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三、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 24年秋)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三、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 24年秋)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三、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 24年秋)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三、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 24年秋)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三、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 24年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三、四单元单元测试卷(24年秋)一、选择题(本大题含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面是中国近代一位历史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历史人物是()一、立志与求索(二)萌生反清之志……(五)上书李鸿章二、行其所志(一)檀香山兴中会……十二、“有志竟成”(三)筹建临时政府的僵局……A.洪秀全 B.曾国藩 C.孙中山 D.袁世凯2.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进步书籍纷纷涌现(见图)。这些知识分子宣传的主流思想应当是()A.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B.维新变法的思想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D.反封建礼教思想3.李华同学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图中问号处是()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4.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仍念念不忘拯救中国、拯救民众。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A.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十四年D.民国十五年5.1915年末,袁世凯决定在第二年登基。蔡锷与梁启超宣誓讨袁,一个用枪,一个用笔来捍卫共和。云南、贵州相继宣布独立。袁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婉拒就任征讨护国军的统帅。材料表明()A.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B.军阀割据争抢地盘C.维新人士领导讨袁 D.二次革命武装反袁6.孙中山在领导革命时,曾经的合作伙伴有会党、日本扩张主义者、美国传教士、中国留学生、华侨商人、共产国际代理人以及军阀等。这表明孙中山()A.缺乏坚定的革命意志 B.逐渐倾向于社会主义C.完全沦为列强的工具 D.对中国社会认识不足7.下面的表格信息可以用来研究()A.护国战争的形势 B.军阀割据混战的后果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军阀割据混战的原因农户1914—1918年减少1500多万户荒地1914—1918年增加49000多万亩陆军1914—1919年增加92万多人军费1916—1918年增加5000多万元8.下面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某一章的目录,据此判断这一章探讨的主要内容是()一、观念形态的革命…………350二、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论战…358三、科学和民主………………363四、各色各样的“主义”………370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9.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而且国内出现至少400种白话报,一些影响较大的期刊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也逐渐白话化。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时期()A.文学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B.白话报成为唯一传播媒介C.传统文学此时已被废止 D.学校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10.一份风靡一时的刊物,一句轰动一时的口号,两者都表明()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急需推翻 B.先进中国人不懈探寻救国之路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刺激 D.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社会进步11.傅斯年在关于五四运动的反思中写道:“从前人们都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的勃兴……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材料说明五四运动()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开启了近代民主革命运动 D.激发了民众的责任感12.某校同学围绕“近代史上的家乡”开展了研学活动,他们了解到五四运动时期,太原大、中学校学生数千人举行集会,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小组同学搜集的以下材料描述了山西学生运动的()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山西发生了几次学生运动……不仅声援了北京及全国的反帝爱国运动,还为山西地方党组织的建立,进行了思想启蒙和舆论准备。A.背景 B.经过 C.结果 D.意义13.据下表内容可知,当时上海()时间情况1917年11月上海媒体首发“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闻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迁至上海1920年11月上海许多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出版了报纸、杂志、书籍等共300多种A.工人运动高涨 B.革命党力量涣散C.社会局势动荡 D.马克思主义兴起14.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的第一个决议规定,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要派党员到工会去工作。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以领导工人运动为工作重心 B.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C.明确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D.认识到农民阶级同盟军地位15.李华同学运用结构示意图梳理了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重大史事。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A.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B.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C.救亡图存道路的新探索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0分,19题15分,共45分)16.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历史巨变·辛亥革命”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释读图片——分析革命背景】(2分)(1)一组同学收集到下面两幅图,用于了解革命前中国面临的困境。请你和他们一起解读图片,说明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图一戊戌六君子被处死eq\a\vs4\al(图二《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任务二【聚焦热点——探究革命历程】(3分)(2)二组同学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检索到下表中的信息,并确立了下面的研究主题。请你参与一个研究主题,选择和其对应的材料,并说明选择材料的理由。①照片②油画③文献④音乐⑤专著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新军工程第8营攻占楚望台军械库。《开创共和——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先行者之歌》收录辛亥革命时期的歌曲200首。内容包括宣传妇女自由解放、反对旧俗陋习、提倡文明新风尚;开通民智、破除迷信、提倡科学、兴办实业等。