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电子教学专家讲座_第1页
中药学电子教学专家讲座_第2页
中药学电子教学专家讲座_第3页
中药学电子教学专家讲座_第4页
中药学电子教学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学电子教学课件罗会林教授中药学电子教学第1页中药学电子教学第2页总论中药学电子教学第3页

中药学是介绍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起源、采集、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一门学科。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基础学科之一,是中医学主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基本理论之间,含有承先启后作用。中药学电子教学第4页

中药学是全国中医、中药专业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者中药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而设置基础课程。在掌握了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学诊疗等专业基础后,再经过中药学系统学习,能够为深入学习方剂学和中医各临床专业课程奠定必要基础。

本课程除总论外,各论收载中药416味,总论及各论共28章。各论按主要功效分章介绍,于每章后附有学习指导、自测练习等内容。并配有药材彩图。中药学电子教学第5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药是中医治病救人武器。一个好医生必须做到“医理通,药性熟”,由此可见中药学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主要地位。中药学电子教学第6页

在长久与疾病斗争实践中,我国人民以其聪明智慧,掌握了各种多样防病治病伎俩。但中医用以治疗疾病主要武器,则是药品。这些药品,对于保障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中华民族繁衍兴盛,起到了不可忽略作用,其对世界人民历史功劳亦为世人所公认。

中药学电子教学第7页

中药与中药学,是中华民族主要传统瑰宝,有着极其丰富资源,悠久历史,独特理论,可贵经验,广泛信赖民众,巨大市场潜力。在二十一世纪伴随“回归自然”世界时尚,中药学愈加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和展现出辽阔发展前景。中药学电子教学第8页课程要求

《中药学》是中医药各专业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经过本课程学习,了解中药学形成与发展,中药产地与采收等知识;熟悉中药炮制、使用方法、用量等知识;掌握中药性能理论。中药学电子教学第9页

本教材收载惯用或有代表性中药(包含附药)416味。其中了解80味药分类归属,功效及特殊使用方法、使用注意;熟悉100味药分类归属,功效,特殊使用方法、使用注意及主治;掌握140味药分类归属,功效,特殊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主治,配伍(基本规律及有特殊意义者),性能及部分药品特殊用量;其它药品(包含附药)均为参考药:为未来学习方剂学及其它相关学科打下基础。中药学电子教学第10页第一章

中药起源和中药学发展【目标要求】1、掌握中药、中药学概念。2、了解中药起源和中药学发展概况,其中应该熟悉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中药学电子教学第11页

我国地大物博,分布着种类繁多天然药材资源,包含植物、动物和矿物,近12800各种。这些宝贵资源已经有数千年悠久历史,它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物质基础。几千年来,它对保障我国人民健康和中华民族繁衍兴盛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中药学电子教学第12页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药品,也是人们对我国传统药品总称。中药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含有独特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中药学电子教学第13页一、相关概念

(一)中药概念:中药是和西药相对而言,它是对我国传统药品总称。它含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从产地来看,绝大多数中药最初都是出产于中国。2.中药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含有独特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3.它充分地反应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若干特点。

中药学电子教学第14页(二)本草含义:古人谓“诸药草类最多,诸药以草为本”。因为中药起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

本草典籍和文件十分丰富,统计着我国人民创造和发展医药学智慧创造和卓越贡献,并较完整地保留和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优异文化宝库中一个主要内容。及至近代,伴随西方医药学在我国传输,本草学遂逐步改称为“中药学”。中药学电子教学第15页(三)中药学概念: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起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中药学电子教学第16页二、中药起源1、中药起源于原始人生活、生产劳动实践。在原始时代,我们祖先因为采食植物和狩猎,得以接触并逐步了解这些植物和动物及其对人体影响,不可防止地会引发某种药效反应或中毒现象,甚至造成死亡,因而使人们知道在觅食时有所区分和选择。为了同疾病作斗争,上述经验启示人们对一些自然物药效和毒性给予注意。古人经过无数次有意识试验、观察,逐步形成了最初药品知识。中药学电子教学第17页2、酒创造促进了医药进步。

原始社会后期,人们从野果与谷物自然发酵启示中,还逐步掌握了酒酿造技术。至殷商时期,酿酒业已十分兴盛。酒不但是一个饮料,更主要是含有温通血脉、行药势和作为溶媒等多方面作用,故古人将酒誉为“百药之长”。

