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课件_第1页
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课件_第2页
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课件_第3页
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课件_第4页
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岳阳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岳阳市二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彭娜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006年9月1日起施行)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释义】本条是关于医疗机构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法规、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时,在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的和职业卫生及防护等应采取的具体措施的规定,包括对医院感染危险的因素进行控制的要求。

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1、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引发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制定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制度,并认真落实;定期进行培训,使医务人员充分掌握其相关知识与防范措施,有效预防自身感染。

2、医务人员应掌握医院感染“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并能根据情况,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额外预防措施。

医疗机构应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和充足防护用品,以备需要时使用。

3、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应有登记、报告、追踪制度及处理流程与措施等。

第十三条

【释义】之四、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2024/7/165

配套的技术性规范文件《内窥镜消毒技术规范》《口腔科器械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疗机构空气消毒净化技术指南》《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规范》《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标准预防(StandardPrecautions)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CDC提出了“标准预防”它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法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是针对所有医院中接受治疗的病人而采取的预防措施(不必考虑其诊断)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起到了双向防护的作用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手卫生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

手卫生:洗手和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戴手套;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洗手控制感染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但要能够经常和适时的洗手什么时候洗手?WHO关于手卫生(洗手或手消毒)的六个指征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这些实例你会觉得很熟悉实例1某医生一边看病人,一边接电话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乍一看,这真是一个简单也没有技术含量的问题。如果与同行进行讨论或者认真反思,才感到有些复杂和难办。使用甩手处理,全院都是“甩手掌柜的!”问及答曰“甩干,搓干”。实例2干手的方式这些实例你会觉得很熟悉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

大部分确实是用白大褂的背部擦干的!!!白大褂是首选甩手运动第二重复毛巾是摆样子

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忙!”其实,洗手的依从性护士比医生要好得多。实例3不能做到接诊一位患者一洗手或手消毒的原因这些实例你会觉得很熟悉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个别外科医生洗手的全过程,用一个字形容就是“快”。实例4个别外科医生洗手速度这些实例你会觉得很熟悉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手套是无菌的,所以摘除手套后不用洗手!事实上,如果医护人员能仔细清洗双手,理论上没有绝对必要用手套因大部分的医护人员洗手都不是执行得很彻底,为预防手部的致病菌散播而带手套。虽然手套有提供屏障之效,但并不能保证绝对没有穿透性。手套在隔绝细菌与病毒上的功能有限手套带给护理人员一种安全感的假象:戴手套时间过长,手套内的双手温湿,更有利于细菌的滋长,且致病菌可能会经由手套缝隙或在脱手套时污染双手实例5

用带手套来取代洗手这些实例你会觉得很熟悉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采血者戴着手套一个接着一个采血,保护自己不保护患者。

他们认为可行的方法是:手套无污染的情况下不脱手套直接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手套,可以双向防护,一旦手套有血污染立即更换。

“这样的方法是不合乎规范的,可能更适合中国国情”。你认为呢?实例6采血室人员这些实例你会觉得很熟悉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有些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总是叫自己的孩子在医院别到处乱摸,却从不在乎自己的在医院到处乱摸保护病人,保护自己,保护亲人你做到了吗?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实际是习惯成自然,只要开始时正确要求,一个时段后人们便习以为常,正如下班时:洗手---脱工作服---再洗手同理。整个洗手环节现实中最自觉的,应属下班时的手卫生了!可以肯定:没有哪一个工作者下班之时不洗手的.

观念可以转变,习惯可以形成!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在一次次感染暴发的反思中认识手卫生

2003年SARS在我国暴发流行,我国SARS病例占全球的92%,某些医院成为SARS的重要传染源,导致医院感染的暴发。[结果]:医务人员在救治SARS患者的过程中发生大量的感染,最高的地区医务人员感染占SARS临床确诊病例的38%……[暴露的问题]:医疗机构手卫生意识差、知识欠缺、设施不足及洗手与手消毒方法不规范……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错误的手消毒方法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在一次次感染暴发的反思中认识手卫生2008年西安发生新生儿严重医院感染事件,导致9名新生儿发病,其中8名死亡。通报:感染控制工作薄弱,诸多环节存在隐患……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进行手卫生……处理:撤销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长和主管副院长职务,新生儿科主任、护士长职务,医务部、护理部、质控办、感染办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职务。陕西省卫生厅已将该事件通报全省……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广东汕头市潮阳区谷饶中心卫生院剖宫产18名患者手术切口感染事件的通报在一次次感染暴发的反思中

