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制度_第1页
质量管理制度_第2页
质量管理制度_第3页
质量管理制度_第4页
质量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安县工业园区东片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应急工程(EPC)创新诚信责任品牌目录27880质量责任制 质量责任制第一条项目部按国家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制订项目部的质量管理方针目标并贯彻执行,明确各部门的质量责任。第二条项目经理是项目质量第一责任人,对质量工作负全面责任。层层落实质量责任,逐级签订质量责任书,项目部成员必须把质量责任纳入各自工作职责范围,实现全员质量责任制。第三条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进行质量职责分解,制定岗位质量职责,落实到岗位。第四条项目部经理(副经理)质量职责(一)项目部经理是工程项目的第一管理者,对项目质量负全面的领导责任;(二)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满足顾客对项目实施的质量要求,提高顾客满意度;(三)根据下达的生产任务,主持编制项目部的质量计划、目标,并组织分解,落实到作业层;(四)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事故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有关部门检查落实;(五)在施工中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做到均衡生产,避免因赶工、抢工和超负荷施工影响施工质量;(六)支持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经常开展质量教育,按施工组织程序和技术标准、作业规范组织施工,组织项目部质量的自检、互检、专检工作;(七)监督检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八)开展“创优质样板工程”活动,做好文明施工,提高企业质量信誉;(九)发生重大质量事故,负责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抢救人员、减少财产损失,并及时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报告;(十)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第五条项目部总工程师质量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项目总工在项目经理领导下,负责质量策划、监督、检查工作,对工程质量负全面技术责任;(二)组织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生产方案、质量保证措施;进行工程技术交底并督促实施;(三)负责组织制定工程项目的质量检验计划,并督促实施;(四)参与或组织施工质量检查,对质量隐患提出整治方案,并督促实施。定期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议,主持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跟踪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五)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工程质量检查及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六)负责组织开展QC小组活动、工程创优活动;(七)督导技术、质量人员对过程质量进行检查监控;(八)组织对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进行技术交底并随时检查实施情况;(九)组织做好质量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第六条工程管理部质量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确认并管理外来技术标准;执行合同所确定的技术质量要求;(二)负责工程项目管理与指导;确定项目工艺标准;(三)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收集、分析有关数据,贯彻落实管理方针和目标;(四)负责编制并下达施工生产计划;(五)负责验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工程设计文件,对施工文件、有关记录进行管理和控制;(六)负责对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重大技术问题的分析和处理;(七)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八)负责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协调内外部关系;(九)负责不合格品的控制,对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十)参与工程的验收、竣工、交接工作;(十一)负责处理顾客投诉,负责质量信息跟踪、反馈,协调售后服务的实施;(十二)负责工程分包管理;(十三)编制作业指导书;(十四)负责工程竣工资料的收集、保管、归档。第七条安质环保部质量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行业质量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负责施工生产的质量管理及监督工作;(二)负责制订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并监督制度执行情况。负责对质检员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协助有关部门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和培训;(三)负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管理。