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线段的长短(课件)【备教学评一体化】七年级数学上册课堂教学(北师大版)_第1页
比较线段的长短(课件)【备教学评一体化】七年级数学上册课堂教学(北师大版)_第2页
比较线段的长短(课件)【备教学评一体化】七年级数学上册课堂教学(北师大版)_第3页
比较线段的长短(课件)【备教学评一体化】七年级数学上册课堂教学(北师大版)_第4页
比较线段的长短(课件)【备教学评一体化】七年级数学上册课堂教学(北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比较线段的长短学习目标

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2.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3.能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灰太狼怎么走能最快的追到喜羊羊?说一说你的理由?ABC情景导入探究新知A··B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也可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①②③④线段公理

答:线段AB是一个

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以A、B为端点的线段的长度,它的实质是几何图形长度

问题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cm

B.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线段AB的长

C.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线段AB

D.A、B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AB两点间的距离C巩固新知小试牛刀问题1:A、B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AB吗?探究新知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怎样比较下面两棵树的高矮?怎样比较两根铅笔的长短?怎样比较窗框相邻两边的长?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类比得到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探究新知方法一:

用刻度尺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比较它们的大小.如下图所示:

123546780123546780ABCD记为AB<CD.度量法比较线段的长短探究新知先把两条线段的一端重合,另一端落在同侧,根据另一端落下的位置来比较.比较线段的长短ABABABCDCDCDAB>CDAB<CDAB=CD方法二:叠合法探究新知如图所示,图中共有条不同的线段,它们分别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别是线段AC和BC都小于线段AB,记为:

线段AC、BC的和等于线段AB,记为:

线段AB、AC的差等于线段BC,记为:AC<AB,BC<AB.AC+BC=AB.AB-AC=BC.三

线段AB、AC和BC归纳新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的方法:1.观察法2.度量法3.叠合法——从“形”的角度比较.——从“数值”的角度比较.叠合不到一起的时候怎么办?探究新知a

已知线段a,请用圆规、直尺作一条线段AC,使AC=a。1、用直尺作一条射线AB。2、用圆规量出已知线段a的长度。3、在射线AB上,以点A为圆心,以a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B与点CABC那么线段AC就是所作线段。叠合返回即截取AC=a巩固新知已知:线段m、n。(如图)求作:线段AC,使AC=m+n。mn作法:(1)作射线AM;

AMBC则线段AC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2)在射线AM上顺次截取AB=m,BC=n。探究新知通过折纸寻找线段中点用尺子度量通过折绳找到中点。你如何确定一条线段的中点?探究新知符号语言:因为点M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AM=BM=AB。

已知线段AB,在线段AB上找一点M,使点M平分线段AB。ABM文字语言: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或AB=2AM=2BM)反之:如图所示

因为AM=BM=AB,所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典例解析例题:在直线上顺次取出A、B、C三点使AB=4cm,BC=3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度?解:因为AB=4cmBC=3cm

所以AC=AB+BC=7cm

因为点O是线段AC的中点所以OC=AC=3.5cm

所以OB=OC-BC=3.5-3=0.5(cm).

答:线段OB的长为0.5cm。1、如图,AD=AB—____=AC+_____BDCD随堂练习2、如图,下列说法,不能判断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的是()

A、AC=CBB、AB=2ACC、AC+CB=ABD、CB=ABC随堂练习3、若点B在直线AC上,AB=10,BC=2,则A,C两点间的距离是()A.8 B.12 C.8或12 D.不能确定C随堂练习1.(2023•模拟)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若AC=2cm,则AB=

cm.42.(2023•模拟)互不重合的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已知AC=2a+1,BC=a+4,AB=3a,这三点的位置关系是()A.点A在B、C两点之间 B.点B在A、C两点之间

C.点C在A、B两点之间 D.无法确定A中考链接1.线段的基本性质:2.两点之间的距离:3.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观察法、5.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叠合法和测量法。4.尺规作图课堂小结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直线只有一个端点

C.反向延长一条射线形成直线

D.连接两点间的线段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B当堂测试2.如图,将一块三角形木板截去一部分后,发现剩余木板的周长要比原三角形木板的周长大,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A.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当堂测试3.已知线段AB=12cm,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6cm,M是线段AC的中点,则线段AM的长为()A.9cm B.3cm

C.9cm或3cm D.9cm或15cmC当堂测试5.点A,B,C在直线l上.若AB=4,AB=2AC,则BC的长度为________.2或64当堂测试6.如图,C为线段AB上一点,D为CB的中点,AB=10cm,AD=7cm.(1)求AC的长;(2)若点E在线段AB上,且CE=2cm,求BE的长.当堂测试(1)解:∵AB=10cm,AD=7cm,∴BD=3cm,∵D

为CB

的中点,∴CB=2BD=6cm.∴AC=4cm.(2)解:当点E

在点C

左侧时,BE=CB+CE=8cm;当点E

在点C

右侧时,BE=CB﹣CE=4cm.当堂测试1.“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这一实际问题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线段有两个端点C【基础达标作业】分层作业2.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BC上一点,下列条件:①CD=DB;

③BD=AB﹣AD④2AD=3BC.其中,能确定点D是线段BC的中点的个数共有()A.1 B.2C.3 D.4C【基础达标作业】分层作业3.已知线段AB=20cm,点C是直线上一点,BC=4cm,若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度是(

)A.12cmB.8cmC.10cmD.8cm或12cm4.下列尺规作图的语句正确的是()A.延长射线AB到D

B.延长线段AB至C,使AC=BC

C.作直线AB=3cm

D.以点D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基础达标作业】CD分层作业5.如图,已知A、B是线段EF上两点,EA:AB:BF=1:2:3,M、N分别为EA、BF的中点,且MN=8cm,则EF长为_______.12cm6.已知点O在直线AB上,且线段OA的长度为4cm,线段OB的长度为6cm,E、F分别为线段OA、OB的中点,则线段EF的长度为________cm.1或5【能力提升作业】【拓展延伸作业】7.已知点B在线段AC上,点D在线段AB上,(1)如图1,若AB=6cm,BC=4cm,D为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DB的长度:

E为线段AB的中点,EC=12cm,求线段AC的长度.分层作业【拓展延伸作业】解:(1)如图1所示:

分层作业【拓展延伸作业】∴AB=4BD=4xcm,CD=3BD=3xcm,又∵DC=DB+BC,∴BC=3x﹣x=2x,又∵AC=AB+BC,∴AC=4x+2x=6xcm,

(2)如图2所示:

分层作业【拓展延伸作业】8.如图,P是线段AB上一点,AB=18cm,C,D两动点分别从点P,B同时出发沿射线BA向左运动,到达点A处即停止运动.(1)若点C,D的速度分别是1cm/s,2cm/s.①当动点C,D运动了2s,且点D仍在线段PB上时,AC+PD=_______cm;②若点C到达AP中点时,点D也刚好到达BP的中点,则AP:PB=______;121:2分层作业【拓展延伸作业】解:(1)①由题意得:BD=2×2=4(cm),PC=1×2=2(cm).∴AC+PD=AB﹣PC﹣BD=18﹣2﹣4=12(cm).②∵点C到达AP中点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