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一、选择类1.以下选项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宗庙之事,如会同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以乱易整,不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会同”,古义: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句意: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B.“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乏困”,古义:指缺乏的东西;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C.“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十分,极。句意: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D.不含古今异义词语。句意:利用混乱去改变已有的协调,这并不是威风。故选D。2.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如因善遇之
因击沛公于坐B.失其所与,不知
吾其还也C.具告以事
以其无礼于晋D.越国以鄙远
肉食者鄙【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实词意思的能力。A.因,趁机。句意:不如趁机好好对待他。因,趁机。句意:趁机在座位上击杀沛公。B.其,代词,自己。句意: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其,表示商量语气,还是。句意:我们还是回去吧!C.以,介词,把。句意: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以,连词,因为。句意:因为郑国曾对晋国无礼。D.鄙,把……当作边邑。句意: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鄙,目光短浅。句意:有权位的人目光短浅。故选A。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吾得兄事之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既东封郑 D.邻之厚,君之薄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兄”,名词用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句意: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A.“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人、长辈。句意: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B.“夜”,名词用作状语,在晚上。句意: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C.“封”,使动用法,使……成为边疆。句意: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D.“厚”,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句意:邻国越雄厚,您就越薄弱。故选B。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A.敢以烦执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是寡人之过也 D.吾属今为之虏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例:状语后置,语序:使天下仕者皆欲于王之朝立。句意:使天下的仁义之士都想在您的朝中效力。A.省略句,省略“之”,语序:敢以(之)烦执事。句意: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B.状语后置,语序:若亡郑而于君有益。句意: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C.判断句,“是……也”表判断。句意:这是我的过错。D.被动句,“为”字表被动。句意: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B.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C.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D.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爵位名,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低一等。韩信、周勃等人都曾被封这一爵位。B.公,对人的敬称。秦末刘邦起兵于沛,大家称他为沛公。C.高帝,为“高皇帝”简称,是开国皇帝的谥号之一。谥号是一种带有褒贬色彩的称号。D.崩,是古代对帝王和王后的去世的称呼;卒,原本是对大夫死亡的称呼,后来成为死亡的通称。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B.张良足智多谋。他仔细分析敌方情况,献计刘邦,并亲身利诱秦军将领,趁秦军防备懈怠之时一举拿下咸阳。C.张良功勋卓著。他献计大败峣关下的秦军,破除项羽疑心,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D.张良淡泊名利。在高帝封赏有功之臣,想把齐地的三万户封赏给张良时,他婉言谢绝了重赏。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3)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9.当高帝给张良三万户封赏时,张良为什么婉言谢绝?【答案】5.D6.A7.B8.(1)把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间隙(的骨节),对于游走的刀刃来说,是很宽绰并且有余地的!(2)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果士兵们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3)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情愿受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9.