,已经好几年不用了,那锅锈蚀着,

又加上这碎裂,没有用了。袁店老街改造时,大铁锅就被移到了墙痢。时间长了,里面长出

了一棵槐树。树越长越高,高出了屋檐,高高地看着老街的变化。根越长越粗,竟翻出了锅

沿,扎出了缝隙,瘤篱疙瘩着,把铁锅紧紧地抱住,锅与树一体,搬不动,移不走,成了袁

店镇的一景!

(15)有景就得有名儿:锅槐。

(16)也有人称为"郭槐",说是唐朝大将郭子仪来过袁店街,用此树拴过马,人称“郭

槐”。瞎扯的。

(17)依我说,赵槐。合适。

1.概括第(2)段赵家米铺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3分)

2.理解(5)(6)两段加点的两个“笑笑”的不同含义。(4分)

3..简析(12)段如何塑造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4分)

4.赏析文中划线部分的语言特色。(3分)

5.小说另一版本删除了(17)段,以“瞎扯的”为结尾。你认为哪种结尾更好?为什么?(6

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0分)

双琴祭

梁晓声

(1)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其材最适合做琴。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脸是,一棵

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所以他打算用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

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轻。

(2)琴取于材,材取于树。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栽里,不但增加

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它们彼此

欣赏,彼此赞美,永不厌倦地诉说着缠绵的情话。

(3)但是,琴还没做,老制琴师却病倒了。他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一直想要制成两把音

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我想做的事是做不到了,你一定要替我做到……”

(4)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棵树,锯取了它们各自最好的一段,制成了两把音质同样一

流的小提琴。他把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代:“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中反复比较、挑选,

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把,都不卖给他。如果有人说它们是同样好的琴,那么可以将两

把琴都送给他。如果是两个人,那么一人一把。”

(5)有一天,琴店来了两位父亲,带着两名少年。两位父亲是好友,他们是陪儿子来选琴

的。两名少年不约而同地看上了那两把小提琴,于是店主取出琴让他们试一试。

(6)他们各拉一曲后,都说以他们的耳听来,两把琴的音质同样优良。为了使大人们相信

他们所选的不后悔,他们还毫不犹豫地交换了琴。于是他们幸运地接受了赠予。

(7)后来,他们果然都成了“家”,声名鹊起。无论何时何地,他们一直合奏着。

(8)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不久,就有了他们之间孰高孰

低的种种说法。而寂寞的传媒则一口咬住那纷纭众说,推波助澜。

(9)最后,他们不能再合奏下去了,只能迫不得已地分开,各自独奏。但他们都是那么眷

恋合奏,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合奏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演奏天赋。

(10)比他们更眷恋合奏的是那两把小提琴。只有合奏的时候,它们才有机会相见。

(11)但自从分开后,,它们再没“见到”过对方。它们被思念折磨着,它们的琴音里开始

注入了缕缕忧伤,正如苦苦相思着的情人的信上有泪痕一样。

(12)然而两位由合奏而独奏的演奏家,心里竟渐渐地相互生出嫉恨来。他们不知不觉就坠

入了别人的"阴谋”。他们曾经的珠联璧合引起了别人的嫉恨。别人想要离间他们,想要看

他们成为仇敌。

(13)终于,他们中的一个心理崩溃了。他摔毁了他心爱的小提琴,跃下阳台,一命呜呼。

(14)那时,另一个正在舞台上演出。他提琴的几根弦,随弓皆断。弦断之际,小提琴发出

类似哀号的最后一声颤音...

(15)悲剧的发生使人心趋于冷静,对死者的同情超过了人心对其他一切的表现。有同情就

有憎恨,另一个还没来得及从惊愕中悟到什么,已然懵懂地成了罪魁祸首。最后,他疯了。

(16)他那一把琴被按了弦,又摆在琴店里了。然而,无人问津,因为它已被视为不祥之物。

只要琴弓一搭在弦上,便会发出号哭一般的声音。

(17)是的,那真是一把小提琴在号哭——在为它不幸的爱人而号哭。

(选自《2011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老制琴师的儿子为实现父亲遗愿,把琴送到琴店并郑重交代:可以将两把音质同样优良

的小提琴赠送给反复比较、挑选的人。

B、小说把''双琴"喻为一对恋人,讲述了它们前世为树、今生为琴的''姻缘”,演绎了一出由

相爱相依至分离毁废的悲剧。

C、第8段画线.在全暹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紧承上文,

''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则引领下文。

D、第10、11段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两把小提琴因为分离而不能彼此欣赏、

赞美的相思之苦和饱受思念折磨的忧伤情状。

E、小说在叙述时,''他们小它们"交替使用,人和物相互交融,灵活地展现了事件过程,暗

示了人和物命运的共同性。

2、小说的结局是悲剧性的。造成悲剧的外在原因有哪些?请概述。(4分)

