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疫情防控(爆发流行)应急预案_第1页
医院疫情防控(爆发流行)应急预案_第2页
医院疫情防控(爆发流行)应急预案_第3页
医院疫情防控(爆发流行)应急预案_第4页
医院疫情防控(爆发流行)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医院疫情防控(爆发流行)应急预案(共10篇)目录TOC\o"1-1"\h\u29228第一篇:医院疫情防控(爆发流行)应急预案 28598第二篇:医院门急诊高峰应诊预案 629463第三篇:药学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 717675第四篇: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72745第五篇:医院常见急性化学中毒应急预案 246718第六篇:医院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3120593第七篇:医院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处置预案 3711327第八篇:2024年医院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4022419第九篇:医院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 4611146第十篇:2024年医院院内紧急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56医院疫情防控(爆发流行)应急预案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流行应急预案为有效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流行,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社会公众健康的严重损害和经济浪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人民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一、指导思想全面总结传染病防治工作经验,加强传染病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相结合,提高快速应急能力,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预防控制措施,切实保障我市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二、工作原则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快速反应、高效处置,预防为主、群防群控的"24字"工作原则。三、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可造成社会公众的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得应急处置工作包括以下情况:疑似聚集性病例指14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工地、一个单位、一个社区等)发现1例确诊病例,并同时发现1例及以上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聚集性病例指14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工地、一个单位、一个社区等)发现2例确诊病例,且病例之间存在流行病学关联史。四、组织机构和职责为快速处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流行,作出突发性处置事件的重大决策统一指挥,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流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具体组成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根据病情预测和变化情况,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我院在处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爆发流行期间的工作制度、措施,检查。督导医院各部门、各科室防控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为使应急处理工作规范有序,运行高效,下设办公室(感染科)及四个小组,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具体工作。(一)医疗救治专家组第一梯队专家组组长:**副组长:**成员:**、**、**、**第二梯队专家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做好承担各种临床诊断和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的收治工作;及时、准确报告救治动态;组织医院各级各类医护人员业务和技能培训;(二)感染预防控制组组长:**成员:**职责:督促指导落实我院各科室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做好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防止发生院内感染。(三)后勤、物资、药剂、信息、联络保障组组长:**成员:**职责:负责传染科病区的环境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置;做好传染病防控物资,救治药品、消毒药品、个人防护用品的储备,各科室之间协调、信息网络维护工作。五、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报告和确认医务人员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和确诊病例时,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发热门诊医师或住院医师接诊疑似或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病人时,立即上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专干**(联系方式:**)和分管领导,核实后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卫计委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的内容包括疫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受威胁人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年龄、性别和职业、发病的可能原因、采取的应急措施、现状和趋势、报告人的联系电话等。六、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综合措施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积极救治病人,降低死亡率,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减少发病人数的原则。1、做好医疗救治工作,每日要及时向市卫计委报告收治病人病情的治疗情况;加强院内感染防控和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2、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3、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能力;4、开展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5、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可解除隔离出院或根据病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医院门急诊高峰应诊预案为了维护医院正常运转,加强门急诊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从而切实贯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特制定门急诊高峰期的应急预案。一、门诊各科室就诊病人,等候时间预计超过1小时,应立即启预案。二、发生需启动预案的情况时,由科室负责人上报门诊主任,必要时由门诊主任上报医务部或行政总值班。三、临床科室应急服务措施(门急诊、精神科、心理科、妇科、口腔科、中医科)1.开足诊室,有序分流病人;2.由医务部调派病区医生支援门诊;3.增派门诊导医,维护秩序,帮助分流病人。四、窗口服务应急措施(挂号、收费、药房、检验科):1.开足窗口,增加机动窗口;2.安排休息人员加班支援或出休人员延时下班;3.增派志愿者,指引病人进行分流。五、医技科室应急服务措施(B超、心电图、放射科);1.开足诊室,有序分流病人;2.由医务部协调,实行门诊病人,住院病人错开检查(急诊病人除外)。六、实行弹性工作制,做到提前上班,中午连班,晚上拖班。七、按不同检查项目分流病人,引导病人可选择其他项目检查。