①张良有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以及对高帝的无限忠诚。②张良与韩信同样是具有功勋的大人物。韩信自立为王,给高帝以威胁和压力,张良洞察秋毫,故婉言谢绝。【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张良趁机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毁断绝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人显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汉王)于是让张良回去。汉王前行,随后烧毁断绝所经过的栈道。“良因说汉王曰”句,“曰”的主语是“良”,“说”的宾语是“汉王”,句意完整,其间不能断开,排除BC。“行”的主语是“汉王”,如果与上文相连则主语就变为了张良,故应在其前断开,排除A。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侯……比‘伯’低一等”说法错误。五等爵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侯”比“伯”高一等。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并亲身利诱秦军将领”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张良并没有“亲身利诱”。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厚”,厚的刀刃;“有间”,有间隙的骨节;“恢恢乎”,宽绰的样子。(2)“此独……耳”,这只是……罢了;“叛”,反叛;“从”,听从;“因”,趁;“解”,懈怠。(3)“用”,采用;“中”,料中;“愿”,希望;“当”,接受;“三万户”,三万户的封地。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对于张良拒绝刘邦五万户的封赏而只要了留地作为食邑,可以从文中“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可知,韩信要求自立为王,给高帝以威胁和压力,让高帝感到愤怒,这为以后韩信被杀埋下了伏笔,张良作为亲历者,以他的聪明洞察秋毫,故婉言谢绝。同时,张良多病,使他看淡名利,而且他长随高帝左右,对高帝具有无限地忠诚。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张良推辞封赏的原因。参考译文: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仆役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依礼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为他祖父、父亲做过韩国五代相国。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轘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用两万士兵去袭击峣关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守关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这种商人容易用利益去动摇(他的)心志。希望沛公暂且驻留在军营,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军。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收买秦军将领。”秦军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起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要接受提议。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果士兵们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沛公于是率兵袭击秦军,并大败秦军。于是到达咸「阳,秦王子婴向沛公投降。汉王元年正月,沛公派人(向项王)请求得到汉中的封地。项王就答应了。张良趁机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毁断绝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人显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汉王)于是让张良回去。汉王前行,随后烧毁断绝所经过的栈道。项王因此没有了向西忧虑汉王之心,而发兵向北去攻打齐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舍弃函谷关以东等地区作为封赏,(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嫌隙;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可以马上任用。而汉王的将领中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舍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那么楚军就可以攻破了。”最终击败楚军的,正是这三个人的力量。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作战,经常作为出谋划策的大臣,时常跟从在汉王身边。汉王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劝说汉王,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的印信。汉王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军帐之中筹划谋略,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陛下在留县相会,这是上天把我交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情愿受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去世,八年以后张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咏菊(潇湘妃子)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注】《咏菊》是《红楼梦》第38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诗。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深受诗魔影响,黄昏时分,漫步菊篱,独自倚石沉思吟诵。