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24/25/wKhkFmafM6WAROwQAAP1yDdw2LY082.jpg)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24/25/wKhkFmafM6WAROwQAAP1yDdw2LY0822.jpg)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24/25/wKhkFmafM6WAROwQAAP1yDdw2LY0823.jpg)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24/25/wKhkFmafM6WAROwQAAP1yDdw2LY0824.jpg)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24/25/wKhkFmafM6WAROwQAAP1yDdw2LY08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篇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九年级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为了搞好我校九年级物理教学,现制定计划如下:1、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向学生提供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所必备的感性材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方法的学习起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对演示实验的教学要符合下列要求:A、演示实验首先必须确保成功性演示实验的直接目的是把物理现象复制一遍,让学生亲眼目睹或自身感受到物理现象的效果,同时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方法告诉学生。只有确保演示成功,目的才会达到。决定演示成功与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要的是掌握实验的原理,抓住关键。如在大气压一节中进行“纸杯托水”的演示,当纸片盖住杯口后,不能让空气进入,这是关键。又如在“惯性”一节进行“纸条从杯底抽出而纸杯不动”来说明惯性的存在的演示,在抽纸条时速度要快,这是关键。如果演示不成功,学生就会感到失望,对老师的讲解不信任和失去学习的兴趣。B、演示现象必须明显、直观,可见度大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晰的了解。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让全班同学都看见,而且要看清楚。因此演示的现象一定要清楚、直观,可见度大。所用的仪器要足够大,灵敏度要高。仪器置放的位置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使全班同学足以看清。个别实验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让学生“代表”靠近观察,然后由“代表”作实况报告,如在做冰的熔解实验中就可采用这种方法,事实证明效果较好。在教学中可能一节课要做几个演示实验,这就要求突出每个实验的重要性,如暂不用的仪器不要拿出来,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不明显的现象可采取背景衬托和演示的方法,想方设法的使学生观察到明显、清晰的现象。例如在观察压强计里水面升高或下降的实验中,可以将水染红,并在U型管后面衬一划有横线的白屏作为背景。又如在演示磁体的磁场时可采用幻灯投影的方法,使学生对磁感应线产生深刻的认识。C、演示的器材结构要简单,操作要方便,推理要简单演示实验简便易行,操作方便,得出结论的推理简单易被学生接受。如在讲“摩擦起电”时可利用学生手中的塑料铅笔与干燥的头发相摩擦来吸引轻小的纸屑;又如在讲“压力作用的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可利用一端削尖的铅笔,让学生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铅笔同时用力,由凹陷程度的不同学生很容易的便得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越明显”的结论;再如在做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中可让学生把一普通的喝水玻璃杯顶在嘴上,吸气后杯子不下落的现象即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样利用学生身边的小事来说明物理上的问题,简便易行,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到自己生活在自然科学之中,周围到处存在在着物理知识,增强了亲切感,易使他们接受知识和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研究周围的事物。2.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进行观察、操作和思考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良好素养的重要教学形式。”因此为了搞好分组实验教学,首先必须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及习惯。初中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又没有实验基础。有的甚至认为实验只是玩玩而已,学生实验较难组织,效果也不理想。因此一开始就应要求学生做到:A实验前必须完成预习内容实验预习是保证学生进行正确操作并获得正确结果的前提。通过实验前的预习,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仪器的使用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实验过程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从而提高实验的质量。B进入实验室后必须要求学生按分好的实验小组坐到相应的实验桌前,不得乱动器材由于班内的人数较多,可能实验的器材较少,所以必须合理的分组,一般3–4人为一组,按优、中、差三类学生平均搭配,做到取长补短,协助分工,一人操作,一人读数,一人计录,并设立实验小组长加以监督,这样就不会出现乱哄哄的场面。C实验时应要求学生不能大声喧哗在实验过程中若出现异常现象,可要求学生举手提问,不得出现乱穿他人小组的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好的做法要及时肯定表扬,对于典型的实验错误可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分析,要让实验课始终处在探索、讨论的氛围中。2.4实验完毕应要求学生整理好器材及时处理实验数据,并填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学生实验操作后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发现,有的学生由于实验测得数据误差太大,得不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因而会出现编造数据,或按规定推算数据的现象。对这些现象的发现则必须加以批评,并要及时帮助他们重新安排实验,从而发现其出现误差过大的原因。实验中应要求学生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具体工作计划:1、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2、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3、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4、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10、做好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2010-09-04篇二: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张燕一、基本情况学校有物理实验室一个,可以一次供48人实验;有5个教学班级,其中八年级有3个教学班,九年级有2个教学班。学校实验仪器不怎么配套,加之仪器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对一些实验没办法完成。二、实验任务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改变物理课脱离学生生活的情形,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改变过去充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科学探究应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改革过去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特别鼓励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三、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四、实验重点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部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五、实验难点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2.