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指南2023年版》_第1页
《南宁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指南2023年版》_第2页
《南宁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指南2023年版》_第3页
《南宁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指南2023年版》_第4页
《南宁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指南2023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则

1.0.1为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

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确保残疾人、老年人及有

需求的人士安全、便利的使用无障碍设施,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无

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规定》(桂建管〔2010〕108号),规范和指导本市

无障碍设施建设,依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市政和

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

1.0.3无障碍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

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并与周边的无障碍设施有效衔接、实

现贯通。

1.0.4无障碍环境设施配备符合GB55019-2021的规定,并体

现安全、实用、易行、受益众多的原则。

1.0.5无障碍设施设置与道路、建筑、景区、住宅区公共空间环

境及风貌相协调。具有突出价值的历史文化区域,在保留原有风貌的

前提下可设置临时无障碍设施。

1.0.6项目建设竣工验收前,鼓励邀请残障人士、老年人和其他

有需求的人代表试用体验配套建设的无障碍设施,并听取其相关意见

和建议。

1.0.7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均应按本指南“实施范围”的内

容建设无障碍设施,其中“应”项的要求必须达到,“宜”项按实际

1

情况努力达到。

1.0.8本市城市无障碍设计在执行本指南时应遵循国家的有关

方针政策,遵守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及相关行业的规定,符合城

市的总体发展要求,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9各相关主管部门应根据城市的总体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发

展需要,制定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无障碍设施

的建设和改造。

1.0.10城市无障碍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并与周边

环境相协调;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推进相

关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指南必不可

少的条款,且所引用文件均为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指南。

GB5768.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5768.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GB/T10001.9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

符号

GB/T37668信息技术互联网内容无障碍可访问性技术要求与

测试方法

GB55019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

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GB/T24477适用于残障人员的电梯附加要求

GB50642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

3

3术语解释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0.1无障碍环境建设

为便于残障人士、老年人和其他有需求的人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

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取社区服务所进

行的建设活动。

3.0.2无障碍设施

为了帮助残障人士、老年人和其他有需求的人自主、便捷、安全

地进行活动所配备的各种配套设施。

3.0.3残障人士

具有自主意愿、心智健康,因身体的某些部位残障或机能衰退,

造成行为能力受限,存在多种障碍和特殊需求、或使用常规设施器具

有障碍的人群,包括但不限于身体机能损伤人士,如残疾人、伤病者、

负重者和拖拉器具者等。

3.0.4无障碍服务

为了帮助残障人士、老年人和其他有需求的人安全、便利地进行

活动所提供的各项服务。

3.0.5无障碍路线

由无障碍道路和无障碍交通组成的,包括使用无障碍代步工具和

交通工具,可以无障碍通行和出入,连接区域范围内的出入口、社区

服务中心、公共卫生间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路线。

3.0.6无障碍工作台

4

为方便行动无障碍使用而设置的高度适当的操作台。其上表面距

地面有一定的高度,下方有足够空间便于轮椅接近,其前方应留有轮

椅回转空间。

3.0.7无障碍导识

无障碍导识包括视觉导识、触觉导识、听觉导识、感应导识、交

互导识等。

3.0.8随身电子设备

残障人士、老年人和其他有需求的人随身携带的电子智能辅助设

备,如内置芯片的智能盲杖、语音导示器和安装特定应用程序的手机

等具有无障碍引导功能的设备。

3.0.9无障碍电子地图

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以数字方式存储、可供查阅的标有无障碍

机构、无障碍设施,具有自动导航、路径规划等功能的地图。

3.0.10城市道路

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

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

3.0.11缘石坡道

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为了避免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

行障碍,方便行人进入人行道的一种坡道。

3.0.12盲道

在人行道上或其他场所铺设的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视觉障

碍者产生盲杖触觉及脚感,引导视觉障碍者向前行走和辨别方向以到

5

达目的地的通道。

3.0.13无障碍厕所

出入口、室内空间及地面材质等方面方便行动障碍者使用且无障

碍设施齐全的小型无性别厕所。

3.0.14第三卫生间

用于协助老、幼及行动不便者使用的卫生间。

3.0.15安全阻挡措施

控制轮椅小轮和拐杖不会侧向滑出坡道、踏步以及平台边界的设

施。

6

4无障碍设施建设要求

4.1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

4.1.1城市道路

1.建设范围

道路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范围应包括以下道路范围内的人行道、人行横道、人

行天桥、人行地道、公共交通站点、桥梁、隧道、地铁、停车场以及立体交叉口

等区域。

(1)城市各级道路;

(2)城镇主要道路;

(3)步行街、商业街;

(4)旅游景点、城市景观带的周边道路、道路周边休闲公园和广场、宣传

展示小舞台等。

2.建设基本要求

(1)缘石坡道

1)各种路口、出入口和人行横道处,有高差时应设置缘石坡道,缘石坡道的

坡面应平整、防滑。

2)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之间应无高差。

3)缘石坡道距车行道上口边缘250mm~500mm处应设置提示盲道,提

示盲道的长度应与缘石坡道的宽度相对应。

4)缘石坡道的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7

②其他形式缘石坡道的正面及侧面的坡度不应大于1:12。

5)缘石坡道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道宽度应与人行道宽度相同,坡底宽度不应小

于1.50m;

