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实录_第1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实录_第2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实录_第3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实录_第4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实录理与趣结合言与意兼得——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实录

【教材解析】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精读课文。该单元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中外童话,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文体特点。单元语文要素为“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和“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从读童话到写童话,教材编排体现出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理念。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作者选择了贴近儿童生活的主角(蟋蟀和牛)与活动(捉迷藏),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创编了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故事情节,通过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有惊无险的旅行过程,将“反刍"这一科学知识与童话完美结合。

本文语言生动,内涵丰富。青头和红头的对话以及说话前的提示语形象地描绘了角色的心情变化:红头从害怕到悲哀再到感激青头,青头从着急到镇定再到安慰红头。青头的动作和神态,表现出它急朋友之所急、遇到危险时沉着冷静的性格特点。故事中丰富而生动的对话,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以及青头和红头这对好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喜欢读童话故事。学生对科学童话已有阅读基础,学过《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等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童话的文体特点。了解“反刍”这一科学知识,对当下的学生来说并不太难,教师可以根据故事内容,让学生画一画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用三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自然渗透反刍的科学知识。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变化以及讲好故事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想象情境,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语言文字,关注对话中的标点符号、提示语,并运用本单元“快乐读书吧"小贴士中提示的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不断丰富学生阅读童话的经验。

【教学目标】

1.基于预学起点,重点指导学习“一骨碌、细嚼慢咽”等词语的读音和意思,会读“答应"等12个词语,书写“旅”等生字。

2.借助关键词句,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了解牛反刍的科学知识,尝试借助路线图讲故事,感受红头旅行的惊险。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关注标点符号、提示语,把自己想象成童话中的主人公,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变化,读出相应的语气,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唤起阅读经验,反馈预学情况

1.回顾已学故事,唤起阅读经验

师:我们乘着想象的翅膀,一起在这个单元奇妙的童话王国中游历。同学们已经读了两个故事,先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还记得她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哪些奇异的幻象吗?(出示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的板书)

生:有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亲爱的奶奶,最后还幻想着与奶奶一起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师:正因为小女孩内心的渴望,才有了这些幻想。后来,我们还遇到了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出示学习《那一定会很好》时的板书)

生:一粒种子先长成了一棵大树,后来它想跑起来,就变成了一辆手推车;再后来它又想坐下来休息一会儿,于是变成了一把椅子;最后它还想躺下来,又变成了阳台上的木地板。

师:每一次改变,它总是想——

生:那一定会很好。

师:它的想法,就成了这个童话故事的题目。两个童话故事编得多巧妙!今天,我们要来读一个新的童话故事。(板书课题)请读题——

生:在牛肚子里旅行。

师:“旅"是生字,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方字旁的第三笔是横折钩;右下部分笔画要注意,是撇、竖提、撇、捺。

2.反馈预学情况,把握学习起点

师:这篇课文有点长,预习的时候,你们数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吗?

生:一共有21个自然段。

师:我了解到同学们在预习时至少读了3遍课文,还圈出了自己认为难读的词语。

(出示预学单第二题,同时标注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及相关人数)

师:有两个词语,不少同学都认为比较难读,请小老师带读。

生:细嚼慢咽。(全班跟读:细嚼慢咽)

师:你们做一做细嚼慢咽的动作。(学生做细嚼慢咽的动作)吃东西要细嚼慢咽,有助于食物消化。(教师指向“消化”一词)

生:一骨碌。(全班跟读:一骨碌)

师:“一骨碌"是什么意思?

生:速度很快的意思。眼看上学要迟到了,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

师:我们把这个词带到句子中读一读。

(出示句子: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

师:在这个词语中,“骨”念第一声,它还有一个读音,念什么?

生:骨(第三声)。比如“骨头、骨架"。

(学生依次读准三行词语,并发现其中的规律:第一行的词语都带有多音字,第二行的词语与牛吃食有关,第三行的词语与青头、红头的心情有关)

师:预习时,你们还思考了这个问题,谁来说一说。(出示预学单第三题)

生:我们平常的旅行是去某个景点,比如西湖、千岛湖等,而故事中的旅行地点是在牛的肚子里。

生:我们平常的旅行是有计划、有准备的,还会提前做好旅行攻略;而故事中的旅行是毫无准备、出乎意料的。

生:平常我们都是人去旅行;而故事中的旅行主人公是小蟋蟀,它们居然能像人一样去旅行。(师板贴红头图片)

生:我们平时去旅行都是很高兴、很放松的;而故事中这场旅行很惊险,甚至有点儿可怕,主人公的心情也与我们平时很不一样。

师:与其说这是一场旅行,它更像是一次?