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六、实验措施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4.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5.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七、物理实践活动每学期1~2次,每次2课时。由学生自选课题,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其内容可以是物理知识的应用,也可以是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其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查阅资料、参观访问或实地测量等。八、考察本期对学生实验教学的考察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方面,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是否会对实验仪器进行调整,是否能按正确步骤进行实验,能否在实验中正确测出实验数据等。二是对实验理论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中涉及到的原理、规律及公式的推导和论证,还可以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九、本期实验安排八年级探究实验: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5、水的沸腾6、测物体的质量7、用量筒和天平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8、如何使用刻度尺八年级教师演示实验: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怎样2、用放大镜看物体3、乒乓球会下落吗4、光是怎样传播的5、光的折射6、光的色散7、透镜对光的作用8、凸透镜使光会聚9、投影仪成像10、凸透镜成实像11、凸透镜成虚像12、自制温度计篇三:沪科版(2014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_图文2014—2015年第一学期物理实验教学计划潘松松黄屯中学2014.09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实验目录及器材时间课题打开物理世第界一的章大门实验项目1.为何倒不出液体2.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怎样3.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和窗外的物体4.乒乓球会落吗5.新鲜鸡蛋在淡水中和盐水中的沉浮情况6.气球“吸”住杯子7.长度的测量8.时间的测量一.刻度尺的使用二.速度的变化9、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演示演示演示演示演示演示分组演示分组分类演示演示演示演示演示演示演示演示演示分组分组分组所用主要仪器和材料饮料瓶带夹铁架、烧瓶、酒精灯、烧杯、水放大镜、光滑长杆、漏斗、乒乓球鸡蛋、气球、小杯等.气球、小杯直尺、皮尺、卷尺手表、机械停表示教刻度尺、方体木块、刻度尺;三角板(2块);铅笔;物理课本;作业本;乒乓球;细铜丝等、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斜面、小球、刻度尺、停表、金属片、音叉、小球、水槽、橡皮锤、音乐盒、尺子、纸片真空罩、闹钟、抽气机、(音叉、橡皮锤)橡皮筋、钢尺、梳子、硬纸片、吉它、音叉橡皮筋、钢尺、米粒、橡皮锤几件不同的常见乐器(口琴、笛子、小提琴)激光笔、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棱镜、带狭缝的屏、白屏、自制小孔成像演示仪激光笔、刻度尺、手电筒、水、盆、投影片.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1-2周周运动第的二世章界3-45-6周声第的三世章界10、响铃闹钟真空实验(骨传声)11、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12、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13、声音的音色14、光是怎样传播的(影子形成、小孔成像)三、光反射时的规律四、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周多第彩四的章光7-915光的折射16、光的色散17物体的颜色与颜料的混合18、色光的混合19、透镜对光的作用20、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21、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22、凸透镜成实像、虚像五、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3光的色散24、天平的的使用六.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铝和铁块质量第25、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与五密章26、量筒的使用方法度七.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10-12演示演示演示演示演示演示演示演示分组演示演示分组演示演示分组演示演示分组演示分组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白炽台灯、棱镜、带狭缝的屏、白屏、太阳光两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彩色蜡笔、陀螺、水彩、毛笔、水、白纸电视机、DVD、放大镜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器、手电筒.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光距座.水槽、激光电筒、光三基色、颜料的三原色铁钉、铁锤、木桌、木凳、托盘天平、彩色挂图等天平、砝码、烧杯两个,体积相同的长方木块,铝块,铁块,水天平、砝码,木块2个,石块2个,量筒,水量筒、水、红墨水、量筒使用挂图托盘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盐水,石块,线细,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矿泉水瓶。水槽、小纸船、大注射器、“一个巴掌拍不响”实验弹簧、演示弹簧称,钩码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砝码(或钩码)、玻璃板、毛巾、几支圆杆铅笔周周熟悉而第陌六生章的力27、力的作用效果28、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八、弹簧测力计的使用29、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九、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3-15篇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2doc中华路中学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中华路中学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第2007年——2010学年度金冠峰中华路中学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中华路中学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中学第2009年——2010学年度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物理课是中小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物理课要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使学生掌握物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实验是科学之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成为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求教育不脱离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而有效地利用好现有的教学手段,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实验室就是为了学生们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的基地。实验目的:二、实验目的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培养。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操作、观察物理现象、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在物理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更深入地掌握理解物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能力,都有重要作用。