负责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并收集、分析有关数据,协助领导层实施管理体系过程的持续改进;(四)负责生产质量检查,执行事故隐患检查制度,协助和督促有关部门对查出的隐患制订整改措施,检查监督隐患整改工作的完成情况;(五)深入现场监督、检查并协助解决有关问题,纠正违章作业,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六)负责质量事故的汇总、统计、上报工作,并建立、健全事故档案。按规定参加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七)负责组织创优工程的申报、现场检查等管理;(八)负责推动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组织申报QC成果。第八条物资设备部质量职责(一)审核工程材料设备申请计划;(二)负责对供应商、采购过程、工程物资管理过程进行控制,实施施工生产所需物资采购,组织对重要物资的验证、检验,确保满足规定要求;(三)对所管辖范围内的车辆、设备、料库、行车安全等负责,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投入生产的机具性能良好;(四)负责仪表的购置、保管、检定、维护,确保监视、测量设备的准确性。第九条商务管理部质量职责(一)负责合同、预算、定额、验工计价的业务归口管理工作;(二)对工程施工按阶段、项目进行结算时,审核质量监督部门签字手续;(三)在签订合同时,组织审核有关质量要求,签订质量责任书或质量协议书。(四)对不合格的产品和没有进行质量验收的工程不计完成工作量,未经质量检查人员的签证,不得验工计价。第十条综合管理部质量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的方针、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二)负责管理和控制项目管理文件;(三)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记录的保管、归档管理;(四)负责对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过程进行控制,对人员能力进行考评,确保满足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及产品实现过程的人员要求;(五)负责与质量相关人员能力的培训、考核工作。第十一条财务部质量职责(一)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和使用,接受建设单位对资金用途的检查;(二)保证质量事故隐患治理费用、质量培训教育费用等资金到位;(三)负责审核质量事故处理费用支出,纳入经济活动分析内容。第十二条试验室质量职责(一)贯彻国家和部颁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并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措施办法,对工程的试验项目、试验数据、试验质量负责,审查上报试验报告;(二)配合物资设备部负责原材料的调查取样,监督检查主要工程材料的正确使用和合理保管,按规定的频率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试验;(三)参加业主、监理、项目部组织的工程质量检查和工程竣工验交,参与有关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第十三条质量工程师质量职责(一)负责编制项目部质量保证措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二)负责组织对所有到达工地的重要工程物资进行进货验证、施工过程质量检验,及时填报质量报表;(三)协助项目经理抓好工程质量,组织对轻微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及验证,参与重大不合格品的调查、处理;按规定参与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四)参与工程质量最终检验。收集、反馈质量信息,参与工程质量回访及服务工作。第十四条作业队长质量职责(一)负责工程实施及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质量负直接责任;(二)熟悉本工序的施工规范及工艺标准;(三)组织作业队施工人员完成施工任务;(四)填写工程隐蔽工程记录(埋深、防护等),并请监理人员检验及签字;(五)详细记录每天工作情况及质量状况,向项目总工汇报操作的质量问题,提交作业队(工班)日志及质量记录;(六)认真执行质量三检制,协助质量工程师做好质量检查。(七)组织均衡生产,文明施工,随时掌握施工现场进度与质量动态;组织重点部位、重点工序的管理人员跟班作业,对现场进行具体指挥和组织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八)全面落实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严格按施工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书、施工图和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组织施工。第十五条作业人员质量职责(一)严格遵守作业人员职责和义务,按操作要求和作业指令实施现场作业,做到按图作业、按标准施工,不违章操作;(二)做到岗位应知应会,加强操作技能训练,提高专业技能,满足岗位质量能力要求;(三)做好现场自检工作,做到不合格材料不使用,不合格工序不交接,不合格产品不交工,严格把好质量关;(四)自觉接受质量管理人员和现场监理的检查和指导,及时作好隐蔽工程等签证记录。

首件(样板工程)定标制度第一条项目部确定需要首件(样板工程)定标的分项工程和工序,报监理和建设单位确认。第二条首件(样板工程)定标的分项工程和工序完成后,建设单位组织,项目部会同设计、监理、接管维护等单位进行现场定标,召开首件(样板工程)定标会议,形成会议纪要或记录。第三条首件(样板工程)定标结束后,修订施工技术标准和作业指导书,下发各作业队执行。第四条作业人员在实际施工操作中严格按首件(样板工程)定标要求作业。

