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时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时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时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时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时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单选题1.陆贽评论某制度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以之为理,则法不烦而教化行;以之成赋,则下不困而上用足。”这一制度A.由北魏孝文帝首创 B.与均田制相始终C.特点是土地为标准 D.解决了贫困问题2.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转移十分频繁,时人形容为“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甚至还有“千年田八百主”的谚语。宋代土地兼并现象频发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展 B.政府政策调整 C.经济重心南移 D.自然经济解体3.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曾三次公布《进口税则》,确定海关税率,如下表。海关进口税率的变化说明(

)时间税率1928年分为7级:7.5%、10%、12.5%、15%、17.5%、22.5%、27.5%1930年分为12级:5%、7.5%、10%、12.5%、15%、17.5%、20%、25%、30%、35%、40%、50%1933年分为14级:5%、7.5%、10%、12.5%、15%、17.5%、20%、25%、30%、40%、50%、60%、70%、80%A.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已废除 B.中国民族工业的竞争力下降C.中国获得了部分关税自主权 D.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加强4.南宋开始盛行以职业划分户种的做法,到元代发展为“诸色户计”,各色职业户均要向官府提供不同的劳役。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下诏:“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人户,许以原报抄籍为定,不得妄行变乱。违者治罪。”这反映出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 B.政府重视对经济活动的控制C.户籍政策的变动具有开放性 D.私营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5.明初赋税以征收粮麦实物为主,且官吏薪俸为凭俸帖领取禄米。为解决南方纳税者买米上纳和北方食禄者卖禄米换货币的矛盾,朝廷决定将南方税粮折收白银,“煎销成锭,委官赍送赴京”。这一措施客观上(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B.减轻了百姓经济负担C.减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6.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帝宣布以后每年的丁银都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全国人丁总数为标准进行征收,此后增加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将这笔数额固定的丁银完全分摊到田赋当中,不另征收丁赋。这些举措(

)A.消除了农业中的人身依附关系 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快速成长C.减少了国家对百姓的赋税征收 D.推动了清朝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7.《旧唐书·杨炎传》中有对两税法的评论: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人,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这反映出两税法的实施(

)A.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 B.有助于抑制土地兼并C.增加了农民财政负担 D.标志着人丁税的废除8.《诗经》中有多篇诗歌描述从事劳役的农夫的家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国语》中也记载尹锋为赵简子守晋阳,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这反映了先秦A.社会动荡民生凋敝 B.文史作品关注现实C.政府关心民生问题 D.农民赋役负担沉重9.一条鞭法实行后,一些地区曾出现“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的现象。这反映了一条鞭法(

)A.计亩征银,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按亩纳税,打击了土地兼并的现象C.摊丁入亩,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赋役征银,从根本上改变了重农抑商的观念10.南京国民政府在1943年和1946年几次重新修订了“所得税法”和“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特别是1946年对个人所得税的修订中,进一步扩大了征税范围,新增了综合所得税,并调整了税率与级距,提高了免征额等。这表明A.政府税收更注重实效性 B.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特点C.个人征税内容更加广泛 D.调节征税标准增加了收入11.下表为清朝中期东北三省人口数量(单位:万人)统计表。清朝中期东北三省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辽宁吉林黑龙江合计清乾隆46—48年(1781-1783年)95.9614.223.68113.86嘉庆17年(1812年)——30.7813.62——嘉庆25年(1820年)199.24——16.76——道光10—20(1830——1840年)247.8432.0025.00304.84A.人头税的废除 B.移民风潮 C.土地大量开垦 D.社会稳定12.西汉时期租种官田的佃农向朝廷缴纳的租税,称为“假税”。武帝、昭帝时期的“假税”大致与当时自耕农缴纳的赋税差不多政府曾讨论是否将这些政府田地分给农民,由政府收税,最后决定维持不变。汉朝“假税”的大量存在A.减缓了土地兼并现象发展 B.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税收C.加剧了自耕农经济的衰败 D.导致官民争利和社会的动荡13.如表是1916、1925年海关税务部门华洋职员任用一览表。表中信息表明(

