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与方剂
李晶华
中医教研室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页主要内容补益、固涩、止咳化痰、平肝熄风、安神、祛风湿、祛湿、消食、开窍、驱虫药及其方剂各类重点药品性味归经及功效主治各重点方剂主治功效、临床利用及方解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2页重点内容十一、补益药及其方剂(一)补益药1.补气药:黄芪、党参2.补血药:当归、3.补阴药:沙参4.补阳药:杜仲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3页重点内容(二)补益方1.补气方:四君子汤2.补血方:四物汤3.补阴方:六味地黄汤4.补阳方:肾气丸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4页补益药及其方剂凡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作用,能治疗各种虚证,增强体质,提升抗病能力药品,称为补益药。依据“虚则补之”标准立法,用补益药为主组成,含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以治疗各种虚证方剂,称做补益方剂。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5页适应症一是用于病邪已尽,因久病体质虚弱病证,以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健康;二是用于邪盛正衰,正气不能抵抗邪气病证,常与祛邪药同用,以到达扶正祛邪目标。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6页分类补气方药补血方药补阴方药补阳方药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7页注意事项
1.补益药不适合用于有实邪病证,因能“闭门留寇”加重病情。2.补血滋阴药性多滋腻,因滋腻碍胃、造成气滞、宜与理气健脾药同用。3.补气助阳药多甘温辛燥,易耗阴液,凡阴虚火旺者不宜用。4.脾胃虚弱者、应加健脾益胃药同用、促进脾胃功效,使虚者受补。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8页补气药
凡用以补益脾气,肺气为主要作用,含有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促进脏腑功效作用,能消除或改进气虚证药品,称为补气药。补气药适合用于治疗食欲不振,神疲惫怠、胸腹胀满、便溏或泄泻、脱肛、子宫脱垂和气短声低,动则喘咳乏力,头晕自汗,舌胖嫩色淡,脉弱等证。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9页临床上应用补气药,应依据不一样证状及兼证,选取适当补气药,进行随证配伍,以到达扶正驱邪临床效果。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0页人参《本经》
五加科多年生草村植物人参根,野生者称山参;栽培者称园参。主产于东北,秋季挖其根。因加工方法不一样而有生晒参、糖参、红参、参须之别。产于朝鲜者,称为朝鲜参或高丽参。别名:白参、红参、糖参、参须、地精。处方名:吉林参、野山参、红参、生晒参、高丽参、别直参、石柱参。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1页性味:甘、微苦、微温。归经:入脾、肺、心经。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2页主治与应用:
1.用于气虚欲脱之危证,凡大失血,大吐泻以及一切疾病因元气虚极均可出现体虚欲脱,脉微欲绝之证。可单用之品,大量浓煎服,即独参汤,为补气固脱之良方;如兼见汗出肢冷等亡阳现象,可加附子同用,以增强回阳作用,即人参附子汤;如兼见血脱,亡阴之人,则加麦冬、五味子,有补血滋阴作用,即生脉散。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3页2.用于脾气不足之倦怠无力,食欲不振,上腹痞满、呕吐泄泻等症,常配伍白术、茯苓、炙甘草等健脾胃药同用,如四君子汤。3.用于肺气亏虚之呼吸短促,神疲乏力、动则气喘、脉虚自汗等症,多与胡桃、蛤蚧等药同用,如人参胡桃汤,人参蛤蚧散。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4页4.用于津伤口渴,消渴。用治热病津伤,身热口渴、多汗、脉大无力之证,多与石膏、知母、甘草、梗米同用,如人参白虎汤;用治消渴症,常配伍生地、玄参、麦冬等养阴生津药同用,有益气生津之功效。5.用于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多配伍当归,龙眼肉,酸枣仁同用。6.治疗阳萎,多与鹿茸,胎盘等补阳药同用,能够起益气壮阳效果。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5页用量:5-10克,虚脱重证用15-30克。注意:1.普通宜炖服或研末吞服。2.实证,热证须慎用。3.人参反黎芦、畏五灵脂,恶皂荚,服人参不宜品茗,吃萝卜。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6页药理研究本品含人参素,人参烯、人参甙、脂肪酸、挥发油、维生素、酶等。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抑制都有影响,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强度和灵活性,提升工作能力,降低疲劳,改进食欲和睡眠,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7页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能提升机体对恶劣环境刺激抵抗力;与胰岛素有协同作用,能降低血糖,能促进男女性腺机能;小剂量使心跳加紧,心肌收缩力增强,似有强心甙作用;可调整胆固醇代谢,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发生;能改进消化吸收功效,促进食欲,使造血机能旺盛,提升白细胞吞噬能力,促进蛋白质合成;人参对马血清引发休克有减轻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抗组织胺作用相关。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8页党参用途大致与人参相同,含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功效。所以临床上多用大量党参代替人参,只有亡阳、亡阴等危重症才用人参。西洋参,主产于美国、加拿大、法国、功效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太子参,性平味甘,功效补气生津。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9页参考资料:人参叶、味苦、微甘、性寒、含有生津祛暑、降虚火,解酒等作用。适合用于暑热口渴,热病伤津,胃阴不足,虚火牙痛等症。用量5-10克。人参叶可代替人参入药。血清引发休克有减轻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抗组织胺作用相关。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20页临床报道:用治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脏神经官能症等。人参茎叶对慢性肾上腺皮质功效减退症有一定疗效。人参常因病人机体机能状态不一样呈双相作用,所以人参是中药中含有适应原样作用经典代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21页黄芪《本经》
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根。别名;百木、艾草、黄耆、北芪、黄七、口芪、绵芪。处方名:黄芪、绵黄芪、生黄芪、炙黄芪、西黄芪。性味:甘、微温。归经:入脾、肺经。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22页主治与应用:
黄芪为补气要药,生黄芪走表,偏于固表止汗,托毒排脓;炙则走里,重在补气升阳,利水消肿。1.用治气虚症见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证,常与人参、白术同用;用治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证,则常与升麻,柴胡同用,如补中益气汤。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23页2.用于卫气虚所致表虚自汗,与白术、防风及煅牡蛎、浮小麦、麻黄根同用。3.用治气血不足、疮痈脓成不溃,常与当归、穿山甲、皂角刺同用,如透脓散;疮痈溃久不敛,与人参、当归、肉桂同用可生肌敛疮。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24页4.用于气虚失运,水湿停聚引发肢体面目浮肿,小便不利之证,多配伍防已,白术等同用,如防已黄芪汤。5.气虚血瘀之偏瘫,可重用黄芪与地龙、当归、川芎等同用治之,如补阳还五汤。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25页用量:10-15克,大剂量可用30-60克。注意:实证,阴虚阳亢,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炽盛者,均不宜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26页参考资料:本品含氨基酸,叶酸,胆碱、黄酮,香豆精、皂甙等,本属植物是硒浓缩植物。黄芪可使冠状血管,肾脏血管扩张,有强心利尿和降低血压作用。能改进皮肤血液循环及营养,使坏死细胞恢复活力,可用治慢性溃疡。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27页有类性激素作用及兴奋中枢神经作用。能保护肝脏,有增加总蛋白及白蛋白作用,预防肝糖原降低。对消除尿蛋白有一定疗效,对试验性大鼠肾炎有预防作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机体免疫功效,对血浆中cAMP含量有提升作用。有增强毛细血管抗渗透作用。对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莲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等有抗菌作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28页山药《本经》