B.颔联紧扣“咏菊”,写出秋霜、菊香的情境及主人公对月吟咏的形象。C.颈联转入抒情,“自怜”“素怨”“秋心”写出了诗人寄寓菊中的愁情。D.尾联写到陶渊明品评菊花,以“千古高风”提升了整首诗的抒情格调。11.大观园诗社活动中,《咏菊》公评第一,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佳处。【答案】10.A11.①细节描写。自晓至昏,诗人绕篱沉思,倚石默念,细节中透着对菊的钟爱。②以景衬情。秋霜、菊香、明月,以景衬情,景美人美,既写出对菊花的赞美,也写出主人公的孤傲高洁。③运用典故。借陶渊明品评菊花“千古高风”的典故,写出自己高洁志趣,提升了整首诗的抒情格调。【解析】【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黄昏时分”错误。句意是难以抑制的着魔一般的诗兴从早到晚把我纠缠。故选A。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以“咏菊”为题,所写的是写菊花诗的情景。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紧扣诗题,描述了为写菊花诗,有如着魔了一般,从早到晚构思,创作灵感来了,她甚至不能静坐于闺房,只好绕过篱笆,来到假山旁边,斜靠在山石上,面对着菊花,专心致志地去构思、低吟。“绕篱”“欹石”地推敲,这一细节的描写,表现了只有苦心作诗的人才有此真切的体会。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胸有成竹”,于是提起笔来,一泻千里,把赞美菊花的秀丽篇章写了出来。这还不够,还要对着天上的明月反复诵。作者完全沉浸在完成诗作后的巨大幸福之中。“霜”“月”的景物俏丽、秀美,可见此处以景衬情,既写出对菊花的赞美,也写出主人公的孤傲高洁。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诗中所题写的都是平素的哀怨,有谁能理解这感伤的心情呢?这分明是借“咏菊”在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怀。尾联“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菊花的高洁品格,自从受到诗人陶渊明的好评之后,一直被世人议论至今。陶渊明爱菊是出了名的,以此作结,运用典故,又回到了咏菊的主题。四、情景默写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先从自己谈起,把师生摆在同等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法,又充分表现了他平易近人、谦逊和蔼地对待学生的态度。(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一声叹息,化用杜牧的《台城曲》诗句,再现陈后主亡国悲剧,而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江南各朝覆亡相继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长”“毋”“坼”“浮”“续”。五、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关注中国文学的人总是遗憾中国文学没有出现“史诗”,即没有《伊利亚特》或《奥德赛》式的史诗。其实,《红楼梦》正是一部伟大史诗,而且由它确立了一个极为精彩的中国的史诗传统。“史诗”是一个来自西方的概念,它原是指古代记载重大历史事件、英雄传说并具有神话色彩的长篇叙事诗,后来又延伸到泛指具有上述内涵并有宏大结构的卓越叙事作品,包括长篇小说作品。此时,我们说《红楼梦》是一部伟大史诗,是指:一、它具有荷马史诗式的宏大叙事构架和深广视野;二、它和中国原始神话《山海经》直接相联,塑造了具有神话色彩和别样英雄色彩(另一种意义的富有平常心的英雄)的系列诗意大生命;三、它包含着中国和人类未来的全部美好信息,这是关于人的生命如何保持它的本真本然、人的尊严与价值如何实现,寄托着人类“诗意栖居”“诗意存在”的宏观梦想,从而使浓厚的诗意覆盖整部作品。上述三点,还需进一步做些补充。首先应说明的是,《红楼梦》的史诗构架打通天上人间,这与《伊利亚特》相似,但其深广视野则与《伊利亚特》不同,它是种更深邃的内在视野,它挺进到人的内心深处,展示更丰富的内在生命景观。这种史诗性的内在生命景观,在人类文学史上极为罕见,它是曹雪芹了不起的创造,也是《红楼梦》史诗的特征。林黛玉一见到贾宝玉就觉得“眼熟”,内在视野一下子就伸延到灵河岸边。她在《葬花吟》中提问:“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在大苍凉的叩问中呈现的又是无边无垠的大视野。其次,说《红楼梦》有英雄色彩,这是另一种意义的、具有平常之心的英雄。难道贾宝玉基督式的情怀不是英雄情怀?难道尤三姐、鸳鸯一剑一绳自我了断,把泥浊世界断然从自己的生命中抛却出去不是英雄气概?难道林黛玉的焚烧诗稿的大行为语言,不是对黑暗人间英雄式的抗议?如果说,《伊利亚特》的英雄是刚性的,那么《红楼梦》的英雄则是柔性的。因此,也可以说,《伊利亚特》是刚性史诗,《红楼梦》是柔性史诗。史诗不是历史,而是文学。史诗的起点是诗,是审美意识,而不是年代时序,不是权力意识与道德意识。因此,它虽然具有历史的时代内涵,但重心则是超越历史时代的生命景观与生命哲学意味。也就是说,史诗的重心是“诗”而不是“史”,它是史的诗化与审美化,但不是历史。《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规模再大,也不是史诗。《三国演义》《水浒传》虽塑造了许多英雄,也有历史感,但缺乏史诗的起点,即审美意识,它令读者感受到的是权力意识与道德意识对审美意识的绝对压倒,因此,不能称为史诗。中国的《史记》,以文写史,以文塑造历史英雄,显然有史诗倾向,其中有些描绘英雄人物的篇章,也很有诗意。可以说,《史记》早已提供了史诗创造的可能性,可惜司马迁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不是用审美意识去重新观照历史和重组历史,因此,也没有赋予《史记》以史诗的宏伟框架。他对个人不幸遭际进行反弹的发愤意识显然大于审美意识,这一点限制了他的“大观”眼睛,使他未能像曹雪芹那样如此透彻地感悟到人间的诗意所有。唯有《红楼梦》是个特殊的伟大审美存在,它在东方屹立着,并和诞生于西方的荷马史诗一样将永远保持着太阳般的魅力,并永远放射着超越时空的光辉和异彩。(摘编自刘再复《永远的〈红楼梦〉》)1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说,“史诗”是一个来自西方的概念,它是指古代记载重大历史事件、英雄传说并具有神话色彩的长篇叙事诗。B.《红楼梦》和中国原始神话《山海经》直接相联,主人公的故事是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的继续。C.《红楼梦》包含了人类的一种伟大憧憬,人的存在应是诗意的存在,人的生活应是“诗意栖居”的生活。D.《伊利亚特》和《红楼梦》都具有英雄色彩,《伊利亚特》的英雄是刚性的,所以《红楼梦》的英雄是柔性的。14.