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第八版) 课件 第4-6章 管辖、回避、辩护与代理_第1页
刑事诉讼法(第八版) 课件 第4-6章 管辖、回避、辩护与代理_第2页
刑事诉讼法(第八版) 课件 第4-6章 管辖、回避、辩护与代理_第3页
刑事诉讼法(第八版) 课件 第4-6章 管辖、回避、辩护与代理_第4页
刑事诉讼法(第八版) 课件 第4-6章 管辖、回避、辩护与代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管辖概述第二节立案管辖第三节审判管辖第四章管辖总则一、管辖的概念刑事诉讼中的管辖,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依法受理刑事案件方面的职权范围上的分工。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立案受理刑事案件以及人民法院系统内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权限分工制度。管辖是刑事诉讼活动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刑事诉讼程序是从立案活动开始,哪类刑事案件应当由哪一个机关立案受理以及哪一级、哪一地区的法院对此案件享有管辖权即成为最先要解决的问题。第一节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二、确定管辖的原则第一节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一)依法管辖的原则(二)准确及时的原则(三)便利诉讼的原则(四)维护合法权益的原则(五)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01020304三、管辖的意义与分类第一节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0102(一)管辖的意义管辖的意义在于:(1)刑事案件管辖的规定,可以使公、检、法机关明确各自受理刑事案件的权限和职责,这样既有利于它们依法行使自己的职权,防止在受理案件上互相争执或推诿,又有利于增强它们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它们的积极、主动精神和职能作用,从而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2)明确各公安、司法机关的案件管辖范围,便于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按照管辖范围向公、检、法机关控告、检举犯罪。(3)正确、合理地确定刑事案件的管辖,有助于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案件得到正确、及时的处理。(二)管辖的分类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中的管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各自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二是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一、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第二节立案管辖《刑事诉讼法》第19条第1款规定:“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一规定概括了公安机关受理刑事案件的范围:除法律另有明确规定外,所有刑事案件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是刑事案件的主要侦查机关,绝大多数案件由公安机关负责立案侦查。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第二节立案管辖《刑事诉讼法》第19条第2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三、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第二节立案管辖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是指刑事案件不需要经过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不通过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而由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起的诉讼直接立案和审判。这类刑事案件,在刑事诉讼中称为自诉案件。《刑事诉讼法》第19条第3款规定:“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这一规定清楚地表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只限于自诉案件。所谓自诉案件,是指由被害人本人、法定代理人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10条的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下列三类案件。(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四、关于执行立案管辖的几个问题第二节立案管辖(1)刑事诉讼法关于立案管辖的规定,明确划分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各自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公安、司法机关在办案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既不能越权受理不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也不能放弃职守把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推出不管。(2)需要进行侦查的案件,如果一案涉及几个罪名,按立案管辖的规定,该哪个机关管辖就由哪个机关管辖,先立案的机关发现案件应属其他机关管辖的,应依法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对此,有关公安、司法机关必须相互配合,主动移交案件材料。(3)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如果发现犯罪嫌疑人还犯有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罪行时,应分别情况进行处理。(4)人民法院在审理自诉案件过程中,如果发现被告人还犯有必须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罪行时,则应将新发现的罪行另案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处理。(5)公安机关侦查刑事案件涉及人民检察院管辖的案件时,应当将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侦查案件涉及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时,应当将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移送公安机关(6)根据《监察法》第3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审计机关等国家机关在工作中发现公职人员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问题线索,应当移送监察机关,由监察机关依法调查处置。