药学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药学实验室发生的安全事故,建立健全应急机制,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快速应急处理能力,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产安全,保障实验室安全、正常运转,特制定本应急预案。第二条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写导则》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而制定。第三条本预案适用于**市**医院药学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应对工作。第四条药学实验室安全预防与应对工作原则如下:(一)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以保障实验室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预防和最大限度的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二)坚持“以防为主,消防结合”的原则。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做好预防演练,防患于未然,并将预防与应急处置有机结合。(三)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医院统一领导下,建立院、部(科)为主的两级机构三级管理无缝对接的实验室安全应急机制,落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实验室安全连锁互保安全责任制。(四)坚持“统一指挥,快速反应”的原则。建立科学、可靠和高效的应急组织体系,形成实验室安全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信息畅通、反应迅速、应对正确、处置果断。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五条成立应急组织机构,明确职责,院领导为第一安全责任人、实验室落实安全责任人和实验室安全员,成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1)组织制定安全保障规章制度;(2)保证安全保障规章制度有效实施;(3)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4)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5)负责现场急救的指挥工作。第三章预警、报警与应急响应第六条对早期发现的潜在安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按规定的信息报告程序与时限及时上报,对可能引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重要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第七条实验室值班人员、安全员、实验室相关成员以及其他人员得知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信息和情况后必须立即报警,接警人必须问清楚报警内容(见下),接警后在第一时间内向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报警内容:(1)事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2)事故(事件)的类型、危险源和人员被困或伤亡情况;(3)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他应对措施;(4)报警人员的姓名、联系电话、所属部门。应急电话:院内保安队:****;院内急救:****;院内火警:*****;火警:119;匪警:110第四章安全隐患类型第八条药学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一)火灾、火灾性事故。原因主要有:(1)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2)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3)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4)乱扔烟头,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二)爆炸、爆炸性事故。这类事故多发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室,原因主要为:(1)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进而导致爆炸;(2)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引起爆炸。(三)中毒、毒害性事故。此类事故多发生在具有化学药品和剧毒物质的化学实验室以及具有毒气排放的实验室,原因主要为:(1)违反操作规程,将食物带进有毒物的实验室,造成误食中毒;(2)设备设施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或有毒气体排放不出,酿成中毒;(3)管理不善,造成有毒物品散落流失,引起环境污染;(4)废水排放管路受阻或失修改道,造成有毒废水未经处理而流出,引起环境污染;(5)进行有毒有害操作时不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具;(6)不按照要求处理实验“三废”,污染环境。(四)触电。原因主要有:(1)违反操作规程,乱拉电线等;(2)因设备设施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造成漏电触电。(五)灼伤。皮肤直接接触强腐蚀性物质、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如浓酸、浓碱、氢氟酸、钠、溴等引起的局部外伤:(1)在做化学实验时没有根据实验要求配戴护目镜,眼睛受刺激性气体薰染,化学药品特别是强酸、强碱、玻璃屑等异物进入眼内;(2)在紫外光下长时间用裸眼观察物体;使用毒品时没有配戴橡皮手套,而是用手直接取用化学毒品;(4)在处理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时,没有在通风橱中进行,吸入了药品和溶剂蒸汽;(5)用口吸吸管移取浓酸、浓碱、有毒液体,用鼻子直接嗅气体。第五章应急与处置保障第九条实验室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一)实验室火灾应急处理预案:(1)发现火情,现场工作人员立即采取措施处理,防止火势蔓延并迅速报告;(2)确定火灾发生的位置,判断出火灾发生的原因,如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物品、自燃物品等;(3)明确火灾周围环境,判断出是否有重大危险源分布及是否会带来次生灾难发生;(4)明确救灾的基本方法,并采取相应措施,按照应急处置程序采用适当的消防器材进行扑救;包括木材、布料、纸张、橡胶以及塑料等的固体可燃材料的火灾,可采用水冷却法,但对珍贵图书、档案应使用二氧化碳、卤代烷、干粉灭火剂灭火。易燃可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油脂类等化学药品火灾,使用大剂量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将液体火灾扑灭。带电电气设备火灾,应切断电源后再灭火,因现场情况及其他原因,不能断电,需要带电灭火时,应使用沙子或干粉灭火器,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或水。可燃金属,如镁、钠、钾及其合金等火灾,应用特殊的灭火剂,如干砂或干粉灭火器等来灭火;(5)依据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划定危险区,对事故现场周边区域进行隔离和疏导;(6)视火情拨打“119”报警求救,并到明显位置引导消防车。(二)实验室爆炸应急处理预案:(1)实验室爆炸发生时,实验室负责人或安全员在其认为安全的情况下必须及时切断电源和管道阀门;(2)所有人员应听从临时召集人的安排,有组织的通过安全出口或用其他方法迅速撤离爆炸现场;(3)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安排抢救工作和人员安置工作。(三)实验室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实验中若感觉咽喉灼痛、嘴唇脱色或发绀,胃部痉挛或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则可能是中毒所致。视中毒原因施以下述急救后,立即联系相关科室,及时治疗,不得延误。(1)首先将中毒者转移到安全地带,解开领扣,使其呼吸通畅,让中毒者呼吸到新鲜空气;(2)误服毒物中毒者,须立即引吐、洗胃及导泻,患者清醒而又合作,宜饮大量清水引吐,亦可用药物引吐。对引吐效果不好或昏迷者,应立即送有关科室用胃管洗胃。孕妇应慎用催吐救援;(3)重金属盐中毒者,喝一杯含有几克MgSO4的水溶液,立即就医。不要服催吐药,以免引起危险或使病情复杂化。砷和汞化物中毒者,必须紧急就医;(4)吸入刺激性气体中毒者,应立即将患者转移离开中毒现场,给予2%-5%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吸氧;气管痉挛者应酌情给解痉挛药物雾化吸入。应急人员一般应配置过滤式防毒面罩、防毒服装、防毒手套、防毒靴等。