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教案- 高一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1页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教案- 高一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2页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教案- 高一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3页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教案- 高一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4页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教案- 高一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教案

学情分析

最近几十年中国航天事业高速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让国人自豪,

让民族骄傲。从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到2019

年长征五号重型火箭再一次发射成功,中国人正一步一步奔向太空,各项航天工

程有序推进。学生通过各种媒体耳熟能详,神舟载人飞船、嫦娥探月工程、天空

实验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这一系列辉煌成就都已载入

中国航天史册,为本章的学习铺垫好了家国情怀的情感基础,增强了学生的责任

感和国家认同感,每一节的学习都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太空的大门,学生怀揣

着对地球之外的宇宙世界无与伦比的期待,开启本章的学习。

一、认知基础

高中之前,学生知道一些地心说、日心说等相关史实,对一些伟大的物理学

家也有些了解,像牛顿、开普勒等,包括牛顿与苹果树的故事。

在本章之前,学生在必修1中学习过自由落体加速度g,知道自由落体加速

度也叫重力加速度,海拔高度越高g越小,地球表面不同纬度g略有差异。但

是,学生并不知道自由落体加速度为什么不是定值,且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通

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学生可以测定自由落体加速度,这为"地一月检验"

和"称量”地球质量的学习奠定好了基础。学生对重力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重

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但是却不清楚为什么重力的方向不指向地心。在正确的认

知下,学生带着一些疑问急需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去解决。

在本章之前,学生在必修2中已经学会了如何描述圆周运动,建立起了一些

基本物理概念,例如: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等,掌握了

圆周运动向心力表达式以及匀速圆周运动的方法,具备了推导太阳与行星间引力

的知识基础。学生对离心运动和近心运动及产生条件有了一定的认识,为研究人

造地球卫星的多次变轨后达到预定轨道做好了知识储备。本章在分析双星问题

时,结合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手拉手匀速圆周运动,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向

心力表达式中半径r的理解。在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部分,通过学习汽车过拱形桥

的失重现象,将地球看作一个巨大拱形桥,介绍了航天器中失重现象。但是,学

生对航天器中失重现象为什么是完全失重,也只是初步认识,需要本章进一步学

习,深化理解,提升认知。

学生在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一章中,学习了"地球为什么会存在生命"o

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分析了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安全和稳定,安全是指太阳系中

八大行星"各行其道",轨道具有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存在生命的内部条

件是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理中这部分内容

与开普勒第一定律、高中阶段行星轨道按照圆轨道近似处理、赤道处的临界问题

等存在交叉融合,能促进学生理解本章内容。

2012年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宇航员刘洋做了几个演示实验:动

力学方法测质量、单摆运动、水膜水球的演示,这些实验学生有些能理解,有些

还不清楚;长征五号重型火箭,学生知道它的运载能力大,却并不知道发射人造

地球卫星、火星探测器等需要多大的发射速度,这些都需要学习本章内容来理解。

二、认知特点

高中学习内容与初中相比有一些新特点,例如,知识容量大,学科内容深,

综合性、逻辑性、系统性较强,定理和定律更加抽象,对学生记忆理解、归纳总

结、演算推理、空间想象等能力要求较高。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运动,而天体的运动,虽然学生在电视等媒体

上看到过卫星的发射、看到过动画演示卫星的运动,但是本部分内容仍需要学生

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仍然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必修1中一直研究直线运动,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学生脑海根深蒂固,

虽然必修2中前两章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已经将直线运动跨越到曲线运动,已经

明确了曲线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关系,但是研究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宏观物体过渡

到宇宙天体还是有一些障碍的。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继续提高观察能力、

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提高独立学习能力,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提高认知