教师一定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多实践,教会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技能。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科学地分析和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思想品德教育:品德教育三、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实验课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初步建立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四、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的教学管理是搞好实验的关键,制度就是准则,也是成功的保障。1、实验室仪器要登记记录簿。2、实验室物品要登记上簿。3、学生分组实验要有记录,并列表计划上墙。4、演示实验的计划。5、借还仪器有记录。6、仪器损坏有记录,并按情节轻重赔偿。7、要有试验报告单,如任课老师上实验课所用仪器、药品等预先通知实验员准备实验仪器及用具,清点清楚交给任课教师,实验完毕后,清点好入库。每次试验结束后都要彻底清扫一次卫生,保持室内清洁干净。通过认真记录便于掌握实验情况,以总结经验教训,推进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提高实验的效率。五、实验内容实验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重在组织指导学生完成好实验,启发诱导学生解决实验中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本学年实验课安排如下:初中物理实验计划八年级物理实验一览表?八年级上物理演示实验计划?八年级上物理演示实验计划?周次第一周编号12345喷泉现象实验名称主要器材页码上441214141921212225酒精灯、烧瓶、烧杯、铁夹会跳舞的小人喇叭、纸盒、小人声的产生音叉声的传播音叉、桌子真空中的闹钟真空罩、闹钟、抽气机第二周6789音调和频率的关系钢尺、观察声音的波形音叉、示波器声音的响度和振幅的关系音叉、乒乓球、线、铁架台观察说话声的波形话筒、音叉、示波器第10观察噪声的波形示波器、铁钉、玻璃1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11121314151617声波能传递能量两端开口的罐头盒、橡皮模、蜡烛2935404347526466768286113光的传播激光器、烧杯、水光的反射规律激光演示仪、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木板、玻璃板、蜡烛、白纸光的折射现象激光器、玻璃砖、烧杯、水色光的混合手电筒、红色和蓝色的胶片投影仪投影仪第十二周1819凸透镜成像规律光具座、凸透镜、蜡烛自制温度计小瓶、橡皮塞、玻璃管第十二周202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蜡、海波、酒精灯、试管、温度计水的沸腾酒精灯、温度计、烧杯、铁架台第十五周22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电流表?八年级下物理演示实验计划?八年级下物理演示实验计划?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第七周2324并联电路电压规律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电压表下1011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电压表25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电压表、变阻器2026电阻上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电压表、电流表、变阻器15W和100W的灯泡、电能表、开关、导线保险丝、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2427282930测电功率45525757观察保险丝的作用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条形磁体、小磁针磁化钢针磁铁、钢针、铁屑231电流的磁效应电池、导线、小磁针6265第八周323334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电源、开关、小磁针研究电磁铁铁钉、漆包线、开关、电源、滑动变阻器、67曲别针、电流表电源、蹄形磁铁、开关、导线、道轨737474759293104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第十五周第十六周353637383940通电线圈在磁场中扭转电源、线圈框、蹄形磁铁自制电动机线圈、磁铁、电刷、电源、导线线圈不能连续转动电源、线圈框、开关、磁铁电磁波的产生收音机、导线、电池电磁波的传播手机、真空罩光在光纤中传播手电筒、光导纤维学生实验周次第八周编号1实验名称主要器材页码上6682768710611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光具座、凸透镜、蜡烛2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海波、酒精灯、温度计、试管、烧杯铁架台烧杯、温度计、开水、冷水、铁架台、第十二周34用温度计测水温液体的沸腾酒精灯、温度计、烧杯、铁架台第十四周第十五周第一周第二周56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用电流表测电流电流表、电池、开关、导线、小灯泡7用电压表测电压电压表、电池、开关、导线、小灯泡下58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小灯泡、开关、导线203第三周第四周第八周9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电池、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未知电阻、开关、导线2410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电池、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开关、导线4511研究电磁铁电磁铁、电源、开关、导线67初中九年级物理实验一览表$九年级上物理演示实验计划$九年级上物理演示实验计划$周次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第八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编号123456实验名称主要器材页码101836384146天平的结构托盘天平、学生天平量筒的使用量筒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时间的测量停表、停钟力的作用效果磁铁、小钢球、弹簧惯性惯性演示仪7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弹簧测力计538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钩码65910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6671轮轴和斜面轮轴、斜面11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演示仪731213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朝各方的压强相等连通器液体压强计8183连通器414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水槽、长玻璃管8789899198106106117第十三周151617金属盒气压计的构造金属盒气压计抽水机离心式抽水机、活塞式抽水机用溢水杯探究浮力的大小测力计、水杯、重物第十五周1819金属箔能浮在水面上水杯、金属箔杠杆是否省力杠杆、钩码,刻度尺第十六周第十七周2021动滑轮是否省功动滑轮、钩码,刻度尺机械能极其转化滚摆$九年级下物理演示实验计划$九年级下物理演示实验计划$22气体扩散的实验广口瓶、玻璃板、二氧化氮气体124124125第一周2324液体扩散的实验量筒、清水、硫酸铜溶液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烧杯、热水、凉水、墨水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25分子之间的引力铅块、钩码12526272829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空气压缩引火仪129135136151水沸腾后做功试管、酒精灯、橡皮塞、铁架台内燃机内燃机模型用火模拟链式反应火柴30太阳能的利用黑塑料袋、水、温度计156学生实验周次编号实验名称主要器材页码5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1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托盘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9铁块、墨水瓶和水141923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塑料块(不吸水)的密度天平、砝码、铝块、直尺、天平、砝码、量筒、塑料块、石块、细线4如何