认识手卫生------手术用的外科手消毒剂不达标,诸多环节存在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对消毒隔离、医务人员手卫生、院内感染监测及报告等制度执行不力……处理:院长行政记过、主管副院长行政记大过处分,撤消护理部主任及妇产科主任、护士长的职务。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在一次次感染暴发的反思中认识手卫生医疗环境中的污染无处无时不在所有的医疗护理服务均离不开手的服务手的污染随时随地发生不卫生的手可能是“罪恶”之手手卫生不良的双重伤害——害人害己试问:我们能不保持“纯净”的双手吗?

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清洁的医疗护理更安全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无生命的环境是病原体的储存库!Devineetal.JournalofHospitalInfection.2001;43;72-75LemmenetalJournalofHospitalInfection.2004;56:191-197Tricketal.ArchPhyMedRehabilVol83,July2002Waltheretal.BiolReview,2004:849-869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You'vegotthewholeworldinyourhands...PLEASEWASHTHEMNOW!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

控制医院感染

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方法——

洗手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双手指交锁,指背在对侧掌心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六步指尖在对侧掌心前后擦洗六步洗手法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洗手步驟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

洗手和无菌隔离技术触摸、插入、更换或包扎血管内导管的前、后,均要洗手插管或更换导管的覆盖物,均要戴手套单纯更换敷料,不建议使用无菌手套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患者的预后与恰当的手部卫生有关IgnazPhilippSemmelweis(1818-65)漂白粉洗手消毒1847年塞米尔维斯(Semmelweis)的研究发现产褥热发病率高的原因与医师手的污染有关,采用石炭酸洗手后,产妇因产褥热而死亡的病死率由22%降到3%。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指甲

指甲是手“工作平台”的一部分人造指甲被证明容易造成细菌定植并引发感染

长指甲和人造指甲容易造成手套的破损

指甲油??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戒指戒指下的皮肤更容易发生严重的细菌定植一项研究发现戒指是携带细菌的危险因素但是还没有研究证明戒指与感染有关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个人防护用具

防护帽防护服口罩/N-95口罩手套护目镜/面罩鞋套/防水鞋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PPE——手套乳胶,腈类&乙烯类等材料手套不能重复使用,更换要及时。如果手套的防护效果没有改变可以消毒后重复使用需要有一定弹性,必须盖住袖口双层手套不要在公共场所戴手套摘除手套后必须要洗手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戴手套的优点

减少病原体迁移到手上或从手上迁移出来的最好方法如果规范地戴手套及更换,成本效果好手套的类型,用途和材料比较多样降低病原体双向传播的危险明显减少被针头刺破皮肤的几率,保护不受血液性传染病的感染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戴手套的缺点

花费高使用很不规范;没有对手套进行及时更换等医护人员认为戴手套只是为了保护自己手套材料质量差的情况并非少见增加了固体废物手套材料与一些洗手/擦手材料起反应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戴手套的指征(1)

接触可能为无菌组织的时候必须戴无菌手套接触感染性的组织接触不同病人或者病人的不同无菌部位必须更换手套对于非无菌部位手套可以重复使用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

在接触病人粘膜组织或者破损皮肤时必须戴干净的手套接触该组织被感染接触粘膜或破损皮肤前须没有接触其他人或物品对于婴儿和儿童更须注意手套的清洁处理被污染的设备时需戴清洁手套戴手套的指征(2)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

在可能接触病人潮湿部位或没有破损的皮肤时,应使用合适的手套可以是普通手套,经过消毒处理的或者外科手套,用于处理被污染的设备使用的手套要足够长来覆盖可能暴露的部位在可能血液接触或者可能刺破皮肤的情况下要戴手套保护工作人员的手戴手套的指征(3)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手套重复使用的问题

清洗手套会增加渗漏的机会

对手套进行灭菌或者高水平消毒比较困难一些手套的材料不能进行再处理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步骤1翻转抓住手套外层的袖根部,向下拉,直到手套完全脱掉将摘掉的手套放在尚戴着手套的手中步骤2将已摘掉手套的那只手的手指插入手套的袖根内层,向下拉,直到手套完全脱掉手套应该是里朝外翻一团,且将先脱下的手套包在里面步骤3脱掉手套后立即洗手