3、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6分)

4.用最精简的文字概述情节。(6分)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路灯和我们的街

【土耳其】阿古兹•涅辛

我们街上的邻居对于四年举行一次的参议员选举觉得很不理解,而且怨声载道。您别以

为我们有自己的参议员,能替我们做主,哪有这样的好事?……也别以为我们能从自己街坊

里选出一个参议员。那是白日做梦!参议员们根本不到我们这条街上来,要是真有一位信步

走来了,那么他一定出不去。汽车从来不从我们这条街经过,电车不通,大车也不来,就连

骡子也过不去。

您可别一高兴就路过我们的街——保管连您的怀表也会停住。一个文明人在这个大城市

里见到这样的街道,他的大脑准会出现故障。

可是我们却整天在这条骡子也过不去的街上来来往往。大姑娘们拖着木屐吧嗒吧嗒地走

着,光脚丫的孩子们在僻啪若啪地瞎闹。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就住在这条街上,能不走这条

路吗?

可是我们街上的居民不知天高地厚,居然要管起国家大事来了!他们居然不满意四年选

举一次!

“哎,你们都是什么人哪?你们知道什么是选举吗?你们懂得参议员是怎样的人吗?”

我这样劝解他们、可是白费劲。他们哪能懂得这些?他们自作聪明,而且根本不想明白一点

道理。这也难怪:他们每天来往的这条街道是连骡子也过不去的呢。

“那好吧,既然不赞成四年选举一次,那么八年选举一次怎么样?“我对他们说。

“不,选举次数要多些!”他们回答说。

“两年选举一次吗?”

“不,老兄!要每天晚上天一黑就来一次选举。”

“哎——敢情是咱们的街坊都疯了。”我叹了一口气。

我们这条街也真怪,每个居民都欠着一身债。这里房东在撵房客,那里的债主把门捶得

震天响。门板上横七竖八地刻满了道道儿,因此送牛奶的,卖水的和面包铺掌柜的都没法再

用小刀或铅笔在上面做记号了,小商贩在主顾家的门上用刀或铅笔画道,作为欠账未付之记

号。我们天还没亮就起身,然后一直到中午都在为生活而奋斗:又是还债啦,又是收账啦,

闹得不亦乐乎.从中午到第三次祷告,是母亲揍孩子的时间,过了这段时间直到天黑,就是

孩子你打我、我打你的时间了。在一片搬嘴弄舌、说长道短的气氛中,夹杂着煎大葱的气味。

在这个时候,妇女们也不忘彼此相骂。而从晚上一直到天亮,她们就一直和自己的男人吵架。

据说咱们这个地球的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这和我们有什么相干?我们街上的战争并没有停

止。

总之一句话:我们街上的居民被这些所有使人忧伤、悲伤、烦恼的事弄得疯疯癫癫了。

“我说各位街坊,像选举这样的大事能每夜来一次吗?"我想说服他们。

不料问题根本不在这里。

这里面另有文章。我们街角上有一座路灯。不瞒您说,这座路灯是有名无实的:它既没

有玻璃,也没有灯罩,也没有灯头,一句话——凡是路灯所应该有的一切玩意儿它一概没有,

有的只是一根铁柱,可是我们已习惯叫它路灯了。

我们街上的居民早就忘记了路灯应该照耀街道这样一条真理,这根铁柱子光秃秃地竖立

在街角,就好像一种装饰品、可是它倒能使孩子们解闷开心。他们走在铁柱周围转来转去,

一看见乌鸦落在铁柱顶上,就拿弹弓射它们、

这座路灯是谁装的呢?是一位什么大慈善家?慈善团体吗?国家吗?政府吗?市政府

吗?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装的?为了什么?管这些干什么,我们只听年逾古稀、行将就木

的老年人说过。

这座路灯只在当年雷莎德苏丹登位的时候亮过一次,后来公布宪法的时候,它还点过一两夜。

至于它在共和国宣布成立的时候有没有点过,至今还是一份疑案。有的人说点过,有的人却

说没点过,

现在言归正传,且听我们的街坊对路灯和选举的关系如何解释。一位老大爷心直口快地

说:“您记得不久以前的那次选举吗?在选举的那天,给咱们的路灯安上了灯罩、玻璃、灯

头,当天晚上就点上了煤气。咱们这条街顿时热闹起来了!可是一过了那夜,直到如今,路

灯都没有亮过。”

感谢上帝,这下子我总算明白过来了。我懂得了我们这条街上的居民为什么希望每天晚

上天一黑就进行选举——因为一选举我们的路灯就亮。说实在的,我是同意他们的意见的。

1.对每天选举参议员的提议,“我”的态度前后不一,为什么?