)年份职籍税务司超等帮办头等帮办二等帮办三等帮办四等帮办1916年外国职员684635425035中国职员143615461925年外国职员743043213020中国职员0513237040A.中国对外贸易具有半殖民地性质 B.国民政府依然是洋人的朝廷C.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D.外国职员职业素养具有优势14.厘金税是清朝晚期为筹集军饷而征收的商业税。1853年,清政府为筹措军饷,在扬州设局劝捐,收入可观,以后厘金制度逐渐遍行全国。厘金制度代替了因太平天国起义而处于瘫痪状态的国内常关(过境税)的职能,增加了政府税收。厘金制度的逐步推广(

)A.加剧了中国的殖民地化 B.削弱了本国商品市场竞争力C.促进了中国外贸的发展 D.推动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1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1980年,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企改革取消了计划经济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C.为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 D.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16.下表是1983—1984年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单位:英镑),从中可知这种情况月收入(四口之家)50.0080.00100.00130.00200.00儿童津贴13.0013.0013.0013.0013.00房屋津贴22.5517.6013.898.290.00家庭收入补助22.507.500.000.000.00学校免费午餐5.005.000.000.000.00纳税0.00-7.88-13.88-19.88-43.83国民保险-4.50-7.20-9.00-10.80-18.00实际收入108.55108.00104.01110.61151.12A.使英国贫富差距变得极为微小 B.导致政府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C.使每个家庭都能充分享受福利制度带来的好处 D.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780年,唐朝颁布两税法,国家财政体制也由中央统收统支转变为与地方划分收入。河南府两税收入实行府司占留和上供的两分法。留府支出中,交通枢纽的地位造成其馆驿钱物费用庞大。据研究,河南府全年合计支出官员俸禄在6万贯以上,约占年入两税钱额的10%—12%以上。唐廷在讨伐河北、东南方镇叛乱中,作为临近前线的河南府往往承担着繁重的任务。这些临时性支出或来自对百姓的法外科配和差使,或挪占地方两税等收入。如唐宪宗派军讨伐成德节度使时,由度支通过和籴、和雇等方式筹供粮草、组织运力,所拨付的车牛雇价远低于市场实估,不可能召雇足量车牛。这就必须要河南府“府司排户差遣”。而缘于供军的各种法外科配、差使,则加重了百姓的赋役负担,耽误其生计;对河南府而言,则影响其两税征敛,成为变相或间接的财政支出。——摘编自郁晓刚《唐代两税法实施后东畿、河南府财政考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后期河南府财政状况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改革后河南府及百姓面临的压力。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表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材料二: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3)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述历史图表的研究价值。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朝田租大致在十税一至三十税一之间;此外,汉代未成年人(7~14)征口赋(20钱,武帝时23钱),成年人(15~56)征算赋120钱。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实行租调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摘编自《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材料二