脱手套正确方法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保护口和鼻的黏膜;提供有限的空气预防能力。医务人员在以下情况应考虑佩戴口罩:接触呼吸道飞沫传染病病人,或进行支气管镜、口腔诊疗操作时(佩戴具有过滤功能的高效口罩);进行手术、无菌操作、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时;自己患呼吸道疾病时。PPE——口罩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中国国家标准中国2003年4月29日发布并实施最新国家标准《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GB19083-2003)《普通脱脂纱布口罩技术要求》

(GB19084-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规定口罩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正确的佩戴口罩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戴口罩的程序先将鼻夹帖在鼻梁上;将口罩下端的系带系于颈后;拉上口罩的遮盖住口、鼻和下巴;系上端系带系于头顶中部;将鼻夹压向鼻梁,使紧贴面部直至舒适口罩变潮湿、难呼吸和有破损时更换;接触或摘除口罩前要洗手;离开房间前将用过的口罩放入医疗垃圾桶内。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绝对不要在可能有病毒存在的空间戴口罩,尽量在进入室内空间前就戴好口罩绝对不要用手去压口罩。包括N95口罩都只能把病毒隔离在口罩表层,如果用手挤压口罩,使得病毒随飞沫湿透口罩,有机会感染病毒的一定要尽量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

试验方法:戴上口罩后,用力呼气,空气不能从口罩边缘漏出注意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佩戴口罩前后都必须清洁双手要让口罩紧贴面部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PPE——护目镜/面罩护目镜,安全的玻璃来防护眼睛面罩需要保护整个面部皮肤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防护面罩一次性面罩

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可能发生喷溅的医疗过程中必须使用防护镜、面部防护罩、口罩使用取决于个人对操作过程的认识和判断,看潜在事故可能性的大小动脉穿刺要戴面部防护罩,因血液溅入眼中发生率较高防护镜、面罩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

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空气隔离

目的:预防经空气传播的疾病或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病原微生物,由空气中的微粒-气溶胶传播(微粒直径小于5m)。如麻疹、SARS、水痘与肺结核等。

措施:通风的单间,尽可能使用负压,房间每小时换气至少6次;进入此类环境应使用专门的口罩(N95口罩)等高效型口罩;病人只能呆在隔离室;室内空气排除前,应经高效过滤处理。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

飞沫隔离

目的:经飞沫传播的病原体,直径多大于5m。措施:患者入住隔离室,限制活动,同一病种可同居一室,床间距离不应少于1米;工作人员带口罩;房间空气不必专门处理。如是中央空调,每小时新风量应在≥30M3/人。适用病种:甲型N1N1流感、B型流感杆菌感染(包括脑膜炎、脑炎、会厌炎和败血症)、脑膜炎球菌感染(包括脑膜炎、肺炎、会厌炎与脓毒血症),咽白喉、支原体肺炎、百日咳、肺鼠疫、链球菌咽炎与肺炎,猩红热。还包括腺病毒、流感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与风疹病毒所致感染。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

接触隔离

目的:减少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微生物。措施:如条件病人住单间或同病种住一间;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接触时穿隔离衣、接触前后或离开病房时洗手;限制病人户外活动;适当的环境和器械清洁、消毒和灭菌。适用于:胃肠、皮肤及创伤感染。皮肤感染包括皮肤白喉、疱疹病毒感染、脓肿、蜂窝织炎、褥疮、虱病、疥疮、婴幼儿的葡萄球菌感染、带状疱疹、以及病毒性出血性结膜炎等。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标

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标准预防是成功的、有效的、经济的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策略。预防是最节省成本的健康投资。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特殊感染性疾病职业暴露

的预防与处理措施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医务人员职业危害风险因素锐器损伤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锐器伤对医务人员健康的威胁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皮肤损伤

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我国数据,工作3年以内的医院新职工(医生和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达95.66%,而锐器伤后报告者仅占7.67%。没有报告将导致职业暴露后不能获得有效的专业指导和相应的医学处理,对锐器伤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特点1、需要的血量非常少:如感染乙肝只需0.4毫微升2、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途径:皮肤刺伤、皮肤接触、粘膜接触3、发生暴露后感染的几率:

HBV6-30%,HCV3-10%,HIV0.2-0.5%4、国外研究证实:

H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55倍,高于HCV38倍医务人员感染HBV是普通老百姓的5-6倍