一、级别管辖第三节审判管辖(一)法律对级别管辖的一般性规定刑事诉讼法对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作了下述明确的规定。1.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2.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3.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4.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级别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级别管辖所解决的是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分工问题。(二)法律对级别管辖的变通性规定《刑事诉讼法》第24条又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这是法律对级别管辖所作的变通性的规定。二、地区管辖第三节审判管辖地区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一)犯罪地法院管辖(二)被告人居住地法院管辖(三)优先管辖和移送管辖(四)特殊情况的管辖三、指定管辖第三节审判管辖《刑事诉讼法》第27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管辖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审判。”法律的这一规定表明,有些刑事案件的地区管辖是根据上级人民法院的指定而确定的,这在诉讼理论上称为指定管辖,是相对法定管辖而言的。指定管辖一般适用于两类刑事案件:(1)地区管辖不明的刑事案件。(2)由于各种原因,原来有管辖权的法院不适宜或者不能审判的刑事案件。四、并案管辖第三节审判管辖并案管辖,是指将原本应由不同机关管辖的数个案件,合并由同一个机关管辖。人民法院发现被告人还有其他犯罪被起诉的,可以并案审理;涉及同种犯罪的,一般应当并案审理。人民法院发现被告人还有其他犯罪被审查起诉、立案侦查、立案调查的,可以参照六机关《规定》协商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察机关并案处理,但可能造成审判过分迟延的除外。根据六机关《规定》并案处理的案件,由最初受理地的人民法院审判。必要时,可以由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五、专门管辖第三节审判管辖专门管辖,是指专门人民法院之间,以及专门人民法院与普通人民法院之间,在受理第一审刑事案件权限范围上的分工。专门管辖能够进一步明确各专门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它解决的是哪些刑事案件应当由哪些专门人民法院审判的问题。专门人民法院是按照各种专门业务机构的组织体系建立起来的审判机关,是我国人民法院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刑事诉讼法》第28条规定:“专门人民法院案件的管辖另行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根据有关规定,军事法院管辖的刑事案件,主要是军人犯罪的案件。军队文职人员、非现役工勤人员、在编职工、由军队管理的离退休人员,以及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按照军人确定管辖。第一节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一、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法律文书是诉讼活动的产物,也是全部诉讼活动的忠实记录。在办理各种诉讼案件中,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要制作相应的法律文书。同时,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的实施依靠的是国家机器,而国家机器保障和体现法律实施的最直接的也是最终的表现形式,就是法律文书。法律文书制作和发布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法律的具体实施。司法人员在诉讼活动过程中的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案件的实体处理;二是文书制作。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ABC(一)强调法律文书教学的实践性(二)注重法律文书的规范性和程式性(三)根据实践中法律文书的制作现状和发展要求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民事再审程序是指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人民法院认为确有错误,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再行审理的程序。再审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或者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重新审理后,就实体问题所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再审民事判决书是以原来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调解书确有错误为前提条件的,再审民事判决书只解决实体错误问题,对于程序上的错误则通过再审裁定纠正。(1)请示报告文书很多。对于较重大的案件必须层层上报。大要案尤其死刑案件直接由皇帝裁决。州县地方的司法权限很小,有权自理案件限于民间纠纷及轻微刑事案件。(2)重视诉状和供词,罪从供定。(3)重视勘验文书。(4)判决依据法律和社会道德,法律与道德不分。(5)判决主要用批示。010203042.审判监督程序抗诉书审判监督程序抗诉书,是指最高人民检察院认为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检察院认为下级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刑事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时所制作的法律文书。(1)首部。包括标题、编号、原审被告人基本情况、诉讼过程、生效判决或裁定概况等。(2)正文。包括对生效判决或裁定的审查意见、抗诉理由、结论性意见、法律根据、决定和要求事项等。(3)尾部。可参照二审程序抗诉书制作。(4)由负责人最终审核,并在相应的表格中签字表示同意后,该法律程序方可正式实施。(5)留档被查,为今后复查案件、案例参考等留下原始凭证。(五)文书的格式化这一表象是受以下因素影响的:(1)法律程序适用需由法定授权的相应层级审批许可;(2)法律程序适用的重复性;(3)不同的法律程序根据案件调查的需要的并用;(4)法律程序使用文字表述的相似或相通。(一)广义的公安侦查法律文书分类由于刑事案件案情复杂,法律文书组成和制作相对烦琐。从案件查处程序的角度看,刑事案件侦查工作中的法律文书可分为:(1)前期侦查阶段,一般指受理、立案,以及调查询问、证据调取、查询等相应的其他法律文书。(2)中期侦查阶段,一般指犯罪嫌疑人相对确定后,对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后的案件侦查阶段,包括延长羁押等法律手续的延续与变更等。(3)后期侦查阶段,一般指向同级检察院移请提起公诉。