为薯蓣科多年生蔓生植物薯蓣块根。别名:薯蓣、山芋、白苕、佛掌薯、怀山药。处方名:山药、生山药、淮山药。性味:甘、平。归经:入脾、肺、肾经。功效:补脾胃,益肺肾。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29页主治与应用1.治脾胃虚弱,食少体倦,便溏久泄等。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2.治肺肾阴虚,久咳气喘、午后低热,自汗等。常与党参,五味子同用。3.治肾气不足,遗精,带下,尿频等。常与莲子肉,芡实等同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30页4.本品能补气养阴而止渴,可配伍黄芪,葛根,知母,花粉等用治消渴证。5.用量使用方法:煎服10-30克,大量60-250克,研末吞服,每次6-10克。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31页使用注意: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忌服。参考资料:山药含粘液质、皂碱、尿囊素、胆碱、精氨酸、淀粉及磷质等。山药与碱性药品混合,能使所含淀粉酶失效。山药有滋补强壮作用。淀粉酶有分解淀粉变为葡萄糖作用。有祛痰作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32页甘草《本经》
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根及根茎。别名:甜草、生甘草、炙甘草。性味:甘、平。炙甘草:甘、微温。归经:归心、肺、脾、胃经或归十二经。功效:补脾润肺、解毒、止痛。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33页主治与应用1.用治脾胃气虚诸证,常与党参,白术遇用:用治气虚血少心动悸,脉结代常与党参,桂枝,生地等同用。2.用于咳嗽气喘。如治风寒犯肺之喘咳,配伍麻黄,杏仁;治肺热喘咳则与石膏同用。3.用于脘腹或四肢挛急疼痛,常与桂枝,白芍同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34页4.甘草有缓解药性,调和百药功效(又称和事老),复方中多为佐,使药,以协调方剂中诸药药性。5.用于痈疽疮毒,食物或药品中毒可单用或配伍他药同用。用量使用方法:2-10克。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宜炙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35页使用注意:湿盛,中满及呕吐者忌服。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久服大剂甘草、易致浮肿,使用亦当注意。参考资料:甘草中含甘草甜素6-10%,为甘草钙,钾盐和甜味成份,甘草酸水解后产生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另外尚含有甘草甙和天冬酰胺,甘露醇,各种黄酮类物质等。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36页甘草有较强解毒作用,对白喉毒素、蛇毒有效,对药品、食物、体内代谢产物等都有一定解毒作用,如近年成功地用甘草酸解链霉素、喜树碱、野百合碱等药毒副作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37页有类皮质激素作用,可用治阿狄森氏病。甘草能缓解胃平滑肌痉挛,有抑制胃液及胃蛋白酶分泌,促进组织新生,用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时,对溃疡面还有保护作用。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可用治肺结核。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38页含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但长久服用可引发水肿。能保护发炎咽喉和气管粘膜,减轻刺激,有利于止咳,促进咽喉及气管分泌,使痰易于咯出,可作为保护性祛痰药。甘草与柴胡合剂对肝硬变有防治作用,能预防脂肪在肝内蓄积,抑制纤维增生。甘草甜素还有利尿作用,并可增加茶碱利尿作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39页灵芝《滇南本草》
为多菌科植物灵芝子实体。
功效:扶正固本,滋养补虚。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40页主治与应用:1.补脾益气,对胃及十二脂肠溃疡、慢性肝炎、食欲不振之脾胃虚弱症有效。2.镇痛安神,对神经衰弱,头昏失眠,心悸烦燥等证,有效。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41页3.止咳平喘,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矽肺等。4.民间传为神药,含有补益五脏,扶正培本,延年益寿作用。用量:3-6克。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42页大枣《本经》为鼠李科落叶乔木植物枣成熟果实。性味:甘、微温。归经:入脾、胃、心、肝经。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解药性。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43页主治与应用
1.脾胃虚弱与党参,白术等同用;调和营卫,多与生姜等同用。2.治虚烦失眠,常与酸枣仁,远志同用;治脏躁证,悲伤欲哭,无故喜笑,常与甘草,小麦同用。3.有缓解峻烈药性,保护脾胃及矫味作用。4.健脾止血,配伍花生红衣,女贞子,旱莲草等可治疗血小板降低症及过敏性紫癜等。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44页补血药
凡能补血,主要用以治疗血虚证药品,称为补血药。血虚证基本症状是:面色萎黄,唇甲苍白,耳鸣头晕,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至闭经等。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45页临床应用补血药时,常配伍补气药,益气生血,因“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兼阴虚者则应配伍滋阴药。补血药性质多粘腻,故凡温浊中阻,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不宜应用:若脾胃虚弱,当配伍健脾药。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46页
当归《本经》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根。别名:西归、秦归、太芹、干归、干白、文无。处方名:当归、全当归、当归身、当归尾、酒当归、秦归。性味:甘、辛、温。归经:入心、肝、脾经。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47页主治与应用:1.用于血虚证,常配伍黄芪同用,治血虚证有效。2.用于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为妇科调经要药。配伍川芎,熟地,白芍称四物汤,为妇科调经基本方;经闭不通上方加桃仁,红花用以祛瘀通经;经行腹痛,可加香附,延胡索等行气止痛。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48页3.用治跌打损伤、痈疽疮疡、风湿痹痛等症。常与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等同用。4.用治血虚肠燥便秘,常与火麻仁,生首乌、肉巫苁蓉同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49页用量使用方法:5-15克。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尾,和血(即补血活血)用全当归。酒制能加强活血功效。使用注意:湿盛中满及腹泻者忌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50页
阿胶《本经》为马科动物驴皮。经漂泡去毛后熬制而成胶块。别名:驴皮胶、二泉胶、傅致胶、盆覆胶。处方名:阿胶、贡阿胶、阿胶珠。性味:甘、平。归经:入肺、肝、肾经。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51页主治与应用:1.本吕为补血之要药,用治血虚眩晕,心悸等证,多与党参、黄芪、当归、熟地等益气补血药同用。2.本品为止血要药,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单用或配伍莆黄、生地、艾叶炭等皆有效。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52页3.本吕补血滋阴,用于阴虚心烦、失眠等证。如以本品配伍黄连、白芍、鸡子黄为黄连阿胶汤,治热病伤阴,心烦失眠。4.用于虚劳喘咳或阴虚燥咳。如补肺阿胶汤以本品配伍马兜铃、牛蒡子、杏仁等,治肺虚火盛,喘咳咽干痰少或痰中带血;清燥救肺汤以本品与生石膏、杏仁、桑叶、麦冬等同用,治燥热伤肺、干咳无痰、气喘、心烦口渴、鼻燥咽干等证。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53页用量使用方法
5-10克。用开水或黄酒化服;入汤剂应烊化冲服。止血宜蒲黄炒,润肺宜蛤粉炒。使用注意
本品粘腻有碍消化,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胃肠积滞者不宜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54页补阴药
凡含有滋养阴液,生津润燥等功效,能治阴虚证药品称为补阴药。阴虚证多发生于热病后期及若干慢性疾病。常见可分为肺、胃、肝、肾之阴虚。其基本证状是: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55页肺阴虚多见于咳少痰、咯血、虚热、口干舌燥等证;胃阴虚多见舌绛、苔剥、咽干口渴,或不知饥饿,或胃中嘈杂、呕哕,或大便燥结等证;肝阴虚多见两目干涩昏花、眩晕等证;肾阴虚多见腰膝酸痛,手足心热、心烦失眠、遗精、或潮热盗汗等证。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56页应用补阴药时针对兼证可配伍清热药、潜阳药、补血药及补气药同用。补阴药大都甘寒滋腻,故凡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腹胀便溏者均不宜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57页