中药学电子教学第18页三、中药学发展【秦汉时期】

代表作:《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它是我国现存最早药学专著。作者:该书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了较长时期充实和完善过程。成书年代:其成书详细年代虽还有争议,但不会晚于公元二世纪。载药数目:365种。中药学电子教学第19页版本情况:《本经》原书早佚,当前版本,均系明清以来学者考订、整理、辑复而成。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1.其“序例”部分,言简意赅地总结了药品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不一样,分为上、中、下三品,即后世所称“三品分类法”。2.每药之下,依次介绍正名、性味、主治功用、生长环境,部分药品之后还有别名、产地等内容。3.所记各药功用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4.《本经》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药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发展含有深远影响。中药学电子教学第20页【魏晋南北朝时期】

代表作:《本草经集注》作者:梁·陶弘景所辑。成书年代:公元5左右。载药数目:730种。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一1.“序例”部分首先回顾本草学发展概况,接着对《本经》序例条文逐一加以注释、发挥,含有较高学术水平。

2.针对当初药材伪劣品较多情况,补充了大量采收、判别、炮制、制剂及合药取量方面理论和操作标准。

3.增列了“诸病通用药”、“解百毒及金石等毒例”、“服药食忌例”(原书无标题,以上题目为后人所习用)等,大大丰富了药学总论内容。

4.各论部分,首创按药品自然属性分类方法,将所载730种药品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七类,各类中又结合三品分类安排药品次序。中药学电子教学第21页【隋唐时期】

代表作:《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作者:李勣、苏敬等主持编纂,依靠了国家行政力量和充分人力和物力。成书年代: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

载药数目:844种。主要特点及学术价值:1.书中增加了药品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这种图文对照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先例。2.不论形式和内容,都有崭新特色,不但反应了唐代药学高度成就,且对中外后世药学发展也有深远影响。其它有名本草著作1.《本草拾遗》:作者:陈藏器。成书年代: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中药学电子教学第22页【宋代】

宋代本草书籍修订,乃沿唐代先例以国家规模进行。1、宋代官修本草有:《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本草图经》《本草图经》亦称《图经本草》,所附900多幅药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版刻本草图谱。中药学电子教学第23页2、宋代个人著名本草著作:《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世简称《证类本草》

作者:唐慎微。

成书年代:1082-1083年。

载药数目:1500余种。

学术价值:各药之后附列大量方剂(药方)以相印证,医药紧密结合;宋以前许多本草资料以后已经亡佚,亦赖此书引用得以保留下来;它不但含有很高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还含有很大文件价值。中药学电子教学第24页【金元时期】

1、金元两代没有出现一个有代表性大型综合本草。这一时期本草,普通出自医家之手,内容简明,含有显著临床药品学特征。刘完素《素问药注》、《本草论》张元素《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李东垣《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王好古《汤液本草》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中药学电子教学第25页2、金元时期本草主要特点:

(1)发展了医学经典中相关升降浮沉、归经等药品性能理论,使之系统化,并作为药品记述中主要内容;

(2)大兴药品奏效原理探求之风。他们在宋人基础上,以药品形、色、味为主干,利用气化、运气和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一整套法象药理模式。这一努力结果,丰富了中药药理内容,但其简单、机械推理方式,又给本草学造成了一些消极后果。

中药学电子教学第26页3、食疗专著: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饮食疗法专著,统计了不少回、蒙民族食疗方药和元蒙宫廷食物性质及相关膳食烹饪方法,至今仍有较高参考价值。4、中外医药交流元代中外医药交流愈加广泛,在药品相互贸易中,政府还派遣人员去各国采购。阿拉伯人、法兰西人开始来华行医。回回药品院建立,更促进了中国医药和阿拉伯医药交流。中药学电子教学第27页【明代】

代表作:《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成书年代:初稿1578年,定稿1592年,出版1596年。载药数目:1892种(新增374种)。主要内容和体例:全书52卷,约200万言,附图1100多幅,附方11000余首。各论分16部、60类。各药之下,分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创造、附方诸项,逐一介绍。主要成就和贡献:《本草纲目》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输海外,先后有各种文字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卓越贡献。明代官修本草:《本草品汇精要》刘文泰奉敕修定本草,编成《本草品汇精要》,收药1815种。本书绘有1385幅精美彩色药图和制药图,是古代彩绘本之珍品。该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终一部大型官修本草。中药学电子教学第28页【清代】

1、清代本草研究特色:(1)深入补充修订《本草纲目》不足,如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2)编撰成节要性本草,如汪昂《本草备要》、吴仪洛《本草从新》、黄宫绣《本草求真》等。(3)重辑《神农本草经》,如孙星衍、顾观光等人辑本;或对《本经》进行注释发挥,如张璐《本经逢原》、邹澍《本经疏证》等。(4)大批草药专著,也为综合本草提供了新内容。(5)清代专题类本草门类齐全,其中也不乏佳作。中药学电子教学第29页【民国时期】民国时期药学特点主要表现为①伴随中医学校建立,涌现了一批适应教学和临床利用需要中药学讲义。这些中药讲义,对各药功用主治叙述大为充实。②药学辞典类大型工具书出现,是民国时期本草学中一件大事。其中成就和影响最大者,当推陈存仁《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年),为近代第一部含有主要影响大型药学辞书。③本草学当代研究开始起步,植物学、生物学工作者对确定中药品种及资料调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许多药学工作者则致力于中药化学及药理学研究。中药学电子教学第30页【当代本草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继承和发扬,并制订了一系列对应政策和办法,伴随当代自然科学技术和国家经济发展,本草学也取得了前所未有成就。