水平。

1,高一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一定的理解力。观察力已经非常接近成人

的水平,观察的目的性更明确,持久性更强,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甚至超过了成

人。以科学漫步”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学习为例,学生能概括总结出每

一位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能知道"行星逆行""本轮""均轮""偏心点""偏

心等距点”等概念,但是学生不理解这些概念,以及这些晦涩难懂的概念是如何

促进开普勒得出正确的行星运动规律。包括理解"8,的误差也许正是因为行星的

运动并非匀速圆周运动",认知水平不同的学生不一定都能想到这是因为行星轨

道是椭圆而非圆。抽象概念的理解、观察的深刻性还有待在学习中提高,这些决

定了学生如何"水到渠成"般的理解开普勒得出行星运动定律的过程,加深对行

星运动定律内容的理解,降低学习的难度。

2.高一学生记忆的目的性、计划性较强,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但无意识

的记忆仍是不可缺少的,许多东西是通过教学活动无意识记,在轻松愉快中获得

的。例如,观看电影《流浪地球》《地心引力》后,高中学生很快会提取卫星变

轨、空间站交会对接等知识的应用。教学中适合的分组活动,能让学生参与进来,

促进知识的形成,丰富学科认知。例如:通过绘制焦点距离不同的椭圆并与圆的

对比,通过验证开普勒第三定律,通过月一地检验,通过月球计算地球质量,这

些能让学生体会到获得真知的愉悦,在提高思维深度的同时,驱动学生去不断探

索,慢慢从被动学习、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变主动学习、理解记忆、长时时间。

学习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引力常量是自然界中少数几个最重要的物理常量之一,目前推荐的

标准值为6=6.67408(31)X10-11Nm2kgi知道引力常量的普适性是万有引力定

律正确性的有力证据。

掌握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和三个宇宙速度的定义。

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具体内容,会根据定律解决具体

实际问题。知道高中阶段行星椭圆轨道近似为圆轨道处理,万有引力提供行星圆

周运动向心力,掌握行星绕中心天体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模型。

掌握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规律,知道近地卫星、同步卫星的特点。知道万有

引力提供人造地球卫星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在人类探索行星运动规律历史中,了解科学家是如何从最基本的概念开

始,凭借对自然现象的观测,物理模型的构建,物理理论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相互

支撑,不断地自我修正原有概念和模型,逐渐接近客观事实,获得物理本质规律

的科学思维方法。

在推导行星与太阳间引力表达式的过程中,太阳吸引行星,同时行星也在吸

引太阳,太阳与行星二者地位相同,应遵守相同的规律,体会牛顿第三定律和对

称性这种科学思维方法的应用。

掌握根据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称量"地球质量,以及借助卫星等环绕天体

的运行参数计算天体质量的这两种科学方法。

3.通过卡文迪什扭秤实验,掌握放大微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如何通

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通过月一地检验,理解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以

及太阳、行星间的引力,都遵从相同的物理规律,体会如何通过理论验证进行科

学探究的过程。

4.体会科学家们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和

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大胆猜想、严格求证、实证与推理相

结合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局限性的学习,知道新的理论并没有否认以

实验为支撑的原有理论,原有理论是一定条件下新理论体系中的特殊情形,科学

仍然要以事实为依据,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学生通过课上分享中国的航天成就,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提升对

国家强大与民族复兴的时代责任感。

二、重难点分析及突破策略

1.行星的运动

《行星的运动》在本章教学中起着引领作用,也为本章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

起一个铺垫性的作用。本部分的突出特点是:知识容量较少,包含的科学史料十

分丰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内容和物理意义比较难理解。教学的目标立足在

让学生感悟科学家求真、求简的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学生对科学家

的事例可能略知一二,但对科学家的发现、发明、创造内容的了解还不够系统和

准确。所以,通过史料探究得出并理解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被确定为本章的重点。

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可以采用上课前为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

学生先看教材学习后,教师再总结的方法。例如,先阅读教材科学漫步”人类对

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查找有关描述天体运动的历史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归纳总结人类认识天体运动规律的历史发展进程。这

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获取资料信息、分析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

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探究地心说和日心说争论的焦点时,教师可设置的问题有:

地心说与日心说都认为天体绕着"宇宙的中心"做什么运动呢?细心的观察发现

了行星运动的什么现象?哪种学说能更好地解释"行星的逆行"现象?通过问题

引领学生认识行星运动规律。在理解开普勒行星第一定律的过程中,可以课前打

印好某一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平面图,然后学生结合教材上"做T故"恰当选

取半长轴和焦点去绘制椭圆,与行星的椭圆轨道进行对比,加深对开普勒第一定

律的理解和掌握。行星运动规律不能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学生可以不断减小焦点

距离画椭圆,去体会高中阶段行星的轨道按圆轨道近似处理。科学家对行星研究

成果是天文历法基础,学生也可以结合地理学科天文部分的相关知识来学习。

2.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建立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构成了牛顿

