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版第二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备课
(2023~2024学年度第2学期)
年级:三年级
单元:第二单元
主备人:
使用人:
使用班级:
第二单元:寓言故事
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围绕“寓言"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三篇精读课文及《池子与河流》一篇课文略读课。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文言文,有童话故事,有诗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寓言,对寓言有过感性的认识。这次专门编排寓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寓言,帮助学生形成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不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关注寓言中蕴含的道理,“交流平台"则引导学生对寓言的基本特点及阅读寓言的好处进行了总结梳理。
本单元的习作是看图作文,要求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习作安排的是“看图画,写一写"。第一学段教材安排过“看图讲故事”和“看图写话",要求学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并发挥想象,把图画的内容写下来。三年级上册和本册第一单元对如何观察开展了进一步的训练,学生对按一定顺序观察有了基本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次习作进一步学习按顺序观察图画,并根据图画展开想象,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经典寓言故事,提示阅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一,读寓言要明白故事讲述的道理,这是本单元寓言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教学时切忌把道理从故事中剥离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其中的道理,同时注意不要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理解寓言的道理上。对寓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要与故事内容相联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二,本单元各部分之间关联性较强,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比如“快乐读书吧"不仅推荐了中外经典的寓言故事,还提示了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因此可将“快乐读书吧”的学习提前,不仅将课内外的阅读结合起来,还可提示学生把阅读寓言的方法用于课内的阅读实践。此外,语文园地“日积月累"的学习可以与《守株待兔》一课的教学进行整合;“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可以与《鹿角和鹿腿》的课后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进行整合,使故事的讲述更加生动。
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1.单元学习目标
字词句:
1.认识28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的提示语。
4.知道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抱、静"等8个字。
5.积累“邯郸学步”等9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阅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守株待兔》。
2.能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
3.能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4.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5.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6.能产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的兴趣,自主阅读这3本寓言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7.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人理解。
8.能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口头表达
1.能积极参与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
2.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
书面表达
1.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4.按照正确的格式学写通知。
2.教学重点
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守株待兔》教会学生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读完《陶罐和铁罐》,明白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鹿角和鹿腿》教会学生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池子与河流》告诉学生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寓言,明白道理。
3.教学难点
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看图画,写一写》,看图画,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1.教学建议
(一)提前安排,降低难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时,如果孩子对学习内容感兴趣,那么教学效果肯定事半功倍。在寓言教学中,也同样如此。学习统编版教材的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寓言,他们对寓言并不陌生。由于寓言本身比较诙谐有趣,大部分小学生比较喜欢寓言,甚至通过课外的阅读,有了一定阅读寓言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原有的对于寓言的学习兴趣,并加以激发。
比如说本单元中,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这个部分能非常轻快地带入课堂教学。所以可以适当提前,设置在学生板块式预习完这一单元以后,正式展开课文学习之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提示学生把阅读寓言的方法用于课内的阅读实践。之后再借助“快乐读书吧"中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进行整理概括。顺势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等经典寓言故事。
(二)整合教学,事半功倍
为了加强单元整合,除了进行适当的提前教学,还可以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将语文园地中的一些部分拿出来,与课文教学整合,统筹规划单元内的各个部分,整体把握练习系统中语文要素,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比如说,在本单元中,《守株待兔》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则文言文版的中国古代寓言。而这个单元的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有九个成语,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九个成语背后是一个个典型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由此,可以将“日积月累"与《守株待兔》一课的教学进行整合,保持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减轻学生面对第一课《守株待兔》的文言文产生的畏难情绪,加深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寓言的认知。
(三)生成范式,帮助思考
教学时,如果单元中的课文有较多“共同法则”“共同样式”,那么在单元教学时,借助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把握每精读、略读、快乐读书吧的定位,进行群文式递进教学,实现阅读方法的学习、运用、迁移、内化,生成阅读学习范式。本单元以“寓言”为主线,第一课《守株待兔》是一则中国代寓言故事,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在教学时课通过观察插图、比较阅读等方式,重点抓人物和情节,落实语文要素。在第二篇精读课文《陶罐和铁罐》中,可以继续运用上一课的一些方法,再抓住这篇课文的独特之处——对话、场景,通过抓关键句、剧本表演的方法展开教学。第三篇精读课文,则可通过讲故事、比较阅读等方法,展开教学。都应通过合适的方法,展开教学。在略读课文中则可以进行想象联系,迁移运用前三篇所运用的方法,再将其内化,熟练运用到课外阅读。
(四)促进思辨,加强理解
在精、略读课文教学时,通过学法运用,逐步推进,让学生懂得寓意,进而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事例。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时,会带入在生活中的相关经历带来的主观感受,自然而然地把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与感受融合。
比如说,在本单元的“寓言故事"单元中,在学生学习第八篇略读课文《池子与河流》时,通过前几篇精读课文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法,学生能较好地概括出本文的道理: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读懂寓言的道理,进而延伸到对生活的认识,是学习寓言的要以所在。因此,在教学中,应紧扣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理解第八篇略读课文的道理,再结合生活实际,便会代入自身经历和感受,使得本来较难理解的诗歌形式的道理深刻的《池子与河流》,变得更加贴近学生,最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课时安排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课文守株待兔21.认识28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4个生字,会写29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守株待兔》。3.能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读懂故事,明白道理。4.能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5.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陶罐和铁罐2
鹿角和鹿腿2
池子与河流1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11.积极参与讨论,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2.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2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2.能把自己看到、想到的写清楚。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语文园地二交流平台2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5.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快乐读书吧机动1.能产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的兴趣,自主阅读相关作品,了解故事内容。2.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3.能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5.守株待兔
一、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的文言文。课文通过种田人偶然拾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什么也得不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这一道理。
学习本课时,可以立足学生学习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的经验,从读准字音,停顿准确和想象、补白文言文故事中的省略处着手,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大概内容。
文言多单音节词,如“耕”是“种田"的意思。“株”是“树桩"的意思。“冀”是“希望"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有的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文已经不一样了,如文中的“走”是“跑"的意思,与现代的“走”的意思不同。借助图片理解“耒”,了解这一农具。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背诵课文。
3.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三、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四、教学难点
1.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2.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图激趣,指导书写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单元。请大家翻到第二单元的单元篇章页,读一读上面的几句话,猜一猜: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什么体裁呢?