②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

③其他形式的缘石坡道的坡口宽度均不应小于1.50m。

6)缘石坡道上下坡处不应设置雨水篦子;设置阻车桩时,阻车桩的净间距

不应小于900mm,不宜大于1500mm。

7)缘石坡道以及盲道要与电箱、电柜、高压电线杆等保安全距离,缘石坡

道顶端处应留有过渡空间,过渡空间的宽度不应小于900mm。

(2)盲道

1)盲道应保证视觉障碍者自主安全行走及辨别方向。

2)非机动车不允许停放在盲道上,不得侵占盲道空间范围;非机动车道停

车线应避开盲道,且与盲道保持不小于500mm的安全距离。

3)盲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盲道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

②盲道铺设应连续并避开障碍物,任何设施不得占用盲道;

③盲道应与相邻人行道铺面的颜色或材质形成差异,且盲道应稳固、平整、

防滑。

4)行进盲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人行道均应设置行进盲道;

②行进盲道铺设应连续,且与人行道的走向一致;

8

③行进盲道的宽度应为250mm~500mm;

④行进盲道应在距围墙、花台、绿化带250mm~500mm处设置,或在

距树池边缘250mm~500mm处设置;

⑤无树池时,如行进盲道与路缘石上沿在同一水平面,其距路缘石不应小于

500mm,如行进盲道比路缘石上沿低时,其距路缘石不应小于250mm。

⑥行进盲道设置应避开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区域,且距停车区边线不应小于

500mm。

5)提示盲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设置行进盲道时,行进盲道在起点、终点、转弯及有需要处应设提示盲道,

提示盲道的宽度不应小于行进盲道,且宽度不应小于300mm。

沿道路绿化带铺设盲道示意图(单位:mm)

沿道路树池铺设盲道示意图(单位:mm)

9

沿路缘石铺设盲道示意图(单位:mm)

沿栏杆或围墙铺设盲道示意图(单位:mm)

路口缘石坡道及盲道设置示意图

10

行进盲道的起、终点处应设置提示盲道(单位:mm)

提示盲道宽度应大于300mm且应大于行进盲道宽度(单位:mm)

(3)人行道

1)在城市旅游景点道路、主要商业区的道路和商业街、步行街宜设置盲文

地图、有条件的设置语音提示,盲文地图应选用耐久性好、防导电、变形小、防

尘自洁等材料,且设置的位置不应过高;在显著位置设置无障碍标志牌。

2)人行道的转角路口宜采用全宽式无障碍坡道形式,在坡道两侧起点处铺

设至少1排提示盲道,提示盲道铺设长度与过街人行横道线宽度相对应;路口形

成街角的无障碍坡道,宜在转角缘石坡道前铺设提示盲道,提示盲道铺设长度与

缘石坡道口宽度一致。

(4)人行横道

11

1)进入人行横道处的盲道宜距缘石0.25m~0.5m铺设横向1排提示盲道,

提示盲道长度和坡道口宽度一致;行进盲道应与提示盲道成垂直铺设,行进盲道

铺设宽度宜取0.25m~0.5m。

2)人行过街横道的安全岛应符合乘轮椅者通行要求。安全岛与人行横道路

面有高差,对接处应设计成全宽式单面缘石坡道,并与缘石坡道相互对正。

3)主要商业街、步行街和视觉障碍者集中区域周边道路的人行横道,应配

置过街音响提示装置,且应配置有开关功能,避免产生噪声污染,过街音响相关

指标需满足《道路交通信号灯》基本要求。

(5)公交车站

1)公交车站站台有效通行宽度不应小于1.5m;在车道之间设置的分隔带

设公交车站时应方便乘轮椅者使用。

2)站台距路缘石0.25m~0.5m处应设置提示盲道,其长度应与公交车站

的长度相对应。

3)在车道之间的分隔带设公交车站时应方便乘轮椅者使用,应在公交站台

与人行道路对应位置设置缘石坡道、人行横道,缘石坡道与道路衔接处应无高差;

在候车站牌一侧均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宜为4.00~6.00m,宽度宜为

0.30~0.60m,距路边宜为0.25~0.50m。

4)公交车站宜设置盲文站牌或语音提示服务设施,盲文站牌的位置、高度、

形式与内容应方便视觉障碍者的使用。

(6)人行天桥及地道

1)人行天桥及地道出入口处应设置提示盲道,提示盲道应与设置于人行道

中的行进盲道相连接,提示盲道应全宽设置。

12

2)人行天桥及人行地道距出入口0.25m-0.3m处应设置提示盲道,提示盲

道应与设置于人行道中的行进盲道相连接,提示盲道应全宽设置。

3)要求满足轮椅通行需求的人行天桥及人行地道处宜设置轮椅坡道,当设

置轮椅坡道有困难时,应采用无障碍电梯等其他设施措施满足轮椅通行需求。

4)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处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坡道净宽度不应小于