沙参《本经》
有南沙参和北沙参两类。南沙参为桔梗科沙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轮叶沙参和杏圳沙参及阔叶沙参根。北沙参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珊瑚菜根。别名:珊瑚菜、轮叶沙参、杏叶沙参。处方名:南沙参、大沙参、空沙参、北沙参、北条参。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58页性味:甘、微寒。归经:入肺、轻经。功效:清肺养阴,益胃生津。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59页主治与应用1.用于肺热阴虚引发燥咳或劳嗽咯血。燥咳以本品与麦冬、玉竹、冬桑叶等同用,如沙参麦门冬汤;劳嗽咯血与知母、贝母、麦冬、鳖甲等同用。2.用于热病伤津、舌干口渴、食欲不振。如益胃汤,即以本品配伍麦冬、生地、玉竹等。用量:10-30克。使用注意:虚寒证忌服。反藜芦。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60页枸杞子《本经》
为茄科落叶灌木植物宁夏枸杞成熟果实。别名:苟起子、杞子、枸蹄子、红耳坠、血枸子、甘杞、贡果。性味:甘、平。归经:入肝、肾、肺经。功效:润补肝肾、明目、润肺。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61页主治与应用
1.用于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滑泻、消渴等证。如杞菊地黄丸即以本品与菊花、地黄等同用;《古今录验方》以本品配伍干地黄、天门冬、治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遗精;民间验方单用本品蒸熟嚼食,每日10克,一日2-3次,治消渴。2.用于阴虚劳嗽,可配伍麦冬、知母、贝母等养阴清肺化痰药同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62页3.养肝明目,对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视物含糊,瞳孔散大等证,常与菊花,熟地、山药配伍用。用量:10-15克。禁忌:外邪实热,脾虚肠滑者不宜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63页参考资料:1.已证实有降血糖作用。2.有反抗动物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抑制脂肪在肝细胞沉积,促进肝细胞新生作用。3.枸杞所含甜菜碱有扩张血管及促进肠管收缩作用。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64页龟板《本经》为龟科动物乌龟腹甲。别名:龟甲、龟壳、龟腹甲、龟下甲、拖泥板。性味:甘、咸、寒。归经:入肝、肾、心经。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65页主治与应用1.用治阴虚阳亢、头晕目率、配伍生地、石决明、菊花等药;治热病伤阴、虚风内动、头昏目眩、心烦作恶、甚则痉厥、配伍阿胶、生地、牡蛎、鳖甲等。2.用治阴虚发烧之骨蒸劳热,咳嗽咯血,盗汗遗精,如大补阴丸,即以本品与熟地,知母、黄柏同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66页3.用治肾虚之骨软筋痿,腰膝酸软,小儿囟门不合,如虎潜丸,以本品配伍熟地、黄柏、虎骨等药。4.用于心虚惊悸、失眠、健忘治疗,如孔圣枕中丹,即以本品与龙骨,菖蒲,远志同用。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67页补阳药
凡能补助人体阳气,能够治疗阳虚证药品称为神阳药,又名助阳药。阳虚证包含心阳、脾阳、肾阳虚。因为肾阳为元阳,对全身各脏腑起温煦生化作用,故阳虚诸证,常与肾阳不足有亲密关系,所以本节着重介绍温肾补阳药,至于助心阳、温脾阳药品均在温里章节中叙述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68页肾阳虚主要症状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或冷痛、阳萎早泄、宫冷不孕、白带清稀、夜尿增多、脉沉苔白等。补阳药含有补肾阳、益精华、强筋骨等作用,所以适合用于上述各症、亦可用于脾肾阳虚泄泻及肺肾两虚气喘、风寒湿痹等证。凡阴虚火旺不宜使用,以免助火伤阴之弊。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69页鹿茸《本经》为脊椎动物科梅花鹿或马鹿等雄鹿头上还未骨化而带毛幼角。别名:斑龙球。处方名:鹿茸、黄毛茸、青毛茸、血茸。性味:甘、咸、温。归经:入肾、肝经。功效: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70页主治与应用
1.有较强壮阳,益精功效,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畏寒肢冷,阳萎早泄、宫寒不孕、小便频数,腰膝酸痛,头晕耳耷,精神疲乏等证。能够单用研末服,也可配伍人参、熟地、枸杞子等补气益血养精药同用,以增强疗效,如参茸固本丸。2.用于精血不足,筋骨无力或小儿发育不良,骨软行迟,囟门不合等证。多配伍熟地、山药、山萸肉等药同用,如加味地黄丸。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71页3.用于妇女冲任虚寒、带脉不固,崩漏不止,带下过多。如《千金方》以本品配伍当归、乌贼骨、蒲黄等治崩漏不止:《济生方》以本品配伍狗脊、白敛治白带过多。4.用于疮疡久溃不敛、阴疽内陷不起等证,有温补内托功效。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72页用量使用方法:1-3克,研细末,一日三次分服。或入丸散,随方配制。使用注意
阴虚阳亢及温热病忌服。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73页
杜仲《本经》
为杜仲科落叶乔木植物杜种树皮。别名:乱银丝、思仙、思仲、丝连皮、丝棉皮、丝楝树皮、扯丝皮。处方用名:杜仲、川杜仲、黑仁仲、生杜仲、厚杜仲。性味:甘、温。归经:入肝、肾经。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74页主治与应用1.用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或痿软无力与破故纸、胡桃肉等同用,如青娥丸;治肝肾虚寒、阳萎、尿频等与山萸肉、菟丝子、破故纸等同用。2.用治肝肾亏虚之胎动不安或习惯堕胎,单用或与续断、山药等同用。3.治肝阳上亢,头目眩晕可与白芍,石决明、夏枯草、黄苓等同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75页用量使用方法;10-15克,炒用更佳。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参考资料:杜仲煎服有良好降压作用。对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对胆固醇动脉硬化家兔降压作用比正常家兔更显著。炒杜仲比生杜仲降压作用强,煎剂比酊剂强,还有镇痛作用,杜仲煎剂能使动物平静和嗜睡。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76页补益方
一、补气方补气方用于肺脾气虚证,如气短声低、神疲乏力、面色光白、头晕自汗、纳差便溏、或脱肛、子宫脱垂、脉弱等。常以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等补气药为组成方剂。代表方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77页四君子汤
《局方》
组成:党参12克
炙甘草4.5克
茯苓9克
白术9克。使用方法:水煎服。功效:健脾养胃、甘温益气。主治:脾胃气虚、运化力弱。症见面色萎黄、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脉细弱。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78页方解:本方为治脾胃气虚基本方。方中党参甘温扶脾养胃,补益中气,使脾胃健旺、促进运化力,资生气血为主药。脾虚易生湿、白术苦温、能健脾燥湿,扶助运化为补药。茯苓甘淡,助白术健脾利湿为佐药。炙甘草甘温,补中和胃作为使药。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79页临床应用
1.本方长于补中气、健脾胃、很多补益方都从此方加减化裁而成,对各种原因引发胃功效减退,消化力弱,各种慢性病出现脾气虚弱均可加减应用。2.脾胃虚弱兼有气滞,胸腹胀闷不舒,可加陈皮理气化滞,称为导功散,如小儿食少便溏,消化不良脾气虚适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80页3.脾胃气虚兼有痰湿,咳嗽痰多,痰清稀,气短者可加半夏、陈皮理气化痰称六君子汤。4.脾胃气虚,寒湿滞留中焦,脘腹胀痛,呃逆嗳气,呕吐腹泻,舌苔白腻等加陈皮,法半夏、木香、砂仁能够行气止痛、降逆化痰,名为香砂六君子汤。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81页在上述四君子汤基础上,依据不一样临床辩证,加用行气和胃,理气化滞,燥湿化痰药,临床上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汤及妊娠恶阻,属于脾胃气虚者均可选取。据报导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胃溃疡,有效率为90%,治愈率达50%。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82页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组成:黄芪15克
白术10克
党参15克
当归6克
陈皮6克
柴胡5克
升麻5克