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细铜线、硬币、书本、三角板37567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毛巾、木板、平板玻璃、小车45485355606570769195106109114116二力平衡的条件小车、滑轮、钩码、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头发第五周89101112131415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表有关系弹簧测力计、钩码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滑块、钩码杠杆和它的支架、弹簧测力计、钩码、尺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滑轮第六周第八周第十三周第十六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压力的作用效跟什么因素有关小桌、泡沫塑、砝码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两张纸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弹簧测力计、塑料块、烧杯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铁架台、滑轮组、细线斜面、测力计、滑块、刻度尺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617斜面的机械效率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斜面、铁球、滑块第十七周第一周18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铁球、细沙19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酒精灯、金属盘、温度计、铁架台1316测量物质的密度(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2)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2)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地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测量物体的密度。(三)教学难点: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四)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一、复习回顾;师:1、什么叫物质的密度?2、密度反映的是物质的属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有无关系?二、引导过渡:问题:1、怎样才能测定密度的大小?2、用什么测物质质量?3、对于形状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如何测量?4、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又该怎样测量?三、导入新课:教师展示;量筒、量杯讲解:1、用途:用来测液体或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2、形状:见实物量程3、观察分度值单位:ml31ml=1cm4、读数;应使视线水平对准液体凹面,展示实物图像。师:如何用水来测小石块的体积?1、生: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2、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直接关系,其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强调密度的“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生:1、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2、用天平3、用刻度尺等器材进行测量,并用体积公式进行运算。学生讨论生:量筒上下一样粗细,刻度均匀量杯上下不一样粗细,刻度不均匀,越往上,间隔越小培养观察、总结、分析能力学生动手往量筒内倒水,练习读数学生讨论:生:先在量筒中倒入一些水读出水面刻度V1,再把水石块放入量筒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小石块的体积:V=V2-V1强调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适量”含义(1)能淹没小石块(2)水面上升不能超过量程-7-问:怎样测石块密度?展示实验器材:天平、量筒、小石块、细线、水学生讨论:1、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表格,归纳实验步骤:(1)调节天平并测出小石块质量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V1(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慢慢浸没到水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m(4)计算石块密度ρ=v2-v12、分组实验记录数据,计算结果小石块质量m(g)水体积放入小石块后V1(ml)总体积V2(ml)3问:先测小石块质量还是先测出它的体积?逐步增强起学生实验误差的意识:一方面认识到实验误差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可能情况下越小越好。小石块体3积(m)小石块密度(g/m)培养交流与合作的精神查密度表33记住ρ水=1.0×10kg/m交流各组实验结果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值归纳特点:气体密度比固体、液体密度1小得多,约是倍1000四、密度知识的应用1、测物质密度可以来判断物质材料2、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尊重实验的科学态度。四、课后思考题如何测定液体如盐水的密度?在设计实验方案上如何巧妙安排?(三)小结:小结:-8-(四)练习: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板书设计: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1、原理: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用量筒等测量物质的体积,利用公式算出物质的密度。(1)用量筒测体积:①注意量筒的最小分度是多少?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的凹形底部相平。②测固体的体积——排水法(2)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9-用刻度尺测长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能力目标:1.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2.应用能力: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情感目标:1.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培养爱护公共财务的品德.2.良好的实验习惯.3.记录数据要如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教材分析学生要先观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应当让学生养成好的测量习惯,使用测量仪器前应当观察清楚.教材对减小误差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没有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时,只注意要在记录结果时,估计一位,并注明单位.测量细铜丝时,要强调紧密缠绕,测量的长度值除以圈数,就是细铜丝的直径.测量硬币的直径时,要求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主要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并强调实验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教法建议-10-本节为学生第一次动手实验的课程,应当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做实验一般应注意的问题,养成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记录结果时,应当尊重实际,不能随便改动数据,对于结果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1.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1.态度.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11-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实验:第二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1.