2.00m;坡道的高度每升高1.5m时,应设深度不小于2m的中间平台;坡道

的坡面应平整、防滑;在人行地道入口及坡道两侧应设置扶手,扶手应上下设置,

在栏杆下方宜设置安全阻挡措施,以确保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安全。

5)人行地道的坡道入口平台与人行道地面有高差时,应采用坡道连接。

7)在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处设置无障碍标志牌,并

在两侧栏杆设置盲文上下行标志。

人行天桥平面示意图(单位:mm)

13

人行天桥剖面示意图(单位:mm)

人行天桥无障碍设施示意图

14

3.城市道路无障碍要素设施的配置

(1)根据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其功能不同分为以下几个类型,详见表

4.1.1-1。

表4.1.1-1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实施要素表

功能设施内容

交通缘石坡道、盲道、轮椅坡道、人行道、人行横道、交叉路口、出入口

建筑人行天桥、地道、公交站台(BRT)

公用设施售票厅、候车厅/亭、检票口、行李托运处、母婴室、触摸及音响一体化、屏幕信息系统、

低位服务、休息座椅

站台盲道、休息座椅、公交站牌、轮椅通道

(2)城市道路无障碍要素设施的配置见表4.1.1-2。

表4.1.1-2城市道路无障碍要素设施配置表

立体交叉

设施各级道路人行道人行横道桥梁隧道

人行系统

缘石坡道★★★★★★

盲道★★○★★★

轮椅坡道★★★★★★

人行道处服务设施★★○☆☆★

人行天桥、地道○☆☆☆☆☆

无障碍电梯○○○☆○☆

无障碍升降平台○○○☆☆☆

公交车站○★☆○○○

低位服务设施○★○○○☆

休息座椅○★○○○○

盲文标识牌★★★★★★

语音提示系统☆☆☆☆☆★

电子导盲系统☆☆☆☆☆★

注:表中★表示应设置;☆表示可设置;○表示可不设置。

4.1.2城市广场、绿地

1.建设范围

广场和绿地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范围应包括:

15

(1)公共活动广场、交通集散广场等广场;

(2)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附属绿地中

的开放式绿地、对公众开放的其他绿地、休闲步道和自行车道等绿地。

2.建设基本要求

(1)出入口、台阶

1)各主要出入口应设置为无障碍出入口,有高差需设计台阶时,应设置方

便轮椅和幼儿车通行的坡道,并在台阶和坡道两侧安装扶手栏杆。对必须设置台

阶的位点宜配置提升机、无障碍踏板等辅助通行设备。有条件的公园出入口处宜

设置专门的无障碍绿色通道,入口售票服务处应设置低位售票窗口和低位问讯处。

2)出入口地段应设提示盲道,并与人行道上的盲道连通。地面应平缓、防

滑、不积水。

3)出入口宽度不应小于1.2m,出入口周围要有1.5m×1.5m以上的水平

空间,便于轮椅使用者停留。

4)凡设检票通道应设1处无障碍检票通道。无障碍检票通道的宽度不应小

于1.2m,保证轮椅通行。无障碍通道门内、外应设提示盲道。无障碍检票通道

部位应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

5)广场绿地主要出入口宜设盲文导游图或触摸式发声地图,无法实施的,

应有相应的服务设施替代。盲文导游图前应设提示盲道,并与人行道上的盲道相

连通。常规导游图内容应包括无障碍设施的位置。

(2)停车场

1)广场绿地停车场的总停车数在50辆以下时应设置不少于1个无障碍机

动车停车位,100辆以下时应设置不少于2个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100辆以上

16

时应设置不少于总停车数2%的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停车场地面应保持平整,

当有坡度时,最大的坡度不宜超过1:50。

2)无障碍停车位的一侧与相邻的车位之间,应留有宽1.2m以上的轮椅通

道,2个车位可共用1个轮椅通道。当车位的轮椅通道与安全步道地面有高差时

应设坡道,以方便乘轮椅者通行。

3)距出入口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无障碍专用停车位。停车车位的地面,

应涂有停车线、轮椅通道线和无障碍标志,在停车车位的尽端设无障碍标志牌。

(3)铺装场地

1)广场园路各主要通道应设无障碍通道,其宽度、坡度及面层材料的设计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有关规定。