力学的核心内容。从行星运动定律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是本章的重要内

容,是极好的科学探究过程。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是从运动学角度来描述行星运

动,万有引力定律是从动力学角度研究行星运动,是依据已有规律进行的演绎推

理的过程。本部分内容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从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演

绎与推理、结论的得出、检验论证等,是一次很好的探究性学习过程,此过程将

人类探索未知的科学思维展现的淋漓尽致。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明确了地球上

的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统一性。牛顿大胆的推广,找到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

作用之一,给出了自然界任意两个物体间的引力与物体的质量、二者间距离的关

系,万有引力定律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定律之一,明确向人们宣告天上和地上的

物体都遵循着完全相同的科学法则。所以,万有引力定律不仅可以被确定为本单

元的重点,也可以被确定是高中力学内容的重点,其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上多通过启发式的设问,使牛顿的想法

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想象力,引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让学生经历一次自己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月一地检验要充分利用教材"思考与讨论"中的

数据进行验证,体验一次自我的月一地检验,感受牛顿是如何大胆假设与严格求

证。卡文迪什实验是历史上非常著名和重要的实验,通过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拓

展学习一引力常量的测量",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和体会是如何巧妙地将物体间

非常小的力显现和测量出来的,可联系必修1中如何放大微小形变的方法,也可

以布置一些思考题:卡文迪什实验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这个实验设计的思路有什

么巧妙之处?引力常量普适性的意义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学习和体会

其中精巧的科学探究方法,例如"光杠杆"原理放大微小物理量的方法等。

3.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本部分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主要应用,了解"称量地球质量""计

算天体质量”的基本思路,理解万有引力理论的巨大作用和价值,深刻体会科学

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所以,会用万有

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被确定为本单元的重点。

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本部分内容的核心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

力定律在匀速圆周运动情境下的综合应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在

称量地球质量部分,提示学生"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这个条件。在称量太

阳质量时,掌握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明确依据观测数据进行计算

是测量中心天体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海王星的发现和哈雷彗星的按时回归,让

学生自主收集、阅读、整理资料,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一步展现万有引力理论

的成就。

4.宇宙航行

宇宙航行是航天部分的重要知识,也是万有引力实践性成就的进一步展现。

万有引力定律使人类实现了"飞天"梦想,重点是掌握卫星发射和理解第一宇宙

速度,激发学生科学献身精神。三个宇宙速度的理解和第一宇宙速度推导被确定

为本单元的重点。

根据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经常对发射速度、环绕速度、逃逸速度不加

区分。教学中首先从发射卫星角度来理解,三个宇宙速度都是最小发射速度,第

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是逃逸地球引力

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第三宇宙速度是脱离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从卫

星发射之后入轨运行,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度来理解,万有引力提供向

心力,卫星的线速度为v=1,最容易发射的近地卫星〃*出,最低轨道对应

最大的线速度,故才有第一宇宙速度也叫环绕速度。教学中可借助教材中科学漫

步《黑洞》,明确"第一宇宙速度又叫做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又叫做逃逸速

度"。为了加深学生对宇宙速度的理解,可以举例让学生定性讨论,例如:发射

神舟飞船、嫦娥四号、火星探测器的发射速度的范围。

内容与价值分析

一、课标要求

2.2.4通过史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知道万有引力定律。认识发

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认识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例3通过发现海王星等事实,说明科学定律的作用。

例4以万有引力定律为例,了解统一性观念在科学认识中的重要意义。

2.2.5会计算人造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

度。

例5了解牛顿力学对航天发展的重大贡献。

活动建议

(3)观看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神州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的录像片,与

同学交流观后感。

(4)收集我国和世界航天事业发展历史和前景的资料,写出调查报告。

2.3.1知道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体会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是不断深入的。