首件工程评估制度第一条项目部成立首件工程领导小组,项目经理担任组长,负责首件工程评估组织实施工作。第二条按照建设单位关于首件工程评估的要求和实施计划,在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细化具体工作安排。第三条项目施工前及时编制首件工程作业指导书,经监理签认后报建设单位审批。作业指导书的工艺标准不得低于现行行业验收标准要求。第四条对关键工序应留存影像资料。第五条按照建设单位首件工程实施计划的安排,在完成首件工程关键工序施工,达到评估条件后,在其他同类关键工序开始前,向建设单位提交评估申请。关键工序的评估应结合工程进度分批进行。第六条首件工程在完成全部关键工序评估,并具备首件工程评估条件时,向建设单位申报首件工程评估。第七条首件工程关键工序评估通过后,根据评估结论和意见,修订完善作业指导书,推广应用。第八条评估未通过,项目部尽快组织整改,达到评估条件后,配合建设单位再评估。

质量实名制制度第一条工程质量过程控制实行实名制,实现工程(产品)质量可追溯。第二条安质环保部负责监督检查质量实名制管理的落实情况。第三条质量实名制具体内容(一)质量责任制明确规定全员质量责任,为实名制的实施提供保障;(二)质量教育培训实名制通过签到表、考试卷等实现;(三)首件(样板工程)定标实名制每个分项工程开始前实行首件(样板工程)定标,形成定标记录,参加人员签名;(四)技术交底实名制形成技术交底记录,交底人、被交底人签字;(五)文件控制实名制建立受控文件清单和收文簿、发文簿。文件领用人、发放人签字;(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施工计划、方案等,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七)质量文件传达、学习实名制;(八)过程控制实名制1、施工(工程)日志簿项目部项目专业工程师填写并签字;2、调度日志簿调度逐日详细填写并签字;3、作业队(工班)日志簿作业队(工班)长逐日填写并签字;4、施工图核对项目总工组织图纸核对,形成记录并签字;5、隐蔽工程检查项目总工、质量工程师、作业队(工班)长联合检查,检查合格后,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并签字,隐蔽工程覆盖前必须由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6、施工中各道工序实施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签认,通过质量卡片实行质量追溯;7、工程质量检查通过检查表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被检负责人和检查负责人签字确认;8、重要工序质量控制实名制;9、对到达施工现场的材料、施工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组织质量、安全、技术、设备人员等进行验收,做好进场验收记录并签字,根据报监要求办理相关手续;10、物资材料、设备机具、仪器仪表等领取、使用、维护保养实行实名制。(九)质量验收实名制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通过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实行实名制。第四条应采用先进的工具、方法和手段,实施质量全过程的实名制管理。第五条加强实名制管理的考核,保证实名制管理的有效实施。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制度第一条隐蔽工程指被其紧后工序覆盖、包裹而无法进行检查验收的分项工程。第二条隐蔽工程必须经过自检、互检、专检后方可进入其紧后工序的施工。第三条隐蔽工程完成一个检验批后,由作业班组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由班组长在验收记录上签字确认。第四条由项目部技术人员组织紧后工序班组长进行互检,对影响紧后工序的质量、安全等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第五条互检合格后,由项目部专职质量员和施工员进行专业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由相关方在验收记录上签字确认。第六条专职质量员和施工员携带自检、专检合格并签字齐全的报验资料,报送监理进行检查验收;未通过监理验收合格的隐蔽工程严禁进入其紧后工序的施工。第七条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资料由项目部工程管理部负责收集归档,并留存相应的影像资料。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施工作业管理制度第一条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是指涉及工程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质量可靠性有重要影响的施工过程。第二条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的识别在工程开工一个月内,由项目经理或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各专业工程师等主要项目管理人员,对工程中存在的关键工序、特殊过程进行识别,形成项目部的《项目部关键工序、特殊过程识别清单》,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同时将各清单项分解到责任人。第三条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各专业工程师,对识别出来的关键工序、特殊过程开展质量策划,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第四条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施工所使用的材料、设备、构配件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第五条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施工必须坚持样板先行制度,大面积施工前必须做出实物样板。