2)广场园路路面应采用防滑材料,且应尽可能做到平坦无高差、无凹凸。

如必须设置高差时,应以坡面过渡。

3)主要园路的宽度应在1.5m以上,以保证轮椅使用者与步行者可错身通

过。

4)广场园路通往园内主要景点入口处宜设提示盲道,且盲道诱导标志应放

置在醒目位置。

5)广场园桥入口处与地面有高差时,应设方便坐轮椅者行驶的坡道,坡道

的坡度不应大于1:12;景观桥设计宜考虑无障碍通行方式;古典石拱桥坡度>

30°时,不予硬性要求,但应有其他路径可使轮椅乘坐者到达拱桥彼岸。

6)铺装场地应平整、不积水且采用防滑材料;使用不同材料铺设的地面应

相互取平。

7)场地、园路设置盲道时,应以方便视觉残障人士使用为原则。盲道宜结

17

合铺装图案合理铺设,但不宜为保持铺装图案的完整性,而使盲道过于曲折迂回。

8)当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园路必须设置台阶以及设置下沉式广场时,应妥

善、合理设计无障碍坡道,方便残障人士、老年人和其他有需求的人使用。

9)人行道侧面临空或路边坡横向坡度大于3:1时,须明确边界的边缘,围

栏下应设≧150mm的安全挡墙,以提醒视觉障碍人士。

10)道路侧面高差超过450mm时,应设置扶手或围栏。

11)为满足无障碍游览要求,在可游览路段中设置残障人休息点和避让点(两

者可结合景观休息平台合并设置),在道路一侧(有依靠面一侧)铺设盲道及提示盲

道。

12)因受场地限制新建或改建的园路,坡道采用1:10~1:8的坡度时,其水

平长度、高度、扶手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13)排水箅子应设于人行道的一侧,箅子方向应与行进方向垂直,并且开

口宽度不得超过13mm。

14)覆有水箅子的排水沟,水箅子的铺盖应平整,衔接缝宽度不得超过

13mm,且开口方向应与行进方向垂直。

(4)广场建筑、小品及休憩娱乐等其他辅助设施(如报刊亭、奇石小品、、

表演区、观景台等)

1)广场建筑入口的坡道和台阶应并设,以供人们选择,入口平台应平缓防

滑。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宜设计成直线形、直角形或折返形,不应设计成弧形。

坡道要缓且防滑,纵向断面坡度为1:12~1:20。

3)园林建筑入口处台阶踏步的宽度不小于300mm,踏步的高度不宜大于

18

150mm,踏面材料要防滑,且前沿采用高反差材料加以提示。

4)台阶、坡道和其他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前宜设提示盲道。

5)设有楼层的园林建筑应设缓坡楼梯和轮椅坡道,在楼梯和坡道两侧应设

扶手。当设有电梯时,可取代轮椅坡道。电梯的规格及设施应符合乘轮椅者及视

残者的使用要求。

6)凉亭、廊架等设施的地面应平缓防滑,在休息座椅旁应设置轮椅停留位

置。

7)各类古典园林建筑,其入口高差较大的,在无法设置固定无障碍坡道时,

可配备移动式木坡道。

8)公园内餐厅和茶室宜设无障碍餐位,并配备盲文菜单。

9)大型公园、专类园在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宜设爱心服务处或低位服务台。

(5)公共厕所及无障碍卫生间、第三卫生间

1)每个男、女公共厕所至少应各分设1个无障碍厕位和洗手盆;男厕所内

应设一个低位小便器;女厕所内宜设一个母婴专用厕位和一个母婴操作台(换尿

布)。

2)大、中型园林建筑和主要旅游地段应设无障碍厕所。

3)园林建筑室内的男女洗手间的入口、通道、无障碍隔间厕位及安全抓杆,

应符合乘轮椅者进入、回旋和使用要求,男洗手间应设残疾人使用的小便器和安

全抓杆。

4)无障碍卫生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位置宜靠近公共厕所入口,应方便行动不便者进入,轮椅回转直径不应小

于1.50m;

19

②内部设施应至少包括1个无障碍厕位、1个无障碍小便器和1个无障碍洗

手盆,其他设施宜包括多功能台、挂衣钩和呼叫器、儿童坐便器、儿童洗手盆、

儿童安全座椅等;

③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5㎡;

④地面应防滑、不积水,应采用防滑砖或防滑垫等设施;

⑤无障碍厕位、无障碍小便器、无障碍洗手盆、多功能台、安全抓杆、挂衣

钩、呼叫按钮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有关

规定;

⑥多功能台和儿童安全座椅应可折叠并设有安全带。多功能台长度不宜小于

700mm,宽度不宜小于400mm,高度宜为600mm;儿童安全座椅长度宜为

280mm,宽度宜为260mm,高度宜为500mm,离地高度宜为400mm。

无障碍卫生间设施设置示意图(单位:mm)

20

第三卫生间设施设置示意图(单位:mm)

(6)公共图像信息

1)公共图像信息包括各类标识标牌及背景音响等。

2)各类标识标牌主要包括无障碍标志牌、主要游览路线引导牌、景点介绍

牌以及警示牌。

3)各类标识标牌应符合国际通用标准并安置在易于识别的醒目位置。有无

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牌。

4)方便视觉残障人士使用的导游图应设置在公园或游园入口处附近,材质

应选用质地坚硬、表面光滑、不易锈蚀的材料(如木材、磨光石材、金属板材等);