2.3.2初步了解相对论时空观。

例1初步了解长度收缩效应和时间延缓效应。

例2初步了解时空弯曲。

2.3.3关注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研究进展。

例3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典型的恒星演化过程。

活动建议

(1)阅读有关相对论的科普书刊,在同学中举办小型讨论会。

(2)观看有关宇宙起源的科教电视专题片,了解宇宙的演化。

二、学习内容与价值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体运动规律的根源,对人类智慧影响至为深远。本章

有直线运动到曲线运动的跨越,有圆周运动的继承,也有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物理观念的形成、科学思维的运用、科学探究

的设计,以及严谨认真、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1.本章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过程,突出体现对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本质教育因素,对发展学生的科

学态度与责任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开普勒从运动学角度描述了天体运动规律,

牛顿从动力学角度揭示了天体运动规律的根源,两个定律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运

动与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解。科学论证需要证据的支持,"月一地检验"进一步验

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力常量的普适性是万有引力定律正确性的有

力证据,卡文迪什测量引力常量是一种典型的科学实验探究。根据万有引力理论

发现未知天体,说明了科学定律的预测功能,学生可以从中体会科学发现对人类

认识世界的作用。宇宙航行部分从科学理论到实践应用,充分体现了万有引力定

律在人类开拓太空中的作用。发射人造卫星探索宇宙奥秘,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

更是科学促进技术进步的典型范例。由关注航天事业的成就和太空垃圾等新的环

境问题,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辩证地认识牛顿力学的

局限性,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2.在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本章内容具有承前启后作用

万有引力定律是经典力学的极大补充和完善,能促进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和

圆周运动规律的理解。例如:明确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必修

1中自由落体加速度与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关系;航天器中的完全失重,有助

于深化必修1中牛顿定律对失重现象的理解;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的匀速圆

周运动,能加深圆周运动一章中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等物理概

念及运动规律的理解,让学生增强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卫星变轨问题的研究和

实际应用,能促进学生对向心力"供需"关系的理解,提升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普勒第二定律的学习,渗透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火箭发射、

空间站交会对接,渗透了动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和库仑力都满足平方反比规律,

本章学习也对库仑力的得出具有一定的铺垫作用。

3.本章学习内容能促进跨学科学习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一章中,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分析了地球为什么会

存在生命,其中涉及的一些自然现象,与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一章

有紧密的联系,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四季轮回、潮汐等地

理现象,以及指导重力探矿,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

4.在万有引力定律确立和应用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研究方法

(1)本章教学内容体现了观察法的应用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四十年如一日地观察和计算,所著《天体运动论》预示

了地心宇宙的终结。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连续二十年对行星的位置进行观测,并

记录了大量的精确数据为开普勒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资料。牛顿把哥白尼的观点、

开普勒定律、伽利略和牛顿自己关于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研究成果融会一体,才总

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可见,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离不开前人的大量天文观测资

料。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也经历了大量观察法的应用,体会过人们认识事物"先

现象,后本质"的一般规律。例如: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平衡摩擦力时,

通过观察纸带上点迹是否均匀,来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观察真空

玻璃管中铁片和羽毛的下落,可以知道不同质量物体下落的一样快;通过观察小

球在理想斜面上滚动,伽利略才给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通过观察

砂轮打磨下来的炽热微粒或掷飞镖的轨迹,可以知道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先

有"洞天地之察",后有"析万物之理"。观察是学生认识自然现象的开始,观

察到事物不同和相同之处,才能通过现象看本质,得到事物发展统一性规律。本

单元的学习,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观察法的重要性。

(2)本章教学内容体现了假说法的运用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认为圆是最完美的图形才是出了行星运动是做圆周运动的

假说。托勒密根据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提出了地心假说。火星逆行与地心说

发生矛盾,哥白尼提出了日心假说。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长期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修正了哥白尼的假说。牛顿”站在巨人的肩上"根

据已知的事实和原理,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假说。

假说并不是凭空猜想,它具有科学性,是以可靠的事实为依据,是科学性的

猜想和假设,是物理科学探究的一种,也是建立和发展真定律、真理论的桥梁。

例如,JJ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无法解释a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才提出了原子的核