生: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寓言故事。
师:说得非常对。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本单元的习作目标是什么呢?哪位同学来回答?
生: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
师:本单元的习作是看图作文,要求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习作时不仅要按顺序观察图画,还要根据图画展开想象,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设计意图】单元篇章页揭示了这个单元的阅读主题和语文要素以及习作要求。从单元篇章页入手,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点。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首先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会讲故事的人,请看大屏幕。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读一读呢?(指名读)
课件出示: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与李斯同为荀子的学生。
师:韩非写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同学们看图猜故事。(课件出示《自相矛盾》《滥竽充数》《郑人买履》《老马识途》《守株待兔》的故事插图,学生对照插图猜故事名。)
师:《守株待兔》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板书:5守株待兔)书写“待"字时,字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分布均匀。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谁能猜想一下题目是什么意思?
生:借助书上的注释,我知道“株”是树桩的意思。
师:对,“守"是守候的意思,“待”是等待的意思,你能连起来说说“守株待兔"的字面意思吗?
生:“守株待兔”就是守候着树桩等待兔子的到来。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片,猜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地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降低课文学习的难度。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重点句子可以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刚才大家都读得很认真,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真不错!文中这四个字,大家能读准吗?(课件出示“宋、耕、释、冀"四个字;指名学生读,读对了,其他学生就跟读三遍。)
师:读的时候要注意“宋”是平舌音,“释"是翘舌音,“耕”是后鼻音。
师:会认字掌握了,请大家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课件出示本课会写字)
师:我们先来看看“耕"字,这个字的部首是什么?谁来说说?
生:“耕”字的部首是耒字旁。
师:对,这个偏旁也是本课的一个见面字(未做识写要求的字)。大家一起读一读。(学生齐读三遍)
师:谁知道这个“耒"字的意思?
生:“耒”是指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从书上的注释知道的。
师:看来你很会学习,知道关注书中的注释。“耒"是一种带齿的农具。大家猜猜“耕”字中的“井"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猜“耕”字中的“井"是水井。
生:我猜“耕”字中的“井"是耕田、种田的意思。
师:“耕”字中的“井"是指田地。古时候有一种田叫“井田”,“耕"就是在田地里耕作种田。
师:瞧,结合字形,我们就能知道字的意思。你能给“耕”组些什么词呢?
生:耕种、耕地。
师:在这几个会写字中,还有一个部首你们认识吗?(课件出示“釆")
生:这是“释”字的部首。
师:仔细观察“釆”,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它有点儿像“采”,但不是“采”,因为它上面不是爪字头。
师:对,这个部首念biàn,它的上部不是爪字头。大家一起读。(学生读三遍)
师:请大家伸出小手,我们一起书空。(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师:其他几个会写字,书写时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呢?请同学们一起来说一说。
生:“守、宋”上部都是宝盖头。
生:“株、待"要写得左窄右宽。
生:“触、颈”左右等宽,“颈"左边最后一笔是提。“其”字横画间隔要均匀。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田字格练习本,在本子上谢谢这些生字吧。(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随文识字能有效落实文言文字词的积累。
三、读出节奏,整体感知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根据老师的朗读,试着在学习单上划分课文的朗读节奏。
师: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吧。(同桌之间互读,核对答案。)
师:“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谁来读出你划分的朗读节奏?(指名读)
师:你这句读得好,和老师的节奏一样。谁愿意读最后一句?(指名读)
师:你的停顿读得特别棒,请坐。现在我们合作读一读,请看大屏幕。(师生合作读,教师读提示语,学生读课文。)
课件出示:
在很久很久以前,(宋人有耕者)。耕者有田,(田中有株)。忽见一兔,(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耕者(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可是,(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大家发现文言文的特点了吗?
生:文言文篇幅短小,内容很简洁。
师:对,文言文的特点是行文简练。学习文言文,你们有哪些好的妙招?(板书:读懂文言文的妙招)
生:我读文时,遇到不懂的字词,会查工具书,理解字义、词义。(板书:查工具书)
生:我会借助书中的插图猜测故事大意。(板书:借助插图)
师:那谁能说说“兔走触株”中的“走"是什么意思?