炙甘草5克。功效:调补脾胃、益气升阳。使用方法:水煎服。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83页主治:脾胃气虚及气陷。症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嫩色淡、脉虚或身热有汗、渴喜热饮、或脱肛、子宫脱垂、久痢、久疟等证.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84页方解:本方主要用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党参、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辅药;脾胃为气血营卫生化之源;脾虚易致气滞,故用陈皮理气化滞;升麻、柴胡协同芪、参升阳陷;气虚则血虚,故用当归补血和营,均为佐使药。诸药适用,共凑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健壮脾胃之功。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85页临床应用
1.素体气虚,易患感冒,或气虚外感发烧不退,身倦多汗等症,可用本方治疗。2.本方亦可用于气虚下陷所致胃下垂、肾下垂、眼睑下垂等证。若加入积壳或积实可使内脏平滑肌收缩有力,肌张力增强,效果更加好。3.凡普通慢性疾病,症见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自汗体倦,动则气促,舌淡脉虚等,亦可加减使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86页补血方补血方用于血虚证,如面色萎黄、爪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月经量少色淡等。惯用熟地黄、当归、芍药等补血药为主组成方剂。因“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补血方常配用党参、黄芪之类,以益气生血。代表方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等。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87页四物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熟地黄15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川芎6克。使用方法:为粗未,每服三钱,水煎,空腹热服。功效:补血调血。主治:血虚血滞所致月经不调、痛经,以及一切血虚证而见舌淡、脉细者。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88页方解:方中以熟地黄滋肾补血,以养胞宫,用为主药;肝肾同源,肾虚则肝血亦虚,故辅以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再以白芍养血和阴、川芎活血行气,通畅之血,使补而不滞,营血调和,均为佐使药。四药适用,含有补血调血作用,故用于血虚血滞之证,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尤为多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89页临床利用
1.本方证兼见气虚者,可加党参、黄芪以补血生气,可加桃仁、红花、白芍易赤芍、以活血祛瘀;血虚有寒,加肉桂,炮姜以湿养血脉;血虚有热加黄苓、丹皮、熟地易生地,以清热凉血;欲其行血,则以白芍易赤芍;欲其止血,则去川芎加入阿胶、棕榈炭等。2.血虚血滞痛经,而见月经血淡,经行不畅,少腹作痛,可加香附,延胡索以行气解郁调经止痛。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90页3.血虚头痛、头晕、可加白芷、藁本以祛风止痛。使用注意:脾胃阳虚、阴虚火旺者不宜用。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91页补阴方
补阴剂主要用于肝肾阴虚,症见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失眠、夜梦遗精、消渴、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惯用地黄、麦冬、龟板等甘寒养阴药品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方如六味地黄丸,一贯煎等。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92页六味地黄丸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240克
山萸肉120克
山药120克
泽泻90克茯苓90克
丹皮90克。使用方法:研未,炼蜜为丸或作汤剂煎服。功效: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或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消渴、虚火牙痛、舌燥喉痛、舌红苔少、脉细数。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93页方解:方中熟地黄滋肾填精,为主药;辅以山药补脾固精,山萸肉养肝涩精,称为“三补”。又用泽泻清泻肾火,并防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以助山药之健运,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萸肉之温,共为经使药,谓之“三泻”。六药适用,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补大于泻,共凑滋补肝肾之效。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94页临床应用:1.本方为补阴之代表方,加黄柏、知母,名知柏地黄丸,其滋阴降火之力更大,用于阴虚火旺所致骨蒸潮热、盗汗等证;各加入枸杞子、菊花,名杞菊地黄丸,着重滋补肝肾以明目,用于肝肾不足所致之视物不清及眼睛涩痛等症;若加五味子、名都气丸,用于肾虚气喘、呃逆等症;若加麦冬、五味子,名麦味地黄丸,用于肺肾阴虚,咳嗽吐血,潮热盗汗等症。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95页2.本方对于神经衰弱、肺结核、糖尿病、甲状机能亢进、肾结核、高血压,功效性子宫出血等属于肝肾阴虚者,均可加减使用。3.本方加入当归、柴胡、五味子等治疗球后视神经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有一定疗效。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96页补阳方
补阳方主要用治肾阳虚证,虚见腰膝酸软,腰以下有冷感,下肢软弱,虚喘耳鸣,或阳痿早泄、小便不利,溺后余沥,尿频等惯用附子、肉桂、杜仲、肉苁蓉等甘温补阳药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方如肾气丸。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97页肾气丸《金匮要略》
组成:熟地黄240克
山药120克
山茱萸120克
泽泻90克茯苓90克
丹皮90克
肉桂30克
附子30克。使用方法:为末。炼蜜为小丸,每服9克,或作汤剂。功效:温补肾阳。
主治与肾阳不足所致腰腿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小便不利或尿频,脉虚弱,以及痰饮,脚气,消渴等证。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98页方解:方中以附子、肉桂温补肾阳为主药,以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为辅助药,二者适用,使阴阳协调,肾气充分,肾阳虚证自然消除。本方宗旨,正如《景岳全书》所说:“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穷”。即甘温补肾阳之药往往与甘润补肾阴药品同用,才能阴阳相互为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99页临床应用:1.多用于慢性肾炎,糖尿病,腰痛,以及性神经衰弱等,以肾阳不足为关键点。2.本方加牛膝、车前子,名济生肾气丸。其利尿消肿之力更强,可用于肾阳不足,腰重脚肿、水肿、小便不利等证。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00页重点内容十二、固涩药与方剂(一)固涩药:五味子(二)固涩方;金锁固精丸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01页固涩药和方剂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用,用于治疗各种耗散滑脱证候药品,叫做固涩药。凡以固涩药为主而组成方剂,叫做固涩方。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02页本类药品大多性味酸涩,分别含有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带、止血、止嗽等作用,故适合用于久病体虚、正气不足所致自汗、盗汗、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久咳虚喘,以及崩漏带下不止等滑脱不禁证候。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03页滑脱证候根本原因是正气虚弱,而收敛固涩属于治标应急方法,不能根本消除造成滑脱诸证病机,故临床上常与补益药同用,以期标本兼顾。还应依据详细证候和病机,有选择配伍应用。如气虚自汗、阴虚盗汗、当分别以补气方药或养阴方药同用;脾胃虚弱,久泻不止或带下,应与补脾固肾方药同用;肾虚遗精,遗尿应配补肾药;属肝肾虚崩漏出血,当配以补肝肾,固冲任方药;久嗽不止,应配以补肺益肾、止咳化痰之方药。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04页凡属外感邪实者,应该禁用或慎用,以免留邪;而虚极欲脱之证亦非收敛药所能凑效,治当求本。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05页一、固涩药
(一)五味子《本经》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五味子成熟果实。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入药生用,蒸用或密炙用。别名:北五味子、辽五味。处方用名:五味子、北五味子、南五味子。药用部分;成熟果实。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06页性味:酸、甘、温。归经:入肺、心、肾经。功效;益气生津、补肾养心、收敛固涩。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07页主治与应用:1.用于气虚津伤所致体倦汗多,气短心悸、口干等证,以及气虚喘咳。如生脉散,以之与人参、麦冬配伍,用于气津两伤,汗多体倦,虚喘久咳、短气痰少,以及气阴不足,心悸脉虚等证。2.既能补益肺肾,又能敛肺气而止喘咳,故除适合用于肺虚喘咳外,还适合用于肺肾不足之喘咳。常与山茱芋、熟地等配伍,如郁气丸。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08页3.用于体虚自汗、盗汗、遗精、尿频、久泄不止等滑脱不固证候,本品有收敛固涩之功。临床应用时,须分别配伍适当药品。如治虚汗证,常与柏子仁、牡蛎配用;治疗遗精、尿频,常与桑螵蛸、益智仁配用;治疗久泻不止,常与补骨脂,肉豆寇配用。用量:3-9克。使用注意:本品酸涩收敛,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发均不宜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09页金樱子《蜀本草》