盲文凸起应明显,易于辨认;介绍牌、导游图版高度应符合视力伤残者触摸的要

求安装高度≤600mm,板面水平倾角>10°且<30°,盲文介绍牌前应设提示盲

道。有条件的可配备触摸式语音辅助系统。

5)广场、公园入口宜设置通过环绕公园主要园路所需标准时间的提示,给

行动不便者提供可选择的路线和时间。

21

6)对于身体行动不便者不能通过的园路,应有预先告知标志。对于残障人

士通过或观览有危险的游览线路及景点,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7)公用设施(如运动设施、休憩座椅、公共电话亭、自动售货机、垃圾

桶等)

1)休息设施旁宜按不小于10%的比例设轮椅停留位置。

2)城市公园、绿地区域内,凡设置公用电话处,应设置一部无障碍电话。

3)室外低位公用饮水处应安全设置,出水口的高度不超过900mm,并且

易于单手操作。

4)凡有饮水器处均应设1个低位饮水器,其离地高度宜为700mm~

800mm,并有轮椅回转空间。

5)低位饮水器以及垃圾容器、自动售货机等相应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并标

有无障碍国际通用标识。

6)街道家具(灯具、指示牌、自动售货机、垃圾桶等),宜设在园路的一边,

不应影响残障人士行动和视线。

7)垃圾桶设置应安全牢固,不影响游人通行,并且方便残障人士使用。垃

圾桶设置中心距盲道边缘≦600mm。若设盖子,应易于单手操作,并且桶体高

度不超过1050mm。

8)观展区宜设置轮椅席位,且轮椅席位宜设置在便于疏散的出入口附近,

轮椅席位置的地面应平坦、无倾斜坡度,如与周围地面有高差,应设坡度不大于

1:12的坡道并设栏杆或栏板。每个轮椅位占地面积不应小于1100mm×800mm。

9)表演区如根据需要应设置相应的无障碍通道设施。

10)各主要景点及残疾人易逗留的地方宜配备紧急呼叫按钮装置等安全设

22

施。

(8)绿地植物

绿地中乔木、灌木、地被等植物的选择和设计应考虑对残障人士的影响。

1)植物栽植不得遮挡路旁的无障碍标识。

2)毗邻残障人士、老年人和其他有需求的人可通行园路的种植床边缘,应

设高度不小于100mm的路缘石。

3)场地内树木枝下净空应≥2200mm。

4)临近行进盲道一侧绿地,种植点距路缘石500mm范围内不应栽植分枝

较多的伞状灌木以及分枝点低于2200mm的高大乔木。

5)临近残障人士、老年人和其他有需求的人使用的盲道、坡道、扶手等周

边范围,不应选用枝叶有硬刺或枝叶形状呈尖硬剑、刺状以及有浆果或分泌物坠

地的种类,如火棘、黄刺玫、云实、锦鸡儿、刺五加、猥实、蓖麻、铁海棠、枸

骨、沙棘、蔷薇类、月季类、山毛榉科植物、鼠李科植物、小檗科植物、仙人掌

类植物、芸香科部分植物。

3.城市广场、绿地无障碍要素设施的配置

各类城市广场、绿地无障碍要素设施的配置见下表4.1.2-1。

23

表4.1.2-1广场、绿地无障碍要素设施配置表

广场绿地

公共交通综合社区专类带状街旁附属其他

设施活动集散公园公园公园公园绿地绿地开放

广场广场绿地绿地绿地绿地式绿

道路★★★★★★★★★

无障碍出入口★★★★★★★★★

无障碍通道★★★★★★★★★

无障碍停车位及安全通道☆☆☆☆☆☆☆☆☆

盲道★★☆☆☆☆☆☆☆

无障碍楼梯☆☆☆☆☆☆☆☆☆

无障碍电梯☆☆☆☆☆☆☆☆☆

无障碍厕所★★★★★★★★★

无障碍厕位☆☆☆☆☆☆☆☆☆

轮椅席位★★★★★★★★★

低位服务设施☆☆☆☆☆☆☆☆☆

无障碍浴室○○○○○○○○○

无障碍客房○○○○○○○○○

休息区☆☆○○○☆○○○

盲文标识牌★★★★★★★★★

语音提示系统★★★★★★★★★

电子导盲系统★★★★★★★★★

注:表中★表示应设置;☆表示可设置;○表示可不设置。

4.1.3公园景区

1.建设范围

公园景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范围应包括:

大型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口袋公园等以自然风光、

休闲娱乐、文化宣传等活动为主要内容,具备相应旅游休憩服务设施,提供相应

旅游休憩服务的一定范围内的独立管理区。

2.建设基本要求

(1)各类无障碍设计应符合本指南“4.1.2建设基本要求”的相关规定。

24

(2)不同类别的公园绿地的特殊要求:

1)大型植物园宜设置盲人植物区域或者植物角,并提供语音服务、盲文铭

牌等供视觉障碍者使用的设施。

2)公园内展览区、展示区、动物园的动物展示区应设置便于乘轮椅者参观

的窗口或位置。

3)遗址类公园的无障碍路线、游憩区设计应以保护遗址为前提。

3.公园景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具体要求

(1)售票处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要出入口的售票处应设置低位售票窗口。

2)低位售票窗前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以及不小于1.50m×1.50m

的平台。

3)售票窗口前应距售票处外墙250mm~500mm设提示盲道。

(2)出入口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要出入口应为无障碍出入口;设有自动检票设备的出入口,也应设置

可供轮椅和婴儿车无障碍通行的检票通道以及相应的引导标识,其入口附近宜设

置轮椅和婴儿推车租赁场所。

2)出入口检票口的无障碍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

3)出入口设置车挡时,车挡间距不应小于900mm。

(3)无障碍游览路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无障碍游览主园路应结合区域绿地的主路设置,应能到达部分主要景区

和景点,并宜形成环路,纵坡宜小于5%,山地区域绿地的无障碍游览主园路纵

坡应小于8%;无障碍游览主园路不宜设置台阶、梯道,必须设置时应同时结合

25

景观设置轮椅坡道,并结合两侧绿化或构筑物设置扶手。

2)无障碍游览支园路应能连接主要景点,并和无障碍游览主园路相连,形

成环路;小路可到达景点局部,不能形成环路时,应便于折返,无障碍游览支园

路和小路的纵坡宜小于8%;坡度超过8%时,路面应作防滑处理,并不宜轮椅

通行。

3)园路坡度大于8%时,宜每隔10.00m~20.00m在路旁设置休息平台。

4)无障碍游览路线上的桥应为平桥或坡度在8%以下的小拱桥,宽度不应

小于1.20m,桥面应防滑,两侧应设栏杆;桥面与园路、广场衔接有高差时应

采取坡化设施或设置轮椅坡道。

5)紧邻湖岸的无障碍游览园路应设置不低于1.05m的护栏,或采取其他

有效防坠落措施。

6)在地形险要的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线。

7)路面应平整、防滑、不松动,园路上的窨井盖板应与路面平齐,排水沟

的滤水箅子孔的宽度不应大于15mm;