第六条项目部必须按照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的施工方案,以及实物样板确认的材料、工艺、质量标准,编制技术交底或作业指导书,结合实物样板对作业人员实施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训,并留存培训记录及照片。第七条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施工作业前,项目部需根据作业时间、作业部位、岗位分工等,由项目经理指定具备相应的资质、经验等条件的责任人,对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施工作业过程实施旁站。由项目总工程师或专业技术负责人对其进行培训,明确旁站过程中需关注的重点、相应的质量标准以及发生偏差时的处置方案等,并留存培训记录及照片。第八条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施工作业前,需由确定的旁站人员核查施工准备情况,包括是否有正式图纸、是否有技术交底、作业班组是否经过样板培训、材料构配件是否检验合格、施工环境是否满足作业要求、上道工序是否经过验收等施工准备情况。第九条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施工作业过程,旁站责任人需全过程旁站监督,留下施工旁站过程影像资料,观察作业人员是否按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作业,每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作业结束后由旁站责任人填写旁站记录,并按照规定签字确认。第十条当作业人员施工过程出现行为偏差时,旁站人员应及时予以纠正,作业人员拒不接受时,应责令中止作业,并立即向项目经理或项目总工程师报告,防止质量偏差的扩大。当作业环境突发变化不满足作业条件时,旁站责任人亦及时对施工作业进行中止。第十一条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施工作业完成后,旁站责任人应向项目部总工程师报告,提交施工旁站记录,并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验收,项目部技术、质检等相关人员参加。第十二条项目验收合格后按规定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验收,形成分部分项工程验收记录,参与验收各方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质量例会制度第一条项目经理每月组织召开由总工程师、副经理、各部门负责人、质量工程师、技术人员、作业队长等参加的项目部月质量例会。第二条项目部分管质量的领导每周组织召开由总工程师、质量工程师、技术人员、作业队长等参加的周质量例会。第三条月质量例会对上月施工质量进行总结、分析质量趋势,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提出下月质量工作安排。第四条周质量例会对上周质量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发生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安排下周质量工作等。第五条质量例会须按期召开,如因故推迟,推后不得超过一周。第六条质量例会应有会议记录,应注明与会人员并如实记录会议内容。

施工检验制度第一节总则第一条项目部应严格执行各种检验程序,及时实施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第二条质量检验是实施质量控制的必要手段,施工现场必须在策划时明确质量检验计划,并配置必要的质量检验资源。第三条项目质量检验实施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度。自检为全数检验,互检可抽样检验,抽检比例应大于等于验收标准要求,专检由质量工程师按验收标准规定的数量和要求进行检验。第二节进货检验第四条工程使用的重要物资、大宗物资(含顾客提供物资),必须经过验证合格,方可投入工程使用。第三节施工半成品检验第五条各工序作业人员在完成作业时,应按施工图纸和作业指导书进行自检,并将自检结果填入相应表格和“作业队(工班)日志”。不合格品应作标记。第六条项目部应按质检计划,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填写相关记录表格。第七条工序与工序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上道工序应满足下道工序的施工条件和技术要求。第四节施工成品检验(最终检验)第八条项目部制订最终检验计划,经总工程师批准后组织实施。第九条最终检验形成的记录必须由检验人、记录人和检验组长签字。第十条质量工程师应将检验结果填入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记录表。第十一条检验组长负责编写最终检验报告(附质量验收记录表)。第十二条最终检验合格后,项目部应向建设单位发出竣工报告,负责办理工程验收交付手续。

质量检查、申报、签认制度第一条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实行日常检查、综合和专项检查。日常检查为“三检”制,即:自检、互检、专检。综合检查为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程师、各部门负责人每月检查不少于一次,专项检查工程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质量工程师每周检查不少于一次。第二条日常(过程)检查,每道工序完成后,各工序作业工班长对工序质量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后续工序实施前,应对上道已自检工序进行互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后道工序施工。各工序完成后,应由项目部质量工程师进行专检,经验收合格后,填写相关记录。第三条综合、专项检查内容:施工过程是否严格执行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关键点是否采取控制措施;隐蔽工程是否验收合格、记录齐全;采用的工艺、工法是否合理;工程使用的重要物资、大宗物资(包括顾客提供物资),是否经过验证合格;成品防护是否到位等。第四条检查记录要完整,应包含检查人、检查地点、检查项目、检查数量、合格数量、不合格数量,有完整签认。第五条检查出不合格项应出具不合格报告,并提出整改时间要求,整改后,对整改内容进行复查,并做好记录。第六条对质量检查中需要申报的部分应及时按要求向相关部门申报。第七条对于隐蔽工程管理部分,及时签认,作为质量检查记录的组成部分。第八条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应该在相应部分工作量完成的同时,做好质量记录签认。