生:历险。(板书:历险)

【设计意图】单元整体导入,唤醒儿童阅读童话的经验,渗透童话故事是通过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对接学生预习课文之后的真实起点,突破本课生字、词语的难点,体现以学定教。以“旅行”的“不一样"为抓手,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童话故事的独特魅力,将“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这一语文要素贯穿课堂始终。

二、画出旅行路线,感受想象的理趣

1.朗读课文,画出表示红头旅行位置变化的词句

师:在这场奇妙的旅行中,红头到底去了哪些地方呢?自由朗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表示红头旅行位置变化的词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相关词句)

生:第7自然段“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第12自然段“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第17自然段“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第19自然段“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随着学生的交流,老师在课件所呈现的课文中分别圈出了“牛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喷了出来")

2.合作学习,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说一说旅行过程

师:找到了表示红头旅行位置变化的词句,我们再来梳理一下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到底是怎样的。(教师把教材插图中“牛”的放大图片贴到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合作学习,画一画红头的旅行路线。每个小组有一个信封,信封里有这头“牛"的图片。根据自己刚才圈画的词句,画一画红头的旅行路线,说一说红头的旅行过程,说的时候还可以摆一摆信封里的红头卡片。

(出示学生圈画的词句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后汇报交流)

生:请大家看我们小组画的旅行路线。这个红点代表的是红头,它沿着这条线路,先从牛的嘴里来到第一个胃,又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然后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的嘴里。这时青头在牛鼻子上蹭来蹭去,牛一个喷嚏,红头就被喷了出来。

师:画得很清楚,说得也很有趣。很多小组都把路线画出来了。(教师同屏呈现其他小组的作品)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同学们画的红头旅行路线都差不多,但是……

生:牛的四个胃各不相同。(学生觉得有趣好笑)

师:牛的胃到底长什么样呢?老师查了很多资料,它的四个胃大概是这样长的。(教师把牛胃贴到黑板上的牛身上)

生:原来牛的四个胃是叠起来的,跟我们想的不一样。

师:哪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摆一摆红头的旅行路线?其他同学试着用上这些连接词,说一说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课件呈现:先……然后……接着……又……最后……)

(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摆红头的旅行路线,其他同学说红头的旅行过程)

生:红头先到了牛嘴里,然后来到了牛肚子,接着从牛的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最后被牛的喷嚏喷了出来。

3.借助资料,了解牛反刍的知识

师:红头为什么能从牛的第二个胃回到牛嘴里呢?

生:牛吃草的时候,先将草直接吞进肚子里,等到它休息的时候,再把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师:牛这种吃食物的方式是不是很独特?这里面藏着一个科学知识。

生:我在课外书中看到过,牛的这种吃食物的方式叫“反刍”。

师:你真会学习!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科学小知识。

(课件呈现:牛吃草时,先不细嚼,把草吞到肚子里,等休息时把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细嚼慢咽。牛这种独特的消化方式就是反刍。)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有惊无险的原因了吗?

生:牛会反刍。

生:青头利用牛反刍的知识,帮助红头顺利脱险。

(师板贴青头图片)

4.联系旧知,引导学生积累阅读科学童话的经验

师:作者将科学知识编到了童话中,多有意思呀!这类童话被称为科学童话。你们学过不少科学童话,还记得吗?

(课件依次呈现学生已学科学童话的课文插图)

生:《小壁虎借尾巴》让我们知道了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功能,不同动物的尾巴有不同的作用。

生:《小蝌蚪找妈妈》让我们知道了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师:课外可以再去读一读这样的科学童话。读科学童话,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故事有趣,还能增长我们的知识。

【设计意图】凸显本篇课文是科学童话的文体特点,追求“理"与“趣”的结合。学生在圈画表示红头旅行位置变化的词句时,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故事有趣的情节和奇妙的想象。通过画一画、说一说、摆一摆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的学习活动,结合学生理解,自然呈现牛“反刍"的科学知识,顺势借助教材插图回忆已学的科学童话,感受科学童话故事有趣、蕴含知识的独特魅力。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