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职业暴露的类型锐器伤: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套管针、缝合针、血糖针、手术刀……粘膜暴露:眼睛、伤口、粘膜……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刺伤相关因素刺伤深度深度刺伤引起感染几率大于浅度刺伤不同器械和被污染液体的量中空针头沾染的血量大引起感染几率大于缝针和刀接触路径针刺感染大于粘膜接触时间长短

被与病人刚接触后的锐器刺伤引起的感染几率大于放置数小时后锐器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健康状态

医务人员健康状态决定接触后造成感染的几率接触的频率

接触频率高的人感染几率大安全措施

采用安全措施和正确方式自我保护

接触感染后的快速自我保护措施实施医务人员相关因素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医疗技术操作锐器伤构成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

医院人员利器伤频率

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预防锐器伤的原则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损伤性废弃物处理;禁止手持针、刀片等锐利器具随意走动;禁止将缝合针、刀片、针头等锐利器具徒手传递;禁止将针头等锐利器具回套盖帽;使用者必须将用后的缝合针、刀片、针头等锐利器具直接投入专用锐器盒中。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将输液导管与无针系统连接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整个过程中应从容不迫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如患者抵抗或慌张,可寻求帮助洗手、带手套在手术室中,使用消毒盘传递器械-不要直接传递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小车顶部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使用后,应立即丢入尖锐物收集箱应用重新盖帽装置尖锐物收集箱应放在使用处禁止双手重新盖帽禁止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1、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

的预防与处理(1)

减少暴露的措施坚持做好标准预防,正确执行屏障防护。使用安全器械和尖锐物的处理系统,减少医务人员锐器的暴露。开展锐器安全操作和防护知识的培训。预防措施包括病人的筛检、锐器和医疗废物的处置、防护用品、发生意外后的预防接种和如何进行消毒等。

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1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

的预防与处理(2)

暴露后的局部处理及预防措施为:暴露后的局部处理同锐器伤。预防应在4小时内开始。并建议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暴露后尽早获得血液标本进行传染病四项检查,并定期检查血清转化。医院应立即采集感染源病人的血清学进行检查。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1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

的预防与处理(3)医务人员发生暴露后感染HBV、HCV、HIV的几率:病原浓度感染几率%HBV1000-100,000.0006.0-30.0HCV10-1000.0002.7-6.0HIV10-10000.2-0.5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1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

的预防与处理(3)关于HIV一般通过黏膜接触暴露感染的危险低于经皮损伤暴露调查结果调查例数感染例数感染率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后6135200.33%粘膜接触114310.09%无破损皮肤暴露271200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1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

的预防与处理(3)职业暴露的危害主要是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目前已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穿刺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HIV、HBV、HCV、梅毒。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数据显示:每年有35例因锐器伤而导致职业性HIV感染病例发生;8700多人感染HBV;更有成千上万医务人员感染HCV,其中85%将转为HCV长期携带者.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1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

的预防与处理(3)对受伤者的心理伤害医务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由锐器伤所致,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有调查显示:5.7%造成全身感染;46%造成局部感染;75%有心负担“今天中国15%的人都是乙型肝炎病菌携带者,而美国和日本只有1%。大约1.5亿都有慢性肝炎,最终造成肝衰竭或肝癌”。增加医院费用的支出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1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

的预防与处理(3)锐器刺伤的现状美国的440万医务人员中,受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的估计每年约80万人,其中受HIV污染器具刺伤者约1600人,HBV和HCV污染刺伤的更多。意大利一所医院的2347名医务人员,在1年的观察期间,108人遭针头刺伤,其中3人发生急性丙型肝炎,2名外科医生数月后发展成慢性活动性肝炎。在巴基斯坦进行的免疫接种现场试验中,医务人员受针头刺伤的发生率约为2.1/1000。临床一线的医生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有81.07%的医生和82.86%的护士发生过医疗锐器损伤。1983年美国的一项研究,针刺伤发生率为61.1%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1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

的预防与处理(3)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美国护士发生针刺伤80-100万次/年我国有报道估计至少有150万次/年五项护士针刺伤发生率调查结果广州87.5%

武汉88.0%

湖南81.8%

北京80.6%

南宁82.9%

平均84.2%

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1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

的预防与处理(3)美国医务人员感染艾滋病病毒累计病例(1985-2002)确诊职业暴露感染HIV的医务人员为:57人,其中护士占24人,48例是由医疗锐器伤引起的感染,占84%;可疑职业感染的有139人。艾滋病毒(HIV):1985~2002年,57名医务人员通过医源性途径被感染上HIV。其中25例发展成艾滋病。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1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