中药学电子教学第31页1、中医药文件整理刊行:

从1954年起,各地出版部门依据卫生部安排和提议,主动进行中医药文件整理刊行。在本草方面,陆续影印、重刊或校点评注了《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残卷)、《证类本草》、《滇南本草》、《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等数十种主要古代本草专著。六十年代以来,对亡佚本草辑复也取得突出成绩,其中有些已正式出版发行,对本草学研究含有重大意义。中药学电子教学第32页2、涌现中药新著,数量多,门类齐全,从各个角度将本草提升到崭新水平。其中最能反应当代本草学术成就有: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原色中国本草图鉴》中药学电子教学第33页关键点:《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药学电子教学第34页中药学学习方法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理论、功效和临床应用一门学科,是中医专业基础学科之一。中药为数众多,内容复杂,包括面广。自学往往不轻易抓住重点,普遍反应是:药味众多,轻易混同,不易记住。怎样学习《中药学》谈几点学习方法:中药学电子教学第35页一、抓住重点,掌握功效

中药基本理论和详细药品功效、应用是本学科重点,掌握功效又是学好中药学关键。中药功效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药品治疗作用概括,是临床用药主要依据。掌握功效不是简单地背诵功效术语。功效与药性主治证是亲密相关,学习时首先要利用性味归经等药性理论分析功效,了解其含义,同时要以功效联络主治证,使功效落到实处。中药学电子教学第36页

以黄连泻火功效为例,它泻火功效与苦寒性味亲密相关,苦泄降,寒清热,能清泄火邪,因为它归心经、胃经、肝经故以清心火、胃火,肝火见长,适合用于心火亢盛热病神昏,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胃火所致脘痞呕吐及肝火目赤等。这么以泻火功效为中心将性味,归经和主治证联络起来,既加深了对黄连泻火功效了解,又突出了重点。切不可孤立地死记硬背一些性味、归经和主治证。中药学电子教学第37页

掌握功效还须了解其所具功效含义,比如肉桂有引火归原之功效,引火归原即温肾阳使虚火下归于肾,治命门火衰虚阳浮越之证。其次要明确功效范围,如泻火与泻肝火,前者包含泻各脏腑之火,含义广,后者是泻火功效一个方面,含义狭。中药学电子教学第38页

学习到后期可将前后章节相关功效进行联络比较,可加深功效概念及相互关系了解如行气与补气,化湿与利湿,祛风与息风等等。以行气与补气治脾胃病为例,行气药大多辛温,能通畅气机。脾胃气滞证为适宜;补气药大多甘温,善补脾胃之气;脾胃气虚者为宜。另外,亦可将相正确功效进行比较。如升阳与潜阳,泻火与补火,宣肺与敛肺等等。中药学电子教学第39页二、把握共性,重视特征

中药学是按药品功用分类,同一章节药品既含有共同功效主治范围,又分别含有各自特点。学习时只要掌握本章节总功效、主治则本章节所含药品主要功效主治证就把握住了,然后再分别记忆每味药各自所含有其它方面作用。这么既轻易记忆,又不易混同。中药学电子教学第40页

对性味归经、用量使用方法、配伍等内容也一样要区分对待。如理气药大多辛温芳香,这是普遍性,而苦楝子却苦寒,属特殊性要尤其注意。再如矿物药因为质地重,普通可用30克左右,而朱砂虽是矿物药,但因有毒,只可用0.3—1.5克。槟榔普通用量在5—10克左右,但治绦虫病需用量60—90克,量小难以取效,再以使用方法为例,大多数药品能够入煎剂,但逐水药甘遂有效成份不溶于水,驱虫药雷丸受热后有效成份破坏,均不宜入汤剂。。中药学电子教学第41页

至于配伍,教材中为了使读者了解一解配伍方法,在每一适应证以下举了一些相关方剂作为参考。学习时可予普通了解,对一些惯用、特殊配伍方法重点熟悉其意义。如桂枝配白芍,附子配干姜,黄连配肉桂等。但不要把过多精力放在方剂组成和利用上,因为这不是本课程重点,应与方剂学有所区分。中药学电子教学第42页

总之,学习时应区分内容是属于普遍性还是特殊性,而给予分别对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