产品(成品、半成品)保护制度第一条根据工程合同、建设单位的要求及实际情况,统一施工现场产品(成品、半成品)保护标识,进行产品(成品、半成品)保护。第二条进行全员产品(成品、半成品)保护培训教育。第三条科学安排施工作业程序,防止交叉作业对产品(成品、半成品)的损害。第四条对工程中已完成的部位(成品、半成品)应进行防护,以防止产品(成品、半成品)可能发生的损坏和污染。第五条对已经完成的产品(成品、半成品),应根据不同阶段、不同部位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第六条当有特殊要求时,竣工交验时提供正确使用和保护说明。

不合格控制及预防制度第一条应根据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和项目实际进行不合格控制及预防。第二条不合格控制及预防应确保防止项目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同时消除不合格再次发生,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合格/潜在不合格的发生。第三条应对不合格分类,并明确项目部和作业队(工班)在不合格控制及预防的职责和责任。第四条不合格的控制原则(一)不合格的物资不得使用;(二)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经整改也达不到合格要求的,均不准转入下道工序;(三)不合格的工程不准交付;(四)应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记录、评审和处置。第五条不合格控制对象应包括进货不合格品的控制、施工过程不合格的控制、最终验收时不合格控制和工程交付后不合格的控制。第六条应明确不合格的报告、分析、处置、验证的程序和标准。第七条应对纠正预防措施实施管理,包括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情况检查、跟踪验证和评价。第八条应建立不合格控制及预防管理记录,确保记录符合规定。第九条对不合格控制及预防管理工作中需要上报的事项,应及时按要求报告。

验收交接制度第一条在工程验交前将竣工文件报送建设单位审阅,并参加建设单位主持的验收工作,对在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克服并参加复验。第二条根据工程施工合同的规定,负责工程试运行阶段的维护、质量问题的整改、技术培训和工程保修工作。第三条项目部负责办理工程交接手续,并及时向建设单位取得验收交接报告。

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第一节事故报告第一条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发生需作返工、加固处理,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对工程施工造成一定影响的质量事故,事故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如实将事故报告项目经理,并报告企业负责人。第二条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依法进行报告。第三条企业负责人必须立即如实地将事故情况报告有关部门;并在1小时内写出简要事故报告。第四条工程质量事故报告的内容:工程项目、时间、地点及建设相关单位,工程质量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工程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初步分析,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措施及事故控制的情况,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及工作计划,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或报告人、报告时间和联系电话。第五条事故报告时限及要求:执行1小时事故报告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报告、谎报或隐瞒不报;由于工程质量事故导致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特大或重大死亡事故可直接向企业总经理或主管领导速报,同时报企业安全质量主管部门,并后补书面报告。第六条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对事故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如有隐瞒、虚报或者故意延迟不报告的,除责成其补报外,对责任者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者的法律责任。第二节事故抢救第七条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在场人员尽可能了解或判断事故的类型、地点和严重程度,并迅速报告项目经理、单位负责人。同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现有设备和工具材料及时消灭或控制事故,如不可能,迅速组织撤离。