的预防与处理(3)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职业暴露发生报告与支持系统局部处理明确暴露源的感染情况不明危险评估阴性药物预防阳性被暴露者血清学追踪检测的感染情况感染科就诊阴性阳性文件存档地方CDC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1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

的预防与处理(3)暴露部位局部处理流程保持镇静!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向伤口部位方向持续推挤,挤出伤口部位的污血,注意不要一挤一松,避免将污血倒吸入血循环)

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1、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

的预防与处理(3)报告伤口局部处理后,即刻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如本人正在做手术或其它操作,应请科内其他人员帮助打电话,咨询相关事宜,根据暴露源乙肝、丙肝、艾滋、梅毒4项检查结果及本人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抽血化验。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1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

的预防与处理(3)追查暴露源的血清学检测结果

立即查看暴露源(病人)的4项检验报告(3个月内结果有效)及病史(包括特殊人群和危险行为等),如有任何一种病原体活动性标志物阳性或有相关感染病史,科室或部门应立即报告院感科以接受相关的预防处理指导。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1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

的预防与处理(3)暴露后危险程度的评估经血液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级别的评估——分1、2、3级HIV暴露源级别的评估——分为轻度、重度和不明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1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

的预防与处理(3)哪些情况下不会发生HIV职业暴露后感染?接触阴性血液、体液;完整无破损皮肤、或无新鲜流血的陈旧性伤口等接触阳性血液、体液且及时冲洗消毒后;完整粘膜或皮肤粘膜结合部短时接触少量、低滴度(如HIV血浆浓度低于1500拷贝/毫升)HIV阳性血液或含血性体液;接触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的尿液、汗液、泪液、乳汁、粪便;戴手套直接接触HIV阳性血液、体液等,上述情况下通常不会发生HIV职业暴露后感染,经一般性局部清洗后即可,也无须进行抗病毒药物干预性治疗。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

1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

的预防与处理(3)哪些情况职业暴露于HIV后感染的可能性较低?以下几种情况,经局部冲洗消毒处理后,医务人员经职业暴露于HIV后受到感染的可能性较小:不会发生HIV职业暴露后感染,完整皮肤较大面积和较长时间接触HIV阳性血液、体液;浅表皮肤被HIV污染器具碰撞致无出血性轻微刮擦伤;HIV污染的实心针(如手术缝合针等)刺伤表皮且无出血;皮肤粘膜轻微损伤后接触潜伏期感染者、低病毒载量的感染者、正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且未产生耐药性者的血液、体液,或离体时间很长(如>24小时)的HIV阳性血液、体液。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1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

的预防与处理(3)

哪些情况下职业暴露于HIV后感染的风险较大?以下几种发生后,经职业暴露于HIV受到感染的风险较大:皮肤粘膜破损、不完整,如炎症、皲裂,深而大的针刺伤和切割伤所致新鲜出血性伤口等接触HIV阳性血液或体液,特别是接触早期急性期HIV感染者或晚期AIDS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含HIV血液的有空腔的针具(如注射器、穿刺针等)致深部皮肤或动、静脉穿透伤;皮肤表浅伤但长时间大面积接触HIV阳性血液或体液;HIV阳性血液或体液体内直接注入等。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1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

的预防与处理(3)职业暴露的相关检测根据暴露源乙肝、丙肝、艾滋、梅毒4项检查结果及本人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抽血化验

暴露源暴露源暴露源暴露源暴露源HBV—+———HCV——+——HIV———+—梅毒————+暴露者检测项目不用追踪追踪追踪追踪追踪

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1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

的预防与处理(3)职业暴露后的药物预防暴露源HBsAg阳性或未明时处理暴露源抗-HCV阳性暂不做特殊处理,可追踪观察暴露源梅毒抗体阳性时的处理暴露源HIV阳性或不明时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岗人员培训1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

的预防与处理(3)暴露源HBsAg阳性的药物预防立即肌注HBIG(8-10U/Kg)暴露者HBsAb阴性半个月后接种乙肝疫苗,剂量30µg、20µg、20µg6个月内完成(0-1-6)暴露者HBsAb阳性,不需注射HBIG。用药时间:越早越好,24h内最佳,最迟不超过7天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新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