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明确反对有些人认为中国文学没有出现“史诗”的看法,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富有启发意义。B.文章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展开论证,第二、三段的论证是并列展开的。C.作者举“黛玉一见到贾宝玉就觉得眼熟”的事例,是为了证明《红楼梦》有一种更深邃的内在视野,它挺进到人物内心深处,展示更丰富的内在生命景观的观点。D.文章第四段用《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实例说明了审美意识的缺失是它们不能称为史诗的原因。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红楼梦》确立了一个极为精彩的中国史诗传统,原因之一是它塑造了另一种意义的富有平常心的英雄色彩的系列诗意大生命。B.《资治通鉴》《三国演义》叙事构架宏大,历史的时代内涵丰富,但没有对史的诗化与审美化,因此只能是历史,而不是史诗。C.作者认为《史记》未能成为史诗的原因之一是司马迁对个人不幸遭际进行反弹的发愤意识大于审美意识。D.作者最后认为《红楼梦》正是荷马史诗式的没有时间边界的永恒存在,它属于当时,属于现在,更属于今后的千秋岁月。【答案】13.C14.B15.B【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表达不全面,后面缺少了“后来又延伸到泛指具有上述内涵并有宏大结构的卓越叙事作品,包括长篇小说作品”这句话。B项,“主人公的故事是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的继续”错误,原文说《红楼梦》塑造的人物是“一种意义的富有平常心的英雄”,不应该是“夸父逐日”这样刚性的人物形象。D项,“《伊利亚特》的英雄是刚性的,所以《红楼梦》的英雄是柔性的”强加因果,原文只说“如果说,《伊利亚特》的英雄是刚性的,那么《红楼梦》的英雄则是柔性的”,可见原文中这两句之间是假设关系。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B项,“第二、三段的论证是并列展开的”错误,从原文“《红楼梦》正是一部伟大史诗,而且由它确立了一个极为精彩的中国的史诗传统”中的“而且”,还有“上述三点,还需进一步做些补充”可知,第二三段应该是层进式展开。故选B。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B项,“《三国演义》”错误,原文说“《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规模再大,也不是史诗。《三国演义》《水浒传》虽塑造了许多英雄,也有历史感,但缺乏史诗的起点,即审美意识”,可见叙事构架宏大的不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塑造了许多英雄,有历史感。故选B。六、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林黛玉进贾府(节选)曹雪芹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节选自《红楼梦》)文本二: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这支曲子是咏王熙凤的。写她因聪明过了头,反被聪明误身,暗示其最后与贾府同归于尽的悲剧命运。曲名《聪明累》,语出宋·苏轼《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王熙凤的结局在原稿八十回以后,我们已无法看到。据判词及脂批等资料提供的消息,王熙凤在贾府败落后曾获罪拘系狱神庙,此后又有大观园执帚扫雪、被贾琏休弃等情节,最后回首惨痛,短命而死,结局是很悲惨的。续书写其被众冤鬼索命而亡,落入因果报应的窠臼。全曲以王熙凤个人命运归宿为线索,将王熙凤个人命运与整个贾府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揭示其悲剧的必然性,惋惜中含有批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语句警拔,富于哲理。它不仅是对王熙凤个人悲剧命运的深刻总结,也准确地概括了此类人物最终都将是咎由自取的必然结果。(摘编自石绍勋《红楼梦曲十四首▪聪明累》)16.完成下列关于《红楼梦》相关内容的填空:《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一个是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的贾宝玉;一个是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的①;一个是虽成了荣府“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爱情,终身凄凉孤苦的②。在《林黛玉进贾府》情节中,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其实是照应了书中第一回③这一传说。《红楼梦》一书中通过判词对人物命运多有暗示,请问:“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挂。”这一判词说的是谁?④。①_________
①________
③_______④__________17.下列对文本一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运用衬托的手法,通过他人的反应塑造王熙凤的形象。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熙凤鲜活的形象己经跃然纸上。B.贾母称王熙凤为“凤辣子”,戏谑中描绘出她和贾母的关系。既暗示了她泼辣的性格,同时也暗示了她在贾府中的地位。C.王熙凤亲自为贾母捧茶捧果,这一描写刻画了风姐圆滑世故、善于逢迎的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批判之情。D.王熙凤集各种宝物于一身,文章用很多笔墨来描写她的穿着打扮,既写出了她的美丽动人,又写出王熙凤的庸俗市侩。18.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熙凤以“神妃仙子”的形象“高调”地出场,与后文“获罪拘系狱神庙”“大观园执帚扫雪”“被贾琏休弃”等悲修的结局形成鲜明对比。B.王熙凤对林黛玉的一连串“真切”询问和关怀嘱咐,根本不等林黛玉回答,这既让林黛玉感受到了王熙凤的关爱之情,也给了她一个下马威。C.王熙凤与贾府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贾府的“盛”可由她这个实际掌权人的辉煌形象来体现,而贾府的“衰”也可由凤姐的悲惨结局来体现。D.“王熙凤出场”使用文白相间的语言形式进行叙述,以文言对句正面描写凤姐衣着和容貌,以白话形式描写人物之间的对话,自然风趣和谐。19.林黛玉眼中的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答案】16.