为蔷薇科常绿攀缘灌木植物金樱子成熟果实。产于广东、四川、云南、湖北、贵州等地。入药擦去刺、剥去核,晒干备用。别名:刺梨子、糖罐子、灯笼果、野石榴。处方用名:金樱子。药用部分:成熟果实。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10页性味:酸、涩、平。归经:肾、膀胱、大肠经。功效:固精缩尿、涩肠止泻。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11页主治与应用:1.本品有固精缩尿作用,适合用于肾虚引发遗精小便频数,遗尿等证,可与芡实同用。也可单用熬膏,连续服用。或配入菟丝子,桑螵蛸之类。2.能固肠止泻,可用于脾虚久泻,常与党参、白术、山药、茯苓等同用。另外,金樱子对脾肾不足白带证,也可用上述配伍方法,有止带功效。用量:6-18克。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12页桑螵蛸《本经》为螳螂科昆虫螳螂卵鞘。我国南方育蚕区较多。俗名螳螂窠。入药蒸,或入沸水浸泡后晒干,多采取或麸炒用。别名:刀螂子、老鸹脓、螳螂子。处方用名:桑螵蛸。药用部分:卵鞘。性味:甘、咸、涩平。归经:肝、肾经。功效;补肾助阳、固精缩尿。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13页主治与应用:1.本品能补肾固精及缩尿,主要用于肾气不固所致遗尿,小便频数及遗精早泄等证,尤惯用于小儿遗尿,常配益智仁、菟丝子、黄芪等同用。2.有补肾助阳作用,常配枸杞子,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治疗肾虚阳痿之证。用量:
3-9克。使用注意:本品助阳固涩,故阴虚多火,膀胱有热而小便频数者忌服。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14页麻黄根《别录》为麻黄科多年生草本状小灌木麻黄,木贼麻黄根。处方用名:麻黄根。药用部分:根。性味:甘、平。归经:肺经。功效;止汗。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15页主治与应用:本品专用于止汗,阴虚盗汗均可应用,如牡蛎散;治阴虚盗汗,常配五味子,柏子仁,牡蛎等;治产后虚汗,常配黄芪,当归等;气虚自汗则常配以黄芪、白术。用量:3-9克。使用注意:本品功专止汗,有表邪者忌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16页二、固涩方
(一)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组成:沙苑蒺藜、芡实、莲须各60克、龙骨、牡蛎各30克。使用方法:为丸剂,每服9克,空腹淡盐汤下;或作汤剂,用量按病情酌定。功用:固肾涩精。主治:肾关不固、遗精滑泄、腰酸耳鸣、四肢无力、脉细弱。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17页临床应用:1.本方所致遗精证,如见腰酸、尿频、舌淡、苔白、脉沉弱偏于肾阳虚者,可加补骨脂,山芋肉以温补肾阳;若有梦而遗,心烦不眠,舌红少津,脉细数偏于肾阴虚者,可加龟板、女贞子等滋养肾阴;若肾阴虚有火,可加知母,黄柏以滋阴降火。2.本方可用于神经衰弱梦遗、滑精、遗尿、失眠等,加入五味子效果更加好。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18页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煅牡蛎、黄芪、麻黄根各30克,浮小麦15克。使用方法:前三味为粗末,每服9克,浮小麦同煎;也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病情酌定。功用:固表敛汗。主治:体虚自汗、夜卧尤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质淡红,脉细弱。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19页临床应用:本方对于体虚自汗或盗汗之证,均可应用。如属阳虚,可加白术,附子以助阳固表;如属阴虚,可加干地黄,白芍以养阴止汗;如加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如属血虚,可加熟地黄、首乌以养血止汗。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20页重点内容七、止咳化痰平喘药和方剂(一)止咳化痰药:半夏、杏仁(二)止咳化痰方:二陈汤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21页(一)止咳化痰平喘药
半夏《本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地下块茎。别名:闹狗蛋,三步跳,地八豆等。处方用名:制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生半夏、半夏曲。药用部分:块茎。性味:辛、温、有毒。归经:脾、胃、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22页主治与应用:1.寒性湿痰咳喘之证。常伍用陈皮、茯苓、甘草等。2.痰湿阻滞,停饮犯胃所致之呕逆。伍用生姜、茯苓;胃热呕吐,加黄连、竹茹;妊娠呕吐合灶心土、白术、茯苓。3.痰热互结所致胸脘痞闷、结胸证。常适用黄连、黄芩、瓜萎、干姜。用量:3-9克。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23页禁忌: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反乌头。参考资料:半夏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γ氨基丁酸、黑尿酸、生物碱等有效成份。尿黑酸为半夏刺激性物质,γ氨基丁酸有暂时降压作用,半夏能抑制呕吐中枢,有止吐作用;还有祛痰、镇咳、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等作用。生半夏毒性较大,炮制后仍有一定毒性。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24页贝母
《本经》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基。依据产地,性状不一样,分为川母及浙贝母。别名:川贝、浙贝,元宝吐,板贝。处方用名:川贝母、浙贝母、象贝母。药用部分;地下球形鳞茎。性味:川贝母苦、甘、微寒;浙贝母苦、寒。归经:入肺、心经。功效:清热化痰,散结开郁。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25页主治及应用:1.痰热咳嗽,合知母。川贝有甘凉润肺之性,故用于肺虚之咳,痰少咽燥,与沙参、天冬、麦冬适用。2.瘰疬、疮痈肿毒、乳痈、肺痈。以浙贝为佳,适用玄参、牡蛎、夏枯草疗瘰疬;合连翘、蒲公英、天花粉治疮痈乳疾;伍苇茎、苡仁、冬瓜仁、鱼腥草疗肺痈。用量:川贝1-15克,研末冲服,一日三次,浙贝3-9克,煎服,也可研末冲服,每次1克,一日三次。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26页禁忌:反乌头。寒痰、湿痰不宜用。参考资料;成份:川贝和浙贝均含贝母碱、去氢贝母碱及各种生物碱。另外,浙贝母含浙贝母甲、乙生物碱。药理研究:浙贝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扩张作用,高浓度则显著收缩。且有兴奋子宫平滑肌及降压作用。川贝母碱降压作用较持久。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27页桔梗
《本经》
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根。别名;包袱花、梗草、白药。处方用名:桔梗、苦桔梗、白桔梗、津桔梗。药用部分:根。性味:辛、苦、平。归经:入肺经。功效:宣肺祛痰、排脓。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28页主治及应用:1.咳嗽痰多。风寒咳嗽适用荆芥、防风、苏叶;内热咳嗽合桑叶、菊花、牛蒡子、前胡。2.咽痛音哑。桔梗能开提肺气,肺气得宣,则音自扬。常合牛蒡子、射干、蝉衣等。3.癃闭、水肿。桔梗理肺而通诸气,肺气宣通,闭遏自畅。故常于利湿通淋、温阳化气剂中应用,以治癃闭、小便不畅、水肿诸证。4.肺痈咳吐脓血,痰黄腥臭。桔梗祛痰又善排脓,与苇茎、苡仁、冬瓜仁、桃仁、鱼腥草同用,以奏祛痰排脓之效。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29页用量:3-10克。禁忌:阴虚火旺、久咳、麻疹不发者不宜应用:胃溃汤,咳血者,以防刺激胃粘膜、升提太过而不宜用之。参考资料:成份:含桔梗皂甙、桔梗酸A、B、C、桔梗糖及微量生物碱。药理研究:有镇静、镇痛及解热作用,与桔梗皂甙抑制中枢相关,小剂量可刺激胃粘膜引发呕吐,并能反射地引发支气管分泌增多,使痰稀释易咳出。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30页苦杏仁
《本经》为蔷薇科落叶乔木山杏之成熟种子。别名:衡儿,北杏仁。处方用名:苦杏仁,杏仁,光杏仁。药用部分:种子。性味;苦、微温,有小毒。归经:入肺、大肠经。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31页主治与应用:1.风热咳嗽。伍用桑叶、薄荷
。2.肺热咳嗽。适用桔梗、黄芩、芦根。3.喘息多痰。风寒喘咳者合麻黄、甘草;风热咳喘者合桑叶、菊花;燥热喘热者伍桑草。4.津枯血少便秘。配火麻仁、桃仁、当归。用量:3-10克。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32页禁忌:肺虚咳喘者忌用。参考资料;成份:含苦杏仁甙、苦杏仁甙酶和脂肪油。苦杏仁甙经酶或酸水解产生氢氰酸等。药理研究:对呼吸中枢有镇静作用。过量易中毒,中毒时民间用杏树内皮60克水煎服以解毒。本品含有约50%脂肪油,故有通便作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33页(二)止咳化痰平喘方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橘红各自10克、白茯苓9克