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12-有时间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地图上的一段铁路的长度等,介绍替带法等.3,实验表格设计(单位:cm)作业本长作业本宽课本长课本宽线圈长度线圈圈数细铜丝的直径【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观察各种测量长度的工具【组织形式】学生小组【辅导】1、关于测量工具的历史2、各种类型的测量工具3、测量工具的特点4、来源提供:图书馆、网络等-13-【评价】1、自我评价2、根据来源的丰富性和资料的丰富性评判3、自我学习的过程评价-14-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探究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初步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能力.(二)重点与难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答: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否就一定不受力呢?放在桌上的书是静止的,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牵引力和阻力.可见,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也可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为什么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呢?这是因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也就是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2.新课教学[板书1]三、二力平衡-15-1.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保持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来研究这种情况.问: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举例说明.答:不一定.如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要沿斜面向下滑.汽车或电梯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物体受到的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板书2]2.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1]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将光滑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放在木板上.(木板为45厘米×60厘米,板上安装2个定滑轮,3个羊眼圈.木块上安4个挂钩.如图1所示)在木块挂钩1、2上拴好细绳并跨过滑轮,绳下端各挂若干钩码如图2所示.研究对象:木块.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到绳施加的两个拉力.观察木块在什么条件下静止,什么条件下发生运动.提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16-(1)二力大小不相等,左端挂1个钩码,右端挂2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2)二力大小相等.左、右两端各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保持静止.问:是否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就可以互相平衡呢?[实验2]如图3所示,把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拴在木块的挂钩1、4上,另一端各穿过羊眼圈2、3后分别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看来两个力只是大小相等,方向不相反,是不能互相平衡的.如果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反,是否就可以平衡呢?[实验3]装置与图3相同,将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拴在木块挂钩3、4上,另一端各穿过羊眼圈1、2后分别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发生转动.小结:作用在木块上的两个力要想互相平衡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3)在同一直线上.请同学们自己做一个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4]每个同学桌上有2个弹簧秤,一块塑料板,板上有几个洞.用两个弹簧秤拉这块塑料板,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板保持静止不动?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用投影仪打出实验的投影片.请一位同学归纳、总结一下要使塑料板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作用在塑料板上的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板书3]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17-大量实验表明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请同学们用力的示意图把塑料板上受到的两个力画出来.教师打出相应的投影片.(可用复合片)问: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答: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板书4]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判断它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板书5]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例1.(1)吊在空中重5牛的电灯(如图4),静止不动时,电线对它的拉力是多大?(定)研究对象:电灯.(析)受力分析:重力、拉力.(判)运动状态:静止.(找)两个力的关系:互相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结论:拉力是5牛,方向竖直向上.请同学们分析下面的事例.(2)放在桌上的书.(重力、支持力)(3)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重力、阻力)-18-(4)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牵引力、阻力)例2.汽车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F,受到的阻力为F.(1)当F>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2)当F=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3)当F<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研究对象:汽车.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牵引力F,阻力F.两个力的关系:F>f,两个力不互相平衡,F合=F-F.运动状态:不能处于平衡状态.结论:汽车在F合作用下将做加速运动.当F=f,F<f时汽车将做什么样的运动,请同学们分析.例3.如图5所示,物重6牛,弹簧秤向上拉示数为牛,水平地面给物体的支持力是多大?答:支持力是2牛.3.布置作业(1)思考题:课本第108页“想想议议”.(2)书面作业:课本第108页练习1-4.(3)做做看:课本第112页巧找重心.-19-(四)教法说明1.讲述物理规律的课,一般分四步进行:(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2)通过实验研究问题;(3)分析、概括得出规律;(4)运用规律分析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体现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使学生懂得按照研究、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来认识、处理问题会更有效.2.教法上采用边提问,边实验,边讨论,边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领会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有序地进行观察、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对传统的二力平衡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使演示的现象更直观、鲜明,便于从实验现象导出结论.为使更多的学生能看清现象,可在实验装置后放一面与水平面成45度角的平面镜.