包括未经逮捕强制措施的直接起诉(简称直诉),以及向同级检察院移请提起公诉后的退回补充侦查、变更强制措施、撤销案件等。撰写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书时,需要注意下列事项:(1)列明民事公益诉讼的诉讼请求。(2)简述民事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3)写清提起诉讼的事实与理由。德、法等大陆法系国家对判决书的格式规定较细致,要求较严格。美国的判决书虽有一定格式,但规定较粗略,要求不严,十分讲究逻辑推理,格式和篇幅较少受约束,制作者可作较大自由的裁量,法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法系是根据各国的法律历史传统所作的分类。一般认为,世界上现有两大法系,即以德国、法国等国家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和以英国、美国等国家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法典法系等,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系、判例法系等。从发展趋势来看,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正处于所谓“趋同”的发展过程中,即大陆法系现在越来越多地以案例为法例来弥补法典法的不足,而普通法系则越来越多地以成文法或法典法为“普通法”的法例,以适应自身法制的发展需要。可以预期,经过不断的沟通融合,两大法系的鸿沟将日益缩小而最终趋于水乳交融的境地。裁判文书风格现今异彩纷呈,也是由于源流的不同使然。它们的发展趋势是,经过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日益缩小差异,最终也会达到融合的美妙境界(一)标题标题写明决定书的事项,如申请回避决定书,编号同案号。(二)正文民事决定书的正文一般包括首部、事由、理由、决定结果和尾部五项内容。(三)落款民事决定书落款时署名方式与民事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均不相同,其只需注明日期并加盖人民法院公章即可。(二)民国的司法文书1.民事判决书须记载的事项(1)当事人姓名、住所或居所;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团体者,其名称及事务所或营业所所在地。(2)有法定代表人、诉讼代理人者,其姓名、住所或居所。(3)主文。(4)事实(应记载言词辩理时当事人之声明及其提出之攻击或防御方法)。(5)理由(应记载关于攻击或防御方法之意见及法律上之意见)。(6)法院。2.刑事判决书须记载的事项(1)被告身份事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住址或居所、是否有前科或在押);被告有辩护人者,应记明某律师。(2)案由(有检察官出庭者,亦应载明)。(3)主文。(4)事实(包括起诉要旨、抗辩要旨)。有罪判决书应记载:1)认定犯罪事实所凭之证据及认定之理由;2)对于被告有利之证据不采纳者,其理由。(5)理由。(6)有关事项(如告知上诉事项等)。(7)法院。(二)法律文书的情理要求(一)法律文书的法理要求法律文书的情与生活之情谊、文学作品的感情是不同的。这种浩然正气之情维护的是法律的尊严、价值以及法官、律师的内在秉公执法精神。情感是偏于主观的。情可以夸张,也可以泛滥,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司法文书的情有一个度,即适度,表现为客观、冷静、鲜明。这就是司法文书情感的外现形式。对犯罪的痛恨、义愤,对受害者的同情、支持,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司法文书的客观叙述和冷静分析中。法理是由法律根本精神演绎而得的法律一般原则;法理分析就是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将法律的一般原理及具体法律条款与案件事实相对照而作出较为客观的评论。刑事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就案件的实体和程序问题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刑事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严格依法办案、保护人民、惩罚犯罪的有力武器,是体现司法公正的最终载体,是法制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是衡量法院办案质量、考察法官素质的重要尺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概念(二)作用0102法律文书制作既是法律人赖以生存的技巧,也是其法律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因此特定法律文书的质量通常也被视作判断文书制作者职业伦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法律文书教育应当包含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就内容而言,法律文书教育还需要注重对法律文书制作者进行基本职业伦理规范的讲授,具体应当包括:(1)真实规范。(2)合法规范。(3)公正规范。(4)勤勉规范.目前,法律文书主要存在制作质量不高、使用不当和手续不全的问题。为了配合司法体制改革,法律文书改革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对控辩主张予以同等重视,切实纠正长期以来存在的“重指控、轻辩护”倾向。(2)对表述“审理查明的事实和证据”的要求更加明确、具体,不仅要写明法院审理查明的事实,而且对控辩双方、原被告双方有争议的事实、证据要予以恰如其分的分析认证。(3)阐述判决理由时应当做到说理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4)文书的“情、理、法”应当做到互相呼应,环环相扣,事实与法理层次清晰而又互相支持,以更好地论证文书的结论本着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在裁判文书制作上应充分体现“简易”的特点和“力求简洁、明晰”的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对《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样本)中“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4(新增)”进行了修正。因此,在制作简易程序刑事判决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案件由来部分,应写明“本院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实行独任审判,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2)可以不再表述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的内容。(3)不再表述法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部分和证据的具体内容。