生:我借助注释,知道了这句话中的“走”是跑的意思。(板书:借助注释)
师:太棒了!下面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插图和注释,尝试读懂小古文的意思。(同桌合作,一人读课文,一人说意思,再交换说一说。)
师: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呢?(教师指名说。)
借助提示,尝试着概括课文大意。
宋国有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掉了,就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次捡到撞死的兔子。最后农夫没有再捡到撞死的兔子,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农夫自己也被宋国人笑话。
师:农夫就在那儿等啊等啊,他为什么等?
生:他想再捡到撞死的兔子。
师:请用原文说一说。
生:冀复得兔。
师:那他再次捡到兔子了吗?
生:没有。
师:原文中是怎么说的?
生: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师:他等到的是什么?
生:等到了别人的嘲笑。
师: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这篇小古文的意思。小古文言简意深,一个字常常有几种意思。刚才大家通过借助注释、借助课文插图等方法读懂了小古文的意思,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读、教师范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为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打下基础,同时为背诵课文作好铺垫。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理解重点字句的意思,疏通文意,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四、总结拓展,熟读成诵
师:农夫悠然自得地坐在树桩旁,如果你是农夫,此时,你会想些什么?
生:农夫悠然自得地坐在树桩旁,他想:怎么兔子还不来?
生:农夫悠然自得地坐在树桩旁,他想:我今天多坐一会儿,会不会等到更多的兔子呢?
师:大家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农夫没等来兔子,却等来了别人的嘲笑。如果让你劝劝农夫,你打算怎么说?
生:如果让我劝劝这个农夫,我想对他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自己勤恳劳作,才会有所收获。"
生:如果让我劝劝这个农夫,我想对他说:“请醒一醒,没有付出怎么会有收获呢?别做白日梦了!”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现在我们全班一起再次大声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课件配乐,学生齐读。)
师:大家不光读出了节奏,还读得很熟练。现在难度提升,请大家看课件。
课件出示:
宋人有耕者。田中________。兔走________,折颈________。因释其耒_,冀__________。兔_____________,而身为__________。
师:现在你们能不看课本,将横线部分补齐并读出来吗?谁敢来挑战?(学生展示)
师:你做得很棒!难度再次升级,还有谁来挑战?(指名学生背诵)
课件出示:
宋人________。田中______。兔走______,__________。因__,__________。兔__________,__。
师:同学们都太棒了!现在老师不给任何提示,你们还能背出来吗?(全班齐背)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借助汉字字形结构以及注释、插图等方法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并能熟练地读背课文,真棒!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背诵古文,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讲述故事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守株待兔》这则寓言,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这篇课文。(全班背诵)
同学们背诵得很流利。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这个故事。(教师板书课题)
师: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弄懂这篇课文的?说说你用的方法。
生:我是借助书中的注释来理解课文的。
生:我利用课文插图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生:文中有的句子我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体会的。
师:说得很好,现在,谁能根据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中的思维导图,理清故事的发展过程呢?(指名说)
用原文中的句子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生:经过是“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结果是“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师:根据刚才的思维导图,谁来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指名说)
生:宋国有一个农夫在田地里干活。他的田地里面有一个大树桩。有一天,一只兔子急匆匆地跑过来,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于是,农夫放下农具,从此不干活了,整天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可以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撞死的兔子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笑话。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巩固旧知,衔接新课。
二、读懂故事,感悟道理
师:故事讲完了,农夫为什么会被别人笑话呢?
生:因为大家都知道农夫的做法很愚蠢,他不可能再捡到撞死的兔子。
生:因为他想不劳而获,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
生:他天天等着兔子撞死,把偶然发生的事当成常有的事。(板书:偶然发生)
师:是的,他偶然捡到一只兔子,就以为——
生:以后都能捡到兔子。
师:你们知道这叫什么心理吗?
生:这是一种想靠好运气获得成功的心理。
师:这叫侥幸心理。农夫抱着侥幸心理做事,结果必然是——(板书:侥幸心理必然结果)
生:什么都得不到!
生:一无所获。
师:说得好!那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生:做事不能抱侥幸心理,不能总想着不劳而获。
生:怀着侥幸心理做事,想要不劳而获,结果就会一无所获。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明白了这篇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那么请选择正确答案。(学生做题,教师核对答案。)
【设计意图】在本板块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农夫的行为来体会他的想法,了解行为背后的内在原因是农夫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再抓住故事结果讨论,弄清偶然现象与必然结果之间的关系,读懂寓意。
三、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师:学习了《守株待兔》这个故事,我们感受到了寓言故事的魅力。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朗读课后的“阅读链接"《南辕北辙》。(学生自由朗读故事,教师板书:南辕北辙。)
师:故事中有你们不懂的词语吗?
生:我不理解“盘缠”这个词。
师:哪位同学能帮助他?
生:我从古装电视剧里知道“盘缠"就是古代的钱。
师:你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这也是一种方法。还有哪些词不理解?
生:我不懂“把式”的意思。
师:谁知道“把式"指什么?
生:我从古文词典中查到“把式”指的是赶车的人。
师:那“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中的“好把式”是什么意思呢?
生:好车夫。
师:还有字词方面的问题吗?
生:没有了。
师:那我可要考考你们了,(出示“辕"辙”的字卡)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字的字形,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两个字都是车字旁,可能都跟车有关。
师:真聪明。老师这有两幅图,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辕和辙。(课件出示辕和辙的图片)谁知道这两个字的意思?