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能力目标: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情感目标: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20-教材分析教材首先通过回忆思考的形式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通过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物体运动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为讲解伽利略的推理作准备。然后讲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再介绍迪卡儿对伽利略结论的补充,牛顿最后总结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许多人研究的基础上的,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所看的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最后指出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定律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本节课的重点是揭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即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教法建议1.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如推一个物体,它就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为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首先要把运动和运动的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这是为了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做的重要铺垫。其次,通过实验确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概念。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2.通过图9-1演示实验的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推理方法的教育。在此演示实验中可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渗透研究方法。3.本节课可按着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顺序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规律的认识过程,对学生进行学史教育。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研究——笛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教学设计示例-2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重点: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教学难点: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教学用具: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玻璃板,微机,实物投影,大倍投电视。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演示1]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板擦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于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持”。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两千多年,但时沿用两千年是否就一定正确呢?也可能有人曾表示过怀疑或有人认为就是错误的,但没某能说服别人的理由。[演示2]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分析:推力撤掉,还要向前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分析:木块:静止——运动——静止。两个过程中是否都有力存在?在这两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是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运动状态?二、讲授新课:-22-1.规律总结过程方法1.教师引导伽利略的贡献:理想实验[演示](通过实物投影仪把实验过程反映在大倍投电视上)介绍器材实验前提条件:每次实验都需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为什么?实验过程:让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滚下后分别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玻璃表面上运动,每次记下小球停下时的位置。做标记的位置是什么位置?(停下来的位置)实验纪录:实验次数123推理想象表面材料毛巾棉布玻璃光滑表面阻力大小最大较大较小阻力为零滑行距离最短较长长无限长实验分析: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小球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根据上面的实验及推理的思想,还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23-推理:小球在光滑的阻力为零的表面,将会怎样运动?实验结论:通过伽利略的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作匀速运动。[微机模拟实验]:简介伽利略理想实验迪卡儿的补充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牛顿的成果:补充与概括师:物体除了运动的以外,还有静止的。那么,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什么状态呢?(牛顿补充:将保持静止状态)师(引导学生概括):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又有了迪卡儿和牛顿的补充,把两者进行一下概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如何呢?(对概括出来大致意思的同学给予鼓励)介绍:牛顿抓住时机,概括总结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方法2:学生探究式学习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斜面小车实验,根据现象学生分组讨论,明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问题根源.由学生互相补充确定实验结论。2.定律分析定律成立条件:不受外力作用运动规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24-师(回应课题引入实验):回想我们最开始的实验,有推力板擦运动,撤去推力板擦停下来,从表面现象上得到的结论运动需要力维持是错误的,但这种现象是千真万确摆在我们面前的,我们如何用牛一的观点正确的解释这个现象呢?三、巩固练习1.一物体放在桌上静止,假若某瞬间撤掉所有的外力,物体将怎么样?2.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惯性定律是正确的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惯性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C.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经过在事实基础上,进一步科学推理得出惯性定律D.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现在做不出来,但总有一天可以用实验来验证。四、小结人们对物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它是经过亚里士多德对人们近两千年的思想束缚,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才最终由牛顿总结出来的。牛一的重要贡献是: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五、作业:阅读本节教材牛顿力学的建立不是牛顿一个人的功劳,而是许多科学家努力研究的最终结果,查阅资料了解牛顿力学的建立过程,及牛顿力学的体系。【活动流程】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25-【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2、和其他成员交流。斜面小车实验的再研究【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目的】运用不同的物体表面,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伽利略推理思维的理解。