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是指人民法院对于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且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并案审理终结后,在确定被告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附带民事被告人对于被害人所遭受的物质损失是否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时作出的书面决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两个诉的合并审理,不同于单纯的刑事诉讼或者单纯的民事诉讼,它要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附带民事赔偿问题。因此,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的内容和制作,要注意完整反映这一特点。1996年3月,全国人大对《刑事诉讼法》作了重大修订,司法文书格式须伴随诉讼法的修订而修订。为此,公安部于1996年11月修订下发了《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格式(样本)》(内计92种)。最高人民检察院于同年12月修订下发了《人民检察院刑事法律文书格式(样本)》(内计235种)。司法部于同年12月20日制定下发了《刑事诉讼中律师使用文书样式(试行)》。最高人民法院于1999年4月修订下发了《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样本),其中删除了不再使用的刑事诉讼文书样式8种,新增加了刑事诉讼文书样式53种。进入21世纪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机关对各自应用的法律文书样式先后做出了修改,使之能够适应司法改革和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需要。第一节回避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回避的种类、理由和适用的人员第三节回避的程序第五章回避总则第一节回避的概念和意义一、回避的概念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法律规定的与案件当事人或者案件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的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及其他人员,为了避免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情况发生,不得在本案诉讼中履行职务的制度。第一节回避的概念和意义二、回避的意义回避是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对刑事诉讼的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回避制度是刑事诉讼公正进行的制度保障(二)回避制度有利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和接受案件处理结果(三)回避制度有利于维护公安、司法机关的权威第二节回避的种类、理由和适用的人员一、回避的种类根据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回避有三种,即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决定回避。自行回避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如果遇有法律规定的应当回避的情形,认为自己不应当参与案件的处理时,主动提出的回避。申请回避是指案件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如果认为处理案件的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具有法律规定的应当回避的情形时,有权向公安、司法机关提出申请,要求他们回避。决定回避是指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的规定,应当回避的人员,本人没有自行回避,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也没有申请其回避的,有权决定的负责人或者审判、检察委员会作出决定,指令有关人员回避。第二节回避的种类、理由和适用的人员二、回避的理由回避的理由也就是法律规定的应当回避的具体情形。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9条和第30条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在诉讼活动中执行回避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配偶父母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人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和《检察人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的规定,回避的理由有以下几个。(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五)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翻译人员的(六)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七)参加过本案侦查、起诉、审判的公安、司法人员以及在一个审判程序中参与过本案审判工作的合议庭组成人员第二节回避的种类、理由和适用的人员三、回避适用的人员回避适用的人员,也就是回避适用的对象。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9条和第32条的规定,在刑事诉讼中适用回避的人员包括如下几类。(一)审判人员(二)检察人员(三)侦查人员(四)书记员(五)翻译人员(六)鉴定人第三节回避的程序一、回避的提起(一)回避的提出回避的提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司法人员自己提出不在诉讼中履行职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及其他人员,如果具有法律规定应当回避的情形,需要自行回避的,可以口头或者书面提出,并且说明理由;口头提出的,应当记录在案。(二)回避的申请回避的申请是指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提出申请,要求有关人员回避。审第三节回避的程序二、回避的审查决定回避应当由法律规定的组织或者人员依法进行审查,并且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公安、司法等人员应当回避的,如果本人没有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也没有申请其回避的,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或者审判委员会、检察委员会应当决定其回避。一般来讲,需要回避的人员在有关人员或者组织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就应当暂停参与本案,以保证诉讼活动的公正进行。但是,根据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的规定,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或者复议期间,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这是侦查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第三节回避的程序三、对驳回申请的复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这是对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回避诉讼权利的充分保障。