(四)实验室触电应急处理预案:(1)触电急救的原则是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生命。(2)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用手直接触及伤员。使伤者脱离电源方法:A切断电源开关;B若电源开关较远,可用干燥的木橇,竹竿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带电设备;C可用几层干燥的衣服将手包住,或者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拉触电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3)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视其神志是否清醒,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如神志不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通畅,并于5秒时间间隔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膀,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4)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用人工肺复苏法正确抢救,并设法联系有关科室接替救治。(五)实验室化学灼伤应急处理预案:(1)强酸、强碱及其它一些化学物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作用,发生这些化学灼伤时,应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再分别用低浓度的(2%-5%)弱碱(强酸引起的)、弱酸(强碱引起的)进行中和。处理后,再依据情况而定,作下一步处理;(2)溅入眼内时,在现场立即就近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每一实验室楼层内备有专用洗眼水龙头。冲洗时,眼睛置于水龙头上方,水向上冲洗眼睛冲洗,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切不可因疼痛而紧闭眼睛。处理后,再送眼科治疗。第六章后期处置第十条在事故与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实验室应根据领导小组的指示,积极采取措施与行动,尽快的使科研、检验工作恢复到正常状态。第十一条安全事故(事件)处置结束后要认真做好善后工作:(一)实验室及室内设备若遭到严重损失的,必须进行全面检修,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对严重损坏、无维修价值的,应当予以报废。(二)安全事故中,涉及到毒性介质、生物介质和病毒泄漏的,应当经环保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检查并出具意见后,方可进行下一步修复工作。第十二条事故(事件)处理后,科室和实验室必须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对事故(事件)当事人和直接主管人进行询问,记录事故(事件)发生时的状态、造成的后果,填写事故(事件)调查单。同时,要及时分析事故(事件)发展过程,吸取教训,提出具体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管理制度与方法。第七章附则第十三条本预案报医院主管部门审查、备案。第十四条随着应急援救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进一步完善、医院职能部门职责进一步细化及应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医院应急领导小组应组织及时修改完善本预案。更新后的预案应及时备案。第十五条本预案自颁布之日起实施。附:药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名单附件药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名单组长:副组长:安全员: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一、目的与依据为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预案。二、组织管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分工协作,医院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工程,院长任组长,成员由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共卫生科,负责日常工作,赵树卫兼任办公室主任。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24小时值班电话:******医院行政总值班人员为应急领导小组节假日及夜间的值班人员。领导小组下设重大传染病疫情诊断救治专家组、急性中毒诊断救治专家组、后勤保障组等三个小组。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界定(一)定义突然发生的、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的公共卫生事件称之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危害严重的中毒事件、影响公共安全的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二)界定结合医院工作实际,以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适用本预案。1.重大传染病疫情(1)发生鼠疫一例、霍乱首例或爆发。(2)动物间鼠疫、布氏菌病和炭疽等流行。(3)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4)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5)发生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6)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疫情。2.其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饮用水、食物中毒事件。(2)急性职业中毒事件。(3)有毒有害化学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体性急性中毒事件。(4)医源性感染爆发。(5)药品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死亡事件。(6)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其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四、基本情况的收集、核实1.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范围、经过。2.暴露人数、发病人数、发病症状、体征、初步诊断、治疗情况等。3.事件发生后部门处理情况。4.事件发生特点、初步鉴别。五、报告制度1.责任报告人:各科室负责人为责任报告人,其他人员也有义务报告。2.报告程序:责任报告人发现突发事件后,立即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值班人员,领导小组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后,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汇报,并通知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治小组成员及相关科室人员到位,做好应对准备。除按常规疫情报告外,责任报告人也可按最快方式向医院主管领导报告。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由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六、现场处置工作程序1.设立隔离病房救治病人,及时做好病人救治、转移、隔离、观察留验和病人疏散工作。2.询问有关人员,做好调查记录。3.发生地现场调查及采样监测:医院配合卫生监督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现场调查并采样监测,必要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4.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一步消除污染源。5.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全员参与,稳定医院。6.后续处置:事件紧急处理消除疫情,控制疾病与污染后,医院配合进行后续疾病与高危人群监测,直至危害消除。7.综合调查情况:配合做好判断何种污染物(原因):根据事件现场、病人症状、体征及流行病特征、污染特点等进行分析;作出鉴别、诊断、排除相关污染可能性。8.处理意见:医院提出初步意见,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意见进行病人处理、落实上报制度及进行污染源、污染物处理。