生:我预习的时候,通过查字典知道“辕"指车辕子,是车前驾牲畜的部分,“辙”就是车辙,指车轮轧的痕迹。
师:第一遍读课文为我们理解短文扫清了字词的障碍。现在,让我们再仔细读读短文,想一想: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学生默读短文,认真思考。)
师:谁来说说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生:坐车人明明要去南边的楚国,却硬要往北走。
师:也就是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板书:行动和目的相反)
师:他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板书:则会徒劳无功)坐车人不听别人的劝告,很固执,很愚蠢。
师:坐车人想到南边的楚国去,却驾车往北走。他的行动和目的相反,何其愚蠢!
师: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人跟坐车人有相似的地方?
生:我想要好成绩,但总以为自己很聪明,不好好学习,就爱玩,结果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生:妈妈很爱妹妹,想让她懂事一点儿,可是爱的方式不对,事事迁就妹妹,使妹妹养成了刁蛮任性的性格。
师:学到这里,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生:这个故事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条件再有利,也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师:看来大家已经理解这则寓言了。“南辕北辙"就是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则会徒劳无功。寓言故事的魅力就在于此,它能通过一些典型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师:《韩非子》中还有许多内涵丰富、生动有趣的故事,比如《郑人买履》《自相矛盾》,老师还推荐一本书《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南方出版社)课后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出示课后拓展)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学,理解课后“阅读链接”中《南辕北辙》这个故事的寓意,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进行迁移实践。
四、板书设计
第6课:陶罐和铁罐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讲的是骄傲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然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从而揭示道理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重对方,和睦相处。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2个字,会写“国王、骄傲"等16个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4.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三、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五、教学准备
课件,包括相关音频、图片和视频。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陶器是什么吗?(出示课件)
预设:陶器是用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烧制而成的物品。
学生欣赏陶器图片。
2.教师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有关陶罐和铁罐的寓言故事。这则寓言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3.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陶罐和铁罐,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陶器的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音
1.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出示课件)
(2)学生活动:自主朗读课文。
2.学习字词。
(1)(出示课件)出示词语:陶罐骄傲谦虚懦弱恼怒惊讶代价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识字游戏。(出示课件)
教师提出问题:想一起玩考古挖宝的游戏吗?看看我们都能挖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观察生字,教师适时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什么事?
师生交流: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却很谦和,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2.(出示课件)教师提出问题:结合课文的两幅插图,说一说,故事中有哪两个场景?
预设1:国王的橱柜里。
预设2:荒凉的废墟上。
3.(出示课件)教师引导:由这两个场景可以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你来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吧!
师生交流:第一部分(1-9自然段):铁罐自恃坚硬,奚落陶罐。
第二部分(10-17自然段):许多年后,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找不到了。
(设计意图: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给出提示的词语,目的是给学生搭建支架,降低难度,帮助学生把故事内容讲清楚。在此基础上,梳理文章的结构,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准确把握作者写作思路,指导学生习作练习。品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渴望欣赏荷花的急切心情。)
四、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教师提出要求:朗读课文1-9自然段,说一说: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出示课件)
(1)交流语句:国王的橱柜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①教师提出问题:“奚落"是什么意思?
预设: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②思考比较,发现人物特点。教师提出问题:陶罐和铁罐有什么优点和缺点?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出示课件)
2.教师引导: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又是怎么回应的?朗读第2-9自然段,圈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感悟铁罐和陶罐的特点。(出示课件)
3.教师提出问题: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出示课件)
预设1:称呼:“陶罐子/懦弱的东西”对比“铁罐兄弟”,可以看出铁罐傲慢、没礼貌,而陶罐彬彬有礼。
预设2:(出示课件)内容:铁罐一味奚落和攻击陶罐,自认为高人一等,总想把陶罐碰成碎片。陶罐先是据理力争,希望和睦相处,最后见和铁罐无法讲理,就不再理会。从中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礼,陶罐的谦让宽容。
预设3:(出示课件)标点:铁罐的话多用叹号,说话气势汹汹。
4.教师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师生交流:(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语调上扬,有挑衅的意味。
(2)“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语调下沉,看不起。
(3)“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语调上扬,显示出怒不可遏的心态。
(4)“不敢,铁罐兄弟。"——平缓、有礼貌。
(5)“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语气要加重,语速平缓。
(6)班级展示读,指名三组学生,分别朗读展示三次对话。鼓励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进行朗读,师生评议。
5.教师引导:读对语气后,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能使人物角色更生动,让我们来进行分角色朗读吧!(出示课件)
学生活动:同桌练读对话,读出两个人物不同的语气。
教师相机指导:读铁罐的话时可以按照“傲慢——轻蔑——恼怒——凶狠"这样的情感线索来体会朗读时不同的语气;陶罐自始至终是谦和宽容的态度,所以读的时候语气要“谦虚——平稳——和气”。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部分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读好对话,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是本课的重要学习目标之一。本环节引导学生逐层推进,读好对话。从关键词“奚落"入手,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话,关注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关注称呼、标点,体会人物性格。在此基础上,根据人物的语言把提示语补充具体。在充分练读的基础上,合作进行角色扮演,加上恰当的动作、表情表演读,从面进一步理解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
五、指导书写,交流评价
1.(出示课件)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骄、傲、谦、懦、讶、捧”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笔画较多,注意书写时要穿插避让,写得紧凑些;“尘、代、价"笔画较少,书写时写得舒朗一些;“虚”是半包围结构。
2.重点指导“傲、谦、虚、弱"等容易写错的字。(出示课件)
六、课堂演练(出示课件)
七、课后作业(出示课件)
第二课时
一、品读结局,领悟道理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国王橱柜里的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请两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1-9自然段,要读出铁罐傲慢自大、陶罐谦虚有礼的语气和神态。(出示课件)
学生活动: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教师出示自读提示:(出示课件)自由朗读课文第10-17自然段,交流: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陶罐和铁罐各是什么结局?