炙甘草5克。使用方法:水煎服。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34页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临床利用:1.临床以咳嗽,痰多色白,苔白润、脉滑为辩证关键点。2.治疗各种痰证:风痰者加制南星、白附子以祛风化痰;寒痰者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热痰者加瓜萎、竹黄、黄芩以清热化痰;食痰者加莱菔子、枳壳以消食化痰;顽痰者加礞石、浮海石以攻逐陈积深伏之痰。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35页方解:本方为祛痰基本方。方中半夏辛温而燥,最善燥湿化痰,且能降逆止呕,变主药;辅以橘红理气,燥湿化痰,使气顺痰消;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使湿无所聚;使以甘草和中健脾。诸药适用共奏燥湿和中,理气化痰之功。方中橘红、半夏以陈久者良,故有“二陈”之名。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36页止嗽散
《医学心悟》组成:桔梗(炒)
荆芥
紫苑(蒸)百部
白前蒸各1000克
甘草(炒)375克
陈皮(去白)500克。使用方法:上七味为末,做成散剂。每日三次,每次10克;作汤剂时,水煎服。用量按原方剂百分比酌情增减。功用:止咳化痰,疏表宣肺。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37页主治:风邪犯肺。咳嗽咽痒,或微有恶寒发烧,舌苔薄白,脉浮缓。临床应用:1.以解表后咳仍不止者,痰多、咽痒、咳痰不畅为其辩证关键点。2.若头痛、鼻寒、恶寒者,加防风、苏叶、生姜以散寒解表,若痰多色白,苔白腻者,加半夏、茯芩以燥湿化痰。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38页方解:本方用于外感咳嗽,经服解表宣肺药后咳仍不止者。方中紫苑、百部、白前止咳化痰,治咳嗽不分久新,皆可取效;桔梗、橘红(陈皮去白)宣肺止咳消痰;荆芥祛风解表,甘草调和诸药;二者与桔梗配合,更能清利咽喉。诸药适用,共奏止咳化痰,疏风解表之效。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39页重点内容十三、平肝熄风药与方剂(一)平肝熄风药:天麻、钩藤(二)平肝熄风方:镇肝熄风汤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40页重点内容十四、安神药与方剂(一)安神药:龙骨、灵磁石(二)安神方:天王补心丹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41页镇潜、熄风药和方剂
凡含有镇静安神或平肝熄风作用药品,统称为镇潜药;由这些药品为主所组成方剂,统称为镇潜剂。镇潜法就是利用含有镇静潜降作用方药治疗心神不宁或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症一个治法。凡含有平肝潜阳、熄风止痉等作用药品称熄风药;由这些药品为主所组成方剂,称熄风剂。本类药品主要适合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中风、头晕目眩、惊风、癫痫和破伤内,以及热性病热极生风和子痫等病证。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42页临床应用本类药品时,还应依据病因适当配伍相关药品如因热引发,配清热泻火药;因痰引发,配化痰药;因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引发,配滋补肾阴药。还应注意脾虚慢惊病人,羚羊角、玳瑁等寒凉药当忌用;血虚阴亏病人,又当慎用偏于温燥全蝎、蜈蚣等。前人有“诸风掉眩、毕属于肝”之说,故镇潜熄风药多入肝经。本类药品药性多属寒凉而主沉降。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43页一.镇潜、熄风药镇潜药龙骨《本经》为古代各种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骨骼化石(龙骨)和齿和化石(龙齿)。主产于河南、河北、山西、内蒙等地,入药打坏生用或煅用。处方用名:龙骨、煅龙骨、生龙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44页药用部分;骨骼化石。性味:甘、涩、微寒。归经:心、肝、肾经。功效:平肝潜阳、镇静安神、收敛固涩。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45页主治与应用:1.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烦躁易怒、头晕目眩等证,多与白芍、牡蛎、代赭石配伍,如镇肝熄风汤。2.能镇静安神,适合用于心神不安,失眠健忘、惊悸、多梦等证。多与远志、朱砂、牡蛎等配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46页3.煅用长于收敛固涩,用于遗精、盗汗、崩漏、带下、久泻不止等证,常与牡蛎、山药、沙苑蒺藜、芡实等配伍;治带下赤白及月经过多,可与牡蛎、海螵蛸、山药等配用;治虚汗,常与牡蛎、五味子等配伍。另外,煅龙骨研末外用,有吸湿敛疮作用,可用于湿疮痒疹及疮疡溃后久不愈合。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47页用量使用方法:15-30克。入煎剂宜先煎。外用适量。收敛固涩煅用,其它生用。参考资料:主含碳酸钙。另含少许铁、镁、铝、钾钠及氯、硫酸根离子,所含钙盐吸收后有促进血液凝固,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及抑制骨骼肌兴奋等作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48页磁石《本经》为天然等轴晶系磁铁矿矿石。全国大部分地域均产。入药生用,煅用或醋淬研细用。别名;慈石、灵磁石。处方用名:磁石、灵磁石。药用部分:矿石。性味:咸、寒。归经:入肝、心、肾经。功效:潜阳安神、聪耳明目、纳气平喘。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49页主治与应用1.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烦燥不宁、心悸、失眠、头晕头痛及癫痫等证,有平肝潜阳,镇静安神之功。常与朱砂配伍,如磁朱丸;亦可与石决明、白芍、生地等同用。2.用于肝肾阴虚所致耳鸣、耳聋及目昏等证,能养肾益阴而有聪耳明目之效。治耳鸣、耳聋,可与熟地、山芋肉、五味子等药配伍治视力含糊,能够磁朱丸配合养肝肾药同用。近年临床报导,用磁朱丸治疗白内障,可使部分病例视力促进。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50页3.用于肾虚摄纳无权,气逆作喘之证,能纳气而平喘。宜与代赭石,五味子,胡桃肉等配合使用。用量:9-10克。入丸、散,每次用1-3克。注意事项:困难于消化,入丸,散不可久服多服。脾胃虚弱者慎用。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51页夜交藤
《开宝本草》
为蓼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何首乌蔓茎。产浙江、江苏、安徽、广西、湖南、四川、贵州等地。秋冬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切段。别名:首乌藤。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52页外方用名:夜交藤、首乌藤。药用部分:蔓茎。性味:甘、平。归经:心、肝经。功效:养心安神,祛风通络。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53页主治与应用:1.用于阴虚血少所致虚烦不眠、多梦等证,常与合欢皮相须为用,也可与柏子仁,枣仁,远志等同用;用于精神病,可配何首乌、大枣用。2.用于风湿痹痛,多配伍五加皮,鸡血藤等同用。另外,单用煎水外洗,以治皮肤风疮痒疹,可收祛风止痒之效。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54页用量:10-30克,治精神病可用至60克。参考资料:用鲜何首乌90-140克,鲜夜交藤140克(干品均用1/3-1/2),红枣2-6枚治精神病。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55页合欢皮《本经》为豆科落叶乔木植物合欢树皮及花,产长江流域各省,春秋两季剥取树皮,切段。花在夏季半开时采摘,生用。别名;绒线花。处方用名:合欢皮、合欢花。药用部分:树皮及花。性味:甘、平。归经:心、肝经。功效:安神解郁,活血消肿。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56页主治与应用:1.合欢皮及花都有安神解郁作用,用于七情所伤而致忿怒忧郁、虚烦不安,健忘失眠等证,可单用或与夜交藤、柏子仁、郁金等养心安神解郁药适用。2.合欢皮含有活血作用,适适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等血瘀证,常配当归、川芎、赤芍等,以增强活血散瘀止痛之力。又能消痈肿,可配白蔹用,即《景岳全书》合观皮饮;或配鱼腥草、桔梗、甘草等用以增强消痛排脓之力。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57页用量:合欢花3-9克,合欢皮9-15克,外用适量。参考资料:合欢皮含合欢甙、鞣酸皂甙,内服有强壮兴奋、镇痛,驱虫及利尿作用。动物试验有催产作用。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58页二、熄风药