七、医院各部门职责1.公共卫生科、门诊部:协助组织应急事件的医疗救治,负责门诊区的布局、工作流程、人员安排。负责全院范围内应急事件相关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通报,组织对报告的应急事件相关信息进行核实、确认和分级,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建立健全传染病预测预警机制,加强网络直报工作。配合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事故进行情况记录、核实、调查及采样工作。收集汇总信息,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情况。2.医务科:负责组织救灾、反恐、中毒、各类传染病和放射事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负责组织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和卫生应急队伍,调配各专业医疗人员。定期对医疗队成员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提高队伍整体应急处置能力。3.办公室:协助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综合协调工作。负责医院应急办公室组成部门职责界定。保证医院总值班工作制度落实。4.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指导、监督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物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5.药学部、设备科: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疗用及消毒用药品的采购储备供应,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参与药物安全性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其他药学技术服务。设备科保证重点部门设备完好,随时可用,随抢救进程及时提供所需设备,随时进行抢救设备的现场维修。6.护理部:负责组织应急事件医疗救治中护理人员的调配。负责护理人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消毒隔离技术及护理安全工作。配合医务部组织的应急队伍演练,加强医护配合。7.各业务科室:设立隔离病房,做好救治伤病人的准备,负责患者的救治、会诊和转送工作,尽最大限度避免发生死亡事故;做好患者呕吐物、排泄物、血样、痰液等的留样和检验、送检工作。8.总务科:总务科保障抢救所需的战略物资及必要的日用品的供给,保证电力、热力、通风、水源的供应,保证临时设施的建设9.膳食科、信息科、车管科:膳食科保证参与抢救人员的膳食供应。信息科做好信息系统的维护,保证运行正常、信息准确。保证通信畅通,并具有随时增加通信的能力。车管科保证运输车辆的完好。10.保卫科: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划定隔离区时,保卫科及时提供人员,并设立专人进行保安,阻止无关人员进入隔离区,患者及可疑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救治区域。遇有突发灾害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时,保卫部门必须及时对通讯等公共设施、医疗设备采取保护措施。与公安部门保持联系,实施对嫌疑人的监控。八、保障措施(一)启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的组织体系1.医院接到本预案所规定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后,要立即启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领导小组马上投入工作。2.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小组调动本部门的人力和物资迅速救治病人。(二)落实管理制度,提高反应能力医院和各科室要制定落实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和人员值班制度,加强控制和预防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知识培训,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技术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三)确保人员、物资、车辆到位医院领导小组成员接到报告后,要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和指导病人隔离、抢救和转送工作;事件处理必需的交通、通讯、个人防护用品、医疗救护设备、检验设备和试剂等必备物资必须到位;日常要定期检查,及时补充,以保障应急需求。九、处理结果评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医院要对处理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通过科学评价提出类似事件的处理改进意见和建议。对在该事件处理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科室及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处理过程中有失职行为的科室及个人,要根据造成损失和影响的严重程度,追究当事人责任,并按有关法律和医院规定严肃处理。医院常见急性化学中毒应急预案一、现场急救医疗急救人员应加强急性化学中毒知识的培训和学习,熟练掌握各种现场急救技术、急救设备和防护设备的操作。服从现场指挥部的安排。医疗急救人员应迅速将患者救出现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抢救措施。l.进入现场抢救(1)现场空气中被有毒气体或蒸气污染,如患者己昏迷在内,或不能自行脱离,首要任务是将患者迅速救出现场,应根据现场条件,采取紧急措施,如向内送风等,进入现场救护者应配带防护设备,同时有人进行监视,并立即呼救,准备下一步抢救及送医院等工作。(2)任何原因致现场空气中氧浓度低于14%(尤其是低于10%)时,可使人立即意识丧失或电击式死亡,抢救措施同上。(3)在以上情况下,切忌在毫无防护措施下进入现场抢救,因为现场可使抢救者立即昏迷,造成更多人中毒,使抢救工作更为困难。2.抢救出现场后紧急处理(1)强酸、强碱致皮肤、眼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水彻底冲洗。(2)口服中毒者如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可先饮水300ml,然后用筷子、手指等物刺激软腭、咽后壁及舌根部催吐,吐出物保留待检查,但口服腐蚀剂或惊厥、休克者禁用。(3)吸入性化学中毒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喉头水肿,给予吸氧。(4)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施行心肺脑复苏术,避免口对口呼吸,抢救者应注意不可吸入患者呼出气味,以防发生意外。(5)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清除鼻腔、口腔内分泌物,除去义齿等。(6)如呼吸急促、表浅,应进行人工呼吸,针刺内关、人中、足三里;注射呼吸兴奋剂。(7)检查有无头颅、胸部外伤、骨折等。3.病员的分类和转运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死亡病例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至医院,并及时通知医院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去医院途中要有经过训练的医护人员陪同,继续进行抢救,并做好记录。如遇大批患者,及时通知医院领导,启动《**市**医院突发重大灾害事故急救工作应急预案》和《__市**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二、治疗原则1.中止毒物的吸收现场抢救受条件、时间所限,到医院后仍应继续清除尚未被吸收的毒物,以达到彻底清除的目的。应牢记阻止毒物吸收其效果远胜于吸收中毒后,再采用各种急救措施所起的治疗作用。(1)洗胃①服毒后6小时内洗胃最有效,即使超过6小时,仍应不放弃施行。②重危者尤其是呼吸表浅者,可先气管插管再插胃管。③插入胃管先抽胃内容物再灌注液体;内容物需保留备检验;④洗胃可用温水,每次灌注量约500ml,灌入后尽量抽尽,再反复灌注,避免一次灌注太多,引起胃扩张或将毒物冲入肠内,反促使吸收。⑤洗胃必须彻底,反复灌洗,直到洗出液澄清、无味为止。⑥根据毒物品种,可选用不同洗胃液,如1:5000高锰酸钾溶液用于巴比妥类;0.2%硫酸铜用于磷及其无机化合物等。但不必过份强调配制特殊洗胃液,应争取时间,尽快洗胃,选用清水更为方便。⑦洗胃后可注入药物,以减少残留毒物的吸收,活性炭可吸附多种毒物,可在洗胃后将活性炭10~20g加入100~200ml清水中经胃管灌入;或根据毒物给药,如口服碳酸钡、氟化钡,可灌入硫酸钠,使成为不溶于水的硫酸钡以阻止吸收等。(2)导泻清除进入肠道的毒物,常用50%硫酸镁50ml或硫酸钠20~30g,洗胃后注入胃管内或口服。但由于上述药物在口服毒物后导泻效果常不理想,且有时可因镁吸收后引起高镁血症,故主张用25%甘露醇500ml口服,导泻效果较好。