(出示课件)预设1:王朝覆灭了,两个罐子都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上。
预设2: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而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教师提示:鼓励学生多角度、个性化理解,教师相机整合。
3.教师引导交流:为什么人们翻来覆去找不到坚固的铁罐子呢?(出示课件)
学生汇报:预设1:铁罐子易生锈,经不起氧化,最终完全消失了。
预设2:陶罐子不生锈,铁罐子容易生锈。两个各有特点。
4.教师提出问题:读了这个故事,你发现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出示课件)
5.(出示课件)教师引导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陶罐和铁罐一样,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学生汇报:(出示课件)铅笔和钢笔;叉子和勺子。
6.教师提出问题:物品各有长处和短处,人呢?请结合自己来谈一谈长处和短处,也可以谈谈其他人。(出示课件)
预设1:我的长处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短处是课下做作业时很马虎,经常出错。
预设2:我的姐姐的长处是学习成绩很好,每次都能考全班第一名,但是不喜欢锻炼身体。
7.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则寓言带来的启示吧!(出示课件)
教师小结:事物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人也同样如此,不要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相比,要学会互相尊重,和睦共处,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设计意图: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如果仅仅是关注人物的性格,学生很容易误以为寓意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关注点最终落到两个事物不同的特点上。在对比中发现,两个事物其实各有长处和短处,人物的结局最终是由各自的特点决定的,而非性格所决定,从而帮助学生懂得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由物拓展到物,由物联系到人,进一步深入理解寓意。)
二、比较阅读,深化理解
1.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出示课件)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北风和太阳》,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2)教师引导:北风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故事最后,北风为什么悄悄溜走了?
(出示课件)预设1:北风要和太阳比赛看谁先把行人的衣服脱下来,谁就赢了。
预设2:太阳先把行人的衣服脱下来,赢了比赛,所以北风悄悄溜走了。
2.比较阅读,深化理解。(出示课件)
教师引导:想一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预设1:性格相似。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了不起。
预设2:结局相似。二者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铁罐最终连影子“也没见到”,而北风最终“悄悄溜走了”。
3.教师提出问题:本课要求积累的词语有很多,请你选一选哪个和陶罐有关,哪个和铁罐有关。(出示课件)
师生交流:陶罐:谦虚懦弱光洁美观
铁罐:骄傲傲慢神气住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两则寓言进行比较阅读,通过辨析异同,发现其共性和个性特征,加深学生对寓言的认识与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
这篇寓言故事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和两个人物的结局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学习相关的谚语名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人各有能有不能。
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
四、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
教师布置作业:阅读《伊索寓言》。
7.鹿角和鹿腿
一、教材分析
《鹿角和鹿腿》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以鹿心情的变化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生动地讲述了一只鹿狮口逃生的故事。鹿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却抱怨细长的腿太难看。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时,难看的鹿腿帮助他狮口脱险,而美丽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令它险些送命。课文情节紧凑,前后对比分明,语言非常优美,在生动的故事当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皱、配"等6个字,读准“称、禁”等3个多音字,会写“鹿、塘"等13个字,会写“池塘、痛快”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四、教学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
五、教学准备
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激趣导入:在大森林里,有一只美丽的小鹿。大家看大屏幕,同学们,你们喜欢这只美丽的小鹿吗最喜欢它的什么呢
2.这只小鹿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一些看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鹿角和鹿腿》的故事说起。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3.走进《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腊人传给后世的一部饱含生活智慧的文学作品,成为世界文学遗产的瑰宝。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
(1)教师出示自读提示:按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活动:自主朗读课文。
2.学习字词。
出示词语:匀称皱纹配得上抱怨狮子逼迫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3.学习多音字。
指导学生明确多音字“称、禁、撒"的读音,出示语境选词填空,学习不同读音的用法。
4.识字游戏。教师提出问题:小鹿爱吃的草在哪里?
设计意图:本课多音字较多,学习多音字,在“比一比再组词”的基础上,提供具体语境,让学生在运用、实践中进一步辨析多音字的不同用法。
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教师提出问题:朗读课文,说一说: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预设:第一部分(1-4自然段):鹿欣赏自己的角,抱怨腿难看。
第二部分(5-6自然段):鹿狮口逃生。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鹿的感悟。
3.师生交流故事内容:一天,一只鹿在池塘边喝水,他十分欣赏自己精美别致的角,抱怨自己的腿难看。鹿忽然发现一只狮子逼近自己,他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助他狮口逃生,而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让他送命。
四、品读感悟,体会心情
1.教师提出要求: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分别什么态度?