【活动流程】制订实验方案;准备器材;实验并记录现象,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与老师所做实验比较优缺点;与其他组交流。【备注】1、要有完整的过程记录。2、和其他成员交流。-26-探究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能力目标:1.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摩擦力。(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27-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教法建议1、现象教学,以实验为主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现象.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演示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必须尽量做好.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选取生动的事例进行演示分析讲解,这样就能及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体现了物理学中对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即当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本实验中的变量有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益的.3、可采用学生讨论自学的方式教学-28-由于本节课的知识都不难理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通过学生阅读课文、自己进行实验研究、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对于基础不好或组织纪律较差的学生可采取部分内容教师引导,部分内容学生讨论的形式教学.4、适当补充静摩擦的知识.在摩擦现象中涉及静摩擦力的事例很多,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补充有关静摩擦的知识,使学生知道即可.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研究决定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教学工具: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毛巾、空玻璃瓶、木板、砂纸、洗衣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方法1:从生活现象引入,学生感觉自然.摩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一个普通的现象,让学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会手的感觉。比如老师使用板擦擦黑板,笔在纸上写字,学生用橡皮擦去铅笔字,这些都是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滑动时,感到受到阻碍。-29-方法2:从新奇实验引入,提高学生兴趣。演示筷子提米的实验:在一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并压紧大米,向上提起筷子会很容易的将筷子拔出;重新将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请学生分析讨论并举出身边的摩擦现象从而引出新课。手提空瓶的实验:在手上沾些洗衣粉水,握住瓶颈部分(图中覆盖部分)向上提,提不起来;再将瓶子擦干净,用毛巾覆盖在瓶颈部分,受我毛巾向上提瓶,瓶很容易提起。通过两次实验对比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1、摩擦力由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摩擦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要发生相对运动,指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但是还没有发生,这种摩擦力叫静摩擦力。方法1:一般情况下,对于“相对运动”的要求较低,可一带而过。对于摩擦力的方向简单情况可判断即可。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解释清楚“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的含义。可参考下面的讲解。如图9-4-3中一汽车水平向右运动,在某段时间内车上的箱子从车厢前部滑到中部.箱子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此时箱子相对与地面是向右运动的,但箱子与地面间无摩擦。箱子相对于车的运动,是以车为参照物,箱子相对于车向左运动,车给箱子的摩擦力阻碍箱子相对于车向左滑动,车给箱子的摩擦力的方向应为向右,即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方法1:演示实验,实验中要设置好恰当的问-30-题。1)怎样来测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什么?使学生理解匀速运动的物体,受的摩擦力与水平拉力大小相等。2)请同学们猜想一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根据学生的答案来请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进行操做验证。学生的设计会有很多漏洞,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可适当提出针对性问题来加以修正,帮助学生掌握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最后得出正确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探索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思考问题:1)怎样测出摩擦力的大小?2)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验证?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先讨论,然后在老师不给出正确操作过程的情况下分组完成不同的验证内容,最后由学生总结得出实验方法和实验结论。3、增大有益的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由学生讨论并举出相应的事例,准备适当的录像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最后由学生总结出结论。结论: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有益摩擦。通过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来(加润滑剂),可以减小有害摩擦。(三)巩固练习1、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下面哪个措施的目的是减小摩擦()A、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B、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C、汽车轮胎上有很多花纹D、北方下雪时,常在道路上洒些灰渣2、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这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四)小结:1、不论那种方法都是由“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中得出的。2、摩擦可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3、思考题:自行车轮胎蹩的时候为什么骑起来费力。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摩擦与我们-31-【组织形式】学生小组活动【活动目的】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写出对于我们日常活动密切相关的摩擦的认识。【活动流程】提出问题;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写出专题报告,进行交流。【参考方案】可以从多方面了解摩擦。例如可以归纳摩擦的种类,摩擦的应用,摩擦的利弊等,在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基础上,查阅有关资料,写出专题报告,例如体育中的摩擦、静摩擦的应用等等,还可以设想如果失去摩擦,世界将会怎样等问题,自己确定题目,写出专题文章。-32-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一、背景说明电压这个概念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在串联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又是怎样,也许还不清楚,本实验将我们对电压这个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二、教学实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究串联电器中电压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初步掌握数据处理方法,会用科学术语描述实验结果。