林黛玉
薛宝钗
木石前盟
晴雯17.C18.B19.①侍宠放纵: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贾母戏称其“凤辣子”。②贪婪俗气:服饰上集珍宝珠玉于一身。③美丽狠毒:从“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的外貌描写看出。④机变逢迎:从话语中对贾母的恭维,对王夫人的回应看出。【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把握经典名著基本内容及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林黛玉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宝钗进京后与母亲薛姨妈、哥哥薛蟠暂住于贾府的梨香院,后迁居与东北上一处幽静的房所。因红楼梦八十回后失传,故据推测,林黛玉病死后,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但最终未与之白头偕老,贾宝玉没多久便看破红尘出家为僧。木石前盟,《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讹缘,木指黛玉前世绛珠仙草,石指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灌溉绛珠草,使其得换人形,修成个女体,名唤绛珠仙子。晴雯从小被卖给贾府的奴仆赖大家为奴。虽然心比天高,但是奈何是丫鬟的身子,也是表达出一种遗憾和无奈。赖嬷嬷到贾府去时常带着她,贾母见了喜欢,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风流灵巧招人怨”,她长得风流灵巧,眉眼儿有点像林黛玉,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深得贾母的喜爱。“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挂”,她的反抗性最强,她的反抗,遭到了残酷报复。睛雯悲惨地死去。宝玉深感哀伤,特作《晴雯歌》,祭奠晴雯。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一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批判之情”表述不准确。王熙凤作为孙媳妇,为长辈捧茶捧果是分内之事,并不能表现她的“圆滑世故、善于逢迎”,也成不了作者对这个人物进行批判的着力点。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让林黛玉感受到了王熙凤的关爱之情”错误。王熙凤对这个刚来贾府的“新人”,一切关怀只是出自对贾母的逢迎,根本没有关爱之情。“也给了她一个下马威”言过其实,王熙凤是想在黛玉及众人面前显示自己的独特地位和重要性,谈不上是给黛玉下马威。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从出场看,众人都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王熙凤却是大笑而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很是放诞无礼;而且贾母戏称其“凤辣子”。由此见出王熙凤侍宠放纵。从穿着上看,王熙凤“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服饰上集珍宝珠玉于一身,彩绣辉煌,光艳照人,可看出她的贪婪俗气。从外貌描写看,“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她美丽,从“三角眼”“吊梢眉”“威不露”看出她狠毒。从语言描写,“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她夸黛玉的同时,话语中有对贾母的恭维,又照顾了“三春”的感受,可谓八面玲珑;回答王夫人的话,最后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更能能显示出她的精明强干、机变逢迎。七、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段插曲,甚至是一截枝蔓。其中开诗学诗艺课的林黛玉,讲的是老一套,没有___________的惊人之语。脂砚斋评析说,这一段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香菱的根基、容貌都不俗,不能不入大观园,而又没有她入局的机会,使闹出个她要学诗来。此说不无道理,但因此就写出半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来,那就成了以意强为文了,那可是写小说的大忌。香菱是__________的甄士隐的女儿,她的基因高尚,而曹雪芹是重视门第的,看看他对赵姨娘的描写就能体会到这一点。(___________)《红楼梦》中出现这样一个命途多舛的人物,对于警告读者不要对人生抱太多的天真玫瑰梦十分必要。但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却远不像把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动人。这说明曹公写作中也有___________的情形。《红楼梦》是小说但是频频出诗谈诗赛诗,写得生动活泼。昔日中国,诗与文幸是雅的,够着高大上的;而小说是___________之流的低俗段子,离高大上远了去了。曹雪芹替那么多小说角色吟诗论诗,可能还有显示自己也够得着诗作的用意。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立独行
大彻大悟
志大才疏
稗官野史B.独树一帜
大彻大悟
力不从心
引车卖浆C.独树一帜
心灰意冷
志大才疏
稗官野史D.特立独行
心灰意冷
力不从心