预设1:从“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这句话我感受到了鹿对自己的角是抱有欣赏的态度。
预设2:“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让我知道了鹿在抱怨它的腿。
2.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找出鹿说的话,自己多读几遍,体会鹿心情的变化。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预设1:“咦,这是我吗?"体现了鹿的惊讶、怀疑。
预设2:“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是鹿的自我欣赏、陶醉。
预设3:“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表现了鹿对自己的腿不满。
指导朗读:小鹿的心情变化真快啊!我们该怎样朗读这部分呢?
(1)师生交流:“咦,这是我吗?”语调上扬,读出内心惊讶和怀疑。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读出自我陶醉、骄傲的语气。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读出抱怨、失望语气。
(2)班级展示读,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3.教师引导:我们还可以抓住动作、神态来体会小鹿的心情变化。
预设:抓“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能感受到鹿的抱怨、不满。
小练笔。
(1)教师引导:请你用上心理描写写一段话吧。
(2)教师提出问题:加上合适的动作神态,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抓住三个语气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对比体验读,体会语气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小鹿心情的变化。再结合文本特点,引导学生品读提示语中描写鹿动作、神态的词句,并进行仿写训拣,由积累到运用,与《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内容有效整合。
五、指导书写,课堂演练
1.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2.重点指导“塘、映、赏、致、配、狮"等容易写错的字。
3.课堂演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
2.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3.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4.会写“池塘、痛快”等13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语言,感悟文本
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鹿认为自己的角很好看,自己的腿很难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教师出示自读提示:朗读第5-7自然段,思考:鹿对自己腿和角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师生交流梳理:
(1)“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危险来临。
(2)“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鹿腿帮助脱险。
(3)“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鹿角险些送命。
(4)“又拼命向前奔去。”——鹿腿帮助再次脱险。
(5)“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让我送了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鹿后悔,幡然悔悟。
二、讲述故事,理解寓意
1.小组活动。
(1)教师提出问题:根据下面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看谁说的更生动。
鹿角:美丽欣赏差点儿送命
鹿腿:难看抱怨狮口逃生
(2)学生练习讲故事。
(3)教师引导:要想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还可以加上一些提示性的词语,试着用上课文中生动的语言,再把这个故事细致地讲述一下吧!
(4)教师指名学生上台讲故事。
2.教师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小猴子和小松鼠展开了讨论,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1: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最重要的。
预设2: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
教师引导:大家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预设1:鹿角也很美丽,能给人美的享受,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鹿角除了美丽之外,也是可以用来抵御敌人的。
预设2:鹿腿虽然相比鹿角难看一些,但可以让鹿躲避危险。
3.师生总结: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轻易否定它的长处。
4.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像鹿的角和腿一样,既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
预设1:山羊:个子矮小,很容易从院门进去吃草。
预设2:骆驼:个子高大,很容易吃到墙头上的树叶。
三、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只鹿狮口逃生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要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
2.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大老虎和小老鼠的故事。
(2)师生交流:不要光看美丽的外表,更要讲求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记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四、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
2.课后作业。
(1)给家人讲一讲这个故事。
(2)分类摘抄文中词语。
板书设计
7.鹿角和鹿腿
鹿角欣赏险些丧命
鹿腿抱怨狮口逃生
8.池子与河流
备课人: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牟海霞
日照市金海岸小学于雯
一、教材分析
《池子与河流》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不同的态度。池子享受无忧无虑、清闲自在的生活,认为人世间忙忙碌碌太辛苦、不值得;河流则立志做一条“伟大的河流”,认为人生就应该奔流不息,保持清洁,给人们带来利益。他们最终的命运截然不同:河流至今长流不断,而池子却一年年淤塞,最终完全干枯了。这个寓言揭示了“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的道理,教育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整首诗一共十小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8小节)是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展现了池子与河流不同的人生态度:池子懒惰、贪图安逸、得过且过;河流则志向远大、勤奋努力。这部分有些词语比较难理解。比如,“行吟诗人”,指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一种诗人。擅长写抒情诗和叙事诗;“推究”,推求探究(原因、道理等);“哲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淤塞"(水道)被沉积的泥沙堵塞。第二部分(第9--10小节)揭示池子与河流各自最终的命运,河流至今长流不断,而池子却年年淤塞,最终完全干枯了。
克雷洛夫在创作寓言之前是戏剧作家,因此他的寓言具有戏剧的特点,本文尤其如此,几乎通篇都是对话,在对话中揭示池子和河流不同的内心想法。比如,池子说“要是换了我,说句老实话,我可真要愁死啦”“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都反映出池子非常喜欢“清闲的生活”;而河流却说“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不顾自身的安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体现出河流想“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的价值观。通过两个人物个性鲜明的对话,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价值观的不同、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对我们来说也就不言自明了。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分别描绘了河流和池子的样子:河流“滚滚滔滔"奔流不息”展现了一条“伟大的河流"的气势与英姿;池子则“青苔铺满”“芦苇遮掩”,水底的沙石已裸露出一部分,呈现出日渐干枯的模样。插图直观地展现了两个角色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命运,图文对照,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淘、涯等9个生字。读好应这个多音字,区分尊和遵这两个同音字。
2.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诗歌。
3.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的都是寓言故事,有文言文的寓言故事,也有童话版的寓言故事。你们知道吗,寓言故事还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诗歌寓言《池子与河流》。
1.知道池子指的是什么吗?