式结构模型假说,又因为核式结构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玻尔提出了玻

尔理论。提出假说需要严谨的科学思维,假说还具有推测性、可预见性、可验证

性。例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先是在严谨的科学思维下让原有理论

自相矛盾,然后提出自己的科学性假说:质量不同的物体下落一样快,属于匀变

速直线运动。最后,利用冲淡重力的影响,预见性推断斜面逼近竖直方向物体运

动性质不变,通过实验证明自由落体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严谨的理论推导和

巧妙的实验设计所得到的假说,是可以让学生信服的。安培分子环流假说,高中

阶段虽然没有给出直接理论支撑和实验验证,但是能很好的解释磁化和消磁等现

象,这个科学假说也就变成了科学事实。学生通过本章假说法的学习,既能深化

理解前面假说法的应用,也能为后续假说法的学习做铺垫。

(3)本章教学内容体现了构建理想化物理模型的运用

在认识宇宙的过程中,人类在不断地构建理想化物理模型。从托勒密构建地

心宇宙模型,到哥白尼构建日心宇宙模型,最后开普勒又构建了太阳系模型。地

球绕太阳运动视为理想化的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地球按照理想

化"质点”来处理。物体在地球表面所受重力,在忽略自转次要因素后,可认为

等于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构建理想化物理模型来突出研究对象和所研究问题的

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更能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为人类研究复杂事物提

供了科学思维方法。构建理想化物理模型这种科学思维,能让学生体会事物的表

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其本质可能存在同一性,激发探寻科学本质的愿望和兴

趣,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4)本章教学内容体现了实践验证法的运用

"月一地检验"验证了牛顿的想法是正确的,明确地向人们宣告,天上和地

上的物体都遵循着完全相同的科学法则揭示了复杂运动的后面可能隐藏着简洁

的科学规律,正是这种对简洁性的追求启迪科学家不断探索物理理论的统一性。

但是万有引力定律还具有一定的推测性,牛顿并没有给出准确的引力常量,

卡文迪什利用扭秤装置测定了引力常量,引力常量的普适性成为万有引力定律正

确性的有力证据。

海王星的发现和哈雷彗星的“按时回归"确立了万有引力的地位,万有引力

定律不仅能够解释已知事实,预言未知现象,更重要的是还预言成真。人类利用

万有引力定律已经成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实现了登月和火星探测等伟大壮

举。这一系列航天成就都验证了万有引力理论的正确性,也使学生明白假说只有

经受住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才能变成为真理。

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观提出后也需要实践的检验。相对论时空观的第一次宏

观验证是在1971年进行的。当时在地面上将四只钳原子钟调整同步,然后把它

们分别放在两架喷气式飞机上做环球飞行,一架向东,一架向西,当一周后两架

飞机回到地面时,与留在地面上钠原子钟进行比较。实验结果与相对论的理论预

言符合得很好。

实验验证是科学探究中一种重要方法,本章所涉及的实验验证,有意识地去

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实验验证是学生获得可持续成功和恒久幸福的坚

实基础。

5.本章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

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人们对牛顿力学的尊敬,不仅体现了学科价值,更丰富

了育人价值。科学家不畏艰辛、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成功的基石,持

之以恒的精神值得学生学习。从第谷的数千个数据到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再到

引力的表达式,学生可以体会到认识越深刻,表述就越简洁,含义就越丰富,物

理学法则的普适性在深深地打动着学生,获得真知的愉悦和审美感受更加驱动学

生去不断探索。"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和中国第T立航天员杨利伟的介绍,更

是号召学生向他们学习,学有所成,为国奉献。学生学习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的

原理,能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关注我国在航天领域的科技成就,进一步提升国家认

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综上,本章内容所蕴含的丰富价值,还会继续影响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学习过程

一、本单元学习进阶设计

L层级:

局限性

L层级:

克成就

L层级:

理论成就

L2层级:

万有引力定律

L层级二

行星的运动

学习进阶图

二、学习过程设计说明

LL1层级:行星的运动

这一层级的基础是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天文现象和科学史实,例如托勒密的地

心宇宙学说和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地理中已经知道了地球公转与自转,知道

近日点和远日点。但是,行星运动轨道到底是什么样的?行星与太阳连线所扫过

的面积有什么定量关系?运动周期与行星离太阳的远近有什么关系?这些需要

学生通过本层级学习来达成。

【活动设计案例一】

阅读教材《科学漫步》一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思考"地心说"与"日

心说"争论的焦点,产生争论的根源,以及开普勒是如何根据第谷观测数据总结

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活动目的:通过丰富的科学史料,展现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知过程。