2.中和毒物或其代谢产物(1)目的是根据毒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性质,采用药物以拮抗毒作用。(2)氯气、二氧化硫等吸入可形成酸类,用4%碳酸氢钠喷雾吸入。(3)溴甲烷、甲醇等吸收后,毒物的分解产物为甲酸,用口服碱性药物或注射乳酸钠,以起到中和作用等。3.“沉淀”疗法采用药物和毒物起化学反应,使毒物成为不溶性物质,防止吸收。如口服铊铊后,用普鲁士蓝,铊可置换普鲁士蓝的钾而解毒。碳酸钡、氯化钡中毒用10%硫酸钠静注,是常用的解毒法。4.尽快排出已进入体内的毒物(1)呼吸道吸入的毒物如当时无明显症状,应保持安静,休息,并加强观察。因体力活动或精神紧张都可诱发肺水肿。也应注意有些刺激性气体中毒,可在吸入数小时后,出现迟发性肺水肿。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可促使毒物从呼吸道排出。(2)利尿①很多毒物或药物吸收后,以原形态或在体内代谢后由肾脏排出。故利尿为加速毒物排出的常用疗法。②一般用多饮水、输液等法,以增加尿量,但如毒物有致肺水肿、脑水肿等作用者,不宜应用。③常用利尿药有速尿、甘露醇等。有休克、心功能不全或肾脏损伤者慎用或禁用。④在利尿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尤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3)血液净化疗法,联系血液透析科准备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和血浆置换。(4)换血①目的是排除已吸收在血液中的部分毒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并可补充正常血液,改善贫血及全身状态。②适应症:严重急性中毒如砷化氢、一氧化碳或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可能发生严重溶血等情况。③应输入新鲜血液,输血与抽血同时进行,一般一次换血为500~1000ml,但可根据病情决定换血量。④因换血可发生各种副作用,应严格掌握各种副作用5.特效治疗(1)络合剂常用多胺多羧基类化合物。(2)特效解毒剂指能解除毒作用复能剂、美蓝、乙酰胺、氰化物中毒解毒剂6.高压氧治疗(1)具有高压、高氧双重作用,缺氧性疾病疗效良好。(2)常用于急性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中毒,效果明显,对一氧化碳迟发脑病也有效果。(3)可用于各种毒物所致的急性中毒性脑病。(4)国外有报道,可用于急性四氯化碳中毒。(5)用高压氧治疗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所致肺水肿,尚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应用弊多于利,但亦有以此治疗后取得良好疗效的病例。因此应根据救治者的经验和患者病情,决定应用与否。(6)方法一般用253.3~304kPa.(2.5~3atm)面罩间歇吸氧。吸氧20分钟、吸空气20分钟,交替4~6回。每日治疗1~2次。10日为一疗程,也可根据病情决定治疗方法。7.对症、支持治疗改善患者内环境,增强抵抗力,减少痛苦,防止并发症等。具体措施应根据患者情况来制定治疗计划,原则可参考内科疾病的抢救和治疗。8.中医中药治疗根据辩证论治给药。9.护理工作的质量是抢救能否成功的主要关键之一,要克服重药物轻护理的思想;重视护理,以提高抢救质量。三、抢救治疗中注意事项1.必须重视早期处理、急性中毒的早期,多数病例的严重病变尚未形成,一般不存在或极少有治疗矛盾,故及时采用积极措施,力争中止病变发展,减少器官的器质性损害,以促使早日恢复。此外,对防止并发症、后遗症等也可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如早期处理不当可促使病情恶化。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整个病程中,详细记录,及时处理,保证患者能充分休息。采取各项措施,预防病情恶化,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合理安排必要的检查,保证患者得到充分休息。3.防止各种医疗事故或医源性因素加重病情。医院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一、总则1、编制目的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突发性传染病,规范突发性传染病发生后的报告、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技术,切实做好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预案和操作规程。2、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在我院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本预案所指突发性传染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情况。包括以下情况:(1)发生霍乱疫情及暴发疫情;(2)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3)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4)发生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5)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以及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二、工作原则1.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依法规范,依靠科学,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的原则,全面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规定,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2.日常管理组织由公共卫生科负责对突发性传染病时间应急处置的日常管理工作。职责:负责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根据领导小组做出的决定,在规定时间内报告,甲类及乙类甲类管理的疾病在2小时内上报卫生行政部门、疾控部门;乙类、丙类在24小时内上报。并做好相关健康教育工作。3.突发传染病疫情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小组职责:对原因不明诊断不清的新发传染病进行风险评估,分析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时对突发急性传染病进行预警,提出隔离措施、合理治疗方案。必要时可通过医院邀请院外专家会诊,协助救治。4.应急处理机构临床科室负责病例(疫情)的诊断和报告,并开展临床救治。危重病人尽可能转送具备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或指定的医疗机构救治。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上报所在辖区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主动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事件的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实验室监测样本的采集等工作,落实医院内的各项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并按照可能的病因假设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积极抢救危重病例,尽可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一旦有明确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做好病例尤其是危重病例的救治工作。四、监测、预警与报告1、监测公共卫生科负责开展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及时对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资料进行收集汇总、科学分析、综合评估,早期发现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苗头。2、预警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报告。3、报告公共卫生科接到责任报告科室、责任疫情报告员的报告或其他途径反映的突发传染病疫情情况后,详细记录疫情发生的地点、发现过程、病例的基本特征、主要临床表现、考虑的可能因素等内容,并立即向分管领导报告。分管领导根据情况下达指令,组织专家会诊,对相关情况进一步调查核实,并同时将情况报医院主要领导研究后,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东港区疾控中心和市卫计局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的范围和标准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执行;报告的内容包括疫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受威胁人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年龄、性别和职业、发病的可能原因、采取的应急措施、现状和趋势、报告人的联系电话等。