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被决定回避的人员对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恢复庭审前申请复议一次;被驳回回避申请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当庭申请复议一次。另外,不属于《刑事诉讼法》第29条和第30条所列情形的回避申请,即不属于法律规定回避情形的,由人民法院当庭驳回,并不得申请复议。第一节回避的概念和意义一、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法律文书是诉讼活动的产物,也是全部诉讼活动的忠实记录。在办理各种诉讼案件中,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要制作相应的法律文书。同时,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的实施依靠的是国家机器,而国家机器保障和体现法律实施的最直接的也是最终的表现形式,就是法律文书。法律文书制作和发布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法律的具体实施。司法人员在诉讼活动过程中的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案件的实体处理;二是文书制作。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ABC(一)强调法律文书教学的实践性(二)注重法律文书的规范性和程式性(三)根据实践中法律文书的制作现状和发展要求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民事再审程序是指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人民法院认为确有错误,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再行审理的程序。再审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或者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重新审理后,就实体问题所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再审民事判决书是以原来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调解书确有错误为前提条件的,再审民事判决书只解决实体错误问题,对于程序上的错误则通过再审裁定纠正。(1)请示报告文书很多。对于较重大的案件必须层层上报。大要案尤其死刑案件直接由皇帝裁决。州县地方的司法权限很小,有权自理案件限于民间纠纷及轻微刑事案件。(2)重视诉状和供词,罪从供定。(3)重视勘验文书。(4)判决依据法律和社会道德,法律与道德不分。(5)判决主要用批示。010203042.审判监督程序抗诉书审判监督程序抗诉书,是指最高人民检察院认为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检察院认为下级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刑事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时所制作的法律文书。(1)首部。包括标题、编号、原审被告人基本情况、诉讼过程、生效判决或裁定概况等。(2)正文。包括对生效判决或裁定的审查意见、抗诉理由、结论性意见、法律根据、决定和要求事项等。(3)尾部。可参照二审程序抗诉书制作。(4)由负责人最终审核,并在相应的表格中签字表示同意后,该法律程序方可正式实施。(5)留档被查,为今后复查案件、案例参考等留下原始凭证。(五)文书的格式化这一表象是受以下因素影响的:(1)法律程序适用需由法定授权的相应层级审批许可;(2)法律程序适用的重复性;(3)不同的法律程序根据案件调查的需要的并用;(4)法律程序使用文字表述的相似或相通。(一)广义的公安侦查法律文书分类由于刑事案件案情复杂,法律文书组成和制作相对烦琐。从案件查处程序的角度看,刑事案件侦查工作中的法律文书可分为:(1)前期侦查阶段,一般指受理、立案,以及调查询问、证据调取、查询等相应的其他法律文书。(2)中期侦查阶段,一般指犯罪嫌疑人相对确定后,对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后的案件侦查阶段,包括延长羁押等法律手续的延续与变更等。(3)后期侦查阶段,一般指向同级检察院移请提起公诉。包括未经逮捕强制措施的直接起诉(简称直诉),以及向同级检察院移请提起公诉后的退回补充侦查、变更强制措施、撤销案件等。撰写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书时,需要注意下列事项:(1)列明民事公益诉讼的诉讼请求。(2)简述民事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3)写清提起诉讼的事实与理由。德、法等大陆法系国家对判决书的格式规定较细致,要求较严格。美国的判决书虽有一定格式,但规定较粗略,要求不严,十分讲究逻辑推理,格式和篇幅较少受约束,制作者可作较大自由的裁量,法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法系是根据各国的法律历史传统所作的分类。一般认为,世界上现有两大法系,即以德国、法国等国家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和以英国、美国等国家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法典法系等,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系、判例法系等。从发展趋势来看,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正处于所谓“趋同”的发展过程中,即大陆法系现在越来越多地以案例为法例来弥补法典法的不足,而普通法系则越来越多地以成文法或法典法为“普通法”的法例,以适应自身法制的发展需要。可以预期,经过不断的沟通融合,两大法系的鸿沟将日益缩小而最终趋于水乳交融的境地。裁判文书风格现今异彩纷呈,也是由于源流的不同使然。它们的发展趋势是,经过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日益缩小差异,最终也会达到融合的美妙境界(一)标题标题写明决定书的事项,如申请回避决定书,编号同案号。(二)正文民事决定书的正文一般包括首部、事由、理由、决定结果和尾部五项内容。(三)落款民事决定书落款时署名方式与民事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均不相同,其只需注明日期并加盖人民法院公章即可。(二)民国的司法文书1.民事判决书须记载的事项(1)当事人姓名、住所或居所;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团体者,其名称及事务所或营业所所在地。(2)有法定代表人、诉讼代理人者,其姓名、住所或居所。(3)主文。(4)事实(应记载言词辩理时当事人之声明及其提出之攻击或防御方法)。(5)理由(应记载关于攻击或防御方法之意见及法律上之意见)。(6)法院。2.刑事判决书须记载的事项(1)被告身份事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住址或居所、是否有前科或在押);被告有辩护人者,应记明某律师。(2)案由(有检察官出庭者,亦应载明)。(3)主文。(4)事实(包括起诉要旨、抗辩要旨)。有罪判决书应记载:1)认定犯罪事实所凭之证据及认定之理由;2)对于被告有利之证据不采纳者,其理由。