引车卖浆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香菱被人贩子拐卖,虽仍保持着雅气与正气,但留下了呆气。B.香菱被人贩子拐卖,留下了呆气,还有雅气,更留下了正气。C.人贩子拐卖香菱,让她有了呆气,但夺不去她的雅气与正气。D.香菱被人贩子拐卖,留下了呆气,同时仍保持着雅气与正气。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却远不像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动人。B.但整个说来,其他几个“钗”,都远比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写得更加动人。C.但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却远不像被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动人。D.但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却远不像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动人。【答案】20.B21.D22.D【解析】【分析】20.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处,特立独行:形容人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独树一帜:单独竖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修饰的是“惊人之语”,应该用“独树一帜”。第二处,心灰意冷:形容灰心丧气,意志消沉。大彻大悟:形容彻底醒悟。结合文段意思和《红楼梦》有关内容来看,应该用“大彻大悟”。第三处,志大才疏:志向虽然远大,可是能力不够。力不从心:心里想做,可是能力够不上。这里与志向无关,应该用“力不从心”。第四处,引车卖浆:指平民百姓。稗官野史:指小说之类记载逸闻琐事的文字。这里指的是人,应该用“引车卖浆”。故选B。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A项,根据上下文,强调的应该是正面的因素,重点不应该是呆气,所以不恰当。B项,“呆气”与“雅气”应该是对立的,“正气”与“雅气”不存在递进关系,所以不恰当。C项,主语是人贩子,与上下文不够连贯。故选D。2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根据上下文语意,这里应该是转折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B项,从语意上看,重心应该是香菱,所以主语是“钗”就不恰当。同时,“曹雪芹笔下”应该放在“其他”前面。C项,“香菱”被“钗”写,这样说显然不合逻辑。故选D。八、语言表达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发布会上,有两只可爱的吉祥物亮相登场,分别叫做“冰墩墩”和“雪容融”,一个似熊猫,一个似灯笼。那么,①?“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敦实、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有力的身体、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雪,②;容,意喻包容、宽容、交流互鉴;融,意喻融合、温暖,相知相融。容融,③,体现了通过残奥运动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冰墩墩雪容融的含义是什么
象征洁白、美丽,是冰雪运动的特点
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结合前文“那么”与句末“?”及后文对着两个名字含义的解释说明可知是问吉祥物的含义是什么,第一空可以填“冰墩墩雪容融的含义是什么”;②处结合前文对“冰”的含义的解说可知,该处是对“雪”的含义解说,同时注意与“‘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句式对应,第二空可以填“象征洁白、美丽,是冰雪运动的特点”;③处根据前文对“容”“融”含义的解说与后文“体现了……美好愿景”可知,这里应填“容融”的综合含义,第三空可以填“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九、材料作文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老子《道德经》里提到,若要去除人生的是非烦恼,其根本就是要无身无我。无身无我,方可与万物为一,与天地共生。佛教《杂阿含经》中讲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在佛法看来,世事是无常的,世间之物是没有一个我的存在的,而人们之所以迷茫,总是在执着有一个我。曾国藩多次强调“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意思是面对世间一切事情,我必须投身其中,挺起胸膛担负起自己该担的责任。胡适在《致毕业生》中说:“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运输合同协议范本2024年
- 2024年合作合同条款细则
- 2024年房地产总经理聘用合同协议书范本
- 北京行政职业能力模拟20
- 2024年杭州市广告承揽合同范文
- 吉林省通化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台湾省(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部编版阶段练习((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国际学校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 2024年电工特种作业人员上岗操作证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八套)
- 广东省清远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地理试题(含答案)
- 专题03 议论文分论点拟写技巧(课件)2024届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指导
- 基于区块链的车联网安全研究综述
- 2025年高考物理复习策略
- 中国舞台灯光租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新生儿败血症-7
- GB/T 44230-2024政务信息系统基本要求
- 2024年江西赣州旅游投资集团限公司招聘13人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短歌行》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 中国石油2024招聘(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参考答案)
- 恋家房子租赁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