五、应急响应和终止1、应急响应的原则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有效控制疫情发展。未发生突发性传染病的地方,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服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挥,支援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发生地的应急处理工作。2、应急响应程序(1)甲类传染病的应急响应程序专家委员会和应急处理机构负责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对本院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书写的病例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妥善保管。超出本院诊疗处理能力的,要配合做好病人的转诊,配合将患者及其病例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2)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的应急响应程序专家委员会和应急处理机构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应急指挥机构和感染控制科负责联络和组织相关部门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的无害化处置。书写的病例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妥善保管。超出本院诊疗处理能力的,要配合做好病人的转诊,配合将患者及其病例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3)病因不明的新发传染病的应急响应程序专家委员会和应急处理机构应当根据暴发流行情况,推断传播方式、传染性强弱、致病力大小等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应采取高一级的隔离措施)。应急指挥机构和感染控制科负责联络和组织相关部门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的无害化处置。书写的病例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妥善保管。超出本院诊疗处理能力的,要配合做好病人的转诊,配合将患者及其病例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3、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防护要确保参与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针对不同的突发性传染病,特别是一些重大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理人员还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4、应急响应的终止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性传染病时间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经过一段时间后无新的病例出现。特别重大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讨论证5、评估、整改疫情处置结束后,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领导小组应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病情处置情况进行评估,内容包括疫情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情况、患者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及改进措施,形成评估报告并上报。六、保障措施1、严格落实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实行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责任到人。对在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因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规定严肃追究有关科室和个人的责任。2、加强培训和演练。公共卫生科、感染办、感染科及接触传染性疾病的科室和人员要有针对性开展传染病防治、个人防护专业培训,提高鼠疫、霍乱、非典、禽流感、肺炭疽等重大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的识别、报告、处理能力和救治水平。临床处置过程中,发现结核病(定点医院:市结防所)、麻风病(定点医院:市皮防所)等传染病病例,要严格落实属地归口管理的原则,及时联络转诊。3、卫生知识宣教。公共卫生科、科教科和感染办要加强技术指导,配合上级部门采取宣传画、宣传单、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宣教,使群众了解必要的防护知识和信息,消除恐慌心理,提高个人自我防病能力。4、物资保障。药剂科、设备科、总务科要根据所需物资储备方案,做好现场医疗救护设备、防治药品、个人防护物品和生活必需品储备工作,保障应急任务执行。医院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处置预案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对医院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特制定我院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一、应急领导小组人员及分工:组长:***、副组长:***成员:***、***、***、***、***各科主任、护士长。二、生活饮用水日常管理:1.医院生活饮用水及储备水池,应经当地疾控中心水源水质监测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2.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时对饮水设施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医院的自来水供水蓄水池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清洗,每年至少采水样送疾控中心检测一次。3.直饮开水器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清洗,保温桶每日使用前进行清洗和消毒方能使用,并做好记录。开水须烧开达到100℃,提供给病患者直接饮用的开水器应能大到饮用水标准才能提供饮用,开水桶应上锁,确保患者安全。4.饮用水管理员负责每日通过目测、鼻嗅、口尝和简单的化学试纸测定等手段,监测医院水质是否有变化。三、事故报告:1.医院疑似饮用水污染事故突发后,饮用水管理员或当事人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阻止其他任何人使用),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保留水样。2.主管院长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通知其它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赶到现场进行初步确认。3.事故初步确认后,主管院长在10分钟内向区卫生局、疾控中心、政府等上级相关部门报告。四、应急处理:1.在主管院长向相关部门报告同时,领导小组副组长立即组织对院内已经饮用过污染水的职工、患者进行清理,小组成员秦黎明对水源、设施、现场等进行保护,维持秩序。2.科主任按副组长指挥组织饮用过污染水的职工、患者到指定地点(急诊科)观察休息、观察,等候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如有人员出现异常症状,由急诊科进行初步处理;各科主任协助医务人员进行紧急救护。3.小组成员徐新寿负责协同其它科室副主任、副护士长联系家属。4.小组成员向延科负责接待到院家属,并进行安抚、慰问。5.副组长联系干净水源到学校,以满足职工、病患者正常的饮水、生活需求。五、善后处理:1.成立善后处理工作小组,安排行政办、医务部、工会办人员对受害人员家属进行慰问安抚。2.领导小组协调各方面关系,协助相关部门查找污染原因,积极配合专业部门人士消除污染,尽早恢复医院正常用水。3.正确接待媒体,有效避免负面报道。2024年医院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一、总则1、预案目标为了迅速识别、高效管控突发性传染病疫情,规范化应对突发传染病发生后的报告流程、诊疗手段、调查措施和控制策略,从而有力应对并妥善解决突发传染病危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此预案及作业流程。