公元485年,北魏冯太后以孝文帝名义(孝文帝尚未亲政)颁布均田令。在此基础上,北魏变旧的以户计征的租调制为新的以丁计征的租调制,具体规定是: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15岁以上不结婚的男子4人,奴婢8人,耕牛20头,也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摘编自张守军《魏晋南北朝的租调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曹操赋税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魏租调制改革的看法。三、论述题20.下表为民国四年(1915年)以后各省(部分)实行的厘税统计。——据吕思勉《中国近代史》整理结合史实,对民国时期地方税收制度进行评析。参考答案:1.B【详解】租庸调制实施的基础是均田制,随着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随之结束,故B项正确;纳庸代役是唐代首创,故A项错误;纳税标准除土地还有人丁,故C项不准确,排除;D项夸大了租庸调制的作用,故排除。2.B【详解】材料“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转移十分频繁”体现的是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助推了兼并现象的发展,B项正确;A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D项。故选B项。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从表格中可以看到,从1928年到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在不断地调整税率,税则更细,海关税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显示了中国在关税政策上有了一定的自主权,C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关于司法审判的问题,而税率的变化更多地与贸易和经济相关,排除A项;税率的增加会对某些进口商品造成障碍,对民族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保护,有利于提高其竞争力,排除B项;税率的提高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列强的经济掠夺产生一定的抵制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4.B【详解】材料反映明朝的人口普查暂时以元朝的户籍为准,并且由户部在普查的基础上制订户籍,由户部保存,“不得妄行变乱。违者治罪”,可见政府重视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故选B;材料中国家对“诸色户计”严加控制,可见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没有松弛,排除A;由材料“不得妄行变乱。违者治罪”,可见户籍政策的变动没有开放性,排除C;材料没有比较私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信息,排除D。故选B。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初赋税以征收粮麦实物为主,......,朝廷决定将南方税粮折收白银”及所学可知,明代改革赋税制度,推动南方田赋货币化,这在客观上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赋税货币化并不意味着减轻了百姓的经济负担,排除B项;本题是赋税征税由征收实物到折收白银,与减轻人身依附关系无关,排除C项;只是“将南方税粮折收白银”没有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排除D项。故选A项。6.D【详解】根据材料“康熙帝宣布以后每年的丁银都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全国人丁总数为标准进行征收......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将这笔数额固定的丁银完全分摊到田赋当中,不另征收丁赋。”可知,康熙时期的“永不加赋”政策和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政策,减轻了人们的赋税负担和人身依附关系,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粮食的增加,进一步推动人口的增加,D项正确;消除了农业中的人身依附关系,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快速成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在处理中,国家对百姓的赋税征收没有减少,只是不在额外增加,排除C项。故选D项。7.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唐朝(中国)。据材料“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人,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可知,对两税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整顿了吏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管理,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抑制土地兼并,排除B项;赋不加敛而增人,缓和了农民的负担,排除C项;清朝实行“摊丁入亩”政策标志着人丁税的废除,排除D项。故选A项。8.D【详解】根据“从事劳役的农夫的家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赵简子为了争取民心“损其户数”可知,先秦时期农民赋役负担沉重,故选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社会动荡,排除A;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文史作品关注现实的结论,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关心民生问题,排除C。【点睛】9.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可知,一条鞭法实行后,打击了土地兼并的现象,富者趋向工商业,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计亩征银,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A项;摊丁入亩是清朝时期的赋役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赋役征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重农抑商的观念,排除D项。故选B项。10.B【详解】根据材料“进一步扩大了征税范围,新增了综合所得税,并调整了税率与级距,提高了免征额等”可知,政府的个人所得税开始显现出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端倪,开始运用免征税和累进税率调节收入分配,B项正确;由材料无法看出政府税收实效性的问题,只是征税范围的变化,排除A项;C项未能反映出个人所得税的本质,只是材料的现象,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修订所得税法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11.A【详解】根据材料“清朝中期东北三省人口数量统计表”中的内容可知,清朝中期东北三省人口不断增长。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得益于清朝人头税的废除。