2.出示“池子”在词典中的解析:水塘;像水池的东西;护城河
3.诗歌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解释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需要用上之前学习寓言的方法,带上文中的学习提示更自主的学习。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用到了这样几个学习方法:①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②边读边思考;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今天,也让我们带着这三个小锦囊来学习这篇诗歌寓言。
2.看学习提示: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诗歌吧!
3.听老师范读诗歌,边听边找出课文生字,标出诗歌共有多少小节,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听读完课文,老师要来检查同学们的生字认读情况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借助拼音,相信同学们都会认读,那你有没有好的识字方法记住他们呢?这里老师想跟大家分享几个字的识记方法,如“妇"字,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来记:女人半边天,扳倒了一座山。再如两个“尊”“遵"字,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识记:遵循的遵有走之底,尊敬的尊没有走之底。
5.同学们你还有哪些好的识记方法也和你身边的同学分享分享吧!孩子们,让我们去掉拼音再读一遍好吗?都会读了吗?
6.词语闯关游戏:下面老师奖励大家玩一个游戏,如果你读对了,池塘里的荷花就会开了,快来玩一玩吧。如果你都读正确了就为自己鼓鼓掌吧!
7.同学们,你能根据提示,借助关键词句,说一说诗歌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三、再读诗歌,读懂诗意
1.本文是诗歌,但作者同样通过两位主人公精彩的对话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诗歌共有多少小节?哪几节是池子的说的话?哪几节是河流说的话呢?他们各自的观点又是什么?请大家带这些问题再默读诗歌。
2.角色朗读,初识观点
通过再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诗歌共有10个小节,1至8小节是池子与河流的对话,第9小节时写他们最终的命运,第10小节则揭示了主题和寓意。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1至8小节是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为什么有的小节只使用了前引号,却没有使用后引号呢?(一般来说,前后引号要成对使用,但有一种特殊情况:如果连续几个自然段引用同一个人说的话,则每个自然段开头都用一个前引号,而除了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末尾用一个后引号,前面自然段的末尾都不用后引号。)
现在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他们的对话,请男同学读1-6小节池子的话,女同学读7-8小节河流的回答。轮到对方读的时候,请你也在心里读。边读边想:在池子看来,河流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河流又是怎样看待自己呢?对此你的观点又是怎样的?开始读吧!
3.交流:池子与河流每天都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出示1至5小节。
(1)通过阅读,我们发现1、2小节是写池子眼中河流的生活。河流每天过着怎样的的生活呢(总是滚滚滔滔,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还有小划子啊小船,简直数也数不完。)这里“数也数不完”说明河流每天的工作量很大。这两个小节说明了河流每天都在忙碌,很辛苦!
(2)池子喜欢这样的生活吗(一个反问句就可以看出他对这种生活的态度,认为河流一定很疲劳。)再从第三小节中“要是换了我,说句老实话,我可真要愁死啦!"可以看出池子为河流感到苦恼、发愁。接下来用“固然”一词引出自己的生活。“固然"表示承认某种事实,引出下文。这里池子承认什么事实呢?“我没有出现在地图上,像你那样蜿蜒地贯穿全国,也没有行吟诗人为我弹琴歌唱。”什么是蜿蜒呢,请看图片,这就是蜿蜒的河流,说明河流很长。什么是行吟诗人呢?(它是欧洲中世纪的一种诗人,喜欢写抒情诗和叙事诗。)这句话从侧面写出了人们对河流的称赞。
(3)池子想要这样的生活吗?它认为这一切都是空的。它喜欢怎样的生活呢?请读第五小节。
出示图片:这里池子用“贵妇人"来比喻自己的生活,突出了自己过着安闲、舒适的生活,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做。由此可以看出,池子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4.小结:从这几个小节中,我们看到了池子和河流截然相反的两种生活方式,现在请男同学读池子的生活,女同学读河流的生活。
5.对于这样的生活,池子与河流各自的观点又是什么呢?请大声朗读读6、7、8三小节。
6.第6小节是池子说的话,“无忧无虑”是什么意思呢?从池子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池子只想过清闲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只想在睡梦中推究哲理。而河流呢?想遵循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的自然规律。这里还用了一个反问句来提醒池子,“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改为陈述句就是:这个自然规律,你已经忘掉了。河流为什么要遵循这一自然规律呢?它要不顾自身的安逸;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由此可见,二者的人生观是截然相反的,让我们再来对比着读一读。
7.池子与河流最后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9小节.这里的“应验”就是“应证、证实"的意思。这段话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出了池子与河流因不同的生活观念带来了不同的结局:河流由于遵循自然规律,给人们带来利益,所以受人尊重,至今长流不断;而池子呢?喜欢安逸舒适的生活,被人遗忘,早已完全干枯。由此你能看出二者怎样的个性特点了吗?(池子:懒惰、不思进取、贪图安逸;河流:勤奋、乐于奉献、勇于进取。)
8.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池子或河流说吗?请你借助诗歌中的语言,对池子或河流说说你的心里话。
【设计意图:先解决文章的字词问题,夯实基础,扫清阅读障碍。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辨析观点,拓展延伸
1.那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像池子与河流这样的人吗?