《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研究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包括“民主政治体制的开创”“社会风俗变革与城市现代化”等。研究主题主题1:辛亥革命的真实场景主题2:辛亥革命的重大成果主题3:辛亥革命的影响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三【阅读传记——制作人物名片】(5分)(3)三组同学阅读了孙中山的人物传记后,准备为其制作人物名片。请你仿照示例,和他们一起完成名片制作。人物:李大钊身份: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主要事迹: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开始研究社会主义思潮。1918年,他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李大钊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人物:______________身份:______________主要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中国近代化探索之路充满艰辛,但艰辛中孕育着新的希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摘编自《中国历史》(1)写出材料一中与“引进外国器物”和“谋求制度的变革”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并简述二者的相似之处。(4分)材料二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蔡元培先生写挽联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及其“未竟之功”。(4分)材料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北京学界全体宣言》(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提出的救国主张,并简述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之间的联系。(2分)18.报刊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梁启超在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中,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摘编自《梁启超〈时务报〉》材料二《民报》的每一期都刊有《本社简章》,宣布“本杂志的主义”共六条,其中关于国内的有三条:一、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体;三、土地国有。——摘编自黄顺力《〈民报〉宣传与辛亥革命》材料三《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其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类别1920年9月前(篇)1920年9月后(篇)思想(启蒙)652文学3910新诗140101小说3415科学社会主义179俄国研究441国民革命013世界革命020(1)材料一中,《时务报》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分析《时务报》颇受欢迎的原因。(3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指出“本杂志的主义”所体现的思想,并简述《民报》创办的背景。(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3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报刊对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1分)19.自1840年以来,我国的仁人志士坚持不懈,顽强不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李老师以“民族复兴”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任务一【释读名言——体会伟人抉择】(3分)(1)阅读下列近代先行者的名言,请你分别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陈独秀·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任务二【构建导图——感受艰难探索】(4分)(2)请你完成下图中①②③处内容的填写,并归纳中国近代化的特点。任务三【研读材料——见证民族觉醒】(4分)(3)下面的材料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任务四【设计方案——传承民族精神】(4分)(4)下面是以“传承民族精神”为主题的一条游学线路,请你简述其设计理由。广州虎门海滩→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答案一、1.C2.C3.B4.C5.A6.D7.B8.C9.A10.B点拨:新文化运动是由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发动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两者都是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体现,B正确。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都没有提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主张,排除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背景,排除C;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社会进步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排除D。11.D12.D13.D14.A15.C二、16.(1)图一:维新道路行不通。(1分)图二: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2)【示例1】主题:辛亥革命的真实场景。(1分)对应材料:①。(1分)理由:照片是了解辛亥革命中武昌起义这一真实场景的重要史料。(1分)【示例2】主题:辛亥革命的重大成果。(1分)对应材料:②③。(1分)理由:油画和文献作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重大成果,即成立中华民国,颁布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1分)【示例3】主题:辛亥革命的影响。(1分)对应材料:④⑤。(1分)理由:音乐和专著从社会思潮演变、社会习俗现代化、近代政治体制变革等角度说明辛亥革命的影响。(1分)(3)人物:孙中山(1分)身份: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分)主要事迹:创建兴中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被誉为中华民国的“国父”。(答出符合题意的一点得1分,共3分)17.(1)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相似之处:都是面临危机时进行的变革;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创办了新式学堂;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都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2)历史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未竟之功: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3)主张:民主科学(或人权与科学)。(1分)联系: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1分)18.(1)观点:变法维新。(1分)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被唤醒,渴望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时务报》言论新颖,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需求;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报刊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促进了《时务报》的发展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2)思想:三民主义(或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1分)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迅速传播;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进行早期的革命斗争;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3)变化:由宣传新文学、思想启蒙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