雍正帝时期,实行“摊丁入亩”,将丁税分摊到田亩中,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两千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减弱,这促进了人口的增长,A项正确;移民风潮与人口增长无关,排除B项;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地矛盾,因而需要去开垦荒地,所以土地大量开垦是人口增长的结果,不是人口增长的原因,排除C项;社会稳定与人头税的废除相比,人头税的废除是清朝中期东北三省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因为清朝以前社会稳定的王朝也很多,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2.A【详解】政府向租种官田的佃农收税,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地兼并的现象得到减缓,选项内容符合题意,故A正确;材料中提到武帝时期收的“假税”大致和当时自耕农缴纳的赋税差不多,说明政府财政收入并没有明显增多,选项内容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C材料中更多提到的是租种官田的佃农,侧重点并不在于自耕农,选项内容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材料中主要提到的是政府对租种官田的佃农收税的情况,并没有侧重提到当时社会动荡,选项内容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A。1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6年和1925年的中国。据材料可知,管理对外贸易的海关高级职员主要来自帝国主义列强,说明海关主权受到严重破坏,具有明显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性质,A项正确;当时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排除B项;仅通过海关职员一项得不出内政外交都被列强控制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职业素养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晚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晚期厘金制度代替了国内的过境税,征收的对象是华商,这加重了华商的经济成本,从而减弱了本国商品的竞争力,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外来侵略,排除A项;厘金制度的推行不利于中国对外贸易,排除C项;国内的统一市场在此之前就已存在,排除D项。故选B项。15.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伴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我国才开征个人所得税,这主要是为了顺应改革开放的需要,D项正确;此时国家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为了调节社会收入水平确保社会公平和国家有序发展,排除B项;计划经济时代个人和家庭收入整体差别不大,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6.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原本收入不同的家庭,在经过交税、接受补助之后,各家庭间实际收入差别并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人们工作的积极性,故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材料并没有涉及政府的总体支出和负担能力,故B项排除;由表格可知,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充分享受福利制度带来的好处,故C项错误。17.(1)特点:实行两税二分制,两税收入实行府司占留和上供的两分法;留府部分多方面支出,馆驿钱物费用、官员俸禄占比大;承担朝廷的临时性支出。(2)压力:百姓的赋役负担加重,影响了生计;河南府两税征敛困难,财政支出庞大。【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河南府两税收入实行府司占留和上供的两分法……”,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后期河南府财政状况的特点是:实行两税二分制,两税收入实行府司占留和上供的两分法;根据材料“……留府支出中,交通枢纽的地位造成其馆驿钱物费用庞大。据研究,河南府全年合计支出官员俸禄在6万贯以上,约占年入两税钱额的10%—12%以上……”,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后期河南府财政状况的特点是:留府部分多方面支出,馆驿钱物费用、官员俸禄占比大;根据材料“……唐廷在讨伐河北、东南方镇叛乱中,作为临近前线的河南府往往承担着繁重的任务。这些临时性支出或来自对百姓的法外科配和差使,或挪占地方两税等收入……”,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后期河南府财政状况的特点是:承担朝廷的临时性支出。(2)压力:根据材料“……而缘于供军的各种法外科配、差使,则加重了百姓的赋役负担,耽误其生计”,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百姓的赋役负担加重,影响了生计;根据材料“……对河南府而言,则影响其两税征敛,成为变相或间接的财政支出”,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河南府两税征敛困难,财政支出庞大。18.(1)不同:明代:田赋占比最高。清代:关税和厘金占比逐渐超过了田赋。(2)趋势:田赋比例下降,关税和厘金在财政中的比例上升。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人口流失,大量田地抛荒;政府蠲免田赋;商品经济发展,商税收入增加;通商口岸增多,对外贸易额上升,关税收入增加。(3)历史图表能使历史研究走向精密化,更能比较直观、形象、清晰地表现出历史的联系、变化和趋势,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详解】(1)不同: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明清时期(中国)。根据两组数据表并结合注释文字内容分别进行解释说明。其中由表1可以看出,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征收“辽饷”,自加派田赋起即占主导且比重逐渐攀升。由表2可以看出,清代镇压太平天国时,因原有的税收难以增加,故新增商税厘金,且关税和厘金比重逐渐超过田赋。(2)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19世纪60—70年代(中国)。趋势:根据表2中数据折线图可知,晚清时期田赋比例下降,关税和厘金在财政中的比例上升并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等使得清政府财政支出剧增,使得清政府需要另辟财源。与此同时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导致通商口岸增多,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得中国原材料出口增加,关税收入有所增加。随着洋务运动和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起,国内商品经济也有所发展。所以具体原因是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人口流失,大量田地抛荒;政府蠲免田赋;商品经济发展,商税收入增加;通商口岸增多,对外贸易额上升,关税收入增加。(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明清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历史图表形象直观,能使历史研究走向精密化,更能比较直观、形象、清晰地表现出历史的联系、变化和趋势。所以历史图表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19.(1)变化:从征收货币地租向征收实物地租转变;以定额田租代替汉代的定率田租,以户税代替汉代的人头税。原因: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曹操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经济,采取了相对减轻赋税的措施。(2)看法:①北魏租调制改革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②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