(一)天麻《本经》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麻根茎。四川及云南产者较佳,陕西、安徽、湖北及东北各省亦产,野生与栽培都有。入药去皮,煮后晾干,姜汁浸透切片用。别名;明天麻、定风草根。处方用名:天麻、明天麻、赤箭。药用部分:根茎。性味:甘平。归经:肝经。功效:息风止痉、平肝潜阳。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59页主治与应用:1.本品有息风止痉作用,适合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证,寒热证均宜。如钩藤饮,治急惊风可用本品配羚羊角、全蝎、钩藤等药;醒脾散治慢惊风,以本品配人参、白术、云苓等药。2.又能平肝阳,适合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痛及眩晕,常与川芎配伍,如天麻丸;若为湿痰眩晕,可配半夏、白术、茯苓等健脾燥湿药,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另外,又能祛风湿,止痹痛,可用于风湿痹痛及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等证,多与秦艽、羌活、朱膝、桑寄生等同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60页用量:3-9克,研末吞服1-1.5克。参考资料:含生物碱,甙类,香荚兰醇,维生素A、粘液质。有镇静、镇痛、抗惊厥、抗癫痫和促进胆汁分泌作用。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61页钩藤《别录》为茜草科绿木质藤植物钩藤带钩茎枝。主产于广西、湖南及西南等地。春秋两季采收、晒干,或先置锅内稍蒸片刻,或于沸水中略烫后取出晒干。切段入药。别名:钩钩、双钩、勾丁。处方用名:钩藤、勾勾、双钩藤。药用部分:茎枝。性味:甘、微寒。归经:入肝、心包经。功效;熄风上痉、清热平肝。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62页主治与应用:1.本品有熄风止痉作用,又可清热,适适用于热盛风动所致痉挛抽搐等证。多与其它熄风止痉药,如羚羊角、天麻、蝉蜕等同用。2.能平肝、清肝、适适用于肝经有热,肝阳上亢眩晕,头痛、目赤等证。平肝潜阳,常与石决明、白芍等同用;清肝明目,常与菊花、夏枯草等同用。另外本品兼有疏散风热之效,适适用于外感风热、发烧、头痛、目赤等证,可与蝉蜕、桑叶适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63页用量:9-30克。入煎剂宜后下,不宜久煎。使用注意:钩藤经水煮沸20分钟以上,降压效果降低,故不宜久煎。参考资料:含钩藤碱、异钩藤碱等,能兴奋呼吸中枢;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周围血管,使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钩藤有显著镇静作用,并能阻止试验动物癫痫反应发生。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64页地龙《本经》
为步骤动物蚯蚓虫体。各地皆有,广东、广西及福建,江苏产者最正确。入药去内脏,晒干备用。别名:土龙、蚯蚓、蛛串、蛐蟮。处方用名:地龙、蚯蚓。药用部分;虫体。性味:咸寒。归经:入肝、脾、肺、膀胱经。功效;清热熄风、通络、平喘、利尿。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65页主治与应用:1.能熄风止痉,又善清热,适合用于热病壮热惊痫,抽搐、躁狂、中风等证。单用或与清热熄风药,如钩藤、僵蚕、七叶一枝花等配用。近年来,亦有以鲜蚯蚓洗净,加白糖化水服,治疗精神分裂症而属于热狂证者。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66页2.用于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等症,本品性寒清热,又有通利经络功效,常与桑枝、忍冬藤、络石藤、赤芍等配伍。若治寒湿痹痛,肢体屈伸不利等症,亦可与川芎、草乌、南星等同用,如小活络丹。又可用于气虚血滞,经络不利所致半身不遂,常配伍黄芪、当归、红花等,如补阳还五汤。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67页3.有良好平喘作用。用于支气管哮喘之痰呜喘息,不能平卧等证。以肺热型较为适宜。可研末单用,或配伍麻黄、杏仁、石膏等药应用。4.能清热利尿,适合用于热结尿闭之症。可配伍车前子,木通等。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68页用量:5-15克,鲜品10-12克,研末吞服1-2克。参考资料:据研究,地龙含有降压,解热及舒张支气管、抗组织胺、抗惊厥,兴奋子宫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等病报导。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69页全蝎《开宝本草》为节足动物蝎虫体。全国大部分地域皆产,河南及山东较多。蝎尾功力较强,单用尾,则名蝎梢。入药沸水烫死,或加盐煮后晒干备用。别名:蝎子、全虫。处方用名:全蝎、全虫。药用部分;虫体。性味:辛、平;有毒。归经:入肝经。功效: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70页主治与应用:1.为熄风止痉要药,适合用于急慢惊风,中风面瘫,破伤风等痉挛抽搐之证。牵正散,治中风口眼歪斜,常与白附子,僵蚕同用。2.本品即能解毒散结,又能通络止痛,用于恶疮肿毒疗效甚佳。如治诸疮肿毒,用麻油煎全蝎、桅子加黄蜡为膏,敷于患处。3.有通络止痛之功,多用于较顽固偏正头痛、风湿痹痛,每与蜈蚣、僵蚕、川芎、羌活等品配伍。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71页用量:2-6克。研末吞服,每次0.6-1克。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量不可过大。血虚生风者慎用。参考资料: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全蝎毒素对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有溶血作用;对心血管有兴奋作用。蝎酸钠盐对离体肠管和子宫运动有促进作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72页僵蚕《本经》为蚕娥科昆虫家蚕幼虫在未吐丝前因感染丝状菌发生白僵病而致死虫体,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等养蚕地域。入药生用,或炒黄用。别名:白僵虫、天虫。处方用名:僵蚕、白僵蚕、天虫。药用部分:虫体。性味:咸、辛、平。归经:入肝、肺经。功效;熄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73页主治与应用:1.能熄风止痉,又可化痰,适合用于肝风内动及痰热所致惊风,癫痫、中风等痉挛抽搐之证。常与天麻、全蝎、牛黄等药同用,如千金散。2.有祛风止痛作用,可用于风邪所致头痛,目痛或喉痛。如白僵蚕散治风热头痛多泪等证,以本品配桑叶、荆芥、木贼等药。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74页3.有化痰散结之功,用于瘰疬痰核,常与贝母,夏枯草等同用。另外,本品还有疏风止痒作用,可用于风疹瘙痒,多与蝉衣,薄荷等配伍。普通多炒用,散风热宜生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75页用量;3-10克。参考资料:僵蚕含蛋白质、脂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动物试验有抗惊厥作用,僵蚕所含蛋白质有刺激肾上腺皮质作用。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76页三、镇潜、熄风方:一)镇潜方:(一)酸枣仁汤《金匮要略》组成:酸枣仁15克
甘草6克
知母6克
茯苓12克
川芎6克。使用方法:水煎服。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弦或细数等证。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77页方解:本方证乃肝血不足、阴虚内热所致。方中酸枣仁养血安神为主;茯苓宁心安神,川芎调血养肝,知母清热除烦,甘草泻火缓急,俱为辅。用于上述诸证,可使肝血足,烦热平,心神定而安眠。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78页临床应用:1.本方主要用治肝血不足,虚火内扰心神之虚烦不眠证。若时而惊醒、心悸多梦、舌淡脉弦细,属心胆虚者,可用本方加党参、龙齿以益气镇惊。2.神经衰弱而见烦燥失眠等证,属肝血不足,虚火内扰者,配合旱莲草,女贞子或加白芍、生地以养阴清热;盗汗甚者可加柏子仁、五味子以安神敛汗;心悸甚者可加龙齿以镇惊。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79页(二)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组成:生地黄120克、五味子、当归身、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各30克、人参、玄参、丹参、白茯苓、远志、桔梗各15克。使用方法:为末。炼密为小丸,朱砂为衣,每服9克,温开水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百分比酌减。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80页功用: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主治:阴亏血少。症见虚烦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梦遗健忘、不耐思虑、大便干燥、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81页临床应用:1.本方滋阴安神、调心肾。适合用于心肾不足、阴虚火动所致失眠、梦遗、心悸、健忘等症。2.对于心脏病、神经衰弱、甲状腺功效亢进、症见眩晕不寐,心悸怔忡、舌红苔少属阴亏血少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82页熄风方:(一)天麻钩藤饮《杂病症治新义》组成:天麻9克
钩藤12克后下,石决明30克先煎
山栀子6克
黄苓9克
川牛膝12克
仁仲10克
益母草9克
桑寄生12克
夜交藤12克、茯苓12克。使用方法;水煎服。功用:平肝熄风、滋阴清热。主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头痛眩晕,耳鸣眼花,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半身不遂,舌红,脉弦数等。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83页临床应用:1.本方治证以头痛眩晕、耳鸣眼花、失眠、舌红、脉弦数等为辩证关键点。2.若阴虚显著者,可再加生地、白芍、元参等;肝阳上亢甚者,再加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等。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84页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淮牛膝30克