2、过程与方法科学探究全过程的亲身体验,使学生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初步认识和感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探究体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物理学的道理;通过探究中交流与合作使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索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得出恰当的结论。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如图所示是什么电路?(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你知道了哪些规律?(串联电路中电流大小各处相等)串联电路中AB、BC、AC间电压有什么关系?学生猜想:是否电压也跟电流一样,也处处相等。小灯泡能同时发光,亮的灯泡两端电压大,暗的灯泡两端电压小。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可能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教师根据学生猜想,引导学生如何设计实验,选择实验器材,画出对应的设计电路图。-33-2、探究过程: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检查,了解情况,并参与讨论。选择12伏电源,两只相同的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组成如下电路:设计实验表格①分别用电压表按电路图所示测出电压UAB、UBC、UAC将数据填入表格,比较这三个电压值是否是UAB=UBC=UAC②换用两只不同的灯泡,用电压表测出电压UAB、UBC、UAC,将数据填入表格,比较这三个电压值是否是UAC=UAB+UBC③在AB间再串上一只小灯泡,如图所示,用电压表测出电压UAB、UBC、UAC,将数据填入表格,比较这三个电压值的关系。3、归纳:实验完毕,抽取三组同学的表格中的数据,让学生分析思考,能得出什么规律,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课后反思1、评估:学生连接电路时,把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栓接反了,闭合开关后,指针反向偏转。学生每次都选择使用较大量程,所测出的电压值不够准确。学生将两只不同型号的小灯泡串联时,发现一只较亮,另一只几乎不亮,都可以测出电压值为什么?AB间的电压U1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34-BC间的电压U2AC间的电压U3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较好,能积极参与实验,动脑思考,和同学协作、配合,得出了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祝贺你们,希望今后继续努力。科组评析:科组评析这是一个通过探究过程得出规律的案例,该案例通过提出问题猜想,设计电路图、进行实验的步骤进行的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团结协作的精神,并在探究过程中逐步理解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使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达到真正互动。案例提供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体会到学科学的乐趣。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创造有积极意义。-35-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操作技能;2、过程与方法:根据公式P=IU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用伏安法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教学难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关系教学器材:电源、开头、导线、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组织复习,导入新课:组织复习,导入新课:1、什么是电功率?2、电功率的计算方法有哪些?3、前面我们学习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参考这种方法,你能设计方法测量一个小灯泡的电功率吗?如何测量呢?实验过程:实验目的: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体会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实验原理:根据公式P=IU实验器材:实验器材:电源、开头、导线、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略)实验电路图:实验注意事项:1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闭合开关之前滑片的位置在什么地方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和量程的选择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根据原理,检查器材是否齐全,2、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3、设计实验表格4、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分析论证: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不一定等于它的额定功率评估和交流:实验中最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在哪方面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在实验的设计、操作和分析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动手动脑学物理:-36-篇五:20XX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_图文福建省永春美岭中学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计划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实验目录及器材时间课题打开物理世第界一的章大门实验项目1.为何倒不出液体2.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怎样3.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和窗外的物体4.乒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3 Weather A let's learn(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下册001
- 2025写场地租赁合同范文
- 2025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合同履约银行保证书
- Unit 1 Playtime Lesson 3(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新起点版英语二年级下册
- 202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3课 美国内战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5泵车租赁合同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说课稿1 人民版必修2
- 蔬菜物资发放方案
- 养生馆前台合同范例
- 代理经营店铺合同范例
- 九年级短跑2 公开课教学设计
- 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
-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期末家长会PPT模板
- 矿山安全培训课件-地下矿山开采安全技术
- 【课件】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课件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 GB/T 6417.1-2005金属熔化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
- 2023年湖北成人学位英语考试真题及答案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论
- 《腰椎间盘突出》课件
- simotion轮切解决方案与应用手册
- 柴油发电机运行检查记录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