(5)理由。(6)有关事项(如告知上诉事项等)。(7)法院。(二)法律文书的情理要求(一)法律文书的法理要求法律文书的情与生活之情谊、文学作品的感情是不同的。这种浩然正气之情维护的是法律的尊严、价值以及法官、律师的内在秉公执法精神。情感是偏于主观的。情可以夸张,也可以泛滥,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司法文书的情有一个度,即适度,表现为客观、冷静、鲜明。这就是司法文书情感的外现形式。对犯罪的痛恨、义愤,对受害者的同情、支持,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司法文书的客观叙述和冷静分析中。法理是由法律根本精神演绎而得的法律一般原则;法理分析就是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将法律的一般原理及具体法律条款与案件事实相对照而作出较为客观的评论。刑事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就案件的实体和程序问题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刑事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严格依法办案、保护人民、惩罚犯罪的有力武器,是体现司法公正的最终载体,是法制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是衡量法院办案质量、考察法官素质的重要尺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概念(二)作用0102法律文书制作既是法律人赖以生存的技巧,也是其法律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因此特定法律文书的质量通常也被视作判断文书制作者职业伦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法律文书教育应当包含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就内容而言,法律文书教育还需要注重对法律文书制作者进行基本职业伦理规范的讲授,具体应当包括:(1)真实规范。(2)合法规范。(3)公正规范。(4)勤勉规范.目前,法律文书主要存在制作质量不高、使用不当和手续不全的问题。为了配合司法体制改革,法律文书改革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对控辩主张予以同等重视,切实纠正长期以来存在的“重指控、轻辩护”倾向。(2)对表述“审理查明的事实和证据”的要求更加明确、具体,不仅要写明法院审理查明的事实,而且对控辩双方、原被告双方有争议的事实、证据要予以恰如其分的分析认证。(3)阐述判决理由时应当做到说理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4)文书的“情、理、法”应当做到互相呼应,环环相扣,事实与法理层次清晰而又互相支持,以更好地论证文书的结论本着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在裁判文书制作上应充分体现“简易”的特点和“力求简洁、明晰”的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对《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样本)中“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4(新增)”进行了修正。因此,在制作简易程序刑事判决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案件由来部分,应写明“本院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实行独任审判,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2)可以不再表述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的内容。(3)不再表述法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部分和证据的具体内容。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是指人民法院对于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且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并案审理终结后,在确定被告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附带民事被告人对于被害人所遭受的物质损失是否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时作出的书面决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两个诉的合并审理,不同于单纯的刑事诉讼或者单纯的民事诉讼,它要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附带民事赔偿问题。因此,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的内容和制作,要注意完整反映这一特点。1996年3月,全国人大对《刑事诉讼法》作了重大修订,司法文书格式须伴随诉讼法的修订而修订。为此,公安部于1996年11月修订下发了《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格式(样本)》(内计92种)。最高人民检察院于同年12月修订下发了《人民检察院刑事法律文书格式(样本)》(内计235种)。司法部于同年12月20日制定下发了《刑事诉讼中律师使用文书样式(试行)》。最高人民法院于1999年4月修订下发了《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样本),其中删除了不再使用的刑事诉讼文书样式8种,新增加了刑事诉讼文书样式53种。进入21世纪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机关对各自应用的法律文书样式先后做出了修改,使之能够适应司法改革和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需要。第一节辩护的概念和种类第二节辩护人的范围第三节辩护人的诉讼地位和责任第四节刑事诉讼代理第六章辩护与代理总则第一节辩护的概念和种类一、刑事辩护的概念和意义刑事辩护是现代刑事诉讼必须具备的一种诉讼制度,它的出现,表明刑事诉讼加强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增进了刑事诉讼的民主气氛,可以有效防止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独断专横。辩护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辩护可以充分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第二,辩护有助于公安、司法机关全面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第三,辩护有助于建立公平、民主的诉讼机制。第一节辩护的概念和种类二、刑事辩护的种类(一)自行辩护及其优缺点自行辩护,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自己所作的申辩活动,这种辩护直接根源于宪法和刑事诉讼法授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自行辩护作为一种实现辩护权的方式,有以下优点:第一,自行辩护最“积极”。