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琴弦(5篇)_第1页
命运的琴弦(5篇)_第2页
命运的琴弦(5篇)_第3页
命运的琴弦(5篇)_第4页
命运的琴弦(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命运的琴弦(5篇)命运的琴弦(5篇)

命运的琴弦范文第1篇

本文结合相关课题已有讨论成果,从琴律、琴调系统宫调两方面梳理古琴艺术的相关技术理论。

一、琴律

琴徽的最早记载见于刘安的《淮南子・务训》所谓“参弹复徽”,嵇康《琴赋》指出“徽以钟山之玉”。

徽位是影响琴律性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确定徽位的方法即是运算纯律弦长比值的简洁整数比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到宋代才由朱熹的《琴律说》以概要的叙述反映于文献。而“摺纸法”所蕴涵的纯律的数理规律关系早就应用于《曾侯乙钟铭》。

徽位打算琴律律制的主要性质。它的13个徽位弦长比,形成如下序列(见表一):

表一中,第三、六、八、十一徽,比值的分母为5。产生的各音为纯律独有。其余各徽比值的分母可以析为2、3两个因数,产生各音则为三分损益律与纯律所共有。由于琴的各种取音法,全部联系着琴徽的作用,因此三分损益法虽可以存在于某些取音的方法之中,但是琴律仍旧是一种以纯律为主的复合律制。

古琴演奏的取音有散声、按音、泛音3种方法,散声是空弦音;按音也叫实音,是左手按弦到指板、右手弹弦出音;泛音是左手当徽位处虚触琴弦、右手弹奏促使琴弦分段振动,产生的泛音。这三种取音方法构成了琴律在律制应用上的全部可能性。古今律家讨论琴律者甚多,大多认为“琴律”取音范围,包含双重律制因素――三分损益律和纯律因素。

琴律的散声各弦调律状况分别打算于两类不同的“调弦法”,或为三分损益法(五度相生法),或为纯律三度音系生律法。但按三分损益法调弦时,也只能商定各个散声的律高,而不能打算琴律的全面的律制特点。琴律的按音虽可根据三分损益法的弦长比确定详细触弦点(徽分);但按音在当徽之处则在绝大多数状况下必定产生纯律音程,包括某些徽分也产生纯律音程。琴律的泛音则由徽位商定,只能使曲调中的泛音符合纯律结构。因此,琴徽打算着琴律的以纯律为主的律制倾向。

近二十年来曾侯乙钟(简称“曾钟”,下同)的讨论发觉,曾钟是以“均钟”为准(调音用音高标准器),结合听觉推断来调钟的。“均钟”为“五弦的古琴”,其五根弦正好是古琴七弦中去掉重复八度的两根弦的五弦,经音乐学者讨论称之为“不用于演奏,而用于调钟的古琴”。因此“均钟”、“钟律”与琴律有共通之处,钟律即琴律。经学者讨论发觉,曾钟2800余字的铭文所含律学内容显示了钟律与琴律的关系:

其一,曾钟的音序排列,与《管子・地员》所记五音序列相同;《管子》所记的三分损益法为先秦钟律的简要数据,仅记录了均钟五弦之间的音高比例关系而已。这“五音”一方面表现出三分损益法前“五律”的比例,另一方面又是钟铭的律学内容最基本的动身点。与钟铭相比,在这五音上所能产生的全部律高,正好合乎钟铭的基本内容。

其二,由于均钟与琴的同构关系,琴弦上的节点,与曾钟音律上的“辅――曾”关系相同。散声为“宫”时,7徽为高八度的“宫”,11徽为“宫辅”,9徽为“徵”,8徽为“羽”,12徽为“徵曾”,10徽为“羽曾”;辅或曾三度分别来自空弦1/1与11徽4/5和空弦的高八度――弦长1/2与12徽5/6的比率。这个比率得到的辅、曾三度音程,不必计算,它可由直接操作,依据节点增、减弦长来获得。这既是钟律早期记载《管子》五音简约化可能的缘由,也是“钟律即琴律”的内在规律。

在各弦上,假如去掉重复的音,单纯的辅、曾关系(不包括全部同名音)见表二:

从上表可见,由琴五弦散音与各徽按音产生的各律,正好包括钟铭上基本的十二律高,这一体系被讨论者称为“辅曾体系”用音系网表示如下(见表三):

对曾钟的“辅曾体系”,通常我们借用纯律术语,将它“四基”所在的中层的一组音列称为“基列”;上层“四辅”称为“低一次列”;上层“四曾”称为“高一次列”。

其三,琴律所得的全部律高中,存在着同音名(律位)而不同律高的现象,并反映于钟铭上。如,同为“羽”,有基列906音分的“高羽”,也有一次低列的886音分的“低羽”;同为“羽曾”,有基列498音分的“低羽曾”,也有一次高列520音分的“高羽曾”;再如“商角”,有基列612音分的“高商角”,也有一次低列590音分的“低商角”等等。音名虽然相同,但律高相异。这是琴律的物理特性必定产生的结果。