第八条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采取措施,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物件时,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第九条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根据事故类别、灾区的范围、灾区人员的分布等实施现场抢救,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第三节事故调查第十条事故的调查处理应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严格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未调查清楚不放过、员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相应处罚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第十一条发生一般事故及以上等级事故,按有关的法律法规,配合政府或其授权部门做好事故调查。第十二条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质量事故,项目部配合或接受企业授权进行事故调查。第十三条事故调查做到以下几点:(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需要时听取专家组的事故原因分析意见);(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第十四条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应当诚信公正、恪尽职守,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事故的信息。第十五条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20日内提出事故调查报告。第十六条事故调查报告包括以下内容:(一)事故发生项目概况;(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六)事故防范措施和整改措施。第十八条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交企业质量主管部门备案,需要时归档保存。第四节事故处理第十九条按照处罚决定,对事故责任人员进行处罚。第二十条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接受企业工会和员工、质量主管部门的监督。第二十一条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内容以外,在项目部内公布事故处理情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办法第一节总则第一条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的有效组织形式,是员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第二条项目部要发动广大员工积极参与QC小组活动,并做好指导、帮助、推进工作。QC小组活动要同施工生产实际、工班建设、小改小革及合理化建议等项活动相结合,要突出“小、实、活、新”的特点。第二节组织和管理第三条QC小组的组建应从实际出发,采取自愿结合或行政组织等多种形式,以活动方便、易出成果为原则,可在作业队(工班)、项目部、部门建立,也可以根据课题的内容跨区域、跨部门建立。其主要类型有“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创新型”。QC小组提倡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三结合的小组,人数一般以5-10人为宜。第四条QC小组建立并选择课题后,应向所在企业注册登记。第五条项目部负责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要把QC小组活动作为项目部质量活动的工作内容之一,根据施工生产实际,提出课题和任务,交QC小组完成,并主动帮助解决QC小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第三节活动和教育第六条QC小组课题要根据企业的方针目标、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来选择。对工程质量要围绕设计、施工、检验和使用质量的质量特性开展活动。为了有利于取得成果,课题可采用小组自选,也可采用指令性的方法选择。小组选择课题不宜过大,应选择身边的、力所能及的课题,力求时间短、见效快、效果明显。第七条QC小组活动要集思广益、分工负责,按照PDCA的工作程序开展活动,做到现状清楚、目标明确、对策具体、措施落实、记录齐全,并及时总结。QC小组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项目部要为QC小组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第八条QC小组活动要讲究实效,坚持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精神,不断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努力做到专业技术、管理技术相结合,并根据实际需要恰当地应用数理统计工具和其他科学方法。第九条QC小组应坚持“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原则,不断深化质量教育,并与ISO9000标准相结合。第十条项目部应将QC小组培训教育纳入员工教育计划,使QC小组成员不断提高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培训和教育,逐步建立一支QC诊断师队伍,以推动和指导小组活动的深入开展。第四节交流和发表第十一条项目部于规定时间将QC小组活动成果材料报上级管理部门。第十二条QC小组成果发表和交流要采取择优分类、少而精的原则,发表形式力求朴实、简化、新颖、活泼、有效。第十三条获优秀QC成果的小组,出具“四表一簿”(QC小组注册表、课题登记表、成果认证表、优秀成果推荐表和QC小组活动记录簿)。第五节评选和奖励第十四条评为优秀QC成果的小组,获相应等级奖励。

质量回访保修制度第一条在项目交付后,按合同要求,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编制保修计划,其内容一般包括:(一)项目概况和保修范围;(二)现场组织机构设置;(三)保修工作原则;(四)保修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五)安全、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六)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保证措施;(七)资源配置计划;(八)建设单位要求的其他内容。第二条项目交付使用后,应组织进行质量回访,回访可采取拜访、电话回访等形式,对质量回访中采集到的信息,应及时汇总、处置,提高顾客满意程度。第三条按合同及投标承诺进行工程项目保修。第四条回访完成后,由回访组织部门填写《工程质量回访记录》,并报企业存档。