是啊,我们更应该赞同河流的观点,河流因为乐于奉献,勇于进取,才永久不息地流淌。我们应该像河流一样,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就如现在疫情之下,钟南山爷爷这样的科学院士、无数的医护叔叔阿姨和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都像这河流一样无私奉献,勇敢拼搏,发挥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我们也要学习这样的精神品质。
3.作者想通过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诗歌的哪一节告诉了我们这一道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这一小节结揭示了主题,点明了中心: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只有充分利用才能,才能才不会磨灭。(朗读这一节的时候要用突出关键词“才能”“衰退"支配”,读的时候做到重音强调,把握语气的轻重。)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小节!
4.是啊,才能要充分利用,否则就会逐渐消退,再有才华的人,如果不勤奋,也会一事无成。
5.概括课文主旨。
6.介绍作者,推荐阅读《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和《拉封丹寓言》
这是不是一篇很有特色很有趣的寓言故事呢?它的作者就是俄国著名的寓言大师克雷洛夫,他和我们熟知的古希腊作家伊索,以及法国的拉封丹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作家。课后,也推荐同学们去读一读《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和《拉封丹寓言》,让我们继续在书中寻找智慧,收获生活启示。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请将课堂笔记整理。(重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与结局,你从中明白的道理。)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说和写的训练,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回顾交流收获。】
【板书设计】
8.池子与河流
池子:生活安逸—被遗忘—干枯勤奋努力
河流:遵循自然规律—赢得尊敬—长流不断才有成就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教学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涉及到校园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与本班的班干部推选活动结合起来进行,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发展口语交际能力。“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活动,对事件有自己的认识,并能向他人阐述清楚自己的理由。班干部推选问题真实地存在于班级中,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平时班干部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的具体事宜,以唤起学生的回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合作力和表现力以及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讨论,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能说清楚理由。
2.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
3.鼓励学生大胆真实地表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
三、教学重点
重点:能一边倾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得是否有道理,要尊重不同的想法。
难点:积极参与讨论,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提前布置学生留意观察平时班干部管理班级时有哪些利弊,并做出记录。)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刘杰浩所在的三年级(2)班,班干部是由同学轮流担任的。有人认为这样很好,也有人认为这样不太好。
上半学期班干部下半学期班干部
班长:李伟班长:陈佳
学习委员:刘晓敏学习委员:马晓艺
卫生委员:杜莹莹卫生委员:刘杰浩
文体委员:张振凯文体委员:肖瀚飞
......___......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3.引导学生大胆说出平时观察到的班级的真实情况。
设计意图:开始时直接导入口语交际主题,让学生明确班干部轮流制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结合平时观察到的班干部管理班级的情况,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解决问题
1.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请同学们展开讨论到底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呢?
2.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的利弊,并说明理由。注:叙述要按一定顺序,可运用“首先”“其次"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来衔接。要做到:
(1)结合班级情况举例说明。
(2)可从是否有利于班级工作开展、是否有利于班干部培养、是否有利于班级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来谈。
(要求:他人发言时要安静地倾听,并思考他说得是否有道理。要尊重他人的想法,听完之后不要妄加指责,可以评价或补充,不懂得问题可以询问。)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方法,给学生提供表达的平台,降低口语表达的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兴趣。
三、通过辩论找出最佳方案
1.建议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分成两组进行辩论,找出最佳答案。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分两组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得出最佳答案。(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但班干部必须做到:1.要起模范带头作用。2.要有服务意识。3.要在老师和同学之间起桥梁纽带作用。)
2.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和积极参与讨论,同学们不仅全员参与并大胆表露内心的真实想法,还能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既提高了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又为班级找出班干部轮流制的最佳方案。
四、板书设计
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应该___不该
?_________?
模范带头
班干部服务意识
老师和学生的纽带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一、教学目标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二、教学重点
1.能按一定的顺观察图画,准确把握图意,合理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能根据意见修改习作。
三、课前准备
学生进行一次放风筝的体验活动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围绕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角色体验的方式展开想象,细致刻画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等,把事情写具体、清楚、完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1.教师导入:清明前后,晴空碧净,鸟语花香,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放飞风筝,在我国已有2500年的历史了。从古到今,放风筝都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项文娱活动。你看,古人将放风筝的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多媒体出示古诗《村居》)
预设:生齐读古诗。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有没有什么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3.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指名说一说放风筝带来的乐趣。
4.出示习作话题:看图话,写一写。
教师过渡: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一群小朋友也在放风筝。他们是怎样放风筝的?他们的心情如何?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放风筝的文章。同学们都放过风筝,一定有体会,也一定能把作文写好。相机板书(看图画,写一写)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活动导入新课,让学生将学习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之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主题,观察图画
1.教师提要求:看图写话首先要认真观察,看是写的前提,画面上有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圳2024年度设备租赁合同规定与说明
-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精美课件
- 房屋租赁合同终止协议书
- 钛矿行业市场调研合同04
- 夏季清理杂草合同书
- 知识产权战略合作协议书范本3篇
- 我和毛巾是朋友课件
- 聘用员工合同协议书
-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件
- 艺术品购买权转让合同(2024版)
- 2022年高考日语真题全国卷(word版无答案)
- 新生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 疲劳驾驶与交通安全管理培训(课堂PPT)
- 锂电PACK设计标准
- 兽医流行病学病因推断
-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选题及分析(课堂PPT)
- 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评价表
- 施工进度计划书
- 管道施工HSE主要风险识别及预防措施
- 小学课题研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 血栓弹力图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