8)无障碍路线沿途应设有连贯的无障碍引导标识,主要建筑物、构筑物、

植物树木和艺术小品等处的主要介绍说明部分高度宜在1.00m~1.60m之间,

同时便于坐姿和站姿阅读,主要信息宜配备盲文说明或语音说明。

9)无障碍路线夜间照明宜确保连续性以及无障碍引导标识的可视性,台阶

起止处应设置补充低位照明,避免出现眩光或无照明区域。

10)部分上山景点,因地形原因,无法设置坡道的,宜配置缆车或可上山

的履带式轮椅。

(4)游憩区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26

1)主要出入口或无障碍游览园路沿线应设置一定面积的无障碍游憩区。

2)无障碍游憩区应方便轮椅通行,有高差时应采取坡化措施或设置轮椅坡

道,地面应平整、防滑、不松动。

3)无障碍游憩区的广场树池宜高出广场地面,与地面相平的树池应加箅子。

4)游憩区有游船的,园区主要路线至游船码头应设置无障碍通道;应尽量

减少码头上船区与游船上客区高差,且以牢固的坡板过渡,坡板的宽度和坡度应

符合无障碍要求。

(5)绿化栽植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本指南“4.1.2建设基本要求(8)”款

的规定。

3.公园景区无障碍要素设施配置

(1)公园景区无障碍设施实施要素

根据公园景区无障碍设施其功能不同分为以下几个类型,详见表4.1.3-1。

表4.1.3-1公园景区无障碍设施实施要素表

功能设施内容

交通出入口、园路、台阶、坡道、停车场、园桥、广场、车站

建筑游客中心、餐厅、茶室、小卖部、医护中心、演艺剧场、展厅、观光塔、公厕

小品亭、廊、榭

公用设施公用电话、直饮机、导引标志(导游图)、提示系统、健身器械、座椅、扶手、自动售货

亭、自动售票(检票)设施等。

结构构造铺装材料、细部处理

绿化植物

(2)各类公园景区无障碍要素设施配置见下表4.1.3-2。

27

表4.1.3-2各类公园景区无障碍要素设施配置表

综社专类公园游园

合区动植历遗游其带街

公公物物史址乐他状边

设计范围设施园园园园名公公专公公

园园园类园园

坡道★★★★★★★★★★

轮椅通道★★★★★★★★★★

出入口

盲道★★★★★★★★★★

检票通道、窗口★○★★★★★☆○○

无障碍停车位

停车场★☆★★☆★★☆☆○

及安全通道

坡道★★★★★★★★★★

园路

盲道★★★★☆☆★☆★★

建筑物坡化出入口★★★★★★★★★★

盲文标识牌★★★★★★★★★★

语音提示系统★☆★★★★★☆☆○

垃圾桶★★★★★★★★★★

长凳、野外桌★★★★★★★★★★

服务设施售货亭★★★★★★★★★★

自动售货亭、机☆☆☆☆☆☆☆☆☆☆

自动售票机☆○☆☆☆☆☆☆○○

公用电话厅、亭★★★★★★★★★★

饮水机★★★★★★★★☆☆

健身器械★★☆☆☆☆☆☆☆★

运动设施

游乐器械★★☆☆☆☆★☆☆★

电子导盲系统★☆☆☆★★☆☆☆☆

游览车★○☆☆☆☆☆☆☆○

交通设施箱式缆车☆○☆☆☆★☆☆☆☆○

自动扶梯☆○☆☆☆☆☆☆☆○

垂直升降梯☆○☆☆☆☆☆☆☆○

注:表中★表示应设置;☆表示可设置;○表示可不设置。

28

4.1.4背街小巷

1.建设范围

背街小巷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范围应包括:

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各级城市道路连接、市民进出必经、对市民生活品质影响

较大的小型街巷,一般包括社区、开放性小区、城中村等区域供行人、车辆通行

的道路。

2.建设基本要求

(1)对现状破损的盲道、轮椅坡道等无障碍设施进行修复、替换。

(2)无障碍设施的设置应当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

要求及相关国家标准。

3.提升要求

(1)新增盲道、坡道等设置应尽可能取直,减少拐角。

(2)新增盲道铺设的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力残疾者自行安全行走和顺利

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应连续,应避开树木、电线杆、拉线、树穴、窨井盖等障

碍物,其他设施不得占用盲道。

(3)新增盲道铺设行进盲道宜设在距人行道外侧围墙、花台、绿地带

250mm~500mm处。

(4)新增盲道、缘石坡道型材表面应防滑,可采用盲道砖或现浇聚合物等

防滑材料。

(5)新增盲道、缘石坡道、轮椅坡道改造应避开非机动车停放区域,且与

非机动车停车线距离不小于500mm。

(6)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之间不应有高差。

29

(7)宜优先选用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

(8)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宽度应与人行道宽度相同,坡度不应大于1:

20。

(9)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正面及侧面的坡度

不应大于1:12。

(10)其他形式的缘石坡道的坡口宽度均不应小于1.50m,坡度均不应大

于1:12。

(11)有改造条件或小巷道路长度≥60m时应设置休息座椅和可以放置轮

椅的无障碍休息区,且应避开行走路线及非机动车停放区域。

(12)无障碍休息区应与新增盲道、无障碍通行流线相衔接。

4.日常管理要求

(1)清理占用无障碍设施的建(极)筑物,恢复其使用功能。

(2)应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如有破损、脏旧,需及时修复。

4.2公共建筑设施无障碍建设

4.2.1一般规定

1.建设范围

公共建筑包括办公、科研、司法建筑;教育建筑;医疗康复建筑;福利及特

殊服务建筑;体育建筑;文化建筑;商业服务建筑;交通客运站;公共停车场(库);

汽车加油加气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内的服务建筑;城市公共厕所;历史文物保护

建筑等。

2.建设基本要求

30

(1)建筑物出入口

1)建筑物出入口应设置相应无障碍出入口,且易于识别。无障碍出入口应

为以下几种类型之一:地面坡度不大于1:20的平坡出入口;同时设置台阶和轮

椅坡道的出入口;同时设置台阶和升降平台的出入口。

垂直式、斜向式升降台示意图(单位:mm)

2)无障碍出入口的门前应设置平台,除平坡出入口外,在门完全开启的状

态下,平台的净深度不应小于1.50m。无障碍出入口上方应设置雨蓬。

3)设置出入口闸机时,至少有一台开启后的净宽不应小于900mm,或者

在紧邻处设置供乘轮椅者出入的门或出入口,通行净宽不应小于900mm。

4)出入口的地面应平整、防滑,铺地材料应固定牢固,避免卷边,并不应

妨碍轮椅的移动。

31

建筑物平坡出入口设置示意图(单位:宽度为mm;高程为m)

(2)轮椅坡道无障碍通道

1)轮椅坡道的坡度和坡段提升高度应符合:横向坡度不应大于1:50,纵向

坡度不应大于1:12,当条件受限且坡段起止点的高差不大于150mm时,纵向

坡度不应大于1:10;每段坡道的提升高度不应大于750mm。

2)轮椅坡道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1.2m。

3)轮椅坡道的起点、终点和休息平台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坡道的通行净宽,

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5m,门扇开启和物体不应占用此范围空间。

4)轮椅坡道的高度大于300mm且纵向坡度大于1:20时,不宜设计成曲

线形,应在两侧设置扶手,坡道与休息平台的扶于应保持连贯。

5)设置扶手的轮椅坡道的临空侧应采取安全阻挡措施。

6)室外的轮椅坡道宜设置遮雨措施,轮椅坡道上下坡处不应设置井盖和雨

水篦子。

32

轮椅坡道设置示意图1(单位:mm)

轮椅坡道设置示意图2(单位:mm)