质量奖惩制度第一条项目部建立质量奖惩细则,奖惩细则可参照企业的相应办法制定。第二条对获得局优、部优、国优的项目,按企业有关规定进行奖励。第三条在上级、企业、建设单位组织的检查评比中获得表彰奖励的,项目部对有关人员进行奖励。第四条质量不符合要求或受到通报批评的,责成责任人进行整改,并进行相应的处罚。第五条发生施工质量事故的,按事故处理决定进行相应处罚;发生施工质量问题的,依照工程质量问题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施工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制度第一条项目部技术管理部门负责施工工艺流程设计、试验的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第二条项目部技术管理部门按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工艺流程设计计划,确定需进行施工工艺流程设计的分项工程项目。第三条项目部技术管理部门组织“四新”技术项目施工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工作,安质环保部门、工程管理部门等部门技术人员参加,施工工艺流程设计、试验方案经项目部总工审核批准后实施。第四条批准的“四新”技术项目施工工艺流程设计按规定逐级交底,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第五条施工工艺流程设计依据和标准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规范及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第六条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必须为采购、施工生产和服务提供适当信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具有可操作性、经济性,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第七条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应遵循“试验先行,样板引路”的原则。第八条确定工艺流程设计主题后,收集相关标准、规范,必要时参加相关的技术培训、讲座等。第九条对一般施工项目的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借鉴以往成功的经验,分析比较异同点,设计出一套可行的适用的施工工艺,履行审批手续后,按规定进行技术交底。第十条对“四新”技术项目施工工艺流程,进行分析、研究,从以往的成功经验中找出共同点,并邀请专家组召开方案讨论会,形成施工工艺流程。第十一条“四新”技术项目施工工艺流程的设计完成后,项目部技术管理部门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试验。第十二条在工艺试验的过程中要不断收集资料,分析、总结工艺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工艺试验完成后,写出工艺试验总结报告。

工地试验室管理制度第一节总则第一条根据交通运输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公路、水运工程项目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工地试验室,对建设工程材料、构配件、现场路基路面等进行试验检测,以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第二条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试验检测业务一般实行见证取样,即将试验检测业务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项目部负责材料和构配件样品的抽取和送样,检测单位负责检测和出具试验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加盖CMA印章。可参照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中有关规定执行。第二节工地试验室组建第三条工地试验室建设可参照交通运输部质监总局发布的《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标准化指南》执行。第四条工地试验室组建初期应重点注意选址、规划、功能室设置、试验室供电等情况。第五条工地试验室应根据工程内容、规模、工期要求和工作距离等因素,合理的配备一定数量的试验检测人员,试验检测人员持证专业应配备合理,能涵盖工程涉及的专业范围和内容,且满足省级质监机构制定的本地区试验检测人员数量配备标准。第六条工地试验室实行授权负责人制,授权负责人对工地试验室工作全面负责。授权负责人应持有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报告审核人员应为试验检测工程师,其持证专业应覆盖工地试验室所需的相关专业。第七条工地试验室应按照母体授权的试验检测项目、参数及合同要求,配置必要的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和辅助工具,并确保仪器设备性能良好。仪器设备的功能、准确度和技术指标均应符合规范规程要求。对使用频率高的仪器设备在数量上应能满足周转需要。第八条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合格后,应当及时通过计量检定机构的校准和检定,取得相应的校准、检定合格证书,并编制《仪器设备校准、检定计划表》,按照规定周期进行计量检定。对仪器设备进行大修后要重新进行计量检定,确保其相应的准确度或精度后才能继续投入使用,工地试验室自校的仪器设备应按规定的方法和频率自校,并形成相应的记录表格,记录表格要分类存档。