代赭石30克先煎
生龙骨10克先煎、生牡蛎15克先煎、生龟板15克先煎、生白芍15克、元参15克
天冬15克
川楝子6克
生麦芽6克
茵陈6克
甘草5克。使用方法;水煎服。功用:镇肝熄风。
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85页主治: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所致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中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或肢体渐觉活动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甚则眩晕颠扑,不知人事,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者。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86页临床应用:1.本方症以头晕目眩,头胀脑热、心中烦热、肢体渐沉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为辩证关键点。但本方使用面较广,中风前后、中风时均可使用。2.如痰多者,可加胆星、川贝母以化痰;尺脉虚者,可加熟地、山芋肉以滋补肝肾,如头痛较剧,两目胀痛者,可加夏枯草、钩藤、菊花等以清肝热。3.高血压病、嗜酪细胞瘤、月经前期担心症属肝阳上亢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87页重点内容二、祛风湿药和方剂:(一)祛风湿药:独活(二)祛风湿方:独活寄生丸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88页祛风湿药和方剂
凡能祛除肌肉、经络、筋骨间风湿,以解除痹痛药品,叫做祛风湿药。凡以祛风湿药为主而组成方剂,叫做祛风湿方。本类方药主要应用于风寒湿三邪杂夹所致痹痛。应用本类药方时,应依据痹证类型,病程新久,或所在部位不一样,而作适当选择和对应配伍。本类方药多辛燥,易伤血,故血虚,阴虚者慎用。如必须用时,则要配合养血或滋阴方药。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89页(一)祛风湿药
独活《本经》为伞形科多年草本植物香独活根茎。处方用名:独活、川独活。药用部分:根茎。性味:辛、苦、温。归经:入肾、膀胱经。功效:祛风除湿、止痛。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90页主治与应用1.本品能祛风胜湿,为治风寒湿痹惯用药品,尤宜于腰膝痹痛,常与桑寄生、防风、细辛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2.既可发散风寒湿邪,又能止痛,可用于外感风寒扶湿,肢体沉重,关节酸痛等证,常与羌活共同配入发表药中。用量:3-9克。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91页秦艽
《本经》
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叶秦艽或小叶秦艽根。药用部分:根。性味:苦、辛、微寒。归经:入胃、肝、胆经。功效:祛风湿、退虚热。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92页主治与应用:1.本品能祛风除湿,多用于风湿肢节疼痛,筋脉挛急等证,常配入复方使用,如独活寄生汤。2.又能清热,适合用于骨蒸潮热,常与知母、地骨皮等同用,以加强其退虚热作用,如秦艽鳖甲散。对于小儿骨蒸潮热,食减瘦弱等证。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93页(二)祛风湿方
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组成:独活9克
桑寄生
细辛
秦艽
防风
肉桂
牛膝
杜仲
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
人参(现多用党参)茯苓
甘草各6克。使用方法:水煎服。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94页主治:祛风湿痹证,属于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证见腰膝冷痛,肢体屈伸不利,或麻痹不仁,畏寒喜温,舌淡苔白,脉细弱。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95页临床应用:1.本方用于风寒湿痹痛日久体虚,尤以下肢冷痛麻木证者,如慢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风湿性坐骨神经痛等。若冷痹日久,普通可加入木瓜、白花蛇、乌梢蛇、海风藤、川乌、千年健,以通筋络,逐寒湿。2.本方去桑寄生、加黄芪、续断名三痹汤,补气实表力量较强。主治气血两亏,感受寒湿而致脊背疼痛、举动艰难等证。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96页方解:方中用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养血和营,活络通痹为主药;牛膝、杜仲、熟地黄、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当归、芍药补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气血旺盛,有利于祛除风湿;又佐以细辛以搜风治风痹,肉桂祛寒止痛,使以秦艽、防风祛周身风寒湿邪。各药适用,是为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剂。对风寒湿三气着于筋骨痹证,为惯用有效方剂。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97页重点内容三、祛湿药与方剂(一)祛湿药1.芳香化湿药:藿香2.淡渗利湿药:茯苓3.清热利湿药:泽泻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98页(二)祛湿方1.
化湿方:藿香正气散2.淡渗利湿方:五苓散3.清热利湿方:八正散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199页十二、祛湿药和方剂。
凡含有祛除湿邪作用药品,都叫祛湿药,以祛湿药为主组成方剂,叫做祛湿剂。利用祛湿药、方以祛除湿邪,治疗水湿证治法,叫做祛湿方。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200页湿邪为病,有外湿与内湿之分。
外湿者,每因久处低湿,或淋雨涉水,湿邪侵入肌表所致,症见恶寒发烧,头胀脑重,肢体浮肿,身重疼痛等,多属肌表经络之病;
内湿者,每因过食生冷,酒酩过分,致脾阳失运,湿从内生,症见胸痞腹满,呕恶黄疸,泄痢淋浊,足跗浮肿等,多属脏腑气血之病。但表湿重能够入侵脏腑,内湿重能够影响肌表,故外湿与内湿往往相因互见,不能截然划分。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201页湿病范围广泛,可泛滥各处而有湿滞脾胃、小便不利、水肿、淋浊、痰饮等不一样病证,又因体质不一样,湿证可有兼寒兼热之不一样。
湿邪在上在外者,宜微汗以解之;
湿邪滞于脾胃者,宜芳香化湿或健脾除湿;
小便不利、水肿、淋浊诸证,宜利水渗湿法;
湿兼热者,宜清热利湿法;兼寒者,宜湿化水湿法。以下按芳香化湿、淡渗利湿、清热利湿三方面分述。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202页使用祛湿药和方剂注意事项:
1.治疗水湿证宜联络相关脏腑,辩证施治。人体中,主水在肾,制水在脾,调水在肺,水湿病与肾脾肺有亲密联络。如肾虚水泛,需配伍温补肾阳药;脾虚生湿需配伍补气健脾药;肺失宣降,水失输布,则需配伍宣降肺气药。2.湿邪其性重浊粘腻,易妨碍气机,故在祛湿剂中,往往配伍行气药,即“气行湿自化”之意。3.祛湿药及方,多属辛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品,易伤耗阴津。对阴虚津亏之证,虽受湿邪,不宜过分利用,以免阴津愈伤,即使必要,亦应配伍使用。病后体虚或孕妇均应慎用,虽需祛湿利水,亦应配伍健脾之品,以兼顾正气。中药和方剂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203页(一)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商务物流效率客户反馈提升
- 高一化学巩固练习:物质的分类(基础)
- 2024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
- 2024高中物理第三章传感器章末复习课达标作业含解析粤教版选修3-2
- 2024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蚜第6课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练11硫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重在运用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6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 星星火炬照童心逐梦前行谱新篇-2024秋季学期学校少先队工作总结【课件】
- 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中五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 麻风病病情分析
- 《急诊科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
- JJF(陕) 063-2021 漆膜冲击器校准规范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更新要点解读
- 《数据分析你懂的》课件
- TSGD7002-2023-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规则
- 工程工程融资合同范例
-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
- 手术台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2024年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