2.简要分析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有人主张将小说标题改为“选举”,你是否同意?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4.本文叙述特色鲜明,试从叙述视角、叙述人称、叙述顺序等三方面加以分析。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5分)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楚进一家小

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肴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瑞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

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

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

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

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

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

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

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

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

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

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坂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他见

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

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运»«....»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

下子人落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

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

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

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球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

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构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

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

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莱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

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

堆碎坡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

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

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

害怕酒店迫究责任,让他赔偿报失。

D.“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

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

E.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

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

点。(8分)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寻找目击证人

陈凤群

警察同志,我被打劫了!女人一进门,便抛过来一句话。

女人瑟瑟地坐到我的面前,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盛满遭劫了的惊蛛。歹徒抢走了我身上所

有钱物,还企图劫持强奸我!看,我挣脱时被刚了一刀!女人持起衣袖,给我看她手臂上的

刀伤。伤口有一指多长,红红的划痕血迹斑斑。

处理好伤口后,我对女人温言软语一番。在我安抚下,女人断断续续讲述了遭劫的过程。

女人是附近梅园工业园区一家制衣厂工人,这天晚上临时加班,九点钟下班行至福惠路时被

一个蒙面歹徒洗劫了。

从警校毕业来到这个五里岗警区工作三个月了,这是我接到的第一单报案,心里有些兴

奋有些紧张。三个月来天天在警区猫着没有用武之地,都快把我憋疯了。录完口供后,我跟

女人要了联系电话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就急匆匆赶到案发地点勘察现场。

这是一个城乡结合部地段。福惠路接壤洛城城区和梅园工业园区,是梅园工业园区员工

来往洛城的必经之路。女人上个月才来到梅园工业园区打工,在洛城租了房子,每天往返园

区和出租屋之间。福惠路没有电子监控,附近住的都是一些在洛城工作的低薪阶层。女人说

福惠路偏僻,晚上过了九点就很少人走动了。园区晚上极少加班,没想这次临时加班就出事

了。我来回巡视着路面,脑海跳动着女人说的这些话,试图发现什么遗漏。几个来回后,我

失望了。这条一百来米长的福惠路在曦黄的路灯下一览无遗,根本找不到女人说的挣扎中被

歹徒扯断的白色珍珠项链。我心里很懊恼。这是一个反侦察能力很强的对手,对园区很熟悉

早就伺机了这次打劫,做案后把路面收拾得干干净净,没有遗留下一颗珍珠,连块纸屑都没

有。望着一览无遗的福惠路,我的心渐渐收紧了。五里岗警区是“治安模范警区”,何况这

是我接的第一个案子,得拿出成绩让大伙瞧瞧啊!

现场找不到任何线索,只有寻找目击证人了。女人说那晚只是她一人在福惠路没有他人走动,

但园区门前驻扎着流动商贩卖快餐、水果什么的,不少员工下班后喜欢往小摊跑,那晚

光顾小摊的员工中说不定就有目击者。

次日一早,我来到梅园工业园区,跟各厂区厂长沟通案情。

歹徒竟然这么猖狂在我们园区门前作案,在我们眼皮底下打劫我们的员工!我们一定尽全力

配合警察同志调查案情!听了我的汇报,厂长们神色凝重,说马上召开员工大会,寻找目击

证人。

很快,信息反馈回来了。整个园区两千多名员工,竟然没有一名员工注意到那晚有人打

劫!