2、适用范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内发生的,可能导致或已经导致公众健康严重受损的各类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所述突发性传染病是指在短期内突然爆发、涉及地域广、病例数显著增多甚至出现大量死亡病例,发病比例明显超出常态水平的各种传染病事件,具体涵盖但不限于:(1)霍乱疫情及大规模爆发;(2)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群体性爆发或连续死亡案例;(3)罕见或曾被认为已消除的传染病重现;(4)新型或未知传染病疑似病例的出现;(5)其他可能对公共健康和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经上级卫生行政主管机构认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染病疫情。二、工作基本原则1.坚持“预防为先,常备不懈,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依法依规,科学决策,快速反应、精准施策”的原则,全面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力求实现疫情的早期发现、迅速报告和及时应对。2.日常管理组织架构由公共卫生科负责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置工作的日常管理与协调。职责:承担全院传染病管理工作,根据应急领导小组的决策,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报告义务,对于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应在2小时内上报至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乙类、丙类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完成上报。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3.突发传染病疫情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组职责:针对原因未明、诊断不清的新发传染病进行风险评估,深入剖析疾病传播发展规律和特点,对突发急性传染病进行实时预警,提出隔离措施建议及合理的治疗方案。如有需要,可通过本院平台邀请外部专家参与会诊,以支持救治工作。4.应急处置执行机构各临床科室负责确诊病例(疫情)的诊断、报告及临床救治。对重症病例优先考虑转运至具备相应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或上级指定的医疗机构。确保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及时上报至所在区域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积极配合疾控部门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样本采集等工作,严格执行院内的各项疾病防控措施。基于可能的病因假设,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全力抢救危重病例,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压低病死率。一旦获得明确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应迅速调整和完善治疗方案,尤其加强对危重病例的救护力度,直至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三、监测、预警与报告1、监测机制公共卫生科承担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常规监测任务,需及时搜集、整合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相关信息,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评估,以期尽早捕捉到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预兆。2、预警发布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依据传染病的发生及流行趋势预测数据,适时发布传染病预警信息,并视情向社会公开通报。3、报告制度当公共卫生科接收到责任报告科室、疫情报告员或其他渠道传递的突发传染病疫情信息时,应详尽记录疫情的发生位置、发现过程、病例基本特征、核心临床表现、初步推测的可能诱因等,并立即将情况汇报给分管领导。分管领导在获取信息后,应下令组织专家会诊,对疫情进行进一步调查核实,并同步将情况提交至医院最高层领导审议。在2小时内,采用电话、传真等方式向区疾控中心和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疫情,同时执行网络直报。报告的范围、标准严格遵循《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报告内容应包括疫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受影响人群数量、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年龄、性别、职业分布、初步判断的发病原因、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当前状况及发展趋势、报告人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四、应急响应与终止1、应急响应原则突发性传染病事件应对须采取即查即治、即核即控的方式,迅速遏制疫情蔓延。尚未发生疫情的地区也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在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调度下,积极参与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发生地区的应急救援工作。2、应急响应程序(1)针对甲类传染病专家委员会和应急处理团队应对确诊患者及病原携带者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依据医学检测结果来定;对疑似病例,在确诊前安排至指定场所单独隔离观察治疗;对院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则应在指定场所接受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若患者拒绝隔离治疗或未经许可擅自离院,可请求公安机关协同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所有病例记录及相关材料均需妥善保存。如超出本院诊疗能力范围,应配合做好患者的转诊工作,连同患者病例记录复印件一起转交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2)针对乙类或丙类传染病专家委员会和应急处理团队应依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应急指挥机构和感染控制科需协调相关部门对本单位内部受到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环境、物品及医疗废弃物,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消毒处理和无害化处置。同样,病例记录及相关材料需妥善保管。超出本院处理能力时,同样要配合转诊,并将患者及其病例记录复印件转交给具有对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3)针对病因不明的新发传染病专家委员会和应急处理团队应根据疫情暴发情况推测其传播途径、传染性和病原体致病力,采取相应的治疗和强化隔离措施。应急指挥机构和感染控制科仍需组织相关部门对单位内部受污染区域、物品以及医疗废弃物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无论何种情况,病例记录及其他相关文件均应妥善保留。同样在超出处置能力时,要确保患者能够顺利转诊,并附带病例记录复印件送达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3、应急人员安全防护确保参与应急处理的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的突发性传染病事件,应急人员还需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4、应急响应终止条件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急响应的解除需满足以下标准:即突发性传染病的风险源或相关危害因素得到彻底消除,且经过一个观察期后未再出现新增病例。对于极其严重的突发性传染病事件,其应急响应终止的决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5、评估与整改阶段疫情处置告一段落后,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领导小组应当立即组织专业团队对整个疫情应对过程进行全面评估,内容囊括疫情基本情况概述、现场调查与处置详情、患者救治成效、采取措施的实际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教训总结,以及后续改进措施的建议,并最终形成评估报告向上级部门汇报。