(3)无障碍通道

1)无障碍通道上有地面高差时,应设置轮椅坡道或缘石坡道。

2)无障碍通道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1.20m,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通行净

宽不应小于1.80m。

3)无障碍通道上的门洞口应满足轮椅通行,各类检票口、结算口等应设轮

椅通道,通行净宽不应小于900mm。

33

满足轮椅通行通道口的示意图(单位:mm)

4)无障碍通道上有井盖、篦子时,井盖、篦子孔洞的宽度或直径不应大于

13mm,条状孔洞应垂直于通行方向。

5)自动扶梯、楼梯的下部和其他室内外低矮空间可以进入时,应在净高不

大于2.00m处采取安全阻挡措施。

(4)无障碍休息区

建筑入口大厅、疏散大厅、休息厅、贵宾休息厅等主要人员集聚场所宜设置

休息座椅和可以放置轮椅的无障碍休息区。走道≥60m宜设休息区,避开行走路

线。

(5)低位服务设施

1)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各类服务台均应设置低位服务设施,包括问询台、接

待处、业务台、收银台、借阅台、行李托运台等。

2)当设置饮水机、自动取款机、自动售票机、自动贩卖机等时,每个区域

的不同类型设施应至少有1台为低位服务设施。

3)低位服务设施的上表面距地面高度应为700mm~850mm,台面的下

部应留出不小于宽750mm、高650mm、深450mm的容膝空间。

4)低位服务设施前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50m的轮椅回转空间。

34

低位问询服务台平、立面示意图(单位:mm)

低位服务台前轮椅回转空间要求(单位:mm)

低位电话服务台示意图(单位:mm)

35

低位饮水机示意图(单位:mm)

低位邮筒、自动贩卖机示意图(单位:mm)

低位自动售票机示意图

36

(6)无障碍楼梯

1)距踏步起点和终点250mm~300mm处应设置提示盲道,提示盲道的

长度应与梯段的宽度相对应。

2)踏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同一楼层楼梯和台阶的踏步应具有统一的高度和深度;

b.公共建筑楼梯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80m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160mm;

c.不应采用无踢面和直角形突缘的踏步;

d.踏面和踢面的颜色或亮度应有区分和对比。

3)上行及下行的第一阶应在颜色或材质上与平台有明显区别。

4)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台阶和楼梯应在两侧设置扶手。

5)踏面应防滑,踏步防滑条、警示条等附着物均不应突出踏面。

无障碍楼梯平面示意图(单位:mm)

37

无障碍楼梯剖面及安全阻挡措施示意图(单位:mm)

6)扶手要求应满足本规范第4.2.1条中(9)扶手相关规定。

(7)无障碍电梯

1)无障碍电梯的候梯厅应符合下列规定:

a.电梯门前应有直径不小于1.50m的轮椅回转空间,公共建筑的候梯厅深

度不应小于1.80m;

b.呼叫按钮距地面高度应为0.85m~1.10m,距转角处侧墙距离不应小于

400mm。按钮上应设置盲文标志;

c.呼叫按钮前、梯门前应设提示盲道;

d.应设电梯运行显示装置和抵达音响;

e.无障碍电梯应可独立控制使用。

2)无障碍电梯轿厢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轿厢的侧壁上应设高0.85m~1.10m带盲文的选层按钮,盲文宜于按钮

旁;

38

a.轿厢的三面壁上应设高850mm~900mm扶手;

b.轿厢内应设电梯运行显示装置和报层音响;

c.轿厢正面高900mm处至顶部应安装镜子或采用有镜面效果的材料;

d.无障碍电梯的轿厢的规格应依据建筑性质和使用要求选用。最小规格为深

度不应小于1.40m,宽度不应小于1.10m;中型规格不应小于1.60m×1.40m;

可容纳担架的无障碍电梯轿厢规格不应小于2.10m×1.10m。

3)电梯门应为水平滑动式门。轿厢门开启后的净宽不应小于900mm。完

全开启时间应保持不小于3s。

4)公共建筑内设有电梯时,至少应设置1部无障碍电梯。

无障碍电梯厅平面示意图(单位:mm)

39

无障碍电梯厅立面示意图(单位:mm)

无障碍电梯设置剖面示意图(单位:mm)

40

(8)门

1)满足无障碍要求的门应可以被清晰辨认,且保证方便开关和安全通过。

2)在无障碍通行流线上不应使用旋转门、弹簧门、全玻璃门等。

3)无障碍通行流线上的门和无障碍设施的门不应设挡块和门槛,门口不应

有高差。门口无法避免高差时,高度不应大于15mm,并应以斜面过渡,斜面

的纵向坡度不应大于1:10。

4)无障碍通行流线上的手动门和无障碍设施的手动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b.新建和扩建建筑的门开启后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900mm,既有建筑改造

或改建的门开启后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800mm。

c.门扇内外应留有直径不小于1.5m供轮椅回转的空间;

d.单扇平开门、推拉门、折叠门的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设宽度不小于

400mm的墙面,条件允许时,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