梅园工业园区没有目击者,我把目标转向福惠路一带的住户。苍茫夜色,说不定哪扇窗

有双眼睛哪扇门有个身影无意间就瞥见了打劫。

是晚,我早早扒拉完饭就急匆匆赶往福惠路,挨家打听。四十五户走下来,已经十二点

了,夜沉沉。我的心情也沉得如这黑畿酸的夜空,别提有多气馁了。女人遭劫的时间正是万

家灯火时,然而这四十五户人家都说不知道没看见。

从福惠路一带住宅区寻找目击证人没指望了,我唯有在这个被打劫的女人身上寻找线索

了。第二天上班,我翻出女人的口供,反反复复地听,希望能捕捉到被我疏忽的哪个细枝末

节。可是听得我耳朵都快起茧了,也没发现蛛丝马迹。我找来女人的手机号码打过去,女人

关机了。我一个电话拨到女人就职的那家制衣厂,被告知女人没来上班。一个问号在心里扩

大,我坐不住了,决定上女人出租屋一趟。

房东是个五十开外的胖女人,听了我的来历后很惋惜地告诉我女人半小时前就退租了,

说女人到洛城公墓去了。我来不及说声"谢谢",崎上摩托风驰电掣般赶往公墓。

女人对我的到来很平静,不惊不诧,似乎早就料到我会找到这儿。燃尽最后一张冥钱后,

女人开口了:里面的人是我丈夫。五年前,丈夫来到梅园工业园区打工。一天晚上,丈夫到

福惠路散步遇上了打劫,一个蒙面歹徒劫持了两名女工意图强奸,是树丛的抖动惊觉了丈夫。

丈夫和歹徒进行了搏斗,歹徒捅了丈夫一刀后仓皇逃离现场。等到工友们闻讯赶来时,丈夫

已经不行了。梅园工业园区给丈夫开了追悼会,把丈夫葬在了洛城公墓。每年的清明我都要

不远万里赶来给丈夫上一炷香。第一年,坟前摆了很多花。丈夫乐善好施,我知道是丈夫生

前帮助过的工友和那两名女工来过。第二年,坟前的鲜花零零星星的。我想是那两名女工献

祭的吧。第三年,坟前没有花。我想大家都很忙吧抽不出时间。第四年,坟前没有花。第五

年,坟前没有花。长眠异乡,一年到头,没有人来看丈夫一眼啊!丈夫该多么孤单啊!我来

到洛城来到梅园工业园区打工,问了许多员工,竟然没有人知道五年前发生在福惠路打劫的

事,于是我导演了这场打劫,希望唤起一些人的记忆,可是情形让我失望了。女人幽幽说完,

回头看了我一眼,警察同志,我报的是假案。从你站在我面前那刻,我就知道你已经破案了。

好了,我可以跟你走了。

看着女人美丽的大眼睛泪光莹动,我说,你走吧,回去好好生活!搁下这句话,我大踏

步走下山去。

你知道我被打劫那天是什么日子吗?是感——恩——节——

风中,传来女人的话...

(选自《黄河文学》2010年第3期,有删改)

1.请分析小说题目“寻找目击证人”的含义。(2分

2.小说中两次写到了女人的眼睛,请分析这两次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3.请分析“听得我耳朵都快起茧了,也没有发现蛛丝马迹”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4.文中划线的句子说“希望唤起一些人的记忆”,这“记忆”包含哪些内容?请作简要分析。

(5分)

5.对于女人这种唤起他人记忆的方式,有人表示赞同,也有人表示反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呢?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5分)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无须多言

鲍勃.佩克斯贾莉娜黄敏译(读者07.16)

“你们不知道这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些年来,我一直以为你们对我的话不感兴趣。”

老人这样对他们说。

这是我离开的时候听见的。

我总能在餐厅看到一些不可思议的人和事。想象一下,在这里,就好比把自家的餐桌搬

到一个人多的地方。像家一样的感觉,但比家里好,因为不用你亲自下厨做菜。

坐在我周围的要么是家庭聚餐,要么是朋友聚在一起聊聊最近的新闻、商务会议,也有

像我这样只是来放松一下的。当然,大家都热烈地交谈着。

不过我对面的那张桌子上有点不一样,那张桌子上的人总是沉默不语。

我刚坐下来时,看见两个男人静静地坐在那里。其中一个看上去30多岁,穿着旧工作服,

头上仍然戴着棒球帽。另外一个我猜有80岁左右,一张饱经沧桑的脸上满是皱纹,呈现着

岁月的痕迹。他的白发因为戴帽子的缘故显得有些零乱,帽子摘下来放在桌上,身上穿着一

件建筑工人常穿的红格子衬衫夹克,比较厚,外出时穿着应该很暖和,但是也不会厚到会限

制你的行动。

不过看起来他没有什么地方要去,就像他们之间的谈话一样,没什么要说的。

“噢,我今天实在是饿坏了,爸爸。铲雪、扫雪的工作就是这样。”年轻人说。

“嗯,是啊。”老人答道。接下来又是很长时间的沉默。

突然,我听到年轻人说:"他们来了。”手指着门口。

年轻人看上去轻松了很多。终于有人要加入到他们中间,把谈话继续下去了。

新来的两个人,看起来一个是母亲,一个是10来岁的孩子。女人坐在年轻人的旁边,

老人起身给孙女让出一个位子。

女人边坐边说:“爸,真高兴见到您。”

“我也一样。”老人说。

接下来又是沉默,甚至比之前沉默的时间还要长。

“感觉真不错!"老人自豪地说。

“是的,您看上去精神很好,爸爸。”年轻人说,然后另外两个人也附和着。

又是沉默。

服务员走过来,他们点了早餐。

老人起身,嘴里念叨着:“我要去一下洗手间,人上了年纪,总是这样。”

老人离开后,年轻人说:"天啊,我真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