五、保障措施强化1、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明确各部门及岗位职责,压实责任体系。实施责任制和责任倒查制度,确保每项工作都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对于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贡献卓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嘉奖;而对因工作懈怠、措施执行不力,导致严重后果者,将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责,追究涉事科室和个人的责任。2、强化培训与实战演练。公共卫生科、感染管理办公室、感染科以及其他接触传染性疾病的科室及相关人员,应当定期开展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治、个人防护专业知识培训,以提升对鼠疫、霍乱、非典型肺炎、禽流感、肺炭疽等重大传染病和新型传染病的识别、报告、处置与救治能力。在临床实践中,若发现结核病(定点收治医院为市结核病防治所)、麻风病(定点收治医院为市皮肤病防治所)等传染病病例,应严格遵循属地化管理原则,及时安排转诊对接。3、普及卫生防疫知识。公共卫生科、科教科和感染管理办公室应协同上级卫生部门,采用制作宣传画、发放宣传资料、开设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活动,使民众掌握基本的防护知识与信息,减轻恐慌情绪,增强个体的自我防病意识与能力。4、物资保障机制健全。药剂科、设备科以及总务科等部门应根据预定的物资储备计划,确保现场医疗救援设备、防控药品、个人防护用品以及生活必需品等储备充足,为执行应急任务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医院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等相关文件制定本预案。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区区域内涉及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以下简称重大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具体适用范围如下:(一) 某种在短时问内发生、涉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二)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相同临床表现的病人、病例不断增加、呈现蔓延趋势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三)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是指具有重大疫情特征,即突发性、针对不特定的社会群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受损,影响社会稳定的最大事件。二、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小组三、应急处理有关部门的职责1、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医务科科长、公共卫生科主任必须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排查,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的人员数量,由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启动本预案,以及预案级别,并立即调用医疗救治和防护设备、药品、器械等物资。2、领导小组人员为全天候准备人员,并建立有效的通讯网络,听从组长调遣,随时准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领导小组负责修、制订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医务科负责组织、协调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科负责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定期演练;总务科、设备科、药剂科、后勤服务办公室负责医疗救治所需的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供给:公共卫生科、院感办负责疫情上报及消毒工作,并负责与卫健局、区疾控中心联系。有针对性进行目标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当发生上述所列突发事件时,总值班必须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甄别,由院长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

人员数量,所需调用医疗救治的防护设备、药品、器械

等情况,宣布本预案的启动。四

、报告制度1、任何部门及个人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必须立即据实报院总值班,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报告内容包括:病、伤人员数量及病、伤状况,参与救治科室。2、院总值班迅速向主管院长汇报:(1)突发事件的性质。(2)病、伤人员数量及病、伤状况。(3)需要参与救治科室。(4)需要调用的人员、药品及设备。3、公共卫生科按程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4、医院指派公共卫生科专人负责突发事件或疫情,定期向全院通报疫情。任何部门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向

外界散布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5、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立即报告院总值班:(1)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2)发现甲类传染病(霍乱、鼠疫)和乙类传染病

SARS、肺炭疽的患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7N9流感的疑似病人以及病源携带者。五、传染病疫情预警机制各科室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要求,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一)三级预警:外地出现疫情,本区无新发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在保证正常医疗秩序的前提下,由公共卫生科组织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相关科室提供必要的物资储备。二级预警:本区出现疫情,本院接诊疑似或确诊病例,做好全面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备,感染办公室和公共卫生科加强消毒隔离制度的监督指导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一级预警:全面启动本预案,整合医疗资源: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各责任科室人员必须时刻坚守岗位,服从医院统一安排。2、强调各科协同,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3、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常规,保证病历资料的科学性及完整性。4、设置警戒线,所有参加救治的人员均有义务阻止无关人员进入救治区域,并防止患者及可疑人员离开。5、救治科室保留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血液标本。未经公共卫生科批准,病人排泄物不得随意处置。6、在区CDC人员到来之前,公共卫生科人员负责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必要的隔离,相应部门共同实施监控措施。7、各科室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收治患者。8、办公室做好后勤保障:(1)保证通信畅通;(2)电力、热力、通风、水源的供应:(3)计算机维护信息系统做到信息准确,运行正常:(4)保证运输车辆的完好。(5)保证临时设施的建设。(6)保证抢救人员膳食供应。做好对医务人员家属的解释与安扰,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7)保证医务人员及临床使用衣物的及时洗涤及更新。(8)安全保障,阻止无关人员进入隔离区;公安部

门保持联系,实施对嫌疑人的监控。六、突发事件分类(一)(1)批量呼吸系统传染病(2)批量消化系统传染病(二)(1)本市本区

 (2)本市外区

 (3)外地  (4)本院七、突发事件的物资准备(物品放在指定位置,有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