其四,传世文献中的“十二律“,一般由黄钟、大吕等律名构成,一个律名往往仅具有一个准确的律高,十二律即十二个律高。但由于琴律的性质打算了钟律的全部律高共有“二十五律”。这二十五律共属十二个律位,即用宫、商、徵、羽,宫辅(角)、商辅(角)、徵辅(角)、羽辅(角),宫曾、商曾、徵曾、羽曾这12个音名,在钟铭中也是律位的名称。在同一律位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律名及律高。

其五,钟律的整体律数及其律高与琴的五种基本调弦法――琴五调相关,古今琴家常用五种调弦法作为琴调中三十五钟调名和七种弦法的基础。

就一般状况而言,这五种调弦法是以“正调”为中心,依据9徽(散音上方五度)、10徽(散音上方四度)调出其他四种定弦法。这四种调弦法是用正调转弦的方式分别将正调的五个散音调低或调高一律而依次调出的,它们分别为:“慢角调”(将角弦调低一律)、“慢宫调”(再将宫弦调低一律);“蕤宾调”(将正调羽弦调高一律)、“清商调”(再将商弦调高一律)。这就构成了以正调为起点的、琴五调所包含的全部九个空弦音。这九音在钟律音系网中表现为基列的“五度链”关系。它们正是琴的正调转弦所得到的结果。在这九音基础上,从8、9、10、11、12等徽位上得到琴五调其它全部律高,理论上为30个,如去掉重复音为27个律高。这27个律高中除1178音分的C和680音分的G两音为曾钟所无,其余25个律高与曾钟钟铭计算结果所得25律完全相同。所以说,曾侯乙钟是以琴五调为其全部内容的律学体系。

二、古琴宫调的命名

琴调系统大体脱胎于律、声命名系统的宫调理论,但琴调各弦的音序往往并无固定的宫调含义,它只是为特定琴曲的演奏便利而定。它的调名常兼有调弦法和宫调关系的双重意义。因此,不能从调名直接推断它的宫调属性。

古琴的七根弦按五声音阶定弦,每根弦的定音为:第一弦,空弦音高为黄钟;其次弦,空弦音高为太簇;第三弦,空弦音高为仲吕;第四弦,空弦音高为林钟;第五弦,空弦音高为南吕;第六弦,空弦音高为清黄钟(第一弦的高八度音);第七弦,空弦音高为清太簇(其次弦的高八度音)。

古琴宫调采纳了一整套调弦法,当转变宫调时,以仲吕均为基础,可将七条弦中的一条或多条弦放松(术语为“慢”)或拉紧(术语为“紧”),以转变弦的音高,从而实现宫调的变化。

古琴所使用的调名表示肯定的定弦法、调式或音乐风格。很多琴谱都在曲目前标明该曲所使用的琴调,甚至按不同琴调分类,在同类曲谱前附有该调的调意。由于流派或时代的不同,琴家对琴调有着不同的理解。在琴调的实际运用中对调名存在多种解释:

一是代称正调定弦中的不同调式。如《奇妙秘谱》中卷各曲,分为宫调、商调、角调、徵调、羽调。

二是表示定弦。如《广陵散》所用的“慢商调”即慢(降低)其次弦(商弦);“慢宫调”是慢一、三、六弦;“清羽调”是紧(上升)五弦;“清商调”是紧二、五、七弦。

三是表明宫音所在的弦序,而弦序又以律名标名。如“仲吕调”即以仲吕弦(第三弦)为宫音的正调;“黄钟调”是以黄钟弦(第一弦)为宫音的紧五慢一调,又因黄钟弦降低了两律,故又称“无射均”。

四是表明音乐风格或音调的来源。如“胡笳调”源于北方民族吹奏胡笳的音调;“凄凉调”用以标志凄凉伤感的曲调。又因用的是商调式,用在《离骚》、《楚歌》等曲目中表现屈原、项羽这些楚人的乐曲,亦称“楚商调”。

五是由于宫商或律吕的起点不同,再加以讹传而形成的调名,如紧五弦的“清羽调”又称“金羽调”,或“蕤宾调”之类。现将古琴现存各调的定弦法和别名列表如下(见表四):

总之,琴调系统的命名,在古琴艺术漫长的历史进展过程中,与定弦法、调式或音乐风格等多种因素相联系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这一系统渗透着琴家的实践阅历以及他们对宫调理论的独特熟悉。

古琴宫调常用的定弦主要有五种,包括正调、蕤宾调、清商调、慢角调、慢宫调,通常称为“琴五调”或称“正弄五调”。正调是古琴宫调系统的起点,它是“本调”与其他调的共同的基础,故为“正调”。琴五调的其他各调,均是用正调转弦的方式分别将正调的五个散音调低或调高一律而获得的,详细的转弦法如下(见表五):

将琴五调定弦所用的全部乐音,按五度关系依次排列,五度链上就会形成连续五度关系的九音音列。九音列包括了传统乐学常规的正、变音体系的全部乐音。现将琴五调取音所用九音列列为下表(表六):

从九音列中我们可以看到:正调五音处在五度链的中心。除了正调外,琴五调每调的定弦法取音,皆以正调的五正声为基础,向上方或下方五度扩展而成。五种定弦法中正调五音是核心五音。五种定弦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