【活动设计案例二】

根据教材做一做绘制椭圆,绘制焦点距离不同的椭圆。

活动目的:一方面验证行星轨道的特点,一方面体会椭圆轨道向圆轨道的近

似处理。

【活动设计案例三】

收集太阳系中行星运动数据,比较轨道半长轴立方与公转周期平方之比。

活动目的:体验开普勒第三定律。

本层级从运动学的角度描述天体的运动,教师要根据人类认识行星运动的历

史事实与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确定探究点,实现学生的能力进阶,以问题研究与

故事讲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知道开普勒行

星运动定律的科学价值,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起到铺垫性的作用。同时要立足

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在科学家关于天体运动问题

的研究历史中,感悟科学家求真、求简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

2.L2层级:万有引力定律

本层级的进阶起点是学生已经掌握了牛顿运动定律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对力、质量、速度、加速度、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等概念具有较好的理解,明确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原因,并且掌握

了自由落体、抛体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学规律,且能熟练运用牛顿运动定

律解决动力学问题。太阳系中所有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行,说明太阳与行星之间

的引力是使行星如此运动的主要原因,但引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不确定,天体间的

这种引力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性质是否相同,诸如此类问题,学生需要通过本层

级学习来达成。

【活动设计案例一】

推导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

活动目的:通过分析行星绕太阳匀速圆周运动的原因,知道太阳与行星间存

在着引力作用,明确该引力提供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力,进而通过演绎推理获

得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表达式,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得出做好铺垫。

【活动设计案例二】

引领学生进行月一地检验,在牛顿的大胆假设下,思考"天上"的力和"人

间”的力可能出于同一本源。

活动目的:严格求证天体间引力、地球与物体间的引力性质相同,才有可能

进而推广到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这样的引力,建立万有引力定律。

【活动设计案例三】

阅读教材《拓展学习》——引力常量的测量。

活动目的:一方面学习如何用物理实验的方法测量微小量,一方面明确引力

常量的测定是万有引力定律正确性的有力证据。

本层级是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天体的运动,根据运动规律求解受力,推导太

阳与行星间弓I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月一地检验,求证天上与地上的物体遵循相

同的科学规律,进而推广到任意两个物体之间。万有引力定律的检验需要大量的

事实,卡文迪什实验是无法替代的,为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适性奠定了强有力的实

验基础。本层级教学设计要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实现学生的能力进阶。尤其

是在问题的提出后,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直觉和深刻的观察力,鼓励学生要有大

胆假设的勇气。在学生经过一次自我"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使学生严

谨的数学演绎、合理的逻辑推理、精巧的实验设计等方面实现发展。

3.L3层级: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本层级的进阶起点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匀速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可以通

过受力分析在太空中构建天体的匀速圆周运动理想化模型。在学习前,已经掌握

了利用天平、电子秤等测量宏观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但若称量宇宙中天体的质

量,学生还"望尘莫及",可想而不可求。学生只知道牛顿很伟大、万有引力定

律很了不起,但还不清楚"为什么",这些需要学生通过本层级学习来达成。

【活动设计案例一】

要通过称量由小到大物体的质量,为学生创造出问题任务,怎样"称量"地

球的质量?教师通过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称量"地球质量的方

法。

活动目的:体会测天体质量的方法,实现学习的深化。

【活动设计案例二】

通过方法迁移,再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能用"称量"地球质量的方法”称

量"太阳吗?在掌握了测量太阳质量的方法后,结合《思考与讨论》用实际数据

估算太阳的质量。

活动目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变知识掌握为知识和方法的掌握。通过

估算太阳质量,让学生体会自我成就感。

【活动设计案例三】

学生利用互联网自主收集整理海王星材料,利用多媒体展示,交流分享。

活动目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以及同学间的协作担当。发现未知天体说明了科学定律的预测功能,学生可以从

中体会科学发现对人类认识世界的作用。

本层级是万有引力理论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重点是"称量地球质量”和

"计算太阳质量”的学习过程中,实现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某一中心天体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