1.指导分角色朗读“红头卷入牛嘴”部分,体会人物心情

师:这个故事里的科学知识就藏在红头和青头的对话中。我们再次走进故事——那一天,红头和青头正在玩捉迷藏,红头怎么也没想到,居然被卷进了牛的嘴里。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读一读第7~11自然段,把自己当成红头和青头,体会它们当时的心情。

(课件呈现学习任务:圈一圈、写一写、画一画表示心情的词)

师:在你体会到它们心情的地方,如果找到了表示心情的词语,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没有,你也可以写一写表示心情的词,或者画一个表情。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心情词,学习后汇报交流)

生:我在读这段话的时候,感受到可怜的红头非常害怕,因为它被卷进了牛的嘴里;青头非常着急,因为它很想救自己的朋友。(学生在句子旁写了“着急"害怕”等词,画了生动的表情)

师:从哪里看出红头很害怕,青头很着急呢?

生:第9自然段:“红头拼命地叫起来”,“拼命”表示它很害怕。而且它连续喊了四个“救命啊!”,每一个“救命啊!”都有感叹号。

师:你就是红头,现在你一下子被卷进了牛的嘴里。你会怎么喊?

生:救命啊!救命啊!(学生叫得急切而紧张)

师:牛的嘴巴那么黑,什么都看不见,太可怕了,你来呼救。

生:救命啊!救命啊!(学生叫得紧张而恐惧)

师:牛的牙齿锋利得很,随时都可能要了你的命,你来呼救。

生:救命啊!救命啊!(学生叫得有点绝望)

师:还从哪里感受到红头的害怕?

生:红头说,“我被牛吃了……"后面是省略号,表示红头非常害怕,说话都断断续续的。

师:红头害怕得话都说不利索了,请你来读一读。

生:我被牛吃了……正在它嘴里……救命啊!救命啊!(学生读出从害怕到瑟瑟发抖的感觉)

师:此时的红头真是害怕极了。(板书:害怕)听到好朋友的呼救,青头很是着急,从哪里感受到青头的着急?(板书:着急)

生:“青头急忙问”,我从“急忙"这个词看出青头很着急。

生:我从“一下子”“一骨碌"这两个词能看出青头很着急。这两个词都表示动作很快的样子。好朋友遇到危险了,青头一刻都不耽搁,想尽快救出好朋友。

生:我还从“不顾身上的疼痛”看出青头很着急。牛那么高,青头从牛背上摔下来肯定很疼,但它却不顾身上的疼痛,说明它心里只想着好朋友红头。

师:我们合作读一读这部分,女生当红头,男生当青头,老师读旁白,把我们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师生配乐合作朗读第7~11自然段)

师:我们在学习这部分对话时,关注了对话中的标点、对话前的提示语,还展开了想象,(板书:想象)把自己当作红头和青头。同学们读的时候把老师也带到那个场景中了。

(课件依次呈现:关注标点、关注提示语、“快乐读书吧"的小贴士“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主人公”)

2.迁移方法,同桌合作朗读“红头进入牛肚"或“红头牛嘴脱险”部分,体会心情变化

师:用这样的方法,同桌两个人选择其中一个片段,读好红头和青头的对话,体会它们的心情,还可以加上动作。

(学生贴上红头和青头的胸贴,合作朗读和学习)

师:请一对同桌为我们读一读红头和青头之间的对话。

(选择读第12~16自然段的一对同桌贴上青头和红头的胸贴,朗读对话部分。另一位学生读旁白)

师:红头、青头,你们读这段话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生:很悲哀,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从牛肚子里出来。越想越伤心。

师:难怪你圈出了提示语中“悲哀"这个词语。(板书:悲哀)

生:我很着急。

师:明明很着急,但老师发现你跟红头说话的时候一点都不慌张,从容镇定,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心里虽然很着急,但是如果我跟红头说话的时候慌慌张张,红头就更加害怕了。我知道牛会“反刍”,所以我要让自己冷静下来,想办法帮红头脱险。

师:多么有智慧的青头。(板书:镇定)它坚信红头一定能从牛肚子里出来,所以一直在给红头加油。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话。

(师生齐读“不要怕,你会出来的。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师:眼看红头就要失去知觉了。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