第九条工地试验室应结合工程特点,将涉及的相关管理要求、技术要求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和作业指导书,形成工地试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工地试验室职责、主要岗位人员工作职责、试验检测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管理制度、样品管理制度、化学品(试剂)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制度、标准及文件管理制度、试验检测记录及报告管理制度、试验检测程序及质量管理制度、外委试验管理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不合格报告制度、检测事故分析报告制度、主要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等。工地试验室应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科学规范”的工地试验检测文化氛围,将“科学、客观、严谨、公正”的理念融入到具体的试验检测工作中。第十条工地试验室成立过程中,应该及时编制《试验检测计划》。应依据设计施工图纸及质量验收标准要求,确定试验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检测数量等,制定详细的试验检测实施计划。同时,试验检测计划的编制还应当满足项目业主的相关要求。第三节工地试验室申报第十一条根据各省市的有关文件规定,向省(市)质量监督站申报工地试验室临时资质证书。第十二条工地试验室申报注意事项:(一)取得《公路水运工程检测资质等级证书》的检测机构,可设立工地临时试验室,承担相应公路水运工程的试验检测业务。工地临时试验室必须在其母体检测机构《等级证书》核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试验检测工作;(二)检测机构在同一公路水运工程项目标段中不得同时承但工地临时试验室委托和竣(交)工检测委托。同时,不得接受业主、监理、施工等多方的母体试验检测机构委托;(三)对于钢铰线、大型支座等重要材料和设备的试验检测,应采用见证取样制度。工地临时试验室不具备试验检测能力的,应送至取得《等级证书》并具有相应检测能力的检测机构进行试验检测;(四)检测机构依据合同承担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业务,不得转包、违规分包。第四节试验检测第十三条所有进场原材料必须按相关规范进行试验检测。第十四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必须按规范制作混凝凝土试件,按频次制作砂浆试件。第十五条在工程开工之前,无论采用何种焊接工艺方法,均须采用与生产相同条件进行焊接工艺试验,以便了解钢筋的焊接性能,选择最佳焊接参数,以及掌握担负生产的焊工的技术水平。第十六条路基工程施工中现场必须按规范进行压实度等指标的试验检测工作,路面底基层及基层试验检测技术指标必须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要求,沥青混合料路面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跟踪检测,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第五节试验资料管理第十七条试验检测原始记录管理检测人员必须在检测现场认真准确填写原始记录,做到字迹清楚,结论明确,不得随意涂改,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数据处理、运算。检测人员填写原始记录时应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填写。原始记录中直接的量程数据不得书写错误,若运算结果错误应及时更正。更正的方法是:在错误数据处划一横线,以示作废,但原内容应能辨别清楚,然后在错误数据上方填写更正的数据,更正人应在错误的右上方签字。检测人员完成检测任务后,应及时整理原始记录,在检测记录上签字。校核人应认真校核原始记录,并在原始记录上签字。校核人一旦发现原始记录有疑问时,应及时与检测人员一起检查,排除疑点,必要时应共同进行复测。试验原始记录必须分类归档保管。第十八条检测报告及审批检测报告必须保证质量,采取统一格式,填写完整,签名齐全,检测报告中,检测数据的有效位数和误差表达方式应按照检验规程和有关误差理论进行处理,检测试验人员应在检测项目的检测报告上签字,对测试数据负责,检测报告由试验工程师审核,并签字以示对检验质量负责,在审核时如发现错误,应由原填写人重新填写,审核人不得擅自更改,经审核后的检验报告交试验室技术负责人,审查签字并存档。第十九条资料归档工地试验室的试验检测资料除记录和报告外,还包括与工地试验室管理相关的资料和档案,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工地试验室授权、登记备案有关资料;上级部门下发的技术和管理文件、会议纪要等;标准、规范、规程;试验检测人员档案;仪器设备(参考标准,有证标准物质)档案;各级管理部门检查提出的整改要求及整改报告;管理记录和试验检测台账;照片和影像记录;电子文件等。工程建设任务结束后,工地试验室应将试验检测记录和报告等资料按照档案管理和项目建设要求整理、归档,及时移交项目建设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将其他试验检测资料整理、归档,移交母体试验室管理。属于工地或母体试验室保存的资料,应按照有关规定,确定记录保存的期限,记录的保存期一般不得低于产品的寿命期或责任期;有永久保存价值的记录,应整理成档案,长期保管,同时做好防蛀、防潮、防盗等安全保护措施。

质量资料管理制度第一条质量资料包括施工过程原始记录、质量检查记录、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验收评定记录及试验资料,质量资料由项目部统一管理,各部门必须保证质量资料的完整和真实。第二条质量资料的规格及表格样式首先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然后是上级单位或部门的要求,没有要求的由项目部统一制定表格,规范使用。第三条施工原始记录由作业队人员填写,必须保证施工原始记录齐全、真实,并及时搜集整理报项目部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