第二,自行辩护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第三,自行辩护的强项是“事实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辩护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身不自由,无法收集辩护证据。(2)身在案中,难以知晓案件全貌。(3)心理常波动,不易进行正常思维。(4)缺乏法律知识,不会进行“法律辩护”。第一节辩护的概念和种类二、刑事辩护的种类(二)委托辩护及有关的法律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就委托辩护作了充分的法律规定:(1)关于委托辩护的时间。(2)关于委托辩护人的范围和数量。(3)公安、司法机关在委托辩护方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担一定的义务。(三)指派辩护及其法定情形指派辩护是指由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辩护人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的辩护活动。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指派辩护存在于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三个阶段。对于具有法定情形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都有义务通知法律援助机构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指派辩护人。指派的辩护人均由律师担任。第一节辩护的概念和种类三、值班律师值班律师是指在人民法院、看守所等场所派驻的,为没有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的律师。值班律师制度是一种法律援助制度,是法律援助工作在人民法院、看守所等场所的延伸。这也意味着值班律师并不具有辩护人的诉讼地位,其只能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询、程序选择建议等法律帮助。《刑事诉讼法》第36条及相关法律文件对值班律师制度作了明确规定。第一,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在人民法院、看守所等场所派驻值班律师。第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看守所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约见值班律师,并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约见值班律师提供便利。第二节辩护人的范围一、辩护人的概念《刑事诉讼法》第11条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第3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一)律师;(二)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被开除公职和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但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的除外。”第二节辩护人的范围二、辩护律师律师辩护是指律师担任辩护人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的辩护。辩护律师是以律师身份担任的辩护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下简称《律师法》)第2条的规定,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律师担任辩护人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辩护,是其一项主要的业务。与其他几种可以充当辩护人的人相比较,律师是最理想的辩护人。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辩护和律师以外的其他公民的辩护在实践中常常带一定的局限性。律师之所以是最理想的辩护人,是因为律师的辩护有以下优点:(1)律师具有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和辩护实践经验。(2)律师具有其他辩护人所没有的广泛的诉讼权利。(3)律师出庭辩护,是依法履行职务的正当业务活动。(4)律师都归属于某个律师事务所,他们对于承办的疑难案件一般都邀请同事进行集体讨论,这样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防止或减少漏辩、错辩,从而保证辩护工作的质量。第二节辩护人的范围三、担任辩护人的其他公民非律师辩护是指没有律师身份的其他公民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的辩护。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作为辩护人的其他公民有: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公民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律师以外的公民担任辩护人有他们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他们一般缺乏法律知识,办案经验不足,难以把握辩护的重点;(2)不具有法定的调查取证权,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阅卷的权利也受到一些限制,因而对案情的了解会有很大的局限性;(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亲友、监护人以及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其他关系的公民,由于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关系密切,可能因受感情上的影响而使辩护意见偏激;(4)有些人存在某些思想顾虑,往往因害怕受株连而不肯出庭辩护,即使出庭,也怕被说是“包庇罪犯”而顾虑重重,不敢据理力争。第二节辩护人的范围四、不能担任辩护人的公民ABC(一)正在被执行刑罚的人(二)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三)被开除公职和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人第三节辩护人的诉讼地位和责任一、辩护人的诉讼地位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08条第4项的规定,辩护人是一种诉讼参与人。辩护人参加诉讼与诉讼代理人不同,他不是在委托人授权范围内进行诉讼活动,而是可以根据事实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自主地发表辩护意见。因此,辩护人是刑事诉讼中具有独立诉讼地位的诉讼参与人。辩护人和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一种被委托与委托、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辩护律师和审判人员都是法律专业人员,他们在诉讼中的关系是一种配合与制约的关系。辩护律师和公诉人的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